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本朝五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及淮師失律趙公荒窘遂急勸高宗移歸臨安自此遂不復動矣"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本朝五

電子圖書館
23 本朝五:
因言:「陳同父上書乞遷都建康,而曰:『黃帝披山通道,未嘗寧居。今宮室臺榭、妃嬪媵嬙之盛如此,如何動得?』高宗本遷都建康了,卻是趙忠簡打疊歸來。蓋初間虜人入寇,群臣勸高宗躬往撫師,行至平江而止。繼而淮上諸將相繼獻捷,趙公得人望,正在此時。已而欲返臨安,適張魏公來,遂堅勸高宗往建康。及淮師失律,趙公荒窘,遂急勸高宗移歸臨安,自此遂不復動矣。看趙公後來也無柰何,其勢只得與虜人講和。是時已遣王倫以二十事使虜,約不稱臣,以濁河為界,此便是講和了。後來秦檜力排趙公,遂以不肯講和之罪歸之,使萬世之下趙公得全其名者,乃檜力也。」問張趙二公優劣。曰:「若論理會朝政,進退人才,趙公又較縝密,無疏失。若論擔當大事,竭力向前,則趙公不如張公。張公雖是竭力擔當,只是他才短,慮事疏處多。盡其才力,方照管得;若才有些不到處,便弄出事來,便是難。趙公也是不諳軍旅之務,所以不敢擔當。萬一虜人來到面前,無以應之,不若退避耳。」僩。儒用錄云:「或問:『趙忠簡公與魏公材品如何?』曰:『趙公於軍旅邊事上不甚諳練,於國事人才上卻理會得精密,仍更持重,但其心未必如張公辨得為國家擔當向前。自中興以來,廟堂之上主恢復者,前有李伯紀,後有張公而已。但張公才短,處事有疏略處。他前後許多事,皆是竭其心力而為之。少有照管不到處,便有疏脫出來。』」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