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1678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稿
條件: 提到「黃彭年
Total 5

本紀二十一 穆宗本紀一

20
九月辛亥,孝靜成皇后升祔太廟,頒詔覃恩有差。豫捻竄內鄉、新野。壬子,御史劉慶請以招流亡、墾地畝課州縣治績,從之。甲寅,允沈葆楨請,挑練額兵,酌籌津貼。乙卯,以文宗奉移山陵,蠲經過州縣額賦。諭文煜選良有司籌辦畿輔水利。丙辰,直隸妖人王守青等編造逆書,事發伏誅。丁巳,諭鄭元善、毛昶熙夾剿西南兩路捻匪。曾國藩言馭苗沛霖,宜赦其罪而不資其力,韙之。戊午,廣東土匪黃金籠、李植槐等倡亂,官軍討平之。趣多隆阿督所部入陜,其竄隨、棗之匪,令穆圖善軍剿之。己未,勝保請調苗沛霖入陜助剿,不許。川匪竄寧陜,官軍敗之於子午谷。庚申石達開竄桐梓。癸亥,以閩、粵、魯省玩視軍餉,予疆臣嚴議,並嚴定欠解京餉處分。甲子,粵酋李秀成大舉援金陵。陳得才陷應城、孝感,官軍復之。安徽軍克湖溝賊巢。丙寅僧格林沁軍克亳州捻巢。陜回圍鳳翔。庚午馮子材克湯岡賊巢。靈州回亂。趣李續宜赴軍。壬申,回眾撲同、朝,諭勝保親往督剿,雷正綰督剿咸陽以北。癸酉,浙軍復壽昌。甲戌,以勒索回商,褫庫倫大臣色克通額職,戍新疆。革庫倫茶票陋規。李鴻章軍合英、法軍復嘉定。允荷蘭立約通商。乙亥,鄂軍復京山。粵匪竄黃陂、黃安。諭曾國藩等選武弁在上海、寧波習外國兵法,令閩、粵等省仿行。丙子,豫軍克龍井賊巢。召蘇廷魁曾望顏劉熙載黃彭年、朱琦等來京,仍命各省舉行團練。丁丑,詔畿輔行堅壁清野法。諭曾國藩等豫選將弁演習外國船砲。己卯,享太廟。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203
十五年己丑春正月丁未朔,停筵宴。庚申,靖遠、皋蘭地震。辛酉,以張之萬東閣大學士徐桐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海軍署會同軍機議駮停鐵路諸疏,覆請詳議。懿旨:「慶裕、定安、曾國荃張之洞黃彭年等,按切時勢,各抒所見以聞。」乙丑,惇親王薨。上奉皇太后臨奠。丁卯,御史屠仁守上言:「歸政伊邇,時事孔殷,密摺封奏,請仍書皇太后聖鑒,披覽後施行。」懿旨斥其乖謬,罷御史,下部議,原摺擲還。戊辰,御史林紹年請禁督撫報效。懿旨斥之。癸酉,大婚禮成,

志九十七

69
十年,法人構釁,海運梗阻。太常卿徐樹銘言:「漕糧宜全歸河運,請於運道經行處疏濬河流,修治閘壩,並選雇民船以濟運。」明年,曾國荃言:「來年河運酌添江蘇漕糧五萬石,並將邳、宿河道淤淺處,酌估挑濬。」從之。盧士傑言:「鄭州黃河漫口奪溜,山東運河十里堡門外積淤日寬,回空漕船,不能挽抵口門。現寧、蘇新漕待船裝載,邳、宿挑淤築壩,必待空船過竣,方可興工。」上命迅飭疏濬積淤,俾漕船早日南下。十五年,從山東巡撫張曜請,改撥海運漕米二十萬石仍歸河運。曾國荃黃彭年奏:「江、安河運米石,業經截留充賑。蘇屬河運漕米十萬,前已改歸海運,各州縣起運,均已抵滬,驟改河運,窒礙難行。且雇船將近千艘,亦非旦夕可致。請俟本年冬漕,再行遵旨提前河運,以期規復舊章。」制可。

志一百二十四

12
臺灣巡撫劉銘傳議由津沽造路至京師,護蘇撫黃彭年議先辦邊防、漕路,緩辦腹地及沿江沿海各省,而試行於津通。粵督張之洞請緩辦津通,改建腹省幹路,疏言:「今日鐵路之用,以開通土貨為急。進口外貨,歲逾出口土貨二千萬兩。若聽其耗漏,以後萬不可支,惟有設法多出土貨、多銷土貨以濟之。有鐵路,則機器可入,笨貨可出,山鄉邊郡之產,悉可致諸江岸海壖,流行於九洲四瀛之外矣。而沿江沿海、遼東三省、秦隴沿邊,強鄰窺伺,防不勝防。若無鐵路應援赴敵,以靜待動,安得無數良將精兵利砲巨餉而守之?宜先擇四達之衢,首建幹路,為經營全局之計。至津通鐵路,則關系甚鉅,不便尤多。設此路創造之時,稍有紛擾,則習常蹈故者,益將執為口實,視為畏途。以後他處續造,集股之官商必裹足,疑沮之愚民必有辭,則鐵路之功終無由成,而鐵路之效終無由見矣。翁同龢請試行於邊地以便運兵,徐會灃等請改設於德州、濟寧以便運漕,均擬緩辦津通,為另闢一路之計。但邊地偏遠,無裨全局,效亦難見;且非商賈輻輳之所,鐵路費無所出,不足以自存。德濟一路,黃河岸闊沙松,工費太鉅。臣以為宜自京城外之盧溝橋起,經河南達於湖北漢口鎮。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綰轂,胥出其塗。鐵路取道,宜自保定、正定、磁州,歷彰、衛、懷等府,北岸在清化鎮以南,南岸在滎澤口以上,擇黃河上游灘窄岸堅經流不改之處,作橋以渡河,則三晉之轍下於井陘,關隴之驂交於洛口,西北聲息刻期可通。自河以南,則由鄭、許、信陽驛路以抵漢口,東引淮、吳,南通湘、蜀。語其便利,約有數事。內處腹地,不近海口,無引敵之慮,利一。南北三千餘里,原野廣漠,編戶散處,不似近郊之稠密,一屋一墳易於勘避,利二。幹路袤遠,廠盛站多,經路生理既繁,緯路枝流必旺。執鞭之徒,列肆之賈,生計甚寬,舍舊謀新,決無失所,利三。以一路控八九省之沖,人貨輻輳,貿易必旺。將來汴洛、荊襄、濟東、淮泗,經緯縱橫,各省旁通,四達不悖。豈惟有養路之資費,實可裕無窮之餉源,利四。近畿有事,三楚舊部,兩淮精兵,電檄一傳,不崇朝而雲集都下。或內地偶有土寇竊發,發兵征討,旬日立可蕩平。徵兵之道,莫此為便,利五。中國礦利,惟煤鐵最有把握。太行以北,煤鐵最旺而最精,而質最重、路最艱。既有鐵路,則輦機器以開採,用西法以煎鎔,礦產日多。大開三晉之利源,永塞中華之漏卮,利六。海上用兵,首慮梗漕。東南漕米百餘萬石,由鎮江輪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漢口,又二日而達京城。由盧溝橋運赴京倉,道里與通縣相等,足以備河海之不虞,闢飛輓之坦道,而又省挑河剝運之浮糜。較之東道王家營一路礙於黃河下流者,辦理轉有把握,利七。若慮費鉅難成,則分北京至正定為首段,次至黃河北岸,又次至信陽州為二三段,次至漢口為末段。每里不過五六千金,每段不過四百萬內外,合計四段之工,須八年造成,款亦八年分籌。中國之大,每年籌二百萬之款,似尚不至無策。籌款之法,除由鐵路公司照常招股外,應酌擇各省口岸較盛、鹽課較旺之地,由藩運兩司、關道轉發印票股單,設法勸集。鐵料運自晉省,置爐鍊冶,以供取用,庶施工有序,而藏富在民。」

列傳二百二十一

35
論曰:軍興以來,監司賢者,保障一方,其功與疆吏等。軍政財政,各行省多有專任之人。沈棣輝平廣匪,餘炳燾守懷慶,其最著也。鄧仁堃殫心籌防,不盡見用。朱孫貽提倡團練,振興人材,實為湘軍肇基。劉郇膏主守上海以待援軍。皆以一縣令有裨大局。史致諤用外兵定寧波,朱善張保障淮、揚,功皆可紀。慄耀筦湖北稅釐,黃輔辰興陜西營田,並為兵食根本。黃彭年名父之子,久負時望,晚達未盡其用,時論惜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