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3578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稿
條件: 提到「有泰
Total 4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110
十一月戊午,詔自明年會試始,凡授編、檢及改庶常與部屬中書用者,胥肄業京師大學堂,俟得文憑,始許散館及奏留。分省知縣亦各入課吏館學習。己未,以有泰駐藏大臣辛酉,發內帑、部帑各五萬於山東備賑。壬戌,調魏光燾兩江總督南洋大臣丙寅,免臨潼被水地課五年。庚辰,冬至,祀天於圜丘。是月,見法使呂班、美使康格於乾清宮。

志一百二十九 邦交二 英吉利

59
三十二年四月,與英訂藏印條約。初,中國於光緒十六、十九兩年與英訂藏印條約,然藏、哲界牌既未建立,英人入藏細則又久未定。二十九年,印督遣兵入藏。次年春,度大吉嶺,據江孜;其夏,遂入拉薩。及達賴私與英訂約,駐藏大臣有泰始入告,而英、藏約已成。政府命有泰與英議廢約,無效。復命外務部左侍郎唐紹儀議約全權大臣,赴印度,與英外部專使費利夏會議。費利夏欲我認印藏新約,方允改訂,紹儀不可,英遂欲停議。紹儀不得已,與商訂約稿六條。外務部王大臣以約內第一款有「英國國家允認中國為西藏之上國」一語最有關系,電紹儀使改「上國」為「主國」,費利夏持不可。約久未定。九月,召紹儀回京,而以參贊張蔭棠為大臣,接辦約事。外務部商諸英使薩道義,刪約稿第一條,英政府允諾,而其他條款則不容再改。然費利夏仍堅持初議,數促蔭棠畫諾,即第一條亦不能增減一字,蔭棠力拒之。會英廷新易政府,繼任者乃飭薩道義在京續商。久之始議訂正約五條。

列傳三百

206
德爾格忒宣慰司,其先丹巴策凌。雍正六年,歸附,授德爾格忒安撫司。十一年,改宣慰司。諸土司部落,以德格為最大,東連瞻對,西連察木多,南連巴塘,北連西寧。番人以其地大,有「天德格,地德格」之稱。鹿傳霖派兵攻瞻對時,訪得德格土司羅追彭錯妻玉米者登仁甲生子名多吉僧格,又與頭人通,生子名降白仁青,以是與夫反目。玉米者登仁甲本藏女,於瞻對藏官有姻誼,藏官助之抗其夫,故各攜其子分居焉。光緒二十年,官軍計誘羅追彭錯,言為之逐其婦及降白仁青,因入德格。洎傳霖被劾,罷改流議。土司夫婦旋病故,傳霖奏遣其二子回籍,多吉僧格暫管地方。降白仁青已為僧,繼而招致多人爭職,多吉僧格奔藏。德格頭人百姓以降白仁青非土司子,且殘暴,迎多吉僧格歸。降白仁青避位數年,頭人正巴阿登等嗾其再起爭職,並誘占多吉僧格之妾。多吉僧格夫婦復奔藏,控於駐藏大臣有泰、張蔭棠。既而德格百姓復迎之歸,錮降白仁青。降白仁青脫出,聚黨作亂,人民多被殺戮,多吉僧格遣人至打箭爐告急。宣統元年四月趙爾豐率兵討之,降白仁青敗逃入藏。多吉僧格夫婦請改流,爾豐不欲利其危亂,許以復職。多吉僧格泣曰:「德格地廣人稀,窺伺者眾,終恐不自保,原招漢人開墾,使地闢民聚,乃可圖存。」意極堅決。爾豐奏分其地為五區:中區德化州,南區白玉州,北區登科府,極北一區即石渠歸,西區則同普縣,而邊北道駐登科焉。多吉僧格納其財產於官,徙家巴塘,復以奏給養贍銀及其妻姒郎錯莫首飾捐助巴塘學費。爾豐奏賞頭品頂戴,並予其妻建坊。原管有四上革賚、雜竹嗎竹卡、籠壩,六土百戶。

列傳三百十二 藩部八 西藏

54
二十九年,藏、英以爭界故,英兵進藏。初,達賴誤以俄羅斯為同教,親俄而遠英。雖兩次與英議定條約,迄未實行。俄員某偽作蒙古喇嘛裝束,秘密入藏,為達賴畫策,購置火器,意圖抗英,英雖偵知之而無如何也。至俄方東困於日本,不暇遠略,英遂藉事稱兵。詔裕鋼往解之。達賴恃俄員為謀主,不欲和,思與英人一戰,乃止裕鋼行,弗使番民支烏拉夫馬,並調集各路番兵。西藏番兵以乍丫為強,然無紀律。甫抵拉薩,即圍攻駐藏大臣衙署,死者數十人。後經藏官彈壓,開往前敵,未交綏,均潰變,由小路逃去。時藏兵屢敗,英兵日迫。詔解裕鋼任,尋革職。駐藏大臣有泰至藏,英軍猶駐堆補,約赴帕克里議和,照十六年條約辦理,原即休兵。有泰初與達賴商,原自往阻英兵,達賴尼之,然亦無他策,惟日令箭頭寺護法誦經詛咒英兵速死而已。既而有泰藉口商上不肯支應烏拉,不能啟程,僅以李福林往,怯不進。英軍至江孜,盼有泰赴議,有泰仍不敢行,藏人怨之。未幾,英人長驅直入,達賴聞知大懼,先一日以印授噶勒丹寺噶卜倫,倉皇北遁至青海。有泰以達賴平日跋扈妄為,臨時潛逃無蹤,請褫革達賴喇嘛名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