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1672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稿
條件: 提到「楊光先
Total 14

志二十

7
十四年四月,前回回科秋官正吳明炫言:「臣祖默河亦裡等十八姓,本西域人,自隋開皇己未抱其學重譯來朝,授為日官。一千五十九年,專司星宿行度吉兇,每年推算太陰五星凌犯,天象占驗,日月交食,即以臣科白本進呈為定例。順治三年,本監掌印湯若望令臣科凡日月交食及太陰五星凌犯、天象占驗俱不必奏進。臣查若望所推七政,水星二、八月皆伏不見,今水星二月二十九日仍見東方,又八月二十四日夕見,關系象占,不敢不據實上聞。乞復立回回科,以存絕學。」奏下所司。時新安★官生楊光先叩閽進摘謬論,糾湯若望新法之謬,且言:「時憲書有『依西洋新法』五字尤不合。」又進選擇議,糾若望選榮親王葬期用洪範五行,山向、日月俱犯忌殺。
8
康熙三年十二月,禮部議「時憲書面『依西洋新法』五字擬改『奏準』二字」,從之。四年,議政王等言:每日百刻,新法改為九十六刻;二十八宿次序,湯若望將觜、參二宿改易前後;又將四餘刪去紫★,俱不合。其選擇不用正五行,用洪範五行,以致山向、日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將湯若望及科官等分別擬凌遲斬決。敕湯若望從寬免死,時憲科李祖白等五人俱處斬。於是復用大統舊術,以楊光先掌監務,光先抗疏屢辭,不允。光先於推步之學本不深,唐熙七年,謂明年當閏十二月,尋知其誤,自行檢舉,而時憲書已頒行,乃諭天下停止閏月雲。是年監副吳明烜言:「古法差謬,五官正暨回回科所進各不同,立加校正。」下禮部議。禮部覆奏:「五官正戈繼文等所算七政金水二星差錯太甚,主簿陳聿新所推七政未經測驗,亦有差錯,監副吳明烜所推七政與天象相近,理應頒行,仍令監臣同四科官,每日晝測晷景以定節氣,夜測月五星以定行度。」從之。
9
十一月,西人南懷仁言所頒各法不合天象,乃召南懷仁、利類思、安文思及監官馬祐、楊光先、吳明烜等至東華門,大學士李霨傳諭:「授時乃國家要政,爾等勿挾宿仇,以己為是,以彼為非。是者當遵用,非者當更改,務期歸於至善。」十二月,南懷仁劾吳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時憲書糾謬,下王大臣、九卿、科道會議,議政王等言:「乞派大臣同南懷仁等測驗。」乃遣圖海、李霨等二十人赴觀象臺測驗。八年二月,議政王等議覆:「圖海等赴觀象臺測驗,南懷仁所言皆合,吳明烜所言皆謬,問監正馬祐等,亦言南懷仁所算實與天象合。竊思百刻雖行之已久,但南懷仁九十六刻之法既合天象,自應頒用。又南懷仁言羅★、計都、月孛系推算所用,故載於七政之後,其紫★星無用處,不應造入。應自康熙九年為始,用九十六刻之歷」,時明烜言「臣祗知天文,不知歷法」,光先言「臣不知歷法,惟知歷理」。光先語尤不遜,褫職。三月,授南懷仁欽天監監副。先是監官依古法推算,康熙八年十二月應置閏,南懷仁言雨水為正月中氣,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為康熙九年正月,不應置閏,置閏當在明年二月。監官多直懷仁,從其言,改閏九年二月,於是大統、回回兩法俱廢,專用西洋法,如順治之初。八月,南懷仁楊光先誣陷湯若望叛逆,議政王等議「湯若望應復通微教師,照原品賜恤,楊光先應反坐」。敕「免議」。

志九十

52
初,順治元年設欽天監,分天文、時憲、漏刻、回回四科,置監正、監副、五官正、保章正、挈壺正、靈臺郎、監候、司晨、司書、博士、主簿等官,並漢人為之,行文具題隸禮部。是歲仲秋朔日食,以西人湯若望推算密合,大統、回回兩法時刻俱差。令修時憲,領監務。十四年,省回回科,改其職隸秋官正,尋復舊制。十五年,定與禮部分析職掌。康熙二年,仍屬禮部。明年,增置天文科滿洲官五人,滿員入監自此始。又明年,定滿、漢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二人,主簿各一人,滿、蒙五官正各二人。省回回科博士仍隸秋官正。置漢軍秋官正一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漢各一人。滿洲靈臺郎三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為蒙古員缺。漢軍一人,漢四人。滿洲挈壺正二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為蒙古員缺。漢二人。漢監候一人,保章正二人,正八品。十四年省。司書二人。十四年省一人。漢軍司晨一人,漢一人。十四年省。滿洲博士六人,乾隆四十七年改一人為蒙古員缺。漢軍二人,漢三十有六人。尋省十四人,五年復置二人,通舊二十有四人。並定監官升轉不離本署,積勞止加升銜,著為例。先是新安衛官生楊光先請誅邪教,鐫若望職。至是以光先為監副,尋升監正,仍用回回法。南懷仁具疏訟冤。八年,復罷光先,以南懷仁充漢監正,更名監修,用西法如初。雍正三年,實授西人戴進賢監正,去監修名。八年,增置西洋監副一人。乾隆四年,置漢算學助教一人,隸國子監。十年,定監副以滿、漢、西洋分用。十八年省滿、漢各一人,增西洋二人,分左、右。四十四年,更命親王領之。道光六年,仍定滿、漢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二人。時西人高拱宸等或歸或沒,本監已諳西法,遂止外人入官。光緒三十一年,改國子監助教始來隸。

列傳五十九

1
湯若望楊光先南懷仁
6
康熙五年,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叩閽進所著摘謬論、選擇議,斥湯若望新法十謬,並指選擇榮親王葬期誤用洪範五行,下議政王等會同確議。議政王等議:「歷代舊法,每日十二時,分一百刻,新法改九十六刻。康熙三年立春候氣,先期起管,湯若望妄奏春氣已應參、觜二宿,改調次序,四餘刪去紫炁。天祐皇上,歷祚無疆,湯若望祗進二百年歷。選榮親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湯若望及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宏量、歷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皆凌遲處死;故監官子劉必遠、賈文鬱、可成子哲、祖白子實、湯若望義子潘盡孝皆斬。」得旨,湯若望效力多年,又復衰老,杜如預、楊宏量勘定陵地有勞,皆免死,並令覆議。議政王等覆議,湯若望流徙,餘如前議。得旨,湯若望等並免流徙,祖白、可成、發、光顯、有泰皆斬。自是廢新法不用。
8
楊光先,字長公,江南歙縣人。在明時為新安所千戶崇禎十年,上疏劾大學士溫體仁給事中陳啟新,舁棺自隨。廷杖,戍遼西。
13
南懷仁,初名佛迪南特斯,姓阜泌斯脫氏,比利時國人。康熙初,入中國。時湯若望方黜,楊光先為監正,吳明烜為監副,以大統術治歷,節氣不應,金、水二星躔度舛錯。明烜奏水星當見,其言復不售。乃召南懷仁,命治理歷法。南懷仁劾光先、明烜而去之,遂授南懷仁監副。
16
論曰:歷算之術,愈入則愈深,愈進則愈密。湯若望南懷仁所述作,與楊光先所攻訐,淺深疏密,今人人能言之。其在當日,嫉忌遠人,牽涉宗教,引繩批根,互為起僕,誠一時得失之林也。聖祖嘗言當歷法爭議未已,己所未學,不能定是非,乃發憤揅討,卒能深造密微,窮極其閫奧。為天下主,虛己勵學如是。嗚呼,聖矣!

列傳二百六十九

48
廷琥,字虎玉。優廩生。性醇篤,善承家學,阮元稱為端士。循嘗與廷琥纂孟子長編三十卷,後撰正義,其廷琥有所見,亦本範氏穀梁之例,為之錄存。循又以測圓海鏡、益古演段二書,不詳開方之法,以常法推之不合。既得秦道古數學九章,有正圓開方法,為開方通釋,乃謂廷琥曰:「汝可列益古演段六十四問,用正員開方法推之。」廷琥布策下算,一一符合,著益古演段開方補一卷。陽湖孫星衍不信西人地圓之說,以楊光先之斥地圓,比孟子之距楊、墨。廷琥謂古之言天者三家,曰宣夜,曰周髀,曰渾天。宣夜無師承,渾蓋之說,皆謂地圓。泰州陳氏、宣城梅氏悉以東西測景有時差,南北測星有地差,與圓形合為說。且大戴有曾子之言,內經有岐伯之言,宋有邵子、程子之言,其說非西人所自創。因博搜古籍,著地圓說二卷。他著有密梅花館詩文鈔。

列傳二百九十三

23
讀元史授時歷經,嘆其法之善,作元史歷經補註二卷。又以授時集古法大成,因參校古術七十餘家,著古今歷法通考七十餘卷。授時以六術考古今冬至,取魯獻公冬至證統天術之疏,然依其本法步算,與授時所得正同,作春秋以來冬至考一卷。元史西征庚午元術,西征者,謂太祖庚辰;庚午元者,上元起算之端也。歷志訛太祖庚辰為太宗,不知太宗無庚辰也。又訛上元為庚子,則於積年不合。考而正之,作庚午元算考一卷。授時非諸古術所能方,郭守敬所著歷草,乃歷經立法之根,拈其義之精微者,為郭太史歷草補註二卷。立成傳寫魯魚,不得其說,不敢妄用,作大統立成註二卷。授時術於日躔盈縮、月離遲疾,並以垛積招差立算,而九章諸書無此術,從未有能言其故者,作平立定三差詳說一卷,此發明古法者也。唐九執術為西法之權輿,其後有婆羅門十一曜經及都聿利斯經,皆九執之屬。在元則有札馬魯丁西域萬年術,在明則馬沙亦黑、馬哈麻之回回術、西域天文書,天順時具琳所刻天文實用,即本此書,作回回歷補註三卷,西域天文書補註二卷,三十雜星考一卷。表景生於日軌之高下,日軌又因裡差變移,作四省表景立成一卷。周髀所言裏差之法,即西人之說所自出,作周髀算經補言主一卷。渾蓋之器,最便行測,作渾蓋通測憲圖說訂補一卷。西國以太陽行黃道三十度為一月,作西國日月考一卷。西術中有細草,猶授時之有通軌也,以歷指大意隱括而注之,作七政細草補注三卷。新法有交食蒙求、七政蒙引二書,並逸,作交食蒙求訂補二卷、附說二卷。監正楊光先不得已日食圖,以金環食與食甚分為二圖,而各有時刻,其誤非小,作交食作圖法訂誤一卷。新法以黃道求赤道交食,細草用儀象志表,不如弧三角之親切,作求赤道宿度法一卷。謂中、西兩家之法,求交食起復方位,皆以東西南北為言。然東西南北惟日月行至午規而又近天頂,則四方各正其位。非然,則黃道有斜正之殊,而自虧至復,經歷時刻,展轉遷移,弧度之勢,頃刻易向。且北極有高下,而隨處所見必皆不同,勢難施諸測驗。今別立新法,不用東西南北之號,惟人所見日月員體,分為八向,以正對天頂處為上,對地平處為下,上下聯為直線,作十字橫線,命之曰左、曰右,此四正向也;曰上左、上右,曰下左、下右,則四隅向也。乃以定其受蝕之所在,則舉目可見,作交食管見一卷。太陽之有日差,猶月離交食之有加減時,因表說含糊有誤,作日差原理一卷。火星最為難算,至地谷而始密,解其立法之根,作火緯圖法一卷。訂火緯表記,因及七政,作七政前均簡法一卷。天問略取緯不真,而列表從之誤,作黃赤距緯圖辨一卷。新法帝星、句陳經緯刊本互異,作帝星句陳經緯考異一卷。測帝星、句陳二星為定夜時之簡法,作星軌真度一卷。以上皆以發明新法算書,或正其誤,或補其缺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