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11289"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冊府元龜
條件: 提到「司馬承禎
Total 4

卷七百八十四

149
潘師正為道士,師事王知遠。永淳元年卒,年九十八。司馬承禎,字子微,河內溫人。為道士,事潘師正,傳其符。砑氨冽系家服餌之道,卒于王屋山,時年八十九。

卷八百二十二

77
司馬承禎,字子微,少好學,出家為道士,師事潘師正,傳其符。砑氨冽系家服餌之法,師正特賞異之,謂曰:「我自陶隱居傳授正一之法,法至汝四葉矣」。承禎嘗遍游名山,遂止于天台山。則天聞其名,召至都,降手詔以贊美之。及將還,敕麟臺監李嶠餞之於雒橋之東。景愣年,睿宗令其兄承司吞焯ㄆ鷸至京入宮,問以陰陽術數之事,承禎對曰:「《經》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且心目所知見者,每損之尚未能也,復攻乎異端而增其知慮哉?」帝曰:「理身無為,則清高矣。理國無為,如何?」對曰:「國猶身也。《老子》曰:游心於澹,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理。《易》曰: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無為而成。無為之旨,理國之道也」。睿宗歎息曰:「廣成之言,即斯是也」。承禎固辭還山,乃賜寶琴一張及霞紋帔而遣之,朝中詞人贈詩百餘首。開元九年,又遣使迎至京。玄宗親受法砬搬嶸,痛蛻鹺袷,年駕入都,承禎又請還天台,上賦詩以遣之。十正年,又召至都,上令承禎於王屋山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