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6058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直齋書錄解題
條件: 提到「司馬遷
Total 12

卷四

1
漢太史令夏陽司馬遷子長撰。宋南中郎參軍河東裴駰集註。案班固云:「擄《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迄於大漢,斯以勤矣。十篇缺,有錄亡書。」張晏曰:「沒之後,亡《景武紀》、《禮樂兵書》、《漢興將相年表》、《三王世家》、《日者》、《龜策傳》、《靳歙傅寬列傳》。元、成之間,褚先生補作《武紀》、《三王世家》、《日者》、《龜策傳》。言辭鄙陋,非本意也。」顏師古曰:「本無《兵書》,張說非也。」今案此十篇者,皆具在,褚所補《武紀》,全寫《封禪書》,《三王世家》但述封拜策書,二列傳皆猥釀不足進,而其餘六篇,《景紀》最疏略,《禮》、《樂書》謄荀子《禮論》、河間王《樂記》,《傳靳列傳》與《漢書》同,而《將相年表》迄鴻嘉,則未知何人所補也。褚先生者,名少孫。裴駰即注《三國志》松之之子也。始,徐廣作《史記音義》,駰本之以成《集解》。竊嘗謂著書立言,述舊易,作古難。六藝之後,有四人焉:摭實而有文采者,左氏也;恁虛而有理致者,莊子也;屈原變《國風》、《雅》、《頌》而為《離騷》;及子長易編年而為紀傳,皆前未有其比,後可以為法,非豪傑特起之士,其孰能之?
1
宋太子詹事順陽范蔚宗撰。唐章懷太子賢注。案《唐藝文志》,為後漢史者,有謝承薛瑩司馬彪劉義慶華嶠謝沈袁山松七家,其前又有劉珍等《東觀記》,至蔚宗乃刪取眾書,為一家之作。其自視甚不薄,謂諸傳、序、論,精意深旨,實天下之奇作。然頗有略取前人舊文者,注中亦著其所從出。至於論後有贊,尤自以為傑思,殆無一字虛設。自今觀之,幾於贅矣。蔚宗父泰、祖甯皆為時名臣,蔚宗乃以怨望反逆至於滅族,其與、固之人禍天刑不侔矣。然則豈作史之罪哉!十志未成而誅,為謝儼蠟以覆車,故惟存紀、傳。賢,高宗太子,招集諸儒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等共為之注。賢坐明崇儼得罪武後,廢死,大安、訥言亦流貶。
2
文簡云,《進唐書表》自言其文減於前,其事多於舊,此正其所為不逮、固者,顧以自衒何哉!《論語》記夫子與弟子問答,率不過數語,而季氏將伐顓臾,記所詰對甚詳,不如是不足以見體要,各造其極也。今唐史務為省文,而拾取小說私記,則皆附著無棄,其有官品尊崇而不預治亂,又無善惡可垂鑒戒者悉聚,徒繁無補,殆與古作者不侔。始,唐史置局時,其同僚約日著舊史所無者三事,則固立於不善矣,弊必至於此。然其名臣關國治亂者,如裴度、陸蟄、魏徵傳,悉致其詳,則其有補亦不可掩。
1
門下侍郎眉山蘇轍子由撰。因馬遷之舊,上觀《詩》、《書》,下考《春秋》及秦、漢雜錄,為七本紀,十六世家,三十七列傳。蓋漢世古文經未出,戰國諸子各自著書,或增損古事以自信其說,一切信之,甚者或採世俗相傳之語,以易古文舊說,故為此史以正之。然其稱淺近而不學,疏略而多信,誠有可議者,而以為不學淺近,則過矣。
1
司馬光撰。其序曰:「朝廷所以鼓舞群倫,緝熙庶續者,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所謂『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謂『差遺』者,古之官也;所謂『職』者,古之加官也。自建隆以來,文官知雜御史以上,武官閤門使以上,內臣押班以上,轉黜免存其實,以先後相次為表。」本入職官類,以《稽古錄序》所謂「建隆接乎熙寧,臣又著之於《百官表》」,即謂此書,蓋與《通鑒》相為表裏,故著之於此。案晁氏《讀書志》有一百四十二卷,未詳。
1
嘉泰二年,修撰傅伯壽等撰進。中興以來,兩朝五十餘載事迹,置院既久,不以時成,涉筆之臣,乍忽徙,不可殫紀。及有詔趣進,則匆遽鈔錄,甚者一委吏手,卷帙猥多,而紀載無法,疏略抵牾,不復可稽據。故二《錄》此之前世,最為缺典,觀者為之太息。

卷五

1
司馬遷史記》所本,劉向所校者也。但無撰人名氏。後漢高誘注。自東周至中山十二國,凡三十三篇。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