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7077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文獻通考
條件: 提到「宋敏求
Total 15

卷一百八·王禮考三

6
三年,知制誥宋敏求等言:「文德殿入ト儀制,考之《國朝會要》,與今儀制所載,頗或異同。按今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然祖宗朝,皆嘗御文德殿入ト。唐制,常設仗衛於宣政殿,或遇上坐紫宸,即喚仗入ト。如此,則當御紫宸殿入ト,方協舊制。請下兩制及太常禮院詳定。」詔學士院議。翰林學士承旨王等言:「按入ト者,乃唐只日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唐宣政殿,即今文德殿。唐紫宸殿,今紫宸殿也。唐制:天子坐朝,必立仗於正衙。若止禦紫宸即喚正衙仗自宣政殿東西ト門入,故為入ト。五伐以來,遂廢正衙立仗之制。
12
元豐元年,詔右諫議大夫宋敏求、權御史中丞蔡、確樞密副使承旨張誠一、直舍院同判太常寺李清臣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敏求等遂上《朝會儀》二篇,《令式》四十卷,詔頒行。
19
宋敏求又言:「《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未有臨臣子而執鎮圭者。《唐六典》元正、冬至大朝會,止有進爵之禮。《開寶通禮》始著元會執圭出自西房,淳化中又以上壽進酒,以內侍捧圭。臣等遠稽周制,近考唐禮,皆為未合。其元會受朝賀,請不執鎮圭上壽。」準此。

卷一百九十四·經籍考二十一

1
鼂氏曰:國朝宋敏求次道所補。《宣錄》三十卷,《懿錄》三十卷一作二十五卷,《僖錄》三十卷,《昭錄》三十卷,《哀錄》八卷,通百二十八卷,世服其博聞。

卷二百一·經籍考二十八

1
陳氏曰:龍圖閣學士常山宋敏求次道撰。所記多故實。其父宣獻公綬居第在春明坊,如鼂氏稱昭德也。

卷二百四·經籍考三十一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撰。敏求因韋氏所記,搜採群書,罔有遺軼,二紀而成。凡府縣之政,官尹之職,河渠關塞之類,至於風俗物產、宮室道弄。無不詳備,世稱其博。趙若彥為之序。

卷二百十六·經籍考四十三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撰。多記國朝典故,其序云:「熙寧三年予奉朝請于春明里,因纂所聞也。」

卷二百四十二·經籍考六十九

2
南豐曾氏曰:《鮑溶詩集》六卷。史館書舊題云:《鮑防集》五卷,《崇文總目》敘別集亦然。知制誥宋敏求為臣言:「此集詩見《文粹》、《唐詩類選》者,皆稱鮑溶作;又防之雜感詩最顯,而此集無之,知此詩非防作也。」臣以《文粹》、《類選》及防《雜感》詩考之,敏求言皆是。又得參知政事歐陽脩所藏《鮑溶集》,與此集同,然後知為溶集決也。史館書五卷,總二百篇;歐陽氏書無卷第,纔百餘篇,然其三十三篇,史館書所無,今別為一卷附於後,而總題曰《鮑溶詩集》六卷。蓋自先王之澤熄而《詩》亡,晚周以來,作者嗜文辭,抒情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採者。溶詩尤清約謹嚴,而違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故既正其誤謬,且著其大旨以傳焉。

卷二百四十八·經籍考七十五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為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為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云:「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為介甫所纂。
1
鼂氏曰: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聚天下古今詩歌石刻一千一百三十篇,多有別集中所逸者,以其相附近者相從,又次以歲月先後。王益柔為之序云:「文章難能者莫如詩,凡刻之金石者,則必其自以為得,或作於人所愛重者,故多有清新瓌麗之語,覽者其深究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