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44221"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李賀
Total 4

卷8 經部·易類存目二

1
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惟題「西農」二字。前有陳愫《索射易書》一篇,稱其字曰「孝若」。考愫至國朝尚存,嘗與邱象隨等共注李賀昌谷集》。又書中稱張九山青衣得《射易》半部於虎邱僧舍,乃錄寄尹子求者。考明尹伸子求,宜賓人。萬歷戊戌進士,官至湖廣布政使崇禎甲申,張獻忠部賊陷敘州,伸殉節死。此書既云寄伸,則是時伸尚無恙,當為明末人作矣。其說《易》但解六十四卦,每卦但標《象》、《彖》及第幾爻字,不列《經》文。大抵皆借經發議,其言辨博自喜,而詞勝於理。又喜作似了非了語,類禪宗之機鋒,殊乏先儒明白淳實之意。每卦之末,各系以五言古詩一首,以發明一卦之大義,蓋即所謂「淡詠」者。自古以來,亦無此說經之體例也。

卷122 子部·雜家類六

1
白珽撰。廷玉,錢塘人,家於西湖。有泉自竺山匯於其門,珽名曰湛淵,因以為號。是書為其友海陵周日東所編。前有珽自序,又有日東序,題至大庚戌,稱珽是年六十三歲。以長歷推之,當生於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元兵破臨安時,年二十七矣,故其書於宋多內詞,與劉壎相類。然考珽入元以後,以李衎之薦,授太平路儒學正,未幾攝教授事,尋轉常州路教授,升浙江等處副提舉,遷淮東鹽倉大使,再遷蘭溪州判官,乃致仕,則食元之祿久矣,而猶作宋遺民之詞,其進退無據,亦與相類也。是書乃其雜記之文。據卷末有明人跋語,稱嘉靖丙午,鈔自崑山沈玉麟家,而疑其不止此二卷,殆殘本歟?厲鶚作《宋詩紀事》,蒐採極博,而此書開卷載理宗賜林希逸詩一篇,鶚不及收,則鶚未見其本矣。其中如謂皎然銅碗為龍吟歌詠房管事,詩家未有引用者,不知李賀昌谷集》中實有假龍吟歌;謂《匡謬正俗》為顏真卿作,不知實出顏師古,不免稍有疏舛。

卷150 集部·別集類三

1
李賀撰。事跡具《新唐書文學傳》。案賀系出鄭王,故自以郡望稱隴西。實則家於昌穀。昌穀地近洛陽,於唐為福昌縣,今為宜陽縣地。集中屢言歸昌穀。宋張耒集有《春游昌谷訪長吉故宅》詩。又《福昌懷古》詩中亦有《李賀宅》一首。其明証矣。《幽閒鼓吹》稱賀遺詩為其表兄投溷中,故流傳者少。然但謂李藩所收耳。其沈子明所編、杜牧所序者,實未嘗亡。牧序述子明之書,稱「賀且死,嘗授我平生所著歌詩,厘為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則卷帙並賀所手定也。唐、宋志皆稱賀集五卷,較牧序多一卷。檢《文獻通考》始知為集四卷,外集一卷。吳正子《昌谷集箋注》曰:「京師本無後卷。有後卷,鮑本也。嘗聞薛常州士龍言:『長吉詩蜀本、會稽姚氏本皆二百一十九篇,宣城本二百四十二篇』云云。蓋外集詩二十三首,合之則為二百四十二,除之則為二百一十九。實即一本也。惟正集較杜牧所序少十四首,而《外集》較黃伯思東觀餘論》所跋少二十九首,則莫可考耳。《樂府詩集》載有賀《靜女春曙曲》一首、《少年樂》一首,今本皆無之。得非伯思藏本所佚耶!」正子又謂外集詞意儇淺,不類賀作,殆出後人摹仿。然正集如《苦篁調》、《嘯引》之類,句格鄙率,亦不類賀作。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