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8149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徐學謨
Total 12

卷28 經部·春秋類三

1
徐學謨撰。學謨叔明,嘉定人。嘉靖庚戌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是編《序》題《春秋億》,而卷首題曰《徐氏海隅集》,目錄又題曰《外編》。蓋其全集之一種。十二公各為一篇,不載《經》文,而一一排比年月,隨《經》詮義。

卷43 經部·小學類存目一

2
《明史·鄒元標傳》載其與禮部尚書徐學謨俱為元標劾罷。其事跡始末,則史未詳也。是書取《洪武正韻》所收諸字,依偏旁分為八十五部。每部之字皆仿周興嗣《千字文》體,以四言韻語聯貫之,文義或屬或不屬,取便誦讀而已。每字皆粗具訓詁,疏明大義。凡字有數體者,惟載一體,而各體皆附於後。有數音者亦然。蓋專為初學而設。然其所分諸部,不遵《說文》、《玉篇》之舊。如「月」字入「肉部」,「戶」字入「尸部」,「支」字入「攴部」之類,皆與六書不合。

卷53 史部·雜史類存目二

1
徐學謨撰。學謨有《春秋億》,已著錄。是書乃其歸田以後所作,記嘉靖一代之事。學謨練習典故,於《世宗實錄》多所駁正。如謂瑞州知府宋以方為宸濠所殺,而國史誤稱赴水死。謂汪鋐通李資坤賄,曲媚張孚敬,國史以為內行修潔者不足信。謂仇鸞之戮由徐階密揭,作史者不及知。謂楊繼盛劾嚴嵩疏中顯指陸炳,國史以私沒其姓名。謂郭希顏雖以邪說取死,亦由嚴嵩傾陷,史臣評駁,稍涉苛刻。謂沈坤以桀驁被劾,國史曲為辨雪,未免黨護。謂任環忠義之士,能遇賊直前,國史謂其俘斬甚眾,亦為失實。謂抗御史黃廷聘之陳安,乃湘潭知縣,國史誤記為衡山。謂議禮諸臣互有得失。謂郭鄖專權驕恣而能不受饋遺,未嘗無一節可取。均與史臣所記,互有異同。然學謨在世宗時嘗為禮部祠祭司郎中。第十九卷中載拒王金之賂,及抑昝義金事,所云郎某者,即學謨自謂。又學謨為荊州知府,以拒景王徵沙市地租事得罪,第二十四卷中亦具載之。稱沙市本不在景王所給莊田之數,王上疏密竄入其中,司農莫之省,獨學謨執不肯與云云。皆自述所長,明標簡牘。劉知幾史通敘傳篇》,謂揚雄以降,其《自敘》也,始以誇尚為宗。身兼片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一二必載。豈所謂憲章前聖,謙以自牧。繩以是義,殊於體例有乖。又趙文華之攘功卸罪,構陷張經,其事炳然在人耳目,而學謨以為史臣所記,過甚其詞,亦不免恩怨之私,未孚公論也。

卷74 史部·地理類存目三

1
徐學謨撰。學謨有《春秋億》,已著錄。學謨四任湖廣,習其故事,此其萬歷中為左布政使時作也。不以州郡分卷,惟以事類編輯。分三十二門,命曰《總志》。其削去各志所書《禮樂》一門、《紀事》一門。以會典通行,不為一地而設;國史事秘,本非外臣所窺。其論亦頗有裁制。然通行之典制,本不專系於一地,刪之可也。至於朝廷政令專為一地而發者,有詔諭可稽,有奏議可考,亦有案牘可尋,實不待披求國史,然後能知。此則欲省編輯之力,姑為托詞者矣。

卷178 集部·別集類存目五

1
徐學謨撰。學謨有《春秋億》,已著錄。是編皆其以尚書召起,再入都時所作,故以「春明」為名。凡文編十卷,詩編三卷,續編一卷,文編末四卷為《齊語》,皆所著雜說。《千頃堂書目》作八卷,葢除《齊語》計之也。其《論詩》一條云:近來作者,綴成數十艷語,如黃金、白雪、紫氣、中原、居庸、碣石之類,不顧本題應否,強以竄入,專愚聾瞽,自以為前無古人。小兒效顰,引為同調。南北傳染,終作癘風,詩道幾絶。其語葢為王、李而發。學謨與王世貞里閈相近,而立論如此,頗不為習俗所染。然詩多懦響,終不能副所言也。
1
徐學謨撰。《明史藝文志》載,《學謨文集》四十三卷,《千頃堂書目》亦載,《學謨海隅集》四十三卷。此本僅四十卷,前無序、目,葢奸黠書賈,以殘闕之本,割去序、目,冒為完書也。開卷即列《寶殿》、《主芝》諸頌,葢當時風氣類然。至其書《易名始末》一篇,與世傳學謨初名學詩,以其時有上虞徐學詩疏劾嚴嵩,懼以同名罹禍,故改名學謨者,說又不同。葢莫得而詳焉。
1
徐學謨撰。是集文二十二卷,詩七卷,乃其歸田後所作。學謨嘗謂昔人有云:近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於歸。故自早歲罷荊州守,即構一園,名曰「歸有」,因以名其詩文。中多酬應之筆,其雜著《中麈諧》、《鏡戒》二卷,尤未免失之於俚。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