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6448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劉昫
Total 4

卷46 史部·正史類二

1
劉昫等奉敕撰。
3
陳振孫書錄解題》曰:「舊例修書,止署官高一人名銜。歐公曰:『宋公於我為前輩,且於此書用力久,何可沒也?』遂於《紀傳》各著之。宋公感其退遜,故書中《列傳》題祁名,《本紀》、《表》、《志》題修名。」然考《隋書》諸志,已有此例,實不始於修與祁。又《宋史·呂夏卿傳》,稱《宰相世系表》夏卿所撰,而書中亦題修名,則仍以官高者為主。特諸史多用一人,此用二人為異耳。是書本以補正劉昫之舛漏,自稱事增於前,文省於舊。劉安世《元城語錄》則謂事增文省,正新書之失,而未明其所以然。今即其說而推之,史官記錄,具載舊書,今必欲廣所未備,勢必蒐及小說,而至於猥雜。唐代詞章,體皆詳贍,今必欲減其文句,勢必變為澀體,而至於詰屈。安世之言,所謂中其病源者也。
1
國朝楊陸榮撰。陸榮有《易互》,已著錄。歐陽修作《五代史》,多仿《春秋》書法。自謂是非之旨,不謬於聖人。然褒貶謹嚴,而事跡或在所略。故重複舛漏,間亦不免。吳縝作《五代史纂誤》,頗糾其訛。其本久佚,惟《永樂大典》中尚存梗概。今奉詔編纂,始排比成帙。陸榮此編,成於康熙庚子,蓋未睹縝書,故以意研求,摘其疏謬。如《梁太祖本紀》謂洹水之戰,擒李克用子落落,而《家人傳》不載其名。唐昭宗遘難以後,不書立昭宣帝,則《紀》中前後所稱天子,不可辨別。《晉出帝紀》謂馬全節戰於榆林,兩軍俱潰,其一軍不知為誰,又與附錄所載榆林之戰全不相合。瀛州之戰,書梁漢璋敗績、王清戰死,附錄則書漢璋戰死,而不及清。《唐太祖兄弟傳》所載太祖有四弟:克讓、克修、克恭、克寧,而《李嗣昭傳》乃有太祖弟克柔。《唐莊宗諸子傳》謂五子繼岌、繼潼、繼嵩、繼蟾、繼嶢,而《劉後傳》乃多一幼子滿喜。《晉出帝家人傳》漏延煦母楚國夫人丁氏,而《張延澤傳》中乃有之。《漢隱帝家人傳》漏耿夫人,而《楊邠傳》中乃有之。《王景仁傳》以朗王存之子友寧為梁太祖子。《羅紹威傳》以兄守文為弟守文。《白再榮傳》李崧、和凝留鎮州時,契丹已北歸,不應雲隨契丹留。《安重榮傳》謂其祖父皆為刺史,不應雲暴至富貴。《劉昫傳》不應漏修《唐書》。皆頗有考訂。然其餘不過爭文句之繁簡,論進退之當否,毛舉細故,往往失當。大抵惟就本書之中,互相校勘。所引他書,僅茅坤《五代史鈔評》一條,此外更無旁証也。

卷118 子部·雜家類二

2
他若以白居易《樂府》正韋述所記《唐六典》不曾行用之誤,以在張掖者乃鮮水非令鮮水,駁章懷太子所注《後漢段熲傳》之非,以《漢書》比景縣當從劉昫舊唐書》作北景,以荀子所稱子弓即仲弓非馯臂子弓。以琅琊台碑文証秦以前已嘗刻石,皆典確明晰,非泛為徵摭。雖亞於《容齋隨筆》,要勝於鄭樵輩之橫議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