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21360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李之藻
Total 17

卷38 經部·樂類

1
國朝應撝謙撰。撝謙嗣寅,仁和人。是書上卷論律呂本原,大指本蔡氏《新書》,而參以注疏及朱子之說。下卷論樂器制度,則本陳祥道禮書》及李之藻頖宮禮樂疏》者為多。議論醇正,考訂簡核,頗得要領。其間立說之未合者,如《六十聲圖》以宮為最濁之音。謂十二律旋宮,自黃鐘而下,林鐘均則太、姑二律為陵宮,南呂均則太、姑、蕤三律為陵宮。其意蓋以太、姑二律長於林鐘之六寸,太、姑、蕤三律長於南呂之五寸餘,故應鐘為最短之律。應鐘均則徵、商、羽、角四律皆為陵宮也。不知旋宮之法,本於十二律之相生,不以長短為相生之次。至長生短為下生,短生長為上生,不過以上、下為別,非謂徵必短於宮,商必短於徵也。其失總由於「宮為最濁」之一言,而不知官為中聲,故致此誤。

卷82 史部·政書類二

1
李之藻撰。之藻振之,仁和人。萬歷戊戌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是編首列頖宮祀典,次列儀注,次列名物器數,共成八卷。第九卷為啟聖祠及名宦、鄉賢祠,附以鄉飲酒禮。第十卷附以鄉射禮。其中如釋奠儀之散齋、演樂、滌牲諸禮,及時祭儀注,皆《明會典》及《南雍志》諸書所未載。又迎神樂章,謂明制本宋舊,一成三成,相沿不易。其樂章諸譜,配以六律者,唯填工尺一字,頗能得其源流。蓋樂律自宋仁宗時始省去坐、立二部,及堂上、堂下之分。南宋諸儒,又以舊樂加平減之制,無高上、高尺之律,於是所用者惟中和韶樂。明代實沿其制。之藻所譜,又注明時俗之一凡、清凡諸調,與舊調相合者,分毫不爽。

卷83 史部·政書類存目一

2
其書分《學校》、《褒崇》、《廟制》、《釋奠》、《從祀》、《祀禮》、《釋詁》、《祀樂》、《樂律》、《樂譜》、《樂舞》、《釋菜》、《啟聖祠》、《名宦鄉賢祠》十四門。大抵祖李之藻頖宮禮樂疏》、王煥如《文廟禮樂書》,少增損之。其凡例稱李博而富,其失也滯;王簡而通,其失也弱。然觀其所作,亦無以遠勝二書也。

卷106 子部·天文算法類

4
笠形半圓,有如張蓋,故稱蓋天。合地上地下兩半圓體,即天體之渾圓矣。其法失傳已久,故自漢以迄元、明皆主渾天。明萬歷中歐邏巴人入中國,始別立新法,號為精密。然其言地圓,即周髀所謂地法覆盤、滂沱四隤而下也。其言南北裏差,即《周髀》所謂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物有朝生暮獲,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五穀一歲再熟,是為寒暑推移,隨南北不同之故。及所謂春分至秋分極下常有日光,秋分至春分極下常無日光,是為晝夜永短,隨南北不同之故也。其言東西里差,即《周髀》所謂東方日中,西方夜半,西方日中,東方夜半。晝夜易處如四時相反,是為節氣合朔,加時早晚隨東西不同之故也。又李之藻以西法制渾蓋通憲,展晝短規使大於赤道規,一同《周髀》之展外衡使大於中衡,其《新法歷書》述第穀以前西法,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每四歲之小餘成一日,亦即《周髀》所謂三百六十五日者三,三百六十六日者一也。西法出於《周髀》,此皆顯証。特後來測驗增修,愈推愈密耳。《明史·歷志》,謂堯時宅西居昧谷,疇人子弟散入遐方,因而傳為西學者,固有由矣。此書刻本脫誤,多不可通。今據《永樂大典》內所載詳加校訂,補脫文一百四十七字,改訛舛者一百一十三字,刪其衍複者十八字。舊本相承,題云漢趙君卿注。其自序稱爽以暗蔽,注內屢稱爽或疑焉。爽未之前聞,蓋即君卿之名。然則隋、唐志之趙嬰,殆即趙爽之訛歟。
1
朱載堉撰。載堉有《樂書》,已著錄。《明史·歷志》曰:明之大統歷實即元之授時,承用二百七十餘年,未嘗改憲。成化以後,交食往往不驗,議改歷者紛紛。如俞正己、冷守中不知妄作者無論已,而華湘、周濂、李之藻邢雲路之倫,頗有所見。鄭世子載堉撰《律歷融通》,進聖壽萬年歷,其說本之南京都御史何瑭。深得授時之意,而能匡所不逮。台官泥於舊聞,當事憚於改作,並格不行云云。即指此二書也。其書進於萬歷二十三年,疏稱授時大統二歷,考古則氣差三日,推今即時差九刻。蓋因授時減分太峻,失之先天,大統不減,失之後天。因和會兩家,酌取中數,立為新率,編撰成書。其步發斂、步朔閏、步晷漏、步交道、步五緯諸法,及歲餘、日躔、漏刻、日食、月食、五緯諸議、史皆詳採之,蓋於所言頗有取也。今觀其書,雖自行所見齗齗而爭,不免有主持太過之處,其測驗亦未必過郭守敬等之精。然史載崇禎二年以日食不驗,切責監官。
1
大學士徐光啟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光祿卿李天經及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谷湯若望等所修西洋新歷也。明自成化以後,歷法愈謬,而台官墨守舊聞,朝廷亦憚於改作,建議者俱格而不行。萬歷中,大西洋龍華民鄧玉函等先後至京,俱精究歷法。五官正周子愚請令參訂修改,禮部因舉光啟、之藻任其事,而庶務因循,未暇開局。崇禎二年,推日食不驗,禮部乃始奏請開局修改,以光啟領之。時滿城布衣魏文魁著《歷元》、《歷測》二書,令其子獻諸朝。
1
李之藻撰。之藻有《頖宮禮樂疏》,已著錄。是書出自西洋簡平儀法。蓋渾天與蓋天皆立圓,而簡平則繪渾天為平圓,則渾天為全形。人目自外還,視蓋天為半形,人目自內還視,而簡平止於一面,則以人目定於一處而直視之之所成也。其法設人目於南極或北極,以視黃道、赤道及晝長晝短諸規,憑視線所經之點,歸界於一平圓之上。次依各地北極出地以視,法取天頂及地平之周,亦歸界於前平圓之內。次依赤道經緯度以視,法取七曜恆星,亦歸界於前平圓之內。其視法以赤道為中圈,赤道以內,愈近目則圈愈大而徑愈長;赤道以外愈遠目則圈愈小而徑愈短。之藻取晝短規為最大圈,乃自南極視之,晝短規近目而圈大。其意以為中華之地,北極高,凡距北極百一十三度半以內者,皆在其大圈內也。卷首總論儀之形體。上卷以下,規畫度分時刻及制用之法。後卷諸圖,咸根柢於是。
1
李之藻撰。亦利瑪竇之所授也。前有萬歷甲寅之藻自序,稱凡厥有形,惟圜為大;有形所受,惟圜至多。渾圜之體難名,而平面之形易析。試取同周一形以相參考,等邊之形必鉅於不等邊形,多邊之形必鉅於少邊之形,最多邊者圜也,最等邊者亦圜也。析之則分秒不漏,是知多邊;聯之則圭角全無,是知等邊。不多邊等邊,則必不成圓。惟多邊等邊,故圜容最鉅。昔從利公研窮天體,因論圜容,拈出一義。次為五界十八題,借平面以推立圜,設角形以徵渾體云云。蓋形有全體,視為一面,從其一面,例其全體,故曰借平面以測立圜。面必有界,界為線為邊,兩線相交必有角。析圜形則各為角,合角形則共成圜,故曰設角以徵渾體。其書雖明圓容之義,而各面各體比例之義胥於是見,且次第相生於《周髀》圓出於方,方出於矩之義,亦多足發明焉。

卷107 子部·天文算法類二

2
至明,遂無知其法者。故唐順之與顧應祥書,謂立天元一,漫不省為何語。顧應祥演是書為分類釋術,其自序亦云立天元一無下手之術,則是書雖存,而其傳已泯矣。明萬歷中,利瑪竇徐光啟李之藻等譯為《同文算指》諸書,於古《九章》皆有辨訂,獨於立天元一法闕而不言。徐光啟於《勾股義序》中引此書,又謂欲說其義而未遑。是此書已為利瑪竇所見,而猶未得其解也。迨我國家,醲化翔洽,梯航鱗萃,歐邏巴人始以借根方法進呈,聖祖仁皇帝授蒙養齋諸臣習之。
1
李之藻演西人利瑪竇所譯之書也。前編上、下二卷,言筆算定位、加減乘除之式,及約分、通分之法。通編八卷,以西術論《九章》。卷一曰三率准測,即古異乘同除。曰變測,即古同乘異除。曰重測,即古同乘同除。卷二、卷三曰合類差分。曰和較三率,曰洪衰互徵,即古差分,又謂之衰分。卷四曰疊借互徵,即古盈朒。卷五曰雜和較乘,即古方程。卷六曰測量三率,即古勾股。曰開平方,曰奇零開平方,即古少廣。卷七曰積較和開平方。卷八曰帶縱諸變開平方。
1
康熙五十二年聖祖仁皇帝《御定律歷淵源》之第二部也。上編五卷,曰立綱明體,其別有五。曰數理本源,曰河圖,曰洛書,曰周髀經解,曰幾何原本,曰算法原本。下編四十卷,曰分條致用,其別亦有五。曰首部,曰線部,曰面部,曰里部,曰末部。又表八卷,其別有四。曰八線表,曰對數闡微表,曰對數表,曰八線對數表。皆通貫中西之異同,而辨訂古今之長短。如舊傳方程分二色為一法,三色為一法,四色、五色以上為一法,頭緒紛然。所立假如僅可施之本例,而不可移之他處。至於正負加減法,實並分母諸例,率皆謬誤。今則約之為和數、較數、和較兼用、和較加變四例,而和數不分正負,較數任以一色為正,即以相當之一色為負,皆以異名相並,同名相減,實足正舊法之訛誤。又割圓術古以徑一圍三為周徑之率,宋祖衝之用圓容六邊起算,元趙友欽用圓容四邊起算,皆屢求勾股,得徑一者周三一四一五九六二五。泰西法亦同其率。古今周率之密,無逾於此。而舊所傳弧矢諸術,周徑皆用古率,又弧弦弦背互求諸術,立法極為疏舛。今則以六宗三要二簡法求得一象限內弦矢割切正餘八線,立為一表,洵極勾股弧矢之變。又《幾何原本》止於測面,七卷以下,徐光啟李之藻後無譯之者。
1
國朝陳訏撰。有《勾股引蒙》,已著錄。因其中和較之法未備,複述此以舉其概。前有黃宗羲序,頗稱道之。然和較一法,自李冶顧應祥、唐順之、李之藻等相繼闡譯成書,至今殆無遺蘊,學者苟能遵守成法,觸類而引伸之,自可得其會通。若不溯本原而徒以耳食飾心,自矜創獲,則去之益遠。如是書較求股弦一條,附論謂勾積中除較積所餘,必合股積之半,不知股積可容勾積,勾積必不能容股積,不當強合其半。又和求股弦一條,附論謂勾弦和積必四倍於股積,不知勾弦和積中有股積一,勾積二,勾乘弦積二,亦不能強之為四。其意不過用勾股弦之數參合而得,設遇勾股修廣不齊,則不特於理難通,即於數亦斷不能吻合矣。

卷134 子部·雜家類存目十一

1
李之藻編。之藻有《頖宮禮樂疏》,已著錄。初,西洋利瑪竇入中國,士大夫喜其博辯,翕然趨附,而之藻與徐光啟信之尤篤。其書多二人所傳錄,因裒為此集。書凡十九種,分理、器二編。理編九種,曰西學凡一卷,曰畸人十論二卷,曰交友論一卷,曰二十五言一卷,曰天主實義二卷,曰辨學遺牘一卷,曰七克七卷,曰靈言蠡勺二卷,曰職方外紀五卷。器編十種,曰泰西水法六卷,曰渾蓋通憲圖說二卷,曰幾何原本六卷,曰表度說一卷,曰天問略一卷,曰簡平儀說一卷,曰同文算指前編二卷、通編八卷,曰圜容較義一卷,曰測量法義一卷、測量異同一卷、勾股義一卷。其理編之職方外紀,實非言理,蓋以無類可歸而綴之於末。器編之測量異,實自為卷帙,而目錄不列,蓋附於測量法義也。西學所長在於測算,其短則在於崇奉天主以炫惑人心。所謂自天地之大以至蠕動之細,無一非天主所手造,悠謬姑不深辨。即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為至親,後其君長而以傳天主之教者執國命,悖亂綱常,莫斯為甚,豈可行於中國者哉!之藻等傳其測算之術,原不失為節取,乃並其惑誣之說刊而布之,以顯與六經相齟齬,則傎之甚矣。今擇其器編十種可資測算者,別著於錄。其理編則惟錄《職方外紀》,以廣異聞,其餘概從屏斥,以示放絕。並存之藻總編之目,以著左袒異端之罪焉。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