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27659"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紀事本末
條件: 提到「孫家鼐
Total 6

卷六十六

2
諭令宗人府保薦王公貝勒等遊厯各國,從侍郎榮惠、御史楊深秀前後奏請也。命下,親貴大譁,謂帝破壞中國之禮法,且使滿洲之權勢處於危險地位。帝不得已,改命毋庸保薦。諭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保薦工部主事康有為等,著於本月二十八日預備召見。光緒十五年,有為以諸生伏闕上書,極陳時局,請及時改革以圖自強。格不得上。二十一年,代表公車千三百人上書請變法,亦不達,旋通籍授工部主事。自是四年之間,凡七上書申前議,仍寢不上,乃退而立強學會於京師,繼設分會於上海。京會推鄂督張之洞為會長,郎中沈曾熾、編修張孝謙、浙江溫處道、袁世凱皆贊成人也。尋復開保國會於北京。是年以給事中高燮曾之疏薦,諭令王大臣傳至總署,詢問變法事宜。王大臣取其上年冬間呈請工部代奏之書以上,帝覽之,指其篇中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及不忍見煤山前事等語,語軍機大臣曰:「康某何不顧死生乃爾,竟敢以此言陳於朕前耶?」然亦不之罪,仍命嗣後康某如有條陳,當即日呈遞,毋許扦格,並宣取所著日本法變法、俄大彼得傳等書。至是,以協揆翁同龢及至靖交章薦,著預備召見。召見部主事康有為於仁壽殿。帝深以廷臣守舊阻礙變法為憂,有為對曰:「請皇上勿去舊衙門,而惟增置新衙門。勿黜革舊大臣,而惟薦擢小臣。召見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其專摺奏事足矣。彼大臣向來本無事可辦,今但仍其舊,聽其尊位重祿,而新政之事別責之於小臣,則守舊大臣既無辦事之勞,復無失位之懼,謗怨自息,即皇上果有黜陟之全權。而侍此輩之大臣,亦祇當如日本侍藩侯故事,設為華族,立五等之爵以處之,厚祿以養之,不必盡去之也。」帝然其言,旋命有為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同龢罷。先是,同龢在毓慶宮授帝讀最久,因鍳於事變,非變法不足圖存,時為陳說於帝前,為太后所聞,撤同龢毓慶宮行走。其薦康有為也,謂有為之才過臣百倍,請舉國以聽,太后尤惡其語。又其時天津閱兵,廢立之謀漸有所聞,同龢密言於帝,太后偵知,遂命開缺回籍。命二品以上大臣補官陛見,均詣皇太后前謝恩,外官一體奏謝。東朝久未召見臣工,時因康有為召用後,附之者日衆,朝班有新黨舊黨之分。太后忿甚,是日帝諭凡二品以上官授任之初當親往太后處謝恩,於是朝士又有后黨、帝黨之分。五月,命自下科為始,鄉會試及生童歲科各試向用四書文者,改試策論。派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管理大學堂事務。賞舉人梁啟超六品銜,辦理譯書局事務。啟超,有為弟子也,以侍郎徐致靖之薦,總理衙門再薦,被召見,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大加獎勵,謂不愧為康有為弟子,因賞給六品銜,命辦理譯書局事務。命御史文悌回原衙門行走。文悌,滿人,頗憤東朝之專橫,聞同僚楊深秀有門人撫北方豪士千餘,因欲利用之以刦太后。適同侍祠,竟夕語深秀宮中隱事。及侍郎長麟去官之故,又言太后刻虐皇孫載澍益為帝示戒,故帝見太后輒顫,此與唐武氏何異?並朗誦徐敬業討武檄「燕啄王孫」四語以激深秀。深秀難之,既而文悌慮語洩,乃日騰謗於朝,謂新黨將不利於太后,冀以自解,猶慮不免。至是,露章劾深秀與彼有不可告人之言,以康有為開保國會,徒欲保中國,不保大清,復牽涉同僚宋伯魯等。帝斥其難保,非受人指使,不勝御史之任,著回原衙門行走。命神機等營改習洋操。命四川總督裕祿留京,授禮部左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裕祿素為太后所寵信,故命入軍機以偵政參□□此處空二字,似為謄寫錯誤挖去。或以為「弊輿」二字。情。申諭,各省地方官實力保護教堂,因四川川北廳、廣西永安州、湖北長沙市均有教案故也。命三品以上京官及各省督撫、學政薦舉經濟特科人才,限於三個月內咨送總理衙門。會同禮部奏請考試,從貴州學政嚴修浙江巡撫廖壽豐先後奏請也。六月,定鄉會試隨場去取之法,並推行於生童歲科考。又停止朝考,從鄂督張之洞、湘撫陳寶箴奏請也。並諭嗣後一切考試,均以講求實學實政為主,不得憑楷法之優劣為高下。命刪改各衙門則例,從禮部右侍郎李端棻請也。申諭各省實力舉行保甲,𣲖戶部尚書王文韶、左侍郎張蔭桓管理礦物鐵路總局。申諭變法不得已之苦衷,命諸臣精白乃心,力除壅蔽。時陳寶箴在湘,力行新政,湘省劣紳前國子監祭酒王先謙分省補用道孔憲教吏部主事葉德輝,以其不便於己,竭力反對。實箴不為動,先謙等嗾使湖南京官黃鋆隆等交章彈劾,其誣詞不可聽聞。御史楊深秀抗疏為寶箴剖辯,帝降諭獎勵寶箴而嚴責湘紳。湖南浮議稍息,寶箴乃得復行其志。命康有為督辦上海官報,即道員黃遵憲所辦時務報奏改者也。先是,有為屢有陳奏,其大端在請誓太廟以戒羣臣,開制度局以定規模,設二十局以治新政,立民政局以地方自治。其他,如遷都、興學、更稅法、裁釐金、改律例、重俸祿、遣遊厯、派游學、設警察、練鄉兵、選將帥、設參謀部、大營海軍、經營西藏新疆等事,帝皆嘉納之。然以見制太后,無權不能遽行,欲借羣臣之議以定之,故屢發軍機總署會議。時嫉有為者,謂有為獨對時,有盡廢六部九卿衙門之奏,至為守舊大臣所惡,故出之。秋七月,命於京師設立農工商總局,派直隸霸昌道端方,候補道徐建寅、吳懋鼎督理,均賞給三品卿銜。令各省府州縣皆立農務學堂,廣開農會、刊農報、講農器,由紳富之有田業者試辦,以為之率。其工學、商學事宜一律舉辦。諭擇於九月中奉皇太后至天津閱兵。帝性嚴峻,遇宦者尤少所假借,故左右多不悅。總管太監李蓮英等,乃共為讒間。太后素虐待帝,至是疑隙愈深,日謀所以廢之。時榮祿總督直隸,節制北洋三軍:一、提督董福祥之甘軍;二、提督聶士誠之武毅軍;三、按察使袁世凱之新建軍。太后密與榮祿謀,諷御史李盛鐸奏請帝奉太后至天津閱兵,帝請太后,欣然許之,遂有是詔,蓋太后、榮祿等欲脅帝至津,因以兵廢立,帝雖知之而無如何。命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衙門,湖北、廣東、雲南三省巡撫,並東河總督缺。其各省不辦運務之糧道,無鹽場之鹽道,亦均裁撤。其餘京外應裁文武各缺,命大學士、六部、各省將軍、督撫分別詳議以聞。命下,羣情大駭,謂帝大背祖宗制度,皆赴寧壽宮,請太后保全,收回成命。太后笑而不言。革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澧、溥頲、曾廣漢職。禮部主事王照上書,請帝出洋游厯,先往日本,以次繼往歐美各國。堂官阻格不上,照面斥其違旨,始不得已為之代奏,至是,帝怒其壅蔽,革懷塔布等六人職,王照以不畏強禦,賞給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命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均賞給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時帝欲銳意改革,而軍機大臣皆后黨,不為奉行。帝上畏太后,不敢驟易,故特擢四人,使參預新政事宜,仿日本維新置參預官於宮中是也。拜命之日,帝親以黃匣緘一硃諭,授四人,命竭力贊襄新政,無得瞻顧。凡有奏摺,皆經四卿閱覽;凡有上諭,皆經四卿屬草,於是軍機大臣嫉妬之,勢不兩立,未及十日而變已起。

卷六十九

4
二十九年春正月,命刑部尚書榮慶,會同張百熙管理大學堂事宜。三月丙辰朔,日食。命盛宣懷隨同袁世凱等會議商約事宜。命緩行印花稅。派奕劻、瞿鴻禨會同戶部整頓財政。命貝子載振督同袁世凱、伍廷芳,先訂商律,侔商律編成即行開辦商務。夏四月,外務部與葡萄牙增改條約九款成。六月,予考取經濟特科,一等袁嘉毅等九名,二等馮善徵等十八名,升敘有差。秋七月,設立商部。以載振為尚書,伍廷芳、陳壁為侍郎,並裁撤路礦總局,歸併商部。商部官製之層累亦同於外務部,而所辦之事,務張皇而少實際。且路礦失權之事,日有所聞,以致輿論大譁,咸集矢於載振,謂其受脙盜賣,以商部為轉輸之樞紐云。八月,商約大臣呂海寰等與美國來使康格等,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十七款成,又與日本來使日置益等,議通商行船十三款成。奉天新民府屬等處水災、雹災。山東利津縣黃河漫口。九月,命榮慶軍機大臣,並充政務處大臣。命外務部尚書那桐,會同奕劻、瞿鴻禨辦理戶部財政處事務。財政處附於戶部,以為特別振興之表示,然設立後,辦理毫無實際,在事諸人,不聞畫一策、發一令為全國財政稍圖改良,時論謂既有戶部,此為別出駢枝云。命大學士孫家鼐吏部尚書張百熙,充政務處大臣。冬十一月,設立練兵處,以奕劻為管理內閣學士,徐世昌充提調,直隸道員劉永慶、段祺瑞、王士珍,充軍政、軍令、軍學等司正使,時既有兵部,又設練兵處,其注意在例舉歛各省兵權,歸於中央,而搜括南方財政以供北方揮霍,故練兵未京而國內先已騷然矣。頒布學堂章程。先是,命張之洞會同管學大臣,將學堂章程悉心釐訂,至是議定進呈,命次第推行。改管學大臣為學務大臣,命孫家鼐充學務大臣。

卷七十三

3
三十三年春二月郵傳部尚書張百熙卒,予諡文達。百熙與侍郎唐紹儀因事互相揭参,受申飭歸,恚憤成疾卒。三月,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奉天、吉林、黑龍江各設巡撫。夏四月,御史趙啟霖以奏参疆臣夤緣親貴革職。初,道員段芝貴奉命署理黑龍江巡撫,啟霖具疏斜参,稱慶王奕劻之子貝子銜鎮國將軍尚書載振至東三省查事,還過天津,芝貴以一萬二千金購歌妓楊翠喜以獻,復從天津商會王竹林措十萬金為慶親王壽禮等語。廷派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確查,至是查明楊翠喜實為商人王益孫,實作使女。王竹林係河南候補道,充當天津商務局總辦,實無措金給芝貴之事。覆上,以啟霖污衊親貴重臣名節奪職。時芝貴已命毋庸署理巡撫,載振旋亦奏請開去各項差使,優詔許之,至六月復啟霖職。五月,命協辦大學士瞿鴻禨閒缺回籍。鴻禨在軍機處與奕劻不協,及奕劻與載振屢次為言官参劾,中西報紙攻擊之尤不遺餘力,奕劻疑為鴻禨所使,嗾學士惲毓鼎參鴻禨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外援,分布黨羽。疏入,命大學士孫家鼐、尚書鐵良查明具奏,又詔姑免深究,著開缺回籍。改各省按察使為提法使,增設巡警、勸業道,裁撤分巡分守各道,分設審判廳,增易佐治員。命由東三省先行開辦,直隸、江蘇兩省亦擇地先為試辦,其餘各省分年分地,請旨辦理,統限十五年一律通行。六月,設禮學館。命嗣後各衙門引見人員,暫歸內科驗放。設軍諮府。永定、河南、五工、北四、上訊先後漫口。允農工商部奏請,設置公園於京師。時農工商部奏請將西直門外之可園(俗名三貝子花園)量加修葺推廣,改名公園,並由日本運到珍禽異獸多種,並廣植花木以便遊觀。太后時復臨幸,以園中高樓為傳膳之所,太后自題匾額曰『暢觀樓』,餘如『自在莊』、『豳風堂』,皆太后榜題也。秋七月,命內外各衙門妥議化解滿漢畛域。時革命排滿之風日甚,而朝堂之上輒以滿漢官職、禮數之不平等,時起暗潮,至是,為調和兩造之計,因有是命。命兩廣總督岑春煊開缺。先是,張百熙卒,春煊由川督入掌郵傳部。春煊甫蒞部,即劾罷侍郎朱寶奎,奕劻等惡之。適廣東欽廉及饒平會黨起事,遂借此出之,以春煊任粵督。春煊疏辭,不許,迨至滬,遂稱疾不行,至是特旨命開缺。改考察政治館為憲政編查館,歸併會議政務處於內閣。派農工商部右侍郎楊士琦往南洋各埠,考察華僑。時南洋華僑商會成立,政府頗為注意,特遣士琦前往各埠,考察情形,防其與黨人通也。八月,命外務部右侍郎汪大燮郵傳部右侍郎于式枚學部右侍郎達壽分赴英、德、日本國考察憲政。以商人吳金印仿造籐草帽,賞給五等商標。詔設資政院。命各省籌畫駐防旗丁生計。十月,命禮部及修訂法律大臣議訂滿漢通行禮制、刑律。命中外大臣薦舉人才。命各省速設諮議局。命各省設立調查局,各部院設立統計處。命孫家鼐等輪班進講經史及國朝掌故。冬十一月,復設廣東水陸兩提督缺。諭禁學生干預政治。諭禁京師開會演說等事。都察院代遞湖南舉人蕭鶴祥條陳請開國會,不允。先是,都御史陸寶忠等、御史江春霖、給事中忠廉等前後疏請開國會,謂國會為議院基礎,資政院為貴族之更名,均下政務處。至是,皆議駁,謂應俟各省議事會、董事會辦有成效,再行議開國會。命民政部迅速議訂報律。

卷七十五

2
末帝宣統元年春正月郵傳部尚書陳壁以用欵靡費,調員胃濫革職。以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郵傳部尚書三月,各國派送德宗景皇帝梓宮專使覲見。德宗景皇帝梓宮奉移山陵。追予故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吏部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諡。夏四月,命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往日本國,法部尚書戴鴻慈往俄國,答謝派遣專使來送梓宮。命各省財政統歸藩司,或度支司綜核,其餘一切局所,予限一年次第裁撤。五月間,復前協辦大學士翁同龢原官。監國攝政王暫行代理海陸軍大元帥,並先行專設軍諮處。六月,以督辦津浦鐵路大臣呂海寰失察,路局局員李德順營私,開去差使,以郵傳部尚書徐世昌代之。秋七月,派兩江總督張人駿為南洋勸業會會長。與日本訂立東三省五案條款成。日本因安奉鐵路改築事,自由行動,交涉幾致決裂,至是,並其他諸案及吉長貸款契約,訂立條款完案。八月大學士張之洞卒,予諡文襄。福建福州大火大風,死者百餘人,傷者二百餘人,船舶沉沒者二千餘艘。命法部尚書戴鴻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九月,以軍機大臣鹿傳霖為大學士,吏部尚書陸潤庠協辦大學士。冬十月直隸總督端方以恣意任性,不知大體,革職。端方因送德宗梓宮,令人在太后行宮外攝影,為散秩大夫李國杰所劾,乃坐以焚化冥鏹時,乘輿橫衝神路,遂革職。大學士孫家鼐卒,予諡文正,以陸潤庠大學士戴鴻慈協辦大學士十二月,諭誡建言諸臣,不得懷挾私見,及毛舉細故,不知大體。賞給遊學專門詹天佑、嚴復等進士、舉人有差。監國面奉太后懿旨,明年正月初十日萬壽,皇帝在宮內行禮,停止慶賀。時太后居延熙宮,大內御花園之東有土阜一區,向以日者之言,不宜建築。帝登極后,於此興修水殿以奉養太后,四圍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之。殿凡九層,層九間,又四角各有一亭,計三十九間。以銅為棟,以玻璃為牆,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身琉璃世界。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下層地板亦以玻璃為之,俯首而窺,池中游魚一一可數,荇藻參差,青翠如畫。地板又可開闔,時或揭起,駕小舟直達宮外。中層、上層亦用玻璃,上層頂上,更有玻璃缸數事,為蓄魚之需。樓梯皆置宮外,由東南亭內曲折環繞漸升而不自知也。太后自題扁額曰『靈沼軒』,而俗呼曰『水晶宮』。聞此次工程費帑已達百萬,以上,遜位之時,尚未畢工也。

卷七十八

2
二年夏四月,諭定於八月二十日召集資政院,並預頒欽選議員名單。皇室、王公、世爵以魁斌、載功、納勒赫、載瀛、載潤、溥霖、全榮、壽全、載鎬、載振、毓盈、載燕、盛昆、慶恕為議員;滿漢世爵以希璋、黃懋澄、志鈞、榮全、榮增、延秀、增廣鑾、存興、李長祿、敬昌、劉能紀、胡祖蔭為議員;外藩王公世爵以博迪蘇、貢𣤕諾爾布、色凌教魯布、巴隆托濟勒、勒牡諾爾布、特古斯阿勒坦呼雅克圖、棚楚克車林多爾濟、帕拉穆連木黨、蘇倫那彥圖、索那特木扎木朵、巴勒珠爾拉布坦司迪克、那木濟、勒錯布丹為議員;宗室覺羅以定秀、世珣、榮普、成善、景安、宜純為議員;各部院衙門官以奎濂、陳懋鼎、趙椿年、錫嘏、榮凱、毓善、劉道仁、文哲琿、張緝光、李經畬、林炳章、慶蕃、顧棟臣、何藻翔、陳善同、劉澤熙、魏聯奎、趙炳麟、儼忠、胡駿、王璟芳、文溥、吳敬修、柯邵文、榮厚、胡祁泰、汪榮寶、劉華、長福、曹元忠、吳偉炳、郭家驥為議員;碩學通儒以吳士鑑、勞乃宣、章宗元、陳寶琛、沈家本、嚴復、江瀚、喻長霖、沈林一、陶葆亷為議員;續行欽選資政院議員以孫以芾、李士鈺、周廷弼、林紹箕、席綬、王佐良、宋振聲、李湛陽、羅乃馨、王鴻圖為議員。秋八月,命修律大臣沈家本充資政院副總裁。先是,三十三年八月,派貝子溥倫大學士孫家鼐資政院總裁,十二月,命侍郎景星、俞廉三、丁振鐸、曹鴻勛、陸元鼎協理開辦資政院事務,旋又命寶熙、沈雲沛為幫辦,至是,鴻勛病故,命家本充資政院副總裁。召集資政院議員。諭畧謂:「資政院為上下議院之基礎,尤為立憲政體之精神。經歷數年,規模已具。中外觀聽,咸在於茲。今當開院會集之初,朕特命軍機大臣暨參與政務大臣,將各項案件妥慎籌擬,照章交議。爾議員等,其各泯除成見,奮發公心,上為朝廷竭協贊之功,下為民庶盡代議之責。弼宏功於未竟,垂令範於將來……」九月,資政院開院,監國攝政王臨院宣佈布訓調。資政院之建設,發生於五年以前,設置預備於三年以來,乃得於是月初一日開院,攝政王於是日蒞院讀開會訓詞,讀畢即退,而院中內容笑柄不一。一、是日自開會以至展會,三小時半之時間,費於議事日表以外之問題者,十分之七,費於提票開票者,十分之二,其實在用於議事日表以內之問題者,幾不到十分之一。二、議員沈林一為政府特派員辯護,引院章十九條,又引細則第四章,謂會議與討論無甚分別。議員雷奮駁之,語極滑稽。三、議事日表,第一、第二項歸併於第六項之特任股員,係勞乃宣登臺發議,多數議員,不俟議員宣告表決,即起立贊成。乃議長宣告表決時,而各議員堅謂已經表決,議長不能爭,但以並未贊成一語了之,聞者囅然。四、選舉特任股員時,有三票寫蒙古字,祕書官不識,傳問譒譯員,亦不識,某議員請詢諸蒙古王公,那桐獨言譒譯之事,議員不能兼任,且言本院設有譒譯,尚有理藩部特派員,不應問及議員。後由祕書官遍詢各蒙古議員,皆不答,卒由議員文哲琿告之。五、當祕書官將選舉票問譒譯,譒譯不能答時,那桐忽拍掌,諸蒙古議員,一時秩序紊亂已極。冬十二月,資政院閉會。前因資政院會期三月屆滿,議事未竣,諭令延長十日,至是月十一日,延長期閉,又經屆滿,著即於本日閉會。時論謂各國議院,自開會以迄閉會,恆繼績會議。英國常自二三月至六七月,雖著期亦鮮休假;日本常自十二月間至三月,新年前後,率休假旬日。論者且以是誚其議員之放逸,蓋各國通例,皆以議院停會為政府示威之一法,實解散之先聲也,非不得已,未嚐用之。除被命停會外,則未聞有由院自停者。今資政院間數日始會議一次,此其可議者一也。會期既短,開會次數既少,每次率以兩三點鍾始開會,至五六點遽散會,於短少之中又加短少。各國議院,往往有議事至夜分者,往往有一人演說至四五點鍾之久者,今每次開議,不過數點鍾,議案則動以十計,非草草盲從,即未決而散,此其可議者二也。院中議員,以欽選、民選兩部分組織而成,兩造之分子,隱然若兩黨之對峙。凡民選者,以為必當攻擊政府;欽選者,以為必當為政府辯護。一院之中,劃若鴻溝,此其可議者三也。各國國會議決權之範圍,雖有廣狹,其議決者必效力。今政府於資政院所議決,殆無一不弁毫視之。以言法律,則資政院可決之法律,政府不施行之如故;資政院否決之法律,政府施行之如故;以言預算,資政院所議之預算案,收支不相償者數千萬,而公然敢以提出,於議決削減者,任意不削減,於議決諸為甲項之用者,任意挪用為乙項。且政府不經院議,而擬借一萬萬圓之外債,資政院亦不敢抗議,此其可議者四也。本會期中,各議員所提出之議案,有僅付審查而未及列於正式會議者,有僅提出而並未及列於議事日程者。若明知無列議之望,因而逡巡不提出者,且不知凡幾。議員漫無聯絡,致院案叢脞閣置,此其可議者五也。上月十七日,資政院以軍機大臣不負責任,上疏彈劾之,當奉上諭,徵引先朝憲法大綱,謂此事非資政院所得擅預,及第二次彈劾案,既議決,復取銷,既取銷,又重複表決。旬日之間,情實三變,此其可議者六也。資政院於政府兩次議借外債(一一萬万一千五百兩)及國會縮短期限,不將議院法、選舉法草案提出,所議預算案,不付議決,院章之改正、行政審判、會計檢查、法之頒定等,皆本會期最重大這問題,皆不議及。而於地方學務、墾務諸章程,費去其極重之𣌿刻,餘如幣制、銀行、鐵路等,皆本會期斷不可少之質問案,皆不一及之,此其可議者七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