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57025"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條件: 提到「鍾會
Total 3

卷六十六

59
征西將軍鄧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以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臣敢昧死言艾所以不反之狀。艾本屯田掌犢人,宣皇帝拔之於農吏之中,顯之於宰府之職,處內外之官,據文武之任;所在輒有名績,固足以明宣皇帝之知人矣。會值洮西之役,姜維有斷隴右之志,官兵失利,刺史王經困於圍城之中。當爾之時,一州危懼,隴右懍懍,幾非國家之有也。先帝以為深憂重慮,思惟可以安邊殺敵,莫賢于艾,故授之以兵馬,解狄道之圍。圍解,留屯上わ。承官軍大敗之後,士卒破膽,將吏無氣,倉庫空虛,器械殫盡,艾修治備守,欲積穀彊兵,以待有事。是歲凶旱少雨,艾為區種之法,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先將士,上下相感,莫不盡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身不離僕虜之勞,親執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門、段谷之戰,能以少擊多,摧破強賊,斬首萬計。先帝知其可任,遂委艾以廟勝成圖,指授長策。艾受命忘身,龍驤麟振,前無堅敵。蜀地阻險,山高谷深,而艾步乘不滿二萬,束馬懸車,自投死地,勇氣凌雲,將士乘勢,故能使劉禪震怖,君臣面縛,叉手屈膝,軍不踰時,而巴蜀蕩定:此艾固足以彰先帝之善任矣。艾功名已成,亦當書之竹帛,傅祚萬世。七十老公復反,欲何所求哉?艾以禪初降遠郡未附,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制,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事可詳論。故鎮西將軍鍾會,有吞天下之心,忌艾威名,知必不同,因其疑似,構成其事。艾被詔書,即遣彊兵,束身就縛,不敢顧望;誠自知奉見先帝,必無當死之理也。會受誅之後,艾參佐官屬、部曲將吏,愚戇相聚,自共追艾,破壞檻車,解其囚執。艾在困地,是以狼狽失據。夫反非小事,若懷惡心,即當謀及豪傑,然後乃能興動大眾。不聞艾有腹心一人,臨死口無惡言,獨受腹背之誅,豈不哀哉?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縣馬市,諸子並斬;故見之者垂涕,聞之者歎息,此賈誼所以慷慨於漢文;天下之事可為痛哭者良有以也。陛下龍興,闡弘大度,釋諸嫌忌受誅之家不拘敘用,聽艾立後、祭祀不絕。昔秦民憐白起之無罪,吳人傷子胥之冤酷,皆為之立祠。今天下民人,為艾悼心痛恨,亦猶是也。臣以為艾身首分離,捐棄故土,謂可聽艾門生故吏收艾尸喪,歸葬舊墓,還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紹封其孫。使艾闔棺定謚,死無所餘恨,赦冤魂于黃泉,收信義于後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歸其義。所為者寡而悅者眾,則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湯火,樂為陛下死矣。《魏志·鄧艾傳》。泰康三年,議郎段灼上疏理艾。又見《晉書·段灼傳》,又《群書治要》二十九引《晉書》。

卷六十九

43
夫人字憲英,衛尉肅侯毗之女,已上從《御覽》補。聰明有才鑒。初文帝與陳思王爭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頸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為大將軍曹爽參軍。司馬宣王將誅爽,因爽出,閉城門。大將軍司馬魯芝將爽府兵,犯門斬關,出城門赴爽,來呼敞俱去。敞懼,問憲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於事可得爾乎?」憲英曰:「天下事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以後事付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託之任,而獨專權勢,行以驕奢,于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不可也。且為人死,為人任,親暱之職也。從眾而已。」敞遂出。宣王果誅爽。事定之後,敞歎曰:「吾不謀于姊,幾不獲於義。」逮鍾會鎮西將軍,憲英謂從子羊祜曰:「鍾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憲英曰:「會在事縱恣,非持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後會請子形參軍。憲英憂曰:「他日見鍾會之出,吾為國憂之矣。今日難至吾家,此國之大事,必不得止也。」洩糖東韭砦耐⺶文王不聽。憲英語性唬骸感幸櫻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孝於親,出則致節于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唯仁恕乎,汝其慎之!」芯挂勻身。憲英不好華麗,祜上夫人《鼠軍》子帔,緣以綿,不肯服;從外孫胡母揚上夫人錦被,夫人反臥之。已上六句從《御覽》補。案:如《御覽》,則全篇皆稱夫人,今稱憲英者,《世語》改耳。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魏志·辛毗傳》注引《世語》。案:《晉書》全用此。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