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巻十一之四

《巻十一之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東通志巻十一之四
3
闕里志四國朝盛典
4
太宗文皇帝崇德元年,遣官致祭于孔子廟。以
5
顔子。
6
曽子
7
子思子。
8
孟子配享。 五年,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行釋奠禮。
9
世祖章皇帝順治二年,定文廟諡號稱為。
10
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二月上丁致祭,遣大臣一員行禮。翰林院官二員,分獻國子監堂官祭。
11
啟聖公於後殿。是後,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故,次丁日或下丁日,以先賢、先儒配祀従祀通行府、州、縣、衞各學一體遵行。其遣官事宜,禮部題請今由太常寺
12
賜衍聖公孔允植三臺銀印。
13
諭:「聖門典例,期於優渥,廟户專供洒掃,三氏佃户專供祭祀,有司一應雜差,不許攀役。 八年四月,遣都察院副都御史劉詣闕里祭告。
14
御祭文曰:「朕惟治統,緣道統而益隆作,君與作師而竝重先師,孔子無其位而有其德,開来繼往,歴代帝王,未有不率由之而能治天下者也。朕奉。
15
天明命,紹纉丕基,髙山景行,每思彰明,師道以光敷至教,而祀典未修,曷以表敬事之,誠登嘉平之理?兹遣專官,䖍祀闕里,儀惟備物,誠乃居歆,伏惟格思,尚冀鑒享」。
16
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17
世祖章皇帝視學,釋奠于孔子,先期,遣行人司行人王天眷召取衍聖公、孔興燮及孔顏、曽孟仲五博士,并族人赴京陪祀觀禮十月二十日。
18
詔以陪祀生員孔尚燃等十五人入監讀書,陪祀京官孔允樾、孔自洙等改轉禮、兵二部。 十三年,
19
欽頒國子監文廟大成樂章 十四年,議改諡號為至聖先師,孔子通行直省各學。
20
聖祖仁皇帝康熈七年四月,遣光禄寺正卿楊永寧詣闕里祭告。祭文同順治八年,不複載。八年四月十五日。
21
聖祖仁皇帝視學釋奠于。
22
孔子先期遣官取衍聖公孔毓圻及孔顔、曽孟仲、五經博士并族人赴京陪祀觀禮。八月十五日。
23
詔以陪祀生員孔興詢等十五人入監讀書,以陪祀京官顏光敏等各加陞録有差。 十五年二月,遣宗人府府丞馬汝驥詣闕里祭吿。 二十一年,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宋文運詣闕里祭吿。 二十三年秋九月,聖祖仁皇帝東巡岱宗,遂幸江南。十一月,還至魯,躬詣闕里致祭。
24
孔子御詩,禮堂講書,即日幸孔林,詣先師墓,行三酹禮」。謹按:
25
幸《魯盛典紀》載是年秋九月丁亥,聖祖車駕發自京師,衍聖公孔毓圻率《五經》博士孔毓埏等迎。
26
駕至齊河,恭請。
27
《聖安》
28
諭衍聖公孔毓圻歸待於境毓圻等遵㫖辭歸。
29
遣太常寺丞張量馨。鴻臚寺鳴賛鉛齎香帛至闕里,飭執事有司演習禮樂,并攜國學所用樂舞袍服以往。十月初七日己亥,張量馨等至闕里。十一月十二日癸酉。
30
乗輿自南還。十六日丁丑,駕至費縣。
31
諭內閣等衙門曰:「闕里係聖人之地,秉禮之鄉,朕幸魯地致祭」。
32
先師特闡揚文教,鼓舞儒學,祀典吿成,講明經書文義,窮究心傳,符合大典,應行事宜,內閣各部院等衙門會同議奏議」。上乃。
33
遣翰林院掌院學士常、侍讀學士朱瑪泰至曲阜,同衍聖公孔毓圻,於孔氏子弟內選舉講書二人,令撰次應講經書講義。
34
進呈孔毓圻、舉監生孔尚任、舉人孔尚鉝詔講書。
35
聖祖自費縣至泗水東境,經泉林寺,駐蹕觀泉,乆之乃行。
36
御製泉林記文》曰:朕被服至道誦法,孔子於詩書,簡册之中,羮牆載見,如聞其言論而接其聲容者,匪伊朝夕矣!嘗以不得一登闕里之堂,觀其車服禮器、山川風物,慨然至聖之音徽,每低徊于中而不能自已,迺者在廷之臣,咸謂古者天子巡省方岳,觀察民俗,朕俞其請,因念岱宗在望于邁魯郊,夙昔所懐,今兹可慰嵗之冬月,輿衛北還,扺于泗水,東境距其縣治五十里,陪尾山之陽,衆泉出焉,石竇㟏岈,清流蕩潏,下合沂泗,逺波悠然,相傳為子在川上處云:旁有古寺,厥名泉林,坡陁幽曠,樹木茂宻,雖古今異時,陵谷不改,去聖人之居如此,其近意者,當日杖履所經,周覽原泉,黙契道體,喟然發水哉之歎者,其即斯地耶?于是停驂弭節,瞻眺乆之,恍乎如冇,所得殆移晷而後去也。夫天地無終窮,流水之出于天地者,亦無終窮聖人之道,川流敦化,萬古不息,與天地流水同其無終窮焉,其何能已?於予懐耶?孔子繫《易》,其言天也,曰行健言地也,曰無疆,孟子之言水也,曰盈科而後進君子之於聖人之道也。溯源窮流,學水至海,亦若是焉而已矣!朕既幸宫牆,親覿至止非遙,而又喜泉源勝地,聖跡所存,而得游歷其處也,遂為之記。 十七日戊寅
37
幸曲阜衍聖公孔毓圻率博士孔毓埏等諸職官及其族人五氏子孫年十六以上,山東巡撫張率司道以下及本處守令屬員登州總兵官林率沂州協守都督僉事霍維鼐等,于東郊跪迎。士庶觀者以數萬計。
38
聖祖駕至城南。
39
行宫
40
駐蹕。是日夜,始分禮部、太常寺、鴻臚寺官會集廟庭,庀其執事,比其位次,申戒所司,省牲幣、眡滌、濯陳,設祭器祭品,展樂懸,整舞列張。
41
御幄寘。
42
講筵於詩、禮堂令進講者肄習進講儀節,其執事官賛引內閣學士席爾達對,引太常寺卿葛思泰典儀:太常寺讀祝官張唱樂,太常寺賛禮郎法讀祝文、鴻臚寺少卿和西奉。
43
御拜褥,太常寺賛禮郎沙獻孔子位帛,太常寺典簿穆獻爵,太常寺賛禮郎、韓顔子位分獻:內閣學士麻爾圖、導引太常寺寺丞張量馨獻帛,欽天監博士三,獻爵聖廟司樂王國光、曽子位分獻:翰林院學士常、導引太常寺賛禮郎華獻帛,國子監助教費揚古獻爵,聖廟典籍石子,思子位分獻:都察院副都御史孫、導引太常寺贊禮郎、常獻帛。禮部員外郎郭世隆、獻爵四氏學教授沙孟子位分獻:翰林院學士孫在豐導引、太常寺七品筆帖式察爾器獻帛。國子監助教黑雅圖獻爵聖廟管勾王自荘、東哲閔子等五位分獻。內閣侍讀學士徐廷璽,導引,太常寺七品,筆帖式、金獻帛。禮部七品、筆帖式朱、獻爵禮部郎中觀音保、西哲、冉子等五位分獻。翰林院侍讀學士、朱瑪泰導引太常寺七品,筆帖式羅獻帛。禮部七品、筆帖式、佛獻爵:欽天監筆帖式李,東廡位分獻太僕寺少卿、楊導引太常寺八品。筆帖式碩獻帛,候選縣丞、王自泰,獻爵候選州同、桂枝茂、西廡位分獻欽天監,正安導引禮部員外郎哈爾吉布獻帛,候選縣丞星永禄、獻爵、曲阜監生張𢎞勷捧舉饌盤數帛。禮部八品筆帖式雅爾布盥洗、賛禮生趙承璧、李榮先陳設。
44
大成、至聖先師位前,其器,讀祝案一、篚一,爵并坫三、豋一、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俎三、罍一、虚罇三,案一,因其故。又罇并案一、香罏燭臺,并几案二重。其品帛一端,檀香一盒,大燭二對,小燭四,對酒三樽,牛一,羊一,豕一,大羮一豋、和羮二,鉶黍飯一、簠稷飯一,簠稻飯一,簋、粱飯一,簋榛一,籩菱一,籩芡一,籩、鹿脯一,籩形鹽一,籩槀魚一,籩棗一,籩栗一,籩白餅一,籩黑餅一,籩韮、菹一,豆、芹菹一,豆菁菹一,豆笋菹一豆,醓醢一,豆鹿醢一,豆兔醢一,豆魚醢一,豆豚胉。一豆脾析一豆。
45
復聖顔子,宗聖曽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位前:其器,篚一,爵并坫三,鉶二,簠二,簋二,籩八,豆八,俎三,香爐并几一,燭臺大小八,東、西罇并案各一,其品帛一端,檀香一,盒燭二,酒東、西各一,樽羊一,豕一,和羮二,鉶、黍飯一,簠稷飯一,簠稻飯一,簋、粱飯一,簋榛一,籩菱一,籩、芡一,籩、棗一,籩、栗一,籩、鹿脯一,籩、形鹽一,籩槀,魚一,籩、韭菹一,豆菁菹一,豆笋菹一,豆醢醢一,豆鹿醢一,豆兔醢一,豆魚醢一。豆、芹菹一,豆各四壇。東哲先賢位,五同一壇,其器同篚一,獻爵并坫三,香爐并几一,大燭臺二,罇并案一,各鉶一,簠二,籩四,豆四,牲盤一,各小燭臺二,香爐一。其品,同帛一端,大燭二,檀香一,盒酒一,樽、黍飯、稷飯各一,簠各棗一,籩栗一,籩各鹿脯一,籩形鹽一,籩各菁菹一豆,芹菹一豆,各鹿醢一,豆兔醢一,豆各豕肉一盤,小燭一。對西哲、先賢位,五其器。其品如之。
46
東廡先賢先儒位四十七:同一。壇二位為一筵,其器同篚一,獻爵三,香盒一,大香爐一,大燭臺二,罇并案一,罍并案一,各供爵一,牲盤一筵,各簠二,籩四,豆四,小燭臺一,香爐一,其品同帛一端,酒一樽,檀香一,盒,大燭一,對筵各黍飯一,簠稷飯一,簠栗一,籩、棗一,籩、鹿脯一,籩形鹽一,籩、菁菹一豆,芹菹一,豆鹿醢一,豆兔醢一,豆各豕肉一盤,小燭一對。
47
西廡先賢、先儒,位四十八,同一壇二位,為一筵。其器其品亦如之。
48
啟聖公位:其器篚一、爵,并坫三,鉶二,簠二,簋二,籩十,豆十,俎二,香盒一,香爐并几一,燭臺大、小六,罇、罍并案各一。其品帛一端,檀香一,盒酒一,樽燭大小各一,對羊一,豕一,和羮二,鉶黍一,簠稷一,簠稻一,簋、粱一,簋、榛一,籩、菱一,籩芡一,籩棗一,籩、栗一籩,鹿脯一。籩槀,魚一籩,形鹽一,籩白餅一,籩黑餅一,籩菁菹一豆,韭菹一豆,芹菹一豆,笋菹一豆,醓醢一豆,鹿醢一,豆、魚醢一,豆兔醢一,豆豚胉。一豆脾析一豆。
49
啟聖,東配先賢位二,位為一壇,其器同篚一,獻爵并坫三,罇并案一,香爐并几一,大燭臺二,香盒一,各供爵并坫一,鉶二,簠二,籩四,豆四,牲盤一,小燭臺二。其品,同帛一端,酒一樽,檀香一,盒:大燭二,各和羮一,鉶黍一,簠稷一,簠栗一,籩、棗一,籩、鹿脯一,籩形鹽一,籩、菁菹一豆,芹菹一豆,鹿醢一,豆兔醢一,豆豕肉一盤,小燭一對。
50
啟聖西配先賢位二位為一壇,其器其品如之。啟聖東西従祀先儒,位二位,為一壇。其器其品亦如之。凡
51
先師位,獻爵三,羮次之,大羮居中,和羮居。其左右黍稷次之,黍左稷,右稻粱,次之,稻左粱。右籩之實居左,形鹽槀魚,棗栗一行,榛、菱、芡、鹿脯一行白餅、黑餅。一行豆之實居右,韭菹、醓醢、菁菹、鹿醢,一行芹菹、兔醢、笋菹、魚醢一,行脾析豚胉。一行,香燭在其前,幣奠于篚,在香燭之前,太牢又在其前。牛居中,羊左豕右,牛解伍體,羊豕全體。大香爐又在其前左右,大燭、讀祝案又在燭之左。
52
四配位減大羮一鉶,白餅、黑餅,二籩、脾析、豚胉,二豆,少牢在其前,羊左豕右饌盤在其右,香燭在其前,東西各重設小几,置香燭奠幣於其上。
53
十哲位各供爵前列和羮一,鉶次之,黍稷次之,黍左稷,右豕肉次之,當其中。籩之實形鹽栗在黍之左,棗、鹿脯在豕肉之左,豆之實菁菹、芹菹在稷之右,鹿醢、兔醢在豕肉之右,香燭在其前,壇同豕首一,當五位之中,重設几、奠幣、獻爵置香燭、饌盤在帛之右。兩廡位各供爵前,列筵同黍左稷右次之,形鹽栗在黍之左,少次之棗,鹿脯又次之,菁菹、芹菹在稷之右,少次之,鹿醢、兔醢又次之,豕肉二又次之,各於其筵供香燭東,西壇同。豕首四,各重設一几,奠帛、獻爵,置香燭、饌盤在帛之左右。
54
啟聖位視廟祭去大羮,用少牢。其行列同啟聖四配,位視十哲,亦東西各豕首一。従祀位視四配,減豕首,其行列同。
55
凡酒罇五三,在殿之東南隅,二在殿之西,南隅。獻先師酌東,第一罇獻東,配酌東,第二罇獻西,配酌西,第一罇獻東哲酌東,第三罇獻西哲酌西,第二罇張樂於露臺之上楹,鼔在東南隅。編鐘在東偏之南,編磬在西偏之南,篴東、西各三。次面北,鳳、簫、塤、篪,東西各一。次面北洞簫,東、西各三。次面北瑟,東西各二。次面北琴,東西各三。次面北柷在東北,敔在西北。田鼓東西各一,在其北。東西面。麾旛在柷之北,西面。節一,東西導。引進止文舞籥翟三十六舞,列在中道之東西,退則立於樂懸之東西。樂懸既正,俾樂工各執其器。麾旛一人,節二人,田鼓二人,柷、敔二,人瑟四人,琴六人,洞簫六人,鳳簫、塤、篪六人,篴六人,笙歌十二人,編鐘、磬二人,楹鼓一人。
56
十八日己夘昧爽,禮部乃至行宮奏請。
57
聖祖詣
58
先師廟行禮
59
聖祖御輦,設鹵簿,文武従官不陪祀者,皆補服於行宮前跪送。
60
駕由曲阜南門入,陪祀官皆跪迎於櫺星門外,駕由櫺星門入大中門,至同文門,於奎文閣前降輦,詣齋宿所。
61
御幄內少憩,賛引官內閣學士席爾達對引官太常寺卿葛思泰奉引。
62
聖祖由奎文閣下步入大成門,迺由甬道中行至大成殿,各官由東金聲門西玉振門趨而入,俟於西階之下。諸文臣班在阼階下,諸武臣班在西階下,各以序立候,隨班行禮。
63
聖祖升大成殿,賛引官對引官引駕至拜褥前,站立,典儀官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唱畢,賛引官賛就位。
64
聖祖就拜褥上,站立,典儀官唱迎神,唱樂官唱迎神,樂奏《咸和之曲》即宋大晟府樂章,今改《咸平之曲》。唱畢,樂作。無舞賛,引官賛跪,叩,興。
65
聖祖及王以下四配,十哲兩廡分獻,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立。典儀官唱「奠帛爵,行初獻禮、捧帛爵官就前在。
66
聖祖右邊站立,唱樂官唱初獻樂,奏《寧和之曲》。唱畢,樂作。有舞捧帛官以帛捧舉跪,賛引官賛獻帛。
67
聖祖立,接拱舉授捧帛官,跪接,捧舉至先師位前,奠畢,行一跪三叩頭禮,退。捧爵官以爵捧舉跪,贊引官贊獻爵。
68
聖祖立,接拱舉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舉至先師位前,立獻畢,退。讀祝官至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頭,禮将祝文,捧起,樂止。賛引官賛跪。
69
聖祖及王以下分獻,陪祀各官讀,祝官樂,舞生俱跪,賛引官賛讀,祝、讀祝官讀。
70
御製祝文,文曰「仰惟。
71
先師徳侔元化,聖集大成,開萬世之文明,樹王公之儀範,永言光烈,罔不欽崇。朕丕御鴻圖,緬懐至道,憲章往哲,矩矱前模,夕惕朝乾,覃精思於六籍,居今稽古,期雅化於萬方,翳惟典訓之功,實覩乂安之效。兹者巡省方國,至于岱宗,瞻望魯郊,爰来闕里,空堂至止,恍聞絲竹之聲,舊寢徘徊,喜動宮牆之色,車服禮器,宛然三代,遺風几杖,冊書夐矣,千秋盛蹟,愾明靈之儼在,文治遐昌,肅禋祀以惟䖍,精忱庶格,讀畢立将,祝文捧至」。
72
先師位前安於盛帛盒內行,一跪三叩頭禮,退。樂舞生立,奏樂,賛引官賛叩,興。
73
聖祖及王以下分獻,陪祀各官俱行一跪三叩頭禮。立四配、十哲、兩廡分獻官各依序引至各位前站立。捧帛爵官跪遞分獻官、分獻官立接拱,舉獻畢,各復位。樂畢,典儀官唱行亞獻禮,捧爵官就前在。
74
聖祖右邊立,唱樂官唱亞獻,樂奏《安和之曲》。唱畢,樂作。有舞,捧爵官以爵捧舉,跪賛引官賛獻爵。
75
聖祖立,接拱舉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舉至先師位前,立獻於左,畢,退。分獻官照初獻禮獻畢,退,樂畢,典儀官唱行終」獻禮,捧爵官就前在。
76
聖祖左邊立,唱樂官唱終獻樂,奏《景和之曲》。唱畢,樂作。有舞,捧爵官以爵捧舉跪,賛引官賛獻爵。
77
聖祖立,接拱舉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舉至先師位前,立獻於右,畢,退。分獻官照亞獻禮。獻畢,退,樂畢,樂舞生,執旌節引退,至兩列站立。典儀官唱徹饌,唱樂官唱徹饌,樂奏《咸和之曲》。唱畢,樂作。無舞樂畢,典儀官唱送神。唱樂官唱送神樂奏《咸和之曲》。唱畢,樂作。無舞。贊引官贊跪,叩,興」。
78
聖祖及王以下分獻,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立樂畢,典儀官唱捧祝帛」,各恭詣燎位」。唱「畢」,捧祝帛官至前行,一跪三叩頭。禮将祝帛,捧舉出中門,詣燎位,聖祖向左邊站立,俟祝帛過畢。
79
聖祖就位站立,焚帛,賛引官賛禮畢,聖祖退詣齋宿所。凡陪祀親王拜於殿門之外,分獻官拜於杏壇之下,獻帛爵,乃登殿廡,已獻,還拜於下。諸文武官各拜於其班次。
80
遣國子監祭酒阿禮瑚祭啟聖公祠,照應行儀注行禮,御製祝文,文曰:「維公系本神靈,生稱瓌偉,勇力聞於魯國,皆道徳所發皇,政事記於鄹邦,悉文章所宣著,篤生聖子,代為帝師,寰宇崇嵗祀之儀,不先父食古今,奉斯文之統,共指家傳,兹值東巡,特臨曲邑,溯二千年之教澤,孰非厚德燕貽,垂七十世之孫謀,如見神明陟降,用修彝祭之典,代以扈従之臣,泗水環流,知發源之有自,防山聳峙,占積慶之無疆,牲醴式陳,尚其歆格」。禮部官奏請。
81
聖祖御講筵
82
聖祖由奎文閣東入承聖門,步升詩禮堂,御幄升座,鴻臚寺卿穆成格、少卿何引大學士、明、王等官貳拾員于左翼,排立衍聖公。孔毓圻,引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孔毓埏等,及講書舉人孔尚鉝、監生孔尚任等官肆,拾陸員于右翼排立。班既定詔以兖州府知府張鵬翮為官,清正傳入聴講,鴻臚寺鳴賛唱,賛衍聖公孔毓圻率五氏職員等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鳴賛唱,講書孔尚任、孔尚鉝由西階上行,一跪三叩頭禮,于講案西,偏立孔尚任先至講案前,北面對。
83
御陳書進講大學》聖經首節畢,退。孔尚鉝。進講《易經繫辭首節畢,退下階,歸右翼。班次鴻臚寺官奏請宣。
84
勅諭衍聖公孔毓圻,率五氏有職及講書人員,俱跪大學士王宣。
85
聖諭諭衍聖公孔毓圻等曰:「至聖之道,與日月並行,與天地同運,萬世帝王,咸所師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爾等逺承聖澤,世守家傳,務期型仁講義,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弟以修行,斯須弗去,以奉先訓,以稱朕懐爾等其祇遵,毋替」。特諭衍聖公孔毓圻率五氏子孫叩頭謝」。
86
恩、鴻臚寺官引各官出,俟于東毓粹門外候送駕。禮部官奏「禮畢,請。
87
駕還行宮。
88
聖祖諭:朕初至闕里,祀典既成,意欲徧覽先聖遺蹟,著衍聖公孔毓圻、山東巡撫張、口北道孔興洪、講書官孔尚任、孔尚鉝引。
89
駕於是。
90
駕由承聖門出,復入大成門,登大成殿,詣先師神座前。
91
命侍衛啟帷拂塵,肅瞻塑像。顧問衍聖公孔毓圻曰:「此像造於何年?」毓圻奏曰:「相傳東魏興和三年,兖州刺史李始塑聖像以次。
92
觀顔子曽子子思子孟子像
93
觀禮器,有犧象、雲雷三罇。問何代法物毓圻?奏曰:「漢章帝元和二年,親祀闕里所留祭器。
94
觀石刻吳道子,畫魯司寇像,出殿北扉,過寢廟至聖蹟殿,周覽圖畫石刻及憑几像、行教小影立像、行像諸石刻。
95
顧問衍聖公孔毓圻曰:何像最真毓圻奏曰:惟行教小影顔子従行者為最真,乃當年端木賜傳寫晉顧凱之重摹者」。
96
聖祖為拂拭凝視,遂由左階出。聖祖問西偏是何處毓圻奏曰:「前為金絲堂,後為啟聖公、叔梁父祠」。
97
聖祖斂容,駐望乆之復,南入大成殿北扉,至殿前左翼,南向立。
98
召孔氏及五氏子孫有頂帶者,皆入跪階,上諭曰:「至聖之徳,與天地日月同,其髙明廣大,無可指稱。朕向来研求經義,體思至道,欲加賛頌,莫能名言,特書萬世師表四字,懸額殿中,非云闡揚。
99
聖教亦以垂示将來隨。
100
命侍衛捧出,巻軸展開。
101
御書「萬世師表」四字。衍聖公孔毓圻跪接捧安神座前,復命大學士明
102
諭曰:「歷代帝王致祀闕里,或留金銀器皿,朕今親詣行禮,務極尊崇」。
103
至聖異於前代,所有曲柄黄盖留之廟中,以示朕尊聖之意」。
104
諭畢。
105
命以御前常用黄繖留供廟庭,四時饗祀陳之《五經博士孔毓埏起接,恭置殿中衍聖公,孔毓圻,率五氏職官及陪祀聴講,人等叩頭謝,羣臣皆呼。
106
萬嵗
107
聖祖出殿,至陛上
108
問大成殿牓毓圻奏曰:「此牓宋徽宗御書飛白字也。復撫視盤螭石柱,移時始下。階至杏壇毓圻奏曰:「此先聖講道之所。
109
覽金臣党懐英,篆杏壇二字碑,步下杏壇玩壇前石鐫龍爐毓圻奏曰:「此金章宗時巧工所製」。
110
覽宋臣米所書檜樹賛碑及宋真宗君臣所製孔子與七十二弟子賛。
111
聖祖前至大成門左觀,
112
先師手植、檜。
113
問此樹未朽,何以無枝毓圻奏曰:「自故明𢎞治十二年廟燬於火御賛殿、大成門俱被焚,檜在門殿之間,經火枝葉盡脱,孤幹獨存,今又二百年矣,不枯不榮,其堅如鐵,色亦如之,俗呼為鐵樹」。
114
聖祖命侍衛入欄,撫摩良乆,稱其神異。御製《闕里古檜賦序》曰:孔子手植檜在杏壇之側,金貞祐間無復存矣。元至元三十年,再茁故處,明𢎞治間,又燬於火。今所遺者不枯不榮,屹立霜露,而秀色獨異,撫摩乆之,乃作賦曰:維槎枒之靈質,實鈞化之所鍾。標扶輿之竒特,峙先聖之故宮。涵元氣以不朽,與至道而俱崇。爾其黛幹蒼蒼,孤柯濯濯。鶴骨初扶,霜鱗未作。儼茁軋以方舒,類洪荒之忽鑿。謝縟采於春華,完淳風於太樸。夭矯拂勃,星臨露滴。枝無取於樛樛,葉全稀於摵摵。夕飈度兮弗驚,朝旭烘兮如滌。伊間氣之潛滋,惟神爽之咸集。徘徊延却,宛轉斷連。蟠屈兮若佾羽之在列,聳削兮若簨虡之待懸。則有築以崇封,沃以膏壤。方以周欄,角以文磉。足縮心歔,目給神賞。蘿煙奪翠,松籟失響。於是楷因之而擢穎,蓍感之而抽莖。爭威㽔於絃誦之里,齊扶疎於禮樂之庭。朝菌慚兮一旦,大椿讓兮千齡。上泝真宰之功,逺契無為之代。均雲行兮雨施等,乾始兮坤載。疇則出混茫之中,而居耳目之外。與三才以並,植綿歷禩。其長在亦有扶桑海表。若木山巔東瀛西,極揭日摩。天蹟雖誇於神異,植非出於文宣,宜瞠乎其後矣,邈無得而稱焉。
115
御製古檜詩詩曰:
116
幹聳朱甍,外根蟠碧殿。阿竒文成左紐,元氣挺孤柯,瑞與龜龍並。傳來嵗月多徘徊。看手澤,不共劫灰磨,駕出大成門。
117
問漢碑所在毓圻奏曰:《漢碑在奎文閣前,因引駕過唐碑亭,觀唐乾封碑。
118
嘉賞之前至奎文閣毓圻奏曰:「此閣乃藏歷代書籍之所。
119
皇上頒賜之書,皆謹藏其上駕,由奎文閣西偏門出,閲永樂𢎞治碑,前至同文門觀門右。漢碑孔尚任奏曰:「此漢元嘉二年魯相乙瑛始置卒史碑,今謂之百户碑。
120
聖祖問何為百户碑尚任奏曰:歷代優崇之典,於廟庭設官四員,典籍以教習禮儀,司樂以典司樂,舞管勾以經理,屯田百户以守衛廟林謂之禮樂,兵農四司,聖祖以次觀。漢永夀二年,韓勑造禮器碑,漢永興二年諸郡史孔謙碑,魏黄初元年宗聖侯孔羨碑又於門左。觀漢建寧二年史晨祀廟碑,漢永夀三年,韓勑修墓碑及漢泰山都尉孔宙、博陵太守孔彪墓碑。
121
駕自同文門囘。
122
閲洪武、永樂碑畢,復由奎文閣東偏門入,觀宋、金、元修廟碑,行數武。
123
問廟基廣闊,何處是先師故宅毓圻奏曰:皇上所御講筵之後,有魯壁遺址,乃先師燕居之所,駕復入承聖門。
124
觀堂前太初石唐槐及銀杏樹由中階升《詩禮》堂毓圻奏曰:此當日夫子獨立,伯魚過庭,得聞《詩》、《禮》之處又於堂後。
125
觀孔宅遺井,憑欄歎羨毓圻奏曰:「此祖當年所飲之井也」。
126
聖祖命汲水嘗之。又
127
問魯壁遺址毓圻奏曰:「昔秦始皇焚詩、書九世,祖孔鮒預藏尚書論語》、《孝經諸書於壁中至漢魯恭王,欲祖故宅以廣其宮,聞壁中有金石絲竹之聲發之,得竹簡古文,故後世名其堂曰金絲。又登詩禮堂升。
128
御幄孔毓圻等出候承聖門外,御製《詣闕里詩》詩曰:「鸞輅來東魯,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宫牆。道統唐虞接,儒風洙泗長。入門撫松柏,瞻拜肅冠裳。
129
命大學士王捧出。
130
賜衍聖公孔毓圻毓圻等跪接展讀,讀畢,咸叩頭謝恩。
131
聖駕出承聖門。大學士王宣諭曰:
132
聖駕即日幸孔林,仍著衍聖公孔毓圻及口北道孔興、洪、講書官孔尚鉝、孔尚任引。
133
駕於是。
134
駕由毓粹門出。
135
御涼輦,鹵簿前導,東過鼓樓北,従陋巷街,出曲阜城北門,前行一里,至聖林門。
136
命従臣皆下馬,又半里入觀樓門。衍聖公孔毓圻等跪迎道左。
137
駕至洙水橋即。
138
命降輦毓圻奏曰:「此去」。
139
先師墓尚逺。又引。
140
駕前至墓門。
141
聖祖降輦,步入詣。
142
先師墓前,北面跪,大學士明捧金椀酒,聖祖三酹酒,行三叩頭禮。恭親王及諸大臣衍聖公孔毓圻等皆陪位行禮。
143
《聖祖瞻仰墓碑》
144
問墓上是何草木毓圻奏曰:「孔林草木,皆當年羣弟子各自其國徙植。種類繁多,不能悉辨。其最著者,楷木蓍草二種。
145
問楷:木何所用之毓圻?」奏曰:「楷木可為杖,又可為棋,其萌可為。蔬又可為茶,其癭可為瓢,其子榨油,可為膏燭」。又:
146
問:「有蓍草否?取來朕看毓圻。自墓側取蓍草一莖,進呈御覽。
147
聖祖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蓍草一叢五十莖者,以筮方驗,今果有否」毓圻奏曰:「林中雖多蓍草,其叢生五十莖者謂之瑞草,不能常有今。
148
鑾輿經過,瑞草必生,有則即馳進駕,由聖墓西偏,至先賢端木,賜廬墓處,過宋真宗駐蹕亭,徘徊良乆。
149
命侍衛登髙逺眺。
150
聖祖見樹上蔓草,親摘一葉,問此草何名毓圻奏曰:「此名文草,冬夏不凋,根葉花實,具五色五味」。
151
駕至楷亭毓圻奏曰:「此端木賜,手植楷木,枯而不朽」。又問有蓍草生地上者,可更覔一觀毓圻」遂引。
152
駕至楷亭之西,岡隴﨑嶇,蓁莽深宻,披叢指奏曰:「此即蓍草」。
153
聖祖親摘一莖,玩其枝幹,又採子盈掬,辨其氣味,曰:「細嗅之!」亦有異香。
154
聖祖遂親採三株付近侍攜歸,又問此大樹為何木毓圻奏曰:此皆橡樹。聖祖曰:本槲樹也。
155
駕瞻眺,過午,出享殿,至階下南面立。衍聖公孔毓圻等叩頭奏謝。
156
聖祖觀亭前,石儀、翁仲華表角端、文豹復于墓前,竚立東望。
157
問是何所毓圻奏曰:「家」《春秋》祭掃族姓,燕會之所,名曰思堂。
158
聖祖入思堂,周覽宋、元題名,訖,在堂中南向坐,頃之,步出,思堂升。
159
輦出林門即西發。
160
幸兖州衍聖公孔毓圻等跪送道左。是日申刻,命內務府大臣偕禮部尚書介等於詩禮堂頒賜衍聖公孔毓圻、五經博士孔毓埏懋衡等及曲阜縣知縣孔興,認
161
日講四書、易經、書經解義各一部,賜衍聖公孔毓圻狐腋蟒服一領,黑貂褂一領,表裏各五疋。
162
賜五經博士孔毓埏等、曲阜縣知縣孔興認及四氏子孫在仕籍者,蟒緞、羊裘各一領,蟒褂各一領。
163
賜孔氏子孫、進士、舉人貢生蟒鑲領,緞袍各一領,緞褂各一領。
164
賜孔氏子孫監生生員白金各五兩,曲阜縣康熙二十四年地丁銀兩,槩行免徵。 十一月
165
命以孔尚任、孔尚鉝為國子監博士。 二十四年二月,詔以
166
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摹搨,頒發天下學宮。 六月
167
詔議叙
168
聖廟陪祀人員,以五氏生員孔衍溥等十五人送國子監讀書。是年,衍聖公孔毓圻疏請纂修。
169
幸魯盛典
170
詔可其奏。疏舉進士金居敬等八員咨取赴館協纂。又禮臣議覆御史任請聖製闕里碑文奉。
171
㫖:「孔子聖集大成,道隆徳備,㕘兩天地,卓冠古今,歷代帝王,咸所師法。朕研精經籍,志切欽崇,應勒廟碑,朕俱親行,撰文書寫,以昭景行尊奉至意」。 二十五年正月,聖祖于西山親選碑材,命工採運。二月,碑成。四月,自通州發遵運河而南,五月,至濟寧,碑登於陸。十二月,車運至曲阜。
172
詔立碑於
173
聖廟大成門左》是年。
174
詔頒。
175
御製文及
176
幸魯典《禮》于
177
聖廟纂修館。 二十六年二月,建碑亭。五月工竣,頒發。
178
御書。
179
孔子廟碑文摹勒上石,其文曰:朕惟道原於天,𢎞之者聖。自庖犧氏觀圖畫像,闡乾坤之祕,堯舜理析危㣲,厥中允執,禹親受其傳,湯與文武周公遞承其統,靡不奉若天道,建極綏猷,夐乎尚矣!孔子生周之季,韋布以老,非若伏羲、堯、舜之聖焉,而帝禹湯、文、武之聖焉,而王周公之聖焉。而相也,巋然以師道作,則與及門賢哲,紹明絶業,教思所及,陶成萬世,伏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統,惟孔子繼續而光大之矣。間嘗誦習詩書之所刪述,《大易》之所演繫,《春秋》之所筆削,禮樂之所修明,本末一貫,根柢萬有,殆與覆載,合其徳日月,並其明四時寒暑,協其序焉,故曰:仲尼之道,一天道也,朕敬法至聖,景仰宮牆,嚮往之誠,弗釋寤寐,嵗甲子十有一月,時邁東魯,躬詣曲阜,展修祀事,復謁聖墓,循撫松栝,儀型在望,僾乎至德之親人也!朕忝作君,啟牖下民,深惟夫子師道所建,百王治理備焉,舍是而圖郅隆,曷所依據哉?因勒文於石彰,朕尊崇聖教,以承天治民之意,系以辭曰:遐哉三五維辟之式,於皇尼山,師道允植,天畀木鐸,覺彼羣生,百行以正,六籍以明,賢邁唐虞,聖則河洛,綏和動來,文博禮約,性天峻極,倫教孔彰,學昌洙泗,統歸素王,炎漢崇儒,少牢用饗,厥後賢君,髙山是仰,予懐至聖,涖彼東方,音徽云邈,道徳彌光,欝欝塋林,峩峩祠殿,企慕安窮,羮牆如見,泰岱匪髙,東海匪深,敬揚懿軌,終古式欽。康熙二十五年二月
180
御製
181
孔子賛詞及顔曽思、孟四子賛詞摹搨,頒發直省序曰: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傳而聖人代宣其藴有行道之聖,得位以綏猷,有明道之聖,立言以垂憲,此正學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緒,仰遡前徽,堯、舜、禹、湯、文、武達而在上,兼君師之寄,行道之聖人也,孔子不得位窮而在下,兼刪述之權,明道之聖人也。行道者,勲業炳於一朝,明道者教思周於百世。堯舜、文武之後,不有孔子,則學術紛淆,仁義湮塞,斯道之失傳也乆矣,後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為治國平天下之準,其奚所取衷焉?然則孔子之為萬古一人也審矣!朕巡省東國,謁祀闕里,景企滋深,敬摛筆而為之贊曰:
182
清濁有氣,剛柔有質,聖人㕘之,人極以立,行著習察,舎道莫由,惟皇建極,惟后綏猷,作君作師,垂統萬古。曰惟堯舜、禹、湯、文、武,五百餘嵗,至聖挺生,聲金振玉,集厥大成,序書刪《詩》,定禮正樂,既窮象繫,亦嚴筆削,上紹往緒,下示來型,道不終晦,秩然大經,百家紛紜,殊途異趣,日月無踰,羮牆可晤,孔子之道,惟中與庸,此心此理,千聖所同,孔子之徳,仁義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幾夙夜朂哉!令圖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載歷庭除,式觀禮器,摛毫仰賛,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聖為歸,百世而下,以聖為師,非師夫子,惟師于道,統天御世,惟道為寶,泰山巖巖,東海泱泱,牆髙萬仞,夫子之堂,孰窺其藩?孰窺其徑,道不逺人,克念作聖。康熈二十五年八月。 是年秋八月,詔修闕里孔子廟。 九月
183
遣內務府郎中皁、工部郎中夀赴闕里,聖廟估計,十二月,皁等賷冊覆奏。 二十九年,議准文廟闗係文教,凡官兵、人民經過者,悉令下馬立牌宣示。 夏六月,復。
184
遣郎中皁同工部郎中阿爾粺監修聖廟。 三十年夏四月,起工。 三十二年秋八月,聖廟吿成用帑銀八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兩有竒九月。
185
詔遣皇三子至闕里吿祭。太常寺禮題定儀注,載 樂志。十月,皇三子恭賷。
186
御頒祝文、香帛抵闕里,於十一月初六日辰時,詣聖廟吿祭如禮文,曰:「朕惟道統,與治統相維作,君與作師並重」。
187
先師孔子,徳由天縦,學集大成,綜千聖之心傳,為萬世之師表,故廟祀乆逺,垂於無窮。朕臨㝢以來,立綱陳紀,彰教敷治,咸奉至聖為法程,凡典禮追崇,竭誠致敬,自京師下逮都邑,辟雍泮水,建廟釋奠,罔不修舉,況兹闕里,乃
188
聖人鍾毓之鄉,車服禮器,於斯藏守。曩者東巡展拜之餘,仰觀廟貌,多歷年所,漸有頽敝,深厪于衷。用是命官董理,重加修葺,棟宇維新以妥。
189
聖靈兹當吿成,特遣皇子,允祉致祭,俎豆肅陳,恍乎接至聖之音,容以将朕儼恪欽崇之至意,陟降在兹,尚祈歆饗」。祭畢復詣。
190
先師墓前行三跪九叩頭禮,三酹酒,行三叩頭禮。三十五年夏六月。
191
聖祖仁皇帝三次
192
親征𠞰滅噶爾丹,朔漠永清,特允儒臣之請。
193
御製
194
御書碑文,勒石國學。
195
頒示天下。
196
遣大學士張玉書祭吿太學聖廟,翰林院侍讀學士史祭吿闕里聖廟,文曰:「朕服膺」。
197
聖訓殫究,遺文凡兹,六籍所垂,惟以安民為要,臨御以來,孜孜圖治,綏乂烝生,逺邇中外,視同一體,乃有厄魯特噶爾丹,荒陬狡寇,肆虐跳梁,擾毒邊方,稔惡已極,朕親統六師,三臨絶塞,𢎞彰撻伐,克奏膚功,逆孽就俘,兇渠殄滅,遐荒番部,罔不歸誠,自兹永靖,邊塵咸安,生業惟是。
198
至聖先師,黙相啟佑,特遣專官,敬申禋祀,祇吿成功,伏惟昭鑒尚饗」。 三十八年春正月。
199
御製
200
御書重修闕里。
201
聖廟碑文五月
202
頒發闕里,勒石文曰:「朕惟大道,昭垂堯舜,啟中天之盛禹,湯文武紹危㣲精一之傳,治功以成,道法斯著,至孔子雖不得位,而賛修刪定,闡精義於六經,祖述憲章,會衆理於一貫,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正人心,使堯舜禹湯文武之道,燦然丕著於宇宙,與天地無終極焉。誠哉先賢所稱,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者也。往嵗甲子,朕巡省東方,躬詣闕里,登聖人之堂,祇将祀事,覩其車服禮器,金石絃歌,盖徘徊乆之,不能去焉。顧聖廟多歷年所,丹雘改色,榱桷漸敧,用是惄然於心,特發內帑專官,往董其役,鳩工庀材,重加葺治,經始於辛未之夏,事竣於壬申之秋,廟貌一新,觀瞻以肅,盖深惟孔子之道垂範,今古朕願學之志,時切於懐,每考天人性道之原,修齊治平之要,思以逺紹前緒,牖迪生民,凡所以尊崇褒顯者,靡不隆禮竭誠,以将景行,仰止至意,而況廟庭之地,尤為聖人神明所憑依者哉?今者登堂而陳俎,豆入室而習禮儀,營構既堅,采章彌煥,庶幾於朕心深有慰焉,用是特遣皇子允祉,敬展禋祀,以吿落成,凡我臣民,瞻仰宫牆,倍増嚴翼,尚益思敦崇德義,砥礪倫常,以不負朕尊師,重道之意,豈不休歟?因勒貞石,系以辭曰:麟書啟瑞,素王挺生,上律下襲,玉振金聲,範圍百代,陶甄萬類,道備中和,德㕘天地,立型垂訓,師道昭宣,象懸七曜,海納百川,曩巡東魯,臨河登岱,峩峩尼山,羮牆斯在,䖍恭展謁,至徳是欽,宗風溥博,教澤閎深,洙泗之陽,殿寢翼翼,上棟下宇,神靈安宅,冬官特飭,締造維新,宏規大啟,肅奉明禋,聖人之居,永以觀徳,千載傳心,四方式則。 四十年春三月,衍聖公孔毓圻修成。
203
幸魯盛,典繕本進。
204
呈。
205
御製序文文曰:「朕惟自古帝王,聲教翔洽,風俗茂美,莫不由於崇儒重道,典學右文,用能發詩、書之潤澤,宣道徳之閫奥,推厥淵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歷代相仍,或躬詣闕里,修謁奠之儀,潔志肅容,盡誠備物,其間禮數,隨世損益,至于希風服教,百代式型,異世同揆,莫之或二,猗歟盛矣!朕臨御以來,垂三十載,溯危㣲之統緒,念生安之聖哲,恒慮涼薄,未克祗承,用是夙夜亶心,孜孜不倦,惟我。
206
至聖先師孔子,配天地,㕘陰陽,模範百王,師表萬禩,朕每研搜至道,涵泳六經,覺憲章祖述,刪定賛修之功,日星揭而江河流,私心嚮往,竊有願學之志焉!乃者東巡踰泰,岱涉泗沂,遂過闕里,親行釋奠,得瞻廟貌、仰聖容,以為徳盛功隆,欽崇宜極,凡厥典禮,有加前代,又親製文辭手寫以樹之貞石,務用導揚至教,風示來兹,夫緬懐曩哲,繼躅前賢,猶思覩其物采,接其居處,況
207
先師遺風餘烈,乆而彌新,重以朕之寤寐羮牆,僾乎如見,及過杏壇相圃之間,山川儼然,檜楷如故,彷彿金石,絃誦之聲,聞於千載,而上流連往,復不能自已也!衍聖公孔毓圻上疏陳謝,且以禮儀隆重,非直一家榮遇,請修《幸魯盛典》一書,朕既可其奏乆之,書成,復請叙言,以冠其端,朕萬幾餘晷,敦勉弗遑,實欲黙契先師,尊聞行知,於以阜物誠民,風同道一,庶幾躋世運於唐虞,登治術於三古,是書也,豈徒使天下後世知朕於?
208
先師欽慕,無已如此,且愈以見聖人之道,覆幬羣倫,苞毓萬象,即凡車服禮器之遺,皆足令人感發而興起也」。故賜之序。是序作於康熈二十八年之四月。 四十九年,
209
特諭同城大小武職,俱照文職一體,入聖廟行禮。 五十五年題准。
210
欽定樂章,皆取「平」字之義,頒發府、州、縣儒學春秋丁祭一體唱賛。 五十八年二月,詔遣禮部侍郎張廷賷香帛詣闕里祭吿,文曰:「仰惟先師孔子,德冠古今,道隆㕘贊,作人倫之儀表,集羣聖之大成,永仰髙山,欽崇至教。朕仰紹」。
211
祖宗纉承大統,殫精思於六籍,期雅化於萬方,矩矱前型,朝乾夕惕兹者。
212
皇妣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神主升祔太廟,禮成遙深松桷之思,爰切羮牆之慕,特将牲幣,用遣專官,降鑒在兹,尚其歆享。 是年六月。
213
詔遣禮部員外郎舒賷頒闕里聖廟樂器一分。樂器凡一十二具,起柷一事,有棰,併座刷敔,一事有刷子。併座鐘十六口,磬十六,口琴六,張瑟四,張笙六具,簫六,枝横笛六,枝塤二事,篪四事,排簫二架。
214
雍正元年正月
215
詔遣通政使司右通政楊汝穀賷香帛詣闕里祭吿,文曰「仰惟。
216
先師道冠百王,教垂萬世,自生民而未有,集羣聖之大成。朕自沖齡,即勤嚮往念。
217
皇考親承道統,既先聖後聖之同符,暨眇躬,仰契心,傳知作君作師之一致,兹當嗣位之始,宜隆享祀之儀,特遣專官,䖍申昭吿,惟冀時和嵗稔,物阜民安,淳風徧洽於寰區,文治永光,夫前緒尚其歆格,鑒此精誠。 三月十五日
218
詔議追封。
219
孔子,先世五代。
220
諭內閣禮部。
221
至聖先師孔子,道冠古今,徳㕘天地,樹百王之模範,立萬世之宗師,其為功於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積厚,流光有開,必先克昌厥後則
222
聖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遡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舊制。
223
孔子之父叔梁公於宋,真宗時追封啟聖公。自宋以後,歷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則向來未加封號,亦未奉祀祠庭。朕仰體
224
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德報功之典禮,意欲追封五代,並享烝嘗,用伸景仰之誠,庶慰羮牆之慕。內閣禮部可會同確議具奏」。四月,禮臣議奏。
225
孔子先世五代,應俱封公爵,奉上諭:「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師教以明自古,師道無過於
226
孔子誠首出之盛也我。
227
皇考崇儒重道,超軼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禮無不備,至朕䝉
228
皇考教育,自幼讀書,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無可増之處,故勅部追封。
229
孔子先世五代,今部議封公,上考歷代帝王,皆有尊崇之典,唐明皇封。
230
孔子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聖文宣王,封聖父叔梁紇為齊國公,元加封。
231
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封齊國公為啟聖王。至明嘉靖時,猶以王係臣爵,改稱為。
232
至聖先師孔子改啟聖王為啟聖公,王公雖俱屬尊,稱朕意以為王爵較尊。
233
孔子五世,應否封王之處,著諸大臣具奏,遵㫖議定。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並追封為王爵。
234
木金父公為肇聖王。
235
祈父公為裕聖王。
236
防叔公為詒聖王。
237
伯夏公為昌聖王。
238
叔梁公為啟聖王,其啟聖祠,向係專祀叔梁公,故以「啟聖為名今。
239
聖朝異數合祀五代,應更名為崇聖祠,追封誥命由內閣撰擬,國子監之崇聖祠,改造匾額,添設神牌、祭器等項,交與工部。俟造完之日,欽天監擇吉入廟,至入廟之日,遣大臣一員至國子監讀文,祭吿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每年春秋牲牢、酒醴、籩豆、簠簋,每
240
神位前俱照。
241
啟聖王例陳設将追封字様,通行順天府直省府州縣衛一體遵行至欽奉。
242
上諭二道。
243
頒發國子監勒石。
244
廟庭以光,盛典六月。
245
詔頒五王封冊。
246
賜。 肇聖王冊文曰:右文稽古,思統緒之相承。重道尊師,溯淵源於自逺,舉千秋之曠典。蘋藻維馨。超五等之崇。封絲綸,式煥緬惟。
247
先師,孔子之五世祖木金父公,系本殷朝,居従魯國,治維尚質,傳樸素之舊,風貴而彌恭,守謙和之家法,積功累行,聿𢎞毓聖之基,貽慶鍾祥,遂極生民之盛。朕初登大寶,欽想前規,欲伸景仰之誠,用議顯揚之制,特追封為肇聖王,錫之冊命。於戲!克昌厥後,永立人倫之宗,有開必先,並膺素王之號,服兹嘉命,垂示無窮。
248
賜。 裕聖王冊文曰:「道髙聖域,宜推師表之原,恩浹儒宗,用廣尊崇之典。擬王封而晉秩,禮軼古今。定鴻號而加稱,榮増洙泗緬維」。
249
先師,孔子之髙祖,祈父公,系出商宗,望隆宋國,姓分公族,為孔氏之再傳,瑞啟聖人,逮宣尼而間出,溯淵源於累葉,知徳盛而世昌,鍾靈秀於一人,實教尊而功溥,朕羮牆至聖,寤寐前徽,思敬禮之加隆,必恩綸之及逺,特追封為裕聖王,錫之冊命。於戲衮衣,端冕視躬,桓蒲穀而彌尊,春禴秋嘗與鳬,繹龜䝉而並乆,膺兹寵命,永荷鴻休。
250
賜。 詒聖王冊文曰:「聖人覺世道,有開而必先。王者尊師,禮必隆於所自。備顯揚之典,用煥千秋申。嚮往之誠,特超五瑞緬維。
251
先師孔子之曽祖防叔公,殷朝賢裔,魯國儒宗,?徳彌彰,守髙曾之矩矱,詒謀自逺,藴《詩》《禮》之淵源,聿開天縱之能,四科立教,爰啟時中之聖,一貫傳心。朕寶厯初膺,前徽是式,溯儀型而景仰,加名號以褒崇,特追封為詒聖王,錫之冊命。於戲!俎豆常新,峻秩與尼山並峙,絲綸誕賁,恩光共洙泗長流,永荷崇加,昭垂無斁。
252
賜。 昌聖王冊文曰:「化民善俗,道首賴乎師資。積行累功誼,應推夫祖德。閲再傳而誕聖,垂裕詒謀。超五等以加封,創興盛典緬維。
253
先師孔子之祖伯夏公東山毓秀泗水,鍾靈生,秉禮守義之邦,漸摩既乆,奉崇信尊賢之訓,牖迪尤深,集慶在躬,早兆四科之教,克昌厥後,遂開萬世之䝉。朕寶厯初膺,景行彌切,推降祥之有自,念賢號之宜加,特追封為昌聖王,錫之冊命。於戲,溯尼山之世澤,茂績丕昭,崇闕里之家聲,斯文益振,服兹嘉命,永式光榮」。
254
賜。 啟聖王冊文曰:達天盡性,溯道統之攸傳。崇徳報功,體孝思之。不匱惟誕,生夫睿哲。遂永樹乎,師模用賁。徽章特升,峻秩緬維。
255
先師孔子之父叔梁公,望重魯邦,業傳鄹邑,秉姿勇毅,垂史傳之盛名,積慶悠長,衍家庭之令緒,感殊祥於闕里,兆啟素王,徵靈應於尼山,運鍾至聖,粤従前代,顯贈上公。兹當纉緒之初,更議推恩之典,特追封為啟聖,王錫之冊命於戲澤,惟裕後聿𢎞作述之規,善則歸親,宜加尊榮之禮,儀型如在,嘉命是承」。 十一月
256
詔修太學。
257
諭禮部。
258
孔子道冠古今,為萬世師表,薄海內外,無不俎豆,尊崇國學,乃四方表率,其制尤重。
259
聖祖仁皇帝臨雍釋奠,典禮優隆,朕纉承大統,景仰先型羮牆,如見念國學為造士之地,聖教所被,莫先於此,恐歷嵗既乆,有應加修葺之處,爾部會同工部,詳加閲視,凡文廟殿宇、廊廡及講堂學舎,務須整齊周備,俾廟貌聿新,以申景慕,朕将親詣焉」。 二年正月
260
詔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胡賷香帛,詣闕里祭吿,文曰「仰惟。
261
先師德㕘兩大教,洽羣倫,紹千聖之心傳,備百王之大法,朕遙瞻闕里,念切景行,兹於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
262
聖祖合天𢎞運文武睿哲恭儉寛裕孝敬誠信功徳大成仁皇帝主配享
263
圜丘禮成,特遣專官,䖍申昭吿,惟冀永著皇風之沕穆,益昭文治之光華,庶鑒精誠,尚其歆格」。 二月十七日,詔改幸學為詣學。
264
上諭:「帝王臨雍大典,所以尊師重道,為教化之本。朕覽史冊所載,多稱幸學,而近日奏章儀注,相沿未改,此臣下尊君之詞,朕心有所未安。今釋菜伊邇,朕将親詣行禮以後一應奏章,記注稱幸非,宜應改為詣字」。 三月朔日。
265
皇上親詣太學行釋奠禮,御彝倫堂,滿漢祭酒以次講大學,滿、漢司業以次講書,經先期行,取衍聖公及五經博士并孔顔、曽、孟仲族人到京陪祀觀禮,禮畢。
266
賜衍聖公祭酒冠服及陪祀人員録用賞賚有差。 是年六月初九日,申時闕里。
267
聖廟災,衍聖公孔傳鐸疏狀以聞,奉
268
上諭據奏。
269
先師大成殿以及兩廡,俱被火災,請出聖像牌位、新建崇聖祠,幸得無恙」等語。朕心警惕,不安朕惟」。
270
孔子道髙徳厚,為萬世師表,所以維世教,立人極者,與天地同其悠乆,朕臨御以來,思極尊崇之典,用伸仰止之忱,今闕里。
271
聖廟被災,豈朕尊師,重道之誠,有未至歟?朕在諒䦣之中,素服齋居,無庸更事,減膳撤樂,惟謹擬親詣國學文廟,䖍申祭奠,宣讀吿文,以展朕跼蹐不安之誠,先期齋戒二日,於二十七日不設鹵簿,朕隨身素服,前往諸王大臣官員陪祀者,亦皆常服従事,仍遣官馳赴闕里祭吿,以慰神靈,幸新建崇聖祠無恙。
272
聖像神牌不致露處,朕心稍寧,遣工部堂官一員,會同該撫作,速計材料工,擇日興修,務期規制復舊,廟貌重新,吿成之日,朕将親詣行禮,該部遵㫖速行」。 是月,遣署理工部侍郎馬至山東,會同巡撫陳世倌、布政使博爾多估計。
273
聖廟工程 八月,少詹錢以塏條奏重修闕里孔廟,應令內外儒臣捐資營建。
274
詔不允行。 十月,山東巡撫陳世倌題請闔屬公捐修理。
275
文廟銀肆萬兩附入,動支正帑奏銷。詔不允行。 十一月,署侍郎馬以廟圖估冊進呈,奉㫖撤馬臘囘京,令巡撫陳世倌經理。
276
廟工委官承辦。 三年,巡撫陳世倌奏請聖廟興工日期。
277
詔於八月十二日巳時興工。 八月初六日,奉上諭:「內閣九:卿等古有諱名之禮,所以昭誠敬、致尊崇也。朕臨御以來,恐臣民過於拘謹,屢降諭㫖:凡與御名聲音相同,字様不必迴避,近見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者頗多,朕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誠盡敬如此,況孔子徳髙,千古道,冠百王、正彝倫,端風化,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受師資之益,而直省郡邑之名有。
278
諱字在內者,今古相沿未改朕心,深為不安。爾等會議,凡直省地名有同。
279
聖諱者,或改讀某音,或另易他字,至於常用之際,於此字作何迴避,一併詳議具奏」。內閣九卿遵。
280
㫖會議:「凡係姓氏,俱加阝為「邱」字,凡係地名,皆更易他字。至於書冩常用之際,則従古體𠀌,字奏覆奉。
281
上諭:
282
先師孔子聖諱,查《毛詩》及古文作期音者甚多,嗣後除《四書》、《五經》外,凡遇此字,並加阝為邱地,名亦不必更易,但加阝旁讀作期音,庶乎允協,足副朕尊崇。
283
先師,至聖之意。 是年。
284
詔郡縣春秋丁祭,増用太牢。 四年八月,上丁,釋奠於先師孔子。
285
皇上親詣
286
文廟行禮,祭畢
287
諭禮部侍郎三泰、太常寺卿孫柱,儀注內開獻帛、進酒,皆不跪。朕今跪獻,非誤也。若立獻於?
288
先師之前,朕心有所不安,将此諭衆知之爾。衙門可記,檔案以後照此行」。 十月,廟工甫舉,巡撫陳世倌以母艱去,巡撫塞楞額繼之。 四年,
289
御題「生民未冇」匾額于
290
聖廟大成殿。
291
頒發直隷各省府、州、縣衛儒學,恭摹製造。 五年二月,奉:
292
上諭:
293
聖祖仁皇帝萬夀節舊例,是日,禁止屠宰至聖先師孔子,師表萬世。
294
聖誕之期,亦應䖍誠致祭,朕惟君師功徳,恩被億載,普天率土,尊親之戴,永永不忘,而於誕日,尤當加謹,以展恪恭思慕之忱,非以佛誕為比擬也。著內閣九卿會議,具奏遵」。
295
㫖議定:「每嵗三月十八日聖祖仁皇帝萬夀聖節,每嵗八月二十七日至聖先師孔子誕辰,恭值此二日,內外文武各官以及軍民人等,俱應致齋一日,不理刑名,禁止屠宰。永著為令」。 是年,覆准每嵗春秋上丁日致祭。
296
先師孔子,大典攸闗,今省屬惟司道府縣官,於丁日行禮,其督撫學政,則先期一日於階下,行九叩頭禮,謂之祭丙,典制所無,且行禮,前後儀節、滌器、視牲,晉爵奠斚,儀文隆備,但行九叩頭禮,亦未允協。嗣後省會之區,督撫學政於上,丁日率司道府州縣各官齊集致祭,學政考試,各府即於考試處。
297
聖廟行禮,各府州縣守土正印官,率領屬員於本處聖廟行禮,毋得茍簡従事,俱查照典制遵行」。 七月十九日
298
上諭:「朕惟
299
孔子以天縦之至聖,集羣聖之大成,堯、舜、禹、湯、文、武相傳之道,具於經籍者賴。
300
孔子纂述修明之,而《魯論》一書,尤切於人生日用之實,使萬世之倫紀,以明萬世之名分,以辨萬世之人心,以正風俗,以端若無。
301
孔子之教,則人将忽於天秩。天敘之經,昧於民彝。物則之理,勢必以小加大。以少陵長,以賤妨貴,尊卑倒置,上下無等,干名犯分,越禮悖義。所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其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勝言哉。惟有。
302
孔子之教,而人道之大經,彝倫之至理,昭然如日月之麗天、江河之行地,歷世愈乆,其道彌彰,統智愚賢不肖之儔,無有能越其範圍者。綱維既立,而人無踰閑蕩檢之事,在君上尤受其益。《易》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禮運》曰:「禮達而分定使非。
303
孔子立教垂訓,則上下何以辨禮,制何以達此?孔子所以治萬世之天下,而為生民以來所未有也,使為君者不知尊崇。
304
孔子亦何以建極於上而表正萬邦乎?第知孔子之教,在明倫紀,辨名分,正人心,端風俗。亦知倫紀既明,名分既辨,人心既正,風俗既端,而受其益者之尤在君上也哉!故朕表而出之以見。
305
孔子之道之大而。
306
孔子之功之隆也。 六年,闕里廟工購求木料,未至。六月,巡撫塞楞額
307
內召入都署巡撫岳繼之,時由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印務,七年十一月實授。核工具奏。 七年正月奉。
308
上諭遣通政使留保前往曲阜,督率在工人員,盡心竭力,敬謹辦理,尅期竣事,以慰朕懐。又
309
詔以
310
聖祖仁皇帝御纂書籍及皇上御刻諸書。
311
頒賜衍聖公。藏之闕里,昭示來兹。 通政使留既至曲阜,會同署巡撫岳查勘各工次第經理,時則委濟東道副使張體仁綜理諸務:兖州府知府金以成稽察度支,青州府解任同知,張文瑞,萊州府解任同知、張文炳兖州府解任通判黄家柄泰安州解任知州、王一䕫東平州解任知州、王敷賁、鄒縣解任知縣張曰璉、滕縣解任知縣馬兆英、嶧縣解任知縣崔𢎞烈、汶上縣解任知縣于、東阿縣解任知縣何一蜚自張文瑞以下十員,特令解任辦工,以專責成。曲阜縣現任知縣孔毓琚,試用通判廖開春試用知縣吳本涵、邊汝充,庀材鳩工,分任厥事。三月,奉
312
上諭:
313
文廟工程,務期巍煥,崇閎堅緻壯麗,纖悉完備,燦然一新。著岳濬留保會同衍聖公,詳加相度。倘舊制之外,有應行添設者,有應加修整者,俱著估計奏聞。添發帑銀,葺理丹雘,總期經理周宻,毫髮無憾」。 四月
314
詔盖闕里。
315
大成殿改用黄瓦,廟自明𢎞治十三年始用緑色琉璃瓦,今特改黄瓦,由內厰監造運赴曲阜。通政使留奏請重建。
316
聖祖仁皇帝御書碑亭時同大成殿燬於火。詔發帑盖造,仍於內府恭檢御書碑文二道,敬謹鈎填,進呈御覽,選匠勒石。 六月,通政使留、巡撫岳、衍聖公孔傳鐸題,准増建樂器庫九間敬貯。
317
聖祖頒賜中和樂器,奎文閣左右増建直房,以為執事人員,齋宿之所,此外應修各工,以次補葺。 閏七月,通政使留備陳。
318
廟制和,碩賢、怡親王同諸大臣遵㫖會議請。
319
御書大成殿匾額。
320
御製
321
御書對聯懸之。
322
廟堂昭示萬世,又請復設二十四㦸於大成門內櫺星門,石坊一座,舊鐫宣聖廟,請改為。
323
至聖廟奎文閣前之門,曰㕘同詩禮。堂前之門曰「燕申,請遵。
324
幸魯盛典,改叅同為同文,改燕申為承聖。又聖廟所用祭器,係前明之物請。
325
命內府另製大成殿祭器一分,鐫勒年號,頒賜廟中,再康熙二十三年。
326
「聖祖仁皇帝幸魯,留曲柄寶,盖於先聖廟為孔氏世守請」。
327
皇上特賜新製曲柄寶盖,以光儀典」。章上,詔悉従之。仍
328
勅将殿廡規制以至祭器、儀物,悉繪圖呈覽,指授修製。 是年二月十六日。
329
詔遣原任巡撫陳世倌協監闕里工程。 十一月,衍聖公孔傳鐸奏請捐貲建立碑亭。
330
上優詔却之。 是月
331
大成殿工料具備。
332
詔於十二月二十九日戊戌上梁,二十六日丙申慶雲見於闕里。通政使留、巡撫岳並具疏奏。
333
聞十二月十三日,大學士張廷等奏請宣示史館,奉上諭「朕平素尊奉」。
334
先師至誠至敬,雍正二年,闕里文廟不戒於火。比時廷臣援明代𢎞治前事為言,而朕心悚懼不寧,引過自責,親詣太學。
335
文廟䖍申祭吿,特發帑金,命大臣等督工修建,凡殿廡制度規模以至祭器儀物,皆令繪圖呈覽,朕親為指授,遴選良工庀材,興造䖍恪之心,數年以來,無時稍間。今大成殿上梁前二日,慶雲現於曲阜,卿等歸美朕躬之詞,朕不克當或者
336
上帝
337
先師鑒朕悚惕,誠敬之心,現兹雲物,昭示瑞應,朕不敢矜言祥瑞,但能功過相抵,朕之幸也!應擇日躬詣太學文廟祭吿,以申感慶之衷,一切禮儀,著該部速議具奏朕躬被」。
338
先師之福佑普天,士子誦法,服膺同受聖人之澤,著将明年會試,取中額數廣至四百名,壬子科、各省鄉試每正額十名加中一名,其十名之外有零數者,亦加中一名,此朕體奉」。
339
先師樂育之盛心,特行造就人材之曠典。諸士子其各興文敦行,益加勉旃。所請宣付史館之處知道了。 十四日又奉。
340
上諭:「據岳濬奏稱,十一月二十六日慶雲見於闕里,朕惟
341
至聖孔子,道冠百王,功髙萬世。我聖祖仁皇帝尊崇敬慕之心,至誠至切。朕即位以來,景仰先師,備修典禮,年來遣官,興建闕里。
342
文廟依倣帝王宮殿之制,規模𢎞煥,視昔有加,時時諭令監督諸臣,恪䖍将事,朕雖未曾親至其地,而籌畫指授、寤寐瞻仰之誠,無刻不在尼,防洙泗間也。今於大成殿上梁前二日廟貌維新之時。
343
天賜慶雲於曲阜或者
344
上帝
345
先師鑒朕尊師重道之悃忱,昭示瑞應,或者天下士子敦行勵學,人材蔚起感格。
346
先師而賜以文明昭著之象,朕心實為感慶。所奏知道了。 八年二月,通政使留奏稱:
347
聖廟懸掛匾額,請将
348
聖祖仁皇帝御書「萬世師表匾額,恭安於殿內天花枋上。皇上御書生民未有匾額,安於殿外門枋之上。
349
御書對聨,安於殿外正間明柱。
350
御書大成殿,竪匾安於殿外重簷之上。詔可其奏。 四月,通政使留巡撫岳奏稱:「聖廟櫺星門,石坊以內大門二門向無題額,應請御定嘉名奉」。
351
詔大門名為「聖時,門二門,名為𢎞道門」。七月,大成殿報竣。
352
詔遣內府塑手摹塑。
353
聖像衮冕,服色一如周制。所秉玉圭,長二尺,廣三寸,由內府碾琢頒發。像既成,通政使留奏稱:
354
孔子生於魯襄公之二十二年庚戌嵗,己酉月庚子日,以夏正推之,係八月二十七日,今嵗值庚戌。
355
聖像告成,請於八月二十七日開光安位。禮臣議於是日陳設祭器、香帛,留為主祭官,原任山東巡撫陳世倌。現任山東巡撫岳率領司道及在工人員為陪祭官,悉照典禮行禮。其致祭香帛恭請。
356
皇上特遣翰林官一員賷去奏覆」。
357
詔如所請,遣翰林院編修開賷送香帛。 八月二十七日黎明。
358
聖像開光安位行禮致祭 九月十六日,通政使留等疏奏:
359
聖廟吿成,敬請編輯成書,以昭盛典。大學士、公馬爾賽等議如所請,令其謹録皇上前後。
360
頒發
361
諭㫖:
362
御書匾額對聨,並所増加殿廡門階之制度,俎豆尊罍之儀式,及料估工程動用錢糧,自起工以至吿竣之日,備悉開造,交與衍聖公孔傳鐸次第,編纂彚輯成書進呈。
363
御覽。
364
欽定書名刋,刻頒布光昭盛典奉。
365
㫖依議。 十月
366
詔遣皇五子𢎞晝淳、郡王𢎞暻詣闕里吿祭聖廟。
367
崇聖祠,遣𢎞暻行禮。 十一月初三日,奉上諭。惟
368
至聖先師孔子,道冠百王,功髙萬世,朕景仰企慕,寤寐弗諼,備舉崇奉之儀,用申報享之願。查世襲官爵,歷代俱有成規而。
369
聖廟執事之員,向來未加爵秩,所當廣置官僚,以光祀典,今欲特設。
370
聖廟執事官,三品者二員,四品者四員,五品者六員,七品者八員,八品、九品者各十員。各按品級給與章服。每逢
371
聖廟祭祀之時,䖍肅冠裳,駿奔趨事,凡此人員,著衍聖公於孔氏子孫內,選擇人品端方威儀𡢃雅者,報部充補,彚奏以聞,每年各給俸禄銀二十兩。其孔氏子孫,內有情願充補之人,或曽經出仕而退休在籍者,或身有職銜而未曽出仕者,以及貢監生童等,皆可入選,若屆鄉試之期,有情願入場者,准以監生入場應試,朕意如此,著大學士馬爾賽、張廷玉、蒋廷錫、大将軍岳鍾琪、總督髙其倬,會同該部定議具奏,特諭大學士等遵㫖奏覆。
372
允行 十二月
373
皇五子同淳郡王恭賷
374
御頒祝文、香帛至闕里,於本月十一日辰時詣聖廟告祭如禮。祝文曰:
375
皇帝遣皇五子𢎞、晝淳郡王𢎞暻吿祭於先師,孔子曰:「達天盡性,樹萬世之師,模重道尊,經煥千秋之廟貌,肅将嘉祀,用吿成功,仰惟。
376
先師孔子,得聖之時,由天所縦,纂修刪定,啟宇宙之文明,祖述憲章,綜帝王之統緒,升堂入室,𢎞施樂育之恩,學禮誦詩,永作義方之榘比,髙懸之日月,亘古莫踰,喻出類之鳳麟,生民未有,朕奉遺編而欽企,儀典,務極其推崇,循舊址而鼎新經營,必盡其誠敬,頒於國帑,董以大臣,每繪式以先呈,乃按圖而指授,楩楠栝栢,求大木於名山,簠簋尊罍,選良工於內府,晶熒黄瓦,準制度於宸居,璀璨玉圭,儼威容於
377
聖座懸標題之巨榜,灑翰親書,建屹峙之豐碑,摛文恭紀,工程累嵗,時申嚴恪之心,棟宇𢎞規,益備觀瞻之美,華榱雕柱,爭輝講道之壇,璆磬金鏞,重振大成之殿,數仞之宫牆,逾峻兩楹之俎豆,䖍陳特遣皇五子𢎞晝等親詣。
378
几筵敬行,祭告於戲。卿雲糺縵,已開丹雘之祥。古檜貞堅,佇望青蒼之色惟祈。
379
鑒格式,饗苾馨。禮畢,復詣先師墓,前行三跪九叩頭禮,三酹酒,行三叩頭禮。淳郡王分祭。
380
崇聖祠。 十二月,巡撫岳題報修建。
381
聖廟正續各工,共用帑銀一十五萬七千六百九十六兩有竒。
382
勅下工部核覆。
383
允銷 十二月十一日
384
御製重修。
385
聖廟碑文
386
頒𤼵闕里,摹勒上石文曰:「朕惟上帝垂佑,烝民篤生。
387
至聖先師孔子,以仁義道徳,啟迪萬世之人心,而三綱以正五倫,以明後之繼天御宇,兼君師之任者,有所則效,以敷政立教,企及乎唐虞三代之隆大矣哉!聖人之道,其為福於羣黎也,實溥而為益於帝王也更宏,宜乎?尊崇之典,與天地同,其悠乆也,曲阜廟庭為?
388
孔子里宅毓聖,鍾靈之地,神爽式憑明禋祇肅,廟貌崇閎,由周而來,乆且加盛我。
389
皇考聖祖仁皇帝徳符元化,悟徹性天。自羲、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集成於。
390
孔子者,一一體於身心,宣為政治。聖統在上,應運而承。康熙甲子冬,巡狩。
391
臨幸闕里,謁奠廟林。殷禮隆儀,漢唐莫及。朕躬膺丕緒,志切羮牆。即位之初加封。
392
先師五代王爵,詣雍釋菜,題額歌詩,佩德報功之願,夙夜罔釋於懐。雍正二年,闕里聖廟,不戒於火,有司奏吿,朕悚惕靡寧,詣廟致祭,旋發帑興,修命大臣,専董厥役,殿廡規模,悉準宮闕,製器備物,亦令繪圖,呈式裁酌,協宜數年來諄諭執事臣寮,經營周至,纖毫無憾,始愜朕衷。七年冬,有司具奏。
393
大成殿上梁前二日,慶雲見於曲阜,合詞稱瑞,朕以天人感應,理固不爽,而誠敬㣲忱,詎能邀
394
上帝
395
先師之垂鑒,用是祗将祀事,倍増試額,俾普天率土,被聖人之德化者,同心感慶,庶足以廣教澤而答嘉庥,而撫躬警勉恒朝夕凜凜焉。朕嘗謂帝王之尊聖,尊其道也尊其道,貴行其道,居行道之位,而能擴充光大達之政令,修齊治平得其要,紀綱法度合其宜,禮樂文章備其盛舉,凡聖道之未行於當時者,悉行於後世,雖去聖乆逺而心源相接,不啻親授於一堂之上,黙證於千載之前,如是而欽崇褒顯,悉由於中心之誠服,而治化日盛,聖道斯尊。且夫聖人之道,一天道也,天以牖民之責,屬之聖人,刪定賛修,代天宣教,彝倫敦叙,禮法彰明,後之帝王,奉其道以治世,師承罔斁,資益良多,然則尊天尊聖,理原合一,今兹之崇禮。
396
至聖正所以欽若。
397
昊天而於修建廟庭之重典,有不至誠至敬者哉!朕勤求上理,宵旰孜孜,冀以仰述。
398
皇考之,鴻謨丕揚
399
先師之厚澤,爰敬推上天,篤生聖人,與聖人承天立教垂憲奕世之意,勒文碑石,以昭示臣。民於無極,而系以辭曰:
400
天心覺世,聖治承天、治法、道法、聖聖相傳、三五之隆,以道致治,峻德𢎞昭,豐功逺被,聞知續統。
401
至聖挺生,中天復旦。文教昌明,經緯三才。陶融萬象,體具中和。功侔㕘兩,表揚六籍。程式五常,如會滄海,若揭秋陽惟我
402
皇考聰明睿智,包藴圖書,滙宗洙泗。德與聖合,禮為道崇。升堂容肅,過里恩隆。緒纘朕躬,勤圖紹述。至訓煌煌,箴銘宥宻。惟皇建極,惟聖時中。古今雖邈,心理攸同。作帝王師,與天地配。開闢一人,神靈如在。奕奕新廟,輝映尼防。金絲在御,車服盈堂。煥乎天文五雲示慶。錫祐者,天承庥者。
403
聖敢云瑞,應鑒厥㣲誠。普祈洪貺,永福編氓。文治光華,日星晶麗。木鐸揚聲,垂億萬世。 十二月二十八日,奉上諭皇五子致祭闕里。
404
文廟典禮吿成囘京,奏稱:「恭謁孔林,周視規制,見享堂牆垣間,有年乆傾圮之處,朕尊崇」。
405
先師夙夜罔斁,今廟貌已經鼎新,林園允宜修葺,著欽天監選員前往會同衍聖公孔傳鐸相度方位,宜於何時營治詳慎定議。屆期朕命大臣前赴曲阜,令衍聖公孔傳鐸協同敬謹修理,務令崇閎堅固,光垂永乆,以昭朕尊禮。
406
先師之至意。 九年五月,修理先聖林園,經欽天監相度奏准,於雍正九年七月十五日興工,禮部題請。
407
欽派大臣辦理奉。
408
㫖孔林工程,仍著修理。闕里廟工之陳世倌、張體仁等會同衍聖公孔傳鐸敬謹監修,其估計之處著會同該撫岳定議具奏巡撫岳等遵。
409
㫖會勘估。
410
覆委原任泰安州知州王一䕫、原任嶧縣知縣崔宏烈、現任曲阜縣知縣孔毓琚,協同修葺,屆期興工八月」。
411
頒賜
412
御書大成殿匾額。
413
御製對聨,懸於
414
《聖廟題大成殿聨》曰:「德冠生民遡地闢,天開咸尊首出道,隆羣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題大成門」。聨曰:「先覺先知,為萬世倫常立極至誠至聖,與兩間功化同流。十年三月,巡撫岳
415
題請将
416
孔林享殿三間,照闕里寢廟之制,用黄瓦鑲砌屋脊,以表儀典奉。
417
詔允行。 六月二十五日午時,慶雲復見於闕里巡撫岳,具疏以:
418
聞奉。
419
上諭:「朕素不言祥瑞,惟有朝乾夕惕感,上天垂象,示儆之恩,何敢冀嘉祥之叠錫?已屢降諭㫖,訓教天下臣民矣,但自信生平尊」。
420
師重道之心至誠至敬闕里,為聖人之鄉,尤切羮牆之慕,乃前嵗文廟重新,慶雲湧現,今者林園工竣,復覩嘉祥,或者朕誠敬之衷,為神明之所歆格,故顯示以象用昭日,監在兹之義歟?朕感慶之下,倍増䖍悚,爰諭天下,臣民共知之」。 七月初四日,孔林工程吿竣,復将宋代駐蹕亭,明代御碑亭一體修葺。十一年三月,巡撫岳
421
題報修理。
422
孔林各工共用帑銀二萬五千三百三兩有竒,勅下工部核覆。
423
允銷
424
國朝配祀,賢儒盛典。
425
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
426
詔以聖門典例,期於優渥,凡先賢先儒崇祀禮儀,悉如明制。 十二年八月。
427
命以宋儒朱熹後徽派朱煌為世襲五經博士,聖祖仁皇帝康熈九年五月。
428
命以宋儒、程顥、程頤後、程宗昌、程延祀為世襲《五經》博士。従御史,傅作舟之請。二十五年。
429
命以宋儒周敦頤後周嘉耀為世襲五經博士。従左僉都御史姚締虞之請。二十六年五月。
430
御製
431
御書孟子廟碑文
432
頒發鐫石,立於廟中承聖門之左,文曰:「自王迹熄於春秋,聖人之道或幾於泯滅,卒之晦而復明,歷千百世而不敝者,恃有孔子也。孔子沒百有餘年,浸假及於戰國,楊、墨塞路,禍尤烈於曩時,子輿氏起而闢之,於是天下之人始知誦法,孔子率由仁義,斯道之有傳,至於今賴之。是以後世學者如韓愈、蘇軾之徒,咸推其功以配大禹,而閩洛之儒,咸尊為正,學之宗傳烏虖盛已。夫洪水之禍,止於人身已爾,楊墨之禍,隠然直中,於人心不有孟子,使楊墨濫觴於前,釋老推波於後,後之人,雖欲従千載之下,探尼山之遺緒,孰従而求之?因推述厥義,刻文於石,俾揭於鄒之廟。文曰:
433
尼聖既往,夐矣音徽,後百餘嵗,聖緒浸㣲,尚異實繁,楊墨競煽,䧟溺之禍,酷於昏墊,惟子輿氏距詖放淫,以承先聖,以正人心,述舜稱堯,私淑孔子,正學修明,百世以俟,不有是者,斯道孰傳?宇宙晦霿,萬物狂傎,我讀其書,曰仁曰義,遺澤未湮,聞風可企,嶽嶽亞聖,巖巖泰山,功邁禹稷,德參孔顔,刻石兹文,於祠之下,誦烈揚休,用吿來者。 是年。
434
命以宋儒張載後張守先為世襲《五經》博士。從給事汪晉徵之請二十八年。
435
御製
436
御書顔曽思孟四子贊,立石太學摹搨,頒發直省。
437
賛顔子曰:
438
聖道蚤聞,天資獨粹,約禮博文,不遷不貳。一善服膺,萬德來萃,能化而齊,其樂一致。禮樂四代,治法兼備。用行舎藏,王佐之器。
439
賛《曽子》曰:
440
洙泗之傳,魯以得之,一貫曰:「唯聖學在兹,明德新民,止善為期,格致誠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纉承統緒,修明訓辭。
441
賛,子思子曰:
442
於穆天命,道之大原,靜養動察,庸徳庸言以育,萬物,以贊乾坤九經,三重大法,是存篤恭慎獨,成徳之門巻之藏,宻擴之無垠。
443
賛《孟子》曰:
444
哲人既萎,楊、墨昌熾,子輿闢之曰:仁曰:義,性善獨闡,知言養氣,道稱堯舜,學屏功利,煌煌七篇,並垂六藝。孔學攸傳,禹功作配。 二十九年二月。
445
命以宋儒朱熹、後閩派朱瀠為世襲《五經》博士。従福建巡撫張仲舉之請,朱瀠為明博士之儁之孫。四月。
446
詔建述聖子思子廟於曲阜従博士孔毓埏之請。三十八年五月,聖祖仁皇帝南巡回鑾,過仲子廟廟在濟寧州,仲家淺
447
賜題匾額曰「聖門之哲」。 三十九年五月,命以先賢閔子後閔衍籀、端木子後端木謙俱為世襲《五經》博士。 四十一年二月。
448
命以宋儒邵雍後邵文學為世襲五經博士。從御史杜之昂之請。五十一年二月。
449
詔以朱子發明至道,軌於至正,特加優崇,升配大成殿,十哲之次,題主曰「先賢」。 是年。
450
命以先賢言子後,言德堅為世襲五經博士,従江南提學張元臣之請五十四年。
451
命進宋儒范仲淹従祀。從江南提學余正健之請。五十九年,命以先賢卜子後卜尊賢為世襲五經博士。従巡撫李樹德之請。。雍正二年三月。
452
皇上親詣太學釋奠。
453
先師
454
諭治天下之要,以崇師重道、廣厲學官為先務,維孔子道髙徳厚,萬世奉為師表,其附饗廟庭諸賢,皆有羽翼聖經扶持名教之功,然歷朝進退不一,而賢儒代不乏人,或有先罷,而今宜復有舊缺,而今宜増其從祀。
455
崇聖祠者,周、程、朱、蔡外,或有可升而祔,並先賢、先儒之後,孰當増置《五經》博士,以昭崇報九卿、翰林、國子監、詹事、科道會同詳考定議以聞遵。
456
㫖議定,明洪武二十九年黜揚雄從祀,𢎞治八年黜吳澄,従祀嘉靖九年,林放、蘧瑗、鄭康成、鄭衆、盧植、服䖍、范甯七人,改祀於鄉,公伯寮、秦冉顔、何申黨、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十三人,黜其従祀,今議得二十二人:中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鄭康成、范甯六人,允宜復祀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丑、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黄幹、陳淳、何基、王栢、趙復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
457
本朝陸隴其等共二十人,允宜増祀,又宋張子横,渠之父迪増入。
458
崇聖祠従祀,又謹議先賢冉伯牛、冉仲弓子張有,若允,宜増置博士,以昭崇報」。 三年,
459
命以先賢顓孫子後顓孫誠道為世襲《五經》博士。 五年,
460
御題:「聖廟四配匾額,顔子匾曰「德冠」四科曽子匾曰「道傳一貫」子,思子」,匾曰「性天」,述祖孟子」,匾曰「守先待後」,又御題閔子」匾曰「躬行至孝」,仲子匾曰「聖道干城」,俱御書頒懸」。 六年,
461
命以先賢冉子仲弓後冉天琳為世襲五經》博士。 十三年,
462
命以先賢冉子伯牛、後冉士樸為世襲《五經》博士。
463
山東通志巻十一之四
URN: ctp:ws9494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