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三v7

《三v7》[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古書疑義舉例七       弟一樓叢書之五》

1
           德淸俞樾

不識古字而誤攺例》

1
學者少見多怪,遇有古字而不能識,以形似之字攺之,往往失其本眞矣。今略舉數字示例:
2
「其」古文作「亓」,《周易·襍卦傳》「噬嗑食也,賁其色也。」葢以「食、色」相對成文,加「其」字以足句也。「其」從古文作「亓」,學者不識,遂攺作「无」字,雖曲為之說、而不可通矣。《周書·文政篇》「基有危傾」,「基」字叚「其」為之。葢古字通用。《詩·昊天有成命篇》「夙夜基命宥密」,《禮記·孔子閒居篇》作「夙夜其命宥密」是其證也。因「其」字從古文作「亓」,學者不識,改作「⺬」字,示有危傾,義不可通矣。《國語·吳語》「伯父多厯年以沒其身」,語意甚明,因「其」字從古文作「亓」,學者不識,攺作「元」字,「以沒元身」,義不可通矣。
3
「旅」古文作「𣥏」,《尚書·康誥篇》「紹聞旅德言旅者陳也」,言布陳其德言也。因「旅」字從古文作「𣥏」,學者不識,攺作「衣」字矣。《周書·武稱篇》「冬寒其衣服」,「衣」亦「旅」字之誤。《史記·天官書》曰:「主葆旅事」,是「旅」與「葆」同義。此篇曰「冬寒其旅」〈大武篇〉「冬凍其葆」,文義同也。因「旅」字從古文作「𣥏」,學者不識,攺作「衣」字、而又加「服」字矣。〈官人篇〉「愚依人也」,「依」亦「旅」字之誤。「旅」讀為「魯」,《說文》曰:『𣥏』古文『旅』。古文以為「魯衞」之「魯」是也。愚魯連文,義正相近,因叚「旅」為「魯」而又從古文作「𣥏」,學者不識,攺作「衣」字,以「愚衣」無義,又從「人」作「依」矣。
4
「服」古文作「𠬝」,《尚書·呂刑》篇何敬非刑何度非服刑服對言古語如此〈堯典〉曰五刑有服五服三就此篇曰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並其證也《史記》作何居非其宐《爾雅》曰:服空事也是服空同義故經文作服《史記》作空也服字從古文作艮學者不識攺作及字則《史記》作空之故不可曉矣《大戴記·王言篇》服其明德也其義明白無疑因服字從古文作艮學者不識攺作及字孔氏廣森作《補注》曰:明德之所及也。夫明德所及,不得言及其明德可知其非矣。《淮南子·主術篇》葢力優而德不能服也其義亦明白無疑因德字從古文作惡服字從古文作艮學者不識改惡為克攺艮為及高《注》曰克猶能也則克不能及為能不能及文義不可通矣按僖二十四年《左傳》子臧之服不稱也夫《釋文》服作及葢亦由古本是𠬝字故誤為及也。
5
「近」古文作「𢆌」,《禮記·大學篇》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近與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相對成文,因「近」字從古文作「𣥍」,學者不識疑篆文「先」字之誤,遂攺為「先」字,與下句不一徘矣。
6
「自」古文作「⽩」,《大戴記·文王官人篇》自分其名以私其身與《周書·官人篇》自以名私其身雖字句小異意義則同因自字從古文作白學者以為黑白之白遂移至分字之下作分白其名非戴記之舊矣。
7
終古文作與《大戴記·本命篇》女終曰乎閨門之內義本甚明因終字從古文作罪隸變作夂學者不識攺作及字孔氏《補注》曰:及曰猶終曰則義不可通矣。
8
君古文作舁《國語·晉語》楚成王以君禮享之謂以國君之禮享之下文秦穆公饗公子如饗國君之禮正與此同因君字從古文作同學者不識攺為周字《管子·白心篇》知苟適可為天下君猶下文言可以為天下王也,因「君」字作「●」孫守真按:𠀹?𠱩?,學者不識亦攺為周字。
9
「讙」古文作「吅」《周書·時訓篇》鶡旦不鳴國有訛言虎不始交將帥不讙荔挺不生卿士專權讙與歡古字通用因讙字從古文作「吅」,學者不識攺為和字則與上下文言字權字不協韵矣。
10
「師」古文作「𠦵」《墨子·僃蛾傅篇》敵引師而去其文甚明因「師」字從古文作「𠦵」學者不識,攺為「哭」字,引哭而去,義不可通矣。
11
●古儡字也,《說文·人部》儡相敗也,從人𤴐省聲。●字亦從人從靄省而止省去中閒一回猶鷺字從鳥體省聲而籀文作體止省去中間一回也《管子·侈靡篇》若是者必從是囂亡乎當亡猶言敗亡也學者不識當字傳寫誤作聖尹《注》以為卽奭字洪氏筠軒又疑是器字之譌胥失之矣。
12
垂古文作●,見《說文》我部《管子·地員篇》山之手卽山之垂也《說文·土部》垂遠邊也謂山之邊側也學者不識守字誤作才字又加木旁作材失之矣。
13
起古文作𨑓,《漢書·孝哀帝紀》建平元年詔曰其與大司馬列侯將軍中二千石州牧守相舉孝弟愽厚能直言通政事起於側陋可親民者各一人起於側陋謂從微賤起家故能周知民間疾苦可使親民也學者不識汜字誤作延字師古訓為可延致而仕者文義迂回王氏𫝹孫遂議移此四字於州牧守相之下矣。

不達古語而誤解例》

1
古人之語傳之至今往往不能通曉於是失其解者十而八九今略舉數事示例。
2
艸蔡古語也《說文》丰部丰艸蔡也象艸生之散亂也亦或作草竊竊與蔡一聲之轉艸蔡之為草竊亦猶《莊子》竊竊之或為察察也《尚書·微子篇》好草竊女究草竊卽艸蔡其《本義》為艸亂引巾之則凡散亂者皆得言之故與女究連文好草竊卽好亂也枚《傳》訓為草野竊盜不達古語矣。
3
旅距古語也《後漢書·馬援傳》黠羌欲旅距李賢《注》曰旅距不從之貌亦或作據旅據與距聲近《說文》門部醵或作距是其證也旅距據旅語有倒順耳凡雙聲豎韵之字往往如此《大戴記·曾子制言篇》行無據旅言其行之無所違也盧《注》訓為守直道無所私未達古語。
4
土芥古語也哀元年《左傳》以民為土芥是也芥即丰字《說文·丯部》丯艸察也,讀問介,因丯讀若介,故卽以介為之,而又叚用從艸之芥也,亦或作土察察者蔡之叚字猶芥者介之叚字也《大戴記》〈用兵篇〉作宮室高臺汙池以民為土察猶《左傳》所云以民為上芥也學者不識土察之語乃移至汙池之下使汙池土察四字連文而以民為下增虐字以成句以民為虐文不成義可知其非矣。
5
弱植,古語也。植讀為脂。膏䐈敗之䐈,字本作殖,《說文·𣦵部》殖脂膏久殖也,亦通作埴。《釋名·釋土地》土黄而細密曰埴埴膱也,黏泥如脂之膱也。然則人之羽者謂之䐈猶土之黏者謂之埴矣襄三十年《左傳》其君弱植植卽䐈之叚字。《正義》訓植為樹立則弱植二義不屬矣。
6
究度,古語也。《詩·皇矣篇》爰究爰度是也亦或作鳩度襄二十五年《左傳》度山林鳩藪澤是也說本王氏《經義述聞》亦或作軌度二十一年傳軌度其信是也究鳩軌並從九聲故得通假劉炫曰軌法也行依法度而言有信也未達古語。
7
婁空,古語也。《說文·女部》婁空也從丗中女婁空之意也凡物空者無不明故以人言則曰離婁以屋言則曰麗麽離與麗皆婁字之雙聲也《論語·先進篇》回也其庶乎婁空此言顏子之心通逹無滯若窗牖之麗廔闓明也《史記·伯夷傳》回也屢空糟糠不厭則西漢經師已失其解而婁空之語獨見于《說文》乃歎許君之書有裨經學不淺也。
8
遷延古語也襄十四年《左傳》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是也亦或作遷衍衍與延古通用《周官》大祝注衍字當為延又男巫注衍讀為延竝其證也《管子·白心篇》無遷無衍猶曰無遐延耳尹《注》曰:無遷移無覓衍未達古語。
9
斟愖,古語也。《後漢書·馮衍傳》意斟性而不憺分李賢《注》曰斟性猶遲疑也亦或作諶斟諶與堪同斟堪諶斟語有倒順耳《管子·任法篇》然故諶斟習士開識博學之人不可亂也習士卽俗士《說文·人部》俗習也習俗雙聲故義得相通諶斟習士謂流俗之士意識遲疑者也此指愚不肖者而言下云開識博學之人則指賢知者而言今斟字誤作杵蓋由古書斟字或作抖見《漢書·地理志》應劭《注》以杵形近而設尹《注》曰:杵所以毀碎於物者也謂姦詐之人僞託於諶以毀君法此不達古語而強為之說迂曲甚矣。
10
比要,古語也。《周官》小司徒職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鄭司農云要謂其簿然則比要者大比之簿籍也《管子·七臣七主篇》比要審則法令固可知《管子》治齊猶本周制後人不識比要之語攺比為皆尹《注》訓為事皆得要失之。
11
寠數,古語也。《釋名·釋姿容》曰婁數猶局縮皆小意也字亦作屨縷履縷與婁數並從女聲古雙聲㬪韵字無一定也《管子·輕重甲篇》北郭者盡屨縷之毗也屨縷卽婁數猶小民耳自來不辨古語莫得其解。
12
䅩●缺字:⿰禾敂,古語也。《說文·禾部》●缺字:⿰禾敂𣖌●缺字:⿰禾敂也。徐鍇曰:䅩●缺字:⿰禾敂不伸之意,亦或作「支苟」。古文以聲為主,無定字耳。《墨子·親士篇》分議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支苟卽䅩●缺字:⿰禾敂,葢謂在下位者雖見陵壓而不得伸必詻詻然自伸其意也自來莫得其解畢氏沅遂疑其字誤矣。
13
謑詬,古語也《說文·言部》詬護訴恥也《荀子·非十二子篇》作謑訽訽卽詬之或體。《漢書·賈誼傳》作集詬虔卽謑之或體作䜁者之省也又或作奚后奚卽溪之省后卽詬之省古文省偏旁耳《墨子·節葬下篇》內積奚后並為淫暴而不可勝禁也奚后卽謑訴言其內積恥辱也今本積誤為續后誤為吾於是古語愈不可解矣。
14
解果古語也《荀子·儒效篇》解果其冠楊《注》引《說苑》蟹螺者宐禾為證。〈富國篇〉云和調累解又《韓非子·揚㩁篇》者天若地是謂累解累解亦卽蟹螺也彼從虫而此否雀書有毓簡蟹螺累解語有倒順耳《說苑》以蟹螺汙邪對文則蟹螺猶平正也注者不知古語均失其解。
15
逡巡,古語也,亦或作逡遁。〈漢鄭固碑〉逡遁退讓是也。亦或作蹲循。《莊子·至樂篇》出諫不聽蹲循勿爭按〈外物篇〉《釋文》引《字林》曰:䟦古蹲字然則漢碑作逡遁《莊子》作蹲循字異而義同謂人主不聽出諫則人臣當逡巡而退勿與爭也郭《注》曰惟中庸之德為然此不達古語而曲為之詞。
16
敬文,古語也。《荀子·勸學篇》曰:禮之敬文也。〈禮論篇〉曰: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謂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是《荀子》書屢有此言。〈性惡篇〉:不如齊魯之孝具敬父者何也則誤文為父〈大略篇〉不時宐不敬交不驩欣,則誤「文」為「交」,皆由淺人不達古語而臆攺。
17
鮮𪓐,古語也,《說文·黹部》𪓐合五不鮮色是鮮色謂之𪓐故合而言之曰鮮𪓐《墨子·節用上篇》芉䱉字四見皆當作鮮且蓋鮮字左旁之魚誤移在目旁耳鮮且卽鮮飜瀾從膚聲膚從且聲故且字可通作𪓐也。
18
古書多古語,又多叚借字,殆難為拘文牽義者道矣。

兩字一義而誤解例》

1
《詩·天保篇》「俾爾單厚」,《傳》曰:「單,信也。或曰:『單,厚也。』」《箋》云:「單,盡也。」孫守真按:單=殫,字形結構換部首耳。按:《傳》《箋》三說當以訓「厚」為正,「俾爾單厚」,「單、厚」一義,猶下文「俾爾多益」,「多、益」亦一義也。古書中兩字一義者往往有之。孫守真按:雙極字、雙極義。詳愚網路上教材講義「字形結構兼《音義》:音變或聲變線索筆記-隨時想到隨時記,上課方便,逢源不欠」。單,單字想複詞:單薄。
2
《尚書·無𨓜篇》「用咸和萬民」。按:「咸、和」一義也。「咸」讀為「諴」,《說文·言部》「諴,和也。」「咸和」卽「諴和」。枚《傳》以為皆和萬民,則不辭矣。〈多方篇〉「爾曷不夾介乂我周王」。按:「夾、介」一義也。《一切經音義》引《倉頡》曰:夾,輔也。《爾雅·釋詁》曰:介助也夾介猶言輔助枚《傳》以為近大見治於我周王則不辭矣。
3
《周書》商誓篇昏憂天下。按:憂當為𢺕,隸變作擾,闕其左勞則為憂矣昭十四年《左傳注》曰昏亂也衰四年傳注曰擾亂也昏擾二字同義。
4
《詩·板篇》爾用憂謔按憂謔同義憂讀為優襄六年《左傳》《注》曰:優調戲也是優卽謔也蕩篇而秉義類按義類同義義與俄通衰也說本王氏𫝹孫類與庚通《說文》犬部庚曲也義類猶言我曲也昭十六年《左傳》刑之頗類頗類亦與義類同頗義古同部字也鄭《箋》訓憂謔為可憂之事反如戲謔訓義類為宐用善人不知二字同義而曲為之說宐其迂遠矣。
5
《周官》庾人正校人員選按員選同義皆數也《說文·員部》員物數也。「𨕖」通作「算」。孫守真按:故《易》㢲為宣髮,又一作「蒜髮」,「祘」即「算」也。(𨕖=㢲,蒜=祘,均字形結構換部首耳。)寡髮之寡,蓋「宣」之訛也。《說文·竹部》算數也正校人員𨕖者正校人之數也鄭《注》云:𨕖擇可僃員者,失之。
6
《大戴記·文王官人篇》「其老觀其意憲愼」,按:「意、憲」同義:原憲,字子思,是「憲」有「思」義。「意憲」猶「意思」也《禮記·樂記篇》「發慮憲,求善良」,「良」與「善」同義,「憲」與「慮」亦同義。自來但知「憲」之訓「法」、而不知「憲」之訓「思」,則「意憲」也、慮憲也,皆兩字不倫矣。又曰:「微忽之言」。按:「微、忽」同義。《廣雅·釋詁》:「𦁕,微也。」曹憲音「忽」,是「𦁕」卽「忽」也。《漢書·律厤志》曰:「無有忽微」,此云「微忽」,猶彼云「忽微」。盧《注》曰:「謂微細及忽然之語」,則「微忽」二字不倫矣。
7
文十八年《左傳》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姦兆也。按:「盜、賊二字同義,「姦、兆」二字亦同義。「兆」讀為「佻」:〈周語〉曰:「姦仁為佻」,此「姦佻」之義也。杜《注》訓兆為域失之襄三十一年傳寇盜充斥按充斥二宇同義充大也見《淮南·說山篇》《呂氏春秋·必已篇》高誘《注》:斥亦大也,見《文𨕖·魏都賦》李善《注》凡有大義者皆有多義,如殷訓大、亦訓盛;豐訓大、亦訓滿,皆是也。充斥亦為大故竝為多充斥言多也杜《注》曰充滿斥見失之昭十二年傳唯是桃弧棘矢以其禦王事按共禦二字同義禦與御通《廣雅·釋詁》供奉獻御進也共御猶曰共奉獻御質言之則止是以共王事耳御亦𠔏也。杜《注》曰:以禦不祥失之。
8
《國語·周語》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攺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按創制二字同義《論語·憲問篇》《釋文》曰:創制也顯庸二字亦同義庸讀為融下文穀洛鬬章顯融昭明,彼作顯融,此作顯庸,一也。〈鄭語〉命之曰祝融,韋《注》融,明也。然則顯、融二字,止是一義。顯融昭明四字,亦止是一義。又曰: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按果毅二字一義序成二字亦一義序次也成亦次也言制朝廷之位則以次序也《儀禮·覲禮篇》鄭《注》曰:成猶重也凡相重者卽有相次之義故成為重亦為次猶序為次亦為重《史記·〈趙世家〉《正義》曰:序,重也。足證其義之通矣。又曰:「棄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𥳑彝平?」按:「𥳑、彝」二字同義。《爾雅·釋詁》「夷,易也。」「𢑴」與「夷」古字通。「𥳑彝」卽「𥳑易」也。又曰:「若能類善物以混厚民人者」,按「混厚」二字同義;「混」亦「厚」也。《說文·心部》「惲,重厚也。」今「惲厚」字皆以「渾」為之、而「混」與「渾」又通,用故「混厚」卽「渾厚」矣。又曰:「四閒林鍾,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純恪也」,按:「和展」二字同義,展,布也;「和展」猶「和布」也。《周官》太宰之職:「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和」讀為「宣」,「和布」者「宣布」也。說本王氏引之。然則「和展」亦猶「宣布」也。以上諸條並二字同義,而韋《注》皆失其解。
9
《孟子·公孫丑篇》「弟子齊㝛而後敢首」。按:「齊、㝛」二字同義,《儀禮·特牲饋食禮》《禮記·祭統篇》《注》並曰「㝛,讀為『肅』。」然則「齊㝛」卽「齊肅」也。《賈子·保傅篇》「有司齊肅端冕」,《國語·楚語》「故齊肅以承之」,並「齊、肅」連文之證。
10
〈離婁篇〉「又從而禮貎之」,按「禮、貎」二字同義。《周易·繫辭傳》「知崇禮卑」,《蜀才》本「禮」作「體」。《詩·谷風篇》「無以下體」,《韓詩外傳》「體」作「禮」。然則「禮貎」卽「體貌」也。《戰國·齊策》「令人體貌而親郊迎之」,《漢書·賈誼傳》「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並「體、貌」連文之證。孫守真按:禮=體,字形結構換部首耳。

兩字對文而誤解例》

1
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然亦有其義稍晦、致失其解者,如《尚書·洪範篇》木曰曲直,金曰從革。「曲、直」對文,「從、革」亦對文,《漢書·外戚傳·注》曰:從因也由也蓋從之義為由故亦為因從革卽因革也金之性可因可革謂之從革猶木之性可曲可直謂之曲直也人知因革莫知從革斯失其解矣。
2
〈酒誥篇〉作稽中德按作臂二字對文稽字從木《說文》曰:木木之曲頭止不能上也故稽亦有止義《說文·稽部》稽畱止也作𢙉者作止也言所作所止無不中德也人知作止莫知作稽斯失其解矣。
3
《周書·文政篇》充虛為書。按:充、虛二字對文。孫守真按:充實,同義複詞,單字想複詞九陽神功第2招。《荀子·儒效篇》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楊倞《注》曰:充、實也。是充虛卽實虛也。〈大聚篇〉殷政總總、若風草有所積、有所虛,此卽充虛為害之義。人知虛、實,莫知充、虛,斯失其解矣。
4
《詩·野有蔓草篇》:邂逅相遇,〈綢繆篇〉:見此邂逅。按:邂、逅二字對文,《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之變多。解垢卽邂逅也,孫守真按:字形結構換部首耳。與「同、異」竝言,是「邂、逅」二字各自為義:解、之言解散也,孫守真按:「解散」亦同義複詞。逅、之言構合也。〈野有蔓草篇·傳〉曰:不期而㑹,是專說「逅」字之義;謂因「逅」而連言「邂」也。〈綢繆篇·傳〉曰:解說之貌,是專說「邂」字之義,謂因「邂」而連言「逅」也。孫守真按:解說=解脫,字形結構換部首耳。毛公、六國時人,猶達古義!
5
《國語·楚語》吾聞君子唯獨居思𫝹前世之祟替按祟替二字對文。韋《注》曰崇終也替廢也是未逹崇字之義《文𨕖·東京賦》薛綜《注》:曰崇猶興也然則崇替猶言興廢。
6
《管子·五輔篇》修道途便關市愼將㝛按將㝛二字對文《廣雅·釋詁》將行也㝛止也然則將㝛猶言行止。又〈水地篇〉:違非得失之實也。按:「違、非」二字對文,「違」讀為「韙」;隱十一年《左傳》:犯五不韙,杜《注》曰韙是也。然則「違非」猶言「是非」。

文隨義變而加偏旁例》

1
《周易·訟·九三·𧰼傳》患至掇也,《集解》引荀爽曰:如拾掇小物而不失也。《釋文》曰:鄭本作「惙」,憂也。按:此字鄭、荀各異,疑本字止作「叕」。《說文》叕部:叕,綴聯也。患至叕也,言患害之來綴聯不絶也。荀訓掇拾,因變其字為「掇」;鄭訓憂,因變其字為「惙」,皆文之隨義而變者也。孫守真按: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
2
《尚書·堯典篇》「𥠖民阻飢」《詩·思文篇·正義》引鄭《注》曰:阻,阸也。《釋文》曰:馬融注《尚書》作祖始也按此字馬鄭各異疑本字止作且《說文》且鄣且薦也𥠖民且飢言𥠖民薦飢也馬訓始因變其文作祖鄭訓倪因變其文作匪亦文之隨義而變者也。
3
《詩·載芟篇》有飶其香,《傳》曰:飶,芬香也。《釋文》曰:字又作『苾』按:苾本字佖俗字也後人因其言酒醴變而從食《說文》遂於食部出飶篆凵食之香也然則下文有椒其馨椒字何又不從食乎經典之字若斯者衆山名從山水名從水鳥獸草木無不如是而字亦孳乳浸多矣。
4
《周官》內饔鳥皫色而沙治貍按《說文》無標字《釋文》出爊字曰本又作爊是陸氏所據木作標也《說文》牛部驃牛黄白色又馬部驃黄馬發白色二字義同以牛言故從牛以馬言故從馬耳此經言鳥而古無從鳥從票之字故借用●缺字:⿰牜票字,傳寫者以其言鳥、不得從牛,又攺而從「白」,《玉篇·白部》遂收𤾛字矣。

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

1
字有本無偏旁因與上下字相涉而誤加者如《詩·關雎篇》展轉反側展字涉下轉字而加車旁〈采薇篇〉玁允之故允字涉上玁字而加火旁皆是也。
2
《周官》大宗伯職以禬禮哀圍敗鄭《注》曰同盟者㑹合財貨以聚其所喪。按《周禮》原文本作㑹禮故鄭君直以㑹合財貨說之若經文是禮字則為膾禳之禬非㑹合之㑹鄭君必云禮讀為曾矣鄭無讀為之文知其字本作㑹涉下禮字而誤加亓旁也。
3
《大戴記·夏小正篇》緹縞。按:緹字古〈夏小正〉當作是是與寔通,寔與實通故《傳》曰:是也者其實也今作從涉下稿字而誤加糸旁。

兩字平列而誤倒例》

1
平列之字木無順例雖有錯誤文義無傷然亦有不可不正者《禮記·月令篇》制有小大度有長短按長短當依《呂氏春秋·仲秋紀》作短長今作長短則與韵不協矣又云:量小大觀長短按小大當依衞湜《集說》本作大小上文云:制有小大度有短長則小字當在大字之前以下句短字在長字之前小大短長各相當也此云量大小視長短則大字當在小字之前以下句長字在短字之前大小長短亦各相當也《正義》曰:大謂牛羊豕成牲者小謂羔豚之属也先釋大字後釋小字是其所據本不設此類宐悉心訂正庶不負古人文理之密察也。

兩文疑複而誤刪例》

1
《周書·酆保篇》不深乃權不重按此當作不深不重乃權不重蓋承上文深𫝹之哉重維之哉而言謂不深𫝹之不重維之則其權不重也後人因兩句皆有不重字而誤刪其一不知上句不重乃重複之重下句不重乃輕重之重字雖同而義則異也。
2
《商子·農戰篇》國作一歲者十歲强作一十歲者百歲强修一百歲者千歲強按此承上句是以聖人作壹摶之也而言本云國作壹一歲者十歲濕作壹十歲者百歲強作壹百歲者千歲强乃極言作壹之效本篇作壹字屢見此四言作壹乃一篇之宗旨也讀者誤謂壹一同字而於作壹一歲句刪去壹字於下兩句又攺壹為一末句作字又誤為修於是其義全失矣。

据他書而設攺例》

1
《禮記·坊記篇》引《詩》橫從其畝按《毛詩》作衡從其畝《傳》曰:衡獵之從獵之《釋文》引《韓詩》作橫由其畝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此經引詩上字既同《韓詩》作橫下字亦必同《韓詩》作由鄭君疑南北耕不可謂之由故不從韓義而别為之說曰橫行治其田也《廣雅·釋詁》曰由行也鄭訓橫山為橫行其意如此後人據《毛詩》以攺《禮記》而注義晦矣。
2
《墨子·七患篇》為者疾食者眾則歲無豐按疾當作寡為者寡而食者衆雖豐年不足供之故歲無豐也今作為者疾後人據大學攺之。
3
《荀子·勸學篇》君子博學而口參省乎已按省乎二字衍文《大戴記·勸學篇》作君子博學如口參已焉如而古通用無省乎二字此作君子博學而口參省乎已後人據《論語》增之。
4
《呂氏春秋·孟春紀》乘鸞輅按鸞本作鸞高《注》曰鸞鳥在衡和在軾鳴相應和後世不能復致鑄銅為之飾以金謂之鑾輅也高意鑄銅象鸞鳥故其字從金從鸞省若本是鸞字不必有鑄銅飾金之說矣今作鸞輅者後人據《禮記》攺之遂幷高《注》而竄易之。
5
《淮南子·詮言篇》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心為之制各得其所按上文云: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此承上文而言不當有鼻字蓋後人據《文子·符言篇》增入之不知彼上文目好色耳好聲鼻好香口好味與此不同未可據彼增此也。

據他書而誤解例》

1
《詩·鄭風·羔羊篇》三英粲兮《傳》曰:三英三德也《箋》云:三德剛克柔克正直也按三德卽具本詩首章洵直且侯二句有二德次章孔武有力一句為一德直也侯也武也所謂三德也鄭以〈洪範〉說此詩恐未必然葢一經自有一經之旨牽合他書為說往往失之。
2
董子三代攺制質文為故四法如四時然按四法卽上文所謂主天法商而王主地法夏而王主天法質而王主地法文而王也盧氏文詔注引錢說云四法卽夫子所以告顏淵者亦猶鄭君之以〈洪範〉三德說三英矣。
3
《書·序》以武庚管叔蔡叔為三監《𨓜周書·作雒篇》以武庚管叔霍叔為三監《左傳》以〈皇皇者華〉一詩為有五善〈魯語〉則謂有六德《周禮》天官有九嬪無三夫人昏義則有三夫人《周禮》六官為六卿〈考工記〉匠人則有九卿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凡十二門〈月令〉則但有九門〈王制〉士一廟祭法則云適士二廟官師一廟庶士無廟〈曲禮〉〈王制〉竝云:大夫祭五祀祭法則云大夫立三祀凡此之類當各依本文為說援据他書牽合異義則反失之矣說詳王氏《經義述聞》。

分章錯誤例》

1
《詩·關睢篇》〈關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釋文》曰五章是鄭所分故言以下是毛公本意後放此按〈關睢〉分章毛鄭不同今從毛不從鄭竊謂此詩當分四章每章皆有窈窕淑女句凡四言窈窕淑女則四章也首章以關〈關睢〉鳩興窈窕淑女下三章皆以參差荇菜興窈窕淑女惟弟二章增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轉反側四句此古人章法之變求之不得正承寤寐求之而言鄭分而二之非是毛以此章八句遂合三四兩章為一使亦成八句則亦失之矣。
2
《論語》分章亦有可議者如子曰:雍也可使南面為一章仲弓問子桑伯于以下又為一。
3
章必謂仲弓聞夫子許。
4
已因問子桑伯子以自質則失之泥矣此古法是而今非也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為一章子路曰以下又為一章子路之問乃是自負其勇必謂因夫子獨美顏淵而有此問則視子路太淺矣此古注與今本俱失者也。
5
《老子·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按此數句當屬上章如二十二章曰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五十四章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並用以此二字為章末結句是也下文天下多忌諱而民常貧乃別為一章今本誤。

分篇錯誤例》

1
《呂氏春秋·貴信篇》《管子》可謂能因物矣以辱為榮以窮為通雖失乎前可謂後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按貴信篇文止於可謂後得之矣言管仲失乎前而得乎後其意巳足物固不可全也乃下舉難篇之起句故其下云由此觀之物豈可全哉正與起句相應也今本誤。
2
《董子·深察名號篇》詰其名實觀其離合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講也按此下當接《春秋》辨物之理至五石六鷁之辭是也六十三字深察名號篇至此巳畢今世閒於性言之者不同至離質如毛則非性矣不可不察也八十三字與在衆惡於內云云相接卽為實性上篇今此八十三字誤羼入深察名號篇《春秋》辨物之理一節之上而兩篇遂不可分矣非董子之舊。

誤讀夫字例》

1
夫字古或用作詠歎之辭人所盡曉乃亦有誤屬下讀者《論語·子罕篇》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此當於夫字絶句今誤連何遠之有讀之《孟子·離婁篇》仁不可為眾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此亦當於夫字絶句今誤連國君好仁讀之。
2
《莊子·徐無鬼篇》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也夫拔有遺類也夫乃反言以明之言必無遺類也郭《注》以夫字連下楚人寄而滴聞者讀故失其義。
3
《呂氏春秋》開春篇先君必欲一見羣臣百姓也天故使漿水見之按天乃夫字之誤《戰國·魏策》《論衡·死僞篇》並作夫夫字屬上讀此誤作天者失其讀因誤其字也。

誤增不字例》

1
古書簡奧,文義難明,後人不曉、率臆增益,致失其眞,比比皆是;乃有妄增「不」字、致與古人意旨大相刺謬者!《管子·法法篇》:盡而不意故能疑神疑神猶言如神〈形勢篇〉曰:無廣者疑神是其證也後人不曉疑神之語攺作故不能疑神失其旨矣又〈參患篇〉法制有常則民散而上合與上文治國無法則民朋黨而下比相對為文散者散其朋黨也後人不曉民散之語攺作則民不散而上合失其旨矣又《商子·修權篇》故多惠言而剋其賞此謂口惠而實不至也故與數加嚴令而不致其刑相對為文後人不曉攺作不多惠言失其旨矣《呂氏春秋·淫辭篇》罪不善善者故為畏此故字當讀為胡胡與故古字通用言所罪者止是不善者則善者胡為畏也楊倞《注》《荀子·解蔽篇》引《論衡》正作善者胡為畏是其明證後人不曉攺作善者故為不畏失其旨矣凡此之類皆後人妄加致與古人立言之旨南轅而北轍善讀者宐體會全文訂正其誤不可為其所惑也。
2
《莊子》一書文章超妙讀者不得其用筆之意拘牽文義妄加不字甚多如〈胠篋篇〉: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乃為大盜接者也此卽上文而斷之下曰故嘗試論之世俗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又承此而推言之與此文不同讀者誤據下文於此文亦增不字作不乃為大盜積者也則文不成義矣又〈天道篇〉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之夫形色名聲果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四十二字一氣相屬今亥官不字作果不足以得彼之精則不相翳矣〈達生篇〉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二十五字亦一氣相屬而字當讀為如今妄增不字作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不相屬矣凡此皆拘牽文義者所為也。
3
《賈子·屬遠篇》故陳勝一動而天下振言天下為之振動也今作天下不振失之《淮南子·原道篇》夫內不開於中而強學問者入於耳而不著於心此言道聽而塗說也今作不入於耳失之於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攺皆與古人反脣相譏也。
4
楊子《法言·學行篇》川有瀆山有嶽高而且大者衆人所能踰也又曰:使我紆朱懷金其樂可量也從《文𨕖注》訂正。此兩也字均當讀為邪古也邪字通用衆人所能踰也言不能踰也其樂可量也言不可量也學者不達古語妄加不字作衆人所不能踰也其樂不可量也淺人讀之似乎文從字順而實則翩其反矣。
5
《列子·仲尼篇》不治而自亂亂治也謂不治而自治也與下文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一律今作不治而不亂此則臆攺而非妄加然其失當則亦同科。
6

《古書疑義舉例》七
URN: ctp:ws828571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