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 檢索 "𨓆"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經傳釋詞
條件: 包含字詞「𨓆」
Total 8

詞一

7
與,語助也。僖二十三年《左傳》曰:「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言能靖者有幾也。與,語助也。「與有幾」三字連讀。釋文曰:「其人能靖者與:音餘,絕句。」失之。襄二十九年曰:「是盟也,其與幾何?」又昭元年曰:「主民翫歲而愒日,其與幾何?」又曰:「叔向問子晳於行人揮,𡭊曰:『其與幾何?』」又《晉語》曰:「雖謂之挾,而猾以齒牙,口弗堪也,其與幾何?」又曰:「郤子矜其伐而恥國君,其與幾何?」《吳語》曰:「民生於地上,寓也,其與幾何?」言其幾何也。《周語》曰:「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言能幾何也。韋注:「與,辭也。」《晉語》曰:「諸臣之委室而徒𨓆者,將與幾人?」言將幾人也。韋注:「與,辭也。」又昭十七年《左傳》曰:「其居火也久矣,其與不然乎?」言其不然乎也。《周語》曰:「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與有?」言何辭之有也。《晉語》曰:「亡人何國之與有?」言何國之有也。《越語》曰:「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言安知恥也。又《孟子·滕文公》篇曰:「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與」字皆是語助,無意義也。
3
猶,猶「均」也。物相若則均,故猶又有均義。襄十年《左傳》曰:「從之將𨓆,不從亦𨓆。猶將𨓆也,不如從楚。亦以𨓆之。」猶將𨓆,均將𨓆也。《論語·堯曰》篇曰:「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猶之與人,均之與人也。《燕策》:「桺下惠曰:『苟與人異,惡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寧於故國爾。』」猶且黜,均將黜也。
4
於,猶「為」也。此「為」字讀平聲。《禮記·郊特牲》曰:「埽地而祭,於其質也。」又曰:「祭天,埽地而祭焉,於其質而已矣。」皆謂為其質,不為其文也。《大戴禮·曾子本孝》篇曰:「如此而成於孝子也。」言如此而後成為孝子也。《曾子事父母》篇曰:「未成於弟也。」言未成為弟也。「弟」讀「孝弟」之弟。文六年《穀梁傳》曰:「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積分而成於月者也。」言成為月也。《孟子·離婁》篇曰:「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𨓆則反,殆於不可。」言殆為不可也。《荀子·正論》篇曰:「是特姦人之誤於亂說,以欺愚者而淖陷之。」今本「淖」譌作「潮」,茲據楊注改。誤,謬也;見《說文》。於,為也;淖,溺也;《楚辭·七諫》:「世沈淖而難論兮。」王注曰:「淖,溺也。」言姦人謬為亂說,以欺愚者而溺陷之也。楊倞注曰:「姦人自誤惑於亂說,因以欺愚者,猶於泥淖之中陷之。」失之矣。「於」與「為」同義,故姚本《東周策》:「夫秦之為無道也。」《秦策》:「楚亦何以軫為忠乎?」鮑本「為」竝作「於」。《史記·張儀傳》:「韓、梁稱為東藩之臣。」《趙策》「為」作「於」。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