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玉篇訂。隸,及也。眔,目相及也。然則此從沓,訓語相及無疑。從言沓聲。此形聲包會意。他合切。八部。
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
tà注解:䜚誻也。與曰部沓字音義皆同。荀卿書:愚者之言,誻誻然而沸。注:誻誻,多言也。從言沓聲。徒合切。八部。
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
yán注解:諍語詽詽也。劉祥言事。蒙遜曰:汝聞劉裕入關,敢研研然也。斬之。魏書作妍妍。皆訮訮之同音也。匡謬正俗所謂殿研卽此。從言幵聲。呼堅切。十二部。
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7
xié注解: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從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十六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9
hōnɡ注解:圁駭言聲。駭,各本作呆,依韻會訂。此本義也,引伸為匉訇大聲。從言,勻省聲。虎橫切。古音在十二部。變為圁字,則西河郡圁陰、圁陽皆音銀是也。西京賦:沸卉軿訇與鶤溫門論韻。則入十三部。今入耕韻,非也。漢中西城有訇鄉。城,俗本作域,誤。又讀若元。謂讀若勻矣。其訇鄉則又讀若元也。訇,籒文不省。
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1
piǎn注解:便巧言也。諞、便疊韻。從言扁聲。部田切。十二部。《周書》曰:「𢧵𢧵善諞言。」古文尚書秦誓文。《論語》曰:「友諞佞。」季氏篇文。今作便。
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
pín注解:匹也。於疊韻釋之。從言頻聲。符真切。十二部。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
□kòu
16
注解:扣也。扣、叩古今字。說文有敂無叩,此扣當作敂。如求婦先□叕之。此葢古語。論語:我叩其□端而竭焉。孔曰:我則發事之始終以語之。公羊傳:吾為子口隱矣。何曰:口猶口。語發動也。按猶口當作猶叩,句絕。從言口,會意。口者叩也。口亦聲。苦后切。四部。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
誽nì
19
注解:言相誽司也。誽司猶刺探。誽之言惹也,司之言伺也。從言兒聲。女家切。古音在十六部。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
誂tiǎo
22
注解:相呼誘也。戰國策:楚人有□妻。人誂其長者,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史記吳王濞傳: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按後人多用挑字。從言兆聲。徒了切。二部。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
譄zēnɡ
25
注解:加也。加下曰:語相譄加也。按譄、加、誣三字互訓。從言曾聲。作滕切。六部。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7
詄dié
28
注解:忘也。廣雅:誤也。從言失聲。徒結切。十二部。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0
諅jì
31
注解:忌也。廣韻七之曰:謀也。七志曰:志也。從言其聲。渠記切。一部。《周書》曰:「上不諅于凶德。」多方文。上今書作爾尚二字。諅,今書作忌。按宋本說文、篇、韻皆作上不諅于凶德。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3
譀hàn
34
注解:誕也。東觀漢記曰:雖誇譀猶令人熱。按誕也當作誇也。譀與誇互訓。從言敢聲。下闞切。八部。□,俗譀。從忘。□,譀本字。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6
誇kuā
37
注解:譀也。從言夸聲。苦瓜切。古音在五部。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39
誕dàn
40
注解:□誕也。此三字葢有誤。釋詁、毛傳皆云:誕,大也。從言延聲。徒旱切。十四部。□,籒文誕省□。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2
□mài
43
注解:譀也。從言萬聲。莫話切。十五部。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5
謔xuè
46
注解:戲也。從言虐聲。虛約切。古音在二部。《詩》曰:「善戲謔兮。」衛風文。《衛風□淇澳》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48
詪hěn
49
注解:很戾也。廣韻:難語皃。從言□聲。乎□切。十三部。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1
訌hònɡ
52
注解:□也。大雅召旻傳曰:訌,潰也。抑傳曰:虹,潰也。虹者訌之假借字。釋言:虹,潰也。亦作訌。郭云:謂潰敗。按許作□者,許以□與潰同也。詩:彼童而角,實虹小子。天降罪罟,蟊賊內訌。皆謂禍由中出,與中止之義合。從言工聲。戶工切。九部。《詩》曰:「蟊賊內訌。」《大雅□召旻》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4
□huì
55
注解:中止也。中止者,自中而止,猶云內亂。魏都賦李注引說文:□列,中止也。此依賦文衍列字。賦云:齊被練而銛戈,襲偏裻以□列。非中止之訓也。從言貴聲。胡對切。十五部。《司馬法》曰:「師多則民□。」民,各本作人,今依廣韻所引。□,止也。此以止與中止義別也。凡偁經傳而又釋其義者,皆必其義與字本義不同,如堲□說,曰圛,□席皆是。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57
□huìp99上
58
注解:聲也。廣韻:眾聲。從言歲聲。呼會切。十五部。《詩》曰:「有□其聲。」毛詩雲漢:有嘒其星。毛曰:嘒,眾星皃。此有□其聲,葢三家詩也。如史所云赤氣互天,砰隱有聲是也。或曰:聲當是星之誤。有□其星,如天官書:天□有音,天狗有聲之類也。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60
諣huà
61
注解:疾言也。從言咼聲。呼卦切。古音在十七部。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63
□tuí
64
注解:噪也。從言魋聲。杜回切。十五部。按許書無魋字。大徐據此補入鬼部。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66
噪zào
67
注解:擾也。手部曰:擾,煩也。從言喿聲。穌到切。二部。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69
訆jiào
70
注解:大嘑也。與□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從言丩聲。古吊切。三部。《春秋傳》曰:「或訆於宋大廟。」襄三十年文。今傳作叫。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72
諕háo
73
注解:號也。從言虎。此與號部號音義皆同。口部唬從口虎,亦讀若暠。凡嘑號之聲,虎為冣猛,故皆從虎會意。乎刀切。二部。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75
歡huān
76
注解:嘩也。從言雚聲。呼官切。十四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78
嘩huā
79
注解:讙也。從言□聲。呼瓜切。古音在五部。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81
謣yú
82
注解:妄言也。從言雩聲。羽俱切。五部。□,謣或從荂。玉篇云同嘩。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84
訛é
85
注解:訛言也。疑當作偽言也。唐風:人之為言。定本作偽言。箋云:為,人為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偽也。人以偽言相陷入。按為、偽、訛古同,通用。尚書南訛,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偽。從言為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訛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小雅□沔水》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87
謬miù
88
注解:狂者之妄言也。古差繆多用從糸之字,與此謬義別。從言翏聲。靡幼切。三部。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90
謊huǎnɡ
91
注解:夢言也。夕部曰夢,不明也。呂覽:無由接而言見□。高曰:□讀為誣妄之誣。按讀□為誣者,正如亡無通用,荒幠通用也。從言巟聲。呼光切。十部。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93
謈bó
94
注解:大嘑自冤也。冤,各本作勉,今依廣韻正。東方朔傳:舍人不勝痛,呼謈。鄧展曰:謈音瓜瓝之瓝。按自冤者,自稱己冤枉也。田蚡疾,一身□痛,若有擊者,呼服謝罪。晉灼曰:服音瓝。關西俗謂得杖呼及小兒啼呼為呼瓝。然則謈亦作服,作瓝也。朔傳呼字亦音髐,蚡傳呼字亦音火交反,皆與下一字疊韻。廣韻曰嗃謈,大呼也,是也。謈,古音讀如匏。從言,□省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96
訬chāop99下
97
注解:訬,此複舉字□之未□者。擾也。手部曰:擾,煩也。今俗語云炒□者,當作此字。一曰訬,獪。犬部獪,狡獪也。漢書曰:江都輕訬。吳都賦曰:輕訬之客。高注:淮南曰訬,輕利急疾也。李善音眇。從言少聲。楚交切。二部。按此當為前一義之音。讀若毚。此未詳。葢緅亦作才之比。顧氏炎武曰:毚當作□。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99
諆qī
100
注解:欺也。諆、欺疊韻。小徐引漢書詆諆,然漢書自作詆欺也。從言其聲。去其切。一部。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02
譎jué
103
注解:權詐也。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自關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詐,通語也。按廣雅及爾雅釋文引方言皆有謬字。此欺天下曰譎不可通,當為關東西曰譎。從言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05
詐zhà
106
注解:欺也。從言□聲。測駕切。古五部。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08
籲xū
109
注解:詭訛也。從言於聲。況於切。五部。一曰籲,□。今字作籲嗟。此別一義。齊楚謂信曰籲。按信當作大。釋詁:籲,大也。方言:籲,大也。中齊西楚之閒曰籲。許語本楊。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11
□jiē
112
注解:嗞也。口部曰:嗞,□也。此雲□,嗞也。是為異部互訓。各本改作咨者,淺人為之耳。謀事曰咨,義不相涉。從言□聲。子邪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痛惜。此與嗞□義別。□,俗□字。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14
讋zhé
115
注解:失氣言。此與懾音義同。此從言,故釋之曰失氣言。東都賦:陸讋水慄。一曰言不止也。言字各本無,依玉篇補。謂詍詍沓沓也。從言,龖省聲。傅毅讀若懾。之涉切。七部。□,籒文讋不省。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17
謵xí
118
注解:言謵讋也。疑上文失氣言之上當有謵讋二字,疊韻字也。從言習聲。秦入切。七部。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20
□wù
121
注解:相毀也。從言亞聲。宛古切。五部。一曰畏□。此與惡惡之惡略同。
1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23
□huī
124
注解:相毀也。從言隋聲。雖遂切。古音在十七部。篇、韻皆虛規切。
1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26
□tàp100上
127
注解:嗑也。口部曰:嗑,多言也。玉篇曰:□□,多言也。□□卽□嗑。從言闒聲。徒盍切。八部。
1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29
讻xiōnɡ
130
注解:訟也。訟,各本訛說,今依篇、韻及六書故所據唐本正。爾雅釋言、小雅魯頌傳箋皆云:讻,訟也。按下文系之云訟爭也,說文之通例如是。從言匈聲。許容切。九部。讻,或省。今詩如是作。□,讻或從凶。
1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2
訟sònɡ
133
注解:爭也。公言之也。漢書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鄧展曰:訟言,公言也。從言公聲。此形聲包會意。似用切。九部。一曰歌訟。訟、頌古今字。古作訟,後人假頌皃字為之。□,古文訟。從谷聲。
1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5
謓chēn
136
注解:恚也。今人用嗔,古用謓。從言真聲。昌真切。十二部。賈侍中說:謓,□。別一義。一曰讀若振。
1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38
讘niè
139
注解:多言也。從言聶聲。之涉切。七部。河東有狐讘縣。見地理志。按史、漢表皆有瓡讘矦。徐廣、小顏瓡皆音狐。考漢志北海有瓡縣。小顏云:瓡卽執字。疑瓡、讘二字疊韻,瓡當從爪作瓡,執之或體,不音狐。漢志、說文作狐讘,皆訛字也。
1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1
訶hē
142
注解: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虎何切。十七部。
1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4
□zhǐ
145
注解:訐也。訐或作許,誤。從言臣聲。讀若指。臣聲而讀若指,十二、十五部合音也。職雉切。
1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47
訐jié
148
注解:面相厈罪告訐也。依韻會訂。論語:惡訐以為直者。從言干聲。居謁切。十五部。
1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0
訴sù
151
注解:告也。從言□聲。桑故切。五部。凡從□之字隸變為厈,俗又訛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或從言朔。訴,□或從朔心。今論語作此。
1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3
譖zèn
154
注解:愬也。論語譖、愬析言之,此統言之。從言朁聲。莊蔭切。七部。
1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6
讒chán
157
注解:譖也。從言毚聲。士咸切。八部。
1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59
譴qiǎn
160
注解:謫問也。從言遣聲。去戰切。十四部。
1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2
謫zhé
163
注解:罰也。從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1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5
諯zhuān
166
注解:數也。謂數責也。今音讀上聲。一曰相讓也。相責讓。二義亦略同耳。從言端聲。讀若專。尺絹切。十四部。
1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68
讓rànɡ
169
注解:相責讓。經傳多以為謙攘字。從言襄聲。人漾切。十部。
1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1
譙qiàop100下
172
注解:嬈譊也。嬈,擾戲弄也。譊,恚嘑也。方言:譙,讓也。齊楚宋衛荊陳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從言焦聲。讀若嚼。才肖切。二部。誚,古文譙從肖。《周書》曰:「亦未敢誚公。」漢人作譙,壁中作誚,實一字也。金縢文。
1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4
□cì
175
注解:數諫也。謂數其失而諫之。凡譏刺字當用此。從言朿聲。七賜切。十六部。
1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77
誶suì
178
注解:讓也。釋詁、毛傳皆云:誶,告也。許云:讓也。釋詁、毛傳泛言之,許專言之也。從言卒聲。雖遂切。十五部。《國語》曰:「誶申胥。」吳語文。韋曰:誶,告讓也。今國語、毛詩、爾雅及他書誶皆訛訊,皆由轉寫形近而誤。
1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0
詰jié
181
注解:問也。從言吉聲。去吉切。十二部。
1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3
□wànɡ
184
注解:責望也。太□:寇□*其戶。范曰:□*,責也。按望之古文作□,故□之古文亦作□*。從言望聲。巫放切。十部。
1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6
詭ɡuǐ
187
注解:責也。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係單于。從言危聲。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為詭詐字。
1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89
証zhènɡ
190
注解:告也。從言登聲。諸應切。六部。今人為証驗字。
1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2
詘qū
193
注解:詰詘也。二字雙聲。屈曲之意。一曰屈襞。此謂衣襞積。見衣部。從言出聲。區勿切。十五部。□,詘或從屈。
1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5
□yuǎn
196
注解:尉也。尉,各本作慰,而集韻、類篇及葉石君抄本說文皆作尉,則知大徐本作尉也。火部曰:尉者,從上案下也。□訓尉,未得其証。考毛詩凱風傳:慰,安也。車□傳曰:慰,怨也。二傳不同。車□傳一本作尉,安也。陸氏德明從怨,謂作安乃馬融義。今按此毛詩及傳正,當作尉,□也。為許所本。後人以易識之字易之耳。□者,以善言案其心,如火申繒然。□、尉雙聲。從言夗聲。於願切。十四部。
1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198
詗xiònɡ
199
注解:知處告言之。史、漢淮南傳:王愛陵,多予金錢,為中詗長安。孟康曰:詗音偵。西方人以反閒為偵,王使其女為偵於中也。服□亦云:偵伺之也。如淳曰:詗音朽政反。按說文無偵字,則從服、孟說詗卽偵,是也。從言冋聲。朽正切。十一部。
2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1
□juàn
202
注解:流言也。從言夐聲。火縣切。十四部。
2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4
詆dǐ
205
注解:訶也。鉉本苛也,一曰訶也,從言氐聲。鍇本荷也,從言氐聲,一曰訶。今按二本皆誤。漢人訶多假荷為之,如周禮宮正比長注:荷皆呼何反。宋槧周禮及釋文可證。淺人改為苛,此亦其比也。不得其說,乃訶、荷並存矣。今依韻會□正。從言氐聲。都禮切。十五部。
2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07
誰shuíp101上
208
注解:誰何也。三字為句。各本少誰字,誤□之也。敦字下云:一曰誰何也。可證。李善引有謂責問之也五字,葢注家語。六韜:令我壘上,誰何不絕。賈誼書:陳厲兵而誰何。史記衛綰傳:歲餘不誰何綰。漢書作不孰何。韋注國語:彉弩注矢以誰何。有單雲誰者,如五行志:大誰卒。易林:無敢誰者。楊雄箴:閻樂矯搜,戟者不誰。耤田賦:靡誰督而常勤。有單雲何者,如廣雅:何問也。賈誼傳:大譴大何。從言隹聲。示隹切。十五部。
2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0
諽ɡé
211
注解:飭也。作飾誤。諽與悈音義同。從言革聲。讀若戒。古核切。一部。一曰更也。諽與革音義同。
2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3
讕lán
214
注解:抵讕也。抵,各本作詆,誤。文三王傳:王陽病,抵讕置辭。師古曰:抵,距也。讕,誣諱也。文帝紀韋注曰:謾,抵讕也。按抵讕猶今俗語云抵賴也。從言闌聲。洛千切。十四部。讕,讕或從閒。
2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6
診zhěn
217
注解:視也。倉公傳:診脈,視脈也。從言者,醫家先問而後切也。從言□聲。直刃切。又之刃切。十二部。
2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19
□xī
220
注解:悲聲也。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聲多同義。鍇曰:今謂馬悲鳴為嘶。從言,斯省聲。先稽切十六部。按釋詁鮮善也。釋文曰:本或作□。
2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2
訧yóu
223
注解:罪也。邶風毛傳:訧,過也,亦作郵。釋言:郵,過也,亦作尤。孟子引詩:畜君何尤。從言尤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周書》曰:「報□庶訧。」呂□文。
2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5
誅zhū
226
注解:討也。凡殺戮、糾責皆是。從言朱聲。陟輸切。四部。
2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28
討tǎo
229
注解:治也。發其紛糾而治之曰討。秦風傳曰:蒙討羽也。箋云:蒙,尨也。討,雜也。畫雜羽之文於伐,故曰尨伐。據鄭所言,則討者,亂也。治討曰討,猶治亂曰亂也。論語:世叔討論之。馬曰:討,治也。學記:古之學者,比物醜類。丑或作討。凡言討論、探討,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從言寸。寸,法也。或曰:從肘省聲。他晧切。古音在三部。
2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1
諳ān
232
注解:悉也。此與宷義同音近。從言音聲。烏含切。七部。□應書卷卄一云:說文諳,於禁切,大聲也。豈所據本異與。
2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4
讄lěi
235
注解:禱也。絫功德□求福也。讄、絫雙聲。按讄施於生者以求福,誄施於死者以作謚。論語之讄曰,字當從畾。毛傳曰:桑紀能誄。字當從耒。周禮六辭,鄭司農注二字已不分矣。《論語》云:「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述而篇文。從言畾聲。按本書無畾字。靁,從雨,象形作此。凡曰從畾聲者,皆從靁省聲也。力軌切。十五部。□,讄或從累。論語、釋文或云作□*。□*字原從言從櫐作。
2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37
shìp101下
238
注解:行之迹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跡疊韻。從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考□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跡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為□聲,音呼益反。廣韻曰:謚,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謚,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為□,唐宋之閒又或改為謚,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謚,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考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為謚,可嘆也。今正謚為謚,而□部末之謚□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睹靑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2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0
誄lěi
241
注解:謚也。當云所以為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絫也。絫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謚。從言耒聲。力軌切。十五部。
2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3
諱huì
244
注解:忌也。鉉本諱,誋也。在誡、誋二字之下。淺人妄移也。鍇本廁此是矣。而忌作誋,仍誤。誋,誡也。忌,憎惡也。故諱與謚誄為類。從言韋聲。許貴切。十五部。
2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6
謑xǐ
247
注解:謑詬,二字今補,恥也。漢書賈誼傳:頑鈍亡恥,奊詬亡節。師古曰:奊詬謂無志分也。從言奚聲。胡禮切。十六部。奚聲圭、聲同部,是以或作奊,或作□也。□,謑或從奊。
2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49
詬ɡòu
250
注解:謑詬也。依全書例訂。從言後聲。呼宼切。四部。訽,詬或從句。後、句同部。
2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2
諜dié
253
注解:軍中反閒也。釋言:閒,俔也。郭云:左傳謂之諜,今之細作也。按左傳諜輅之,諜告曰楚幕有烏皆是。大史公書借為牒札字。從言枼聲。徒叶切。七部。
2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5
該ɡāi
256
注解:軍中約也。凡俗云當該者皆本此。從言亥聲。古哀切。一部。讀若心中滿該。該同餩,飽息也。詳口部噫下。
2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58
譯yì
259
注解:傳四夷之語者。依李善、徐堅訂。方言:譯,傳也。王制曰: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從言□聲。羊昔切。古音在五部。
2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1
訄qiúp102上
262
注解:迫也。廣雅同。從言九聲。讀又若丘。謂九聲則讀如鳩矣,而又讀如丘也,今俗謂逼迫人有所為曰訄,音正同丘。廣韻巨鳩、去鳩二切。三部。
2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4
譶tà
265
注解:疾言也。從三言。讀若沓。文□琴賦:紛□譶以流漫。注:□譶,聲多也。徒合切。吳都賦:□譶澩□,交貿相競。注引倉頡篇:譶,言不止也。佇立切。大徐引唐韻徒合切。文二百四十七 重三十二毛本卅三。小徐本卅四。
2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言部
267
誩jìnɡ
268
注解:競言也。從二言。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彊。凡誩之屬皆從誩。讀若競。
2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270
譱shàn
271
注解:吉也。口部曰:吉,譱也。從誩羊。此與義、美同意。我部曰:義與善同意。羊部曰:美與善同意。按羊,祥也。故此三字從羊。常衍切。十四部。□,篆文從言。據此則譱為古文可知矣。此亦上部之例,先古後篆也。譱字今惟見於周禮,他皆作善。
2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273
競jìnɡ
274
注解:彊語也。競、彊疊韻。彊語謂相爭。從誩二人。從二人二言也。渠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彊。一曰逐也。別一義。
2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276
讟dú
277
注解: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從誩賣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文四 重一
2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誩部
279
音yīn
280
注解: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交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也。宋本無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有節之意也。於今切。七部。凡音之屬皆從音。
2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282
響xiǎnɡ
283
注解:聲也。渾言之也。天文志曰:鄉之應聲。析言之也。鄉者假借字。按玉篇曰:響,應聲也。從音鄉聲。許□切。十部。
284
韽ānp102下
285
注解:下徹聲。周禮典同曰:微聲韽。此葢賈侍中周官解故說。杜子春、鄭康成說各異。從音酓聲。恩甘切。古音在七部。
28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287
韶sháo
288
注解:虞舜樂也。樂記曰:韶,繼也。公羊疏引宋鈞注樂說云:簫之言肅。舜時民樂其肅敬而紹堯道,故謂之簫韶。按韶字葢舜時始製。《書》曰:書上當有虞字。誤衍於上句。「《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咎繇謨文。從音召聲。市招切。二部。或作招。周禮作□。皆假借。□,古文韶。
28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290
章zhānɡ
291
注解:樂竟為一章。歌所止曰章。從音十。會意。諸良切。十部。十,數之終也。說從十之意。
29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293
竟jìnɡ
294
注解:樂曲盡為竟。曲之所止也。引伸之,凡事之所止,土地之所止,皆曰竟。毛傳曰:疆,竟也。俗別製境字,非。從音兒。此猶章從音十會意。兒在人下,猶十為數終也,故竟不入兒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讀如疆。文六
29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音部
296
□qiān
297
注解:辠也。辠,犯法也。從乾二。會意。二,古文上字。乾上是犯法也。凡□之屬皆從□。讀若愆。去虔切。十四部。廣韻曰:□,古文愆。張林說。
29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299
童tónɡ
300
注解: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女部曰: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偁周禮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於舂稾。從□,重省聲。徒紅切。九部。今人童僕字作僮,以此為僮子字,葢經典皆漢以後所改。□,籒文童,中與□中同從廿。廿,□為古文疾字。當作古文以為疾字。廿本二十并也,古文假為疾字。此亦不同音之假借也。□字下曰:廿,古文疾。則不言以為。童從疾者,亦取有辠之意。
30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02
妾qiè
303
注解: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十二字一句。妾、接疊韻。有罪女子給事,若周禮女酒、女漿、女籩、女醢、女⺶、女鹽、女冪、女祝、女史、女內司服、女御、縫人、女御、女工、女舂抌、女饎、女稾各若干人,各有奚若干人是也。鄭注:女酒,女奴曉酒者。古者從坐男女□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云得接於君者,如內司服、縫人皆有女御。鄭云有女御者以衣服進,或當於王,廣其禮使無色過。是也。奚,女部作□。從□女。□女者,有罪之女也。七接切。八部。《春秋傳》云:「女為人妾。」傳字今補。左傳僖十七年。卜招父曰:男為人臣,女為人妾。越王句踐亦云:身請為臣,妻請為妾。妾,不娉也。此釋左傳妾字之義。別於上文有罪女子之得接者也。內則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必有罪,故云爾。此與釋尚書□席、曰圛一例。0394文三 重一
30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05
丵zhuóp103上
306
注解:叢生艸也。象丵嶽相並出也。謂此象形字也。丵、嶽疊韻字,或作□岳。吳語不經見者謂丵嶽。凡丵之屬皆從丵。讀若浞。士角切。三部。
30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308
業yè
309
注解:大版也。見釋器。所□飾縣鍾鼓。捷業如鋸齒,□白畫之。周頌傳曰:業,大版也。所以設栒為縣也。捷業如鋸齒,或曰畫之。植者為虡,橫者為栒。大雅箋云:虡也,栒也,所以縣鐘□也。設大版於上,刻畫以為飾。按栒以縣鐘□,業以覆栒為飾,其形刻之捷業然如鋸齒。又以白畫之分明可觀,故此大版名曰業。業之為言□也。許說本毛。毛傳或曰畫之,或曰二字乃以白二字之訛,未有正其誤者。凡程功積事言業者,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計數也。象其鉏鋙相承也。從丵。鋤鋙相承,謂捷業如鋸齒也。象之故從丵。從巾。巾象版。巾、版皆方正,丵巾會意也。魚怯切。八部。俗作□。《詩》曰:「巨業維樅。」大雅文。今詩作虡。上林賦虡作巨,許作巨。葢三家詩巨與巨同也。墨子貴義曰:巨者白也,黔者黑也。巨業者,葢謂以白畫之與。□,古文業。字形未詳其意。
31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311
叢cónɡ
312
注解:聚也。於疊韻得之。從丵取聲。徂紅刀。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31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314
□duì
315
注解:□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從丵口。從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於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對,□或從士。漢文帝□為責對而面言,依廣韻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韻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臆更也。0396文四,重二
31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丵部
317
菐púp103下
318
注解:瀆菐也。瀆、菐疊韻字。瀆,煩瀆也。菐,如孟子書之僕僕。趙云:煩猥皃。從丵從廾,竦手也。音邛。廾亦聲。薄沃切。三部。凡菐之屬皆從菐。
31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320
僕pú
321
注解:給事者。周禮注曰:僕,侍御於尊者之名。然則大僕、戎僕,以及易之童僕、詩之臣僕、左傳人「有十等,僕第九,臺第十」皆是。大雅:景命有僕。毛傳:僕,附也。是其引伸之義也。大雅:芃芃棫樸。毛曰:樸,枹木也。考工記樸屬。此皆取附箸之義,字當作僕。方言作□。從人菐,人之供煩辱者也。菐亦聲。□沃切。三部。□,古文從臣。
32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323
□bān
324
注解:賦事也。賦者,布也。魯語曰:社而賦事,蒸而獻功。從菐八。以煩辱之事分責之人也。八,分之也。釋從八之意。八亦聲。讀若頒。按八古音如必,平聲如賓,在十二部,音轉乃入十三部。讀如頒者,如頒首之頒也。再轉入十四部,讀布還切矣。一曰讀若非。周禮:匪頒之式。先鄭云:匪,分也。凡從非之字皆有分背之意。讀頒又讀非者,十三、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韻之理。玉篇敷尾切。文三 重一
32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菐部
326
□ɡǒnɡ
327
注解:竦手也。竦,敬也。從□又。按此字謂竦其□手以有所奉也。故下云奉,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五經文字其恭反。九經字□音邛。廣韻引說文居竦切,以菐從□聲求之。古音在三部。凡廾之屬皆從廾。□,楊雄說:廾從兩手。葢訓纂篇如此作。古文□從二手,此以古文□為□也。
32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29
奉fènɡ
330
注解:承也。手部曰:承,奉也,受也。從手廾,從手又雙引也。豐聲。扶隴切。九部。
33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32
丞chénɡp104上
333
注解:翊也。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為翼,翼猶輔也。哀十八年左傳曰:使帥師而行,請承。杜曰:承,佐也。承者丞之假借。文王世子引記曰:虞夏商周用師保,有疑丞。百官公卿表丞相,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從廾,從卪,從山。四字當作從□二字。山部曰:□,高山之節。山高,山高謂□也。奉承之義。義當作意,字之誤也。凡高者在上,必竦手以承之。丞、承疊韻。署陵切。六部。
3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35
奐huàn
336
注解:取奐也。未聞。一曰大也。大雅:伴奐爾游矣。毛曰:伴奐,廣大有文章也。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從廾,夐省聲。鉉本去聲字而為之說,不知古音故也。呼貫切。十四部。
3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38
弇yǎn
339
注解:葢也。釋言曰:弇,同也。弇,葢也。此與奄,覆也音義同。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謂斂其上不全葢也。周禮說鐘弇聲鬱,弇謂中央寬也。從廾合聲。廾合鍇誤倒。古南切。又一儉切。七部。皿部有盦字,葢弇之別體,後人所增也。□,依玉篇、類篇作。毛刻初印本同。古文弇。
3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41
□yì
342
注解:引繒也。篇、韻此字皆作睾,非也。睾與□不得合為一字。各本引給也,不可通。惟廣韻作引繒皃,似是隨唐相傳說文古本。引繒而長之,葢作偽之事。與斁解也,殬敗也,音義相通。或曰:當作引紿。紿,絲勞也。從廾睾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3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44
□qí
345
注解:舉也。從廾□聲。各本作由聲,誤。或從鬼頭之甶,亦非也。此從東楚名缶之□。故左傳作□,今左作惎。糸部□從□聲,或字作綦。□聲、其聲皆在一部也。《春秋傳》曰:「晉人或以廣隊,楚人□之。」左傳宣十二年文。今傳□作惎。黃顥說:廣車陷,楚人為舉之。此許偁古本古說。杜本作惎,云惎,敎也。杜林□為騏麟字。謂杜伯山謂□為麒字也。廣韻七志曰:□,說文音其是也。葢蒼頡訓纂、蒼頡故二篇中語。□可作綦,則麒可作□,其理一也。麟當作麐。
3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47
異yì
348
注解:舉也。從廾□聲。羊吏切。一部。按篆從□,隸作異,不合。疑篆隸皆從己而誤也。《虞書》曰:虞書當作唐書。「嶽曰:異哉!」堯典文。釋文曰:鄭音異。於其音求其義,謂四嶽聞堯言,驚愕而曰異哉也。謂異為異之假借也。
3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50
弄lònɡ
351
注解:玩也。玉部曰:玩,弄也。小雅:載弄之璋。左傳曰:弱不好弄。又曰:君以弄馬之故。國語曰:還弄吳國於股掌之上。從廾玉。盧貢切。九部。
3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53
□yùp104下
354
注解:□手盛也。從廾圥聲。餘六切。三部。廣韻曰:說文音掬。
3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56
□juàn
357
注解:摶飯也。□、摶疊韻。曲禮:毋摶飯。從廾采聲。採,古文辨字。採下云:辨別也。此云采,古文辨,互相足。讀若書卷。俱卷切。十四部。。
3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59
□kuí
360
注解:持弩拊。凡弓刀把處皆曰拊。今考工記弓人作柎,從木。從廾肉聲。按肉聲故讀如逵。逵古音同仇。足部□,頁部頯皆讀如仇也。小徐云:肉非聲。大徐徑□聲字,誤矣。古音在三部。今渠追切。讀若逵。
3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62
戒jiè
363
注解:警也。言部曰:警,戒也。從廾戈,會意。居拜切。十五部。持戈以戒不虞。說從戈之意。
3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65
兵bīnɡ
366
注解: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制字兵與戒同意也。從廾持斤,并力之皃。補明切。古音在十部。□,古文兵,從人廾幹。干與斤皆兵器。□,籒文。
3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68
龏ɡōnɡ
369
注解:愨也。心部曰:愨,謹也。此與心部恭音義同。從廾龍聲。紀庸切。九部。按紀庸似從廾得聲。未詳。
3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71
弈yì
372
注解:圍棊也。從廾亦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論語》曰:「不有博弈者乎!」陽貨篇文。博,說文作簙。
3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74
具jù
375
注解:共置也。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從廾貝省。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古□貝為貨。說從貝之意。0406文十七 重四
3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377
癶pān
378
注解:引也。上林賦:仰癶橑而捫天。晉灼曰:癶,古攀字。按今字皆用攀,則癶為古字。癶亦小篆也。從反廾。象引物於外。普班切。十四部。凡癶之屬皆從癶。□,癶或從手從樊。樊聲也。今作攀。公羊傳作扳。
3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380
樊fán
381
注解:驇不行也。驇,各本訛鷙。馬部曰:驇,馬重皃。驇不行,沈滯不行也。毛詩:折桺樊圃。借為棥字。莊子:澤雉畜乎樊中。樊,籠也,亦是不行意。從癶棥,會意。棥亦聲。附袁切。十四部。
3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383
奱luánp105上
384
注解:樊也。此與手部攣音義皆同。玉篇云:攀,□也。從癶□聲。呂贠切。十四部。文三 重一
3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癶部
386
共ɡònɡ
387
注解:同也。從廿廾。廿,二十并也。二十人皆竦手是為同也。渠用切。九部。周禮、尚書供給、供奉字皆借共字為之。衛包□改尚書之共為恭,非也。釋詁:供、歭、共,具也。郭云:皆謂備具。此古以共為供之理也。尚書、毛詩、史記恭敬字皆作恭,不作共。漢石經之存者無逸一篇中徽柔懿共、惟正之共皆作共,嚴恭寅畏作恭。此可以知古之字例矣。毛詩溫溫恭人、敬恭明祀、溫恭朝夕皆不作共。靖共爾位箋云:共,具也。則非恭字也。□共爾位箋云:古之恭字或作共。云或,則僅見之事也。史記恭敬字亦無作共者。凡共之屬皆從共。□,古文共。體從小徐本。按□有順從之象,癸*有睽異之象。古文四聲韻引說文誤以癸為共。@@癸*字篆體。
3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389
龔ɡōnɡ
390
注解:給也。糸部曰:給,相足也。此與人部供音義同。今供行而龔廢矣。尚書甘誓:牧誓龔行天之罰。謂奉行也。漢魏晉唐引此無不作龔,與供給義相近。衛包作恭,非也。秦和鐘銘:龔夤天命。言奉敬天命也。從共龍聲。俱容切。九部。按俱容於共得聲。未詳。0417文二 重一
3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共部
392
異yì
393
注解:分也。分之則有彼此之異。從廾畀。畀,予也。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羊吏切。一部。凡異之屬皆從異。
3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395
戴dài
396
注解: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為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靑旗皆同戴。從異□聲。都代切。一部。□,籀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從戈也。文二 重一
3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異部
398
舁yúp105下
399
注解:共舉也。從□廾。謂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舉之人也。共舉則或休息更畨,故有叉手者。凡舁之屬皆從舁。讀若餘。以諸切。五部。
4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401
□qiān
402
注解:□高也。□之言登也。此與辵部遷□音義同。從舁囟聲。囪音信,□音遷,合音也。七然切。十四部。□,□或從卪。卪謂所登之階級也。郊祀志:湯伐桀,欲□夏社,不可。地理志:春秋經曰:衛□于帝丘。□,古文□。
4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404
與yǔ
405
注解:黨與也。黨當作擋。擋,朋群也。與當作與。與,賜予也。從舁與。會意。共舉而與之也。舁、與皆亦聲。余呂切。五部。□,古文與。
4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407
興xīnɡ
408
注解:起也。廣韻曰:盛也,舉也,善也。周禮六詩:曰比,曰興。興者託事於物。按古無平去之別也。從舁同。會意。同,此字補。同力也。說從同之意。虛陵切。六部。文四 重三
4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舁部
410
□jū
411
注解:叉手也。又部曰:叉手,指相錯也。此云叉手者,謂手指正相向也。從□彐。此亦從又而變之也。居玉切。三部。凡□之屬皆從□。□。
4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413
yāo
414
注解:身中也。象人□自□之形。從□。按各本篆作□。從□下有交省聲三字,淺人所妄改也。今依玉篇、九經字□訂。顧氏、唐氏所據說文未誤也。漢地理志:北地大□縣。注:一遙反。上黨沾縣大□谷,清漳水所出。說文、水經注作大要谷,今志誤為黽字矣。上象人首,下象人足,中象人□,而自□持之故從□。必從□者,象形猶未顯,人多護惜其□故也。於消切。二部。□,古文□。按今人變為要,以為要約、□要字。於消、於□切。□。文二 重一
4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416
□chén
417
注解:早昧爽也。日部曰:早,□也。昧□,旦明也。文王世子注曰:早昧□,擊□以召眾。亦三字絫言之。左傳僖五年正義解說文謂夜將旦雞鳴時也。從□辰。會意。辰,時也。辰亦聲。食鄰切。十二部。□夕為□,臼辰為□,皆同意。聖人以文字敎天下之勤。凡□之屬皆從□。
4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419
□nónɡp106上
420
注解:耕人也。各本無人字,今依□應書卷十一補。食貨志:四民有業,闢土植穀曰農。洪範:次三曰,農用八政。鄭云:農讀為醲。易其字也。某氏因訓農為厚矣。從□庶人明而動,晦而休,故從□。囟聲。鍇曰:當從凶,乃得聲。玉裁按:此囪聲之誤。囪者,明也。□,籒文農。從林。□,古文農。農,亦古文農。小徐從艸,大徐從林。夏竦曰:□見古尚書。□、□、□、□、莀,古文農。文二 重三
4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部
422
爨cuàn
423
注解:齊謂炊爨。各本謂下衍之字,今正。火部曰:炊,爨也。然則二字互相訓。孟子趙注曰:爨,炊也。齊謂炊爨者,齊人謂炊曰爨。古言謂則不言曰,如毛傳婦人謂嫁歸是也。特牲、少牢禮注皆曰:爨,灶也。此因爨必於灶,故謂灶為爨。禮器燔柴於爨同。楚茨傳曰:爨,饔爨廩爨也。此謂灶。又曰:踖踖,爨灶有容也。此謂炊。□*象持甑,中似甑,□持之。今本□*訛臼。冖為灶口,廾推林內火。林,柴也。內同納。凡爨之屬皆從爨。七亂切。十四部。□,籒文爨省。然則爨本古文也。□*字作□下無廾。
4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425
□qiónɡ
426
注解:所□枝鬲者。從爨省鬲省。渠容切。九部。
4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428
釁xìn
429
注解:血祭也。周禮大祝注云:隋釁謂薦血也。凡血祭曰釁。孟子梁惠王趙注曰:新鑄鐘,殺牲以血塗其釁卻,因以祭之曰釁。漢書高帝紀釁□,應劭曰: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釁呼為釁。呼同罅。按凡言釁廟、釁鐘、釁□、釁寶鎭寶器、釁龜策、釁宗廟,名器皆同,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凡坼罅謂之釁。方言作璺。音問。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樂記作釁。象祭灶也。從爨省,祭灶亦血塗之,故從爨省。爨者灶也。從酉。酉,所□祭也。酉者酒之省。從分,取血布散之意。分亦聲。分聲故釁,或為熏。如齊語三釁三浴,或為三熏。呂覽:湯得伊尹,釁以犧豭。風俗通作熏以萑葦。漢書豫讓釁面吞炭。顏云:釁,熏也。皆是也。釁又讀為徽,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分聲讀徽,此卽輝旂入微韻之比。古音十三部,在問韻。今韻虛振切,非也。
4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爨部
431
文三 重一
432
革ɡép107上
433
注解: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各本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文義、句讀皆不可通。今依召南、齊風、大雅、周禮掌皮四疏訂正。革與鞹二字轉注。皮與革二字對文則分別,如秋斂皮,冬斂革是也。散文則通用,如司裘之皮車卽革路,詩羔羊傳革猶皮也是也。革,更也。二字雙聲。治去其毛,是更改之義,故引伸為凡更新之用。雜卦傳曰:革,去故也。鄭注易曰:革,改也。公羊傳:革取清者。何曰:革,更也。管子輕重革築室房注: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凡字有依仿古文制為小篆,非許言之,猝不得其於六書居何等者,如革曰象古文革之形,弟曰從古文之象,民曰從古文之象,酉曰象古文酉之形是也。易□為口,葢省煩為□耳。而或云從卅,從囗,音韋。囗為國邑,卅年而法更,此葢楊承慶字統之臆說。古核切。一部。凡革之屬皆從革。□,古文革從□上廿下十,是三十也。□為一世而道更也。據此則□之本訓更。後以為皮去毛之字。臼聲。□,居玉切,在三部。革在一部,合音冣近。
43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35
鞹kuò
436
注解:革也。各本作去毛皮也。今依載驅、韓奕正義正。大雅傳云:鞹,革也。論語孔注云:皮去毛曰鞹。此恐人不省詳言之。若說文革字下已注明,何庸辭費。《論語》曰:「虎豹之鞹。」顏淵篇文。從革□聲。苦郭切。五部。
43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38
靬jiān
439
注解:靬,此複舉字□之未□者。乾革也。乾,古寒切。武威有麗靬縣。地理志:張掖郡驪靬。李奇曰:音遟虔。如淳曰:靬音弓鞬。郡國志驪靬亦屬張掖。許系之武威,未詳。從革干聲。苦旰切。十四部。
44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41
□luò
442
注解:生革可□為縷束也。小雅:約之閣閣。毛曰:約,束也。閣閣,猶歷歷也。按閣讀如絡。秦風五楘傳曰:五束歷録。生革縷束曰□者,謂束之歷録也。從革各聲。盧各切。五部。
44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44
鞄páo
445
注解:柔革工也。從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樸。樸在三部,合音□近。劉昌宗音僕。《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訛,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為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後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部云:易曰突如其來如。不孝子突出,不容於內也。□即易突字也。謂□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44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47
□yùnp107下
448
注解:攻皮治□工也。考工記注:先鄭云:韗,書或為□。皋陶□木也。後鄭云:□者以皋陶名官也。□則陶字從革。按先後鄭□□兩存。許從□不從□也。從革軍聲。讀若運。先鄭云:讀如歷運之運。王問切。十三部。韗,□或從韋。今周禮如此作。釋文曰:韗或作□。
44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50
鞣róu
451
注解:耎也。耎同偄,弱也。從革柔,柔亦聲。耳由切。
45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53
靼dá
454
注解:柔革也。柔當作鞣。上文云柔皮之工,謂治之使柔。此云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從革旦聲。旨熱切。十五部。旦聲在十四部,合音也。□,古文靼從亶。
45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56
鞼ɡuì
457
注解:革繡也。齊語:管子曰:輕罪贖以鞼盾一□。韋曰:鞼盾,綴革有文如繢也。後漢烏桓傳曰:婦人能刺韋作文繡。從革貴聲。求位切。十五部。
45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59
鞶pán
460
注解:大帶也。《易》曰:「或錫之鞶帶。」訟上九。男子帶鞶,婦人帶絲。鞶,革帶也。故字從革。內則曰:男鞶革,女鞶絲。注云: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飾緣之,則是鞶裂。與詩云垂帶如厲、紀子帛名裂繻字雖今異,意實同。按小雅垂帶而厲箋云:而亦如也。而厲,如鞶厲也。鞶必垂厲以為飾,厲字當作裂。說與禮記注同。而毛傳云厲,帶之垂者。左傳鞶厲,服云:鞶,大帶也。賈逵、杜預說同。虞翻注易亦云:鞶帶,大帶。皆與鄭異。葢鄭以大帶用素,天子、諸侯、大夫同,士用練,皆不用革也。大帶所以申束衣,革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故喪服以要絰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也。內則云:男鞶革,女鞶絲。則鞶非大帶明矣。周禮巾車疏引易注云:鞶帶,佩鞶之帶。此葢鄭注與詩、禮注同。而內則施縏表注云:縏,小囊也。縏表言施,為箴管線纊有之,則縏亦與鞶同類。從革此鄭知非大帶也。般聲。薄官切。十四部。
46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62
鞏ɡǒnɡ
463
注解:□韋束也。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曰:鞏,固也。此引伸之義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革初九辭。王弼曰:鞏,固也。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從革□聲。居竦切。古音在三部。見詩瞻卬。
46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65
鞔mánp108上
466
注解:履空也。小徐曰:履空猶履□也。按空、腔古今字,履腔如今人言鞵幫也。逋旁切。呂氏春秋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高曰:鞔,履也。作履之工也。高不云履空者,渾言之也。三蒼:鞔,覆也。考工記注:飾車,謂革鞔輿也。此鞔引伸之義。凡鞔皆如綴幫於底。從革免聲。母官切。十四部。
46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68
靸sǎ
469
注解:小兒□也。急就篇有靸。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從革及聲。穌合切。七部。
47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71
□ánɡ
472
注解:□角,鞮屬。方言:禪者謂之鞮,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粗者謂之屨,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角,南楚江沔之閒緫謂之粗,西南梁益之閒或謂之□,或謂之□。履,其通語也。徐土邳圻之閒,大粗謂之□角。按末句郭注今漆履有齒者。顏注急就篇曰:卬角,形若今之木履而下有齒。釋名則曰: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從革卬聲。五剛切。十部。
47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74
鞮dī
475
注解:革□也。周禮釋文云:許愼曰:鞮,屨也。呂忱曰:鞮,革屨也。與今本異。徐堅、□應引與今本同。曲禮鞮屨注:無絇之菲也。周禮鞮鞻氏注:鞮鞻,四夷舞者所屝也。王制西方曰狄鞮注,鞮之為言知也。胡人□連脛,謂之絡鞮。各本無此九字,韻會引有。釋名曰:鞾本胡服,趙武靈王所服也。從革是聲。都兮切。十六部。
47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77
□jiá
478
注解:鞮□沙也。謂鞮之名□沙者也。□角、□沙皆漢人語。廣雅之□□也。□,古匣切。□音沙。□□、□□,靸□也。集韻:□與鞾同。廣韻:□□,索□、胡履也。釋名:□□,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從革夾聲。古洽切。八部。
47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80
□xǐ
481
注解:鞮屬。從革徙聲。所綺切。十六部。
48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83
鞵xié
484
注解:生革鞮也。生革,各本作革生,今正。從革奚聲。戶佳切。十六部。
48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86
靪dīnɡ
487
注解:補□下也。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從革丁聲。當經切。十一部。
48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89
鞠jū
490
注解:蹋鞠也。劉向別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二十五篇。郭樸注三蒼云:毛丸可蹋戲者曰鞠。按鞠,居六、求六二切。廣韻曰:今通謂之球子。巨鳩切。古今字也。從革掬聲。三部。□,鞠或從□。□或字。
49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92
鞀táop108下
493
注解:鞀,此複字□之未□者。遼也。此門聞也,戶護也,□郭也,琴禁也之例。以疊韻說其義也。遼者,謂遼遠必聞其音也。周禮注曰:鞀如□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從革召聲。徒刀切。二部。鞀,鞀或從兆聲。□,鞀或從□兆。□,籒文鞀從殸召。周禮以為韶字。
49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95
□yuān
496
注解:量物之□。一曰抒井□。小徐曰:抒井今言淘井。□,取泥之器。玉裁按:依說文浚,抒也。則小徐說是。依手部抒,挹也。則汲井亦可云抒井。缶部曰:甕,汲瓶也。春秋傳言具綆缶,周易言羸其瓶,是其物用缶久矣,而其始用革也。古□革。謂此二者古皆用革,故從革。從革冤聲。於袁切。十四部。□,□或從宛。宛者,下也。宛亦聲。
49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498
鞞bǐnɡ
499
注解:刀室也。刀部曰:削,鞞也。削、鞘古今字。音肖。小雅、大雅毛傳不同。說詳玉部。從革卑聲。井頂切。古音當在十六部。支清多合韻,故今音入迥韻。
50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01
鞎hén
502
注解:車革前曰鞎。釋器曰:輿革前謂之鞎。郭曰:以韋鞔車軾。按李巡云: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為車飾曰鞎。不言軾。依毛傳韋鞔軾,自名鞃,不名鞎。疑李注是。從革□聲。戶恩切。十三部。
50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04
鞃hónɡ
505
注解:車軾中把也。各本無中把二字,韻會作中靶,靶字誤,今補正。大雅傳曰:鞹,革也。鞃,軾中也。此謂以去毛之皮鞔軾中人所憑處。篇、韻皆云:軾中靶。靶,轡革,不當以名軾。葢許本作把,而俗訛從革。軾中把者,人把持之處也。較毛多一字。從革弘聲。丘弘切。六部。《詩》曰:「鞹鞃淺幭。」讀若穹。穹,從穴弓聲。弓古音讀如肱,故鞃亦作□。又作□。《大雅□韓奕》。
50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07
鞪mù
508
注解:車軸束也。此與森部楘音同義近。楘謂輈束,鞪謂軸束,分析易明也。而小戎音義曰:楘本又作鞪。玉篇亦曰:鞪亦作楘,曲轅束也。疑本一字,許書有楘無鞪,後人補之,又改輈為軸。從革敄聲。莫卜切。三部。
50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10
□bì
511
注解:車束也。考工記天子圭中必注:必,讀如鹿車縪之縪,謂以組約其中央,為執之以備失隊。方言曰:車下鐵,陳宋淮楚之閒謂之畢。大者謂之綦。郭注云:鹿車也。按鄭、郭云鹿車者,非小車財容一鹿之謂。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車,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廣雅:繀車謂之歷鹿,道軌謂之鹿車。本方言。葢歷鹿卽毛詩傳之歷錄,鹿車卽周禮注之鹿車。鹿車與歷鹿義同,皆於其圍繞命名也。糸部縪,止也。古畢、必通用,故必□、縪同,約圭與約車相類也。從革必聲。毗必切。十二部。注〗
51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13
□zuānp109上
514
注解:車衡三束也。當作車句衡五束也。秦風:五楘梁輈。毛曰:小戎,兵車也。五,五束也。楘,歷錄也。梁輈,輈上句衡也。一輈五束,束曰歷錄。句衡謂轅也。故下文言轅不言衡。曲轅□縛,直轅□縛。曲轅謂兵車、乗車、田車,皆小車也。直轅謂牛車,所謂大車也。小車人所乗,欲其安,故暢轂梁輈。大車任載而已,故箴轂直轅。曲轅車□飾,□之言攢也,以革縛之凡五,歷歷錄錄然。大鄭云:駟車之轅率尺所一縛是也。直轅車無飾,以革縛,不必五也。□之言□也。□,約也。從革爨聲。借官反。十四部。讀若《論語》「鑽燧」之鑽。見陽貨篇。按火部無燧。□,□或從革贊。
51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16
□zhì
517
注解:葢杠系也。葢杠,考工記謂之桯。桯讀如楹。系,各本作絲,今正。系,係也。係,潔束也。潔束者,圍而束之。□用革,故字從革。從革旨聲。脂利切。十五部。
51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19
鞁bèi
520
注解:車駕具也。晉語:吾兩鞁將絕,吾能止之。韋曰:鞁,靷也。按韋以左傳作靷,故以靷釋之。其實鞁所包者多,靷其大者。封禪書言雍五畤,路車各一乗,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乗,禺馬四匹,駕被具。被卽鞁字也。鞁與糸部絥□各物。從革皮聲。平秘切。按當依廣韻平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52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22
鞥ēnɡ
523
注解:轡鞥。轡鞥,葢古語。轡亦名鞥也。從革弇聲。烏合切。七部。讀若□。此蒸登與侵覃合韻之理。一曰龓頭繞者。龓,各本作龍。玉篇作籠。而玉篇有部龓下曰:馬龓頭。吳都賦云馽龓。則龓頭為長,籠近之,龍非也。龓頭卽羈也。繞,纏也。者當作也。鞥之言罨也。
52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25
靶bà
526
注解:轡革也。王褒傳:王良執靶。音義或曰:靶音霸,謂轡也。吳都賦:回靶乎行邪睨。劉曰:靶,轡革也。按云轡革者,毛傳云革轡首也。從革巴聲。必駕切。古音在五部。
52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28
□xiǎn
529
注解: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從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為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53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31
靳jìnp109下
532
注解:當□下月也。左傳曰:吾從子如驂之有靳。杜曰:靳,車中馬也。言己從書,如驂馬之隨靳也。正義曰:驂馬之首當服馬之胸,胸上有靳,故云我從子如驂當服之靳。按左傳: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杜曰:在胸曰靷。此正在匈曰靳之誤。以秦風傳靳環或作靷環證之,其誤正同矣。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外轡貫之,以止驂之出,故謂之靳環。靳者,驂馬止而不過之處。故引伸之義為靳固。左傳:宋公靳之。吝其竉也。從革斤聲。居近切。十三部。
53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34
□chěnɡ
535
注解:驂具也。上二文當是服馬鞁具。此云驂具,互文見義也。從革□聲。丑郢切。十一部。讀若騁蜃。按蟲部□讀若騁。則此□聲讀騁宜矣。不知何以多蜃字。騁蜃連文不可通。疑當為又讀若蜃也。廣韻卄八獮有□、□、□三字。
53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37
靷yǐn
538
注解:所□引軸者也。所以、者字,依楊倞注荀卿補。凡許書所以字,淺人往往□之。秦風毛傳曰:靷所以引也。毛不言軸,許云軸以箸明之。轅載於軸,兩靷亦係於軸。左傳:兩靷將絕,吾能止之。駕而乗材,兩靷皆絕。此可見靷之任力幾與轅等。靷在輿下而見於軓前,乃設環以續靷而係諸衡,故詩云:陰靷沃續。孔衝遠云:靷繫於陰版之上,令驂馬引之。此非是驂在服外而後於服,與靷不正相當。且軓非能任力,不當係於軓也。許云所以引軸,說不可易。從革引聲。余忍切。十二部。□,籒文靷。
53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40
□ɡuǎn
541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官聲。古滿切。十四部。
54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43
□dòu
544
注解:車鞁具也。從革豆聲。田□切。四部。
54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46
□yú
547
注解:輨內環靼也。□,各本訛輨,今依玉篇。環靼者,環之以靼。從革虧聲。羽俱切。五部。
54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49
□bó
550
注解:車下索也。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當作□在車下。從革尃聲。補各切。五部。
55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52
□è
553
注解:車具也。從革奄聲。烏合切。八部。
55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55
zhuó
556
注解:車具也。從革叕聲。陟劣切。十五部。
55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58
鞌ān
559
注解:馬鞁具也。此為跨馬設也。左傳:趙旃以良馬二,□其兄與叔父。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三代時非無跨馬者矣。春秋經有鞌字。從革安聲。烏寒切。十四部。
56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61
□rónɡ
562
注解:鞌毳飾也。毳,獸細毛也。從革茸聲。而隴切。九部。□應曰:三蒼而用切。
56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64
□tié
565
注解:鞌飾。篇、韻皆曰鞌□。從革占聲。他叶切。七部。
56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67
鞈ɡé
568
注解:防汗也。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寫奪誤。巾部曰:幩,馬纏鑣扇汗也。與此無涉。篇、韻皆曰防捍,是相傳古本捍亦作扞,故訛汗。荀卿曰:犀兕鮫革,鞈如金石。管子: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注曰:鞈革,重革。當心箸之,可以禦矢。鼌錯曰: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孟康曰:革笥,以皮作如鎧者被之。木薦,以木版作如楯。一曰革笥若楯,木薦之以當人心也。此皆防捍之說。鍇曰:今胡人扞□也。知鍇本故作捍。從革合聲。當云從革合,合亦聲。古洽切。七部。按□部鞈*,古文□。而此作小篆,訓防扞,與上文鞌、□、□,下文勒皆為馬具者不相貫。鍇本篆體作鞈*,獨從古文革,則恐好事者增之。仍從□部偏旁耳。鞈*字從□從合。
56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70
勒lè
571
注解:馬頭落銜也。落、絡古今字。糸部繯下云落也,知許之不作絡矣。釋名: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按網部□,馬落頭也。金部銜,馬勒口中。此云落銜者,謂落其頭而銜其口,可控制也。引伸之為抑勒之義,又為物勒工名之義。廣韻云:石虎諱勒。呼馬勒為轡。此名之不正也。爾雅:轡首謂之革。革卽勒之省。馬絡頭者,轡所系也,故曰轡首。毛詩□革皆當依古金石作□勒、鋚勒。毛傳曰:攸,轡首飾也。革,轡首也。自來上句奪首飾二字而莫得其解。從革力聲。盧則切。一部。□字中無火。
57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73
鞙xuàn
574
注解:大車縛軛靼。大車,牛車也。縛軛者,苞注論語云:輗者,轅端橫木以縛枙者也。皇曰:古作牛車,先取一橫木縛著兩轅頭,又別取曲木為枙縛著橫木,以駕牛脰也。然則軛縛於橫木,橫木縛於轅,縛於轅者輗也。軛縛於輗用靼。鞙亦作□。釋名:□,縣也。所以縣縛軛也。從革肙聲。狂沇切。十四部。
57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76
□miǎn
577
注解:勒靼也。謂馬勒之靼也。勒在馬面,故從面。從革面聲。此以形聲包會意。彌沇切。十四部。
578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79
靲qín
580
注解:鞮也。鞮,革履也。玉篇靲下云:靲,鞻也。周禮鞮鞻氏音義,呂忱云:鞮者,革屨也。鞻者,靲鞻。按鞮鞻,走部作趧婁,故革部無鞻。字林有鞻,釋之曰靲鞻。則靲字亦字林始有之。說文靲字殆後人所增,不與□、鞮、□等為伍。從革今聲。巨今切。七部。士喪禮繫用靲注:靲,竹□也。陸云其暗反。按鄭以為紟字,紟者係也。鬲與重但當以竹□係之,因謂□為紟。
581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82
鞬jiān
583
注解:所□戢弓矢。左傳:左執鞭弭,右屬櫜鞬。杜曰: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方言:弓謂之鞬。釋名:受矢之器。馬上曰鞬。鞬,建也。言弓矢並建立其中也。廣韻曰:馬上藏弓矢器。從革建聲。居言切。十四部。
584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85
韇dú
586
注解:弓矢韇也。方言:弓謂之鞬,或謂之□丸。左傳服注云:冰,櫝丸葢也。後書南匈奴傳引方言:藏弓為鞬,藏箭為韇丸。廣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皆與今方言異。按絫呼之曰韇丸,單呼之曰韇。士冠禮:筮人執策抽上韇。注:韇,藏策之器。今時藏弓矢者謂之韇丸也。亦疑說文本有丸,淺人□之。從革賣聲。徒谷切。三部。
587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88
□suī
589
注解:緌也。疊韻。糸部曰:緌,系冠纓也。引伸凡垂者謂之緌。廣雅:□謂之鞘。鞘音梢。玉篇云:鞌邊帶。是也。從革巂聲。山垂切。十六部。
590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91
□jí
592
注解:急也。雙聲。此亦□郭、琴禁之例。廣韻:□,皮鞭皃。按□、鞭二字相屬,疑本作鞭急也,轉寫奪鞭。從革亟聲。紀力切。一部。
593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94
鞭biān
595
注解:毆也。毆,各本作驅,淺人改也,今正。毆上仍當有所以二字。尚書:鞭作官□。周禮條狼氏:掌執鞭而趨辟。凡誓,執鞭以趨於前,且命之。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左傳: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又公怒,鞭師曹三百。皆謂鞭所以毆人之物。以之毆人亦曰鞭。經典之鞭皆施於人,不謂施於馬。曲禮:乗路馬,載鞭策。左傳:左執鞭弭。馬不出者,助之鞭之。皆是假借施人之用為施馬之偁,非若今人竟謂以杖馬之物杖人也。葢馬□曰策,所以擊馬曰□,以□擊馬曰敕,本皆有正名,不曰鞭也。擊馬之□用竹,毆人之鞭用革,故其字亦從竹、從革不同。自唐以下毆變為□,與驅同音。謂鞭為捶馬之物,因改此毆為驅,不知絕非字義。毆,捶擊物也。驅,馬馳也。從革□聲。卑連切。十四部。□,古文鞭。從亼攴。
596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597
鞅yǎnɡ
598
注解:頸靼也。釋名:鞅,嬰也。喉下稱嬰,言嬰絡之也。按劉與許合。杜云在腹曰鞅,恐未然也。小雅鞅掌,毛曰:失容也。從革央聲。於兩切。十部。
599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600
韄hù
601
注解:佩刀系也。系,各本作絲,今正。此葢糸部所謂緱也。廣韻云:佩刀飾。莊子音義引三蒼云:韄,佩刀靶韋也。莊子外韄內韄,引伸之義也。李云:縛也。從革蒦聲。乙白切。古音在五部。
602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603
□tuóp111上
604
注解:馬尾□也。方言:車紂,自關而東,周雒汝潁而東謂之□,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關而西謂之紂。糸部曰:緧,馬紂也。紂,馬緧也。考工記:必緧其牛。後鄭云:關東謂紂為緧。按□、□語相似,□葢□之轉語。從革它聲。徒何切。十七部。今之般緧。四字疑後人沾注。
605
路徑:段注說文□第三卷□革部
606
□xié
607
注解:繫牛脛也。�
URN: ctp:ws36149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