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原序

《原序》[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南通志》原序
3
以庸鈍備員,楚北今年春,恭荷恩綸,調撫吳㑹,星言束裝,順流趨事,抵姑蘇方,匝月復䝉。
4
皇恩授、兩江總督正慮才不勝任,㑹所司以江南通志一書具詳。
5
進呈
6
御覧於簿書繁冗之㑹,分隂校閱,拜手而頌曰:「皇哉!煥哉我!」
7
聖天子同文之治,誠曠古而一覯者也。生逢唐虞,三代之時獲事。
8
堯舜、湯、文之主,竊覩威徳文章、車書玉帛之盛,去嵗准禮部咨奉。
9
㫖催修湖廣通志》,隨檄督所司,刻期告成,颺言於簡端,因剞劂未竣,先以抄冩本帙,咨部今祗。
10
命来吳更見江南勝槩,何幸也固陋不文,曩昔辦事中祕,出入郎署,仰窺
11
經筵鉅典
12
聖學天行,兹於吳楚之間,益藉志乗,全書廣見,博聞私心,彌切踴躍,惟是江南為財賦重地,其江山之挺秀、河海之扼要,人物之英多,典章制度之紛繁,郡邑稱名之沿革,以及幽光濳徳,風俗土産,𫝊聞異詞,記載各别,搜羅考核,較之他省,寔為最難。斯編薈萃周詳,類序,嚴慎以備。
13
一統之採,擇以揚扢。
14
聖代化成之萬一,不尤為黼黻,太平之盛事也哉!至董厲討論者則臣成龍、臣國柱臣、國相之力也,涓埃未効,樂觀厥成,謹稽首為序,以
15
獻。 旹
16
康熈二十三年,嵗在甲子,夏六月,榖旦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新命:謹序江南通志原序。
17
18
皇上御極二十有二年癸亥,禮部奉㫖,檄催天下各省通志,限三月成書臣成龍承乏兩江總督,應董其事,江西去臣駐劄江寕千有餘里,乃檄署江西巡撫、布政使臣張所志草創,送,審定送部,其江南省通志則臣成龍與江蘇撫臣余國柱、安徽撫臣徐國相徵屬府州縣新舊各志,及先儒先賢著述,論建之有關地方、應備採拾者,開局江寕、延聘在籍儒臣及文人宿學、通達治體、諳悉典故者,編纂稽考甲乙次第而臣成龍臣國柱臣國相,且相與親為討論焉。并董厲在局諸臣,就明繼晷,敏皇将事,計六閱月而書成,共七十六卷而臣成龍以職掌所及,當有以序其簡端。竊見九州之土宜貢賦,載于禹貢中,古文尚簡質,不事詳贍。其後周官職方氏所掌,與《禹貢》所載,體制不同,而秦、漢所收列國圖籍,時久世逺,莫可較訂。嗣後或有所述,出自一隅,一事不足傳信,即陳沂、楊慎所撰山東四川通志,亦稱善本,又皆私自屬草,體例未純。
19
皇上乃渙大號,申巽命,先取各省之志,以成一統之志,正欲於衆中求其詳於繁中,舉其要。夫修志之役,必始於縣縣,志成,乃上之府府,薈集之為府志府志成,上之督撫督撫,薈集之為《通志、通志》,歸之禮部,然後輯為一統志,于是無所不該,山川貢賦、土産、人物之類,無所不偹,上下數千載,使之瞭如目前,然則通志之舉,其事不綦重而為之不綦難歟?且江南之視各省,纂集雖均,而難易懸絶,何也?各省通志,原有成書,而江南絶無所本,事屬創始,未易周匝,雖窮搜博採,豈無絓漏?其難一也。孫吳六代,以逮明初,其經國大猷,代各異制,披尋史乘,浩如烟海,旁考别紀,乂多舛誤,稽辨雖勞,詎恊至當,其難二也。江左人物,甲於四方,偉人駿烈,尚多遺佚,至於節孝隠逸,悉存姓氏,既恐淆雜,欲裁訛濫,慮没幽濳,其難三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紀載嵗月,逺於春秋,虞初雜志,任情好惡,志家之體,無容疑誤,並存裁量之能,豈盡銖黍不爽?其難四也。大江左右,僑立州郡,分𨽻不常,命名變易,考徃已多,無徵凖今,何由叅覈?其難五也。而等,又以迂踈不學之才,兼以簿書塵冗之苦,短綆汲深,曷能勝任,唯是祗承?
20
詔㫖與同事諸臣共詳其慎,纂集成書,或止足以備一統之採輯,而未敢自信為良史也。顧臣成龍自䇿名入仕仰見。
21
聖治右文。
22
皇上單詞,隻字皆足,與詩書典誥争光,逮及備官畿輔,聞見益親近。又與江蘇、撫臣國柱共事,撫臣國柱久在。
23
禁庭身依。
24
紫極常語臣成龍
25
皇上以天縱之姿,好學稽古,講筵詰難,燕聞辨問,多發先儒之未發。
26
宵旰之暇,考核異同,披覧得失,未甞旦夕釋卷,頻命詞臣,有所纂著,皆足昭垂千載。山至於髙,則拳石出雲,水歸於㴱,而淵泉不竭䓁幸託。
27
唐、虞之盛世,依附臯、益之末光,使樸僿鄙陋之所纂輯得備《崇文內庫》之目,以垂不朽䓁寔有榮幸焉,是為序。
28
29
康熈二十三年三月望日,總督江南、江西䓁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成龍謹序:
30
江南通志》原序
31
32
皇上以英睿天縱之姿,契精一危微之㫖,而稽古好學,盛治右文,木天禁近,既夙備馬班燕許之才,復舉博學宏詞之科,㧞其尤者,並居祕府,俾與侍從諸臣,纂修㑹典,《明史》諸書,以成一代之鴻文典册,且於二十有二年。
33
詔取各省通志尅期進。
34
呈以備通志》之採,輯此誠古来採風問俗之遺徽,而國家政孚化洽之實效也。臣輔竊惟國之有史,所以紀事而昭信。自馬遷創為紀傳、表、志之例,分列成書,號稱良史,後代因之。而輿圖、地志,於是備載天下之山川、星野、貢賦、人物、典章、制度之類,遂為紀乘所必需今。
35
聖天子特渙綸音,亟命蒐輯,宣付史館,盖有以也江南為各省之首區,疆域開廣,形勢蟠踞,負山海而控楚豫,襟長江而帶大河,其聲名、文物、財賦、物産,皆甲天下,以數千里內數千年間之建置、沿革、山川、風土、事物、人文之屬,咸欲於志乎是備,纎悉勿遺,此其事誠重而為之也。誠難幸督臣于成龍、撫臣余國柱、徐國相,暨藩臬諸,董率其事,聘諸儒臣文士,編纂考校,不數月而志以成臣輔,名列監修,例得颺言,以附簡末。但以不敏待罪河干,頻年以来,拮据奔走,躬親畚鍤奉職,不遑當兹。
36
盛典未獲操觚從事,惟是職司河務,今觀於志,即以水利言之,江南境內如黄、淮二河,則自髙寳以迄蕭、碭,如大江則自東流以至靖江,延袤數千里間,按圖而索其中,形勢之曲折,郡邑之牙交,地名之詳審,與夫沿海之墩汛、瀕湖之港瀆,莫不條分縷晰,瞭若指螺志之於水也,其詳如此,則其他之所載,稱是可知,此雖督、撫、藩臬諸董率之功,與儒臣文士編摩之力,然而非我。
37
皇上殷殷圖治,宵旰靡寕,致使薄海內外,車書渾一,崇文敷徳,留意千秋,則又安能立成大一統之規模,蔚然備美,以垂不朽之盛事哉臣輔既獲身與共球之際㑹,且幸名依臯益之末,光謹沐浴拜手而為之序。
38
39
康熈二十三年七月朔日,總督河道提督軍務、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靳輔,謹序《江南通志原序。
40
古者諸侯之國,有史以紀時事,墨子所謂百國春秋是也,然皆紀言紀動而已。自史遷創為紀、傳、表、志之法,歴代因之,而括地志之類即遷史志例,别為專本,於是人物山川、典章、制度,纎悉靡遺焉。皇上御極二十有二年臣國柱,准禮部咨,奉㫖催修江南通省志與督臣于成龍、安徽撫臣徐國相,及時趨事,務求詳確,志成臣成龍既記其嵗月,乃纂修諸姓名書之簡端矣臣國柱有共事編摩之役,安得不一言以表?
41
昭代崇文之盛竊見。
42
國家鼎建,兩京之外,分省一十有四,而江南最為重地。《通志》一書,視各省纂述為難。盖國之大計,以財用為根本,而江南田賦之供當天下十之三,漕糈當天下十之五,又益以江淮之鹽莢,關河之征𣙜,是以一省當九州之半未已也。 神京東北,運道數千里,一線長河,淮、泗交下,黄流澎湃,遷決汎濫,亦時間有而。
43
聖朝聲教逺被,扶桑槃木,江南所統,安東以南,三河以北,浩瀚汪涵,黏天浴日,帆檣出沒,不可紀極,上下兩江,旅舟商舶,絡繹奔凑,菁華所萃,風氣鬱發,文章政績,抱瑾懐瑜之士,蜚聲騰實,肩隨踵接,仕宦科名,皆為諸省之冠,且鍾阜、石頭,六朝遺蹟,建置沿革,紀乗淆譌,而等,操數寸之管,勾稽薈綴,部次爬梳,欲其絓漏無譏有當,良史足稱我。
44
皇上乙夜之披覧,不其難乎臣國柱。自備官郎,署改授掖垣,洊歴卿貳,旋副中臺奏對。
45
彤扉趨蹡。
46
丹陛親見我。
47
皇上以天縱英姿,勤學好問,圖書典籍,不離左右聽覧,餘間考訂,繙繹未甞,旦夕少輟,盖以
48
睿智詰謀之聖性,遥契危微,精一之聖心,推行之為政,治而昭垂之,為文章以上,接堯、舜、禹、湯、文、武、道、統、冇非,下所能蠡測管窺者,故於郡國方輿,亦所留意,因命修一統志,先之以各省通志,是將以考山川阨塞,歴朝興廢之所由焉,紀士風民俗之貞淫焉,稽秸●絲枲徭征之繁重、墳壌之腴瘠,閭閻貧富、民生之疾苦焉等所為,黽皇詳慎,宵旦不遑,以底成書,兾無負此盛事也。徃明初修《一統志》,出自宋濂諸人皆一代名儒,然紀山川則詳於名勝,而畧於形勢,叙建置則但存名號而不及廢興,詞賦之資有餘,而問於大指未備,其後陳沂、楊慎、陳善、郭子章之流,號稱博綜,究皆私家紀述,非奉詔纂修,故體未純偹,至若江南前代所傳,如南部烟花、吳地廣記、金陵琑事之類,益復細碎,無當紀乗等仰奉。
49
綸音博收肆,採詳覈約。存雖才識寡陋,聞見淺隘,然而紀載辨考,不敢稍忽删繁。搴要類聚部,居為圖表,以著星野輿地之形為分,志以見天文禮樂、車服之度為備考,以悉職官選舉田賦匠作之詳為列𫝊,以錄名臣鉅儒忠孝節義之大為藝文以載古今著述體尚之全為雜著,以補聞見流𫝊之失,統計共若干卷。數千里之內,數千年之間,舉凡隆替、盛衰、險易、得失、貞淫、休戚諸大,故一開卷而瞭。若指掌鑑,古可以知今觀風因而設教具在是矣。惟是江南省志,從無定本。今則合各郡志之繁雜,成於三月之定限,擇焉不精,語焉不詳。所謂腹儉者難為華,質固者難為通。此又臣國柱與督臣成龍守,此戰戰也。謹薫沐拜手稽首,而附陳志事之始末有如此,云是為序。
50
51
康熈二十三年正月望日,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廵撫江寧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余國柱謹序
52
江南通志》原序
53
粤稽禹蹟之在天下也,南紀居三條之一,而聖人所以經理南條者,曰九江孔殷,曰震澤底定,盖由海門達吳㑹,皆其殫力注措之地,江有上下治同一源,意當日功參造化教,被方隅文物度數之整齊,土田兵農之區畫,必有一正俱正,一定俱定者,故吳頭、楚尾、吳根、越角悉𨽻揚州,則壌既同,其所率由,無不同也。然則應瑗所云千里不同風者,豈三代以前之論乎?
54
興朝徳邁九皇,治超隆古,而經理南條,仍按禹蹟之舊,於海門震澤,設兩撫臣以鎮之臣國相,備員上游,毖飭嚴疆,已經七載初至,則猶楚氛震隣,時嚴斥堠,鳳泗瘠壌,多不逢年,既而
55
皇威遐播,四境寕謐,吠犬無驚,恩䘏屢霑,磽确之區,均歌含哺。於是登皖峰望,三吳不禁,欣然曰:「美哉鬱蔥!佳氣東南之化域,而財賦之樞機也。陳詩納賈,以觀民風,此其時矣。歳癸亥,適逢。
56
皇上俞禮部之請,催取各直省通志、同督臣成龍、撫臣國柱,廣延宿學,揚𣙜紀乗,刪繁補闕,裒舊益新,閱六月而江南,通志告成,竊念所轄者,七郡三州也,宜乎見聞親切,莫先於是,顧金陵處吳㑹之中,昔職掌,承宣於錢榖出入外,凡吳地造化之所鍾,靈方隅之所扼要,暨土田兵農之位,置文物度數之敷施,盖居省㑹,時已習知其大同,矧復叨鎮撫,諮詢閲歴,不啻加詳,今從兩臣後,殫力編摩,鋪陳典制,目張綱舉,有脊有倫,信乎?海門震澤,江分上下,治同一原也。抑嘗考禹㑹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山經海志,皆益稷諸人,載筆以成,迄西漢盛時,天子登灊山,封為南嶽,紀功頌徳,作盛唐樅陽之歌》,二者在皖濠間,皆部內事也,乏通經作頌之才,而與萬國共球之㑹,則亦已榮踰益稷,其於漢臣歌盛唐者何有哉?是編進呈,得䝉。
57
御覧固東南之幸,而尤私賀微之克逢盛典也,爰沐浴拜手而為之序。
58
59
康熈二十三年三月望日,廵撫安徽寕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岳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十三級、徐國相謹序《江南通志原序。
60
粤稽《周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用以周知天下山川風土、職貢、官師、謡俗之宜,此志所由昉也。逮其後,郡國有圖經,風土有記,方輿有考。良為知古知今,識大識小之藉大都。出於學士之記,載草野之𫝊述。雖淹洽舊聞,弗足鋪揚鉅,典洪惟我。
61
皇上治定功成,登三咸五,而尤體國經,野為兢兢。爰勅纂修㑹典,彚為一代章程,并修《一統志》以徴四方文獻,各省通志,同時並輯,而江南雄長諸省,地亘江淮,扼荆楚而接中州,環瀛海而引閩、越,洵寰宇之要區。
62
國家之外府聲名,文物之淵藪,其摭拾固不可不詳,攷核尤不可不謹。先是,總督臣于成龍、廵撫臣余國柱、徐國相,廣稽慎覈,業已編輯成書臣柱斗,於甲子,仲春謬承。
63
寵命弭節,上江涖事之初,適當剞劂告竣,合繕疏恭呈敬捧閲側,見疆域之分合,而知綢繆之圖貴豫也。户口之多寡,而知休養之計宜先也。風化之或淳或漓而知張弛,調劑之弗可緩也,賦役之為盈,為絀而知催科撫字之當加意也,至于求故實而悉制作之由,稽懿徽而深仰止之,慕一編之中,罔弗備焉徃者司臬皖城,稍習知其山川風土、職貢、官師謡俗之概,未遑搜遺舉墜,比於小史外史,勒為一編以彰。
64
聖世典章之極盛玆幸,通志成日,猶獲厠名其間,因曉然古今沿革之故,禮樂教化之原。
65
國計民生之大,竊兾因時補捄,移易風俗,以毋負皇上簡畀至意將奉斯志為繩尺,而莫或遑息矣,敢稽首颺言於簡端,是為序。
66
67
康熈甲子,孟夏吉旦、廵撫安徽、寕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薛柱斗謹序。
68
江南通志》序
69
直省之有通志,與古列國之有史同,而輿地廣大則倍之,古者列國,或百里,或數十里,各自為境,今車書一統,一省連跨數十國之舊封,而江南尤屬東南大省,舊志修於康熈二十二年,刻期告竣,頗多缺畧,今將綜府州縣志及歴年卷冊所載,詳稽核考訂,故増新合為通志,役亦重且繁也。雍正七年欽奉?
70
世宗憲皇帝諭㫖:彚萃成編,上之職方,備一統志之採擇,盖其述之徃者,採自史𫝊,増諸後者,據事直書為。
71
他年史氏之徴信故,凡子史百家之書,購求必備,州郡志乗印冊檄,取必詳𨽻上江者,安徽藩司主之。𨽻下江者,江蘇藩司主之。督撫大吏,延聘纂修,鍳定董成,殆六年於兹矣!,於雍正十年督漕蘇松,十有三年,移臬安徽,適當修志之時,上下兩江,咸得恊理其事,與觀厥成,見二百卷之中,恭紀誥諭宸章,如讀帝典大訓,敬述河渠。
72
方畧如覩地平,天成若」。
73
賜復蠲租、豁減浮糧以及漕運積貯諸大政,紀載詳備。而人文之盛,節烈之竒,户丁之繁,物産之豊,雖江南。
74
山川靈秀,風上清淑,異於他省,而實可想見我朝重熈累洽之休,漸涵樂育之久,以馴至於斯也。今者伏遇我。
75
皇上龍飛御宇,澤遍遐陬,蠲免江南積年逋賦以千萬計,他自闗稅,鹽課浮羡,暨一隅一邑,田賦雜税,稍有不便於民者咸。
76
予豁除。
77
特開恩科,廣増解額,分闈校士,加意作人,皇仁洊至,有加無已。若陽春布澤,率土同滋,而雨露之濡潤南國者為倍渥焉。此又親覲。其
78
光而樂揚其。
79
烈者也。
80
鴻猷廣被
81
成憲光昭,垂之簡䇿,猗歟休哉!矧聖聖相𫝊,殷勤南顧」。其加意於此一方者,固大書特書,不一書而足也。
82
軫念乎風俗之浮靡則。
83
詔諭頻頒,時切返淳、歸樸之儆也,洞悉乎郡縣之繁劇,則陞析周詳,具見體國經野之宜也。河防之整理,則泛漲無虞,而徐、泗、淮、揚俱享平成。
84
之慶也,海塘之修築,則洚洞安瀾,而蘇、松、常、鎮各䝉清晏之休也,溝渠之疏濬,則蓄洩咸資,而千里膏腴,旱澇有備,武備之規畫,則塵氛永靖,而大江南北雞犬無驚也,而碩輔名卿,景從雲集,忠孝節烈,徳化風行,以及才士名流、咏歌贈答,鼓吹休明,無不以江南為最要,皆沐浴於
85
仁漸、義摩之久,而振興為有自也,則此志之信。今傳後者皆備官,斯土以來所目擊,心識而知紀載之,不可不詳也,寕僅星野輿圖之博,攷土冝物産之鋪陳,禨祥瑞應之臚列,而謂志之為用,在是哉旹?
86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仲冬,月榖旦。江南江安等處糧道布政使司參議、王之錡謹撰。
87
江南通志》序
88
粤昔周官職方氏,掌天下圖籍而辨其邦國都鄙,與其財用榖畜之數,以周知天下之利害,盖志之意肇於此,迨班固作《漢書》,著地里》、《溝洫》等志,而志之名始立,故後世有《一統志》。列省有《通志》下,而郡縣亦各有志。
89
聖祖仁皇帝御宇之二十二年,武功底定,海內乂安,於是乎有修一綂志之舉。
90
詔天下各修通志,盖將登諸天府,用昭一王之鉅典也。上下兩江為吳、楚名區,幅員廣大,實甲天下霸業,皇圖沿革,不一而我。
91
世宗憲皇帝
92
睿慮周詳,因革盡善。江省之州,陞而為府者二,為直𨽻者五縣之,析而為二者十有七。諸如墾荒田,免浮糧。
93
指難悉數,即鹽莢郵傳亦皆弊,絶風清兹,復恭逢我」。
94
皇上紹承大綂,繼述前徽,念江省為東南財賦,重地寛恤之典,優於他省,當此仁風翔洽,萬善偹臻之㑹,《通志》一書,脱不及時修輯,吾恐久而不免於掛漏矣。雍正七年。
95
詔在廷儒臣續修一綂志,直省督撫,各修通志,誠以通志為一綂志之權輿而不容率畧也。今上下兩江督。
96
撫諸大臣悉經術通儒,而司藩臬者又多文學,之彦雖纂輯有人,而討論修飾,公餘不廢,爰彚三朝之典故,成此不刋之瑶編綱舉目張,部分類别,彬彬郁郁,質有其文,殆將與《周官》、《漢志》並垂天壤之来江省也,晚未獲,與於斯役,適逢告成之期,得載一言於簡末,因不揣固陋而為之序。
97
98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孟夏榖旦,整飭江南通省驛𫝊鹽法,兼廵江寕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二級,紀錄》二次、孔𫝊煥謹撰。
99
《江南通志》序
100
隆元年丙辰、夏四月臣斯盛蒙恩任安徽布政使司事,時江南通志,將次成書,因得與編校之役,搜遺補闕,督趣集事,又逾半載,而告成凡二百卷,其間輿圖田賦、職官民物,古今因革,沿潤之宜,略已大備,煥然維新矣。伏惟江南幅員,廣逺安徽與江蘓分閫而治,其地北薄虹靈,南抵黟歙,西界皖口,控扼千有餘里,財賦差半江蘇,而江山阨塞,形勢險固,實為過之,自春秋吳楚之世,爭鍾離居巢州,来為今鳳陽、壽州、廬州、巢縣之地,降及三國,六朝孫氏之濡須,祖逖之譙城、韋叡之合肥,世稱南北重鎮,而元明之季,潁、亳、英、霍界連楚豫,長江左右,獨為隩區,盖山川隔閡,疆界糾紛,居東南轇轕之㑹,而鈐轄阻深不盡,如江蘇所隸廣谷、大川,平疇曠野,彌望千里也,地險民聚而富之,教之又一道也我。
101
世祖章皇帝掃平區夏,式用九圍,聖祖仁皇帝六十一年,深仁厚澤,淪肌浃髓。世宗憲皇帝益加整飭,析縣置郡,慎固封守,黎庻乂安,我皇上綂。
102
三聖而纘承之,即位之初,厪懐民瘼,豁免蕪湖縣江夫河篷租稅,蠲除泗州安河兩岸,陞科淤地,錢糧斯民,鼓舞相慶久矣。夫醇氣漸濡,太和翔洽,本深而末茂,質勝而文生,确犖者畊桑,游聞者勤動,雄傑者髙明,深鷙者沉潛。諦觀志中所載,凡職官之嚴密、疆里之周詳,賦役户口之輕重多寡,墩防戍守之聨絡,環衞皪乎,若星羅而棋布,秩然如絲櫛而髪,理有動静相調之勢,無勞逸不均之慮,有詰奸禁暴之實,無糜餉冗兵之煩盖本。
103
國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籌疆域如戸庭,運神州於掌上而,幸得備藩斯地,因通省全志之成,列兩江地勢之殊詳。
104
本朝規畫之盡善,逺邁前古,以昭列聖,神謨逺略,用固億萬年不㧞之基,匪直列掌故,備史氏之見聞而已。
105
106
乾隆元年,歳次丙辰冬十月榖旦,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臣晏斯盛謹撰。
107
江南通志》序
108
國有史,直省郡,縣皆有志,由來尚矣臣㑹一自移守,維揚恭逢。
109
世宗憲皇帝命儒臣修一綂志,詔省㑹各修《通志》上之。而臺省大臣檄徵郡縣志,以供採輯率郡之紳士,編纂成書,報充省局,於今五載。
110
復覩通志之成疊膺
111
簡命歴運使視鹺政,治所胥隸江南,例得颺,言於簡,欽惟我。
112
國家自
113
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四方和㑹,列聖相承,重熙累洽,幅員孔長,尤以江左人文淵藪,財賦要區。
114
恩綸疊、沛
115
聖訓頻頒,富之教之。淪肌浹髓,編纂諸臣,開函恭紀,煌煌御製,燦若球圖,允惟典要。次分十志,例仿班書,綱舉目張,有條不紊。自輿地河渠,即及食貨,八政所先義不。
116
容後而職,司鹽政,為食貨之一,伏念兩淮鹽筴,自昔甲於天下,國用以饒,民生攸頼,立綱積引法,久易弛我。
117
朝監於前代,去其煩苛權。其利病,軫恤深仁,度越千古維。
118
皇建極載沛殊恩,鹽法澄清,商情豫順,敬奉施行,犁然志冊,誠懽誠忭,竊有榮焉,以至吏積民,依文教武衞,因時制宜,具徵文獻,歴官兹土,嘗所與聞,循覧是書,上徴史乗,下肅官常蓋」。
119
聖天子之聲靈赫濯,實式慿之,非供掌故」云爾也旹。
120
乾隆二年,歳次丁巳,春正月榖旦,都察院僉都御史管理兩淮鹽政,加七級,紀錄四次、尹㑹一謹撰:
121
江南通志》序
122
皇上御極之元年,大業日新,百度具舉,而江南通志,於時告成叨從藩臬之後,例得贅言於簡末,窃惟江南襟帶江海,連跨揚徐,自昔為國,為郡,開赤,縣建行臺,代更沿革,故論形勝,則舊作陪京,論富饒則賦半天下,聲名文物出他省上逺甚,承乏斯土,聿有十年,分藩常鎮,視𣙜維揚,濱海而東,大河之北,間因公周歴江左右之情勢,約略知之,繼署江蘇藩篆䝉。
123
恩督理糧儲,冊籍戸口之繁,府庫倉儲之裕,遂得暸然在目。壬子秋闈,以監試備員,今兹躬逢。
124
恩科復充提調,備見士類之振興,文風之丕茂愈信,人材炳蔚,於斯為盛。夫山川壯麗,形勢之雄也,財賦繁興,地利之廣也,人文蔚起,運㑹之所鍾也,而培養調燮,轉移變化,以増其盛而美其偹,則非仰頼神聖之經綸,弗能為功也我。
125
世祖章皇帝以仁厚開基,滋培元氣。聖祖仁皇帝休養生息,六十餘年,省方所歴,六幸江蘇,所以保乂南邦者,固已民登衽席,士慶遭逢而?
126
世宗憲皇帝子惠元元,財賦重地,彌切勤求,遞減逋賦,豁免浮糧,且升舉孝秀自鄉㑹及童子,試額無不。
127
特沛殊恩,兹伏遇我」。
128
皇上
129
文武,聖神之資
130
仁義中正之學紹承。
131
聖祖
132
世宗之所已行,所欲行者,而誥戒誕布之海內,莫不欣欣仰化,而江南臣庻霑被尤隆。
133
厚澤深仁,良法善教,大書特書,其足為志,乗光者何可勝數?於兹志之成,竊為江南之士民,幸而更以見四海同風,中外寕謐,直省通志之成,類復如斯,由是彚為一綂,志以垂之不朽,誠千百年,來未覩之。
134
盛典也。已是用不揣謭陋識之末簡旹。
135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仲秋榖旦,江南安徽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四級。紀錄五次、劉栢謹撰。
136
《江南通志》序
137
粤稽《周禮》,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以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邦國之志,小史掌之,四方之志,外史掌之」。班固《漢書》作「十志,次八曰地理。志之所由来舊矣,我國家誕膺。
138
天命綂一區宇,東漸西被,暨乎朔南,聲教所敷,逺逾海表,幅員之廣,伊古所未冇,江南夙號名都,北連齊豫。
139
南接楚、越,航海則通楫甌、閩,汛江則泝流章貢,襟帶河、淮,振納澤藪,實為東南要區,提封數千里,財賦甲於天下。其間山川之包絡,郡邑之羅布,城郭之經緯,户口之繁,人文之盛,以及物産,民風之,各因其地建置,沿革之數,易其規,職方所掌,輿圖所紀,畿輔而外,他省固莫與埒也。
140
聖祖仁皇帝六十餘年,涵濡漸漬,翠華屢幸,渥澤頻加。
141
世宗憲皇帝軫念河防,不惜百萬帑金以為萬世,永頼廣修水利,特減浮糧,造士育才,振興學校,其加惠於
142
江南者,備至我。
143
皇上紹纘不基,孝隆繼述,蠲逋免稅,江南之被澤尤深,復念人文繁盛,分江取士,加増解額,讀書士子,莫不鼓舞,振興仰承。
144
盛典於雍政七年冬,奉命視學,江蘇重荷。
145
皇上天恩再留,兹任八年之間,輶軒所至,每延接諸生奉揚。
146
綸音宣布。
147
徳化俾争自濯磨,敦行力學以共奮於文明之世,而閭閻黎庻,蒸蒸然被。
148
祖宗之休養沐
149
聖主之生成,民物滋豐,風俗淳厚,熙恬和樂,以安享太平之福者,既飫聞而習見之。况又隸籍皖、桐、世承。
150
恩澤覩勲華之繼治,慶桑梓之䝉庥,兹當江南通志,告成督撫。諸既慎擇纂修,復詳加裁定,臚為十志犂。
151
然備舉以生長之邦,又為奉使之地,濫叨採風之仕,適值是書之成。於此,尤竊有厚幸焉。謹拜手稽首,而序於簡端。
152
153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仲冬月榖旦。禮部左侍郎、提督江蘇等處學政、張廷璐謹撰。
154
江南通志》序
155
世宗憲皇帝御極之七年,勅下督撫諸臣,各修省志,上之史館,以備採擇。江南總督臣繼善、廵撫臣國棟、臣元章,欽遵於九年冬十月。
156
徵集在籍儒臣之博洽工文,通達治體者,開局于江寕,蒐討排纂,草剙未定。督臣廷珍、臣其倬臣世臣臣國璽臣本繼之臣𢎞恩與撫臣紘、臣琮、臣國麟復繼之,攷訂増損,惟慎惟詳,迄今始克成書繕。
157
表恭。
158
進盖自經始,以来六易寒暑矣,直省各志,皆已次第進。
159
呈而江南獨居。其後江南為東南大省掌故事,實浩如烟海,纂集綜核,未敢猝成。嘗舉其槩而論之。輿地則五省犬牙相錯,經六代僑置,紛更千餘年,沿革分合綦繁我。
160
國家升析郡縣,規制尤為盡善,必此疆彼域,廣袤詳明,然後山水闗津,城池都邑,區别隸轄,各有攸歸,而宫室壇壝,梵刹仙宫,徃蹟新觀,暸如螺指,此其形勝之宜祥者也。河渠則大海環其東,河、淮繞其北,長河具區,縈涵境內,而運河蜿蜒自南而北,為四省漕艘,要津上闗。
161
國政下利民生,此其原委之宜詳者也,食貨則田賦當天下六之一,闗税當天下十之七,鹽課當天下五之三,生聚之繁、物産之,富甲於海內,而積貯蠲䘏諸大政制,既詳于歴代。
162
恩尤渥於。
163
天朝使采摭有未當,奚以資於治理哉?至于陶淑以禮樂,捍衞以兵戎,設官分職以臨莅之分,營列汛以鎮撫之,既育之于庠序,爰㧞之以選舉,周秦而後,經制始繁,六朝以来,更張為甚,由唐宗而元,明武功文,徳夏造商因至。
164
昭代而規模宏逺,條理細密,政使慎重出之,猶懼弗備,矧夫泰伯之至徳,言子之文學,季札之節概流風,餘韻興起,百世風㑹,日開山川,鍾毓而江左人物,遂為天下先,雖前後殊揆,隐見異轍,然立徳立言,立功以厚,人倫禆治,化厲風俗,其致一也。若匹夫販婦,弱女黄童,其貞孝節烈,亦皆錚錚,佼佼可以亷頑而立懦,稽之徃,牒采之,近今遺濫兼譏,是非易舛,尤不可不詳且慎也。舊志:剙于康熙癸亥,刻期告竣,遂多闕漏。
165
聖祖仁皇帝六十餘年中,厚徳深仁,如天如地,所以軫恤江南民力者,至優極渥。
166
世宗憲皇帝整飭綱紀,通變宜民,惟富惟教,江南尤荷格外。
167
殊恩是皆舊志所未及載,而今當裒而益之,期觀美備,垂於無窮者也至我!
168
皇上即位以来
169
惠顧東南。
170
恩施稠疊,諸凡振興禮教,廣攬英才,減賦蠲租,拯災恤患均邀。
171
曠典非他省所可絜,比志書之成雖後,而沐浴徳化,歌咏太平,詳之紀載者,獨先光昭簡冊,照耀方隅,不尤隆哉!臣何人斯,幸董斯役,折衷商㩁,不憚再三,文已屬而復删,稿將成而更易,分門别類,按部就班,叅稽攷正,期無譌盭,然後繕校成帙,付之剞劂。夫作志之難,與史略同,彼或癉而或彰,此去誣而徵實。彚訂之詳,稱述之當,鮮學與識,莫能擅長也。乃若立言有體,落筆成章,則又非才莫與兹志之成。敢云三長之有歸,庻幾言質而事核。其於盛朝政教之詳明,制度之美備,風俗之醇厚,賢才之衆多,堂哉皇哉,彪炳宇宙,軼後而超前者,罔不披卷洞然,而宣猷布化,奔走後先,思因乎土俗民情而善厥敷施,勉樹功績者,亦皆可一覧而得其概也旹。
172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加二級,紀錄十次、趙𢎞恩謹撰。
173
江南通志》序
174
志之所載,皆為治之資也。凡封域、山川、徭賦、人才、吏治、食貨、兵衛之屬,罔不臚列,以備稽攷,故省之需志甚重。江南為古揚州,地土沃人殷財,賦甲海內,英才蔚起,文章政事之盛,彬彬郁郁復為天下先。南連浙、閩,北接兗、豫,西溯江、漢,上遊而東,訖于海。幅員之廣。形勢之要,亦中原鮮與儷。舟車商賈之輳集,魚鹽米榖之充實,錦文織綺、瑶琨篠簜之繁,富幾為宇內稱首,皆非志無以備載之,則江南之有志,較他省為尤重。雍正七年。
175
世宗憲皇帝
176
詔:天下重修通志錄上史館。今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告成適,自松江提督䝉。
177
恩擢用漕運總督,例得偕督撫諸臣颺言於簡端伏思我。
178
朝徳洋恩,普窮髪之地,無不沾濡,而江南士民之被澤,尤為至深,且渥恭惟。
179
聖祖仁皇帝廵視江、淮,指授方略,導流建牐,易昏墊為安瀾,復全省錢糧。
180
湛恩汪濊,普被無窮。
181
世宗憲皇帝豁免蘇、松浮糧數十萬兩,以紓民力,開濬河道,興水利以益農功。
182
特發帑金百萬,築髙堰,浚三渠,為淮、揚保障,利及萬世暨我」。
183
皇上繼綂,《承乾》
184
恩免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丁漕銀米至數千萬兩,輕减蘇松各府,耗羡豁除,歴来相沿雜賦及田畆,應出公捐銀錢,増廣上下江解額數十名,振興文教,懐保黎民,為亘古所罕有,是江南之飲和食徳,寔有淪肌洽髓,非他省所得同日而語者矣!今當通志,詮次成編,則文武臣工之官,斯土者,當敬體列聖眷,注南省之殷仰承。
185
皇上恩施南省之博,非徒於志供流覧已也,必将因所載為治之具,以求盡乎?致治之功,城池何以修浚?足資捍禦水利,何以疏通足備?旱澇兵防何以簡閱蒐討?使戎行悉成勁旅田賦何以輕徭役、闢蕪莱,使享阜足而樂輸,將學校為人文萃集之地,何以鼓舞振作?崇實行而黜?浮華風俗為人心,世道所闗,何以儆游惰、去澆漓,一歸於蕩平正直,忠臣孝子、悌弟節婦均兩間,正氣所鍾,何以闡幽光,發潛徳,扶人紀而植綱常?他如天文之分野、地利之險夷、橋梁驛路之經由,倉庫官廨之建置、設官分職、鄉舉里選之沿革,凡志之所有者,無不融貫于胸中,即以載之方冊者,見之設施,庶足仰副列祖神宗教養涵育之深仁黼黻。
186
聖治而鼓吹休明,豈不於志有重頼乎哉?職司七省漕運駐節淮安,於江南最為切近」。因得𢋫。
187
重熙累洽之盛,寓循名責,實之思。與大小諸交相砥礪云爾。
188
189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仲冬,榖旦。總督淮揚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補熙謹撰。
190
江南通志》序
191
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職,方氏掌天下之圖,邍師掌四方之地名,辨其邱陵、墳衍、原隰之名。盖王者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必使薄海之大,按圖攷籍,瞭如指掌而周知其故,斯有以辨土性,而物土之宜因俗尚以施八政、七教而不易其俗。且山川阨塞險阻,周防詳悉委折設險,守國之道,亦得所依據以為固,唐宋以来,圖經郡志,實本此意,所係綦重矣哉?而抑有進焉者,古今賢喆前史不能偹載邑乗家牒,故老相傳,若襄陽耆舊傳》、《零陵先賢傳,亦足以補國史之闕遺,而興起斯人敦行砥節之思,是其權尤與史官埒我國家重熙累洽。
192
聖聖相繼,徳洋恩溥,徧於寰區,幅員之廣。超軼前古,雍正七年。
193
詔各省督撫修《通志》江南,實九州之上腴,神臯奥區,甲於天下。是時,封疆大史咸敬謹不怠以奉。
194
聖天子之徳意,開置館舎,禮聘耆碩,厚其廪餼,嚴其課程,薈萃史集,暨諸志乗,廣搜博採,剔抉幽隐,踰數年。
195
而成書上叶星躔,下稽歴代,建置形勢風俗、戶口田賦、山川闗隘、水利、津梁、郵傳祠宇、陵墓,以逮名宦人物、列女仙釋之魁竒,特出物産之,利用厚生,碑版載籍,藝文炳著,靡弗攷核精審,紀述詳明,覼縷貫丳以備。
196
乙夜之覧乾隆元年書成,將獻諸朝臣江,典學是邦,獲附名簡末,以揄揚盛美,盖於星躔建置,見憲天稽,古之道焉,於形勢風俗,見化俗宜民之方焉,於戸口田賦,見休養生息之隆焉,於山川闗隘、水利、津梁郵𫝊,見體國經野之規焉,于祠宇陵墓見崇徳尚功之意焉,于名宦人物列女仙,釋見微顯闡幽之㫖焉,於物産見對時育物之功焉,於藝文見黼黻休明之盛焉,《周官所載,具見是書,爰敢拜手稽首而為之序。
197
198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冬十月,榖旦提督安徽等處學政、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加一級鄭江謹撰。
199
江南通志》序
200
國家久道化成,車書一綂。聲教訖于四海,篤祐基于萬年。
201
世宗憲皇帝詔直省修《通志》,以昭道一風同,甚盛典也。昔大禹奠髙山大川,爰作《禹貢》,畫天下為九州其間。
202
山水田賦,貢篚以次逓,及而江南一省,綂轄揚徐,獨居九州之二,土宇遼濶,財賦殷繁,控江海之要區,萃人文之淵藪,則修志於江省,所闗尤鉅臣斌織造江蘇,旬宣吳㑹,典𣙜視鹺,忝司水土,歴任江南,故通志》之修,自遍纂以迄開雕,皆幸得與聞其概。欽惟我。
203
朝底定,中原。
204
聖聖相承,重熙累洽。治嫓唐虞,念江南重地。富之教之,培育尤深。
205
恩綸
206
寳訓賁,若球圖我。
207
皇上善繼善述。
208
大澤頻頒修志諸臣,纂輯天章開函,恭紀仿古,《尚書》先典。于謨允符體要,次臚十志,例凖史裁而臣斌所嘗莅官恭承。
209
徳化若賦役,則六府孔修,閭閻藏富,若闗梁則庻士交正,物産豐盈,若鹽法則底慎財賦,國用滋殖,若水利則河淮既道,川澮攸同。凡此或師,前事或相,今宜詳列志中,非供掌故已也。至若皈章之日啟,沿革之惟時,揆文奮武之加隆,育材官人之盡制,惟兹大省尤厪。
210
宸衷罔不,分門别類,綱舉目張,而《禹貢》所載揚、徐二州山水,田賦、貢篚,皆可考而知焉臣斌職任,宣防欣逢。
211
清、晏思曩時之官守,歴在目前,覩文憲之章明,彌勤夙夜,故於志之成也。敬書諸簡,以當颺言。
212
213
乾隆二年,歳次丁巳春正月,榖旦,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級。紀錄一次。、髙斌謹撰。
214
江南通志》序
215
粤稽江南之地,於《禹貢》職方為揚州之域,而半入於徐,其在古也,厥土塗泥,厥田下下。自漢以後,財賦漸廣,幾為九州之上腴矣。其土俗民風,在周以前,號曰「勾吳」,迄春秋之世,始通上國,見於經傳者,猶譏其朴陋。而自孫、吳開業,至於東晋江表,益號名勝,人文蔚起,歴六朝、唐、宋、元明以逮。
216
本朝賢才輩出,事業文章甲於海內,又自大河南徙,㑹淮、泗以入海,元明定鼎燕京,楚越漕艘,皆由江淮以入於河,故江南為襟帶河,海聨綰南北之要地,而其山川土田、城郭戸口、物産民風載在方輿者,視諸省恒倍之。雍正三年。
217
世宗憲皇帝以一綂志歴久,未成慎簡,重臣敦率,就功七年。
218
詔各省重修通志錄上史館,乾隆元年由總督漕運,蒙皇上恩命署理江蘇廵撫印務,㑹江南通志告成,例宜颺言簡端,竊意江南志書開局金陵,招延名俊,鳩工庀材,皆督臣為之,董其成而自承乏畿輔,始領營田,繼管河道,皆在北地,泊總漕政,駐節淮隂,始得循河而南,按視工築,差别堅瑕,時則登髙望逺,相度地勢,及署江蘇撫篆,乃按臨吳㑹得,悉其版籍之繁庻,文物之華縟,風氣之韶美,以至徴調漕輓鹽筴,闗𣙜市集估舶,無一不極,天下之盛,實為東南之名都巨藪,楚越甌閩皆無以尚之間,嘗槩覧江南之全境,大河在北,區分形勢,大海在東,吐納潮汐,而大江之委控,引上下具區之浸,資藉蓄洩,號為澤國,詎不信然我?
219
聖視仁皇帝深仁煦嫗,六十餘年,屢次南廵,指授治河方略江海防汛之宜,採風㧞茹,登之藝苑,所以
220
惠兹南國者,恩至渥也,逮世宗憲皇帝,勤求民隐,軫䘏有加,平成之功,洵足参贊天地,而又減歴代之浮糧,賑連年之饑饉,修治川梁。
221
廣開水利,増博士弟子員,廣鄉試解額,盖江南之被澤,獨深云「我!」
222
皇上龍飛御宇,百度維新,悉蠲直省逋賦,而江南為尤多。察孝秀舉鴻博,加科廣額,又以兩江人文特盛自元年。
223
恩科為始,分榜取士,上江居其四,下江居其六。他凡所以休養生息,鼓舞作興之者,靡所不至。臣謬膺廵撫之職,適當繁劇之邦,敢不仰體。
224
聖心兢兢以養欲,給求移風易俗為務,因序通志而備宣之,俾南國士民知幸生。
225
重熙累洽之世,敬承教澤,士勤正學,農服先疇,商賈百工,各安其䝉務,黜浮華以滋根本,砥忠孝而奮功名,親民之吏拊循,訓飭布昭。
226
徳化惇大,成裕蒸蒸日隆,使閱志書者,咸謂江南重地,不獨山川瑰麗,城郭崇閎衣冠俊偉,田賦物産,為天下最。而禮教、風俗、節義、文章之盛,亦實足當各省之弁冕也,豈不休哉!至於纂修是書,妙選僚佐,旁搜博證,由經始以迄竣事,則督臣之序具詳焉,無庸復贅也。
227
228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廵撫江寕、蘇松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加二級、顧琮謹撰。
229
江南通志》序
230
今上龍飛之元年丙辰,《江南通志》書成,凡二百卷。距開局時為雍正之辛亥,首尾凡六年矣,而臣恕承乏江安糧運,實與終始其事,庸敢稽手以紀其成曰:志書之設,非徒以矜淹博備見聞而已。將以攷生民之利病,究政事之得失,國家因事更張,隨時變通之道,於是乎在,不可不察也我。
231
國家定鼎燕京,歳漕東南四百萬石以實天庾,而江南實居其半。自備員以来間,歳一押,運過臨熟,悉其利弊,知漕運之制,斟酌盡善,未有如今日者也。何則?眀初例用民運與軍,對船交兌,末年僉解白糧至京,大戸每至破産,前人盖嘗言之,國朝於行月糧外,定為五米五銀之制,俾民交兌,與官官,自雇船起運,一切赴通交納,及遇淺過溜盤剥牽挽之費,悉運丁支辦而民自交納,後晏然無復事,事法至便。
232
恩至厚,顧欲恤民,必先恤丁,倘運丁困苦不支,漕法,遲滯廢壊於此,而更求變通,則民運有不可知者矣。每見州縣官以恤民為事,動致刻削運丁,而武弁亦疾視,吾民官弁,各分左右,袒而軍與民遂成隔膜之勢,不知民運之苦,運丁當之,則所以恤運丁者,義當與民等視,故欲戢其咆哮之勢,須先資其衣食之謀,欲禁騷擾之害,須先軫其道途之苦,我世宗憲皇帝洞察幽隐,無微不燭,所以優恤運丁者,恩意備至於舊例,擕帶土宜六十石之外,加増至一百石,而江淮興武二衛,豁免應追,鑽夫底料銀十萬八千有竒,以後仍給付,又令起運白糧殷實丁掣運五年更替,務使稍有贏餘,踴躍從事,舳艫安行,市肆不驚鞏。
233
神倉於不匱,垂樂利於可久,盖恤丁即所以恤民,而奉職於兹六年之久,得免曠廢遲滯之咎,實禀成謨,以倖免於罪戾,敬因志書之成,而詳述本朝漕制之善,超軼前代,有如此云。
234
235
乾隆元年歳次丙辰仲夏月榖旦,江南江安等處糧道按察使司副使、王恕謹撰:
236
江南通志》序
237
皇上以聖神文武,纘承大綂,臨御之初,聲教誕敷,湛恩汪濊,六服內外,罔不漸被暨訖尤。
238
念江南為財賦重地,加意拊循,蠲免積逋,减除耗羡,罷落地之稅,寛徵輸之期,射陽湖濵墾復之田,涸溢靡常,概與除額開濬運河,繕完隄岸,纎悉出度支正供,無累商民,所以惠緩南服者,徳至優且渥也。而江南重修《通志》一書,於時適成江南,在唐虞時,為揚州之域,其分野則上應乎牛女星,紀其疆域,則旁接乎齊魯楚越、中州豫章,其地襟江帯河,土風清嘉,山水衍秀,盖自泰伯以禮教開基,言游,以文學播化,嗣後人文之盛甲於天下,匪獨金錫竹箭,擅名東南而已,顧嘗攷之《禹貢厥田,下下厥賦,下上上錯,而後世財賦大半,仰給一隅,韓昌黎有言: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盖自唐代已然,宋元勝國因事倍増,論者每有積重難返之歎,而不知發政施仁,困極獲甦,固有待於?
239
興朝、神聖之繼起也。謹按前志作於康熙癸丑,距今六十餘載。其中山川形勢,疆宇阨塞,非必有殊舊觀,獨念此六十餘載中恭遇。
240
聖祖仁皇帝厚澤深仁,有加無已。以河工未就,自甲子至戊子屢勤。
241
南廵之駕,指示方略,永慶安瀾,省方所至,膏澤隨之,蠲租發賑,江左殆無虚歳,世宗憲皇帝繼志述事,允執厥中,免蘇松四十五萬之浮糧,除前明二百餘年之弊政,黄童、白叟擊壤歌衢。
242
時降
243
徳音訪求民隐山陬海澨之遙,不啻家至而人見之。凡此皆前志所未逮,而載筆者所當大書特書者也他。
244
如郡縣之増,改以十計,秩祀之修,舉以百計,版籍登矣,而賦惟其舊,山澤廣矣,而利與民同。選舉徴辟,立賢無方,內外戌防,星羅碁置,築瀕海土石二塘,浚入海婁淞諸水。
245
特命卿寺發帑興建,費甚鉅而利,則溥神化變通之道,因時措置之宜,盖不可以數計矣,不有紀載,將何以?
246
導揚
247
盛美而昭示来兹,則此《通志》一書,豈徒備南省之掌故,實乃徴《文攷》獻以仰佐方輿一統之参稽者也。承乏江藩,甫及一載,前此開局編摩,未獲預聞末議,特以工成剞劂循例,得颺言于末,簡有榮施焉。夫藩司一職,固㑹計之所從出也,司㑹計則言㑹,計盖未嘗不深幸,兹土之民,獲生此輕徭薄賦之時,為三代而後所不可多得也。今試觀志中所載戸口蕃息,賦役均平,人民康阜,樂業疆隅,封守申畫,鞏固有非唐宋以下所得而及者,斯豈一朝一夕之故哉?遭逢!
248
盛世
249
聖天子重熙累洽,建極於上,開府重臣,宣徳達情,敷政於外,穆明交贊,時和年豐,故雖謭陋如臣,亦得恪遵成憲,竭蹷駑鈍,以圖報稱。
250
恩遇於萬一,又詎非吏兹土者之厚幸歟?繼自今上諸。
251
册府播諸通邑,大都莅仕者以宦績為必可師力,學者以賢逹為必可法,兵農錢榖之事皆有所據,以為章程,則是書誠攷鏡得失之林也,奚必讀九邱八索》始稱瓌寳乎?
252
253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秋八月,榖旦,江南江蘇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張渠謹撰。
254
江南通志》序
255
國家重熈累洽,徳育仁涵,休養生息,百年之久,海內乂安,民人樂業,彬彬乎禮讓相先,道徳一而風俗同也。雍正七年。
256
世宗憲皇帝勅諭直省重修《通志》,上之史館,將以彚纂成編,大一統之宏謨,昭承平之盛事。迄今六閲寒燠。
257
為我
258
皇上御極之元年,而江南《通志》于是乎告成,盖志書之作所以彰,徃察来,鏡制度之得失,人材之盛衰,風俗之汚隆,運㑹之升降,固非徒侈,稱疆域之廣,戸口之繁已也。江南東環滄海,西茹長江,北倚河淮,南俯震澤,其名山奥區,竒峰秀巘,徃徃而是,靈異所鍾,碩徳殊材,出而黼黻,王猷,羽翼至道,垂三不朽於天壤間者不可勝數,即下而販夫匹婦,弱女幼童,咸禀秀于湖山,而孝弟節烈之槩,其動也天,是其甲于天下者,豈僅財賦繁豐,物産滋植,而充庭之貢纍纍,若若升玉階而入金門哉?若夫建學明倫,設官取士之制,城郭宫室,置郵營汛之規,與夫江河淮海之防,賦役倉儲之法,鑄山煑海,充天庾而實。
259
神倉之模畫,監於成憲,因地制宜,變通趨時者,一一仰煩。
260
睿慮上禀。
261
廟謨煌煌乎一代之章,程邁先而軼後,而累朝以来,徳隆恩溥,至優且渥,又惟江南霑被為獨多且數也,盖此邦遭逢之幸,為諸省所不得,而絜衡者有由来也。
262
聖祖仁皇帝省方問俗,六幸江南。鑾旗所指山川,草木頓改六代之舊,觀膏雨所濡,土俗民情,咸沐一時之雅化,而且天文炳燿,星紀増輝。
263
宸翰淋漓,斗牛煥采,猗歟盛哉!誠曠代之休風也。世宗升府,州析縣邑,則體國經野之制。隆築海塘,濬水道,則畎畆灌溉之利滋豁。免四府浮糧,遞貸通省額。
264
265
恩施不倦,蠲賑時行,斯又大江南北,白叟黄童歡呼祝頌於無既者矣!茲恭逢我。
266
聖天子學本醇儒,治隆古帝,移風易俗,則軫念吳㑹之奢靡,修河濬渠,則槩免里閭之科派,自歴年逋賦,蘇松耗羡、漕項蘆課,學租落地税等,及河難淤地之征、江夫河篷之費,長江魚租場竈折價錢糧,悉蠲悉除,無少靳惜,又因江南人才衆多,文風鼎盛,特命上下两江,分闈鄉試,廣増解額,加意作人,誥諭頻頒。
267
恩波疊沛是際,今運㑹方隆,亦惟此方人士倍厪淵衷之眷顧也,抑何幸哉?抑何幸哉!叨任監司,觀風所至,熙熙皥皥,既欣逢我。
268
朝徳化之成伏讀志書,秩秩班班乂,快覩一方紀載之盛,既部分而類居,亦詳稽而博考,於以備史氏之採擇,増輿地之竒涵,垂之萬禩,久而不刋,殆非太平寰宇,元豐九域諸書可得而嫓美者已用,敢敬述見聞,以當拜颺之萬一云爾。
269
270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孟秋月榖,旦江南分廵鳳、廬、潁道,按察使司副使、范璨謹撰。
271
江南通志》序
272
江南纂修《通志告竣計》二百卷,視舊志七十七卷,幾再倍焉。其為志分括十門。若《輿地》、《食貨》、《學校》、《武備》、《職官、選舉》、《人物》、《藝文》,此與舊志同者也。若十門之前恭紀。
273
詔諭於卷首,添河渠志於次二,并雜類志於末,以足十門之數。此與舊志未同者也。而兩志之卷帙繁簡,詳略相去懸殊。先是,署两江總督臣繼善、臣廷珍總督臣其倬、臣𢎞恩署江蘇廵撫、臣國棟、臣世臣、臣國璽、臣琮、安徽廵撫臣元章、臣本臣紘經始綜理,卜延纂修,疊加審慎臣國麟、欽承。
274
簡命調撫上江,從諸臣後,兼董厥成,獲覩全志,乃知非舊志之略,而此志之詳也。亦非此志之失繁,而舊志之能簡也我。
275
國家膺
276
天祐命
277
聖聖繼承仁育,義正事事,上超前古,若夫屢蠲,疊賑江南,霑被尤厚,盖自修志後五十餘年。
278
聖祖臨御之久,恩澤及人之深,世宗纘緒之隆,敬勤為民之大,不惜數百萬金錢,以固河海之隄防,預截數百萬漕米,以裕州縣之積貯嵗?
279
減四十五萬浮糧,以紓蘇松之民力。學宫書院時沛。
280
特恩孝友鴻博之士,得以升積學勵行之才,有所養以致風俗歸淳厚,雲物呈嘉祥,江南士庻之歌頌咸謂。
281
放勲重華之再見也,兹盖伏遇我」。
282
皇上
283
聰明天亶
284
睿孝性成,四海之大,兆民之衆,誦皇謨而知聖,學之貫,徹于唐、虞、洙、泗。接恩詔而知聖,誥之兼,美於文、武。成、康正人,心厚風俗,蠲逋宥罪,使民荷安全,吏無罣誤,財賦重地,視他省有加焉凡兹。
285
重熙、累洽之徴應,實心,實政之措施,固屈、宋、班、揚鋪、張揚厲所不能盡,咏歌紀載所不取遺,而况山川土田人文之美,江南獨擅,可勿縷述,以備《一統志之採擇哉?其為繁而不能簡,詳而不容略,固其宜矣,惟是直省奉。
286
命纂修以来臣國麟在八閩時舉行而未觀成,今来江南適值將竣之㑹,並預鍳裁之末,竊自欣幸,爰用表。
287
其所以視舊志繁而詳者為之序。
288
289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廵撫安徽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紀錄十八次、趙國麟謹撰。
290
江南通志》序
291
夫志即史也,自班、孟堅《易》、龍門八書為十《志》,後之人謂修史之難無過於志,而以為修志難修,《江南志》尤難。修江南五十餘年未修之志,則難之乂難。何則?謹溯前志,創自康熙五十有二年,由癸亥以迄於今。
292
列聖心傳,若合符節,無日不以理財用人寛,若爱民為急務,故建中立極,涵育薫陶,子惠元元,有加無已。雖
293
六合內外,無一非被澤之地、被澤之人。而大江南北,地廣人稠,生聚幾百年,供賦甲天下。其或旱澇之不時,利弊有未盡在。
294
九重注念,尤切民依。故數十年来,江南之霑恩戴。
295
徳視他省獨多而臣,江南人知之,更悉今試,就大槩者論之,増祀典以崇。
296
先聖建書院而教人才,兩江數千里,豆籩廩餼,無一不周,則學校之難志也,干旌下及夫衡茅鴻博遍羅之朝,野開科廣額,光照南天,則選舉科第之難志也。修河堰,謹海防,嵗為民計,不惜金錢,而江南無水患,則河渠水利之難志也。浮糧之供額,皆蠲十載之積逋,全豁阜財。
297
明詔無嵗不頒,而江南無困民,則田賦稅課之難志地,他如良臣之骨梗,循吏之端方,孝友聞人,義行節烈,蹌蹌濟濟,正正堂堂何莫非?
298
朝之風化攸闗,敎育所致,茍非折簡者有倫有則不蔓不支,何從協十六郡之輿論而示大公,摭六十年之掌故,而昭法守哉故曰:修之者難也。爾乃勲華繼序,委任臯䕫,遴聘博物,諸君子分例校讐,掇拾近聞,叅稽興故,務以史才抒史筆,事事有徴,言言可信,是以大綱具舉,節目全張,覺城郭封疆,依然如舊,而山川風土,靡不改觀,有不歛手欽服,黙識神怡,以頌大章,大典之無遺憾者哉?是志告竣,,欣覩成書,恭逢盛事,仰巍巍之。
299
聖徳親皥、皥之淳風,砥名勵行,固足以取鏡于文獻,而以江南人讀江南志》桑梓之地,父母之鄉,日習夫所見所聞更不勝綣,戀徘徊而恭敬,捧持之莫釋也已。爰頓首拜言,附諸簡末,並以見向所為難者,正不難也。
300
301
乾隆元年,嵗次丙辰孟冬,月榖,旦江南蘇松常鎮太督理糧儲兼廵視漕河副使。道、姚孔鈵謹撰。
302
江南通志》凡例
303
一志與史相表裏。兹志倣史例,列十志,一《輿地,二河渠,三《食貨,四學校,五武備,六職官》,七《選舉,八人物,九藝文、十雜志》。每志中依門分類,以便省覧。而十《志》之前,各撮其大指為小序云。
304
一、江南舊志
305
上諭:
306
御製詩文並列藝文,撰次非體。今編年系月恭紀首卷,其詳見本事中者《紀》。
307
恩遇重興,建也。
308
一、天文分野,舊說糾紛,率多異同。今約叙數言於圖說之首,而地之形勝亦及焉。
309
一沿革一遵。 皇輿表,近年升府、州分縣,亦詳系之,故山川疆域城池之属,較舊加備。山川則先府後縣,以方向道里次第之疆域則四隅八至以山水市鎮標識之。
310
一,宫室官署、祠廟、寺觀等類麗於地者,皆入輿地志中惟。
311
文廟學宫書院試院
312
盛治攸闗,則别為學校,志一古蹟,非僅供博覧,實為論世考地之資。古都邑外,如廢郡縣舊治所在,即名存實亡者皆係焉。至先民里居、别墅、遺跡、流風餘韻,亦並有禆于搜訪,故詳著之。
313
一、江南,古稱澤國,河、淮、大江由之入海,運河自南而北,蜿蜒其中,各次第之,較舊志加詳。
314
一,東南水利,蘇、松、常、鎮四府,脈絡流通,而太湖為之吐納,故合叙之他府州則分紀之。
315
一,江南財賦重地。
316
國家治平之久,休養生息,戸口日増,給復蠲租,超邁前代,爰于田賦,户口徭役蠲賑,紀載惟詳,而漕運、鹽法、錢法諸大政與夫稅課之佐、邦計物産之為民利者,槩附入焉。
317
一、舊志兵制,祗列官名,古今守禦之要,槩未之及,今逺稽史册,近據。 㑹典及全省見行規制,犁然粲列。若江防海防,則各按南北險要,備序次之,而驛𫝊船政附焉。
318
一、舊志職官,載自督撫以下至郡守而止,今州守、縣令皆登焉,無論賢否,槩存姓名,其名宦則古今之著,有治績而崇祀之,以風勵後人者也。即列《職官志》中。
319
一、選舉祗列姓名邑里,其有稱者,已入《人物志》。一、舊志前代鄉舉多闕略,今本南國賢書及各郡縣志臚列綦詳。
320
一、舊志凡例,謂宦績、武功、忠節、儒林,應分標名目,其說良是。今于《人物志》中分十二類,名賢居首具人少矣,故以世次至于名臣碩徳,部别區分,而編長一藝,亦悉論著之不遺。
321
一、人物本之舊志,各郡縣志及印册,其志乘所未載,印册所未詳者,姑闕之,以俟増補。
322
一郡邑名號,歴代不同,不得㮣以今之地名繫古人也。若實係本省而失載,或迥非本省而誤入,或各郡各邑,彼此錯互者。今皆詳考前史以正之一,列女為人物志之一舊例統載節婦。今倣劉向《列女𫝊例》,分為五類。
323
一,《藝文志》例起班固《漢書》,備載書名卷帙,及著作姓氏、歴代史書及三通藝文、經籍考略,率循此體。後来志書博采詩文,既非體例,亦不精詳。今遵史例,分經、史、子、集四體彚之。若有關地方利弊,及考訂古今興廢者,則附入各門。至題咏之作,槩闕而不錄。
324
一九志外有無所附麗可資考証者,則為雜類。志括之名,言軼行為紀,聞地方經歴大事為摭史紀事。五行變異為禨祥,各門紀載之傳聞互異者為辨訛。
325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趙𢎞恩,謹題為「欽奉」。
326
上諭纂修省志成稿,謹奉表上。
327
進者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伏以
328
帝徳覃敷,頌同風於八表,皇圖式廓,慶寜宇于萬年,煥日月之照臨,普光華而暉増,星紀協河海之清晏,大恩膏而澤洽江邦,維兹經野之良規,用善容民之大道,是資圖志,永著藩垣,敬輯成編,仰祈
329
睿鍳竊惟斗牛分野,旁連婁火之躔,淮海惟揚,北帶豫徐之域,敷篠簜而包橘柚,稽則壤於夏書,川三江而浸五湖,考職方於周禮,經文攸叙,為九州第五州,而九州第一州史册所書曰:江南東西道,曰淮南東西道水泉通利有流,壓鄭白之渠,田賦上腴,再熟美琅邪之稻,粤若句吳開國,秉至徳以垂風,緬維洙泗,傳人悟聖功,為有本良相之先憂,後樂崛興於胥臺甫里之間,大儒之誠意正心,實生於龍尾梅源之麓,盖江山清淑,鍾孕物華,教澤淵源,紹衣文獻,惟是唐虞五服尚逺於侯甸,綏要厥後,晋宋六朝,或流于風雲月露,皈章土宇,㢲隅之景氣彌芳,疊見珍符。
330
泰運之方輿獨盛欽,惟我皇上。
331
道貫三才
332
恩周六合。
333
建厥中而咸遵道路,若華戴勝之區,梯航修貢,統無外而壹稟車書、烏弋、黄支之國,版籍稱臣,矧居江國之首藩尤渥。
334
天心之仁愛,示以儉,示以禮,念此民風,一民寒。一民飢。引為己責,重蠲疊貸,愈軫束作之勤劬,十雨五風,尚念西成之豐歉,障紫瀾而廻濁浪,隄防倍厪宸衷,決渠雨而舉●雲,疏濬無煩民力。垂竿牽網,江上下共沐。
335
恩波煑海,煎鹺淮南,北羣霑化雨惠風。吹絳帳,軺車駟馬。慶三鱣。暖日麗寒氈,西序東,膠歌五緎。但期賢良,孝秀同升。
336
玉陛之前,何煩桐磬。瑶、琨爭列,金門之內開。
337
恩科以廣攬,建試院以分闈,千人俊而萬人,英、咸歸羅網吳之頭,而楚之尾均荷甄陶。凡此懿典鴻謨,曷既休光美。實在愷悌旁流之內,霑浩蕩以靡涯。際純熙累洽之餘,蔚文明而有象。兹當通志,告成之日欣值。
338
龍飛、御宇之初,彤管蒼毫,莫罄欽明之雅化。金題玉躞,都涵雨露之新,恩聿自辛亥之冬,載始編摩之役,嵗月屢易,剞劂方新,文異三都,類左思之遲鈍,才踈七歩,謝子建之從容,覈實副名,恐遺譏于闕濫。發凡起例,爰預定其規程,禮聘英才,羣相排纂,等互加讎檢,参酌見聞,於是恭録。
339
天章炳昭。
340
國憲然後地理與人倫殽列,文章與政事相宣,●括十門,縷分各類,權輿經𫝊,或委或原,渉獵史家,職詳職要,敢云考摭咸當,謹已次第成書。劉道規先賢之𫝊祗,及徐州范致能辨證之篇,獨言吳郡,思挂一而漏萬寜,辭鉛槧之勞快,稽古而騐,今倍感遭逢之幸。伏願。
341
益調玉燭。
342
常固金甌。
343
配資生資始之元寒煖剛柔,旁孚交鬯,徴時雨時𤾉之序。寄象鞮,譯蹈徳詠仁。山出噐車,河出馬圖。豈但地泉流醴。東南一尉,西北一候長。將天柱,為標有截。神州合八埏,而永奠无疆。景祚與兩大而長,新等無任瞻。
344
天仰。
345
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
346
表隨
347
進以
348
349
江南通志》纂修職名。
350
總裁
351
尹繼吾
352
兵部尚書署理江南江西總督印務魏廷珍髙其倬
353
趙𢎞恩
354
署理江蘇廵撫印務、刑部右侍郎,紀録二次、王國棟署理江蘇廵撫印務通政使司右通政加二級。紀録二次、喬世臣署理江蘇廵撫印務,今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一級。孫國璽、顧琮。
355
程元章
356
徐本
357
王紘
358
趙●麟
359
協栽
360
性桂
361
補 熙
362
嵇曾筠。
363
白鍾山
364
髙 斌
365
南河副總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加二級。紀錄二,次劉永澄提督江蘇等處學政、禮部左侍郎加一級張廷璐。
366
王蘭生。
367
姚三辰
368
鄭 江
369
尹會一
370
提調:
371
江南江蘇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劉藩長江南江蘇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張 渠署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陳𢎞謀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馮景夏。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 蘭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晏斯盛監理。
372
江南江蘇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刁承祖江南江蘇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徐士林江南江蘇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郭朝鼎江南安徽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孫。 詔江南安徽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劉吳龍江南安徽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劉 柏協理
373
江南糧道按察使司副使王 恕江安糧道布政使司㕘議、王之錡,蘇松糧道。按察使司副使、甘汝來蘇松糧道,按察使司副使、姚孔鈵整飭通省驛鹽,兼廵江寜道、按察使司副使包 括整飭通省驛鹽,兼廵江寜道、按察使司副使、孔𫝊煥、蘇松兵偹道按察使司副使、王澄慧。
374
蘇松兵備道。 布政 使司。 参。 議崔 琳常。 鎮道 按: 察使。 司副。 使。 翁。 藻,太通。 兵備道。 按察 使司副使。 張鳴鈞太通兵備道 布 政使。 司㕘議。 禮 山河 庫道 按: 察使。 司。 副。 使張師載安 徽道 按察 使。 司。 副。 使。 梁、需、杞、廬、鳳。 道。 按: 察使。 司僉。 事。 。 何宗、韓廬鳯 道。 按: 察使。 司副。 使。 。 李如蘭廬鳯 潁道 按: 察使司副。 使。 。 范 璨淮、揚。 道按 察。 使司。 僉 事。 。 夏、建徳淮、揚。 道按 察使。 司。 僉 事。 。 未定,元淮、徐。 道。 按察 使司。 副。 使。 。 吕維炳署分廵両淮鹽務道、按察使司僉事。 。 曽𢎞緒署,分廵両淮鹽務道、按察使司僉事。 。 髙士鑰両淮鹽務。 道按察使。 司副。 使。 。 徐大枚両淮都轉鹽運。 使司鹽。 運 使。 。 范廷謀両淮 都轉鹽運使。 司鹽 運使李根雲采輯
375
江  寜。  府  知。  府 張㠋年蘇。  州  府  知。  府 白。 嶸松  江  府  知。  府 江徳馨、常  州  府  知。  府 。 徐宗奭鎮  江  府  知。  府 。 黄鶴鳴淮  安  府  知。  府 。 楊應瑶揚  州  府  知。  府 髙士鑰徐  州  府  知。  府 曽𢎞緒安  慶  府  知。  府 郭朝端徽  州  府  知。  府 、楊雲服寜國 府同。 知署。 知。 府 事祝 宣池。  州  府  知。  府 李。 暲太  平  府  知。  府 熊同仁廬。  州  府  知。  府 髙 越署。 鳳  陽 府 試。 用。  知。   府  。 魏化麟潁    州    府    知。   府 孫光祀太    倉    州    知。   州 江之煒海      州     知。     州 鄭  謙通     州      知。     州 張。  桐滁。      州     知。     州 、楊大勲署    和    州    知。   州 。 汪文□廣    徳    州    知。   州 李國相六    安    州    知。   州 、髙淑曽署    泗    州     知。  州 周  璠纂修。
376
原任左春坊左中允、日講官、起居注、兼翰林院編修。加一級黄之雋、原任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汪應銓
377
翰  林 院。  編  修  加。 一 級 。 邵  泰原 任。  福。 建   興 化 府 知。 府 沈起元松 江  府 華 亭 縣 儒 學 教。 諭 周大璋徽 州 府 儒 學  教。 諭。 儲郁文
378
辛  丑。 科。  進。    士 、顧棟、髙原任河南 商 城 縣 知。 縣 黎髙昻安 慶府懐。 寕縣。 儒學教。 諭。 謝有煇揀。 選知 縣 丙午科 舉。 人 、徐孝常揀 選知 縣 己酉 科舉 人 張。 尹揀。 選知 縣 己酉 科舉 人 、章士鳳分修。
379
原任 河 南 新安縣。 知。 縣 王元蘅池 州 府 儒 學 教。 授 陳以剛癸卯科。 㑹試。 中。 式 舉。 人 陳祖范宣 城 縣 儒 學 教。 諭。 。 周 偉甲  午  科。   舉。  人 孫 曔庚  子。  科。  舉。  人 。 華希門癸  卯  科。  舉。  人 。 程之銘癸  卯  科。  舉。   人 任啟運興 化 縣 儒  學  教。 諭。 姚。 焜丙  午   科。  舉。   人 戴 炳蘇 州 府 吳 縣 嵗。 貢 生。 王。 栻通  州   嵗。  貢  生。 李。 堂蘇 州 府 吳 江 縣 監。 生。 陳景雲常 州 府 金 匱 縣 監。 生。 秦蕙田鎮 江 府 金 壇 縣 監。 生。 史樂泮江 寕 府上元縣 學 生。 員 。 程廷祚蘇  州 府 學 生。   員 。 顧 朔蘇州府: 吳 江 縣 學 生。 員 顧我錡松 江府: 奉賢縣。 學 生。 員 。 楊日徴松江府。 奉。 賢 縣 學 生。 員 吳。 經參校
380
江寕府: 上。 元 縣 監。  生。 。 程鼎儒江寕府: 上。 元 縣 監。  生。 。 徐重光江寕府,上。 元 縣 學 生。 員 。 劉國鑑江 寕府。 上。 元縣 學 生。 員徐重暉江寕 府 江寕 縣 學 生。 員徐廷獻江寕。 府 江 寕 縣 童 生 梁振樂蘇州 府 常。 熟。 縣 童 生 程 燿繕校。
381
江  寕 府 學  生。  員 張若魯江 寕府,上。 元 縣 學 生。 員姚 宋江 寕 府 上。 元 縣 童 生梁文瀚江 寕 府 上。 元 縣 童 生王。金甌江 寕 府 江 寕 縣 監。 生張夢桂江 寕 府江 寕 縣 監。 生 梁文㨗江寕府。 江 寕 縣學。 生。 員 汪在中江寕府江。 寕 縣 學 生。 員 張士登江 寕 府江 寕 縣 童 生 李成章江 寕 府江 寕 縣 童 生 馬有光蘇。 州 府 學  生。  員 陳萬選蘇 州 府 吳 縣 學生。 員 陸。 筠蘇 州 府吳。 縣 學 生。 員 陳黄中蘇 州 府 長。 洲 縣 童 生葉嵩陽蘇州 府 震 澤 縣 童 生顧啟増蘇州 府 昭 文 縣 童 生陳玉柱松 江 府 華 亭縣 貢 生 陳 基松 江府華。 亭 縣 學 生員 徐翊欽松 江府: 奉。 賢縣 學 生員 張忠發松江府。 金 山 衛。 學 生員。 范毓士常 州府: 無。 錫 縣 監。 生。 諸曰敬常。 州府: 無。 錫 縣 監。 生。 華。 綵常州。 府荆。 溪 縣學生。 員 。 任文炳鎮 江 府 學  生。   員 史天徳揚州府興化。 縣 學 廩 生。 李培源安 慶府: 桐城 縣 監。 生。 周 源安慶府。 桐城 縣 學 生。 員 周芬斗寕 國 府 宣 城 縣學生。 員李希稷池 州 府 貴池 縣 㧞 貢生紀 肅泗 州 天 長。 縣 童  生 陳維戊浙 江杭州府: 錢 塘縣 童 生、江師濂監局。
382
池 州 府  江 防 同。 知。 蘇士俊督催。
383
江 寕 府  理 事。 同。 知巴都善司局。
384
江 寕 府  江 東 驛驛丞戴國瑞江 寕 府 都 稅 司。 大 使朱從嘉《江南通志》原修姓氏。
385
職官
386
總督王新命滿洲籍,潼川人。   總督于成龍永寕人、總漕邵。 甘滿洲人    總河靳。 輔遼東人江蘇廵撫余國治大冶籍,南昌人 安徽廵撫徐國相廣寕人、安徽廵撫薛柱斗延安人  督學趙。 崙萊陽人廵鹽御史張志棟濰縣人。  廵鹽御史戴 通滿洲人廵鹽御史巴 錫滿洲人  江蘇布政使丁思孔廣寕、江蘇布政使章欽文宛平人。 安徽布政使柯永昇遼東人:江蘇按察使金鎮宛平人。  安徽按察使王定國遼陽人:安徽按察使盧崇興廣寕人 安徽按察使王國泰廣寕人、江安道張永茂錦縣人。   驛鹽道黄。 桂遼東人蘇松道劉 鼎遼東人   江常道孔興洪曲阜人鳳廬道孫 蘭遼東人   鳳廬道張。 璿永寕人淮揚道多𢎞安永寕人   淮徐道劉元勲咸陽人。両淮鹽運使龔具裕閩縣人。 江寕府知府于成龍奉天人蘇州府知府趙禄星義州人 松江府知府。魯 超順天人常州府知府盧崇義廣寕人 鎮江府知府髙龍光長樂人。淮安府知府髙成美遼東人。。 揚州府知府崔 章平山人安慶府知府劉 橒安邑人 徽州府知府林國柱大興人、寕國府知府王國柱遼陽人 池州府知府喻成龍金州人、太平府知府吳延夀開元人。 廬州府知府杜立本寳坻人、鳳陽府知府耿繼志遼東人。 徐州知州臧興祖遼東人、滁州知州王錫魁遼東人。  和州知州王。 瑄三原廣徳州知州,門可榮海州人。。 江寕府。同知朱。 雯石門人、寕國府同知鄭載颺縉雲人 無為州學正史逸孫、歙縣教諭許維楫    南陵縣教諭顧芳菁、廬江縣教諭王琳徴。   全椒縣教諭施●曾、潛山縣知縣程式琦   合肥縣教諭劉 銘六安州訓導光宏賁   貴池縣訓導宗觀,鳳陽縣訓導張 昊
387
紳士
388
原任御史王廣心華亭人  原任按察使許纘,曽華亭人、翰林院檢討倪 粲上元人 原任提學道張九徴丹徒人原任提學道朱之翰上元人 原任提學道謝 觀上元人原任右江道劉思敬上元人 原任知州阮士鵬,宣城人薦舉中書鄧漢儀。㤗州人。  原任中書陳。 焯桐城人進士。史秉直高淳人    甲午,科舉人梅 清寕國人庚子科舉人董 俞松江人 博學宏詞黄。 始蘓州人貢生林子卿松江人    貢生冒丹書如臯貢生金夢先潛山人   貢生吳聖修歙縣人貢生邵允彛全椒人   貢生金輝鼎全椒人貢生唐廷伯含山人   貢生戈。 標廣徳人生員錢徳震松江人   生員何。 洯鎮江人生員黄 雲㤗州人   生員宋恭貽鹽城人生員白夢鼎江寕人   生員歸聖脈蘓州人、生員陳䑓略安慶人   生員方學仕望江人生員金。 蘭休寕人   生員嚴。 熊常熟人生員胡光璉合肥人   生員許用世合肥人生員孫麟定當塗人   生員徐肇伊寕國人生員端肇震太平人。   生員姚。 錄建平人生員王 翹建平人   生員葉其荃黟縣人生員胡 璉休寕人   生員陳希昌祁門人生員洪宫諧歙縣人。   薦舉布衣察方炳蘓州人布衣呉 非貴池人   布衣薛。 熙常熟人布衣王 概江寕人   布衣江。 桐建徳人
URN: ctp:ws11098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