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十二
3
厯代鑒蔵二
4
5
宋宣和書譜》
6
草書。
7
漢張芝御府所藏二
8
冠軍帖草書     消息帖章草魏曹植御府所藏。章草一
9
《鷂雀賦》
10
蜀諸葛亮御府所藏草書一
11
逺涉帖
12
呉皇象御府所蔵。章草一
13
《急就章》
14
晉張華御府所藏二
15
得書帖。草書     聞時帖行書晉杜預御府所藏草書一
16
十一月帖
17
晉衞恒御府所藏草書一
18
往來帖
19
晉王渾御府所藏草書一
20
近見帖:
21
晉王戎御府所藏草書一
22
忻慰帖。
23
晉陸機御府所藏二
24
《平復帖》章草      望想帖行書晉索靖御府所藏。章草四
25
《急就章》        月儀。
26
出師帖        七月帖。
27
晉郗鑒御府所藏草書一
28
蘭陵帖。
29
晉郗愔御府所藏二
30
諒弟帖章草      《逺近帖》草書晉王廙御府所藏四
31
仲春帖草書      鄭夫人帖章草賀雪表》以下行書      嫂何如帖晉王敦御府所藏草書一
32
蜡節帖
33
晉王導御府所藏草書二
34
省示帖        改朔帖。
35
晉王恬御俯所藏草書一
36
得示帖。
37
晉王洽御府所藏四
38
敘還帖草書      仁愛帖以下行書兄子帖        承問帖。
39
晉王珣御府所藏二
40
三月帖草書      伯逺帖行書晉王珉御府所蔵二。
41
力書帖草書      鎮撫書行書晉謝尚御府所藏草書一
42
餘寒帖:
43
晉庾翼御府所藏二
44
步征帖草書      《盛事帖》行書、晉王羲之御府所藏二百四十有三桓公帖唐貞觀中題跋附以下草書  朝廷帖宰相帖。        司徒帖。
45
中書帖。        侍中帖
46
尚書帖。        司馬帖。
47
太常司州帖。      太常帖二。護軍帖。        司州帖。
48
譙周帖:        參軍帖。
49
謝二矦帖二      朱處仁帖二謝帖        荀矦帖
50
阮生帖        江生帖
51
逺生帖》:        道家帖。
52
龍保帖        舅母帖。
53
母子帖。        賢姊帖。
54
姊告安和帖。      賢室帖。
55
諸賢帖。        《逺婦帖》。
56
兒女帖。        留女帖。
57
小女帖。        女孫帖。
58
官舍帖。        《講堂帖》
59
修園帖》        屏風帖
60
門風帖。        氣力帖
61
脅中帖。        初月帖內一軸從洛帖附月半帖二       月末帖。
62
二月帖。        四月帖。
63
末春帖        去夏帖。
64
秋來帖        季冬帖。
65
雨晴帖        熱日帖
66
太熱帖。        熱甚帖
67
異熱帖        差涼帖。
68
節日帖。        節氣帖
69
當日帖        雪候帖
70
數年帖。        草書帖。
71
飛白帖        王畧帖:
72
臨書帖。        數字帖
73
三都帖二       過京帖
74
鄉里帖。        永嘉帖
75
成旅帖        山川帖。
76
州中帖。        錢塘帖
77
《江州帖》:        臨川帖。
78
丹陽帖二       山隂帖:
79
嘉興帖。        餘杭帖。
80
《逺宦帖》:        附農帖。
81
勿殺生帖。       方物帖
82
旃𦋺胡桃帖。      胡桃帖
83
山藥帖。        祀物帖》
84
純酒帖。        裹鮓帖。
85
海鹽帖        鹽井帖。
86
送棃帖唐桞公權題附     白石枕帖髙枕帖        石班帖
87
《清宴帖》        情慮帖》
88
和書帖。        書問帖》
89
樂問帖        知問帖。
90
北問帖:        得吿帖。
91
得書帖三。       二書帖。
92
遺書帖        旦書帖二累書帖        有書帖。
93
無書帖。        頓喜帖
94
喜慶帖。        慶慰帖
95
安慰帖        清和等帖清和帖四       安和帖。
96
平安帖        安西帖。
97
安善帖        小佳帖。
98
佳靜帖。        小差帖。
99
奉對帖。        奉待帖。
100
大醉帖        奉憶帖
101
甚快帖        有理帖。
102
萬福帖        造次帖。
103
方回帖        省別帖二。此輩帖。        瞻近帖:二知逺帖。        逺近帖
104
《逺念帖》        逋滯帖
105
內事帖。        先期帖
106
舉聚帖        界內帖:
107
達亊帖。        慨然帖
108
多義帖。        適為諸帖如命帖。        阿萬帖
109
懸量帖。        行穰帖。
110
送謝帖        所論帖
111
虞休帖        速還帖。
112
數有帖。        得熙帖。
113
人理帖        集理帖
114
舊志帖        重熙帖。
115
甚佳帖。        委曲帖。
116
當有帖。        晚善帖。
117
晚可帖        還白帖。
118
《君事帖》        此事帖
119
平定帖:        大都帖。
120
致此帖。        昨有帖。
121
兼致帖        東北帖。
122
念慮帖        七十帖
123
卞駙馬帖。       十一月等帖王薈等章集附臨鍾繇所懐帖。     豹奴帖章草樂毅論以下正書      黃庭經《東方朔畫像贊》     定公帖。
124
報國帖。        口訣帖》
125
草命帖》        伯熊帖以下行書阮公帖        蔡家帖
126
家中帖        夫人帖
127
賢弟帖。        諸弟帖。
128
從弟帖。        曹妹帖
129
諸賢子帖。       賢女帖。
130
此月帖。        六月帖。
131
九月帖。        十月帖:
132
三月帖。        快雨帖。
133
夏日帖。        極寒帖
134
快雪時晴帖      州民帖。
135
舊京帖        安西帖。
136
山隂帖:        永興帖。
137
建安帖。        噉豆帖。
138
青李來禽帖      慈顔帖
139
平安帖        奉告帖。
140
小佳帖。        悉佳帖。
141
自慰帖。        敘慰帖。
142
廓然帖        遣書帖。
143
省書帖。        宿昔帖
144
十三帖        書魏鍾繇千文、晉王獻之御府所蔵八十有九《洛神賦以下草書      侍中帖馬侍御帖。       裴員外帖裴九帖        崔十九帖二妹帖        從子帖。
145
左髀帖。        腎氣丸、帖服油得力帖。      鐵石帖。
146
八月帖。        十二月帖秋冷帖        秦中帖
147
東陽帖二       東縣帖。
148
丹陽帖        南陽帖
149
《江州帖》:        廣州帖二東山帖。        下山帖。
150
灞亭帖。        慰意帖
151
轉勝帖。        《奉別帖》
152
晚際帖        知汝帖。
153
久達帖        皆佳帖。
154
當語帖。        潛處帖
155
來遲帖        勝常帖。
156
前書帖。        晝夜帖
157
安石帖。        慶等帖
158
數日帖        逺書帖
159
二吿帖。        事後帖:
160
西問帖:        復面帖
161
法願帖。        相送帖
162
處分帖:        奉書帖。
163
欲發帖。        七月帖以下章草跨州帖。        量力帖。
164
《洛神賦》不完書以下正    丙舍帖黃門帖以下行書      李參軍帖仲宗帖。        《薦王徳祖帖府君帖》        阿姑帖。
165
阿姨帖。        賢弟帖。
166
斁奴帖。        外甥帖。
167
吾賢帖        諸舍帖。
168
舍內帖        《東園帖》
169
鴨頭丸帖。       地黃湯帖都邑帖》        鄱陽帖
170
山隂帖:        安西帖。
171
呉興帖        冠軍帖、二鵞羣帖        進退帖
172
體中帖        授衣帖。
173
思戀帖        如意帖。
174
古詩帖二
175
晉詹思逺御府所藏章草一
176
清佳帖。
177
宋王曇首御府所蔵草書
178
餘念帖
179
宋羊欣御府所藏草書一
180
筆精帖
181
宋謝靈運御府所蔵草書一
182
《古詩帖》
183
宋薄紹之御府所藏草書二
184
日寒帖        千文
185
齊劉珉御府所藏草書一。
186
承晚帖
187
梁沈約御府所藏草書一
188
今年帖。
189
梁蕭子雲御府所藏三
190
千文草書       進寫古文啓,以下正書。顔回問孝。
191
梁阮研御府所藏草書三
192
宰相帖。        欣泰帖
193
得書帖。
194
陳陳伯智御府所藏草書一
195
習讀帖》:
196
陳蔡景厯御府所藏草書一
197
寂然帖
198
陳蔡證御府所藏草書一
199
讀經帖
200
陳陸繕御府所蔵草書
201
稽古帖
202
陳毛喜御府所藏草書一
203
從軍帖。
204
陳江總御府所藏草書一
205
餘姚帖:
206
陳鄭㐰御府所藏草書一
207
民務帖
208
陳陳逵御府所蔵二
209
嵗終帖草書      眀願帖行書、隋釋智永御府所蔵二十有三。常侍帖。以下草書      參軍帖故舊帖。        至通法師帖春雨帖。        千文七
210
臨王羲之言,讌帖》:    月儀以下章草月儀獻嵗帖      千文七
211
小字千文。
212
唐裴行儉御府所藏草書一
213
千文
214
唐賀知章御府所蔵草書一十有二孝經二        洛神賦上下二《胡桃帖》        上日等帖二千文五內一軸不完
215
唐徐嶠之御府所蔵草書一
216
天童經
217
唐張旭御府所藏草書二十有四竒怪書。        醉墨帖
218
孔君帖        皇甫帖
219
大弟帖。        諸舍帖。
220
久不得書帖。      德信帖
221
定行帖        自覺帖:
222
平安帖        承告帖。
223
洛陽帖        永嘉帖
224
清鑑》等帖       縑素帖
225
華陽帖        大草帖。
226
春草帖        秋深帖
227
王粲評詩。       長安帖
228
酒舩帖        千文
229
唐孫過庭御府所藏草書三
230
書譜序上下二     千文
231
唐周㠖御府所蔵草書
232
《贈懐素草書歌》。
233
唐李霄逺御府所藏草書二
234
隠士詩        《逺花詩》
235
唐張仲謀御府所藏草書一
236
赴赴有感感詩。
237
唐裴素御府所藏草書一
238
《空鱠帖》
239
唐韋權御府所蔵草書二
240
論書帖》        畫畏獸。
241
唐張庭範御府所藏八
242
謝安帖以下草書      相遇帖東陽帖        造蠒紙法正書胡笳十八拍以下行書    仁弟帖,借書帖二。
243
唐胡季良御府所藏十
244
《題然公山房詩》以下草書   《逸草障文賦帖》        說龍帖
245
蔡瓌《帖》        《讀元和文以下行書《大乘寺詩       《孔山寺詩、崑山寺》詩       陳智帖
246
唐章孝規御府所藏草書一
247
路魯瞻,雲南木夾。
248
唐釋懐素御府所蔵草書一百冇一《孝經》四。        自敘:
249
鄂公鬭將贊三。     草書歌二不完秋風辭        草聖詩
250
《早春詩》        自詠詩
251
《寄人詩》        《憶人詩》
252
《遊山詩》        《題酒樓詩》、《酒船詩》        《勸酒詩》
253
《狂醉詩》        《醉僧圗詩》、《寄浩公》詩。       《迴鴈詩》
254
論草聖帖       《論章草帖論書帖》。        神仙帖》
255
遊山帖》        下山帖。
256
尋道帖。        貧道帖:
257
玉壺帖》        仙杖帖。
258
長生帖        臨川帖二山水帖。        山亭帖。
259
《早行帖》        松聲帖
260
花發帖。        上林花發帖奉李帖        送人帖
261
藥物帖。        石膏散帖乘興帖附白石散帖       寄藥帖》
262
顛書帖。        二、謝帖
263
二謝等帖       奉二謝帖奉書帖。        揮翰帖。
264
筆老帖。        遣興帖。
265
清和帖。        近代帖
266
《久在帖》        動靜帖。
267
臨池帖》        憑事帖》
268
勤讀帖        天然帖。
269
本欲帖        足下帖
270
知命帖        白首帖
271
世人帖        飛釣帖
272
雄逸帖        汝等帖
273
還期帖》        客舍帖。
274
陶阮帖        江公帖
275
得書帖。        師古帖。
276
取歩帖        衣鉢帖。
277
河內諸子帖。      河東帖:
278
咸陽帖        吳郡帖:
279
新安縣帖。       醉顛帖》
280
草顚帖。        小草等帖行草筆法。       公孫大娘等帖臨王,羲之《懐間帖》。    千文帖
281
《夢遊天、姥山》等歌五
282
唐釋亞棲御府所藏草書一十有五,對御草書歌。      《觀智永草書》歌《觀懐素草書歌》。     觀髙閑草書,歌二幾何賦。        《瀟湘逢故人賦》,二羅漢賛。        開講疏。
283
山寺詩        謝真人帖六藝帖》        千文二
284
唐釋髙閑御府所藏三
285
《五原帖》草書      中丞帖以下行書雨雪帖
286
唐釋𧦬光御府所藏草書二
287
《贈登第等詩。      千文
288
唐釋景雲御府所藏草書
289
將箴。
290
唐釋貫休御府所藏八
291
常侍帖以下草書      《千文六夢》、《遊仙詩》行書
292
唐釋夢龜御府所藏草書一十《白蓮歌》        粉團山水歌》、《梁園吟》。        襄陽曲
293
重陽詩》        《謝馬鞭詩寄新羅劒帖。      臨張顛,千文千文二。
294
唐釋文楚御府所藏草書一
295
千文
296
五代杜荀鶴御府所藏,草書一雲扃帖。
297
五代薛存貴御府所蔵草書五應舉帖        西征帖
298
秋熱帖        到城帖
299
到任帖。
300
五代楊凝式御府所藏三
301
《古意帖》草書      韭花帖正書乞花帖行書
302
神仙鍾離權御府所藏草書一贈王定國詩
303
宋錢俶御府所藏草書二
304
國子直講補牒。     手簡
305
宋文臣杜衍御府所藏草書一天隠子」絶句詩。
306
宋文臣周越御府所藏草書三賀知章賦。       詩句
307
千文
308
八分書。
309
唐于僧翰御府所藏八,分書。千文上下
310
唐張彥逺御府所藏一十有一。、李將軍征回詩。以下八分。   《維山廟詩》、《宿僧院詩》。       《山行詩》
311
臨王羲之《初日帖》以下草書  臨王羲之還問帖臨王羲之思想帖。    臨王羲之《丹陽帖臨王羲之《清和帖》    臨王羲之《別紙帖》、臨王羲之《書問帖》。
312
唐貝冷該御府所藏八,分書一《蓬萊觀碑》
313
唐釋靈該御府所藏八分書一種桞歌》
314
制詔告命補牒附御府所藏八十有一:詔
315
湯開山
316
317
臨後周顔之儀     周法眀
318
許圉師。        狄仁傑
319
郭元振        賀知章二魏處哲二       魏處哲妻侯氏徐嶠之        張九齡《考課二白知節        馬定苫。
320
嚴武         庫令,望。
321
魏洽         張庭詢
322
朱巨川        張楚金
323
李衎         唐大國
324
渾瑊         齊抗
325
湯從義        白居易
326
王審隨二       李徳裕
327
許渾。         李叢
328
李思         鄭凝績
329
朱全忠        李能
330
羅隠。
331
332
白,寡辭。        白彥將
333
王審随。
334
五代
335
後唐李彥超
336
五代
337
蜀王宗綰二      晉趙仁寳五代
338
後唐趙仁寳      南唐國導師告日本國康保偽告二。   大理國相國布爕告大理國督爽牒《宣和書譜》
339
宋米芾《寳章待訪録》
340
晉右軍王羲之書《雪晴帖》。
341
右真蹟在承務郎吳郡蘇激處,集賢校理舜欽子也。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印。
342
陳僧智《永真草書歸田賦》
343
右真蹟在蘘陽魏泰處,故南昌人裝,題曰虞世南白麻紙。有古跋曰:「開成五年,白馬寺臨一過潭,記某官潭泰遊湖外,攜行,賞跋累日。
344
唐率更令歐陽訽書衞靈公天寒,鑿池帖右真蹟。麻紙在魏泰處。
345
唐彭王傅、徐浩書張九齡司徒告。
346
右真蹟用一尺,髙絹書多渴筆詞云:正大廈者柱石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雄名,沒猶稱其盛徳,今在其孫曲江人嶺南縣令張仲容,處某官於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紙覆裹,欲為重背。仲容惜其印縫古紙,不許。九齡。神道碑亦浩書。
347
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木賦》:
348
右唐粉蠟紙,搨書也。在承議郎合肥魏倫處收以為眞蹟。魏氏刻石某官杭過潤,借觀於甘露寺唐太師顔真卿書送辛子序。
349
右真蹟楮紙書:「在寳文閣學士謝景溫處,前後為好事者,以筆描二大印,其文亂,仍書「鉉」字,其中幸不合縫,鑒非鉉筆,甚累墨寳某佐寳文於潭,屢經賞閱,陳僧智永千文。
350
右唐粉蠟紙搨書有古跋云:「契闊艱難,不敢失墜,信好事也」。在前,國子監直講楊襃處得於外舅王安國某,元豐五年過金陵見之,內二真字䨇,鈎填者,然人猶未信為搨焉。
351
陳僧智永千文
352
右楮紙書,唐人臨寫在宣徳郎陳幵、處恭公姪作梵夾冊,雖非真蹟秀潤,圎活逼眞,今已罕得。某嘗三閱陳僧智永《千文》半卷。
353
右黄麻紙。唐人臨書在刑部尚書丹陽蘇頌處王右軍《蘭亭燕集序》。
354
右唐粉蠟紙䨇鈎摹本,在蘇處精神筆力毫髮畢備,下真蹟一等。此㡬馮承素輩搨賜大臣者。舜欽父集賢校理耆購於蜀僧元靄某,與激友善,每過,公必一出,遂親為背飾。
355
唐太師顔真卿乞米帖。
356
右真蹟楮紙,在朝請郎蘇澥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於闗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搨本,此卷古玉軸縫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某嘗十餘閲唐率府長史張旭四帖。
357
右眞蹟在杭州陸氏大姓也。舊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發第三、汝官第四,昨日第五,承須今所存《四帖》,汝官後有一古印文,記不可辨,昨日承須二帖襞紙也。陸氏子素從奉議郎闗景仁學關,因借橅三大帖,余丱見石本於鎮戎軍及冠官桂林朝奉大夫闗把為使者語,及始知石在闗氏二十五官。潭把通判邠州,以石本見寄三十五官杭,而景仁為錢塘令,陸氏子登進士第者來謁,與關謝而閱之,既見真蹟,獨秋深一帖詰之,良久顰蹙而言。嘉祐中,太守沈文通借觀拆留不還,自此不復借出,因亦不復借閲,遣工橅得之,即歸詰遘弟遫時為郡從事,乃言在其姪延嗣處,後復得閱今歸余家。
358
王右軍來戲帖。
359
右麻紙六,朝人所臨寫,旁注小真字數枚,復以雌黃覆之。在蘇州,故相丁謂孫景處後,以一萬質於鄆州。梁子志處,故相梁適孫也。又有唐䨇鈎橅帖,亦在丁景處某,皆有題跋。
360
韓擇木八分。
361
右真蹟楮紙在丁景處第二行書官位,以「大」字改為中字。
362
唐太師顔魯公書名「兩」字。
363
右真蹟書嶺南刺史綾,告在朝奉郎臨江許彥先處唐辯才弟子草書千文。
364
右黄麻書在龍圗閣直學士,呉郡滕元發處滕以為智永書某閱其前,空「兩才」字,全不書,固以疑之,後復空「永」字,遂定為辯才弟子所書,故特闕其祖師二名耳。
365
唐虞世南枕臥帖》
366
右䨇鈎唐摸本在朝奉大夫錢塘闗把處,上有儲氏圖,書古印關嘗謂某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於梁棟內龕,藏一函,古橅數十本,所可記者,王右軍十七帖,世南枕臥帖,十鬭九帖。褚遂良《奉書寧帖》,上皆有儲氏圖,書字印致功精絶毫髮乾濃畢備闗與僧善,購得枕臥,十鬬九書寧三帖。
367
唐祕書少監虞世南積時帖
368
右古䨇、鈎摹本在承議郎洛陽李熙處、翰林學士維之孫。亦縫有儲氏印某借橅石。
369
唐僧髙閑草書千文。
370
右楮紙真蹟在承議郎李熙處。
371
唐禮部尚書沈傳師書道林詩》。
372
右在潭州道林寺四絶堂,以杉板薄略,布粉不蓋紋,故嵗久不脫。裴休書杜甫詩只存一甫字,某嘗為杜板行以紀其事。沈牌某官潭借留書齋半嵗,搨得之石本為橅石僧希白,務於勁快多改,落筆端直,無復縹緲縈回飛動之勢。
373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右楮冊小楷在潭州南楚門胡世淳處唐,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碑。
374
右在潭州道林寺,筆力險勁,勾勒而成,有刻板本。又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筆力,皆種種可愛。
375
羲之千文。
376
右楮紙書字,筆力圎熟,在宣州觀察支使王仲詵處,故相珪之姪謬題賀知章書四字,於韻字下,非也。顔魯公頓首夫人。
377
右真蹟楮紙破爛過半。在駙馬都尉王晉卿家孫過庭草書千文。
378
右真蹟黃麻紙書縫,有「梁秀收閱字印,王氏圗書四字,隨圈四轉,其異製也。
379
《懐素詩》一首
380
右真蹟絹書在王晉卿家。
381
張長史虎兒等三帖
382
右楮紙真蹟在王晉卿家。
383
晉武帝、王渾、王戎、王衍、郄愔、陸玩、桓溫、陸雲、謝安、謝萬等十四帖
384
右真蹟在駙馬都尉李公炤第。武帝王戎書字有篆籀氣象,竒古,墨色如漆紙,皆磨破。上有「開元」二字,小印太平公主番書印,世之竒書也。王涯永存珍祕,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閱古書記字印,內郄愔一帖,即閣本。法帖所録者,昔使王著取溥家書,與閣下書雜摸摸,此巻中獨取愔兩行,餘在所棄。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子敬帖尾也。
385
晉謝奕謝安桓溫三帖
386
右真蹟麻紙書在李公炤家,上有鍾紹京書印,竇蒙審定字印,謝安一帖為後人恐墨淡復用,深墨填過,使人惋怛」。與前卷並有絹帖書爵號,自為名筆、黃素黃庭經。
387
右同上字札古無褚、薛體,殆六朝人所作。縫有鍾紹京印,後有陶穀漢時跋》。此書在李太師第,固是甲觀顔魯公、郭定襄爭坐位第一帖。
388
右楮紙真蹟,用先豐縣先天廣徳中牒起草,秃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於意外也。世之顔行第一書也。縫有顔氏守一圖,書字印在宣敎郎安師文處,長安大姓也,為解鹽池,句當官,攜入京,欲背予得見之,安自云:季眀文鹿脯帖在其家。晉王右軍稚恭進鎮帖。
389
右麻紙書蹟後有太常卿蕭祐題跋,在前著作郎王仲修處。
390
晉王羲之《官奴帖》
391
右䨇鈎麻紙,本亦在王仲修處。
392
唐張右史季眀賀八清鑑等帖
393
右楮紙真蹟、筆法勁古,不類他書,季明第一書也。在承議郎蘇液處。
394
懐素千文。
395
右絹書真蹟在蘇液處,沈遘刻板本是也。懐素書,任華草書歌》。
396
右真蹟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竒偉。在駙馬都尉王晉卿第,尚方有三幅,乃其後幅。適完嘗請出第觀,復歸尚方。
397
李邕多熱要葛粉帖
398
右白麻紙真蹟上有唐氏雜蹟字印,陳氏圖書字印,勾徳元圗書記字印,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前宿州支使夷庚處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惠鹿帖直,蹟余過甬上,於夷庚處購得之。
399
懐素草書,祝融髙座帖。
400
右絹書兩行,此字入神石紫㣲,嘗刻石有六行,今不見。前四行問夷庚,云在王洙參政家,此亦為其子弟購去矣」。
401
陳賢《草書帖》
402
右六七紙字,《竒逸難辨》,如日本書上亦有唐氏雜蹟,字印在駙馬都尉李公炤家。
403
顔眞卿祭叔《濠州使君文。
404
右真蹟楮紙書改抹,多在長安安氏子師文攜至京顔真卿疎拙帖。
405
右麻紙書真字清勁,秀發亦與李大夫時,顔責硤州別駕」,此顔第一帖也。
406
懐素《三帖》
407
右絹帖云:「貧道胸中如刀刺第二帖,《見顔公第三帖律公發懐素不與世之第一帖也。亦見於師文,懐素自序》。
408
右在湖北運判、承議郎蘇泌處前一帖,破碎不存,其父舜欽補之。
409
庾翼帖全幅,上有「竇蒙審定印」。
410
張芝、王翼《二帖非真。
411
虞世南汝南公王墓誌》
412
歐陽詢碧牋二帖草聖。
413
顔真卿與李大夫奏事,張漵二帖。
414
懐素草書三幅,楊凝式書三帖》
415
皇象急就,唐橅竒絶。
416
右在故相張公齊賢孫,名直清,字汝欽處,今為楚州山陽主薄。
417
王右軍桓溫破羌帖,有開元印,唐懐充跋,右筆法,入《神竒絶帖》,與王仲修學士家稚恭帖,同是神物,有開兀印懐充跋,在蘇澄道淵之子之純處,今為歙州判官。
418
王獻之《送棃帖》有黎氏印連柳公權跋王右軍言敘帖兩行,有「貞觀」半印」,徐僧權字。
419
右在左藏庫副使劉季孫處,據桞公權跋於唐太宗書,前雜出獻之書,乃將其父書,却黏於獻之帖後,云又一帖桞,誤以父為子矣,況不知書者乎?李邕四帖:內一幅碧牋,有唐氏雜迹印,勾徳元圗書記印,陳氏圗書印,與石夷庚所藏多熱帖同。右在章子厚家。
420
《王右軍《筆陣圖》前有自寫真紙,緊薄如金葉,索索有聲,右同上章。公自云借於趙竦,今為蔡河撥發王右軍。紙妙筆精帖,有貞觀印,王大令《日寒帖》有「唐氏《雜迹印。
421
右故相王曽家物,在其孫景融處,後為前龍圗待制,沈括存中取之,古跋右軍作羊欣大令,作薄紹之,仍將大中嵗跋刮去數字,塡為薛邕記之,而故相薛居正題曰和傅遺余,此蓋和凝為薛氏,故物歸居正耳。唐太宗雅不喜子敬書,故時人以他名名之,以應募所謂紹之書曰:「乃於耳字不刮去」,及「不次獻之頓首字,猶在一分許可識。大中所跋,既不能辨,復為不鑒之人所收,遂使至寳永失其真,吁可痛也!唐僧懐素自序。
422
右在朝奉郎蘇液處杭州,沈氏嘗刻板本,泌皆舜欽子。蘇氏自參知政事易簡之子耆耆子舜欽,舜欽子激四世好事有精鑒,亦張彥逺之比。已上三事,並云見之。
423
洪元眘集右軍越州兩碑。
424
右真蹟在越州僧正子文處,嘗通許借未果,褚遂良書《黄庭經》。
425
右聞緑綾所書丁謂孫倩,處質在無錫民家,士多因邑官借出。
426
王右軍書家譜
427
右在山隂縣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渙之以書抵某,具言有此書。
428
虞世南《書經》
429
右,同上在越州上虞。
430
晉中令王獻之已復此節帖。
431
右在朝請大夫新昌石元之家闗,景仁屢見之,嘗橅石某見兩本,字札精妙。
432
虞世南書汝南公主銘,起草。
433
右在通直郎洛陽王䕶處,見橅本給事中舉元子云,真蹟在洛陽好事,家有古跋。
434
歐陽詢《四帖》
435
右同上。
436
顔魯公書《韻海》
437
右聞大書「朱」字魯公書小字,他人作。蘇駒,云在其父刑部尚書處。
438
柳公權《書桞尊師墓誌》
439
右真蹟在錢塘唐坰處。
440
張長史《千文三帖》
441
右,同上摸石,乃李師中也。洛陽人。
442
歐陽詢《鄱陽帖》
443
右同上摸石,在靈隠寺。
444
褚遂良臨王右軍二帖》
445
右同。上並坰自云「未肯輕出」。
446
《老子西昇經》褚遂良書,閻立本畫。
447
右在觀文殿學士洛陽馮京處。
448
晉王渾真草帖》,晉張翼帖,宋阮研帖宋蕭思話表,文帝批荅。
449
右在駙馬都尉李瑋、處某,並見石本後,見李云在髙橋,楊氏未獲見。
450
顔真卿《寒食帖》
451
右綾紙書在中書舍人錢勰處世多石本、王右軍玉潤帖。
452
右蘇州教授閭邱籲云:在承議郎建安王寔處有古跋,令裝書人背乆不還,及剪却半跋,皆唐名公也,付理不可得,匠人願陪四十千,即知其竊真得金,已多蘭亭橅本。
453
右正議大夫章惇跋蘇所收蘭亭,云此與吾家所收同。
454
褚遂良奉書寧帖。
455
右在關,杞某見石本。
456
晉葛𤣥飛白天台字。
457
右見石本真蹟,聞在台州。
458
唐東宮長史陸柬之書《十八學士贊》。
459
右西京留臺王瓘云,在舍弟珪處。
460
《唐髙閑書令狐楚詩》。
461
右真蹟在戸部尚書康季常家。某見石本在湖州歐陽詢二帖。
462
右在朝議大夫晁端彦處,其本與蘇州進士周沔、懐素書、蕭常侍,日下三帖。
463
右同上。
464
宋羊欣《宋翼二帖》并褚令摸蘭亭。
465
右見中書舍人蘇軾云:「在故相王隨之孫景昌,處橅石在湖州墨妙亭,屢見石本,今在沈存中《括家柳公權紫絲靸蘭亭詩》二帖。
466
右待制王廣淵橅石跋》云:「龍圗大諌,李公帥府暇日出書,請橅石,李師中也,洛陽人。
467
張長史全夲千文
468
右見臨淮令曽孝藴,云在京師」。謝氏,亦寳文公逺族也。
469
顔魯公帖一軸五幅。
470
右見湖州廵檢供奉官石裔駙馬之孫,云在其兄處王子敬帖。
471
右宣義王碩云:「其父所收未得將出,寳章待訪録。宋米芾書史:已見寳章待訪録者不載。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傳録:河間古簡為法,書祖張彥逺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論,世咸不傳,徒欺後人,有識所罪,至於後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笑。余但以平生目歴,區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指南識者,不㸃俗目。
472
余閱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
473
太宗皇帝文徳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淳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入閣帖》十卷,內郄愔兩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於謝安帖尾御書親跋三字,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余同王渙之飲於李氏園池閱書畫,竟日末出此帖。余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書第一也。
474
李瑋有唐摹右軍帖䨇,鈎蠟紙摹末,後一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未降,未可多得。開皇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桞碩言釋智果跋其尾。
475
晉王獻之十二月帖黄麻紙一印,曰鐸書是唐相王鐸印,後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褚遂良題元與快雪帖相連。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題跋云:僧守一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羙子激字志,東與余分藏,以書畫寳玩易之」。
476
王右軍東方朔畫贊糜破處,歐陽詢補之在丁諷學士家歸宗室,令峙劉涇以僧繇畫梁武帝像,易去樂毅論智永跋梁世,摹出天下珍之。其間書誤兩字,遂以雌黄治定,然後用筆。今世無此改誤「兩」字本流傳。余於杭州天竺僧處得一本上有改誤兩字,又不闕「唐」諱,是梁本也。
477
濮州李丞相,家多書畫,其孫直祕閣李孝廣收右軍黃麻紙十餘帖一様連成卷,字老而逸,暮年書也。後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徳樂道」,今印見在余家,先君嘗官濮,與李東之少師以碁友善,意其奕勝之,余時未生,此帖一巻世未見其比,故是右軍名札也。又有歐陽詢故事十餘帖,老筆相連。其子通書評書一卷,張顛絹帖一,巻七八帖乃少時書並在李孝廣處中,貴髙樓楊氏收數帖,蕭思話表一思話字有鍾法,此乃無而武帝批荅四字。君臣筆氣一同紙古,後破前完,此是唐人所為,然亦佳作,今人不能為也。又王珉書真草是眞蹟,有鍾、張法、張翼當是作宋翼,魏人非真。又阮研草帖,竒古非偽,又一帖如竹片書,亦好事者為之,並無古印跋可考。
478
呂夏卿子通直君,有歐陽詢草書千文》,蔡襄跋為智永通直,出示余後跋荅以必改評,乃跋君欣然,遂於古紙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479
蘇耆家蘭亭三本,一是參政蘇易簡題贊。第二夲在蘇舜元房,上有易簡子耆,天聖嵗跋。范文正、王堯臣參政跋云:才翁東齋書嘗盡覽焉。蘇治才,翁子也,與余友善,以王維雪景六幅,李玉翎毛一幅,徐熙棃花大折枝易得之,豪髮備盡,少長字,世傳衆本皆不及長字。其中二筆相近,末後捺筆,鈎回筆鋒,直至起筆處懐字內,折筆抺筆,皆轉側褊而見鋒。蹔字內斤字,足字轉筆,賊豪隨之於斫筆處,賊豪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嘗有也。此定是馮承素、湯普徹、韓道政、趙模、諸葛貞之流搨,賜王公者碾花真玉軸,紫錦裝背在蘇氏、舜元房題為褚遂良摹。余跋曰,樂毅論正書第一,此乃行書第一也。觀其改誤字多,率意為之有褚體,餘皆盡妙。此書下真蹟一等,非深知書者未易道也。第三夲唐粉蠟紙,摹在舜欽房第二本,所論數字精妙處,此夲咸不及,然固在第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蓋第二本豪髮不差,世當有十餘本。一絹本在蒋長源處,一紙本在其子之文處,是舜欽本一本歸余家,一本在之友處。
480
米姓祕玩天下蘭亭法書》第一,唐太宗獲此書,命起居郎褚遂良檢校馮承素、韓道政、趙模、諸葛貞、湯普徹之流。摸賜王公貴人,著於張彥逺《法書要録》。此軸在蘇氏題為褚摸,觀其意易,改誤數字,真是褚法,皆率意落筆。餘字皆鈎填清潤有勁,秀氣轉摺,豪鋩備盡,與真無異,非深知書者所不能到。世俗所收,或肥或瘦,乃是工人所作,政當以此本為定。壬午閏六月,文江濟川洲亭艤寳晉齊艎,對紫金浮玉,羣山迎快,風銷暑几,日手裝。
481
宗室叔盎收蘭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欽本,上因重背易,其後背紙遂乏精彩,然在都門最為佳本。王鞏見求余家印本曰:「此湯普徹所摹與贈王詵家本一同。今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爾。錢唐闗,景仁收唐石本蘭亭佳於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482
泗州南山杜氏,父為尚書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本蘭亭,與吾家所收不差有鋒勢,筆活余得之,以其本刻板回視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異也。此書不亡於後世者,賴存此本,遇好事者見求,即與一本不可再得,世謂之「三米蘭亭」。
483
朱巨川《告顔書》:其孫灌園,屢持入秀州崇徳邑中,不用為䕃,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類:徐浩書:在邑人王衷處,亦巨川告也。劉涇得余顔告,背紙上有五分墨,至今裝為秘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耳。王詵與余厚善,愛之篤,一日見語曰:「固願得之」。遂以韓、馬易去,尋於劉涇處換一石也。此書至今在王詵處顔書、送劉太冲序、碧牋書王欽臣故物,後有王參政名印,或謂密為王詵購去。
484
蘇子才收碧牋》文殊一幅,魯公妙蹟。又有《與夫人帖》一幅,當是其㛐,今在王詵家。
485
懐素絹帖一軸,雜論故事,後人分剪為二十餘處,王詵累年,遂求足元數。又一云:「史陵者絹帖以六朝,古賢一幀,易與王詵」。
486
馮京家收懐素絹上詩一首,張伯髙少時絹上草書兩幅,張書今歸薛紹彭。
487
薛紹彭有《懐素一軸絹書》,肅宗行書綾紙千文,購於錢景湛處。又王仲至處褚書麻紙一幅,楊凝式小字黃麻紙一幅,余皆見之。歐陽詢《孝經》一卷,薛臨寄錢公,未見真蹟。
488
張伯髙《五帖黃經紙,少時書在楊傑家傑父學草,故收得逐語斷處,即剪作一軸,黃油拳經紙,與王仲至千文一同,並無古印跋。
489
蘇子純《藏張顛草書》,又蘇泌房所藏詞云國士何日得至南中,皆非伯髙真蹟,亦無古印跋。
490
唐坰處黃楮紙伯髙千文兩幅,與刁約家一同,是暮年真蹟刁氏者。後有李王徐鉉跋,為人偽刻建業文房之印印之,連合縫印,破字每見,令人歎息。虞世南頭眩藥方雙鈎摸,本在鮑思傳家,後為俗人添入羲之兩字,傳入晉州法帖》,以為右軍書。聾瞶可笑。李錞收唐人歐行書兵箴》,劉沖之丞相家物,劉涇倅莫王貽永侍中孫為守得摹帖一卷,乃胄曹參軍李懐琳偽作《七賢帖》,後人所撰也。後余以畫易於劉涇,分前四帖與李錞,皆貞觀間一種偽好物。楊凝式書類顔魯公争坐位帖,秘閣校理蘓澥家有三帖,與薛紹、彭家所蔵正書相似,余三次易得,後以第一易於王詵,第二易於劉涇。
491
張直清家、楊凝式數帖真行,甚好。
492
劉瑗《收碧牋王帖》,上有勾徳元圖書,記保合太和印,及題「顯徳嵗,嘗愛吾家,顧愷之淨名天女,欲以畫易,吾荅以若有子敬帖,便可易。伯玉答曰:「此猶批沙揀金」。此語甚妙。
493
余收子敬,范新婦,唐摹,帖獲於蘓激,家後有倩、仲跋,余題詩,黄庭堅和題於後,蔣子竒和三首,呂升卿和二首,劉涇和兩首,余章和二首,余後二首又再和者,共成一軸,林子虛借去,未還。
494
劉涇收許渾烏絲欄手寫詩一百篇,字法極不俗。第一篇:「湘潭雲盡暮,煙出巴蜀雪消春水來,盡是靣覩西南世界一段物色,自有識者知之,剪前一幅,易與杜介一幅在王詵處。
495
劉涇在宿州,平生初,收白麻紙,臨顔書太沖序乃其秘笈,第一物至,潤收封敖行、李文饒,太尉告許渾,詩次得智永板本千文,其後得余家十七帖、日本書及日告本、吳融、司空圖、贈𧦬光歌、張顛𧦬光、亞棲等書,韓馬、戴牛。
496
劉涇於楊傑處得貞觀御府內史官奴帖,余以十七帖以下諸物易歸余家,先於唐坰處得右軍尚書帖,云得於僧清道,亦有正觀印印文,遂復合,仍帯元截紙痕一條,故一物也。林希見余家此軸,歎云:「祕府所有,殆不過是」。嘗見閣下一卷,貞觀字印,相去五寸許,不相連,若真印印,則四枚理無平均,若偽雕必只一鈕,用皆齊一也。余聞之,慍甚懶,展閱慍極,試取視之,左右上下無一相當者。疾呼林過與語,所以公擊節曰:公此書愈妙也」。方是時,劉涇不信,世有晉帖,後十五年始得子鸞字帖,云是右軍。余云:恐陳子鸞未經余目,後薛紹彭亦云六朝書。
497
薛紹彭以書畫情好相同,嘗寄書云:「書畫間久不見薛米」。余荅以詩云:「世言米、薛或薛米,猶言弟兄與兄弟,四海論年我不卑,品定多知定如是。劉涇過薛見書,大呌書來云云。余荅以詩云:「唐滿書奩晉不收,卻縁自不信,雙眸,發狂為報豢,龍子,不怕人稱「米」,薛劉劉君舊不收晉帖云:「無真只收唐帖,故有是句。余臨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廢帖,裝背以與沈括。一日,林希㑹章惇、張詢及余於甘露寺淨名齋,各出書畫至此帖,余大驚曰:「此芾書也。沈勃然曰:「某家所收久矣,豈是君書?」芾笑曰:「豈有變主不得認物邪?
498
余居蘇,與葛藻近居,每見余學臨帖,即收去,遂裝黏作二十餘帖。傚《名畫記》所載印記,作一軸裝背,一日出示,不覺大笑。葛與江都陳叟友善,遂贈之君以為真,余借不肯出,今在黃材家。
499
余臨張直清家虞永興汝南公主墓誌》,浙中好事者以為真刻石右。軍帖尤多。
500
右軍唐摹四帖一帖有裹鮓字,薛道祖所收命為裹鮓帖兩幅,是冷金硬黃一幅,是楮薄紙摹右軍,暮年更妙帖也。其一幅云:「欲與彥仁集界上,平自可且何所?諮人乃王道平平。其平字音便。又見晉人語氣上有𢎞文,印印在帖心面上不印縫。四邊亦有小開元字印,御府帖也。
501
宋子房收得唐開元摹右軍帖末,有李林甫等臣跋,今歸王詵,翰林印皆在也。內異熱,一帖歸薛紹、彭王詵收勅一道,是賜浙西節度旌節與顔魯公前中書門下如今制後,郭子儀書名。
502
許彥先有南州刺史,告真卿二字吏部尚書時,字甚淳勁。
503
蘇耆《書畫記》述與鳳師賞閱數日,內史與王述帖刻在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碑本刻入十卷中較之不差豪髮。
504
又二帖云:増慨安西是也。上有「筆精墨妙、印蘓耆題」二字,余得於王詵以文皇手詔易之文,皇詔宋素臣尚書家物。
505
晁端彥收懐素與皇少卿柬大紙一軸,筆勢簡古,呂昌道家有懐素兩帖,少年所書也,今歸錢勰家,又王欽臣有懐,素以詩代懐,寄浩公碧緑,地雜色纈,上草書老筆特妙。
506
呂穆仲侍郎收李陽冰白麻篆》一卷。筆細與縉雲石刻相似。
507
文勛有一軸,黄麻篆,陽冰,少時書。
508
蘇台文收張從申墨蹟》一卷,是唐坰言,余未見唐𤣥度諸體詩,粗有古意。李瑋家一様有兩冊,關景輝家刻石子敬帖,節過觸事云云。甚竒妙,云真蹟在越州石元之大夫家,今在其子縣尉處。蘇州邵元伯收蘓沂所摹張顛賀《八清鑒帖》與真更無少異。又摹懐素自敘,嘗歸余家,今歸吾友李錞,一如真蹟。
509
程師孟語:「余四十千,置得古摹蘭亭一本,白玉軸,欲出示,竟不曽取,今在子宏處,王安上曽見之,唐人摹右軍《丙舍帖暮年書,在吕文靖丞相家淑問》處,《法書要録》載是臨鍾繇帖,薛紹、彭摸得兩本,一以見贈。
510
桞公權書隂符經有㑹昌日月姓名為馬玘,借去未還,今知其子永稽䏻保惜在合肥,江南文房物也。王仲修收唐湖州刺史楊漢公書,有鍾法,與襄陽羅譲書碑同,余家亦收一紙後題,㑹昌年臨寫鍾表,今易歸薛紹彭家。
511
唐司議郎陸柬之書頭陀寺碑》,前少兩幅,獲於吳郡,世未有此書。內空山字後筆,以《氏族志》檢之。父名山才,及王詵、處收、錢氏、陸臨、蘭亭皆空「山」字。王仲孜收《蘭亭詩》一卷,余以頭陀碑一幅及智永帖換《宗室令穰歐書語箴》一幅,與薛紹彭分收。
512
李邕《勝和帖》:余以六朝畫古賢韓馬銀博山、金華洞、天石古鼎,復忘記數物,易得於吕公孺、孫端問。處余嘗以碧牋臨、李三帖,與真無異,呂攜去裝褫矣。有人收得虞永興,與圎機書一紙,剪開字字賣之,至「礬卿」二字,得麻一斗,鶴口二字,得銅研一枚,房邨二字,得芋千頭,隨人好之淺深。
513
李氏衛帖》云:衛稽首和南,近奉勅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衛不拔賞,隨世所學,規模鍾繇遂多歴年。二十著詩論,草隸通觧,不敢上呈。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䏻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此帖,比今閣帖字亦多亦其所撰也。次《無名帖次郄超帖,亦摹其閣帖中。次陸機《衛恒帖,衛》亦摹入《閣帖》也。後余以畫易於劉涇,分前四帖與李錞皆正觀間一種偽好物。
514
雙鈎摹歐帖上有印云「清河張廷範印」。余跋曰:「唐人所摹。
515
歐陽詢《黃麻紙草》書:《孝經》是馬季良,龍圗大夫,直溫所收,今歸薛紹彭家。
516
宗室令穰收歐陽詢三軸第一軸蘇彥語箴次幅故事兩段有開元印翰林之印」、李林甫臣等跋及知書樓官名字。末後唐賊蒋元暉題宣徽兩院使印,余以智永三行帖》、陸柬之頭陀寺碑》一幅、易得語箴第二軸、草帖五紙、第三軸行書故事,皆有開元姚宋印跋草帖,乃暮年書精彩動人行書,少時書也。智永《臨右軍五帖獲於吳郡,因託薛紹彭書考妣會稽公、襄陽、丹陽二太夫人告贄為潤筆,薛以書畫還往,出處必同,每以鑒定相髙,得失評較。
517
薛書來云:購得錢氏、王帖余荅以李公炤家,二王以前帖,宜傾囊購取。
518
薛書來云:新收錢氏子敬帖獻之字上刮去兩字,余以為「操」之字,後人恐以為操之,故刮去。
519
無錫唐氏有雙鈎,右軍十七帖有精彩錢,唐僧了性收一卷,楮紙一同唐坰家,有一卷,是錢氏物紙,白唐氏又收《碧綾黄庭經》,云是褚遂良書,非也。上有江南李重光「清輝」二字,小印云:是丁晉公家族人所質錢氏所收。浩博帖云:臣節分嚴外,無典掌之所,故不簿上。而諸位咸有法書,臨搨甚多,常州使君㬌湛房下,往往為人購去。薛紹彭收肅宗千文字,上皆有希聖字印,忠孝之家,圎錢印錢氏書堂印,錢勰房下有史孝山出師頌,題作蕭子雲,亦竒古,又有寫白樂天詩一首,是唐人書亦秀潤,天氣殊未佳,顔魯公帖緑棗花綾,是唐人勾填,圈深墨淺。
520
王詵每余到都下,邀過其第,即大出書帖,索余臨學,因櫃中翻索書畫,見余所臨王子敬鵞羣帖、染古色麻紙、滿目皴紋錦囊、玉軸裝剪他書,上跋連於其後。又以臨虞帖裝染使公卿跋,余適見大笑,王就手奪去,諒其他尚多未出示。又余少時使一蘇州背匠之子,呂彥直今在三館,為胥,王詵嘗留門下使雙鈎書帖,又嘗見摹黃庭經一卷,上用所刻勾徳元圗書記,乃余驗破者米芾書史
521
宋趙明誠金石録序。
522
予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以廣異聞。後得歐陽公《集古録》,讀而賢之,以為是正譌謬有功於後,學者甚大,惜其尚有漏落,又無嵗月先後之次,思欲廣而成書,以傳學者。扵是益訪求蔵畜,凡二十年而後麤備。上自三代,下訖隋、唐五季,內自京師逹於四方遐邦絶域所傳倉史以來古文竒字,大小二篆分隸行草之書,鐘、鼎、簠、簋、尊、敦、甗、鬲、盤杅之銘,詞人、墨客,詩歌,賦頌、碑誌、敘記之文章,名卿賢士之功烈行治,至於浮屠、老子之說,凡古物、竒器、豐碑巨刻所載,與夫殘章斷畫,磨滅而僅存者,略無遺矣。因次其先後為二千卷,予之致力,於斯可謂勤且久矣,非特區區為玩好之具而已矣。葢竊嘗以謂詩、書以後,君臣行事之跡悉藏於史,雖是非褒貶出於秉筆者,私意或失其實,然至其善惡大節,有不可誣,而又傳之既久,理當依據。若夫嵗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牴牾十常三四,蓋史牒出於後人之手,不無失而刻詞。當時所立,可信不疑,則又考其異同,參以他書,為金石録》三十卷。至於文辭之惡,字畫之工拙,覽者當自得之,皆不復論。嗚呼,自三代以來,聖賢遺跡著於金石者多矣,蓋其風雨侵蝕,與夫樵夫牧童毀傷淪棄之餘,幸而存者止此爾。是金石之固猶不足恃,然則所謂二十卷者,終歸於磨滅而予之是書有時而或傳也。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是書之成,其賢於無所用心,豈特博奕之比,輙録而傳,諸後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補焉。東武郡趙明誠序。
523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十二
URN: ctp:ws97332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