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五十七   明。 彭大翼 撰臣職。
3
侍讀
4
唐以前雖有侍讀、侍講之事,而未以名官。至唐開元三年,上以讀書有所疑滯,無從質問,乃選儒學之士馬懷素、禇無量更日侍讀禁中。十三年,改麗正書院為集賢書院,日選耆儒一人以質史籍疑義,因置集賢院侍讀、侍講,而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之名始于此稡擷經史。
5
唐文宗時,鄭澣為侍讀學士,帝使稡擷經史為《要錄》,愛其博而精,因舉諸條摘問之,隨即酬析無留。
6
分講詩、書。
7
唐穆宗時,韋處厚、路隋為侍讀,召入太液亭,命分講《毛詩》、《關睢》、《尚書》、《洪範》等篇,訪以理體處,厚演經義,以廣規風。
8
姿儀秀偉。
9
唐崔郾,姿儀秀偉,人望而慕之。敬宗即位,拜翰林侍讀學士,旋進中書舎人,謝曰:「陛下使臣侍讀歴半歳矣,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帝慚曰:「朕少間當請益耆儒」。
10
㑹要先是,侍讀之名未崇,宋真宗首置此職,擇耆儒舊學以充其選,班次翰林,祿賜如之,設直廬於秘閣,侍讀更直,日給尚食珍膳,夜則迭宿,以待召對。
11
端士
12
《四朝國史》:宋元祐初,將啟講筵,宣仁太后諭執政云:「陸佃、蔡卞皆少年,宜用老成端士」。乃以趙彦若兼侍讀,履行純謹。
13
宋皇祐中,翰林侍讀學士郭勸乞致仕,帝以勸履行純謹,立身清約,特降詔不允,示優恩也。
14
議論該洽。
15
宋仁宗詔侍讀學士張錫講書禁中,錫敷暢經㫖,議論該洽,上嗟賞之。
16
條上十議。
17
宋哲宗即位,以呂公著為邇英侍讀,上言:「臣待罪講讀,謹條上十議,以禆聰明:一曰畏天,二曰愛民,三曰修身,四曰講學,五曰任賢,六曰納諌,七曰薄斂,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無逸。
18
奏進五規
19
鄭丙,字少融。淳熈中兼侍讀,取唐陸贄奏議,切時務者反覆開陳,進司馬光五規、范祖禹帝學,以資乙覽讀三朝寳訓。
20
資政殿侍讀學士韓維讀三朝寳訓》,至真宗祀汾隂日,見一羊自擲道左,怪問之,左右對曰:「今日尚食殺其羔」。真宗不樂,自是不殺羊羔,讀畢,奏言曰:「此特真宗小善耳,推此心以及天下,則仁不可勝用也。真宗自澶淵之後,十九年不言,而天下富庶,其源蓋出于此。
21
進三經要語
22
宋呂公著為邇英侍讀,講論語畢,上奏曰:「將來講論語終帙,進講尚書》二書,皆聖人格言,人君為治之要也。臣輙于二書及考經中,節其要語,共一百段進呈,以便聖覽,亦日就月將之一助也」。
23
命讀經史。
24
宋太宗用著作郎呂文仲為侍讀,常出經史,命讀之。文仲與侍書王著更宿,而書學葛端亦直禁中。每暇日,多召問之。文仲以經書,著以筆法,端以字學。
25
召問經書。
26
宋隆興元年十一月,命侍讀官逓宿學士院,朝夕宣召商確古今,問以經書。
27
《讀唐書》一傳
28
㑹要天禧舊制,侍讀初無所職,但侍立而已。自宋綬夏竦為侍讀,始令日讀《唐書》一傳,參釋義理。
29
進唐事二條
30
元祐間,蘇頌兼侍讀,奏言:「國朝典章,大抵沿襲唐舊,乞詔史官采錄《新唐書》中君臣所行,日進數事,以備聖覽」。遂詔經筵官遇非講讀日,進唐故事二條,公每有所進,或可為規戒,或有補時事者,必述以己意,反復言之外戚,不使預政。
31
宋陳正獻公俊卿兼侍讀,㑹錢端禮,起戚里,秉政駸駸入相,館閣之士相與上䟽斥之,皆為所逐。公進讀,寳訓適及外戚事,公極言本朝家法,外戚不使預政,最有深意,上首肯乆之,端禮卒不相。
32
直臣宜令生還」。
33
宋樞宻直學士陳襄,在經筵日,嘗論薦當世之士,自司馬溫公而下三十三人,最後言鄭俠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發于忠義,非陛下矜憐其志,而使得生還,誰復為俠言者。
34
反覆開導
35
蘇軾為侍讀學士,至治亂盛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覆開導,上雖恭黙不言,然聞軾所論,輒首肯善之,委曲接引。
36
宋衛國公史浩,字直翁,淳熈中,除醴泉觀使兼侍讀,進讀三朝寳訓,及真宗正說事關治體,及當法祖宗者,必委曲接引,開廣上心,因引陳襄故事,薦石斗文等五人,皆召赴闕,再兼侍讀,又薦薛叔似等一十五人,叔似召用,餘皆以次収擢。
37
侍講。
38
侍講之名,見前侍讀。
39
賜衣
40
東漢劉寛,靈帝初,拜大中大夫,侍講光華殿,賜衣一襲,賜錦。
41
唐崔郾為侍講學士,與同列髙重抄撮《六經》,嘉言要道,區分事類,凡十卷,名曰《諸經纂要》,冀人主易於省覽。上嘉之,賜錦二百疋。
42
疑事口宣。
43
唐文宗時,王起為侍講,或僻字疑字,令中使口宣即以榜子寫對,故起著《口宣》十卷。
44
疑義顧問。
45
唐文宗時,王起、許康佐為侍講學士,柳公權為書學士,每有疑義,即入殿顧問討論,謂之三侍學士。
46
經術該深
47
唐鄭覃,文宗時,召為翰林侍講學士,覃于經術該深,淳篤守正,帝尤重之。李宗閔知政事,以覃與李徳,裕厚,忌其親近,遷工部尚書,欲推逺之,帝雅志向學,頗思覃,復召為侍講。
48
文思贍逸。
49
唐韋處厚博覽史籍,而文思贍逸。穆宗謂其學有師法,召入翰林,為侍講學士。
50
進呈法言。
51
唐韋處厚為侍講學士,以穆宗幼,冲不向學,即與路隋合《六經》,掇其粹要,題為《法言》,得十一篇進呈,冀●省覽,諱言淫事。
52
宋仁宗退朝,常命侍臣講讀于邇英殿,賈昌朝時為侍講,講春秋左氏傳,每至諸侯淫亂之事,則畧而不說。上曰:「六經載此,以為後王監戒,何必諱耶?」
53
分賜唐詩。
54
元祐元年,賜宰執經筵官宴于東宮,上親書唐人詩分賜之,以講《論語》終篇也。
55
各進漢事。
56
宋元祐間,蘇頌為侍讀,請如慶厯故事,詔講讀官遇不講日,各進漢故實二事,頌于逐事之後,畧論得失,大㫖以寓規諫。
57
反覆開陳。
58
宋吕申公侍講筵時,仁宗春秋》髙,公于經傳同異,訓詁得失,皆陳其畧,至于治亂安危之要,聞之,足以戒者,乃為上反覆開陳之。
59
周悉講論。
60
宋仁宗命侍臣講毛詩,諫官余靖䟽曰:「天子之學,與臣下不同,惟當撮全經之樞要,復先王之軌範,簡而不煩,為得其術」。上曰:「靖誠知治體」。因命侍臣講讀有關教化者,周悉講論。
61
預正衣冠。
62
宋范祖禹詰朝當侍講,先一夕正衣冠,儼然如在上前。及當講時,開列古義,仍叅之時事,及近代本朝典故,以為戒勸。
63
預為沐浴。
64
宋尹焞為說書,每當講前夕,必齋戒沐浴,曰:「欲感悟人君,安得不敬」。
65
䑓丞特召。
66
宋慶厯二年,召御史中丞賈昌朝侍講邇英閣。故事,䑓丞無在經筵者,仁宗以昌朝長于講說,特召之。紹興中,万侯中丞卨羅諫議,檝並兼侍講,又董殿院,徳元、王正言珉並兼侍講,非䑓丞、諫長而稱侍講,又自此始,宮觀兼充。
67
㑹要元豐以來,多以宮觀兼侍讀。乾道七年,寳文閣待制胡銓除提舉佑神觀兼侍講。
68
言簡理明。
69
東坡嘗謂李廌曰:「范淳夫講說,為經筵講官第一言簡,而當無一冗字,無一長語,義理明白,而成文燦然,乃得講師三昧也」。
70
色溫氣和
71
伊川曰:昨在經筵,曾說與溫公,云更得范淳夫在筵中尤好溫公,問何故,頥曰:自度少溫潤之氣淳,夫色溫而氣和,尤可以開陳是非,導人主之意」。遂除侍講。
72
師民上書:
73
趙元昊反,罷進講。侍講趙師民上書陳十五事,八曰延講讀,因獻勸講箴。至是,復命講讀經史。
74
純仁陳說
75
宋元豐中,范純仁兼侍講,語人曰:「國之本在君,君之本在心。人君之學,當正心誠意,以仁為體,使邪僻浮薄之說無自而入,豈務章通句解,以資口舌之辨哉!」及在經筵進講,必反覆開陳其說。
76
成就君徳
77
宋程伊川為崇政殿說書,上奏經筵三事:三曰天下治亂係宰相,君徳成就在經筵。
78
感動上心
79
言行録》:伊川在經筵當進講,必宿齋豫戒,潛思存誠,以感動上心。又云:哲宗幼沖,正叔以師道自居,每侍上講,色甚莊,繼以諷諫,上畏之,正叔曰:「吾以布衣為上師傅,其敢不自重?」一日,講讀罷,未退,上忽起慿檻,戲折桞枝,伊川進曰:「方春發生不可,無故摧折」。文潞公與呂、范諸公人侍經筵,聞先生講說,相與嘆曰:「真侍講也!」
80
孫奭拱立。
81
宋王曽以仁宗初即位,宜近師儒,乃請御崇政殿西閣,召侍講直學士孫奭、馮元講論語。初,詔雙日御經筵,自是雖隻日亦召侍臣講讀,帝在經筵,或左右瞻矚,及容體不正,奭即拱立不講,帝為竦然改聴。
82
安石請坐。
83
舊制,坐而論道,列置書册于御前。仁宗富于春秋,令儒臣立就御案,便于指示。至神宗朝,王安石侍講,以為道之所存,禮亦加重,請復坐講之儀,乃下禮官議,韓維以下三人以為當坐,劉攽以下七人以為不當坐,乃不行。元祐初,程頥為侍講,復請坐不從。
84
展邇英閣。
85
哲宗時,程頥侍講,奏:「邇英暑熱,乞就崇政、延和殿或寛涼處講讀,給事顧臨以殿上講讀為不可」,有㫖修展邇英閣。
86
開延英席
87
《丁未録》:治平四年,諭侍講司馬光詔曰:「今將開延英之席,宜觀《孟子》」。
88
司馬康為講官,言于英宗曰:「孟子為書最醇正,言王道尤明白,所宜觀覽也」。
89
専講《春秋》
90
胡文定公,紹興初兼侍講,専講《春秋》時講官四人,援例各専講一經。上曰:「他人通經,豈胡某比?」不許。
91
上五箴
92
宋馮元,明道五年,為翰林侍講學士,上《金華五箴》,詔書寵之。
93
推三徳
94
宋哲宗初,司馬康侍講洪範,至乂用三徳」,上曰:「只此三徳,更有徳否?」公因上書曰:「陛下能審而問之,必能體而行之。三徳者,人君之大本,推而廣之,足以盡天下之要。按三徳: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95
乞寫二圗
96
宋范沖為侍講,上言乞依仁宗邇英閣故事,寫書無逸及孝經、天子四章為圖,設扵講殿之壁,上親御宸翰,寫成二圗,因以語宰執,於是趙鼎賛上從善汲汲之意,須積四字。
97
系年錄》:宋王巖叟彦霖,因侍講筵,奏曰:「陛下退朝何以消日?」上曰:「看文字」。對曰:「陛下以讀書為樂,天下幸甚!大抵聖賢之學,須在積累積累之要,在「專與勤四字,願留聖心」。
98
起居省。 附起居舎人、起居郎起居注歴代沿革,周官有左右史,蓋今起居之本。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後漢馬皇后撰明帝起居注,則漢起居似在宮中,為女史之任,其後起居皆近侍之臣錄記也。歴代有其職而無其官。後魏始置起居令史,每行幸宴㑹,則在御左右記錄帝言及賓客訓答。北齊有起居省,至隋煬帝乃于內史省置起居舎人二員,唐置起居郎二人,天子御正殿則郎居左,舎人居右,有命俯陛以聽季,終以授史官。貞觀中,以給事、諫議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每仗下議政事,起居郎一人執筆記録於前,史官隨之,其後又有舎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螭首之坳處,時號螭頭。及許敬宗、李義府為相,奏請多畏人知,乃命起居舎人對仗,承㫖,仗下與百官皆出,不復關事務矣。宋初,沿唐制,起居郎●,門下省起居舎人●中書省,號小兩省官,皆●名,不典本省事,而典職者自號脩起居注,凡二人,天子御殿記注官不侍左右,唯朝㑹對立於香案前,行幸則從上出入。元豐中,兼修注王存乞復起居郎舎人之職,使得盡聞天子徳音,退而書之。五年,官制行,罷修注,而郎舎人始專其職,書言動。
99
《禮玉藻》:「天子●端而居」。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書之」。按起居郎曰「左史,起居舎人曰「右史」,所書言動曰「起居注」。
100
存善惡。
101
東漢《荀悅傳》:「古者天子諸矦,有事必告于廟」。廟有二史,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君舉必書,善惡成敗,無不存焉。
102
願慎出言!」
103
唐杜正倫知脩起居注,對太宗曰:「臣職當脩起居注,不敢不盡其愚直,若一言乖於道理,則千載累於聖徳,非直當今損於百姓也,願陛下慎之」。
104
請納封事。
105
唐●宗時,吳兢為起居郎,上䟽請容納封事,職在司言:
106
●宗親製《春䑓望一章,起居舎人蔡孚奏:「臣職在司言,請宣示百僚及編國史」。
107
職當載筆。
108
唐太宗謂禇遂良曰:「卿知起居,記錄何事?朕有不善,卿亦書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黃門侍郎劉洎曰:「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亦皆記之」。
109
質證是非。
110
唐張次宗有文學,開成中為起居舎人,每入閣,左右史立於螭頭之下,宰相奏事,得以備錄。宰臣既退,上召左右史更質證所奏是非,故開成政事詳於史氏,次宗尤稱奉職。
111
記録議論
112
唐鄭朗,字有容,為起居郎。文宗謂宰臣曰:「朕聞內庫惟二錦袍,飾以金鳥一袍,●宗幸温湯,時御之,一與貴妃。當時貴重如此,如今奢靡,豈復貴之!」時朗執筆螭頭下。宰臣退,上謂朗曰:「適所議論,卿記錄未?吾試觀之」。朗對曰:「臣執筆所記,便名為史。故事,帝王不可取觀」。上曰:「朕恐平常閒語,不關理體,垂諸將來,竊以為耻,異日臨朝,庶幾稍改,何妨一見?」朗遂進之。
113
文史博渉
114
禇遂良為起居郎,文史博渉,工●楷。太宗召令侍書,文章俊拔。
115
唐鄭肅,字仁表,為起居郎。文章俊拔,自謂門地人物文章俱美,恃才傲物。嘗曰:「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對仗承㫖。
116
唐永徽之後,左右史惟得對仗,承㫖已後,謀議皆不得預聞,姚璹請撰《時政記》。
117
珥彤記事。
118
《文選王元長詩序》,書笏珥彤記,事于僊室,紫宸咨訪。
119
唐文宗時,周墀兼起居舎人,帝御紫宸殿,或召左右史咨訪所宜,最為天子欽矚。
120
赤墀記注
121
《唐職林》鄭覃曰:「記注操筆赤墀下。其書為後世法,不可用黨人」。
122
諫罷封禪。
123
唐貞觀中,有事泰山,禇遂良為起居郎,諫罷封禪之事,請隨宰相。
124
《唐㑹要》:馮定請許左右史隨宰相入延英殿記事,宰臣不樂。
125
分直崇政。
126
《東都事畧》:宋太祖召梁周翰,兼史館修撰,遷起居舎人、兼起居郎,因言皇帝宣諭之言、侍臣論列之事,望修為時政記,令郎與舎人分直崇政殿,以記言動,別為起居注,每月先進御,後降付史館起居注進御,自梁周翰始也。
127
立侍邇英
128
宋仁宗朝,講讀官侍邇英者皆立,每問事,則衆人齊對,頗為紛擾,乃詔皆坐,唯當講讀者以次立,而記注官亦坐,石昌言奏曰:「記注官當立侍宻,邇徳音,以詳記録」。遂命立侍。
129
特用唐詢。
130
宋唐詢上言:「執政純用科名人修起居注,非故事也」。未幾,修注員闕,仁宗遂特用詢。
131
無易彭乗。
132
宋仁宗實錄:「初,修注員闕,中書擬人,而彭乗在選中,上指乗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無以易之」。及召見,諭曰:「卿先朝舊人,乆補外,未嘗自言」。對曰:「臣生孤逺,自量其分,不敢過望」。上頗嘉之。
133
職聫兩省。
134
宋王初寮,制左右置史,筆載螭坳職聫兩省,名髙三俊。
135
宋陳后山寄張文潛舎人詩,名髙三俊上官立,右螭傍,退匿楹間。
136
崔遵度,字堅白。大中祥符初,同修起居注十餘載,常退匿楹間,慮為上所見,其恬于勢利如此。
137
對立殿下。
138
續㑹要:起居郎、舎人,掌記言動,天子御正殿則俟于門廡外,御便殿則侍立,行幸則從,大朝㑹則對立殿下螭首之側。
139
推遜希同
140
言行錄:朝廷欲用蘇軾為起居舎人,公起于憂患,不欲驟履要地,力辭之,宰相蔡持正曰:「公囘翔乆矣,朝中無出公右者」。公固辭,持正曰:「今日誰當在公前者?公曰:昔林希同在館中,年且長,持正不許。
141
廷責之望。
142
胡銓邦衡,擢起居郎。論記注,不應進案,前後殿皆當侍立,遇直前每曰:「閣門無隔班次」。金人再求和,公曰:「願絶口不言和字」。上嘆其忠直。王之望、尹穡皆主和,排張忠獻公,公廷責之,聞者稱快。
143
勸訪政事。
144
歐陽修,仁宗朝修起居注,每勸上延見大臣,訪以政事,陪侍經幄。
145
《中興㑹要》:紹興二十八年,詔起居郎舎人,自今已後,許依講讀官例奏事。先是,起居郎洪遵言:「臣幸得以記注陪侍經幄,伏聞元祐中起居舎人呂陶嘗乞●講讀臣僚再留奏事,並許侍立,以見講退,猶且入侍,何由不許奏事?乞下講筵所依講讀官例施行」。故有是詔。
146
山堂肆考卷五十七
URN: ctp:ws84860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