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三兵考
3
直省兵:
4
直●
5
八旗駐防。
6
良鄉縣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正紅旗滿洲、蒙古領催五名,驍騎十五名。寳坻縣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鑲白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十五名。固安縣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鑲紅旗滿洲、蒙古領催五名。驍騎十五名。東安縣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鑲藍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十五名。霸州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正、黃、正紅二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十名。
7
采育里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正藍旗滿洲、蒙古領催五名,驍騎四十五名。
8
保定府城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四人,驍騎校四人。筆帖式一人。正紅、鑲紅二旗,滿洲䝉古驍騎校八人,領催三十二名,驍騎四百六十名,養育兵十一名,弓匠、鐵匠四名。
9
雄縣防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鑲紅、鑲藍二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四十五名。
10
滄州城守尉一人。屬在京稽察大臣管轄。防禦四人,驍騎校四人。筆帖式一人。正白、鑲白滿洲、蒙古副驍騎校八人,領催二十三名,驍騎四百八十名,養育兵十一名,弓匠、鐵匠四名。
11
山海關:副都統一人,駐劄山海關。統轄協領二人,佐領八人,防禦八人,驍騎校八人。筆帖式三人。八旗滿洲䝉古領催四十名,前鋒四十名,驍騎六百二十名,兼轄駐防七。
12
永平府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筆帖式一人。鑲白、正藍二旗,滿洲、䝉古領催十名,驍騎九十名。
13
玉田縣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筆帖式一人。鑲黃、正白二旗,滿洲、蒙古領催十名,驍騎九十名。
14
三河縣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筆帖式一人,正白旗滿洲、䝉古領催十名,驍騎九十五名。
15
順義縣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筆帖式一人。鑲黃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十五名。
16
喜峰口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四人。筆帖式二人。八旗滿洲、蒙古領催十六名,驍騎一百八十四名。
17
羅文峪防禦一人屬喜峯口防守尉,統於山海闗副都統驍騎校二人,筆帖式二人。八旗滿洲䝉古領催八名,驍騎九十二名。
18
冷口防守尉一人,屬山海闗。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三人。筆帖式二人。八旗滿洲、䝉古領催十二名,驍騎一百五十八名。
19
察哈爾都統一人,駐劄張家口。副都統一人。統轄游牧。察哈爾八旗。總管八人,㕘領八人。副㕘領八人,佐領一百九人,理事員外郎十六人,親軍校四人,䕶軍校一百七人,驍騎校一百五人。每佐領下設親軍二名,前鋒二名,䕶軍二十五名,領催六名,驍騎三十五名,共兵八千一百五十二名。兼轄駐防四等謹按察哈爾為元小王子後裔自天聰八年太宗文皇帝親征察哈爾,林丹汗走死,其子孔果爾額哲率餘衆來降,封為親王,即其部編旗駐義州傳至。
20
布爾尼兄弟于康熙十四年謀叛,復討平之。移其衆,分處宣化、大同邊城外。後從征準噶爾有功,增給其軍餉,復以降順及俘獲之。厄魯特部人編為佐領,附入正白旗下。其八旗分左右二翼,東四旗曰鑲黃旗,又東為正白旗,又東為鑲白旗,最東為正藍旗。西四旗曰正黃旗,又西為正紅旗。又西為鑲紅旗,最西為鑲藍旗。凡鑲黃旗駐蘇門峯,正黃旗駐木孫忒克山,正紅旗駐古爾班托羅海山,鑲紅旗駐布林泉,並在張家口外。正白旗駐布爾噶台,鑲白旗駐布雅阿海蘇黙,正藍旗駐扎哈蘇台泊,並在獨石口外。鑲藍旗駐阿巴漢喇喀山,在殺虎口外。其部衆習于游牧,與扎薩克䝉古同俗,其旗務則掌之。都統制與內八旗相等。都統所駐之地在張家口故類敘于直𨽻駐防。
21
張家口協領三人,屬察哈爾都統。佐領六人。佐領兼雲騎尉一人,防禦十人,驍騎校十人,雲騎尉一人。筆帖式二人。八旗滿洲、蒙古領催四十名,前鋒四十名,驍騎六百名,步軍一百六十名,養育兵一百六十名。箭匠鐵匠二十名。
22
獨石口防守尉一人,屬察洽爾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筆帖式二人。八旗滿洲領催四名,驍騎九十名。千家店防禦二人屬獨石口防。守尉統于察哈爾都統。驍騎校一人,滿洲領催四名,驍騎三十六名。
23
昌平州防守尉一人。屬察哈爾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正黃旗滿洲䝉古領催五名,驍騎四十五名。熱河副都統一人。駐劄熱河。統轄協領四人,佐領十四人,防禦十四人,驍騎校十四人。筆帖式二人。滿洲䝉古領催、前鋒、驍騎共一千三百四十名。弓匠、箭匠鐵匠四十二名,兼轄駐防二。
24
喀喇河屯協領一人。屬熱河副都統。佐領四人,防禦四人,驍騎校四人。滿洲領催、驍騎共四百名,弓匠、箭匠、鐵匠十二名。
25
樺榆溝協領一人。屬熱河副都統佐領二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蒙古領催、驍騎二百名,弓匠、箭匠鐵匠六名。
26
宻雲副都統一人,駐劄宻雲縣境統轄協領四人,佐領十六人,防禦十六人,驍騎校十六人。八旗滿洲領催八十名,前鋒一百二十名,委前鋒一百名,驍騎一千五百八十名,養育兵一百二十名,兼轄駐防一,古北口防守尉一人屬宻雲副都統。防禦二人,驍騎校四人,筆帖式二人。正黃、鑲白、正紅、正藍四旗,滿洲領催十二名,驍騎共一百八十八名。
27
順治元年,設獨石口防禦二人,鑲黃、正白、鑲紅三旗,滿洲兵十二名,張家口防禦一人,八旗滿洲兵八名。
28
二年,設山海關防禦二人。八旗滿洲䝉古兵四十六,名喜峰口防禦二人,正紅、鑲紅二旗,滿洲䝉古兵八,名古北口防禦二人,正黃、鑲白、正紅、正藍四旗滿洲兵四名,采育里防守尉二人,防禦四人,鑲白、正藍二旗、滿洲、蒙古兵一百名,固安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紅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五年,設滄州城守尉一人,防御、驍騎校各四人。正白、鑲白二旗,滿洲䝉古兵三百十一名,弓匠、鐵匠各二名,大名府城守尉一人,防禦六人,驍騎校八人。正紅、鑲紅二旗滿洲、蒙古兵一千名,弓匠、鐵匠各二名。
29
六年,移大名府駐防官兵改駐保定府,又設東安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藍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三河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正白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順義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黃旗滿洲、蒙古兵五十名。
30
八年,設良鄉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正紅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昌平州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正黃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
31
九年,增設古北口兵八名。十年,增設張家口兵十六名。十五年,撥保定府防禦一人,驍騎校二人,兵二百五十名,往駐浙江杭州府。又撥保定府兵往充滄州及山東徳州等處兵額外,實存城守尉一人,防禦、驍騎校各四人,兵四百一名。
32
是年,撥東安縣等處兵一百二十七名,往山西太原府撥昌平州、順義縣等處兵五十九名往山東徳州,尋仍補原額。
33
十六年,增設喜峰口兵八名。康熙九年,設冷口防禦一人,正黃、正藍二旗,滿洲䝉古兵十二名,羅文峪防禦一人,正白、鑲藍二旗,滿洲蒙古兵十二名。
34
十二年,撥采育里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白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改駐寳坻縣。又設霸州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正黃、正紅二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雄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紅、鑲藍二旗滿洲、蒙古兵五十名。玊田縣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黃、正白二旗,滿洲兵五十名,灤州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鑲白、正藍二旗,滿洲䝉古兵五十名。十四年,設口外游牧察哈爾八旗定,每旗設總管各一人,副總管各一人㕘領各三人。照內八旗之例,隨人數設佐,領驍騎校內鑲黃旗,設佐領、驍騎校各十八人,䕶軍校十六人,正黃旗,設佐領、驍騎校各十八人,䕶軍校十七人。正白旗設佐領、驍騎校、䕶軍校各十七人,鑲白旗設佐領、驍騎校、䕶軍校各十三人,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四旗,每旗設佐領、驍騎校䕶軍校各十二人。又設捕盜官,每旗各二人,每佐領下設親軍二名,前鋒二名䕶軍,十七名領催四名,驍騎二十五名。屬在京䝉古都統兼轄。
35
是年,增設山海關總管一人,防禦八人,滿洲、蒙古、漢軍兵七百五十四名。
36
二十年,裁山海關兵四百名,實存兵四百名。二十二年,增設張家口總管一人,防禦七人,兵一百三十六名。
37
二十三年,增設獨石口、古北口防禦各二人,兵各六十八。名喜峯口防禦二人,兵六十四名,冷口、羅文峪防禦各一人,兵各十二名。
38
二十七年,撥山海關漢軍兵三百三十四名往駐奉天。尋撥在京兵九十四名補額。
39
三十四年,移灤州駐防官兵改駐永平府,增設驍騎校二人,兵五十名,增設玊田縣、三河縣驍騎校各二人,兵各五十名,各于額兵內分設領催十名,驍騎九十名。又增山海關驍騎校八人,兵四十名,于額兵內分設領催二十名,驍騎一百八十名。三十七年,于張家口額兵內分設領催十六名,驍騎一百四十四名,于滄州額兵內分設領催三十一名,驍騎二百八十名。
40
三十八年,裁察哈爾八旗,每旗㕘領各二人。五十年,撥獨石口防禦二人,兵四十名,分駐千家店。
41
雍正元年,設鄭家莊城守尉一人,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六人,八旗滿洲、䝉古領催十六名,鳥槍領催八名,驍騎三百八十四名,鳥槍驍騎一百九十二名,弓匠、鐵匠各六名鄭家莊駐防,于乾隆二十八年奉裁見後條。是年增設察哈爾八旗,每旗理事員外郎各二人。二年,增設獨石口兵六十名,古北口、喜峰口兵各二十名,冷口兵二十六名,保定府兵九十九名,並于昌平州、良鄉縣、寳坻縣、固安縣、東安縣、霸州、雄縣、順義縣、采育里、千家店、羅文峪等處駐防額兵內,分設領催、驍騎。
42
是年設熱河駐防總管一人,副總管二人,佐領、驍騎校各八人,八旗滿洲䝉古領催、驍騎共四百名,分駐喀喇河屯、樺榆溝二處,翼長各一人,佐領各四人,驍騎校各四人,兵各二百名。
43
是年,又增設察哈爾八旗,每旗捕盜兵各十名,每佐領下增䕶軍八名,領催二名,驍騎十名。
44
三年,設天津府水師營,都統一人,協領六人,佐領、防禦、驍騎校各三十二人,八旗滿洲兵一千六百名,蒙古兵四百名,分左右兩翼。每翼設領催鳥槍領催六十四名,前鋒五十名,驍騎、鳥槍驍騎八百八十六名天津水師營于乾隆八年增設副都統一人,九年增兵一千名。二十五年,裁兵五百名,旋于三十二年全行奉裁,見後條
45
六年,增設獨石口防守尉一人,又撥防禦一人,分駐千家店,仍屬獨石口。防守尉增設古北口、喜峯口防守尉各一人,各裁防禦二人。又設冷口防守尉一人。
46
七年,增設羅文峪兵十六名。十年,定直𨽻駐防官兵,永平府玊田縣、三河縣順義縣四處屬山海闗。總管兼轄熱河之喀喇河屯、樺榆溝二處屬熱河總管,兼轄喜峰口、冷口、羅文峪三處屬。
47
景陵總管兼轄滄州駐防,屬天津水師都統兼轄。其獨石口、千家店、張家口、古北口、昌平州、鄭家莊六處為。
48
一路,良鄉縣、寳坻縣、固安縣、東安縣、霸州、采育里、保定府、雄縣八處為一路,由在京派䕶軍統領或副都統,每路各一員,于每年秋季前往稽察。乾隆元年,增設獨石口、張家口、古北口、喜峰口、驍騎校各二人,昌平州、良鄉縣、寳坻縣、固安縣、東安縣、霸州、雄縣、順義縣、采育里、千家店、冷口、羅文峪驍騎校各一人。
49
三年,改設熱河副都統一人,改原設翼長二人為協領,又增設協領四人,防禦二十人,佐領、驍騎校各四人,增設八旗滿洲兵九百名,䝉古兵三百名,合新舊共二千名,內設前鋒一百名,領催七十四名,鳥槍領催二十六名,驍騎一千二百名,鳥槍驍騎五百名,礮手四十名,弓匠箭匠鐵匠六十名,定以滿洲、鑲黃、正黃、正白、鑲白、正紅、正藍六旗䝉古、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分駐熱河。設滿洲協領三人,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十二人,䝉古協領一人,佐領、防禦、驍騎校各二人,兵一千四百名。以滿洲、鑲紅、鑲、藍二旗分駐喀喇河屯,設滿洲協領一人,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四人,兵四百名。以蒙古、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分駐樺榆溝。設䝉古協領一人,佐領、防御驍騎校各二人,兵二百名。
50
五年,增設獨石口副都統一人,協領二人,改原設防守尉一人為佐領,又增佐領七人,防禦、驍騎校各六人,八旗滿洲兵七百名,合原設官兵,編為十六隊,分左右兩翼駐獨石口。其張家口、古北口二處駐防,皆歸副都統兼轄。又增設古北口驍騎校二人,滿洲兵一百名,合原設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兵一百名,編為四隊,又裁羅文峪防禦一人。
51
是年,又增設察哈爾八旗,每旗捕盜兵各十名。七年,裁獨石口副都統及新設各官兵,仍設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兵一百名。罷節制張家口、古北口。
52
是年,增設張家口驍騎校六人,八旗䝉古兵一百四十名,合原設總管一人,防禦八人,驍騎校二人,滿洲兵一百六十名,編為六隊。
53
八年,改山海闗總管為副都統,增設協領二人,佐領八人,滿洲、蒙古、漢軍兵六百名,合原設防禦八人,驍騎校八人,兵二百名,分左右兩翼,其冷口、喜峰口、羅文峪三處駐防,俱歸副都統兼轄。又增設冷口驍騎校二人,兵一百名。合原設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兵五十名,編為三隊。喜峰口驍騎校二人,兵一百名,合原設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二人,兵一百名,編為四隊,羅文峪驍騎校一人,兵六十名,合原設防禦一人,驍騎校一人,兵四十名,編為二隊。
54
九年,增設滄州兵二百名,又增設張家口驍騎校一人。
55
十八年,增設張家口驍騎校一人,裁防禦三人。二十六年,設察哈爾都統一人,駐劄張家口,總理游牧八旗事務,兼轄張家口駐防官兵,設副都統二人,各在左右翼游牧邊界駐劄。
56
二十七年,裁察哈爾副總管及捕盜官,又裁捕盜兵。
57
二十八年,裁鄭家莊駐防城守尉以下官兵,酌撥補福建水師營兵額。
58
二十九年,撥熱河、喀喇河屯、樺榆溝滿洲兵六百四十五名,蒙古兵三百五十五名往駐伊犁,仍由在京撥八旗滿洲兵七百七十二名,䝉古兵二百二十八名補額。
59
是年,裁張家口總管以下官兵,移山西右衛副都統及協領以下官,并前鋒驍騎步軍一千二百餘名,駐張家口。尋裁副都統,留協領管轄。
60
三十一年,定察哈爾副都統止留一人,與都統同駐張家口。
61
三十二年,裁天津水師營都統以下官兵,其駐防兵二千五百名,令分駐涼州府一千名,福州府二百二十九名,廣州府四百九十八名,餘兵八十一名,統撥往涼州。又另記檔兵六百九十二名內,分別歸入民籍三百五十八名,改補緑旗營三百三十四名,其向𨽻天津都統,兼轄之滄州駐防官兵,改由在京專派大臣稽察。
62
是年,又定古北口駐防官兵改屬熱河副都統,兼轄獨石口、千家店、昌平州三處官兵,改屬駐劄,張家口之察哈爾都統兼轄。其良鄉等八處及滄州駐防,仍由稽察大臣管轄。
63
三十五年,裁張家口佐領三員,歸于協領兼管。三十七年,裁滄州駐防餘額驍騎十一名,改為養育兵二十二名,內分駐防保定十一名滄州,十一名。
64
四十五年,設宻雲駐防副都統以下官兵,撥古北口駐防官兵,歸入宻雲,副都統管轄。
65
四十八年,移昌平州防守尉一人、防禦二人、驍騎校一人,歸宻雲副都統管轄。
66
厄魯特、達什達瓦部衆三旗附載臣等。謹按:準噶爾綽羅斯部台吉䇿零敦都卜之子曰達什達瓦所屬部衆,為二十一昂吉之一,後達什達瓦為喇嘛達爾扎所殺,其妻及所屬人丁于乾隆二十年來降,隨大兵進討達瓦齊,俾移居于科布多布延圖地方。後因阿睦爾撒納之亂,重加安集封達什達瓦之妻,以車臣黙爾根哈屯之號,以其宰桑鄂齊爾為散秩大臣。二十一年,分其屬為三旗,即以鄂齊爾為總管,並設副總管以下佐領、驍騎校等員,移于鄂爾昆地方游牧。二十四年,其部衆情願內移,令至熱河居住奉。
67
㫖將伊等作為官兵,酌給俸餉屬熱河副都統管轄。二十九年,分五百戶,擕眷移駐伊犁。
68
在京內務府所轄:
69
熱河總管二人,所屬漢軍千總、委署千總,分領內府三旗、漢軍守䕶口外各處。
70
行宫互見前內府三旗
71
等謹按康熙四十二年,初建避暑山莊于熱河,設熱河總管一人,守備二人,千總十四人,分守各處。
72
行宮雍正十年,將守備員缺,酌改為千總。乾隆年間,增定官兵額數,于熱河設千總七人,委署千總十四人,兵二百八十名。自熱河至古北口,曰喀喇河屯,曰王家營,曰常山峪,曰兩間房,曰巴克什營,自熱河至木蘭,曰釣魚臺,曰黃土坎、曰中闗,曰什巴爾臺,曰波羅河屯,曰張三營以上皆康熙年間所建 行宮。自波羅河屯由西道達木蘭,曰濟爾哈朗圖,曰阿木呼朗圖皆乾隆二十四年所建 行宮,或設千總一人,委署千總二人,或設千總、委署千總各一人,或但設委署千總一人兵,自六名以上至九十八名有差。又守衛熱河倉,唐三營倉,及普寧寺、普樂寺、安逺廟等處,分設千總、委署千總及兵丁,各有差,並𨽻于熱河總管。
73
在京理藩院所轄:
74
木蘭圍場總管一人,翼長二人,防禦八人,驍騎校八人。八旗滿洲䝉古兵八百名。
75
等謹按康熙四十五年,初設圍場總管一人初制四品,乾隆十八年改為三品,防禦章京八人初制六品。乾隆十八年改為五品,兵一百一名。雍正十二年,增兵九十名。乾隆十八年,增設左右翼翼長二人,驍騎校八人,兵六百九名。合原設兵共八百名,由八旗都統於八旗滿洲蒙古兵內挑取,每兵一名給地一頃二十畝。又以都呼、岱口後,興安等處地冷霜早不宜耕種,將鑲黃、正黃、正紅三旗兵改給孳生牛羊。凡木蘭之地,周遭樹柵為界,設營房八,卡倫四十,並分八旗。其方位,則鑲黃旗居北之東。正黃旗居北之西,正紅旗居西之北。鑲紅旗居西之南。正紅旗居東之南,正藍旗居南之東。鑲藍旗居南之西。鑲白旗在正藍、鑲藍之間。凡營房之制,八旗各一。鑲黃旗在竒布楚溝,正白旗在納林西,爾哈鑲白旗在什巴爾台,正藍旗在石片子,正黃旗在色里。扎布正紅旗在扣肯托羅海。鑲紅旗在蘇木溝。鑲藍旗在海拉蘇台,凡卡倫之制。八旗各五:鑲黃旗曰賽堪達巴漢色欽,曰阿魯色勒,曰阿魯胡魯蘇台,曰英格,曰拜尚圖正白旗,曰巴倫崑得伊,曰烏拉代,曰西拉諾海,曰納林西爾哈,曰格爾齊老鑲白旗,曰噶海牙圖,曰卓索,曰什巴爾台,曰麻尼圖,曰博多克正藍旗,曰木壘喀爾沁,曰古郡古爾,曰察罕扎布,曰罕特木爾,曰那爾蘇圖扎布正黃旗,曰庫爾圖托羅海,曰那爾蘇圖和碩,曰沙爾當,曰西拉扎布,曰西拉扎布色欽正紅旗,曰察罕布爾噶蘇台,曰阿爾撒朗鄂博,曰麻尼圖布魯克,曰查庫拉台,曰布哈淖爾鑲紅旗,曰海拉蘇台,曰姜家營,曰西燕子窩,曰噶拜,曰和爾博爾吉鑲藍旗,曰朱爾噶代,曰蘇克蘇爾台,曰布克,曰東燕子窩,曰卓索溝。各以八旗兵守之。
76
緑旗營。
77
直𨽻總督一人駐劄保定府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兼節制。提標一、鎮標五。
78
等謹按:
79
國初定鼎。
80
京師因明制,設順天巡撫,駐宻雲縣,轄順天、永平二府,設正保巡撫,駐正定府,轄正定、保定、順徳、廣平、大名、河間六府,設宣府巡撫,駐宣府鎮,轄宣府及直𨽻、延慶、保安二州,並設宣大總督駐山西大同鎮,以宣府屬之。順治五年,裁正保巡撫,改設總督,直𨽻山東,河南都御史一人,駐大名府,兼轄山東、河南。八年,裁宣府巡撫,併于宣大總督。十三年,裁宣大總督,以宣府併歸順天巡撫。十六年,改直𨽻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為直𨽻巡撫,仍駐大名府。十七年,移直𨽻巡撫駐正定府。十八年,增設直𨽻總督,駐大名府,裁順天巡撫。康熙四年,復改直𨽻總督為三省總督,仍駐大名府。八年,裁三省總督,以直𨽻巡撫自正定府移駐保定府。五十四年,直𨽻巡撫加總督銜,仍管巡撫事。六十年,巡撫罷,加總督銜。雍正二年,改直𨽻巡撫為直𨽻總督。七年,增設天津河道總督。乾隆十四年,裁河道總督,以河標各營併歸直𨽻總督統轄。
81
督標左營兼中軍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名。右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名。前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名。後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名。
82
保定城守營㕘將一人。駐劄保定府,兼轄新雄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五人,兵九百二十二名。兼轄新雄營都司一人,駐劄新城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六名。
83
東路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通州,屬東路。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一百名。
84
西路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蘆溝橋,屬西路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一百名。
85
南路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黄村,屬南路,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九十二名。
86
北路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沙河,屬北路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九十三名。
87
張家口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張家口,屬張家口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四十名。
88
獨石口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獨石口,屬獨石口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四十名。
89
承徳府捕盜把總一人,駐劄承徳府,屬承徳府,知府兼轄。兵三十名。
90
八溝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八溝屬八溝同知兼轄把總一人,兵五十名。
91
喀爾沁捕盜千總一人駐劄喀爾沁,屬平泉州,理事同知兼轄,兵三十名。
92
塔子溝㕔捕盜千總一人,駐劄塔子溝,屬塔子溝,通判兼轄兵五十名。
93
永定河營守備一人駐劄固安縣千總五人,把總六人,兵一千二百四十九名。
94
北運河營千總三人,把總三人,兵六百四名。南運河營守備一人,把總六人,兵三百四名:直𨽻提督一人駐劄宻雲縣東北之古北口闗,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兼節制鎮標五。
95
提標中營中軍㕘將一人兼轄古北口城守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名。左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名。右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名。前營遊擊一人駐劄石匣城,兼轄宻雲、順義、石塘路三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兵四百七十四名。中營兼轄古北口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古北口城,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四十六名。前營兼轄宻雲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宻雲縣,把總一人,兵一百九十二名。順義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順義縣,把總三人,兵八十六名,石塘路守備一人駐劄石塘嶺闗,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三百五十八名。
96
河屯協:副將一人,駐劄承徳府,兼轄八溝營、唐山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五人,兵四百八十七名。右營守備一人,駐劄四旗㕔土城子。千總二人,把總六人,兵二百一十八名,兼轄八溝營都司一人,駐劄八溝營千總二人,把總六人,兵二百六十八名。唐三營守備二人駐劄承徳府唐山營,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一十九名。
97
三屯協副將一人,駐劄遵化州東三屯營,兼轄遵化、喜峰路、潘家口、薊州四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八十八名。右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八十三名,兼轄遵化營遊擊一人。駐劄遵化州。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二百五十三名。喜峰路遊擊一人。駐劄喜峰口闗千總二人,把總五人,兵三百四十五名。潘家口都司一人駐劄潘家口闗。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三十二名。薊州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薊州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二百八十二名。
98
山永協副將一人,駐劄永平府,兼轄山海路、石門路、燕河路、建昌路四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二百六十三名。右營守備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名。兼轄山海路都司一人,駐劄山海闗,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九十三名。石門路都司一人,駐劄石門寨城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二百五名。燕河路都司一駐劄燕河營城。把總四人,兵一百六十八名。建昌路都司一人,駐劄建昌營城。。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二百五十四名。
99
昌平營㕘將一人駐劄昌平州,兼轄居庸路、鎮邊路、鞏、華城、懐柔、黃花路、湯泉六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三百九十六名,兼轄居庸路都司一人。駐劄居庸闗。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二百三十一名。鎮邊路都司一人,駐劄鎮邊路城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九十三名。鞏華營都司一人。駐劄鞏華城。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一百八十六名。懐柔營都司一人。駐劄懐柔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十四名。黃花路守備一人,駐劄黃花路城。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二名。湯泉營守備一人駐劄湯山。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四名。
100
馬蘭鎮總兵官一人駐劄遵化州西北之馬蘭闗,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
101
鎮標左營兼中軍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七人,兵五百八十八名。右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七人,兵六百十四名,餘丁營把總一人駐劄馬蘭闗,兵二百九十七名。
102
曹家路都司一人,駐劄曹家砦闗,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二百五十四名。
103
墻子路都司一人駐劄墻子嶺闗,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二百八十七名。
104
黃花營守備一人駐劄黃花山千總二人,兵一百三十三名。
105
泰寧鎮總兵官一人駐劄易州梁各莊,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
106
鎮標左營兼中軍遊擊一人,駐劄南百全,中軍守備一人,駐劄北百全,千總三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名,右營守備一人,駐劄下龍華千總二人,把總五人,兵五百名,紫荊關㕘將一人。駐劄易州北紫荊闗,兼轄廣昌插箭嶺、礬山三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十九名,兼轄廣昌營都司一人,駐劄廣昌縣千總一人,兵一百名。挿箭嶺營守備一人駐劄挿箭嶺。把總一人,兵一百三十二名。礬山堡守備一人,駐劄礬山堡兵一百名。易州營遊擊一人,駐劄易州,兼轄淶水營、房山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三十一名,兼轄淶水營守備一人,駐劄淶水縣,把總一人,兵四百三十三名。房山營守備一人駐劄房山縣。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名。馬水口營都司一人駐劄馬水口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四百四十四名。
107
白石口營,都司一人駐劄白石口把總二人,兵一百二十六名。
108
沿河口營都司一人,駐劄沿河口把總二人,兵一百五十六名。
109
水東村營守備一人駐劄水東村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一百名。
110
宣化鎮總兵官一人駐劄宣化府,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
111
鎮標中營中軍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七百十五名。左營遊撃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四百一名。右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七百十五名。
112
宣化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宣化府,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五百六十七名。
113
張家口協副將一人,駐劄宣化府西北之張家口,兼轄懐安柴溝、萬全縣、左衛城、膳房堡、新河、洗馬林、西陽河八營。中營中軍都司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二十名。左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名。右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名。兼轄懐安營都司一人。駐劄懐安縣。把總二人,兵九十名。柴溝營都司一人,駐劄柴溝堡。把總一人,兵一百八,名萬。全營守備一人,駐劄萬全縣。千總一人,兵一百九名。左衛城營守備一人,駐劄萬全左衛城。,把總一人,兵九十名。膳房堡守備一人,駐劄膳房堡。把總一人,兵一百十名。新河堡守備一人,駐劄新河堡。兵一百五名。洗馬林堡守備一人,駐劄洗馬林堡。把總一人,兵一百二十二名。西陽河堡守備一人,駐劄西陽河堡。兵一百十六名。
114
獨石口協副將一人,駐劄宣化府東北之獨石口,兼轄赤城、滴水崖、龍門所、雲州、鎮安、多倫諾爾六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一百一名。右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九十六名。兼轄赤城營都司一人,駐劄赤城縣,把總二人,兵六十八名。滴水崖營都司一人駐劄滴水崖堡,千總二人,把總一人,兵三百二十七名。龍門所守備一人駐劄龍門所。兵一百三十二名。雲州營守備一人駐劄雲州堡。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六十五名。鎮安營守備一人,駐劄鎮安堡。兵一百二十三名。多倫諾爾都司一人,駐劄多倫諾爾㕔。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九十五名。
115
蔚州路㕘將一人,駐劄蔚州,兼轄西城、東城二營。中軍守備一人,把總三人,兵二百八十七名,兼轄西城營都司一人駐劄西寧縣之順聖川、西城兵九十九名。東城營守備一人駐劄順聖川東城,兵九十九名。
116
永寧路都司一人,駐劄延慶州永寧城,兼轄岔道、周四溝、四海冶三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三十四名,兼轄岔道營守備一人。駐劄岔道口城,把總一人,兵一百二十名。周四溝營守備一人,駐劄周四溝堡。兵一百十四名。四海冶營守備一人,駐劄四海冶堡。兵一百四名。龍門路都司一人,駐劄龍門縣,兼轄葛峪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名,兼轄葛峪營守備一人,駐劄葛峪堡。兵一百三十七名。
117
懐來路都司一人,駐劄新保安縣。中軍守備一人,駐劄懐來縣把總四人,兵二百七十九名。
118
長安嶺營,都司一人,駐劄長安嶺堡,把總一人,兵一百名。天津鎮總兵官一人駐劄天津府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
119
鎮標左營兼中軍遊擊一人。兼轄四黨口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八名。右營遊擊一人。駐劄甎河。中軍守備一人,駐劄天津府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六百九名。左營兼轄四黨營守備一人駐劄四黨口。兵六十一名。
120
天津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天津府,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四十四名。
121
河間協副將一人駐劄河間府,兼轄景州營大城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三人,把總六人,兵六百八十一名。右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四百九十四名,兼轄景州營守備一人駐劄景州,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五十九名。大城營守備一人駐劄大城縣。把總一人,兵九十四名。
122
通州協副將一人,駐劄通州,兼轄采育、三河、玉田、豐潤、張灣五營左營兼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名。右營守備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五十名。兼轄采育營都司一人駐劄采育里,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五名。三河營都司一人,駐劄三河縣,千總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六十三名。玊田營都司一人駐劄玉田縣,把總三人,兵一百八十五名。豐潤營都司一人駐劄豐潤縣,把總三人,兵一百七十名。張灣營都司一人駐劄張家灣,把總二人,兵一百六十六名。涿州營㕘將一人駐劄涿州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四百三十八名。
123
務關路㕘將一人,駐劄河西務,兼轄寳坻營、崔黃口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六人,兵六百七名。兼轄寳坻營都司一人,駐劄寳坻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十一名。崔黄口營守備一人,駐劄武清縣崔黃口。把總一人,兵七十七名。
124
拱極營,遊擊一人,駐劄拱極城,兼轄良鄉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九十六名。兼轄良鄉營守備一人駐劄良鄉。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名。
125
霸州營遊擊一人、駐劄霸州。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三百名。
126
葛沽營,遊擊一人,駐劄新城中軍守備一人,駐劄大沽,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八十五名。
127
武清營都司一人,駐劄武清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九十七名。
128
靜海營都司一人,駐劄靜海縣,千總一人駐劄王慶坨,把總二人,兵二百二十二名。
129
蒲河營都司一人駐劄蒲河口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一百八十名。
130
樂亭營都司一人,駐劄樂亭縣,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七十三名。
131
舊州營都司一人駐劄東安縣舊州城,千總一人,把總三人,兵二百二十五名。
132
正定鎮總兵官一人駐劄正定府,統轄本標官兵及分防各營。
133
鎮標左營兼中軍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四人,兵八百九十八名。右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四人,兵八百八十七名。
134
龍固城守營都司一人駐劄正定府,把總二人,兵三百名。
135
大名協副將一人,駐劄大名府,兼轄廣平、順徳、磁州、杜勝開州五營。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四人,兵四百七名。兼轄廣平營遊擊一人,駐劄廣平府。千總三人,把總二人,兵四百三十九名。順徳營遊擊一人,駐劄順徳府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兵五百十七名。磁州營都司一人,駐劄磁州千總二人,把總一人,兵四百六十二名。杜勝營都司一人,駐劄東明縣。杜勝集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二百二十六名。開州營守備一人,駐劄開州兵一百名。固關營㕘將一人。駐劄固闗,兼轄王家坪營。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五十名,兼轄王家坪營都司一人,駐劄贊皇縣王家坪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四百六十三名。
136
龍泉闗都司一人駐劄龍泉闗,兼轄茨溝營,把總二人,兵三百六十四名,兼轄茨溝營守備一人駐劄茨溝,兵一百三十三名。
137
倒馬關都司一人,駐劄倒馬闗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四十四名。
138
忠順營都司一人,駐劄定州,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三百四十六名。
139
順治元年,定直𨽻官兵經制,設巡撫標旗鼔守備一人尋於十五年裁旗鼔守備後,鎮標、旗鼔守備同,左右二營,各設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分統撫標兵,設宣府鎮、正定、鎮薊州鎮、通州鎮、天津鎮山海闗鎮等處總兵官,鎮標各旗鼔守備一人,設遊擊以下將領,分統鎮標兵,設紫荊闗協倒馬闗協、昌平協、遵化協、石匣城協、王慶坨協、臺頭協等處,副將,及協標官兵,設拱極城營,宻雲城守營,薊州城守營,石塘路牆子路,喜峰路山海路、石門路,燕河路,建昌路太平路居庸路,鎮邊路,黃花路、龍泉闗、茨溝營、馬水口等處。㕘將設山永營,寳坻營,東安營、武清營,霸州營、大城營,大沽營、鳳河營,石匣城守營,曹家路等處遊擊。設鞏華城營,保定城守營,順廣營、易州營,新雄營、豐玉營,三河營、文安營,張灣營、舊州營、龍固營、寧海城營、劉家墩營、平羅營、黃土嶺、義院口、青山口、桃林口、潘家口、白石口沿河口,岔道口八,達嶺等處,守備設松棚、路城、子峪等處都司,分領各營兵。又設各道標中軍官及屬兵初制几各道俱設中軍守備一人,道標兵一百名,或二百名有差,俱於順治七年酌裁。以下各省道標並同
140
二年,裁拱極城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官兵。四年,裁薊州鎮總兵官,改設薊州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共三百九十名。五年,裁山永營遊擊,改設山永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共五百十三名。裁喜峯路㕘將,改設遊擊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六十五名,裁鎮邊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五人,兵二百五名裁。黃花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二百二名。裁山海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九十三名,裁石門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五名。裁燕河路㕘將改設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九十七名。裁建昌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二十名裁。墻子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九十一名,裁石塘路㕘將改設守備以下將領五人,兵三百五十八名。裁曹家路遊擊,改設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九十四名。裁舊州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五人,兵二百四十二名。又裁臺頭協副將,改設臺頭營都司以下官兵。裁薊州城守營㕘將,改設守備以下官兵。又裁城子峪都司以下官兵。又裁黃土嶺、青山口、桃林口等處守備,改設操守,其沿邊諸口,並分設操守。
141
是年裁正定巡撫,改設直𨽻、山東、河南三省總督,駐大名府,分設督標官兵。
142
六年,更定宣、大官兵經制宣大總督駐劄大同府,見山西兵制。宣府巡撫標旗鼓守備一人。左右二營,各設遊擊一人,守備一人,及千總、把總各員,兵共一千二百名。宣府鎮總兵,標旗鼔守備一人。中左右三營,各設遊擊一人,守備一人,及千總、把總各員,兵共二千四百名。又設東南城守營。西北城守營守備各一人,兵八百名。設獨石口、龍門所、懐來路、萬全右衛、葛峪堡、柴溝堡、西城營等處。㕘將各一人,及中軍守備以下將領,兵各五百名。蔚州路萬全左衛、懐安營、龍門路等處守備各一人,兵各三百名。新保安城守備一人,兵二百五十名,張家口、赤城堡、雲州堡、鎮安堡、滴水崖堡、膳房堡、新河堡、洗馬林堡、西陽河堡、礬山堡、長安嶺堡、周四溝堡、四海冶堡、靖安堡、深井堡、永寧城舊保安城、廣昌營、東城營等處守備各一人,兵各二百名。宣府驛操守一人,兵二百名。延慶州操守一人,兵一百名。雞鳴堡、土木堡、榆林堡操守各一人,兵各一百五十名。馬營堡、桃花堡操守各一人,兵各八十名。鵰鶚堡操守一人,兵六十名。鎮寧堡、松樹堡、君子堡、黑石嶺堡、趙州堡、大白陽堡、小白陽堡、青邊口堡等處操守各一人,兵各五十名。
143
七年,裁正定鎮總兵官及鎮標、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等將領共二十人,兵三千八百名,改設正定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守備以下將領七人,兵共九百七十二名。又裁通州鎮總兵官及鎮標官兵,改設通州協副將,左營設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右營設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共四百三十二名。又裁山海闗鎮總兵官及鎮標官兵,改設山海闗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兵共六百名。又裁保定城守營守備,改設參將以下將領八人,兵七百八十二名。
144
是年裁直𨽻各道,中軍、守備各十二人,道標兵共一千名。
145
八年,裁昌平協副將,改設㕘將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二十四名,移昌平州兵四百名,於涿州增設涿州營,㕘將以下將領八人,裁居庸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二百六十二名。又增設永寧路都司一人,合原設將領共三人,兵二百十七名。
146
是年,裁宣府巡撫及撫標官兵。九年,裁王慶坨協副將,改設㕘將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五名。裁龍門所㕘將,改設守備一人,兵一百二十八名。
147
十年,裁山海闗協副將以下官兵,又裁遵化協副將,改設遊擊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六十三名,裁倒馬闗協副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三百五十六名,裁茨溝營㕘將,改設守備一人、兵一百三十三名,裁馬水口㕘將,改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三百五十名,裁平羅營守備,止設把總一人,兵五十八名,歸馬水口兼轄,移西城營㕘將一人,於蔚州路留守,備統西城營。
148
十一年,改薊州城守營守備為都司,増設千總、把總各一人,兵一百名,裁大城營遊擊、千總、把總各一人,兵二百名,止設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六名。裁東安營遊擊千總、把總各一人。裁寳坻營遊擊一人。
149
十二年,裁鳳河營遊擊,止設把總,歸武清營兼轄。又裁臺頭營都司,改設操守一人,兵三十一名,以移駐葛沽之大沽營,遊擊以下將領五人,兵四百三十九名,仍還駐大沽。又改洪山口操守一人為把總,移駐玊田,統兵五十名。
150
十三年,裁葛峪營㕘將,改設都司,移駐龍門路,統兵二百二十名,即移龍門路守備駐葛峪堡,統兵二百二十七名,設蒲河營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八十名。
151
十六年,裁宻雲城守營㕘將,設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九十六名。
152
是年,改三省總督為直𨽻巡撫以督標官兵為撫標官兵。
153
十七年,裁義院口守備,改設操守一人,兵三十三名。
154
是年,移直𨽻巡撫及撫標官兵,自大名府改駐正定府。後於康熙八年,移巡撫駐保定府。
155
十八年,裁巡撫標左右二營遊擊以下官兵。是年,設直𨽻總督,駐大名府,分設督標官兵後於康熙四年復改為三省總督
156
康熙元年,改黃土嶺義院口操守為把總,兵各三十三名。大毛山口操守為把總兵三十四名,歸石門路兼轄,改界嶺口操守,為把總兵四十名。臺頭營操守為把總兵三十,一名歸燕河路兼轄,改桃林口操守為把總,兵六十五名,冷口操守為把總兵。三十四名歸建昌路兼轄,改白羊峪擦崖子闗操守為把總,兵各二十九名,榆木嶺操守,為把總兵二十三名,青山口操守為把總,兵五十。一名李家峪操守,為把總兵。四十六名歸喜峰路,兼轄,改龍井闗操守為把總兵。三十四名歸潘家口兼轄,改羅文峪操守為把總,兵五十名。大安口操守為把總兵。二十七名鮎魚闗操守為把總兵。六十七名歸遵化城守營兼轄,改黃崖口操守為把總兵。五十八名將軍,闗操守為把總兵五十名,歸薊州城守營兼轄,又改黑峪關操守為把總,歸曹家路兼轄,改白馬闗大水峪口操守為把總,歸石塘路兼轄,改鎮寧堡。馬營堡操守為把總,歸滴水崖營守備兼轄,改雞鳴堡操守為把總,歸深井堡守備兼轄,改松樹堡操守為把總,以君子堡併入歸雲州營守備兼轄,改土木堡操守為把總。歸礬山堡守備兼轄,改榆林堡守備為把總,歸四海。冶堡守備兼轄,改桃花堡。黑石嶺堡操守為把總,歸廣昌營守備兼轄,改趙川堡鵰鶚堡操守為把總,歸葛峪堡㕘將兼轄,以青邊口堡併入葛峪堡,以大小白陽堡併入趙川堡。
157
二年,設馬蘭闗協副將及左右二營守備以下官兵。
158
六年,移八達嶺城守備、把總各一人,駐懐柔城,改設懐柔營,統兵八十四名,其八達嶺止設把總,歸居庸路兼轄。
159
八年,裁駐劄大名府之總督,標官兵改設大名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守備以下將領七人,兵共八百八十七名。移正定協副將以下官兵駐河間,改為河間協,仍設左右二營,各守備以下將領七人,兵共九百七十二名。其正定府,惟存原設之龍固城守營,改順徳府城之順廣營為順徳營,仍設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十二名。又分設廣平營守備以下官兵,又撥大名府之督標兵二百名,增入山東徳州營。
160
十四年,移遵化州城之豐玊營守備、把總各一人,駐豐潤,改為豐潤營,統兵一百一名。裁太平路,㕘将止設千總,歸喜峰路兼轄。
161
十六年,移劉家墩守備駐樂亭,改為樂亭營,設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八十二名。其劉家墩止設把總,歸樂亭營兼轄。
162
十七年,移拱極城都司駐天津,改設天津城守營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四十六名,其拱極城設遊擊以下將領四人,兵二百四十名。
163
二十一年,復設直𨽻巡撫標左右二營,各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九百四十四名。
164
二十三年,裁文安營守備,改設遊擊以下將領四人,兵共二百七十二名。裁馬駒營守備,改設采育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八十二名。其馬駒汛止設千總一人,兵七十二名,歸通州協兼轄裁寧。海城守備止設把總,歸蒲河營兼轄。
165
二十六年,移霸州營千總一人入永清營,即移永清營把總一人入霸州營,合霸州營,原設遊擊以下將領共五人,兵二百六十六名,裁萬全營㕘將以下官兵。
166
二十七年,設直𨽻四路同知所屬捕盜千總各一人,捕盜把總各一人,兵各八十,名𨽻巡撫統轄,改紫荊關協兼轄之。龍泉闗,㕘將以下將領四人,兵六百八十名,倒馬闗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三百五十六名,固闗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二百七十七名,插箭嶺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三十二名,茨溝營守備一人,兵一百三十三名,俱𨽻巡撫統轄。又裁龍固城守營,改設正定營遊擊,又以大名協副將以下將領十五人、兵八百八十七名,並𨽻巡撫統轄,以忠順營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三百六十六名,歸河間協兼轄。
167
二十九年,設古北口總兵官,鎮標左右二營,各設游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一千四百名,撥天津鎮統轄之薊州、協標二營,並協標兼轄之遵化城守等四營,山永協標二營,並協標兼轄之山海路等四營,𨽻古北口鎮統轄。其天津鎮仍轄本標二營。各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一千三百三十二名。並轄河間、通州二協,及涿州務關、拱極城、霸州、大沽口、王慶坨、舊州諸營,並河間協等兼轄之。各營俱𨽻天津鎮,其原屬山永協兼轄之。蒲河營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八十名,樂亭營守備以下将領三人,兵一百八十名,亦𨽻天津鎮。又撥宣府鎮統轄之石匣協標二營,並協標兼轄之石匣城守等五營,昌平㕘將營,并㕘将兼轄之。湯泉等六營𨽻古北口鎮統轄,其宣府鎮仍轄本標二營。各遊擊以下將領五人,兵共一千六百名,並轄獨石口、蔚州路、永寧路、龍門路、懐來路、長安嶺營及獨石口等兼轄之。各營俱𨽻宣府鎮。增設張家口協副將,左右二營,各設遊擊以下将領十四人,兵共一千二百名,並協標兼轄之柴溝等各營亦𨽻宣府鎮。又移松棚路都司一人,兵一百三十四名,駐玊田改為玉田營,以玊田、豐潤二營俱歸通州協兼轄,仍𨽻天津鎮,其松棚營止設千總一人,兵六十二名,歸潘家口兼轄。
168
三十年,改薊州為三屯協。三十二年,移紫荊闗副將駐正定府,改為正定,協𨽻巡撫統轄,即移龍泉關㕘將,駐紫荊闗,又設守備千總、把總各一人,統兵四百八名,移正定協右營遊擊駐龍泉關,又設把總二人,統兵六百八十名。裁雲州堡把總,止設守備一人、兵六十八名,改萬全右衛為萬全營,設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二百十一名。又裁深井堡守備一人,止設把總歸宣化鎮,標中營兼轄。又裁山永協左營把總一人。
169
三十六年,移黃花路都司以下將領四人駐鞏華城,統兵一百九十七名,即移鞏華城守備以下將領三人駐黃花路,統兵二百二名。
170
三十七年,增設固闗營㕘將千總、把總各一人,合原設將領共五人,兵二百七十七名。設王家坪營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兵二百七十二名,並𨽻巡撫統轄。
171
四十年,裁務闗營遊擊,改設㕘將,并撥漷縣營守備一人,楊村千總一人、香河把總一人,合原設將領共八人,兵五百五十名,仍𨽻天津鎮,又改通州協兼轄之,寳坻營守備千總各一人,兵一百六十三名,涿州營兼轄之崔黃口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六名,俱歸務闗營兼轄,改通州協兼轄之:武清營遊擊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八十一名,𨽻天津鎮,以大城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六名歸文安營,兼轄,仍𨽻天津鎮。
172
四十五年,設河屯營守備千總、把總各一人,兵一百名,駐喀喇河屯,𨽻古北口鎮。
173
四十八年,移河屯營守備以下官兵駐熱河。五十三年,增設河屯營千總二人,把總八人,又撥石匣協左營千總一人入右營,撥右營把總一人入左營,共二營,守備以下將領十三人,兵三百名,仍𨽻古北口鎮。
174
是年,以河間協兼轄之忠順營及巡撫統轄之龍泉闗、倒馬闗、固關營、插箭嶺營茨溝營、王家坪營,改𨽻正定協兼轄,以遵化城守營兼轄之。羅文峪、大安口、鮎魚關把總各一人,又增設窄道子把總一人,兵二十名,俱𨽻馬蘭協左營兼轄,以薊州城守營兼轄之。黃崖口將軍、關把總各一人。又增設楊樹溝把總一人,兵四十名,俱𨽻馬蘭協右營兼轄。又改石匣協兼轄之墻子路及潘家口兼轄之松棚營千總俱𨽻馬蘭協。
175
五十四年,設湯泉營守備以下官兵。雍正元年,裁古北口總兵官,改設提督、提標左營,設㕘將以下將領九人。右營設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一千四百名。裁馬蘭協副將,改設馬蘭鎮總兵官。鎮標左營設遊擊以下將領十人,右營設守備以下將領七人,兵共一千名。撥曹家路黃花山營𨽻馬蘭鎮統轄。又增設河屯營㕘將一人,把總一人,兵一百四十名。
176
二年,改直𨽻巡撫為總督,以撫標官兵為督標官兵,仍設左右二營。
177
是年撥張家口右營千總、把總各一人,兵二十名,屬張家口㕔理事、同知兼轄。
178
四年,裁正定協副將,復設正定鎮總兵官,鎮標左右二營,各設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名。復設正定龍固城守營守備以下將領三人,兵三百名。改巡撫所轄之大名協並協標兼轄之各營,𨽻正定鎮統轄。
179
是年,改河南磁州營歸直𨽻廣平營,兼轄仍𨽻正定鎮。
180
五年,以磁州營併入大名協右營,設左營守備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四百四十二名。右營駐劄磁州守備一人,千總三人,把總一人,兵四百六十二名。
181
七年,移石匣城守營遊擊、守備各一人,駐順義,改為順義營。又增把總一人,統兵三百名。
182
是年設天津河道總督,駐天津,分設河標官兵。八年,設泰寧協副将及守備以下將領九人,兵六百名,兼轄水東村營守備以下將領五人,兵一百名。增設永定河營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合原設將領共四人,兵六百三十名。
183
是年設八溝營守備以下官兵,歸河屯協兼轄。九年,改古北口提督標左營㕘將以下官兵為中營,增設提標左營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六百名。十年,設唐三營守備以下官兵歸河屯協,兼轄撥獨石口協千總、把總各一人,統兵駐多倫諾爾歸多倫諾爾㕔,理事同知兼轄。增設宣化鎮標中營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一千名。合原設左右二營,共將領二十四人,兵三千名,裁務關營㕘將。改設天津河標左營副將以下將領八人,兵五百五十四名,裁張灣營守備。改設天津河標右營遊擊以下將領九人,兵三百五十二名,以天津鎮兼轄之。武清營遊擊以下將領四人,兵一百八十一名,務闗營兼轄之。寳坻營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六十三名,俱𨽻總河統轄,裁獨石口㕘將,改設副將左右二營,共設將領九人,兵五百七十五名,並協標兼轄之赤城等各營,俱𨽻宣化鎮。又增設馬營堡千總一人,兵八十名,松樹堡千總一人,兵六十八名,君子堡把總一人,兵四十八名,仍歸滴水崖營及雲州營兼轄。
184
是年,裁新雄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二百五十六名,裁三河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将領三人,兵一百六十三名,裁杜勝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二百二十六名,裁忠順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三百四十六名,裁易州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二百十七名,裁白石口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二人、兵一百二十四名,裁沿河口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将領二人,兵一百五十六名,裁赤城堡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二人,兵六十八名,裁滴水崖守備,改設都司一人,兵一百十六名。裁長安嶺守備,改設都司一人,兵七十九名,裁懐安營守備,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二人,兵九十名。裁蔚州路西城營守備,改設都司一人、兵四十三名,裁靖安堡守備,改設都司一人,兵九十八名。裁趙州堡把總,改設守備一人,兵一百五十八名,其三屯、協山、永協、河間協之左營守備,大名協之左右營守備,宻雲城守營、荊州城守營、潘家口路、曹家路、燕河路、懐柔營、樂亭營、龍固營、廣平營、王家坪營、忠順營等處,守備俱酌改為都司。
185
十一年,增設直𨽻總督,標前後二營,各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一千名。合原設左右營為四營,共設副將以下將領三十二人,兵一千九百四十四名,改左營守備為都司,增設易州營千總一人,兵五十名。又裁王慶坨營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官兵。十二年,裁石匣協副將、都司、千總各一人,把總三人,兵二百十六名,改設提督標、前營遊擊及左軍都司以下將領七人,兵四百四十八名,裁古北口城守營都司千總各一人,改設提督標,前營右軍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二百六十八名,裁提督標中左右三營,兵六百名,宣化鎮標中左右三營,兵六百名。裁柴溝營㕘將一人,兵一百名,改設都司把總各一人,兵二百名裁懐來路。㕘將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九十八名。裁龍門路遊擊,改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二百二十名,裁懐安營都司改設守備一人,兵九十六名,裁趙州堡守備一人,兵九十八名,止設千總一人,兵六十名,歸葛峪營兼轄裁順徳營守備,改設遊擊以下將領五人,兵五百六十二名,裁廣平營。都司改設遊撃以下將領六人,兵四百八十七名,裁順義營遊擊、把總各一人,止設守備一人,兵一百二十名。裁張家口協左營都司、千總、把總各七人,兵一百名。止設守備以下將領五人,兵五百名,裁右營都司千總共六人,兵一百名,止設守備以下將領四人,兵五百名。又裁原設之張家口路㕘將以下官兵,改設協標中營遊擊以下將領八人,兵四百七十名。設景州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一百二十名,歸河間協兼轄,設開州營守備、把總各一人,兵六十五名,歸大名協兼轄。增設天津鎮標左營兵九十名,右營兵五十名,又增設四黨營守備歸天津鎮標左營兼轄。增設保定城守營把總一人,兵一百十七名,杜勝營千總一人,兵一百名,易州營把總一人,兵二十五名。廣昌營都司一人,兵七十七名。永寧路守備、千總各一人,兵六十一名,長安嶺營把總一人,兵二十一名,又撥獨石口協千總、把總各一人,兵四十名,屬獨石㕔理事同知兼轄,增設張家口同知所轄兵二十名,四路同知所轄兵各二十名。又增設獨石口協、通州協、拱極營兵共六十名,大名協兵十名,河間協兵九十六名,王慶坨營兵三十五名,固闗營兵七十二名,蔚州路兵九十名,西城營東城營兵一百八十名,懐安營兵四十名,左衛城、寳坻營兵各三十名。又裁萬全營兵八十九名,葛峪堡兵九十名,膳房堡、新河堡兵各八十名,洗馬、林堡兵七十名,西陽和堡兵四十六名。又以廣昌營所屬之桃花堡、黑石嶺堡把總二人,改歸蔚州路兼轄。
186
乾隆元年,裁泰寧協副將,改設泰寧鎮總兵官,鎮標左營,設遊擊以下將領九人。右營設守備以下將領八人,兵共九百名,撥督標兼轄之紫荊闗、廣昌、易州、馬水口、白石口沿河口,正定鎮標兼轄之挿箭嶺,獨石口協兼轄之礬山堡八營,𨽻泰寧鎮統轄。又裁易州營都司改設遊擊,增守備一人。又於淶水、房山、良鄉三汛,各設守備把總一人,統本營兵,以淶水、房山二營歸易州營,兼轄𨽻泰寧鎮,以良鄉營歸拱極營兼轄,𨽻天津鎮。又設八溝㕔千總一人,兵三十名,屬理事同知兼轄。
187
二年,改八溝營守備為都司,增設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十名。又增設河屯營守備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兵一百八十名。
188
三年,裁河屯營㕘將,改設副將,改守備一人為都司。左營設都司以下將領,右營,設守備以下將領,分統營兵。以右營駐四旗㕔。
189
四年,定直𨽻總督標四營,兵各五百名,增設永定河守備一人。又設塔子溝㕔千總一人,兵四十名,屬理事通判兼轄。又移提標前營之左軍都司一人,把總二人,駐順義,為順義城守營,增把總一人。即移順義營守備為提標前營守備,又移提標前營之右軍都司一人,千總一人,把總二人,改為古北口城守營,俱𨽻古北口提督統轄。
190
是年,改宣府東南城守、西北城守為宣化城守營,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八十名,𨽻宣府鎮統轄,裁餘丁營兵八十名。又撥兵八十名,及宣化鎮標兵四百名入宣化城守營,以中營所屬之深井、雞鳴二堡把總歸城守營兼轄。裁靖安堡都司一人,兵三十八名,改設千總,統兵六十名,歸滴水崖營兼轄,又增設懐來營把總一人,兵二十三名,增岔道城兵十五名。又撥居庸路把總一人,昌平營兵六十名入湯泉營。又移黃花路營千總一人入曹家路。其黃花山營守備下改設外委千總一人,又增設燕河路把總一人,增設遵化營把總一人,兵六十名。又增廣昌營兵二十三名,礬山堡兵十三名。
191
是年,以王家坪營歸固闗營,兼轄以茨溝營歸龍泉闗營兼轄,仍𨽻正定鎮。
192
十四年,裁天津河道總督,以直𨽻總督兼管總河事,統轄河兵,仍以河標左營為務。關營設㕘将以下將領十人,兵六百七名。以河標右營為張灣營,設都司以下將領三人,兵一百六十六名,其永定河北運河、南運河營,俱𨽻總督統轄,以武清營仍𨽻天津鎮,寳坻營仍歸務闗營兼轄。
193
十六年,移天津鎮統轄之王慶坨營都司一人,兵五十八名,駐靜海,改為靜海營。合原設靜海汎兵一百八名,移靜海汛把總及兵二十五名駐獨流鎮,留千總一人,兵四十名,駐王慶坨,歸靜海營兼轄。
194
十八年,增設廣昌營千總一人,礬山堡把總一人。是年,定八溝塔子溝千總,向兼𨽻於河屯協者,改定專屬同知通判𨽻總督統轄。又設八溝㕔,屬臥佛寺,把總一人,兵十五名。
195
二十八年,仍改大名協右營為磁州營,設都司以下將領四人,兵四百六十二名。
196
三十二年,裁天津水師營,將大沽營遊擊,移駐水師營,舊駐之新城,改名葛沽營將。中軍守備移駐大沽口,抽撥天津鎮兵二百名駐葛沽,存營調,撥正定鎮屬兵二百名駐葛沽存城。
197
三十三年,裁河屯協右營步兵六十六名,改設守兵一百二十名,分撥四營,左營四十七,右營二十四,八溝營二十七,唐山營二十二。
198
三十七年,增河屯協外委十名,分撥四營,左營四,右營二八,溝營二,唐山營二。
199
四十二年,增設泰寧鎮左右營馬兵各十名,步兵各四十二名。
200
五十年,將河間協右營存城千總一人,移調天津,作為鎮標左營存城千總。又將舊滄州汛把總一人,移駐天津,作為鎮標右營存城把總。
201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三
URN: ctp:ws81786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