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八

《卷一百八》[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西通志卷一百八
3
祠廟
4
神靈肇祀,靡國不有,翳功與徳,稱兩不朽。德立於身,望重山斗,功及於人,澤流遠久。廟貌維新,典禮由舊,或専以享,或配而侑,俾几俾筵,陟降左右,式瞻榱桷,如嚮斯受,邦家之光,報稱之厚,是曰崇賢,載筆非偶,作《祠廟志》。
5
南昌府:
6
7
澹臺祠,舊在省治,總持寺左祀魯武城澹臺、子羽。宋漕使程大昌創建額曰友教堂,自為記。明洪武間,叅議李思聰、萬厯間知府范淶先後重修堂,背即澹臺墓。廵撫王佐移建於府。學大成殿南。吉水鄒元標有記。天啓末,大璫魏忠賢斥賣郡國書院,助水衡錢,此祠亦不免。至曵澹臺先賢像,投於湖濱。崇禎初,特旨復諸祠。知府彭期生奉主歸,兵燹後幾廢。順治十一年,巡撫蔡士英重新之,郡人熊文舉有記。雍正八年,巡撫謝旻、布政司李蘭修葺。
8
豫章先賢祠,在鐘鼓樓右,即崇儒書院故址,明萬厯間,學使沈九疇改建,先後舉祀澹臺滅明、徐穉、羅從彦、胡儼、張元禎、舒芬、魏良弼、萬廷言、萬思謙、鄧以讃、李材等十一人,新建大學士張位倡為㑹講之所額曰「豫章㑹舘」。
9
理學名賢祠在省城、進賢門內祀澹臺滅明、范寗、韓愈、范仲淹、歐陽修、周敦頤、程珦、羅從彦、朱子、張栻、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黄幹、李燔、張洽、黄灝、蔡元思、真徳秀、陳澔、饒魯、呉澄、胡儼、呉與弼、胡居仁、王守仁、蔡清、羅欽順、邵寶、張元禎、羅倫、鄒守益、羅洪先、歐陽徳、羅汝芳、舒芬、胡直、熊敬方、鄧以讚、魏良弼、萬思謙、李材、王時槐、萬廷言、鄧元錫、章潢、鄒元標,凡四十七人。按林志,進賢門內舊有先賢祠,祀宋羅從彦等十二先生,後增祀歐陽徳等,改為二十四賢祠。迨康熙二十九年,巡撫宋犖、増祀澹臺子羽等二十三人,始改今名。
10
昭靈祠在武寧縣治南,祀楚三閭大夫屈原,唐封清烈公。
11
五賢祠,舊在省城迎恩坊,祀漢梅福、陳蕃、徐穉、晉、范寗、唐韋丹。宋慶厯七年,知洪州張環建,淳熙七年,遷於府學。
12
梅仙祠,在府學傍,祀漢南昌尉梅福。元始中,王莽顓政,福棄妻,子去九江,宋紹興初,封吏隠真人幸元龍,有記。
13
宗賢祠在豐城櫧山之龍澤,宋尚書雷宜中建,祀漢徐穉、宋胡安國,元范登有祠記,一稱龍澤書院。
14
徐孺子祠,一在東湖南孺子宅故址。宋熙寧中,知洪州曽鞏,即其地結茅圖像,自為記。南渡後廢。乾道中,沈帥樞重。建元至正末,燬於兵,一在東湖之東,南昌學前之左,又名高士亭,後燬。明洪武七年,知府許方重建。永樂間,巡按御史張庸拓之。崇禎初,推官李嗣宗以子徐𦙍、門人張遐配享,後經兵燬。
15
國朝康熙庚午,巡撫宋犖率僚屬重新之,自為碑記。按《水經云:南昌東湖之上有孺子宅,高橋之南有孺子亭,先生之祠像存焉。唐宣宗時,塘東有三亭,曰孺子,曰涵虚、曰碧波。後燬洪容齋,曰碧波亭,後改為孺子祠。明洪武甲寅,都指揮宋晟以祠當孔道遷於環波亭之故址,而環波又即涵虚之廢址也。其間興廢變遷,難以悉數。《通志》新舊祠所由分歟原跋
16
陳司徒祠在進賢門外徐孺子墓,南祀漢豫章太守陳蕃。明𢎞治間,都御史林俊檄知縣杜濙重建正徳,間學使李夢陽復修葺之。祠南二十里有髙風廟,亦祀司徒。
17
三義祠在鐘鼓樓後,舊為藥王廟,以殘毁改祀漢昭烈及關侯張飛。
18
二聖祠在進賢門內,祀關壯繆及馬祖,前御史許世昌創建。康熙五十九年,布政司許兆麟捐貲重修,張尚瑗有記。
19
劉侍中祠在寧州崇鄉,祀漢侍中劉陵,許旌陽祠,在廣潤門內,故子城之南,一名鐵柱宫。明正統元年,按察使石璞奏請許遜、韋丹俱有功徳於西江,宜列祀典,詔從之,許仍祀鐵柱宫韋祠、鐵柱宫內之旁祭酒胡●撰許韋二公功徳碑》。成化五年,知府王詔移韋祠於三橋東巷。
20
方岡祠在新建,西山祀晉黄仁覽,相傳季弟好獵,仁覽折草,化鹿止其妄心,後弟亦僊去,故並祀焉。
21
靈槎祠在豐城廣豐鄉,晉時得大木於白石墓,民伐以獻,次獨櫧津,一夕,木逆流至江,人異而祀之,號汎槎神。太守范寗奏聞,勅封宋紹興中賜今額。
22
忠節、名賢祠,在省城洪恩橋,舊為同仁祠,祀孫燧、許逵、王守仁、胡世寧、伍文定、唐龍六人。康熙二十九年,巡撫宋犖,改祀陶潛、狄仁傑、張九齡、顔眞卿、李綱、張叔夜、楊邦乂、胡銓、洪皓、歐陽珣、岳飛、文天祥、謝枋得、江萬里、黄子澄、練子寧、胡閏、周徳、顔瓌、王省、王艮、曽鳯韶、鄒瑾、魏冕、李時勉、劉球、于謙、孫燧、許逵、胡世寧、王守仁、伍文定、唐龍、周憲、黄宏、馬思聰、宋以方、熊浹、韓雍、林俊、蔡𢡟徳、李邦華、呉甘來,凡四十三人。祠田租二百零七石。
23
武陽郡公祠二:一在章江門外,祀唐觀察使韋丹。大中三年,詔尚書司勲員外郎杜牧撰功徳碑銘,丹子宙復為觀察使,置田以供香火。明隆慶中,裔孫用賢修復。
24
國朝康熙間,燬於火。裔孫經學重建,雍正二年復燬。裔孫弁重建,九年再燬,裔孫嘉㑹修葺,搆旁屋數楹,收貲供祀。
25
栁貞公祠,在武寧鄧家埠之栁山,祀唐司馬栁渾,宋丞相章鑑有記,後廢。
26
按《唐書》,栁渾棄衢州司馬隠洪州山中,築室讀書,此其處耶?宋里人陳功顯以先賢過化之地,立祠祀焉,祠傍有貞公井,因公之諡。「栁山之名,則因公之姓也。
27
段中丞祠在武寧縣,祀唐御史中丞段逸三。徐祠在新建洪崖鄉,祀南唐衛尉徐延休及其子散騎常侍於內史舎人。鍇因徐氏先隴所在而祀之。正書祠在進賢門內,即正學書院。明嘉靖間,學使王宗沭,創建祀周濓溪、程明道、程伊川三先生,學使沈九疇重修。
28
濓溪祠二:一在南昌府學右,宋隆興間建。朱子有記,一在寧州治東旌陽山麓。明𢎞治間,學使邵寳即講堂遺址祀像。
29
三先生祠在南昌,祀張南軒。吕東萊陸象山、宋知隆興府呉子良建自為記。
30
曲江祠在豐城磯山之巔,舊稱三賢祠,祀朱子、李義山、姚勉、李夢陽有記。
31
按《崆峒祠記》,以朱子徃還湖南,時與李後湖、姚雪山逰,此後人因奉栗主,今以韋武陽易後湖者,訛也。
32
三、李祠在新建睡仙觀側,祀宋殿中丞李寅及其子侍郎李虚已、洗馬李虚舟,元末燬。
33
陶淵明先生,祠在新城門內,祀晉徵士陶潛。雍正九年,南城裔孫檢討成建、巡撫謝旻匾曰「松菊猶存,布政使李蘭記。
34
蘇公祠,在東湖百花洲上,祀宋隠士蘇雲卿。明正統七年,御史張謙建、胡儼記今祠廢存亭。
35
黄文節祠三祀,宋黄庭堅,一在分寧學右,宋時建。一在雙井,明巡撫林俊重建置祭田,自為記。一在馬洲,元尹、呉觀建。
36
大忠祠在省城四道,後街祀宋岳飛、文天祥、謝枋得,久廢。
37
國朝乾隆十五年,布政使彭家屏復祀於五桂坊,自立碑記,將以江西凡忠節表著俱與祀。旋調任雲南,未果。
38
文丞相祠,在豐城縣北,祀宋信國公文天祥、江丞相祠。在新建儒學,左祀宋丞相江萬里,久廢樊修職祠,在進賢、崇禮鄉。宋高宗南渡,王虎、魏全為亂,襲豫章,邑人樊昌。時昌、盛、昌、諤舉義兵,與虎拒戰死,虎亦敗。建炎間,贈昌時昌諤為修職郎,昌盛為保義郎,立祠祀焉。
39
密都統祠在進賢欽風鄉,又名忠烈祠,祀宋都統密佑。張尚書祠在奉新縣,懐種堂右。宋慶元中,張杓帥江西,奏蠲營田新稅,民賴以全,感念繪像,與劉珙同祀。楊萬里記。
40
劉樞密祠在奉新寳雲寺,後祀宋隆興鎭守劉珙、楊萬里,名其堂曰懐種,并為記。
41
高、沈二尹祠在奉新獅山之前,祀宋令高南夀。沈雲舉、胡氏祠在奉新儒學,西祀宋光禄、丞胡仲容、都官胡克順、尚書胡直孺。元季兵燬。
42
趙把總祠在奉新華、豐樓。元、至正間,賊掠武寧、靖安、奉新等縣,把總趙某領官軍敗之,後中流矢而沒,民為塑像立祠。
43
節士祠在進賢縣北,祀元末死節之士,樊明仲友、仲用行、徐思徳、陶正道、傅煥章、饒思、舜則志熊有源、陳伯通、徐宏道、葉明逺、劉清公、沈夀,凡十四人,龍興路判官辛敬奏建。
44
大忠祠,在府治西北。祀元末,闔門死難。偰列箎一家十人。
45
同公祀,在南昌鎮署。前元末,廉訪使經歴同同,與陳友諒兵戰死。於此原有祠廢。乾隆十五年,布政使彭家屛復立祀。
46
王夫人祠在武寧縣署內祀。元進士盛添祥妻明邑令盛文郁母王卒於寧署華林冦亂現身臨陣擁護,奏凱,因祠之。
47
灊峰朱先生祠在南昌縣,明洪武間,其子善建祠,大節祠在省城躍龍橋南,明萬厯間,勅建祀建文死事諸臣,黄子澄、練子寧、胡閏、劉端、王髙、王艮、王省、周是修、曽鳯韶、鄒瑾、魏冕、彭與明、蔡運、顔伯瑋、顔有為凡十五人,萬恭記。
48
旌忠祠在省城進賢門內。明嘉靖中,勅建祀巡撫都御史、贈禮部尚書孫燧、副使、贈左副都御史許逵,以副使贈按察使周憲配,復增祀,贈太常少卿。前叅議黄宏,贈光禄少卿,前主事馬思聰以贈光禄卿。宋以方祔享,謝遷記。
49
忠節祠在奉新縣東,祀明副使周憲、呉一貫,以舎人周幹及陣亡義士何沖霄等配。
50
仁政祠在南昌府學,右祀明巡撫都御史劉光濟。萬恭記
51
忠祠在省城惠民門內,祀明孫忠烈。燧、許忠節逵其地,即二公赴義之所。
52
王文成祠在射圃亭大忠祠右,祀明新建伯王守仁,嘉靖間,學使徐階建、魏良弼。呉桂芳有記,與大忠祠俱廢。
53
國朝康熙六十年,巡撫王企靖復建於磨子巷八隠祠右。
54
八隠祠祀漢梅福、徐穉晉、范宣、陶潜、周續之、唐臧嘉猷、陳陶,宋蘇雲卿。康熙六十年,巡撫王企靖建。乾隆十四年,布政使彭家屛重修,以鉛山舉人蔣士銓居守供奉。
55
謝忠愛祠在新建十二都,祀明邑人謝得仁,懐功祠在靖安城隍廟右,祀明按察副使呉一貫、南昌知府李承勲,以平馬腦山賊功祠之。
56
劉令祠在豐城縣西北,明正徳間,以普安堂建,祀知縣劉燧。
57
懐仁祠在章江門外石亭寺左,祀明巡撫周如斗、萬恭記。
58
褒徳祠在南浦驛,祀明巡撫夏良心。萬厯中,建奏請賜額。
59
督學名臣祠在南昌,校士公署後堂。明萬厯間,署提學叅政姜士昌,舉祀江西學使者黄仲昭、蘇葵、邵寳、蔡清、李夢陽、徐一鳴、徐階、江以東、王宗沐、朱廷益、後學使蔡増譽,復舉祀王珏、陳璲、李齡、夏寅、潘子秀、邵鋭、張岳,凡十七人。
60
按舊志所列名宦,皆明萬厯四十年以前之學,使其中不無濫附而後之。黄汝亨、魏公說、蔡𢡟,徳侯峒曽皆文章節義並著,應増入祀典。原跋。
61
崆峒祠在南昌錢局前,祀明學使李夢陽。已,廢陸中丞祠,在徳勝門外水晶坊,祀明巡撫陸萬垓、張位記。
62
陸方伯祠在省城章江門內。明萬厯間建,祀左布政陸長庚。
63
國朝康熙癸丑,曽孫閣學陸葇重修,後為管祠人盗賣。庚子夏,四世孫奎勲清復之。重建中堂門樓編修查慎行有記。
64
文徳祠在南昌東湖之上,祀明章斗津先生潢、鄧文潔,祠在東湖之南,祀明吏部侍郎鄧以讚、舒文節,祠在進賢城內,祀明修撰舒芬、周尹光祖建張位記。
65
呉尹祠在寧州,祀元縣君呉觀、劉、徐二公祠,在豐城華嚴寺側,祀明巡撫劉光濟及知縣徐子器,以丈糧清稅,民徳而祀之。
66
韓令祠在豐城西門外,祀明令韓弼二令祠,在靖安東門內一祀。明知縣葉重光有「萬年樂利之碑」,一祀應汝稼,以立水次倉,便民漕運,故合祀焉。
67
遺愛祠,舊在寧州治西,祀明縣丞黎斌,今移舊南門外州縣節孝祠。雍正三年奉。
68
旨建牌坊一座,標題前後節孝婦女姓氏故者,設主祠中,毎嵗有司致祭南昌,在學外西。 新建在學外左。
69
豐城在學外左。 進賢在學外右。 奉新在學外,右靖安,在城隍廟側。 武寧在學外東。 寧州在學外左。
70
71
府城隍廟舊在南昌子城東。明洪武三年,知府趙文奎移建府治東南。正統間,知府胡本、惠修、張居傑記。景泰間,知府蘇士宣修韓、楊記,萬厯間知府范淶重修,自為記。
72
州縣城隍廟,南昌新建附郭。 豐城在縣西 進賢在縣南。明洪武間,知縣梁璧建。 奉新在縣北。 靖安在縣東。 武寜在縣東。 寜州在儒學東。
73
按江右城隍,相傳為漢灌嬰,高帝六年封潁隂侯,南唐時封輔徳王,宋淳祐八年封忠惠王。明洪武三年,令天下城隍廟止稱某府,州縣城隍之神,悉革封號。
74
龍王廟,在府治中大街,即原布政使王日藻講堂故址。雍正五年奉。
75
旨建迎祀福贑甘澤龍王神像,毎嵗春秋,分有司致祭關帝廟,在府學大成坊左,祀漢夀亭侯關、壯繆後殿祀勅,封關帝、三代公爵位,毎嵗有司致祭。
76
州縣關帝廟。南昌在縣署門內。 新建在徳勝門、月城,豐城在夀昌寺傍。 進賢在西門外。 奉新在縣治東。 靖安在義學右。 武寧在城隍廟傍。 寧州在演武亭左。
77
旗纛廟在南昌都司內,毎嵗以霜降日致祭。忠壯廟在進賢縣北,相傳伍員奔呉,過此因祀,又名忠武廟。
78
江東廟在省城廣潤門內,祀秦人石固、漢、灌嬰擊南,粤神告以克㨗之期,故祠之。
79
長沙王八角廟,在南昌十七都,滁槎祀番君呉芮及梅鋗。
80
章江廟在省城徳勝門外,祀漢郡人章文。宋大觀二年,以應禱賜額霈澤王廟。
81
王中尉廟在新建昌邑山,祀漢中尉王吉。龍沙廟在新建縣,治北即賈萌廟,今廢。孚澤廟在靖安縣北,祀漢鄧禹。耿弇諶侯廟,在南昌城南,祀漢奉車都尉荆州長史諶重。劉城廟,在南昌歸徳鄉,祀漢楊州刺史劉繇。宋乾道七年,以救溺功,賜額仁濟。
82
漢、呉二帝廟在奉新縣東南,祀漢昭烈帝備呉大。帝權關王廟,在南昌攬秀樓東。巡撫蔡士英建黎元,寛有記。長墓廟在南昌城東二十里,祀漢劉岱。
83
呉王廟在新建昌都,鄉祀漢孫䇿一,在西山呉王嶺。順應廟在奉新縣南,祀呉太史慈,宋隆興元年勅賜今額。乾道三年,封靈惠侯,邑人李琮記。
84
卯山五神廟在奉新北,祀韓當馬忠、黄蓋王平凌,統五人。宋咸淳中,勅封當忠勇烈武侯,忠威肅武寧侯,蓋英毅武明侯,平廣徳武寧侯,統忠惠武安侯。
85
龍津廟在豐城縣登仙鄉,祀晉司空張華、豐城令雷煥。舊名劍池廟,宋紹興中賜今額。
86
白馬廟有二:一在南昌高士橋,一在府學左,祀晉旌陽部,將際真䕶法白馬忠懿、謝王有黎元寛記。
87
溫忠武廟在省城進賢門外,祀晉江州刺史溫嶠。何無忌廟在新建,生米鎮祀。晉江州刺史何無忌討盧循,戰死。豫章民為立廟。
88
罕王廟在新建逰仙鄉,晉司馬儀嘗敗,呉孫昭將黄皓、徐淵兵於此後,中飛矢沒,𦵏於潭源,儀三子孚、應、慶善、昭利,令禆將王威等伏兵破之,淵、皓俱死,晉人以山寨悉平,名其地,日太平鄉與逰仙鄉接壤,立廟以祀罕王父子,幷其將佐,或云罕王。昭烈,曽孫、劉獲也。宋姚勉有記。
89
超山廟在豐城縣,世傳晉范登雲尸解於此,因祀焉。葆光廟在奉新縣西,祀晉劉真君兄弟四人,俱為神。宋隆興二年,勅賜廟額,封神為忠惠英惠壯惠烈惠侯。孚應廟在新建修仁坊,相傳唐隠士崔姓,自分寧逰,此值城中患疫,以丹擲井,折栁示人,汲飲病者即愈。勅封佳山孚佑侯廟,明萬厯間,太學士張位題額曰佳山福地」,或云神晉人姓崔,名子玊,唐憲宗得竒疾,諸醫不效,忽見道人賣藥於都市,進一粒而愈,問其姓氏,曰:「臣豫章人崔姓,俄不知所徃」。遣使覓之,乃於此地得崔公祠。詔封英烈侯。
90
文孝廟在省城徳勝門外,祀梁昭明太子蕭統、余侯廟,在奉新縣西南,祀邑人。梁刺史余孝頃、宋王炎有記。
91
黄司空廟在省城進賢門外,祀陳都督、贈司空黄法氍。武烈廟在南昌高士坊,祀陳江西巡察大使果仁,有賑荒之惠,唐封忠烈公,南唐時以神兵助戰,册加武烈帝徐鉉記。
92
英澤廟在南昌安仁鄉祀杯山之神。明祭酒胡儼有記明山廟在南昌鍾陵鄉,神姓白兄弟三人,宗顔宗說,宗向以孝弟著,沒而為神。唐光化中建廟。宋初,賜額顯靈,幷祀邑人李忠、萬、叔敬於廡。
93
風雨池廟在新建呉源山下。唐開元中,張九齡為洪州都督,禱雨有應。貞元中,觀察使李兼禱雨復應。宋淳熙壬寅夏,旱,帥漕遣禱,有物如蝘蜓,登於几。未幾,雨如注,奏立廟。
94
睢陽廟,在新建望湖亭西南,唐時建。明洪武中,勅封忠烈靈祠,今呼令公廟。
95
張巡許逺廟,在武寧縣武樓源,一名朝天廟,駕山廟在奉新法城鄉,祀唐隠士鄒垣。厚郭廟在豐城正信鄉,祀唐義士傅祁。宋張自明記:威顯廟,在豐城楊子洲,祀唐淮南楊渥部將李承鼐。天祐三年,從秦裴攻鍾匡時,屢立戰功,後敗死,𦵏楊子洲,有英靈,土人即墓側立廟祀之。徐鉉記:宋紹興中,勅封今額。
96
靈惠廟在豐城之神源,祀唐黄元二子,𤓂、燁將軍廟在武寧四十四都,唐盧絳屯兵武寜,築磨源陂,灌田萬餘畆,民徳之立廟。
97
萬都官廟在南昌安仁鄉,祀宋都官萬□、祭酒胡儼有記。
98
順濟廟在新建呉城山下有龍穴,深不可測。宋大中祥符六年,於穴西立廟,封順濟侯,御製戒蛟文刻於石。熙寧中,封順濟王,累加號曰靈順昭應安濟。
99
斗門廟在豐城縣南石閘之上,為水口鎮。忠臣廟在南昌五桂坊之西。明洪武初,勅建祀後,翼統軍元帥趙徳勝、右副指揮使劉齊、左翼元帥牛海龍、樞密判官李繼先、左副元帥趙國旺、統軍元帥許珪、右翼元帥同知朱潛、千户張子明、臨江府同知趙天麟、百戸徐明、士伍張徳、山夏茂成、洪都知府葉琛、行省都事萬思誠凡十四人,有諭祭文一道。胡儼、張元貞有記,萬厯中,知府范淶重修。
100
涂七公廟,在奉新大街南,以涂公鑿井恵民,故杞之太陽廟在新建洪崖鄉。諶紹津有記。
101
壇壝
102
南昌府社稷壇在徳勝門外,明洪武間,頒降禮制。立壇於城西北,北向。四方各二丈五尺,高三丈,四出陛,各三級。壇上立石主,長二尺五寸,方一尺,薶於壇南正中。去壇二尺五寸。上露圓尖,壇下前十二丈或九丈五尺,東西南各五丈,繚以周垣,四門,紅飾。以春秋二仲上戊,由北門入祭,知府趙文奎遷建如制。
103
州縣社稷壇,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豐城在洪橋外,進賢在縣西一里。 奉新。舊在縣西 靖安在縣治北半里。 武寧在縣治西。 寧州在州治北。
104
先農壇,在進賢門外,雍正四年奉。
105
旨建祀先農神祭壇一座、神庫三間,瘞池一口,陪房二間,就近置耤田四畆九分,毎嵗仲春,有司致祭,行耕耤禮。
106
州縣先農壇,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豐城在登仙鄉,進賢在東關外蓮花園。 奉新在南壇。 靖安在南門外。 武寧在北●。 寧州在東郊外。
107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南昌進賢門外,立壇於城西南坐,子向午高二尺五寸,方濶二丈五尺,四出陛,各五級,子、卯、酉各三級。壇下四圍,牆門與社稷同。以春秋二仲上,已日合祀風雲雷雨,山川仍奉城隍神共祭,知府趙文奎建。
108
州縣風雲雷雨,山川壇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豐城在縣治南。 進賢在縣治南。 奉新在縣治南。 靖安在縣治南。 武寧在縣治南。 寧州在州治南厲壇,在南昌徳勝門外,立壇於城北,濶二丈五尺,髙一尺六寸,四出陛,各三級,壇下南九丈,東西北各五丈,繚以周垣,祭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嵗三祭,迎城隍神主之知府趙文奎建。
109
州縣厲壇、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豐城在劍江之濱,進賢在縣西二里。 奉新在縣東北。 靖安在縣治北。 武寧在縣治東北。 寧州在州治北一里瑞州府。
110
111
四神祠在上高南岸之東。四神者,秦趙昱、《漢紀,信唐段秀實、宋康保裔。
112
梅子眞祠二:一在新昌縣尉山宅仙觀,宋開禧間,里人陳均建幸元龍有記,一在縣北天寶鄉墓側,名存梅祠。明天啓間,里人劉全曜建鄒維璉記》。
113
陶靖節祠。在府治南碧落山。宋咸淳乙丑,知州文天祥建。
114
忠烈祠在上高縣治南文昌閣下,祀唐太尉段秀實。按《唐書》,秀實為社稷死,帝甚恨,用不極才。興元元年,詔贈太尉,諡忠烈,又詔致祭,親銘其碑,而未有廟也。至太和中,子伯倫始奉詔立廟云。
115
七賢祠在高安、筠陽書院,祀宋周濂溪程明道、伊川張横、渠朱子、陸象山、明王陽明,又名景賢祠。敖文禎記三賢祠。在府治南,祀宋余靖、蘇轍、楊萬里。
116
四賢祠在高安治南,祀蘇子瞻、蘇子由。黄山谷。米元章已廢。
117
三、劉祠三:一在高安縣靈山院,一在净慈寺。一在新豐鄉,祀宋劉渙與子恕、孫羲仲。幸元龍有記。
118
吕寺丞祠在高安大愚山,祀宋大府寺丞吕祖儉。三俊祠在高安化城院,祀宋姚勉、胡仲雲、劉元高。文信國祠在高安、鳳山,明増祀陶靖節、劉文成為三先生祠,巡撫虞守愚有《幷祀記》。知府陶履中有《重修記》。陳令祠在新昌隆道觀左。宋寳祐間建祀,知縣陳登雷神祠,在新昌十六都,宋岳飛統兵過此麾下有三將軍者,暴卒,元丙子苦旱,有神憑人言曰:「我三將軍也,若建壇以禱,必獲豐收」。民如其言,果雨,遂立祠張令祠,在髙安縣西五里,祀元張珪。
119
貞烈祠在高安迎恩門內。明正徳七年,勅建祀瑞州通判姜榮妾竇氏及本邑婦女之死節華林者。天啓間,知府陶履中,復修巡按御史曹谷記。
120
節愍祠在府治後,祀明贈按察司周憲及其子幹,旁祀蕭亮、姚一桂、鄺勤,諸戰死。華林者,正徳中知府鄺璠,建後安義盗起,高安主簿袁瑶亦以討賊死,子鳯翔殉,贈官知縣,春秋配享。嘉靖間,御史熊相、萬厯間知府陳振揚相繼修。
121
魯守祠在高安學東,祀明守魯史以請,免高安虛賦民徳之,立祠,太僕卿朱吾弼記。
122
旌忠祠在新昌治左,明末祀呉莊、介甘來。順治四年,奉勅建賜祭田七十𤱈,春秋享祀。
123
桑將軍祠在新昌旌忠祠右。康熙甲寅九月,棚寇作亂。乙卯五月,將軍提兵進勦,民獲安堵,合邑立祠,祀之各縣節孝祠。髙安在新市舗。 上髙在金石橋。 新昌在縣署右。
124
125
府城隍廟,在府治鳳山西。宋建明𢎞治間,知府劉璣捕賊禱廟有驗,復新之。周津有記內有呉將軍,名翊賛附祀。
126
各縣城隍廟,髙安附郭。 上髙在河北岸。 新昌在貞節坊。
127
龍王廟,在府治新市,舗祀福贑甘澤龍王。雍正六年,建各縣關帝廟,高安在筠陽書院左。 上高在察院道側。新昌在治東青龍山觀音閣後。
128
髙胡侯廟,在髙安城北七十里高胡山下,祀漢豫章陳夫,乞自漢迄宋,享祀不絶,水旱行禱,皆應幸元龍有記。
129
三閭大夫廟,在高安縣東,金沙臺祀楚屈原。漢長沙王子拾封建成侯,後免爵,徙家臺上,立廟祀之。
130
相王廟在髙安蔣家湖下,祀伍子胥。
131
關帝廟在髙安筠陽書院左,唐建明知府呉宗禮修。李湑記。
132
忠濟廟在髙安,世濟舗,唐建祀呉將軍、甘寜太保呉山記。
133
利貺廟在髙安、鳳山,祀陶囘囘,平蘇峻功,封康樂伯。咸康中,食邑苦旱,乃發廪賑濟民利,其景貺,建祠祀之,望蔡公廟在上高縣西三十里,晉謝琰與謝元討符堅有功,封望蔡公,故廟食焉。
134
昭明太子廟在髙安儒榮,坊邑人廖暹記恵民廟在高安城南,祀嘉州太守趙昱。唐太宗封為神勇將軍,開元間,封赤城王,至宋,賜號惠民。況莊有記唐二賢廟,在髙安調露鄉,先是幸南容,建祀應智頊寶厯,丙午,里人並祀南容。
135
米山廟,在髙安縣北,祀唐尉李英。武徳中,刺史應智頊命伐金牛,卒祀之。宋靖康元年,賜號孚應。
136
祠山廟在高安城北,祀祠山之神,舊名李王祠,盖指李禄也。
137
沖真廟在上髙北門,祀唐張巡、許遠、宋康保裔。明洪武間建。
138
靈椿廟在新昌署右,祀宋蔡嵩、蔡岑。開寶間,勅封靈椿大王。
139
譚守廟在髙安、朝陽門外,宋譚、申守筠有惠政,民為立廟。
140
宋帝康王廟在髙安景行坊,明天啓間修。王應遴記,英烈廟在上髙魚巷,祀宋康保裔。
141
岳王廟在新昌小東門內,祀宋鄂王岳飛,明知縣熊紀建。
142
蔣將軍廟在新昌四都,蔣為宋岳飛禆將,追曹成,至此,中流矢卒,屍立田間不仆,鄉人異而廟祀之。
143
東嶽廟,在髙安西安門內。
144
顯濟廟在髙安西北五里,祀龍王幸潭也。唐允功記壇壝。
145
社稷壇在府治阜城門外,有姚雲重建碑,記各縣社稷壇,高安附郭。 上髙在七都埠。 新昌在治西鹽嶺下。
146
先農壇,在府治東郊外。
147
各縣先農壇髙安附郭 上髙在南郊外。 新昌在東郊外演武塲側。
148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髙明門外,各縣風雲雷雨山川壇高安附郭。 上髙在河南岸,新昌在縣。
149
厲壇在廣教坊。
150
各縣厲壇,髙安附郭。 上髙在河北岸。 新昌在北門外。
151
袁州府:
152
153
三賢祠在府㕔左。洪武間,推官陳谷建祀臯陶、張釋之于定國知府李順孫記,後増祀司法叅軍徐有功、宜春侯祠在宜春縣宜春臺下祠,長沙定王子劉成也。成封宜春侯,立五臺,其最勝者,宜春臺、桃李萬計。及薨,𦵏臺下。宋咸平、嘉祐間,立祠臺側祀之。今府治東南,復有王子廟。
154
袁髙士祠在宜春學,右明學使錢檟檄府縣立祠祀漢,《林志》作「晉」。袁京自為記侯,世屛,有崇祀文。
155
陳重祠,在分宜北陳里重仕漢後,隠居雞足山,卒而祠之。
156
袁天罡祠,在宜春之譙樓。明萬厯間,同知李瀚於樓修祭,又補鑄天罡,原造銅璿璣於觀天臺,自為記。
157
韓文公祠舊在府學,西宋州守祖無擇,建祀昌黎,以李翺、皇甫湜、盧肇、鄭谷配,自為記。後守鄭自誠,重建《黄幹記》。明正統間,巡撫韓雍、知府姚文遷於宜春臺今址錢習《禮記》,嘉靖間,知府劉廷誥改為昌黎書院。國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江為龍重建仍為文公祠并記。
158
按:昌黎刺袁,後袁人士如黃頗、盧肇、易重,皆以文名博巍科,非韓公之教育,能致此哉!當是時,感慶雲見民間生子多名韓以志公惠,亦猶潮之有韓山、韓木也。然則公之精靈,雖千載其可泯耶?李衛公祠在宜春化成巖側,祀唐李徳裕。太和中,徳裕貶袁州刺史,宋紹興中尚書汪應辰判是州,為之立祠。
159
盧肇祠,在宜春縣盧洲。明萬厯戊午,知府黃鳴喬建鄭都官,祠在宜春城北七里,祀唐鄭谷。
160
二賢祠在萬載學,東宋紹興間建祀韓昌黎、周茂叔、西山眞徳秀有記。
161
報功祠,在府治西七里,祀唐刺史李將。順邑令祠,在分宜治南大清里。元、至正間,歐陽元率族子所性建祀祖歐陽。殊,南唐宜春令也。後以元配。
162
三先生祠,舊在府學,東祀濂溪及二程子、《朱子記》,明正統間,都御史韓雍檄遷宜春,臺下學士錢習禮有《重建記》。正徳中,知府姚汀復移建萍實門外,増祀朱子張栻,名五賢祀。
163
周濂溪祠,在萍鄉蘆溪鎮。昔周子謫鎮監稅,名士多從之逰,後人遂立祠於鎭之橋東。明萬厯間,知府鄭惇典、同知陶之肖遷建橋西,規制宏敞。巡撫劉堯誨記五賢祠,在萍鄉縣祀宋儒程顥、程頤、張栻、朱子及邑人胡安之,已廢。
164
祖龍圖祠在府學左,祀宋龍圖學士祖無擇,已廢王待制,祠在府治。宜春臺下祀宋守王古萍、鄉簿趙鳴鐸記。後守辛炳,復移祀於仰山,自為記。
165
忠烈祠在府城東一里,祀宋鄂王岳飛及其將王貴,以戡定湖南、江西之功。僉事余珊建,明崇禎庚辰,邑人袁業泗重修増祀左武大夫張憲及王子岳雲,後軍義勇施全。
166
鄭令祠在萍鄉蘆溪鎮,祀宋令鄭强明廉使莊國楨,記黃,太常祠在分宜治西,明正徳中,知府羅輅、知縣嚴鳳訪、太常卿黄子澄故第建祠,副使邵鋭,記萬曆間知府鄭惇典,重修額曰表忠知縣周應治記。
167
徐中丞祠在宜春東門外,祀巡撫都御史徐栻。前嘉靖間,任宜春令,有善政。後撫江西,又疏鬻沒官田産,以免賠補軍需之苦,民建祠祀焉。新喻張春記》。
168
各縣節孝祠,宜春在北門外。 分宜在東門倉前。 萍鄉,在學外右邉。 萬載在學,外右邉。
169
170
府城隍廟舊在府治西北隅。明洪武初,知府朱守仁遷宜陽門內。
171
各縣城隍廟宜春附郭 分宜在治西四十步。 萍鄉在招賢坊。 萬載在治東北。
172
各縣關帝廟。宜春在宜春臺下。 分宜在城西。 萍鄉在東門左蘇家山。 萬載在皂山地。
173
三皇廟在宜春臺畔,元至元中建祀伏羲、神農、黄帝虞集記。
174
楚昭王廟在萍鄉安樂鄉楚山之下,相傳楚昭王出奔於此,後人立廟山頂,山勢挺拔無水,供㸑祈禱者持斗水以自給,忽一夕風雨,廟徙山下。宋彭襄有記韓滸廟在萍鄉靖教里,相傳滸從昭王來奔,沒祀於此。閲城君廟,在宜春東昌山渡。唐太和中,盧萼宰宜春建,以祀龍伯命,姪盧肇,記又分宜有孝通廟,即閲城君也。
175
漢夀亭侯廟,一在府治宜春臺下,元萬户髙伯顔立。一在萍鄉蘇家山,明知縣陸世勣建。
176
聖岡廟在萍鄉縣東。甘卓死,王敦之難,居民何彬立廟祀之。宋袁及記,明萬厯中,命有司塑像致祭,知縣陸世勣重修。
177
天符廟在萍鄉縣南,即髙山廟,山頂有井。晉太和間多疫,乞水於井,即愈邑人蕭居齋立祠祀之。
178
東嶽廟,舊在萍鄉西門外,晉永和二年,居民李泉。建明,萬厯間,知縣陸世勣遷迎鳯嶺下。
179
册岡廟在萍鄉崇賢里,晉末冦亂,潘徽、羅藪、傅康皆本里人,結為兄弟,率衆禦冦,民頼以安歿,立廟祀南唐始封將軍之號,一曰明威,一曰昭應,一曰福順。徐鉉為書,扁宋建炎間大旱,州守祖無擇嘗禱之,大雨立至,至今靈應。
180
蘇將軍廟在萍鄉縣東二里,有唐歐陽《率更碑》,其略云「將軍本雍州京兆郡望族蘇秦後也。以石勒之亂,徙居常州晉陵縣。晉泰和間,見神於邑人許氏家,遂為之立廟《名勝志》
181
仰山古廟,在府治南六十里,仰山獺徑潭之側,相傳昔有邑人徐璠者,舟行至大孤山,有二蕭生,云居宜春仰山,遂同載而歸,至浦東,吿别期至石橋相訪,後徐至其處,見二龍,乃知為仰山神。唐㑹昌初,建祠於仰山之陽,宋加王封,張商英有記,元符二年,賜祠額為孚惠。周必大有新祠記,明萬厯間,知府鄭惇典、重修里人簡繼芳記。又府城南堵田有仰山正廟,明歐祥重修。又宜春,臺上,有仰山行祠,宋紹興間建。
182
躭江水府廟,在分宜縣東五里。神李,姓逸,其名壇壝。
183
社稷壇,在府治西門外一里,各縣社稷壇宜春附郭。 分宜在治西,宋建。 萍鄉在邑西 萬載,在赤硃岡。
184
先農壇,在秀江驛右。
185
各縣先農壇宜春附郭 分宜在東門外。 萍鄉在大西門外。 萬載,在大南關外。
186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治東門外,各縣風雲雷雨,山川壇宜春附郭。 分宜在東門外,萍鄉在治東。 萬載在月臺上。
187
厲壇,在府治北門外。
188
各縣厲壇宜春附郭 分宜在北門外。 萍鄉在治北,萬載在治北楊桐岡。
189
臨江府:
190
191
陶桓公祠在新淦縣,明憲副洪萬善肖、晉陶太傅侃像於祠,以公曽孫靖節先生,配修撰羅倫記。
192
東平祠,在府治東門外,祀唐睢陽張廵雙忠祠,祀唐張巡。許逺舊名嘉應侯,廟在新淦、南門。宋紹興中,遷新興寺。前明𢎞治間,恭政董威、僉事王裕重新改今額。
193
雲騰飊馭,祠在峽江玉笥山元陽峯下,祀唐刺史呉世雲。
194
朱子祠在府學,後宋寶祐中建,以張洽、黄幹配,後廢像石碑刻,移置府學。
195
先賢祠,在新喻學左,祀宋李諮、劉敞、劉攽、蕭固、楊獬、李大有、蕭燧、謝諤、章頴、嚴時亨,凡十人。
196
黃勉齋祠在新淦縣治,東祀宋令黃幹,知府徐問記褒忠祠在府城朝天門外。宋勅建祀知臨江軍陳元桂賜額。褒忠,明正徳間,提學李夢陽重修,以宋清江令趙孟濟配享。嘉靖七年,知府錢琦,増祀死事,宋臨江軍鮑㢘、㤗和歐陽鐸及里人龔守愚,俱有記。
197
文丞相祠在府學,右明巡撫都御史謝杰建明徳堂,祀宋丞相文天祥,自為記,復於祠旁展拓,祀少卿謝廷衮,即杰之父也,曽為清江教諭,故祀焉。
198
劉天祐祠在朝天門外,天祐為元清江戍卒,值紅巾冦起,舉義不克而死,其子六人聞難,俱死之,土人為之肖像立祠。
199
石門祠在新喻東門,祀明儒梁寅。嘉靖中,知縣祝爾慶建。
200
練忠貞祠,舊在府城東北,祀建文朝,御史大夫練子寧、知縣梁士濟改建府治。東有記後知縣王心純,剙明宗書院於南門,遂移祀焉。名山藏,云割淦之三洲、𨽻峽,二縣爭祀錢,太守若賡命,二邑並祀。故新淦、峽江俱有祠,羅洪先記。
201
戴守祠在清江鎮,祀明知府戴徳儒。正徳間,平華林,賊從王守仁討宸濠,故民為之立祠。
202
各縣節孝祠。清江縣在城內東街。 新淦在學外東,新喻在學外左。 峽江在學外。
203
204
府城隍廟在治南。
205
各縣城隍廟清江附郭 新淦在治東。 新喻在治西峽江,在城東鳳凰山。
206
各縣關帝廟,清江在天寧寺左。 新淦在建興寺左,新喻在縣治西。 峽江在北門內。
207
屈原廟在清江蛟湖之濱,唐通判何徳齡,建孝通廟,在峽江治南,舊名龍母祠,唐大觀間,賜額孝通江東廟,在清江富夀岡,祀秦石固元。延祐初,萬户楊重明領兵討蔡,五九禱神黙相兵還,立廟祀之。
208
武安王廟在新淦治東,祀漢夀亭侯關羽,宋紹興間,建周瑜廟,在峽。《江呉志》云:瑜嘗定豫章、廬陵,留鎮巴邱,後人因立廟祀之,額曰「忠烈已廢」。
209
聶將軍廟在清江鎮,宋慶元中,建祀呉丹陽太守聶友賢。惠廟在新喻縣,東祀漢張衡。宋淳熙勅賜今額。慶元間,封昭應侯。
210
習鑿齒廟在新喻治北五十里,晉桓溫辟為從事。遷滎陽太守。後避地袁州,家於宜陽,卒𦵏棗木山,子孫立廟祀之。
211
昭明太子廟在清江縣治東,祀梁武帝太子蕭統令。公廟在新淦治北,祀唐郭子儀、李光弼。康熙壬子重建。
212
英祐侯廟在新淦縣北大洋洲,祀宋邑人蕭伯軒及其子叔祥、孫天任。明成化間,勅封英祐侯,有御製祭文曽鼎記。
213
康王廟在峽江縣西一里,祀宋都䕶康保裔。晏公廟在清江鎭。舊傳:本鎭人晏戍子,元初為文錦局堂長,尸解於舟,人以為神顯靈江,湖明封平浪侯。東嶽廟在臨江西南五里,創於宋明宣、徳間,重建張徹記。
214
順濟龍王廟,在清江縣朝天坊,宋巡檢馬勉之建壇壝。
215
社稷壇在府城朝天門外。明洪武初立,各縣社稷壇,清江附郭。 新淦在治北。 新喻在治西峽江,在北門外。
216
先農壇在西關外嶽廟前,各縣先農壇,清江附郭。 新淦在東門外百華寺前,新喻在萬松庵左。 峽江在萬夀寺前。
217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門外,各縣風雲雷雨,山川壇,清江附郭。 新淦在南門外,新喻在西門外。 峽江在南門外。
218
厲壇在府西門外。
219
各縣厲壇清江,附郭。 新淦在北門外。 新喻在治北峽江在北門外。
220
吉安府:
221
222
舜祠在萬安縣韶口,世傳虞舜南巡於此,嘗奏九成之樂,後人名其水曰韶水,山曰韶山。宋寳祐、景泰間,僧了敬建買田百餘石以奉祭祀。劉辰翁記。
223
漢帝祠二:一在萬安龍潭莫詳始末。一在永寧,名劉王祠,俱祀漢髙祖也。明嘉靖間陳文嵩重修。
224
蜀先主行祠在永寧漿山,里人有劉姓者,商於成都,因家焉。後子孫歸,遂奉祀,旱禱輙應。
225
忠孝祠在吉水學,右祀隋李孝子、宋歐陽修、楊邦乂、楊萬里、文天祥、明王省王艮。尹昌後増祀王禎、李邦華。明侍中祠在府南城隍岡,祀唐正諌大夫明、崇、儼四賢祠,在永新縣,祀唐姚崇、宋劉沆。明劉定之、尹臺顔魯公祠,在府治通判㕔西。宋咸淳四年,建歐陽守道記。
226
三賢祠在府學。東初専祀顔魯公,宋咸淳間,知州倪普以姜公輔、余靖附焉。周必大有記。
227
忠孝義烈祠在永新治東,祀唐忠臣、賀泰、宋左譽、彭震龍、張履翁、蕭燾、夫元、賀仲英、姚正叔、唐孝子、張志元、湯徳明,明左興兒,五代義士劉景洪,元義士劉𤦎、劉琚,凡十三人。
228
鄱陽侯祠在永新城北隅,祀南唐南平將軍尹濯貞節祠。在永新儒學舊址,左祀南唐節婦段母呉媛,元彭九萬妻李氏,左幻白妻龍氏、危,元貞妻李氏,明江繼文妻劉氏、李宗輔妻歐陽氏、李惕妻劉氏、劉持妻陳氏凡八人。萬厯中,知縣龔錫爵請建,自為記六:一、祠三。一在府治內妙墨亭舊址。宋嘉泰元年,州守胡元衡建祀歐陽修,有楊萬里記。一在府城西街。建炎元年,州守方時建、侍郎郭孝友記,一在永豐瀧岡,文天祥有記。
229
忠節祠在府治南,宋州守李芾建祀,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楊萬里。元季兵燬,明宣徳中重建,増祀文天祥,正統間,教授趙永言,奏請増祀劉球。天順間,知府程宗奏請増祀李時勉,𢎞治間知府張本,奏請増祀劉子輔,御史王哲奏請増祀鍾同凡十人。正徳五年,知府任儀,重修周忱記。
230
國朝康熙四十六年,學使楊顒,増祀明王艮、曽鳯韶、鄒瑾、魏冕、周是修、顔瓌、王省、張彦方、劉臺、傅應禎、鄒元標、李邦華、李之清、郭維經,凡十四人。康熙五十四年,學道魚鸞翔,又増祀南唐陳喬、宋左譽、胡夢昱、孫逢吉、曽如驥、劉子薦、曽三聘元劉鶚、劉運、李㢘、高文鼎、劉元謨、郭煥章、蕭生、觧子元、陳無吝、李敬、顔浩明、劉鐸、李幹,凡二十人。
231
二程祠在廬陵縣,又名六君祠,以郡之從事理學者配元。劉詵記明曽同。亨有《重修記》。
232
褒忠祠在廬陵治西,祀宋楊忠、襄邦乂、元進士劉岳申為之記。
233
胡忠簡祠在廬陵香城山下,祀宋學士胡銓,有《呉寛記》:楊氏忠節祠在廬陵白馬廟舊址,祀宋楊忠襄、邦乂、文節、萬里、文惠、長孺明、文貞、士竒、文忠、廷和、副使楊必進,請勅建祠。
234
黄山谷祠在泰和快閣右,宋令趙師奭建謝諤記,中有庭堅自賛石,刻像廖自强,有重修記,明𢎞治間,燬於火,知縣楊南金奏請割慈恩寺之半大新,其祠少保尹直記。
235
四賢祠在㤗和縣,祀黄廷堅、曹鼐、陸震。周詔監丞祠在廬陵慧燈寺,後祀宋秘書丞歐陽珣。忠節祠在㤗和縣,祀宋曾如驥。明周是修、王思、劉魁、曾翀、朱褒。
236
曾忠愍祠在㤗和東門內,祀宋曾如驥、明羅倫記》。劉令祠在㤗和學右,祀宋令劉槆,有羅𡸅記。趙令祠在㤗和學右,祀宋令趙師奭。嘉㤗間,建已廢。宋丞祠在萬安泮街,祀縣丞劉功甫。
237
江古心祠。在府治白鷺洲,祀宋江文忠。萬里有劉辰翁記。
238
文丞相祠,一在南崖之隩邑人王育仁記》。一在吉水湴塘,掲傒斯記,一在永新大學士李賢記。
239
文丞相忠義祠在廬陵螺山下,明𢎞治中,御史周孟中請祀文信國及督府諸忠義、趙時賞、鞏信、鄒㵯、張汴、陳龍復、劉子浚、劉洙、杜滸、陳繼周、何時、傅卓、尹玉、繆朝宗、蕭明哲、林奇、曾鳳、謝玘、呉文炳、林棟、孫㮚、彭震龍、張雲、趙璠、王夢應、羅開禮、李梓發、吕武、熊、桂、陳萃、金應、蕭資、徐榛、陳子敬、劉伯文、張唐、蕭燾夫、劉斗元、劉欽、蕭敬夫、謝夢得、林俞、林元甫、鞠華叔、顔斯立、顔起巖、呉希奭、陳子全、黄賢、唐仁、鍾震、蕭興、張哲齋、劉仕昭、黄士敏等五十四人。明尹直、王守仁,俱有記忠義祠,在廬陵富田,祀宋監簿劉子俊、劉洙明、王守仁記。
240
大忠祠在安福縣。明嘉靖間,詔祀宋太學生王炎午。鞏信祠在廬陵八十六,都信勤王戰死方石嶺下,明孝子張祥為建祠。
241
六忠祠在㤗和縣,祀宋勤王死節者蕭明哲、彭吕、胡文可、胡文靜、劉士昭、黃士敏等六人。明知縣田惟冀建自為記。
242
四忠祠在永豐縣。祀宋教授羅開禮,明大理丞鄒瑾,御史魏冕、鍾同。
243
武城祠在永豐縣,祀宋進士,贈武城伯曾晞顔。按舊志載祀郕國公,不知何據。考元史,文宗朝加封曾參為郕國宗聖公,晞顔雖其苗裔,不得襲稱郕國。呉文正武城書院記云:晞顔為宋進士,以子徳裕貴,元贈武城伯。今據此改正。原跋。
244
譚貞烈祠在永新學舊址,後有八磚影亭,祀宋烈婦譚,趙氏。明𢎞治中,賜額貞烈知縣烏斯道記。
245
十義祠,在㤗和城西。明知縣田惟冀建祀。元陳新、曾貫、康震、蕭景、諸思忠、蕭𢎞量、梁瑞甫、曾慶道、曾以文、楊復亨。
246
蕭彛翁祠,在府學西祀。元死節蕭生。有夏霖記》。四節婦祠,在㤗和萃和書院西祀元死節楊用霖妻蕭氏、母劉氏、鄰婦陳氏、鄧氏,明知縣楊南金建。
247
曽氏二忠祠,在廬陵祥符寺左,祀明曽子禎、曽、鳯、韶。褒節祠在永豐縣城西,祀節孝解心翼妻張氏。元鈖劉司業祠,在㤗和縣,祀明劉崧。
248
趙令祠在安福治南,祀明永樂間知縣趙學成。褒功祠在㤗和城東。𢎞治十二年,勅建祀楊文貞、士竒。嘉靖三十二年賜「褒忠祠」額,飭有司重修。
249
按安志褒功誤。褒忠」又載文貞與王文端同祀,考嘉靖勅建勘合祭文,專祀文貞一人,文端另有專祠。
250
胡文穆祠在吉水縣,祀明大學士胡廣、王文端祠,在㤗和城西,祀明吏部尚書王直解學士祠在吉水東門外,祀明翰林學士解縉。周文襄祠在廬陵城北隅,祀明户部尚書周忱。劉忠愍祠在安福治北,天順間建祀明贈翰林學士劉球有《鄒守益碑記》。
251
熊芝山祠在吉水大東門外,祀明都御史熊槩、李忠文祠,在安福縣,明提學李齡建祀祭酒李時勉。大節祠在廬陵縣西街,祀明監察御史劉子輔。萬厯甲申,知府余之禎建。
252
廉節祠在安福城東隅,祀明邑人南雄知府劉實賢。守祠在廬陵察院東。祀明,知府陳本深、張本,萬厯甲申建。
253
一峯祠在永豐縣,祀羅文毅倫知縣呉期炤。重建有記羅文莊祠,在㤗和縣。祀明南吏部尚書羅欽順。
254
劉端毅祠在萬安縣。祀明,贈刑部尚書劉玉、鄒文莊祠,在安福儒學左祀,贈禮部右侍郎。鄒守益、聶貞襄祠在永豐縣。祀明,贈少保聶豹。
255
李莊介祠在吉水谷村,祀明都御史李中毛。襄懋祠在府城南郭外,祀兵部尚書毛伯溫。王陽明祠在廬陵忠節祠右。
256
五賢祠在廬陵青原山,祀王文成、守仁、鄒文莊、守益、聶貞、襄豹、歐陽文、莊徳羅文恭。洪先中有傳心堂扁額,明徳祠在五賢祠旁,祀明呉、達可、呉正志、張汝霖、黄承𤣥、丁繼嗣、余之禎、呉十奇、汪可受、祁承鄴、楊惟喬、張鳴鶚、朱鴻謨、劉憲龍、方肯堂、錢啟新、龔懋賢、蘇鄼、明時舉凡十八人《青原山志》
257
歐陽文莊祠在㤗和縣,門人建祀南野先生,徳尹臺有記。
258
羅文恭祠,在吉水學西。祀明,贈光禄少卿羅洪先、劉三五祠。在安福之三峯,祀明御史劉陽。
259
懐徳祠在萬安祀明令、桑翹、虞守愚、萬厯間知縣王愼徳記》。
260
烈孝祠在萬安縣北,祀明孝子郭靜。萬厯初,勅建王塘南祠在安福城東祀明叅政王時槐,即舊講學之地。
261
劉晴川祠在㤗和縣,祀明工部員外劉魁、劉瀘。瀟祠在安福城南,門人建祀,眀禮部主事劉元卿。傅忠諫祠在安福城東,祀明,贈大理少卿傅應禎、鄒忠介祠。在吉水學,前明巡撫解學龍建祀,左都御史鄒元標題,仰止祠額幷記。
262
劉文節祠在吉水忠介祠右,祀明祭酒劉應秋,忠孝祠在吉水元潭蠏坑,明崇禎中建祀,李廷諌額曰「忠孝」。
263
旌忠祠在吉水縣大街,祀明左都御史李邦華。國朝順治十六年,賜諡忠肅,幷賜祠祭田畝。鄒徳溥祠在安福城南。
264
劉洞初祠在安福城南,祀明贈太僕卿劉鐸。鄒瀘水祠在安福縣城東,祀明御史鄒徳泳各縣節孝祠,廬陵在學外左。 㤗和在城隍廟右。 吉水在湖西道署左。 永豐在聶忠襄祠右。 安福,在學外大街。 龍泉在縣署西。 萬安在東門外。 永新在學外右。 永寧在學外右。
265
266
府城隍廟在城西一里城隍岡,宋建元蕭憲記明曽臯重修。
267
國朝雍正三年,知府呉銓重建,自為記。各縣城隍廟,廬陵在府學西。 㤗和在縣西。 吉水在縣南隅黄明山記》。 永豐在縣西,嵗久圮。
268
國朝康熙五十六年,知縣王坦重建。 安福在縣西,明知縣趙敏修劉球記。 龍泉在五廂,明洪武間,知縣髙徳賢建。
269
國朝雍正八年,邑人梁勲重建。 萬安在縣西。 永新在縣西。 永寧在縣東。
270
龍王廟,在府治南門外金牛寺左。祀福。贑甘澤龍王雍正六年建。
271
各縣關帝廟、廬陵在南門外。 㤗和在達侯祠南。 吉水在南關。 永豐在西門外。 安福在治南。 龍泉在城隍廟左。 萬安在縣右。 永新在城西武濟橋。永寧在縣治東。
272
孝通廟在廬陵十都,即龍母廟也。韓將軍廟在安福縣北,祀漢韓千秋,有《歐陽廷端記》。香城廟在廬陵城北三里,祀漢召信臣,已廢。
273
漢夀亭侯廟,在府治南濱江。明萬厯間,知府余之禎建文孝廟,在廬陵東門外,祀梁昭明太子統。
274
古城廟三:一在廬陵七十一都,隋大業間,建祀陳武帝。宋進士汪會龍有碑記,一在㤗和縣西江南。一在永豐縣治南。
275
惠佑廟在廬陵神岡山祀陳曲江縣侯劉竺。竺嘗守廬陵,没而建祠。宋賜額惠佑廟,封嘉應侯。
276
顯佑廟,在吉水中鵠鄉神姓劉名煥,長沙定王之裔。隋大業間建,宋元祐間賜額,孚應又封其神曰順惠侯。元虞集記。
277
興㤗廟在廬陵社稷壇左,祀唐安福令劉豫,又名劉公廟。
278
按圖經》,興㤗廟即唐子西惠州所祀興祚、㤗民二王神。又按宋劉須溪所撰《興㤗廟碑記》,謂劉郎第十七非安福令劉豫,未知孰是,並録於此。
279
田刺史廟在廬陵南門外,唐刺史田陽卒於官。臨終曰:「吾死不忘吉州之民」。民感而祠之。又有廟在安福縣揭傒斯記》。
280
郭汾陽廟在永豐治南,祀唐郭忠武子儀。國朝雍正三年,知縣胡仁濟重建。
281
介剛廟在廬陵縣東南,相傳唐吉州刺史蕭芮有善政,結茅於髙阜,講《老子》書,自號「蕭道」者。既解任民,即庵址立祠。宋周必大上其事,賜今額。
282
雲騰廟在府城西,唐吉州刺史呉世雲罷政,隠玉笥山修道成仙,為立廟,天寶中,賜額雲儲,大順中改今額。輔順廟在廬陵永和市,祀唐仙匡智。宋建炎三年,神部隂兵䕶元祐太后紹興中勅賜廟額,周必大有記,又㤗和通仙廟即其神也。胡澹庵有記。
283
張王廟在永豐上西坊。據黄匡湖記,謂即張巡也。南平王廟在廬陵東南四十里。神即鍾傳,仕唐為節度使,封南平王。
284
靈濟廟在龍泉三十都,唐天祐中,邑有龔姓兄弟七人,俱以孝友聞。兄墮水,諸弟救之,俱溺死,立廟祀之。教授康端記。
285
白馬廟在廬陵小學南,祀王來知神。五代時,人常乘白馬,號曰「白馬王郎」。宋尚書謝諤記。
286
三閭廟在永豐水南,祀楚大夫屈原。昭應廟在永新縣北,一名臨池章王廟。南唐保大間,嘗顯靈於城濠上,賜今額。
287
靈澤廟在永新縣南,神李唐屬籍兄弟以義烈鬭死,著靈、顯、宋嘉定間,峒冦犯邑近廟,聞鐡馬聲,懼而潜退。白沙靈祐廟在廬陵上流三十里,祀宋髙陽關都部康保裔,契丹入冦,保裔戰死,眞宗贈封、加秩、禱祈,輒應明梁潛有重修記。
288
忠義廟在廬陵宣化鄉。宋紹定己丑,南安峒賊趙九萬肆掠,大鵬民蕭必顯倡義禦之,戰死者三十六人。州上其事,詔立廟祀焉。進士蕭山父記。
289
英祐廟在府南龍須寺右,祀水府蕭伯軒之神。明正統初,知府陳本深建,今改水府廟。
290
劉洞廟在府治西南毛公渡洞,係宋開寶時人廟。近有官陶十數,造琉璃器器,苦窳,司陶者必禱焉。明熊槩記《芝山集》
291
忠靖王廟在永豐縣。治東祀唐張巡。忠通廟在㤗和西。平山祀宋巡檢陳伯嘉。聖君廟在安福縣,祀宋令孔良輔。
292
按良輔宋安福知縣安志》誤載為安成太守。瀟瀧廟在吉水義倉江側瀧上有大石千仞,下為蛟龍窟宅,旱禱者赴焉。宋王庭珪有記。
293
旌忠廟在永豐北一里,祀宋邑令趙訓之,嘉定元年賜額。周必大記,後増祀縣尉陳自仁、熊彥明。
294
忠毅廟在㤗和觀音閣,前祀元集賢學士達理,又名「達侯廟。明蕭基有《祀典記》。
295
何宣差廟在㤗和攬秀亭右,元至元間,命宣差先鋒,臨吉,授以㤗和縣,保全生靈,民甚徳之,立廟祀焉。
296
太保廟,在廬陵西門內,祀元劉秉忠。
297
郭丞廟在㤗和白下驛故址,祀明驛吏郭俊。嘗救水災,立廟祀之。
298
醫王廟在永豐治北,祀張仲景康王廟,在永豐城隍廟右,祀宋康保裔,壇壝
299
社稷壇,在府治西南甘泉門外。明洪武七年,知府王汝霖建。
300
各縣社稷壇廬陵附郭 㤗和在縣西二里。明唐伯元記。 吉水在縣治北。 永豐在縣西一里。 安福在縣南二里。 龍泉在縣北二里 萬安在縣北一里。永新在縣西三里。 永寧在縣西三里。
301
先農壇在西峯寺左。
302
各縣先農壇,廬陵在西峯寺左。 㤗和在東郊。 吉水在東門外。 永豐在一都田西隴。 安福在南門外山川壇左。 龍泉在東關外。 萬安在城外石橋地,永新在北門外。 永寧在北關外。
303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府城南三里,各縣風雲雷雨,山川壇,廬陵,附郭。 㤗和在平橋一里,濱江。 吉水在縣南一里。 永豐在縣北一里范家園。安福在縣南二里。 龍泉在縣南二里 萬安在南門教塲傍。 永新在治東南一里。 永寧在縣東二里。
304
厲壇,在府城北二里。
305
各縣厲壇廬陵附郭 㤗和在城北二里。 吉水在北郊二里。 永豐在三都。 安福在縣北二里。 龍泉在縣北門外。 萬安在縣治北。 永新在縣北二里,永寧在縣北百歩。
306
江西通志卷一百八
URN: ctp:ws72408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