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西通志》卷一百十三
3
寺觀
4
饒州府:
5
永福寺在府治東,梁鄱陽王蕭恢捨宅為寺,宋天聖二年,有二異僧,至建石塔,髙三十丈,元至正二十二年,斸基得玻璃瓶中,貯甘露,貢于朝,遂詔以甘露名其門,明宣徳七年,遷府治于寺右隙地。
6
真覺寺在鄱陽縣文北鄉,梁天監二年創
7
桐源寺在鄱陽縣文南鄉,梁天監二年創
8
西臺寺在鄱陽縣崇徳鄉,梁天監四年創
9
寶勝寺鄱陽縣有二,一在文北鄉,梁天監四年建,一在和北,郷唐開元七年建。
10
華巖寺在鄱陽縣義感鄉,梁大同元年創。
11
龍光寺在鄱陽縣義仁鄉,梁大同十年創
12
羅湖寺在鄱陽縣文北鄉,梁大同十年創。
13
淨慧寺在鄱陽縣懷仁鄉,唐貞觀元年創
14
荆山寺。在鄱陽縣義仁鄉,唐貞觀四年創。
15
龍安寺鄱陽縣有二,一在文北鄉,唐貞觀六年創,一在復禮鄉,宋建炎間創。
16
妙果寺在朝天門外寳勝橋西南,唐貞觀十年創,內有塔一。
17
法雲寺在鄱陽縣利陽鎮,唐永隆元年創
18
薦福寺在督軍湖北,唐建元季燬,明永樂間,重建南昌。胡儼記:萬厯末年,叅政舒其志,知府侯加采,建莫莫堂。
19
吉祥寺。在鄱陽縣立徳鄉,唐開元六年創。
20
東塔寺在朝天門內,唐太和三年剏
21
覺林寺在鄱陽縣,復禮鄉,唐大中初剏
22
三龍寺。在鄱陽縣新城鄉,唐乾寧間剏
23
法華寺在鄱陽縣和南鄉,唐乾寧間創
24
治平寺在鄱陽縣永福鄉,唐天祐年創。
25
南塘寺在鄱陽縣,唐天祐中建朱子有詩
26
羅山寺在鄱陽縣新興鄉,後梁開平四年創。
27
寒山寺在鄱陽縣義仁鄉楊呉,乾貞間創
28
芝山寺在府城外芝山南麓,宋初創寺,後有碧雲軒。
29
南天王寺在鄱陽縣南,保坊南岸,宋時創。
30
地藏寺在鄱陽縣和南鄉,宋開寳四年創
31
浮洲寺在鄱陽縣東湖中。督軍臺,宋治平二年創。
32
元妙觀在府城東魁輔坊。晉咸寧二年,創舊址在東湖百花洲。唐大中二年移至城東,改額開元觀。宋大中祥符三年,詔額天慶觀,創朝元閣。范文正知饒時,為鑿靈龜池七星,井建鐘樓。元元貞二年,詔改今額。至正間兵燬。明洪武初重建,嘉靖間遷至城外烈女橋 。本朝康熙四年,邑人查元長復捨地為觀基
33
蓮花觀在鄱陽縣千秋鄉,一名真武堂,晉建
34
延祥觀在鄱陽縣馬跡山,王真人沖舉,處道書第五十二福地,隋大業間,建層宇逥廊,羽流雲集,元燬于火,明初重建。萬厯甲辰,道紀、曹志誠募修。
35
朝元觀》在鄱陽縣文北鄉,宋咸淳間建。
36
丹霞觀在鄱陽縣錦貽坊,東元大徳中,創明遷朝天門外,後廢。今為史都諫,凖提菴
37
紫極宫在府城西,桃源山麓,舊在府城東南隅,建于唐開元二十九年,周顯徳初移,今處元總管常福生重建,至明為祝釐之所,又為宗室香火院。萬厯四十三年,參政舒其志,知府侯加采、増修已廢。
38
仇香寺在餘干縣東隅。梁天監,創漢仇香後裔,以其宅建寺,故名
39
昌國寺在餘干縣冠山西麓,梁天監間建思禪寺,宋元符改今額
40
法慧寺。在餘干縣城內北隅,梁天監僧𢎞建連雲菴,宋祥符改今額。建中靖國重修侍郎張公弼記。
41
龍泉寺在餘干縣大慈北鄉,梁天監中建
42
羅漢寺在餘干縣習泰鄉,梁天監中建
43
白雲寺在餘干縣孝誠鄉,梁普通間創
44
下資福寺在餘干縣徳化北鄉。唐上元中建。
45
洪崖寺在餘干縣洪崕鄉,唐天寳中建
46
古大寺餘干縣有二,一在大慈北鄉,唐大厯中建,一在徳化北鄉,宋明道中建。
47
洪福寺在餘干縣洪崖鄉,楊呉武義中建
48
南山寺在餘干縣徳化北鄉,宋明道中建
49
清溪觀在餘干縣習泰鄉,梁天監中,建晉白水眞人呉丹修煉之所
50
崇道觀在餘干縣東隅,白雲真人修煉之所。梁大通中,建元元貞中,王徳明重建李桓記
51
元明觀在餘干縣治西陳,永定中建。
52
仙壇觀在餘干縣洪崕鄉,元大徳中建
53
安隠寺在樂平縣治西,晉大興二年建,宋祥符九年賜額。
54
太平寺在樂平縣静理鄉,唐儀鳯中建。
55
上元寺。在樂平縣懷義鄉,唐天寳中建。
56
孟建寺在樂平縣金山鄉,唐天寳中建。
57
板舟寺在樂平縣豐樂,郷唐太和中建。
58
桐林寺在樂平縣永善鄉,唐太和中建
59
江源寺在樂平縣静理鄉,唐太和中建
60
永寧寺樂平縣有二,一在金山鄉,唐乾寧中建。一在萬全鄉,宋建。
61
寳勝寺在樂平縣樂安鄉,唐天祜中建
62
廬子寺在樂平縣萬全鄉,唐天祐中建
63
童嶺寺在樂平縣樂安鄉楊呉順義中建
64
資福寺樂平縣有三,一在金山鄉南,唐保大中建,一在豐樂鄉,宋政和中建,一在樂安鄉,宋寳慶中建。
65
東山寺在樂平縣永豐鄉,宋太平興國中建已廢。
66
崇聖寺在樂平縣治北,宋天聖八年賜額,巳廢。
67
教忠寺在樂平縣永善鄉,宋乾道中建,王剛中奏賜額
68
本教寺在樂平縣永善鄉,宋咸淳初馬廷鑾奏賜額
69
天仙觀在樂平縣静理鄉,唐太和中建
70
萬夀觀在樂平縣治西北,宋紹興中建。
71
武當觀在樂平縣永豐鄉,宋咸淳中賜額
72
白雲觀在樂平縣静理鄉,元元貞中建
73
慶元觀》在樂平縣萬全鄉,元皇慶中建
74
清寧觀》在樂平縣豐樂鄉。元至正間,葉鈞仲奏請賜額,已廢
75
雙峯寺在浮梁縣,大惟都,漢元嘉元年,僧如志建元末燬。
76
靈鐘寺在浮梁縣,法京都原名雙溪院,即梁天監中取鐘之處,因改今名。宋咸淳中修,萬厯間重修。
77
興福寺浮梁縣有二,一在三里都,唐武徳九年僧鎮安,創元末燬,明洪武元年興復。一在儒林都,宋紹興五年,僧詮建元末燬,明洪武庚戌重修。
78
興化禪寺在浮梁縣上梅田都,唐天寳十載,僧銑建元末燬,明洪武壬子重建。
79
觀音寺在浮梁縣西隅,唐天寳中,僧澄淨,建元末兵廢,明洪武戊申,重興
80
臨河寺在浮梁縣,上長源都。唐永泰元年,僧章建元末燬,明洪武間重興。
81
安谷寺在浮梁縣益源都。唐元和九年,僧曉章建元末廢,明洪武初重興
82
石仙寺在浮梁縣南村都。唐元和九年,僧葵心建元末廢,明洪武間重興。
83
青龍寺在浮梁縣新正都,唐㑹昌四年,僧知建元廢,明洪武戊戌重興。
84
清峯寺在浮梁縣河東。唐大中七年,僧普建元末燬,明洪武壬子重興。
85
寶積寺在浮梁縣北隅。唐大中時,幽禪師建宋佛印,修戒于此,手植二柏。元末寺壞。明洪武甲子重興後,有三賢堂,祀蘇軾、黃庭堅及佛印。萬厯乙巳,知縣周起元建禪枝靜閣
86
資福寺浮梁縣有四,一在魚步都,唐咸通二年僧無極建已廢,一在下梅田都,宋景徳年建久地,明萬厯二十年重修一,在下義合都元。至正二年,僧崇建。明洪武戊午重興,一在湖田都,明洪武時復建。
87
崇教寺在浮梁縣侈溪都。唐天祐三年,僧祥建元末燬,明洪武戊申,重興
88
陽府寺在浮梁縣里仁都,宋紹興十年,僧紹溪。建元末燬,明洪武戊申重興
89
萬夀寺在浮梁縣,下連都宋江山道者,建有龍池,禱兩每應。
90
祝聖寺浮梁縣有三:一在法京都。宋政和元年僧如建,明洪武六年重修已廢。一在益源都元,至正元年,僧太朴。建元末燬,後復興,一在勝奉都。明洪武初,僧朗建嘉靖問燬。
91
清源觀在浮梁縣宋隅內,有潨谷軒。晉太康元年,立雙溪觀。宋宣和中,勅賜大清源觀。元末燬,明洪武中重建。
92
廣福觀在浮梁縣長香都。唐開元中,道士楊雪屋。建元末燬,明初重興
93
傳元觀在浮梁縣西。元至元中,邑進士李雷澤捨基元末,燬明初重建。
94
長寧道院在浮梁縣長寧鄉。宋寳祐二年,道士操斗山。建元末燬,明初重興已廢。
95
崇真道院在浮梁縣彭村都元。咸祐中,道士黄志瑞建元末燬,明洪武己酉重興。
96
靜住寺在徳興縣東四里。唐開元中,僧機建宋,叅政張燾讀書其間,寫「璧觀」二大字,刻石,明萬厯間寺廢」。
97
南禪寺在徳興縣南上街,唐貞元二年,僧智惠創宋熙寧間邑人余士隆施田修葺。
98
泗洲寺在徳興縣五都,唐太和中,殿直陳善施地僧熙建。明洪武八年,僧本立修,萬厯間燬,僧性闊海源,重新之
99
妙明寺。在徳興縣六都,唐咸通元年,僧契祖建。
100
永福寺在徳興縣十七都,唐咸通元年僧崇廣建,明洪武十六年,僧彰文復建。
101
福聖寺在徳興縣二十五都,唐咸通元年,僧澄瑩建,宋祥符間,僧立新之。
102
鳳凰寺。在徳興縣三十八都,唐咸通元年僧法剰建。明洪武二年,僧法堡重修。
103
教寺在德興縣十四都,唐天祐元年僧志隆法苑建,明洪武三年僧綺濟復建
104
報恩寺在徳興縣,治東南。唐天祐七年,僧逺師建。宋隆興二年,勅賜張叅政充功徳院,改名報恩寺,明末燬盧。本朝康熙六年,安仁縣縣丞 燦率衆改建大雄殿。
105
燒香寺在徳興縣四都,唐天祐間,僧聳山建。宋景定元年,僧妙濟復建。
106
長慶寺在徳興縣,治南楊呉。順義二年,僧濟川創宋祕書,余時昇捨田入寺,明洪武、景泰間,先後重建已廢。
107
資福寺在徳興縣二十三都楊呉,順義四年,僧道堅建。明洪武十五年,僧清玉重建,萬厯間,復建大雄觀,音諸殿。
108
臨福寺在徳興縣二十七都南。唐昇元二年,僧禮師建,明永樂十七年重建。
109
霧山寺在徳興縣三十都,宋祥符三年僧寳創,明永樂八年僧興福復建。
110
東泉寺在徳興縣,二都宋建炎四年僧穆菴建,明永樂八年,胡聰文重建
111
妙元觀在徳興縣東一里,晉昇平二年,葛稚川開山煉丹,道士虞九霞募衆建觀,唐總章間,賜額曰仙鶴觀。宋政和二年,改妙元觀。元至元間,僧楊總制,據為仙臺寺。明洪武三年,復建三清殿,邑人王和、余仲敬有記。
112
洞真觀在徳興縣八都,宋乾道間,建明、嘉靖間重新
113
泰華觀》在徳興縣一都,宋咸淳甲戌里人張洪施、地道士孫雷隱創。明洪武七年,道士王道初重建
114
平林觀》在徳興縣十二,都元元貞二年,道士江雪舟建,明洪武、成化間,相繼重建,有碑
115
北溪觀在徳興縣二十六,都元至正十年,里人葉孔彰、施地道士劉行簡建,明永樂十五年重新
116
馬祖禪寺在安仁縣十四都,唐建。宋咸平二年,僧幻菴修行其中,元季兵燬。明洪武初,僧道本重興,二十五年,歸併中興道院靈山菴入寺為叢林僧白雲住持永樂八年僧行普増建三門飯堂。萬厯間,僧覺心募建圓通閣經堂
117
新光寺在安仁縣十七都,唐大中二年僧新師創。宋紹興二年,僧性了修。元季兵燬,明洪武初,僧玉庭重建,二十五年,歸併蓮花叢林
118
東臺寺在安仁縣崇義鄉。唐景福元年,省公和尚開建,名資勝寺。宋淳祜間,楊漢兄弟三人俱登進士第。漢為東臺官,奏陞為東臺資勝寺。元季兵燬,明洪武間興復已廢。
119
中興寺在安仁縣榮祿鄉,唐大順二年無極襌師,開山元季燬,明洪武初重建,二十五年歸併馬祖禪寺,已廢。
120
呉山寺在安仁縣崇義鄉。唐天祐二年,僧翠琰建。元至正壬辰,兵燬。明洪武二十五年,歸併南源華山、南禪中峯、吉泉、池山、了山七院成,叢林已廢。
121
長慶寺在安仁縣榮禄鄉,唐天祐三年,僧成大建元季兵燬,明洪武中,僧雪窗重興。
122
慧禪寺在安仁縣榮祿鄉,宋咸平二年,僧海印建,元季兵燬。明洪武初,僧無言,重興已廢。
123
蓋竹寺在安仁縣長城鄉。宋咸平二年,僧若無。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僧小峰重興二十五年,歸併玉石叢林
124
蓮花寺在安仁縣崇徳鄉,宋咸平二年,僧節堂建,元季兵燬,明洪武十六年,僧性空重,建已廢
125
天王寺在安仁縣遊藝坊,宋天聖二年,馬長者拾基及塑四天王,已廢,改為義倉
126
水陸寺在安仁縣榮禄鄉,宋建炎間,僧逺天,開基元末兵燬,基址水湮,明洪武十三年,移至李坊,平洋之地環雙溪焉。二十九年,僧繼孟重興。
127
吉泉寺在安仁縣崇義郷,宋咸淳元年,僧東雲建,明洪武初,永福寺僧玉亭復興 。本朝康熙十一年重建。
128
白塔寺在安仁縣長城鄉,宋咸淳中,閩僧紹澄建元季兵。燬,洪武初,僧明成重興劉無忌撰記
129
香城寺在安仁縣崇徳鄉,宋趙汝勲建,以祠附焉。
130
福慶教寺在安仁縣治東果老峯,枕羅漢石上。有巨人趾。唐太和間,僧行宗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初,僧大用興復,嘉靖間,同玉石寺,徙沖虚山。
131
玉石教院在安仁縣治東南。宋咸平二年,僧成師建,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僧無盡,慶雲先後興復。嘉靖間,徙創沖虚,山久圮重。本朝康熙十一年,知縣程瀚 建
132
遥觀。在安仁縣招仙山舊名黃婆店,世傳東晉有黃婆市酒,王、郭二仙于此經過,宋宣和間,賜額逍遥觀。
133
明成觀在安仁縣崇徳鄉山田村,元泰定元年,呉全節建祀父饒國公墓,學士趙孟頫為記,明洪武間道士呉從善,重興已廢。
134
崇文宫在安仁縣西崇文坊。元大徳九年,呉全節創,建名萬夀崇真館,皇慶九年,改額崇文宫虞集、揭徯斯撰。文元末兵燬,明萬厯間修復,圮 。本朝康熙十年,知縣程瀚重修。
135
至道宫在安仁縣北隅,世為神仙之宅,東晉道士張蒼玉開創為龍虎别館三官,道院,南唐保大間為三清觀,元至大間陞額,沖虚至道宫,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諸葛崇正重興,二十五年,以逍遥、明成、崇文三觀歸併為叢林邑士。李卓記福,本朝康熙十九年知縣胡績顯,改創為 慶禪林。
136
竹屯寺在萬年縣西隅,唐太知建屢燬于兵,明正徳間,餘干法徳寺僧宗珪重建。
137
七詔寺在萬年縣六都,唐尚書劉汾致仕時居此。唐僖宗凡七詔,徴之不起,故以此名
138
武山寺在萬年縣,五都明叅政呉廷舉建。
139
普濟庵在萬年縣陳營村西,挹溪流,背枕玉麓,松竹掩映。
140
妙行庵在萬年縣雩紫峯下,由雩源深入十餘里,兩山環峙,谿谷深䆳,其下有龜蛇二,石盤曲相向
141
靈鶴觀在萬年縣八都
142
正一觀在萬年。縣九都前有七星墩,後有流衣塘。宋祥符間,劉端富建。
143
南康府:
144
秀峯寺原名開先寺,在星子縣廬山南麓。南唐李中主書堂,後立為開先寺。馮延已有記。宋太平興國二年,賜名開先華藏,明天順初復舊名。後燬,知府潘志尹重建。 ,本朝順治間僧曹源修。康熙二十八年,聖祖巡撫宋犖重修。四十二年二月 南巡至杭州。
145
命巡撫張志棟賫卷賜寺,三月二十六日又御書般若心經》:一賜御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罏峯詩,摹勒上石 ,建亭於寺。四十六年春,寺僧超淵迎鑾淮安,隨至松江。三月二十八日,巡撫郎廷極修學士查勅,賜御書秀峯寺匾額。四十八年,御書昇有碑記。五十七年,巡撫白潢义修大殿,建 樓,置香火田,自為記。
146
瞻雲寺原名歸宗寺,在星子縣金輪峯下,僧佛䭾耶自西來,王羲之施宅為寺,唐智常禪師居之。宋嘉祐間,周伯祥增修。明萬厯間,肅皇太后施藏經于寺。 ,本朝順治間重修。
147
智林寺即慈雲院,在星子縣青牛洞前。晉僧法濟建明天順間,僧惠永重建。
148
棲賢寺在星子縣五老峯下,南齊參軍張希之創,唐李渤嘗讀書于此 ,本朝康熙六年,僧石鑑募重建掘地,得舍利一瓶,造塔藏之。編修萬承蒼有《阿羅漢圖記》
149
萬杉寺在星子縣慶雲峯下,唐名慶雲院。宋景徳中,僧大超手植萬杉 ,本朝康熙初年,僧剖玉重建。
150
黃巖寺在星子縣雙劍峯下,唐僧智常建。
151
折桂寺。在星子縣凌雲峯下,唐李逄吉讀書于此,舉進士,故名。朱子有記。
152
落星寺一名法安院,在府南三里落星石上。唐乾寧間,僧清隠建,天祐間賜額為福星龍安院,已廢。
153
能仁羅漢寺。在星子縣。宋咸平間,廣濟堅禪師建成,章聖皇后夢十八應真乞歸廬山。已而髙麗來貢佛及羅漢金像,詔就寺供奉,賜藏經、上田、碼碯琴、象皮皷已廢。
154
淨慧寺在星子縣。馬英山即宋昌院,祥符中改今名。明天順初,僧繼成重建。
155
天寧寺。在府治西城,宋為崇寧萬壽院,後改。光孝、淳熙間重建,改今名。明洪武間,設僧綱司,後圯。萬厯二十一年,知府田琯重建,為習儀之所。 ,本朝康熙十年,知府廖文英重修。
156
兜率寺。一名䕶國院,在星子縣治南半里,宋崇寧四年,僧法克建已廢。
157
大成寺即大成菴,在星子縣張家山南。宋乾道中,僧雲峰建。
158
屏風寺即余峯庵,在星子縣屏風山北,宋淳熙間,僧太虛建。明成化初,僧廣玉重建。
159
萬壽寺。即萬夀院,在星子縣行龜峯下,宋僧法縁建。
160
太平寺在星子縣凌霄巗西南,宋僧髙峰建。
161
石佛寺舊名青蓮菴,在府北二十里,宋僧度林。建明宣徳中,僧普營重建。
162
華嚴寺舊名般若院,在折桂寺北,宋僧規圓建
163
迴風寺即迴風菴,在星子縣迴風嘴,宋僧慧益建。
164
慧日寺即慧日院,在星子縣仙居洞,宋僧如義建明天順間,僧慧廣重建。
165
吉祥寺。在星子縣五老峯下,楊衡有詩。
166
延豐寺舊名延豐院,一名慈恩院,在府西四十里。
167
凌霄崕院一名明真院,在府西北二十五里。唐馬祖建。今馬祖洞猶存,可容數十人,旁有石甃亭臺,泉石幽秀。
168
開福院在府西南七十里赤眼禪師結菴,唐賜號興國,宋太宗賜今名
169
靈陽淨慧禪院。舊名黃龍院,在府西三十里。宋景徳三年賜今名,俗謂之靈湯寺。
170
楞伽院在府北三十五里,即宋李常、白雲菴、張孝祥有詩。
171
昭徳源院在星子縣廬山,後朱子有詩。
172
《觀音菴》星子縣有二,一在五老峰下,宋僧智超建,一在丹桂鄉,亦名觀音閣。
173
甘露菴在府城外,本呉姓故宅。順治間,巡撫蔡士英按察,李長春創正殿,康熙七年,知府王秉忠新建前殿
174
玉京觀在星子縣玉京山,晉道士黃逺智建
175
靈溪觀在星子縣紫霄峰,舊名祥符觀。南齊永明元年,道士宋文超建,宋賜今名。
176
先天觀在星子縣紫霄峯下,梁大同二年,鄱陽令李支江建南唐立石碑,隂刻當時嬪御姓氏,宋賜今名,久廢。
177
景徳觀在府西四十里。梁大同中,道士張族深學老子術,棲谷中,武帝嘉之,為立觀。宋熙寧中,賜今名,已廢。
178
承天白鶴觀。在星子縣五老峯下,唐𢎞道元年建。宋大中祥符賜名《方輿記》云:廬山秀麗為江南第一,而此觀復為廬山第一,傍有木𤓰巖,後有劉混成、丹井、藥臼。
179
尋真觀一名沖虛觀,在府北二十五里,唐貞元間,女仙蔡尋真修煉于此。嘗有詩名闌干曲道,書以為第八洞天。
180
昭徳觀在星子縣卓嶺東,唐女仙李騰空所居。一名延真觀,李白有詩。
181
青霞觀舊名黃龍觀,在府西三十里。唐道士譚紫霄建,宋賜今名。
182
廣福觀原名聖夀觀,在府南一里遞運所南。唐道士譚紫霄建,已廢。
183
元妙觀在府南九江道右。宋祥符間建名天慶觀,元改今名。明洪武間,設道紀司,後以觀近公署,巡撫翁溥析為二,一遷潯陽門內舊慈化院,基一,遷城西舊能仁寺基,以觀址為尚書陶尚徳宅
184
簡寂觀舊名太虛觀,在府西一十五里。宋陸修静卒,諡簡寂,因以名觀。觀前有白雲、朝真二館,上有布袋,巖內有修静煉丹井、朝斗石。梁僕射沈璇碑,記唐韋應物有詩。
185
新開寺在都昌縣治西南,唐開元中,馬祖道一禪師建,明洪武中重建。
186
禪山寺在都昌縣治東新城鄉儲山之隂,唐馬祖建。
187
佛興寺在都昌縣治東孝行鄉,唐馬祖建。宋相江,古心修明。洪武中,歸併諸寺,以此有古佛,三座得存
188
龍池寺在都昌縣治西義風鄉,僧英建
189
金山寺在都昌縣治東北太平鄉。虛英禪師,夜夢山巒四圍,放光如金,遂名金山。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臺山、嘉瑞、靈溪、周溪,以為東林。
190
報恩寺在都昌縣治西白鳳鄉
191
清隱寺在都昌縣南山,明嘉靖間重建。
192
團峯寺在都昌縣治北五十里。有古山茶報恩觀在都昌縣,晉道士李道光建
193
玉宸觀在都昌縣,梁道士羅原道建
194
聖祖觀在都昌縣,又名朝元觀,唐道士劉環谷建
195
集虛觀》在都昌縣,舊名松平宫,唐道士程祐銘建。
196
顯福觀在都昌縣元辰山下,蘇耽煉丹于此。內有奉母庭丹竈劍池,明景泰間都紀熊希道重建
197
大果寺舊在建昌縣東一里,唐馬祖建因寺有棃樹,結實如斗,故名上有白鶴來巢,歲久不去,凡朔望寺僧梵誦祝聖名,曰鶴鳴夀山大果慧慶禪寺。元燬,明洪武初遷于西門外,即寶巖院故基,設僧㑹司。
198
雲居寺在建昌縣。歐山世傳:太常博士顏雲捨宅為寺,唐中和間,賜額龍昌,宋改賜真,如仁宗賜飛白書,晏殊為之記,久廢。明萬厯間,諸緣和尚建勅賜滲金佛像、繡幢經函,又賜御書十四字,懸挂大殿。崇禎間,釋顓愚開法,晦山九屏復續之」。
199
瑶田寺在建昌縣雲居南麓,唐元和中,僧道融建,明天啓間,僧復初重建。
200
同安寺在建昌縣風棲山,唐中和中丕禪師建,明洪武中僧佛燦重建。 ,本朝順治間,布政余應魁捐建。
201
智顯寺去建昌縣治四十里,舊名長興唐縣。令元道建,宋李常記蘇軾過此,訪李常兄弟有「臥聽鄰寺」,鐘句已,廢。
202
龍泉寺在建昌縣新城鄉,唐僧明鑑建,明景泰中重修。
203
泗洲寺在建昌縣釣臺鄉。宋治平間,僧宗道建明正統間,僧道隆修復。
204
龍溪寺在建昌縣受安鄉。宋熙寧二年,僧存節建明、萬厯間,僧常錦重建
205
崇福寺在建昌縣,受安鄉。宋淳熙中,雁門陳禪師建,明洪武初,僧悟道修。
206
布水寺在建昌縣布水巖側,宋慶元僧衍初建元廢。明景泰中,僧燕開重建。
207
尊聖塔寺在建昌縣北門外。元,大定間,邑人燕覺遒建。明洪武初重修
208
豐安寺在建昌縣治南四十里,明李夢陽、王世懋有詩。
209
華曇院在建昌縣東四十里豐安鄉,唐㑹昌中僧常建明、洪武間,僧繼文修。
210
崇真觀在建昌縣,治東一里永豐鄉,舊名元真,晉興寧元年建元廢。
211
茶嶺觀去建昌縣治六十里,舊名通真,晉道士鄧徳潤。建明、洪武間修。
212
七靖觀在建昌縣南十里,晉建,相傳許旌陽法,「北斗」作「七靖」,以鎮蛟螭舊在山間,宋徙于此,改名妙明已,廢
213
廣福觀在建昌縣南四十里,原名夀聖,世傳許旌陽于此。卓劍斬蛇,地上飛泉湧出成井,時有赤烏飛翔,更名赤烏觀。宋靖康中,道士余道泰修。明正統間,道士陳碧雲重修。
214
隆道觀舊在建昌縣東門,唐大中建為女冠所居名玉真觀,後改今名。宋嘉熙間,道士王太和修,元燬道士胡添常遷日中橋。東明初,改為叢林。正統十三年,道士范希仙建通明殿。 。本朝康熙十年,知縣李道泰重建。
215
大唐寺舊名惠因院,在安義縣北。唐大厯初,馬祖建元廢。明洪武初,僧繼承重建,改今名 本朝知縣陳璍重修。
216
南源寺在安義縣南依仁鄉,宋楊可逸、可遵兄弟建已廢
217
龍文寺在安義縣文明門外,明崇禎間,僧冰如建
218
資化院。在安義縣東二十四里控鶴郷,晉義熙中,僧妙善建元廢址存。
219
保請院。在安義縣東依仁鄉梁天監間,僧道𢎞建,宋大中祥符初,僧徳惠重修,元廢址存。
220
定業院在安義縣南南昌鄉,梁天監中,僧起羣,建元廢 。本朝康熙庚申,僧談、石重建。
221
保夀院。在安義縣北卜鄰鄉,隋仁夀間,僧本初建,唐景福初,里人余忠修已廢。
222
開陽院在安義縣東,依仁鄉。唐大厯五年,馬祖建元廢。明天順元年住山廣徹重建。
223
鳳凰菴在安義縣東五里,明嘉靖間,建天啟、崇植間相繼修,里人徐大相陳其誠,有記
224
廣長菴在安義縣北十五里,背山面溪,取溪聲便是「廣長舌」之句 本朝僧慈覺建
225
太平觀在安義縣東,依仁鄉。梁大通三年,道士周月潭建。唐貞觀三年修。明永樂庚寅重建,正統、景泰間修,後廢。
226
逍遥觀。在安義縣東南控鶴鄉,晉、許旌陽遊息之地。宋元祐元年,道士徐自澄建。
227
崇真觀在安義縣南安義郷,一名延真,晉許旌陽遊息之地,宋紹興二年,道士黄泰逸建明,正徳十五年移縣治西陳,本朝康熙十一年知縣, 㻶重修。
228
梅仙觀在安義縣東依仁鄉。元至元四年,道士廖道成建祀梅福 ,本朝順治間重修
229
老君觀。在安義縣東南控鶴鄉,漢梅福煉丹之所山,頂有石室,元至元十六年,道士李春智建 。本朝康熙三年,知縣魏濟衆重修。
230
九江府
231
龍池寺舊名龍泉精舍,在府城甘棠湖北,晉慧逺開創。宋紹興重建,元壬辰燬。明洪武十一年興復,改今名。後寺基為僧典賣,僅存佛。殿盧本朝順治十八年,燬于火,知府陳謙清復之,里民 士明等募修。
232
東林寺在徳化縣廬山之麓。晉太元九年,慧逺開創,謝靈運為鑿池種蓮,號蓮社,宋改為禪寺,紹興間燬,明洪武六年重修,萬厯間,有僧大梆,與徒寂融興造神運殿淨業堂禪房 。本朝順治十三年,僧照忍采善募修五如來殿,推官席,教事捐建。康熙五年,僧宗微等募修逺公影堂兵,道蔡,協吉捐建有碑記
233
西林寺在徳化縣廬山之麓。晉太元間,僧慧永建。隋開皇間修唐、宋尤盛。元壬辰,兵燬。明洪武十四年復建。崇禎間,建塔西。本朝順治十一年,僧古嶷開法 林,遂為禪寺
234
上大林寺。在徳化縣廬山之西,晉創元末,燬明宣徳間重建,寺前有寳樹二株,曲幹垂枝,圓旋如蓋,今已無存。
235
中大林寺在廬山錦澗橋北,晉慧重建𢎞治間,僧明旵修 創明洪武十五年有下大林寺,唐太和間,建明、宣徳、成化間修。
236
上崇福寺。在廬山講經臺下,晉慧逺開創,明𢎞治間僧性端修。
237
上化成寺。在講經臺下,晉慧逺創,又有中化成寺,在香爐峯右,隋開皇間建。
238
下化成寺在香爐峯下,晉建元末兵燬,明成化間重建
239
龍泉寺徳化縣有二,一在仁貴鄉山麓,晉慧逺建。元燬,明洪武初,僧祖觀重建,有方竹,傳是逺公手植,一在赤松丁家山,明萬厯間,僧月空建。
240
清泉寺在徳化縣仁貴鄉,山麓有清泉,因名晉慧逺,開創元燬于兵 。本朝順治四年,僧願惟重建。
241
多佛寺在徳化縣仙居鄉,晉慧持建宋王,梅溪有詩,存璧間,明正統復興。
242
圓覺寺在徳化仙居鄉,晉慧逺建宋學士李述祖重建,明洪武八年重興。
243
圓明寺在徳化縣南昌鄉,晉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初復興。
244
勝果寺在徳化縣南昌鄉,晉太元創建廢。本朝順治初,百丈宗禪師,披染于此,塔寺荒, 為之興復
245
髙良寺在徳化縣白鶴鄉,晉慧持建明、洪武間復建。
246
江磯寺在府治北崇徳舖,晉建元末燬,後復建。
247
能仁寺在府治東。肇自梁武舊名承天院。宋仁宗時,白雲端禪師大開法席。元祐間,有鐵佛乘石船于江上,托夢寺僧相迎。元末兵燬,明洪武十二年重建,𢎞治,改今名。崇禎七年,巡道王思任修後,僧古巖再
248
佛母寺在江北,去府治三十里,唐貞觀間開創元燬。明洪武五年,僧繼淳重建。有古木枝。䕃一畞
249
天池寺在徳化縣廬山之巔,上有一池,四時不竭。宋嘉定間,創建元末燬,明洪武六年重建,太祖有御製《周顛仙碑記》。
250
馬祖寺在徳化縣仁貴鄉仁夀寺之上,唐道一禪,師開創,內有石洞小静室
251
圓通寺在徳化縣廬山石耳峯下。南唐李後主建元燬。明洪武四年,重建寺有香火田 。本朝順治九年,巡撫蔡士英立僧户,尋廢。康熙十一年,布政劉楗賑荒至今僧自納,免其里役
252
舍利寺在府治西北。宋建炎二年,太一禪師開創,元壬辰燬,明洪武二年興復。成化四年,僧宗秀復建廊舍,邑人周慶有記,萬厯間遷于南薰門,兵燬 。本朝順治四年,僧脱塵重建
253
黃龍寺在徳化縣廬山之中,明初,僧了堂重建,以黃龍潭得名,萬厯間,肅皇太后賜藏經四十一函,并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函,頒布本寺珍藏
254
臥雲寺在徳化縣烏龍潭下,元僧東,嚴復創
255
海天寺在徳化縣龍開河㟁,明正徳間,副使馮顯因其地低窪,築堤建寺,嘉靖中户部主事鄒輗建樓于後,扁曰「山水之問」邑人栁邦傑,有記後毁。
256
金竹坪寺在徳化縣黃龍山南,一名千佛寺,明萬厯七年創建,僧續芳増葺。
257
仰天坪寺在徳化縣極廬山之巔,明萬厯間,建僧慈度重興。
258
白泉寺在徳化縣大孤塘,有白泉井,因名舊圯僧柴,立復建。 本朝順治間,老僧妙光日誦《法華經》,積薪自焚,衆驚為神異,建塔於此。
259
林隱菴在徳化縣廬山麓,晉建
260
太乙觀乂名祥符觀,在徳化縣雙劍峰下,晉董奉種杏干。此有石鐫「禹園二字
261
《夀聖觀》在府西。宋慶元間,楊真人以符水救疫,寧宗御書洞庭順利之祠,嘉定間,又書夀聖觀」三大字賜之,明萬厯辛亥,鈔關楊鍾瑩建通天樓。
262
太平宫。在府城南三十里,唐開元建額曰「九天採訪祠」。南唐改通元府,宋宣和改太平興國宫。元兵燬,明洪武二年,道士江梅髙興復。
263
萬壽宮在府治南,明洪武間,創永樂,後遷于宮之北,為道紀司。
264
萬安寺在徳安縣西梓坊坂,唐太和元年建,宋治平二年,改名萬安院。元燬,明永樂間,僧宗通重建。
265
悟真寺在徳安縣西梅家壠,唐大中元年,僧智威建宋紹興間,僧海㑹,修元壬辰兵燬,明𢎞治間重建。
266
寳積寺在徳安縣西北白雲山,唐大中元年,僧慧芳建元燬,明正統間重建。
267
安福寺在徳安縣西北永泰源,唐大中二年僧秀溪建,初名安吉院,宋治平,改今名元燬,明永樂初重建。
268
法安寺。在徳安縣北呉山南。唐大中二年,僧卯齊建,宋祥符改今額。元燬,明天順間重建,崇禎末,僧性真,更新之。
269
永清寺在徳安縣西石潭村,唐大中八年,僧法持建元燬。明正統間,僧道俊重建。
270
芙蓉寺在徳安縣西北柵嶺。唐咸通二年,僧道明建初名芙蓉院。宋治平三年,改慈法院元燬。明正統間重建。
271
無垢寺。在徳安縣北髙塘坂,唐咸通三年,僧良遂建,宋治平二年改無垢院,元燬,明成化嘉靖間増修。
272
普勲寺。在徳安縣西湴塘,唐天祐間,僧普顧建,初名湴溪院,宋治平二年,改普勳院。元燬,明洪武間,僧性澄重。建徳本朝順治十七年,僧 浩新之。
273
羅漢寺在徳安縣南羅漢橋西,呉順義元年僧志本建宋祥符,改淨土院,又名歸宗羅漢院。元燬,明成化間重建。
274
甘露寺。在徳安縣南甘露山,呉順義七年建,元燬。明天順間,僧正大重建。
275
精進寺在徳安縣北白雲山下。呉順義七年,僧了藴建宋元祐間,僧神輝修。元燬,明正統間,僧宗清重建。
276
積慶寺在徳安縣西望夫山南南。唐保大二年,僧㑹通建元燬,明洪武間,僧智緣重建。
277
廣修寺在徳安縣北黃坑南。唐保大二年,僧神贊建。宋元祐間,僧定保修。元廢後,戒僧性定重建。
278
開花寺在徳安縣西四十里,南唐保大十三年僧則川建,宋祥符間名宗興院,又改開花院,明永樂間重建。
279
布金寺在徳安縣西北桑園,宋建隆二年,僧善覺建,初名寳花院,治平三年改為布金院。明永樂初,僧性寧重建。
280
陽居寺在徳安縣南博陽山,相傳何氏兄弟九人,修煉于山巔,同日飛昇,有道童隨之,從空墮落,至今有墮郎峯,神極靈驗,有禱輙應,元壬辰,兵燬,明成化間重建。
281
朝天寺在徳安縣道顏山,明初僧瑞菴建 。本朝順治九年,僧了悟重修。
282
天興寺。在徳安縣北六十里,明洪武間建。 本朝順治間,僧成滿重修。
283
洞霄觀在徳安縣北四十里,劉宋元徽元年,道士劉休範,建元壬辰兵燬,明正統間,僧持淨重建,因改名為寺。
284
靈真觀在徳安縣治西義豐山下。呉順義七年,道士李元徽建元燬,明正徳間,南昌衛軍士王必政重建。
285
玉清觀》在徳安縣玉清山之巔,宋慶、厯間,道士郝仁仲建。元燬,明正統間,道士龔志宏重建。
286
利澤寺。在瑞昌縣銅岡嶺,晉太元間建。
287
普濟寺在瑞昌縣巢湖東,晉時創元末兵燬。明洪武間,僧碧𢎞重,建𢎞治間修。
288
筋竹寺。在瑞昌縣東山,晉時創元至正間重建,明𢎞治間修。
289
東山寺在瑞昌縣治東一百五十步,宋祥符間,創明洪武六年重建,正徳、萬厯間相繼修葺。
290
烏竹寺在瑞昌縣甘露鄉。宋慶厯間,建元末廢。明萬厯間,有人伐薪,見羅漢像,甚古,乃重新焉
291
雙泉寺在甘露鄉去縣西北二十里,宋慶厯四年建,明永樂十四年修。
292
南禪寺在瑞昌縣安㤗鄉,宋慶厯五年建。有一小塔,後燬。明崇禎庚午,潘學博修葺。
293
四峰寺在安泰鄉,去縣西十里,四峯如削插,入雲霄,宋元祐間建。
294
淨明寺在瑞昌縣洪山,宋淳熙間建明,永樂初興復。
295
多福寺在瑞昌縣下巢湖,元末兵燬,明洪武間重建。
296
五乳寺在瑞昌縣憨山清禪師開山 ,本朝巡撫蔡士英重建。
297
禪嶺寺在瑞昌縣九都三眼禪師道塲,久廢。 本朝康熙初,僧印文重建。
298
檗禪寺在瑞昌黃茅山,寺依山麓,棟壁、窗楞皆美石為之,舊名北禪寺,雲居晦山,有詩題壁,重訂今名。
299
金盆寺在瑞昌縣,踞秦山之巔,喬松修竹間,坐望匡廬長江
300
梵羅寺去金盆寺五里、玉茗千樹、碧筠萬竿寺之西北,下懸古洞,號曰芒泉。
301
玉清觀在瑞昌縣西四十里,南唐中建。有徐鉉碑
302
《昇龍觀》在瑞昌縣南半里許,觀祀真武四楹,雕龍為飾,一日雙龍忽不見,夜半殿角有聲,如風雨驟至,翌日龍還如故。有藻荇,在鱗甲間,故名。明季燬 。本朝康熙初重建
303
石山觀在瑞昌縣安泰鄉,相傳為仙池女真修道處上。本朝康熈間,知縣江皐遊其地,愛之構亭,其顏曰問石」。
304
廣福玉隆觀在瑞昌縣西北之蘇山,即蘓躭得道之處。
305
蓮花寺在湖口縣五栁鄉,晉太元十二年,慧逺禪師開創,因地形似蓮花,故名元。至順四年,僧萬善修。明洪武六年,赤脚僧復為修葺。
306
上鐘山寺。在湖口縣南。唐咸通元年,僧雪峯開創,名崇夀寺,宋隆興中,僧守端重建,改今額元。至正二十三年,明太祖駐師南湖嘴,幸本寺,御書「濟巖」二字,并賦詩。𢎞治中,邑民夏清改建于巖北之原,嘉、靖、萬、厯相繼修葺任。本朝康熙間,參將王之 等重葺。
307
下鐘山寺在湖口縣北。唐龍紀元年開創名寶鐘院。宋嘉祐中,佛印修葺,改今額,元末燬。明洪武二十五年,邑人鄧道宗重建,嘉靖、萬厯間相繼修葺,仍名寶鐘。 。本朝順治間,兵燬巡撫蔡士英、參將王之任重建。
308
治平寺在湖口縣黃茅潭界,唐天復中,僧道簡開創。元末兵燬。明永樂初,僧師尊重建,成化中,僧智隱修。
309
三學堂寺。在湖口縣彭澤鄉,晉陶潛為邑,今時嘗與陸修静周續之,三人講論于此,因名。唐天祐間,僧長慶于故址建寺,元末兵燬,明洪武初,邑民栁徳昭重,建𢎞治中,僧慈容修。
310
無相寺在湖口縣,去柘磯二里許,唐沈十三建,明正統、成化中先後增修。崇禎四年,僧寂品重建。
311
陪湖寺在湖口縣東四里許,南唐僧宗震建,明成化元年,僧海夀修。
312
飛鳳寺在湖口縣西山,宋建隆二年開創。嘉靖三十七年,僧性期修,改為永福寺。
313
吉祥寺在湖口縣南三十里,宋治平創。元至正間,僧雪菴修明,洪武、成化間,相繼修葺。嘉靖間,社民江文漢新之
314
莫櫟寺在湖口縣酧山,元至正中建後燬。明成化三年,僧從義重建正徳中,邑民張珍、江伯連修萬厯中邑,紳張道創屋二重,為士子肄業之所。
315
寳䭾寺在湖口縣鞋山,明萬厯八年,僧徳明重建天啓,中守道米萬鍾,改為䭾峯寺。
316
龍華寺在湖口縣東北二里,明天啓間建。崇禎六年,鄒逢吉修 。本朝康熙間,參將王之任、守備李咸陽等捐建。
317
海清寺在湖口縣上鐘山側,本李氏基,後為寺,明天啓間,僧明天増修 ,本朝康熙六年,總督董衞國捐貲重建。
318
長安寺在湖口縣皂湖重,本朝順治間僧通明 建。
319
夀寧宫在湖口縣分水嶺,今名夀寧菴,康熙九年,僧圓拓同社民重建。
320
安禪寺古名安禪院,在彭澤縣新興鄉。漢永平間,僧祖印創,明洪武九年重建。
321
定安寺在彭澤縣治西定山下,創于晉,燬于元明、正統間重建。
322
寳相寺在彭澤縣建安鄉,唐貞觀間建。
323
上廣福寺。古名夀山寺,在彭澤縣五栁鄉,唐永淳元年僧雪溪建,明洪武間重建。
324
寳林寺在彭澤縣新興鄉。唐永淳元年創,明洪武間重建。
325
集福寺在彭澤縣太平鄉,唐永淳間建,明、洪武間興復。
326
寳華寺。在彭澤縣五栁鄉,唐時創明天順己夘重建。
327
鷲峰寺在彭澤縣太平鄉,舊名黄山院,宋淳化元年創,明𢎞治間重建。
328
普明寺在彭澤縣西鳳凰山下。宋紹興間,建明、洪武間重建。
329
崇梵寺在彭澤縣新興鄉。宋隆興間,創明洪武間重建。
330
修真觀在彭澤縣五栁鄉,梁大同二年,建元末,兵燬
331
柏山觀在彭澤縣新興鄉,明永樂間建
332
南安府:
333
嘉祐禪寺在大庾縣治東北,隋開皇五年建。唐景雲間重修,改名大雲寺。宋大中祥符初復興。庭植雙桂,四時開花,有井泉,味重而冽,改名清泉,後改今名。明正徳間,僧慶禋重建。
334
普化寺。在大庾縣雙秀里龍山,唐咸通中建,宋賜今額元。延祐間,增飾後易山,名曰鎮龍,以山左有潭潭,有龍也,傍有獅象形,前有端人峯諸勝。
335
靈巖寺在大庾縣雙秀峯南,唐時建宋皇祐、元延祐先後修葺。
336
興教寺在大庾縣玉池坊南,唐保大中建,宋政和間,賜額為興教院
337
寶積寺原在大庾縣濱江石龍之南,俗名迴龍寺,宋咸平中建。
338
寶界寺在城西北,每歲官僚習儀于此,宋皇祐初,建福田院,後稍増廓易,今名宋劉安世、江公望、張九成謫置南安,皆寓寺中。淳祐中,知軍李大正創新堂顔曰景賢,自為記鐘樓下東坡,嘗畫竹于壁,後有人剜之以獻,韓侂冑樓亦尋毁明,東海,張弼建鐡漢樓于西廊,彭韶記弼書東樓名曰墨君閣」,自為記。
339
夀昌寺在大庾縣青龍岡北。宋皇祐建,尋改聖果寺,又改慈聖寺,後仍初名。寺後有松數萬,必禱于山神乃敢伐。
340
報恩寺在府城東,宋崇寧中建。
341
了山寺在府城東北十五里,杲禪師苦行力叅於博山,恍然大徹,後住此山
342
真覺寺在大庾縣東山,元泰定間建初為院,明永樂間廓為寺。先是,宋劉黻以劾丁大全謫置南安,嘗寓於寺。明東海張弼構蒙川館,自為記,有振衣堂、正氣樓、五山亭、花雨樓諸勝
343
法寂院在府治東七十里,宋天禧間建
344
常樂院在大庾縣東常樂里,宋景祐間,建蘇軾北歸,嘗憩于此,作《經藏銘》,又戲寫竹石于壁
345
法華院在府治北一里,俗呼金蓮堂。宋咸淳間,建為院,知軍趙孟□書額,後増廓為寺
346
吉祥院在府城東二里嘉祐寺右
347
玉峯院在大庾縣西上,峒有五山,蜿蜒而來,中有圓阜,俗名五龍珠,後有峰最髙,為照山,名玉峯。
348
玉泉菴在大庾縣東北玉泉山,相傳晉蘇躭嘗寓此夏,極凉無蚊蚋,冬亦不寒,溪流環繞,最為幽勝
349
元妙觀在府城西南。宋端拱二年建祥符間,改今名。明初置道紀,每歲官僚於此習儀,雨𤾉弗時則為壇而禱
350
玉虚觀在大庾縣常樂里,舊名常清,宋皇祐間建。
351
無量宫。在大庾縣雙秀里,舊名無為,宋嘉祐間建。
352
傳法寺在南康縣東門外。唐貞元間建名六祖院。宋蘇軾易,今名 。本朝康熙六年,僧嘉祥重建。
353
萬安寺在南康縣南,附郭即南臺山,唐建久廢。相傳宋邑人葵大山學禪於此,法名圓慧,其遺身至今尚存。寺僧祀之重,本朝順治間,僧寳元 建。
354
大中祥符寺在南康縣治東北,宋建邑人鍾福肄業于此,手植小松。一夕,夢朱衣元冠者告曰:「松圍三尺子,當䇿名」。既而累舉不第,垂三十年登科,南歸,視松,果如所夢。
355
祖印禪寺。在南康縣西青泥舖。檜本朝順治十六年僧行中建,推官劉魯、 、 、知縣陳暉,俱有記。
356
淨慧院在南康縣傳法寺右,唐貞觀中建
357
顯聖院在南康縣治西南南,唐保大中建,宋建中靖國辛巳,學士蘇軾北歸,艤舟訪僧有詩。
358
慧日山菴在南康縣治東城內,向無寺院。順治十一年,僧傳魁始建
359
洞眞觀在南康縣治北,劉宋元嘉中建
360
永興觀在南康縣東門外北,劉宋泰始間建。
361
棲真觀在南康縣崇信里,唐建久廢,宋慶元間重建。
362
仙臺觀在南康縣西門外,宋大觀中建。建炎中,有鄧道士遇一羽流,僦居,未幾病亟,顧鄧曰:「死葬我,三日可發視之」。鄧如其言,塚內惟存雙白石,觀有井二像,吕字相傳有「丹遺井中」。
363
清真觀在南康縣北,宋慶元中建
364
真常觀在南康縣治北,明洪武初建。
365
廣教寺在上猶縣烏頭村,唐建舊名天龍寺。宋靖康初,李綱為江西制置使,經此有詩,明嘉靖間,易今名
366
智林寺在工猶縣西石門村,唐天寳六載建,明嘉靖己酉興復。 。本朝康熙初重修。
367
極樂寺在上猶縣北小路村,又名梅峯寺,唐建。
368
安清寺在上猶縣東北白石坑舊名東山,唐建。
369
寳乘寺在上猶縣治東資夀山下,楊呉時建勅賜寺額原在猶水上,後遷今所圮,元至元、延祐間,重建,明永樂,嘉靖間増修,制頗宏邃。
370
龍歸寺。在上猶縣西北,又名鷲峯,宋建明守張弼易名來龍寺。
371
東山寺在上,猶縣治東,巽山登山逺望,頗盡一邑之勝。明嘉靖間,知縣谷同修,後圮 ,本朝署縣令沈振豪興復。
372
聖濟院在上猶縣東南,中有拂雲亭、棟宇、壯麗甲、諸蘭若
373
太平菴在上,猶縣西南稍尖峰,下明永樂間,邑人尹志萬建
374
萬年觀。在上猶縣西南一里,唐末建勅賜觀額,即巢道人王守鐘修真地。
375
延真觀在上猶縣治北十五里已圮
376
景陵觀在上猶縣西南景陵山,冇道士李大輔者,祈禱輙應,因立景陵觀。
377
䕶教寺在崇義縣烏頭村,舊名天龍,唐建。
378
金仙寺在崇義縣義湖里,宋建
379
雲峯寺在崇義縣沙溪洞,宋恱禪師開基明雲峯,和尚重建。本朝康熙辛酉,岐山僧復建離舊址半里,王思軾記。
380
水口寺在城北里許,邑人陳香施地,城中居民,鳩工成之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重建。
381
祝聖寺在崇義縣忠義里沙溪僧洞明建
382
甘露寺在崇義縣十八面山下,明萬厯間,長龍里民王世鎬始建茶菴 。本朝康熙八年,知縣甘爾翼重建教諭張世緯題額。
383
天臺山宫。在崇義縣南三十里,舊名李仙公菴。宋皇祐建明、永樂間,知府何敦善旱,禱有應,更新之。
384
贑州府:
385
光孝寺在府城東廉泉右創于晉,後廢。唐髙宗時,指揮使丘崇弟誠復建寺內,掘地得水,極清且甘,俗呼為出水寺,已圯寺僧成,廣募葺,易以石柱。
386
空山寺在贑縣仁空山,相傳晉崆峒僧阡駐錫其地。明崇禎丙子,桐城僧瑞白建寺知府劉寰匾曰「空山精舍」。
387
景徳寺在府城內東南隅,劉宋時建,舊名安天,唐貞元三年重建,明成化戊子,改為府學。嘉靖壬戌,仍遷府學于紫極觀,始復其舊。今俗稱大佛寺
388
壽量寺在府城東,梁防禦使盧光稠為僧道誠建,始名盧興,延壽尋改經壽,宋祥符中賜今額。元末燬。明洪武中,僧榮安重建解,學士縉記。
389
天竺寺今在貢水東。唐元和初,僧韜光自錢塘天竺來駐錫白,樂天寄以詩。宋慶、厯間,蘇老泉曽遊見墨跡。後四十七年,東坡來時已亡,第存石刻,因感慨有詩序
390
寳華寺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餘里,與興國接壤,唐智藏禪師示寂地也。智藏得法於道,一先結茅于此,有大寳光塔碑。元和中,刺使唐枝為智藏,撰立大寳光塔碑,權徳輿書丹,明崇禎末年,林撫一柱建梵宇以居通忍方丈,戒壇經閣,製並𢎞整。
391
妙髙寺在贑縣麂山,五代時,呉生佛慧應禪師嘗寓於此。
392
寳雲寺。在贑縣貢水東,宋學士廖剛有詩。
393
化城寺在贑縣四㑹鄉創,自宋明末燬僧一葦、香林,相繼建葺。
394
合龍山寺在贑縣北百里,宋仁宗時,里中僧小道以宫中所賜珍物剙建。
395
萬法寺在贑縣堯溪,宋淳熙九年建邑進士鍾必勝記
396
東勝山寺在府城東門內右隅,明萬厯間,僧明海建分巡道伍讓記
397
馬祖巗寺在贑縣佛日峯,明萬厯初僧悟學與其徒本慧建里人謝詔記
398
契真寺在贑縣長興鄉田村,有《羅漢經》十八卷藏閣上,後經被竊去,復歸。經上有水火痕里,人供之以禦災旱。明南昌朱多炡作瑞經記。
399
華嚴院在贑縣,宋岳武穆有詩
400
法龍山菴在贑縣四㑹鄉,宋建元燬,明嘉靖二年,僧寳堂重建
401
《真諦菴》在贑縣興賢門,右僧虎國建咸符升記》
402
上壇觀在府城東建春門壇前街,晉永和中建明正徳、嘉靖間道士張存道重修
403
玉虚觀在贑縣貢水東,唐開元中建。世傳真人劉繼先浚井五煉丹於此,今尚存。二:一為本觀井,一為靈泉井,在江東廟前,其水清冽,可以療疾。觀內有丹臺古蹟,宋治平中賜今額,明永樂庚寅解大紳書碑,紀其事。
404
景徳觀在府城北,龜岡即今景鳳山真武廟,南唐時建學士徐鍲記徐鉉篆額,元道士田純静修煉於此
405
紫霄觀。在贑縣。宋政和中,建明正徳,丁丑重修,嘉靖中,道士鍾曉初等建殿閣
406
至徳觀在贑縣文潭嶺,宋里人丘真仙創觀修煉,明嘉靖乙未,里人譚顯逹,修內有龍巖,歳旱可禱。
407
光孝觀在府城東,擢桂坊,號古䖍山。
408
萬夀宫在府城隍廟右,本唐紫極宫,宋改為元妙觀,明劉真人淵然,初修道于此,後改為萬夀宮。
409
明覺寺在雩都縣西門外,即福田寺。舊在大昌村,梁天監中建,唐開元遷今所。宋大中祥符賜名妙淨呉生,佛真身在焉。明末圯重。本朝順治辛丑,知縣李祐之 修。
410
智門寺在雩都縣東城外,唐大中建,明嘉靖中,改稱慧明山。 本朝康熙丙子,僧通、任重建
411
惠明塔院在雩都縣西一里。唐廣明二年建。至和間,邑人曾絲等建塔七級,甚壯麗。明洪武丙辰院廢塔,存隆慶間,以雷雨復墮一碑,洗滌如新 。本朝康熙丙寅,知縣岳葱重葺
412
《雪芳菴》在雩㑹之交明正徳間,建初名麻布菴,萬厯間,僧如徳修邑人,李淶改今名有記
413
紫陽觀在雩都縣東城外百步,隋建,舊名清華道院,唐景雲間改今名。明正徳間,遷儒學于此。嘉靖間,復遷學入城內觀,仍故址重。本朝康熙乙夘䖍鎮、劉進寳 修。
414
太霄觀在雩都縣,即斗巗,唐貞觀中建
415
青真觀在雩都縣青唐里,宋李山為岳武穆禆將,從征固石,至觀戲,發一矢,貫殿角螭吻,迄元猶存,蓋鐵箭也。
416
寳塔寺初名延福,在信豐縣治北孝義坊,中為大雄殿,殿後石塔髙九層。或云塔無影影,見則有災,磚石間有字可識,曰楊貫重修,又有赤烏年號。
417
榖山寺在信豐縣西三十里半,山中開一阿曲。唐建寺殿,宇崇閎僧徒衆多,釋日。御譔有《穀山志》。
418
香山寺在信豐縣南八十里,建自唐以前,寺在山頂之曲,山髙二十餘里,暑月僧,或衣綿飛霧,時罩殿宇上有祖師閣,望邑治如斗。明羅洪先有記。
419
金文寺即南山寺,在信豐縣南二里。宋太平興國七年,邑人劉仁舉建。紹聖四年,吕汲公寓此卒,其右有吕公墓
420
長夀寺在信豐縣水北坊,宋治平二年建。東禪寺在信豐縣水東坊,宋元豐二年建。
421
光相寺。在信豐縣藍田里新龍山,宋普濟大徳禪師學佛之所
422
方廣院在信豐縣。順治初,邑人黃崇石建僧日御駐,錫於此。
423
白雲菴在信豐縣南百二十里,林壑幽䆳,神僧元貝所居,真身至今在寺
424
奉真觀。即南山觀,在信豐縣南一里,唐大中元年建於青圃,後遷九日岡,宋開寳間,邑令李禪遷今所。
425
大乗寺。在興國縣東門直縣廨,後唐武徳二年建,初名萬年元,至正賜今額。舊有飛來殿石佛銅鐘古蹟。
426
妙明寺在興國縣文溪,唐貞觀四年,建明洪武重修寺立土圍,前臨濊水,僧佛興建石橋,名曰文興張尚瑗記。
427
圓覺寺在興國縣塘石村,唐貞觀時建。宋改名感化,黃令惟桂復舊名,庭中有古檜二株
428
延夀寺在興國縣新村,唐太和二年,建明洪武間,重修寺內有巨鐘,景泰庚午造。
429
普惠寺在興國縣西南里許,唐中和二年建,舊名西襌。元末燬,明洪武辛未修,改今名。
430
三壇寺在興國縣西門外,南唐時建號西山寳勝。永泰院,宋治平中改今額。元僧用和,再修縣尹,陳文彬、董成之。祭酒劉崧記,明洪武,萬厯先後修復。 ,本朝初前殿燬,康熙丙子重建。
431
靈山寺在興國縣清徳鄉,即名勝志所謂南康王山之龍華寺」也。明永樂初,重建知縣。唐子儀記云:宋時,鐵船僧面壁于此,其前為山門,挹鐘皷二峯,中為大雄殿。殿角左倚峭壁千仞,曰飛來觀,音巖,右為僧舍。
432
大烏山寺在興國縣,因山得名
433
朝陽菴在興國縣下黃嶺嶺,髙數里,崇阪層岡皆茶漆,杉竹其上曰上黄嶺,菴曰白蓮。
434
治平觀在興國縣西門外,晉建《堯山堂外紀》云:「葛洪過興國,鑿池洗藥,俗傳即此地。舊有吹簫臺已廢,前有井,號葛洪井。今觀內不奉稚川而祀康將軍。
435
長春道院在興國縣城南金雞冠嶺,元末縣尹陳文彬修葺居蒲衣道,人於此殿入雲際有幻寓室、葛藤窩、清碧亭祭酒。劉崧記已廢。
436
六祖寺在㑹昌縣北三里,背枕明山而臨湘水,舊名梵行院,唐開元間,僧應珠建。宋淳熙中,僧空谷修改今名。明洪武壬子,成化辛业相繼修葺,上為觀閣,左有六祖堂、大觀亭,今廢,僅存大殿及僧竂數椽
437
仰山寺在㑹昌縣南七里,唐開元間建,明𢎞治八年修。
438
南禪寺在㑹昌縣南鎮湘門內。宋宣和中,建明成化,乙巳,僧洪福修後,燬 。本朝順治己丑,僧逹慈即故址建小菴
439
蕭巖寺在㑹昌縣蕭帝巗,見宋曾丰記,明永樂間重建。
440
方廣寺。 㑹昌縣,雁門保明,洪武建、宣徳間,僧寳殊修。
441
大明寺。 㑹昌縣大明巖,明靖間創,旁有水簾。
442
竹林寺在㑹昌縣南五里,與䕶生菴並峙,明天啓丙寅建 。本朝康熙壬寅,僧真慧修竹木交布,頗稱幽勝。
443
智勝禪院。在㑹昌縣,即漢仙巖寺。明隆慶四年,僧明圓創建唐伯,凡周元暐並有記。
444
慈忍禪院在㑹昌縣,承鄉即芙山舊院,久圮,經本朝順治辛夘,贑人姚應章重建,復構藏 閣,鑄銅佛
445
天眞觀。在㑹昌縣南。駝峯,元初廢。明洪武間,建復燬于寇。永樂戊戌,守禦所李茂重建,正統辛酉,道㑹司劉雪文修、胡本朝初燬,康熙辛卯,道士 文佩等增建。
446
髙明仙院。在㑹昌縣三十里。曾坊崠,明永樂中建。
447
大興寺。在安逺縣西一里。古田坊,舊名無為寺,唐長慶四年建,元大徳二年修,後燬,明洪武九年重建,嘉靖四十五年,知縣李多祚建後殿,改今名九。本朝康熙二十年,僧普福改建觀音殿,寺後有塔 ,層髙十五丈,宋建。
448
妙相寺在安逺縣板石保,唐長慶四年建元大徳四年修,至正間,燬明永樂,重建成化修 ,本朝康熙八年重建。
449
海印寺在安逺縣上濓坊,宋祥符九年建,明天順、𢎞治間先後修。
450
慈光寺在安逺縣龍泉保,宋治平初,建元末燬,明宣徳間重建。成化十八年,僧萬金改建。
451
祖印寺在安逺縣太平保,宋崇寧二年,建元大徳二年修,後燬,明永樂間重建。
452
淨業寺。在安逺縣里。仁保,宋崇寧二年建元,元貞元年燬,明天順二年重建。
453
方廣寺在安逺縣龍頭保,宋紹興四年,建元,大徳二年修,至正間兵燬,明𢎞治五年重建。
454
廣法寺在安逺縣。龍安保,宋紹興十一年建,元至順二年修,至正兵燬,明天順六年重建。
455
東林寺在安逺縣,太平保,宋乾道四年,建元皇慶元年修,後燬。明正統初重建,𢎞治元年修 。本朝康熙庚寅,邑人魏從賢重建。
456
文林禪院。在安逺縣西門外永安坊,明崇禎間,邑人唐邦教建。
457
西來菴在安逺縣修田坊,明崇禎間,邑人杜欽聯建山東進士于霈霖有記。
458
靈寳觀。在安逺縣濓江坊,宋淳熙十四年,邑令王澹建。
459
崇貞觀在安逺縣城隍廟後。明景泰間建名崇真祠,後改名觀。
460
崇福寺在寧都縣南狀元坊,晉永和中建名寳林,劉宋改名安國,宋大中祥符賜今名。寺有八院,有佛塔藏經閣,今寺燬閣存。
461
青蓮寺在寧都縣西蓮花山。晉青蓮禪師,建厯千餘年,棟礎尚存,寺多奇蹟如甘露。松釵、股鐘四郊盡晦,三峯無雲赤,日如焚雲,出則雨 。本朝康熙丙午重修。
462
永寧寺在寧都縣文明門外第一橋左,明萬厯壬辰建寺,後建塔一座,髙九級。邑人劉賢記。
463
東昇山寺在寧都縣東石塘里,明萬厯間里人葉古狂建
464
普滿寺在寧都縣北平田村,前有二石如龜及浮洲,環帶溪上,後枕鐘鼔山,松竹叢廕,近廢為民居。
465
歸仁禪院在寧都縣歸仁里,松濤徹雲中隱佛閣閣前清池白石魚游邑人魏兆鳯記太元觀。在寧都縣東門外,唐貞觀中創,明洪武初重建。
466
集仙觀在寧都縣北門外,唐貞觀間建,明洪武末重建。
467
寳居觀在寧都縣阜民門外,唐大中間,建明、洪熙、宣徳間先後重修。
468
勝因寺。在瑞金縣西一里,唐開元初,建祝聖道塲於此,因改名勝恩寺,明萬厯七年重修。
469
東山寺在瑞金縣北一里,舊名淨衆寺,祀定光佛,唐天祐中建。明萬厯甲寅,知縣潘舜厯改河水歸巽方寺,獲重新,後燬,僧海玉重建。
470
南塔寺在瑞金縣南一里,舊名南山智覺院,宋建元大徳五年,僧晴空建佛塔七層,因名庚子,燬于兵塔,僅存。
471
龍珠寺在瑞金縣西北五里。明萬厯壬寅,建於龍珠塔後岡巒逶迤,千松挺立,一水環繞,中有堵公井,放生池塔。係縣令堵奎、臨建贑人謝詔記。
472
文興寺。在瑞金縣東南五里,明萬厯丁巳,知縣潘舜厯倡建以䕶巽塔。
473
羅源菴去瑞金,縣治十五里本為古刹僧仰山,住此習静,改名。仰山有龍、虎二井,塞其一嶺上有祖師、石龕,已廢。
474
東禪菴在瑞金縣北四十里,邦坑邑人楊兆鳳記
475
《東明觀》在瑞金縣,治溪南,宋蘇軾有詩
476
國清寺在龍南縣上。䝉保唐,天祐元年建舊名院,明洪武間重修改寺
477
東山寺在龍南縣東門內,舊名梵安院,南唐昇元中建。元至正丙戌,明洪武己酉増修,萬厯丁丑,知縣王繼孝葺為祝釐之所。
478
塔下寺在龍南縣治南五里,南唐保大中建寺,廢塔存。明天順𢎞治間,知縣謝澤、主簿梁悅相繼重修建。觀音閣。
479
演敎寺在龍南縣治東南五里,宋治平二年賜額演教院。明洪武甲寅重修,改寺。
480
西山寺在龍南縣治上西門外,宋紹興間,建元末燬,明正統七年興復。萬厯丙寅,又火僧丹溪募建三殿,崇禎十五年建殿後準提閣
481
明徳觀去龍南縣治三十里,為魏真人修煉之所,舊名程龍觀,唐咸通庚辰建。宋咸平元年,眞宗賜御書一百二十卷,紹興間燬。淳祐壬寅,重建,元至正兵燬。
482
龍虎觀在龍南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名銀缸廟。元天厯己巳,大旱,道人鍾玉泉往程龍觀迎龍虎眞人,祀于中庭,遂大雨,因改今名
483
永福寺在石城縣西門外一里,宋大中祥符乙卯僧月峯,建元廢。明洪武己酉,僧傳結菴,永樂,成化間増修。
484
海藏寺在石城縣西十里,宋元豐間建。本朝康熙間,知縣靳闇然重建
485
金口寺在石城縣西龍門書院後。明萬厯間,僧海鳳建。 本朝順治己丑,火。丙申,知縣郭堯京重建,改名華峯寺。
486
蓮花寺在石城縣北十里,明萬厯戊申,僧海鳳建寺居叢山,形如蓮花,故名
487
寶福院在石城縣東南,隔溪寳福塔之下。宋大中祥符建,大觀四年,僧應可修元燬。明洪武三年,僧明海重建。
488
內宫禪院。舊在石城縣西三十里,宋大中祥符乙卯,僧派清建,建炎戊申遷北門外。小溪右邑人巫雙瑞,登淳祐進士,尚理宗公主,世亂,賜歸籍,嘗奉佛于此,因以名院。元庚子燬,明洪武戊申,僧明海重建,永樂、景泰相繼修。
489
法林院在石城縣長樂村,元至大間僧濟建,明洪武己未,僧常清修。景泰癸酉,増建圓通閣。廣昌何文淵記
490
太極觀在石城縣東北三里。宋大中祥符間,道士徐繼先、王齊祥顯迹于此,元末燬。明洪武辛酉,道士饒道元重建正統,成化間,道士廖宏泰、陳春、常修,萬厯間知縣江統之重修,今為祝釐之所
491
三寶觀原在石城縣城內西北隅,唐天寶間,建元末燬,徙白土鄉,改為白土觀。明正統間,知縣鍾寳倡修,并建真武閣。萬厯間邑人陳師仲等復修,改為白玉觀
492
東禪寺在定南縣東城外,舊名徳化,明隆慶辛未,知縣陳時範建為祝聖道塲。萬厯辛巳,知縣劉世懋修改今名。
493
神仙菴在定南縣神仙嶺,元廢,明萬厯間,知縣劉世懋復建。 ,本朝順治戊子,燬于兵,知縣祝天夀、林詵孕,相繼重修。
494
瑞雲菴在定南縣東一里,即塔山舊關聖廟,明萬厯甲申,知縣章罃、施鐘于塔僧真元募建已廢。
495
西華觀在定南縣西華山簏。明萬厯甲申,知縣章罃建
496
化城寺在長寧縣,黃鄉保元時建
497
迴龍寺在長寧縣絃歌門外。康熙乙亥,知縣朱騰交重建,改為福寧禪院
498
密煙寺在長寧縣東四十里,鄩鄔保
499
金蓮菴在長寧縣東廂,僧元籌建
500
九雲菴在長寧縣東三十里九碓崠
501
石清宫在長寧縣滋溪
502
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三
URN: ctp:ws69828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