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一歳時部十 
3
熱:一
4
原《釋名》曰:熱,爇也,言如火所爇也。 又曰,暑煮也,如煮物也」。 《說文》曰:溽,濕暑也。 《易》曰:「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增」。又曰:「寒徃則暑來,暑徃則寒來」。 原《易通卦驗》曰:「離氣見立秋分,則歳大熱」。 京房《易飛候》曰:「有雲大如車蓋十餘。此陽水之氣,必暑有暍者」。 《增易稽覽圖》曰:夏至之後,三十日極溫。 尚書曰曰:「哲時燠若」。 《毛詩》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原《禮記月令》曰:「季夏之月,土潤溽暑」。 增又曰:仲秋行夏令,則其國火灾,寒熱不節。《白虎通》曰:夏至隂始起,反大熱,何也?隂起,陽氣推而上,故大熱也。 又曰:「至人神矣,入大澤,不濡焚而不能熱也」。 原《五經通義》曰:冬至陽動於下,推隂而上之,故寒於上,夏至隂動於下,推陽而上之,故大熱於上。 又曰:日在牽牛則寒,日在東井則暑,牽牛外宿逺人故寒。東井內宿近人,故溫也」。 漢書西域傳》曰:「罽賔,國道歴大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坂,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 管子曰:「善為國者,使農寒,耕而熱耘」。 《淮南子》曰:「南方之極,自北戶之界,至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增」。又曰:「熱焦沙,寒凝水」。 《原抱朴子》曰:或問不熱之道,曰「服𤣥冰,丸飛雪一作霜散帶、六、壬、六甲符、王仲都等,用此方也。 《山海經》曰:壽麻之國,爰有大暑,不可以徃」。《神異經》曰:「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磎,䑕在冰下土中,其形如䑕。食冰草木根,肉重萬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 括地圗曰:「天毒國最大最熱,夏草木皆乾,死民善沒水以避,日入時常入寒泉之下。 《增廣州志》曰:南方炎洲,氣薫數萬里為瘴。 禮斗威儀曰:「君喜怒無常,時則常熱」。 《原楚辭》曰:「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托。十日代出,流金鑠石。 增《景福殿賦》曰:「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
5
熱:二
6
增《淮南子》曰:「武王䕃暍人於柳下,而天下懷」。 《世說》曰:「武王見暍人,王自左擁而右扇之」。 原桓子《新論》曰:元帝被病,廣求方士。漢中逸人王仲都者,詔問所能為,對曰:「但能忍寒暑耳」。因為待詔。至夏暑日,使曝坐,又環以十爐,火不言熱,而身汗不出。 增《後漢書馬援傳》曰:馬援征武陵五溪蠻,進營壺頭,賊乗髙守隘,水疾,船不得上,㑹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 《武陵記》曰:「壺頭山邊有石窟,即援所穿室也。室內有蛇,如百斛船。大云,是援之餘靈也。 《益州記》曰:「瀘水即武侯渡處,水有熱氣,暑天不敢行。 原抱朴子》曰:洪從祖先公毎大醉,及夏天盛熱,輙入深水底,竟日乃出者,正以能閉氣胎息故耳。 《語林》曰:劉眞長見王公,王公了,不與語。時大熱以腹熨石局。 增《梁書》曰:鄭灼,字茂昭,勵志好學,多苦心熱若瓜時,輙偃臥以𤓰鎭心,便起讀誦,其勵志如此。 《唐書》曰:「太宗欲幸九成宮,馬周上疏曰:宮去京三百里,本為避暑行也。太上皇留熱處,而陛下走涼處溫凊之道,臣所未安」。太宗善其言。博異志曰:「岑文本避暑山亭,忽有報上清童子元寶衣淺服青衣,曰此上清五銖服,出門不見,伺之東,行數歩於院牆下,瞥然而沒。文本命工力掘之,古墓中得古錢一枚,文本方悟上清童子,是青銅名元寶錢之文也。廬陵宮下記曰:明皇起涼殿,拾遺陳知節上疏極諫,上令力士召對,時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知節至,賜坐石榻,陰霤沉冷,仰不見日,四隅積冰成,山簾水飛灑,坐內含凍,復賜冰屑麻飯,陳體生寒粟,腹中雷鳴,再三,請起方許,上猶拭汗不已,陳纔及門,遺洩狼藉。逾日,復召謂曰:卿論事宜審,勿以巳方萬乗也。 酉陽雜爼曰:「申王有肉疾,腹垂至骭,明皇詔南方取冷蛇數條賜之。蛇長數尺,色白,不螫人,執之,冷如握冰。申王腹有數,約夏月置於約中,不復覺煩暑。 《神異經曰:文宗延學士於內庭,討論經義,李訓講周易微義,頗叶於上意,時方盛夏,遂命取冰玉腰帶及辟暑犀如意,以賜訓訓謝之。上曰:如意足以與卿為談柄也」。摭言曰:韋澳、孫宏,大中時同在翰林盛暑,上在太液池中,宣二學士既赴召,中貴人頗以絺綌為訝,初殊未悟,及就坐,但覺寒氣逼人熟,視有龍皮在側,尋宣賜銀餅餡食之,甚美,既而醉以醇酎,二公因兹苦河魚者數夕,上笑曰:卿不耐事,朕日進十數,未嘗有損銀餅餡皆乳酪膏腴所製也」。
7
熱:三
8
原煎沙。 鑠石》賈誼《旱雲賦》云:「隆盛暑而無聊兮,煎沙石而爛煟。陽風至而含熱兮,羣生悶懣而愁潰,畎畝枯槁而失澤兮,壤石相聚而為害。 《抱朴子》云:朱飈鑠石,不能靡蕭丘之木。 鎮心霑汗上詳熱二謝世說:郗嘉賔三伏日詣謝,公當風交扇,猶霑汗, 著故衫而食熱粥」。郗曰:「非公幾不堪此」。 寒溪 熱坂《武昌記》曰:樊山東有小溪,夏時凜然,常有寒氣,故謂之寒溪。 下詳熱一。赫風灼宇。 炎氣燎房潘岳《狹室賦》云:「當祝融之御節,熾朱明之隆暑。景日華以曜庭,赫風湛其灼宇氣。傅𤣥《紈扇賦》曰:「隆暑翕以鬱蒸,炎 燎於幽房」。 《機女絶綜》 耕夫釋耘並見曹植《大暑賦》。 風雲鬱,其如火。 天地赫以為爐,當秦穆公三庚之日。 思葛稚川六甲之符。 增冷蛇 冰鼠上詳熱二下詳熱一
9
熱四
10
《原癉暑》《詩》曰:「我心癉暑。反凍《莊子》曰:「暍者反凍於冷風」。 如惔如惔,如焚。惔,燎也。言熱如火燒」如熏《詩》曰:「憂心如熏熏灼爛也」。。 暑雨書夏署雨 炎炎 滌滌並旱熱氣赫日 火雲 恒燠 溽暑 毒暑 避石室馬援穿石為室,以避暑詳熱二升山陵《月令》 獸喘氣 《鳥戢翼並見劉公幹暑賦》,寒甚生熱黃帝問岐伯曰:「人傷於寒,而轉為熱,何也?」曰:「夫寒甚,則生於熱」。至後為熱《春秋繁露》云:夏至陰陽之㑹,北方物動於下南,方物動於上,故至日後為熱焦金爛石。 六月,徂暑。 九日重光。曹植《大暑賦》曰:「映,扶桑之髙,熾燎九日之重光」。 《熙天灼地傅咸《羽扇賦》云:「熾九日之隆赫然髙燎於扶桑,熱熙天而灼地,沸巨海而成湯沸海焦陵見傅咸《感涼賦》海沸礫爛見曹植《大暑賦》,海沸砂融傅𤣥《雜詩》云:「大暑時,鬱蒸海沸砂,石融」,草木垂幹見曹植《大暑賦》,衽席焚灼見王粲《大暑賦》 體惄如鑠 汗揮如雨。潘岳《狹室賦》云:「沸體惄其如鑠珠,汗揮其如雨」。 飲於三伏詳伏 《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言涼也《雲漢之章》言旱熱 汗珠隕玉體,見傅咸《感涼賦》珠汗洽玉體見傅𤣥
11
熱:五
12
原詩晉傅𤣥詩曰:「朱明運將極,溽暑晝夜興。裁動四肢廢,舉身若山陵。珠汗洽玉體,呼吸氣鬱蒸。塵垢自成泥,素粉隨手凝」。 梁簡文帝苦熱詩》曰:「六龍騖不息,三伏啓炎陽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牀,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洄池愧生浪。蘭殿非含霜,細簾時半捲。輕幌乍橫張雲斜,花影沒日落荷心香。願見洪崖井詎憐,河朔觴,梁任昉苦熱。詩曰旭旦煙雲捲,烈景入東軒。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既捲焦梧葉,復傾葵藿根。重簟無冷氣,挾石如懷溫。霡霂𩔖珠綴,喘嚇狀雷奔」。 《梁何遜苦熱詩》曰:「昔聞草木燋,今睹砂石爛曀曀風逾靜曈曈日漸旰,習靜悶衣襟,讀書煩几案,臥思清露浥,坐待髙星粲。蝙蝠戶中飛蠛蠓,窗間亂。寔無河朔飲,空有臨淄汗」。梁王筠苦熱詩曰:日坂散朱雰,天隅斂青靄,飛飈煥南陸,炎津通北瀨。繁星聚若珠,密雲屯似蓋月至每開襟,風過時解帶」。 梁劉孝威苦暑詩》曰:「暮日苦炎溽,遷坐接階廊。月麗姮娥影,星含織女光。棲禽動夜竹,流螢出暗牆。香盤揉鮮粉,雕壺承玉漿,白羽徒垂握,淥水自周堂,弱紈猶覺重,纎絺尚少凉。弄風思漢朔,戲雨憶吳王。𤣥冰術難驗,赤道漏猶長。誰能更吹律?還令黍谷涼。後周庾信苦熱詩曰:火井沉熒散,炎洲髙燄通。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思為鸞羽扇,願借明光宮。臨淄迎子禮,中散就安豐。美酒含蘭氣,甘瓜開蜜筒。 《增唐杜甫熱詩》曰:「雷霆空霹靂,雲雨竟虛無。炎赫衣流汗,低垂氣不蘇,乞為寒,水玉,願作冷秋菰。何似兒童歳,風凉出舞雩」。 又曰:「瘴雲終不滅,瀘水復西來。閉戶人髙臥,歸林鳥卻廻。峽中都是火,江上只空雷。想見陰宮雪,風門颯沓開」。 又《早秋苦熱詩》曰:「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況乃秋後轉多蠅,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又多病執熱,奉懷李之芳《尚書詩》曰:「衰年正苦病侵陵首夏何須氣鬱蒸。大水淼茫炎海接,竒峰硉兀火雲昇。思霑道暍黃梅雨,敢望宮恩玉井冰。不是尚書期不顧,山陰野雪興難乗。 王維苦熱詩曰: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岳,草木盡焦捲,川澤皆竭涸,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隂薄,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却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白居易時,熱少見客,詠懷詩曰:「冠櫛心多懶,逢迎興漸微。況當時熱甚,幸遇客來稀。濕灑池邊地,涼開竹下扉。露牀青篾簟,風架白蕉衣。院靜留僧宿,樓空放妓歸。衰殘強歡宴,此事久知非。 又《香山避暑詩》曰:「紗巾草履竹綀衣,晩下香山踏翠微。一路涼風十八里,臥乗籃轝睡中歸」。 又《消暑詩》曰:「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錢起避暑納涼詩》曰:「木槿花開畏日長,時搖輕扇倚繩牀。初晴草蔓緣新笱,頻雨苔衣染舊牆。十旬河朔應虛醉,八柱天台好納涼。無事始能知靜勝,深垂紗帳詠滄浪」。 李逺《慈恩寺避暑詩》曰:「香荷疑散麝風鐸,似調琴不覺清涼,晩歸人滿柳陰。 宋陸游《劇暑詩》曰:六月暑方劇,喘汗不支持,逃之顧無術,惟望樹陰移,或謂當讀書,或勸把酒巵,或誇作字好,蕭然卻炎曦,或欲溪上釣,或思竹間碁,亦有出下䇿,買簟傾家資,赤腳踏層冰,此計又絶癡,我獨謂不然,願子少置思。方今詔書下淮汴,方出師,黃旂立轅門,羽檄晝夜馳,大將先擐甲,三軍隨指揮,行伍未盡食,大將不言飢,渴不先飲,水驟不先告疲,吾儕獨安居茂林,蔭茅茨,脫巾濯,寒泉臥起,從其私,於此尚畏熱鬼,神豈可欺?坐客皆謂然,索紙遂成詩,便覺窗几間颯,颯清風吹。 范成大《次韻溫伯納凉詩》曰:「日斜猶畏暑,吏退合偷閒,霞散紅綃薄,溪廻碧玉彎。伴人惟羽扇,娛客欠風鬟。且復哦新句,相嘲飯顆山」。 《明顧徳輝湖光山色樓避暑詩》曰:「天風吹雨過湖去,溪水流雲出𣗳間。樓上幽人不知暑,鉤簾把酒看虞山」。
13
原賦漢繁欽暑賦》曰:「暑景方徂,時惟六月。林鍾紀度,祝融司節,大火颺光炎風,酷烈沈陽騰射,滯暑散越區㝢鬱煙物,焦人渴煌煌。野火燌,薄中原。翕翕盛熱,蒸我層軒。溫風淟涊,動靜增煩。雖托陰宮,罔所避旃。粉扇靡效,宴戲尠歡。庶望秋節,慰我愁歎」。 魏曹植《大暑賦》曰:「炎帝掌節,祝融司方,羲和按轡,南雀舞衡。蛇折鱗於靈窟,龍解角於皓蒼。遂乃溫風赫戲,草木垂榦。山坼海沸,砂融礫爛。飛魚躍渚,潛黿浮岸。鳥張翼而近棲,獸交游而雲散。于時黎庶徙倚,棊布葉分,機女絶綜,農夫釋耘。背暑者不羣而齊跡,向陰者不會而成羣。於是大臣遷居宅幽,緩神育靈,雲屋重構,閒房肅清,寒泉湧流,元木奮榮。積素冰於幽館,氣飛結而為霜,奏白雪於琴瑟,朔風感而增凉。 魏劉楨《大暑賦》曰:其為暑也,羲和總駕發扶木,太陽為輿,達炎燭,靈威參,乗歩朱轂,赫赫炎炎,烈烈暉暉,若熾燎之附體,又溫泉而沈肌。獸喘氣於元景,鳥戢翼於髙危,農畯捉鎛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下機,溫風至而增熱,歊悒慴而無依,披襟領而長嘯,冀微風之來思。 魏王粲《大暑賦》曰:「惟林鐘之季月,重陽積而上升,喜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獸狼望而倚喘,鳥垂翼而弗翔。逺昆吾之中景,天地翕其同光。征夫瘼于原野,處者困于門堂。患衽席之焚灼,譬洪燎之在牀,起屏營而東西,欲避之而無方,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于是帝后順時,幸九嵕之陰岡,托甘泉之清野,御華殿於林光,潛廣室之邃宇,激寒流於下堂,重屋百層,垂陰千廡,九闥洞開,周帷髙舉,堅冰常奠,寒饌代敘。 晉夏侯湛《大暑賦》曰:「若乃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無纎雲,下無微風。扶桑赩其增燌,大火煜其南升。爾乃土墳墜坼谷枯川竭寒泉潛沸冰井騰沬洪液,蒸於單簟兮,珠汗霑乎絺葛溫風。翕其至兮,若洒湯于玉質。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晉卞伯玉《大暑賦》曰:「惟祝融之司運,赫溽暑之方隆。日貞曜於鶉首,律遷度於林鐘。溫風翕以晨至,星火爛以昏中。氣滔滔而方盛,晷永路而難終。流風兮莫繼,朱煙兮四纒。鬱邑兮中房,展轉兮長筵。體沸灼兮如燎,汗流爛兮珠連。 晉傅咸《感涼賦》曰:「踐朱明之中月,暑鬱隆以肇興。赫融融以彌熾,乃沸海而焦陵。獸竄伏於幽林兮,鳥垂翼而弗升。汗珠隕於玉體兮,粉附身而沾凝。於是景雲晨敷,曜靈潛光,陰氣聿升,凱風載揚。忽輕箑於坐隅兮,思暖服於蘭房。
14
寒:一
15
增《釋名》曰:「寒,捍也。捍,格也」。 《說文》曰:●,寒也。從雨,執聲。凜,清寒也」。 《易稽覽圗》曰:春夏寒,政敎急。 京房《易占》曰:「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 尚書曰曰:「謀時寒若」。 《詩》曰:一之日觱發風寒也,二之日栗烈氣寒也。 又曰:北風其凉」。 《禮記》曰: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義氣也」。 又曰:「仲春行秋令,則寒氣總至」。 又曰:「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儺,以送寒氣。 又曰:「孟冬行夏令,則國多風,冬不寒」。 又曰:「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又曰:「仲冬行夏令,則國多暴風,冬不寒蟄復出」。 《禮運斗樞》曰:「行失則雖當燠反寒。 《老子》曰:「躁勝寒,靜勝熱」。 文子曰:「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 管子》曰:「大寒、大暑,大風大雨,其時不至,此謂四刑」。《淮南子》曰:「北方有北極之山曰寒門,積寒所在,故曰寒門也」。 又曰:「夏蟲不可以語寒」。 又曰:青女仲春二月之夕,乃閉其寒。 《呂氏春秋》曰:「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述異記》曰:「辟寒香,丹國所出」。 《神異經》曰:「東南方海中有祖洲,上有烜湖,其內鰩魚出焉,長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風寒之氣。此魚狀即與江湖小鯽相𩔖耳。酉陽雜爼曰:潯陽有青林湖鯽魚,大者二尺餘,小者滿尺,食味美,亦可止寒熱也。 《廣志》曰:挹婁國地寒,人多穴居。 《楚辭》曰:「踔絶垠於寒門」。 《大人賦》云:「軼先驅於寒門。
16
寒:二
17
増太公金匱曰:武王伐紂。天陰寒,雨雪十餘日。 原《穆天子傳》曰:「庚寅,北風雨雪,天子乃休,日中大寒,有凍人,天子作黃竹詩。詳雪。 《左傳》曰:「楚莊王圍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撫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晏子曰:「景公起大臺,歳寒役之,凍餒者有焉。公延晏子坐,飲酒樂,晏子歌曰:「庶民之凍,我若之何?奉上靡弊,我若之何?」歌終喟然流涕。公止之曰:「子殆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罷。 尸子曰:「雨雪,楚莊王披裘當戶,曰:我猶寒,彼百姓賔客甚矣!」乃使巡國中求百姓賔客之無居宿,絶糧者賑之,國人大悅。 《呂氏春秋》曰:「衞靈公天寒鑿池。《宛春》曰:天寒,恐傷民」。公曰:「何寒哉?」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陬有火,是以不寒。民衣敝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則寒矣」。公曰:「善」。命罷役。 又曰:「戎夷違齊如魯,天大寒而後門與弟子宿於郭外,寒逾甚,謂弟子曰:「子與我衣,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子與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又惡能與國士衣哉?」戎夷歎曰:「道不濟!」夫解衣與弟子,夜坐而死。 《戰國策》云:田單為齊相,過淄水,有老人渉淄而寒,不能坐沙中,乃解裘衣之,襄王曰:單之厚施,欲取我國乎?」有貫珠者聞之曰:「不如因以為已善」。乃下令曰:「寡人憂民之寒而單解裘衣,人稱寡人之意」。於是閭里相與語曰:田單之愛人,乃王之敎也。 增韓子曰:「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於君之上,寢覺而說。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非不惡寒也,以為侵官之害,甚於寒也」。洪範五行傳曰:「秦始皇九年四月寒凍,民有死者」。原漢書曰:「上聞韓王信降匈奴,上自將擊之,連戰,乗勝逐北,至樓煩,㑹天寒卒,士墮指者十二三」。 增《西京雜記》曰:淮南王好方士,皆以術見,噓吸為寒暑。 原《東觀漢記》曰:「王郎起兵,上自薊東南馳,夜至蕪蔞亭,時天寒烈,衆皆飢疲,馮異上豆粥。明旦,上謂諸將曰:昨日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 鍾離意別傳曰:「嚴遵昔與光武俱為諸生,暮夜宿息,二人寒,不得寢臥,更相謂曰:「後日豪貴,憶此勿相忘別」。後數年,光武有天下,徵遵不至。 增謝承《後漢書》曰:「盛夏多寒」。韋彪上疏諫曰:「臣聞政治之本,必須陰陽。伏見立夏以來,當暑而寒,殆刑罰刻急,郡國不時令之所致也。 《續漢書五行志》曰:「初平四年六月,寒風如冬時。 《原搜神記》曰:羅威事母孝,天大寒,常以身自溫席授其處詳孝 《葛仙公別傳》曰:「公與客談語,時天大寒,仙公謂客曰:居貧不能人人得罏火,請作一大火共致煖者。仙公因吐氣火,赫然從口中出,須臾,火滿屋,客皆熱,脫衣矣。 增《拾遺記》曰:「𠻳金鳥出昆明國,形如雀,色黃,常翺翔於海上。魏明帝時,其國來獻。此鳥飴以珍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此鳥不畏霜雪,乃起小臺處之,名曰辟寒臺,皆用水晶為戸牖,使內外通光,宮人爭以鳥吐之,金用飾釵珮,謂之辟寒金。故宮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鈿,那得帝王憐?」 《晉朝雜事》曰:「大興四年,大寒,傷民冰厚。時王敦肆亂,殺戮忠良」。 《酉陽雜爼》曰:「魏使崔劭曰:今歳竒寒,江、淮亦冰」。 《天寶遺事》曰:「開元二年冬,至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於殿中,溫溫然有煖氣襲人。上問其故,使者對曰:此辟寒犀也。昔隋文帝時,本國曾進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悅,厚賜之。 《唐書》曰:錢徽拜左丞,㑹宣墨麻,羣臣在庭,方大寒,稍稍引避,徽素恭謹,不去立乆而仆。 《杜陽雜編》曰:咸通九年,同昌公主下降錫錢五百貫,仍罄內庫寶貨以實其宅,更賜金麥銀粟數斛,堂設連珠之帳,績真珠以成也。卻寒之簾,𩔖玳瑁有紫色,云是寒鳥骨所為也。則未知何出。 又曰:同昌公主乗七寶歩輦,綴五色玉香囊,貯辟寒香,乃異國所獻也。
18
寒:三
19
原雞始乳。 馬如蝟《月令》:「大寒之日,鴈北向,雞始乳。 。《文選》:「馬毛縮如蝟」,言寒也。《白鶴語。 《黃竹詩》《異苑》曰:昔太康二年,南州人見二白鶴,語曰:今兹寒不减,堯崩年 ,下詳寒二」。 寒折骨。 風截耳。應璩詩云:「嵐山寒折骨,面目盡生瘡 」。傅𤣥《詩》云:「嚴風截人耳,素雪隨地凝」。 黿鼉蟄 《鱗甲潛》張衡《應問》曰:「溽暑至而鶉火見,嚴寒至,而黿鼉蟄下,見傅𤣥《大寒賦》」。 虹蟄火 《龍藏金》袁淑《詠寒》云:魚戢鱗兮鳥矜翼,虹蟄火兮龍藏金」。 増挾纊。 觧裘俱詳寒二 金鳥 黃犀俱詳寒二
20
寒:四
21
原積冰《文選行積冰之皚皚雨雪詩雨雪其雱 木冰《左傳》:「十三年,雨木冰寒也口凌氣出口為凌,詳後 凌兢《甘泉賦》曰:「馳閶闔,入凌兢,凌兢寒涼處慘凜下隂潛而慘凜不堪《月令》:寒氣總至,人力不堪,其皆入室而耐《家語》:食冰者,善游而耐寒也。 熱,生寒。《太𤣥經》云:陽不極則陰不萌,陰不極則陽亦不芽,極寒生熱,極熱生寒,信道致詘,詘道致信。冬,徳寒。呂氏春秋曰:冬之徳,寒寒生,不信其地不成剛。地不成剛,則凍閉不開。天地之大,四時之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況人乎! 魚矜鱗 《鳥失條》張衡《思𤣥賦》云:「魚矜鱗而并陵兮,鳥登木而失條」。 《桐不華《周書》云:清明之日,桐不華,則歳有大寒。穀不生。劉向《別錄》曰:燕地寒谷,不生五榖,鄒子吹律召溫氣至五榖生人,名黍谷。 凍入地《廣雅》:北方地苦寒,冰厚一尺,凍入地一丈《寒中人》楚詞薄寒之中人 冰作糜魏武帝《苦寒行》曰:「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糜粥也」。,冰作漿軍士冰作漿。 冰漸軸《文子》:「轍含冰以滅軌,冰漸軸以凝壑雪掩路《文子晨風淒以激泠,夕雪暠以掩路。 御狐貉《文子御狐貉之兼衣,襲狐貉又曰:襲狐貉之煖者,不憂至寒之悽愴。 陰時慘陰則時慘,上宰於天嚴氣升 焦溪沍 溫泉冰並出《雪賦》 天道有寒《五經通義》云:「寒暑和合,以成歳也。故《易》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地氣為寒《黃帝素問》云:「地氣上升為寒也」。。 黍谷地寒,劉向《別錄》云:「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周地寒。括地圗云:「不周之國,地寒」。 龍涸常寒,《沙州記》云:六月二十六日,發龍涸,晝夜肅肅,常寒不復得,脫襦袴,將從七十二人面盡黎黒,口脣青●。減浴大寒,括地圗云:「二陽二汗之山,減浴之民,大寒俱地,穴食草木之根。 朔方之寒,《尸子》曰:「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㸃蒼特寒。《漢書》曰:「雲南郡有㸃蒼山特寒,四月、五月中,猶積雪皓然。 月旁甚寒。《論衡》曰:河東項曼都好道學,仙辭家三年而返,曰:「時數仙人將上天,離月數里而止,月之旁甚寒也」。 凝冰結澗陸機《苦寒行》曰:「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沈寒凝海。陸機《連珠》云:「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沈寒凝海,不能結風」。 寒不可勝,傅玄詩云:季冬時慘烈,猛寒不可勝」。寒不可忍」。《英雄記》曰:袁尚熈被公,孫康伏兵縛之,坐於凍地。尚曰:「未死之時,寒不可忍」。謂康求、席熈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 氣出為凌,《博物志》:北方地寒,冰厚三尺,氣出口為凌。血流成冰。《豫章耆舊志》云:「龍碩,字顯先。太皇幸潯陽,游獵諸郡,詔不得干犯。碩乃作章陳理髠頭,割耳要,候大駕於道,以叩頭流血,時大寒,後流血成冰」。 冰結袴內。 水流領下劉溢之與殷曰:「雨霰相隨,冰結袴,內水流領下」。。 寒破肌骨,張英與延篤書云:「大隂之地,寒破肌骨,此非老憊所堪」。,寒入肌膚《風角》云:大寒入人肌膚內。 士卒凍飢,漢書曰:宋義遣其子襄相齊身送之,無鹽,飲酒髙㑹,因天寒大雨,士卒凍飢。將士皸瘃,又云:神爵元年,趙充國伐羌,勅書讓充國曰:今冬虜皆當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險阻將,軍士寒手足皸,瘃寜有利哉!案:文穎曰:皸,折裂也。瘃,寒創也。 扶木顦悴,見傅𤣥《大寒賦》。,園果摧折。曹植《慰情賦》曰:「黃初八年正月,雨,北風飄寒,園果墮水,枝幹摧折」。 重衾無暖,張華詩云:「重衾無暖氣,挾纊如懐冰」。薄被知寒。傅𤣥《雜詩》云:「浮雲含,秋氣,悲風坐,自歎年過憂命短薄,被知天寒」。 衣履不完,《史記》云:東郭先生困飢寒,衣敝履不完。飢寒並至,蔡邕《文候》云:居處浮漂,如樹之無根,飢寒並至,無以自安。鰩魚辟寒,詳寒,一神異經。磎䑕却寒。又云:北方有磎,䑕在冰之土中焉,形如䑕,其毛八尺,可以為褥,卧之却寒。 胡貉能寒《漢書》晁錯上疏曰:「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 方士忍寒,《桓子新論》曰:元帝時,漢中送方士王仲都,詔問何所能,對曰:「能忍寒」。乃於盛寒日,載以駟馬,車於昆明池上,環冰而走。御者厚衣狐裘甚寒,而仲都獨無變色」。夷人辟寒。《華陽國志》云:汶山郡多雜藥名香,土地剛鹵,不宜五榖,多寒盛,夏冰不釋,故夷人冬則辟寒。 急恒寒若《洪範》:咎徴 運乎二氣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小民怨咨《書》曰:「冬祁寒,小民惟曰怨咨」。,君子齋戒待陰陽之所定。 北戸墐扉出雪賦。墐,泥也,躶壤垂繒《雪賦》。 婦子入室嗟我婦子曰為,改歳入此室處言寒也,凍者假衣《莊子》:夫凍者,假衣於春。 人馬凍死漢王莽鑄「威斗,日大寒,人馬凍死」,鳥雀毒害漢竇武上表曰:「今日大寒過節,毒害鳥獸,城旁竹柏皆為傷死」。。 寒野指墮漠北苦寒之野,墮指者十有七八水澤腹堅 嚴凝之氣詳寒一觱發之風詳寒一 淒其以風。寒也。 巢居知風。 稜稜霜氣,䔩䔩風威。 大寒,冰水道《魏志》云:文帝黃初六年,文帝入淮,是歳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乃還。大凌破河橋《晉朝雜事》云:「永寧二年十二月,大寒,凌破河橋」。 《箕飇《振》地作》《任豫雪》詩曰:「寒鳶嚮,雲嘯悲,鴻夜哀號箕飇振地作,畢陰駭增髙」。。凜厲寒氣升見曹毗詠《冬賦》。 戎馬栗不暖。 朱火青,無光 火見,清風戒寒。《國語》云:火見而清風戒寒,清風至而修城郭。《注》:火心星清風寒風。 日在牽牛,則寒《五經通義》詳熱。 凌霰交兮,髙冰合。 波浮梗兮,奔風沈。 霜雪滯兮潛天陽。 嚴凘結兮悲海陰並袁淑《七言詩》 曾子耕,天寒不得歸《琴操》云:曾子嘗耕于太山之下,遭天雨雪寒凍,旬日不得歸,乃作《憂思之歌》。嚴遵學,夜寒不得寢詳《寒》二。 魏文入淮,是歳大寒。《魏志》詳前。桓𤣥入宮,是月,酷寒,《晉中興書》云:桓𤣥入建康宮,逆風迅激,旌旂不立,法章儀飾,一皆傾偃,是月酷寒。 益房有寒,出裘衣之。賈子曰:楚莊王益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尚然,奈百姓何!」乃出府裘以衣寒者。范叔一寒,取袍賜之。《史記》曰:范睢相秦,睢微行敝,衣閒歩見須賈賈驚曰:「范叔一寒至此哉!」乃取一綈袍以賜之。
22
寒:五
23
增詩唐杜甫前苦寒行》詩曰:「漢時長安雪,一丈,牛馬毛,寒縮如蝟楚,江巫峽冰入!懷虎豹哀號,又堪記秦城。老翁荊揚客,慣習炎蒸歳,絺綌𤣥冥祝,融氣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釋。 又曰:「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凍埋蛟龍南浦縮,寒刮肌膚,北風利。楚人四時皆麻衣,楚天萬里無晶輝。三足之烏足恐斷,羲和迭送將安歸?」又後苦寒行詩曰:「南紀巫廬瘴不絶,太古以來無尺雪,蠻夷長老怨苦寒,崑崙天關凍應折。𤣥猿口噤不能嘯。白鶴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補地裂」。 又曰:「晚來江門失大木,猛風中夜飛白屋,天兵斬斷青海戎,殺氣南行動坤軸。不爾苦寒何太酷,巴東之峽生凌凘。彼蒼廻,斡人得知」。 宋劉克莊《苦寒行詩》曰:「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押衣勅使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長安城中多熱官,朱門日髙未啓關,重重帷薄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楊萬里前苦寒歌》詩曰:「四大海潮打清淮,三萬里風平地來,龜山橫身攔不住,潮波怒飛風倒回,欲晴不晴雪不雪,并作苦寒凍人絶,古寺大鐘十字裂,東山石崖一峰蹷。勸君莫出君須出,冰脫君髯折君骨。 後苦寒,歌詩曰:「白鷗立雪脛,透冷鸕鷀避風飛,不正一雙野鴨欺,晩寒出沒冰河底。心性絶憐紅船黃帽郎綠蓑青篛牽。牙檣生愁墮,指脫兩耳蘆花亦,無何許藏遣騎前,頭買乾荻速烘焰。火與一炙三足老鴉不肯出,看雲訴,天天不泣。 明袁凱《苦寒行》詩曰:「雨雪雨雪,淒風如刀,我行中野,而無縕袍,我寒我飢,誰復我知。四無人聲,但聞熊羆,熊欲攫我,羆欲敓我,我身㷀㷀,進退不可,進固難矣,退亦何止?還望舊鄉,逺隔江海。江波湯湯,海波洋洋。我思我鄉,死也可忘」。 髙啓京師苦寒詩》曰:北風怒發浮雲昏,積陰慘慘愁乾坤,龍蛇蟠泥獸入穴,怪石凍裂生皴紋,臨滄觀下飛雪滿,橫江渡口驚濤奔,空山萬木盡立死,未覺陽氣回深根茅簷老父坐無褐,舉首但望開晴暾,苦寒如此豈宜客,嗟我歳晩飄羈魂,尋常在舎信可樂牀頭每有松醪存山中炭賤地爐煖,兒女環坐忘卑尊,鳥飛欲斷況無友,十日不敢開衡門,朅來京師毎晨出,強逐車馬朝天閽,歸時顔色暗如土,破屋暝作飢鳶蹲,陌頭酒價雖苦貴,一斗三百誰能論,急呼取醉竟髙臥,布被絮薄終難溫,卻思健兒戍西北,千里積雪連崑崙,河冰踏碎馬蹄熱,夜斫堅壘収羌渾,書生只解弄口頰,無力可報朝廷恩,不如蚤上乞身疏,一蓑歸釣江南邨。
24
原賦晉傅𤣥《大寒賦》曰:「五行倐而竟騖兮,四節奔而電逝。諒暑往寒來兮,十二月而成歳。日月㑹於析木兮,重陰淒而增肅。彩虹藏於虛廓兮,鱗介潛而長伏。若乃天地凜烈,庶極氣否,嚴霜夜結,悲風晝起,飛雪山積,蕭條萬里,百川明而不流兮,冰凍合於四海,扶木憔悴於湯谷,若華零落於濛汜。 梁裴子野《寒夜賦》曰:「何四序之平分,處修冬而多慮。眷搖落兮遵盡,悲荏苒其云除。日晼晚而易潛,夜悠長而難曙。既而庭流皓月,階被凝霜。風吹衣而懍懍,氣空積而蒼蒼。襲重裘而弗燠,熾朱火兮無光。門蕭條而晝閴,夜寂寞兮無人。疏三徑以負汲,結二耦而為賔。 增唐趙自厲寒賦》曰:儒有討,混元捜綿,祀既覿寒暑之終,亦測興伏之始,覘風驚於一葉,委時換乎千里,寒之厥狀,自兹而起。若夫大火宿藏,青霜晨烈,則蜀井煙閉,漲海氛滅,長河天浹,綴珠崖而生冰,幽朔地窮,濛飛沙而雨雪。乃知蘇武增感,李陵愁絶,聼胡笳以攪思,儷漢庭之仳別。及幽林風掃,時物霜殘,柔條危勁,奧室淒寒,有美人兮心恍,惚情,怵悼而靡安,陰凝柳塞,怨龍庭之路,隔月透羅幌,憐鴛衾之夜單,屣銀階之悄悄,雪珠淚之珊珊,縫筐笥之紈素,寄戎幕之艱難,別有陸沉之子,厠跡荒藪,器宏偉而可觀,命屯剝而不偶,當其時也,趨炎俯僂,伺瞰噓吸,無詩人卒,歳之衣雨,泉客將離之泣,豈祁寒而致憾,亦遭時而不息,終乖挾纊之暄,更悲綈袍之及?層冰涸溜,宋生則惙,悵而相望,皓雪盈門,袁子則茹,悲而於悒。
25
《原謡》晉夏侯湛《苦寒謡》曰:「惟立冬之初夜,天慘懍以降寒。霜皚皚以被庭,冰溏瀩於井幹。草摵摵以疏葉,木蕭蕭以零殘。松隕葉於翠條,竹摧柯於綠竿」。
26
原表陳王曹植表曰:「臣聞寒者不貪尺玉而思短褐,飢者不願千金而美一餐。夫千金尺玉,至貴而不若一餐。短褐者,物有所急也。
27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一
URN: ctp:ws58287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