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一百四十六 明。 彭大翼 撰釋教。
3
佛祖師。
4
劉禹錫《曹溪碑》如來滅後五百歲,而摩騰竺法蘭以經来,而華人始聞其言。後五百歲,達磨以法来,而華人始傳其心。
5
面壁九年。
6
●燈録》:初祖達磨姓刹利,南天竺國人得般若多羅●正法眼藏曰:「當往震旦設大法樂師,遂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于南海,實梁普通八年也」。武帝詔至金陵,問曰:「朕造寺冩經不可勝紀,有何功?」徳師曰:「竝無功徳,此但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師知不契,潛回江北,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莫之測。時魏氏律師流支三藏,每與師議論,是非蜂起,競有害心,數加毒藥,至第六度,以縁化既畢,●法得人,遂不復究,端坐而逝」。按南詔以天子為震旦,又《輟耕録》以東土為震旦坐山八載。
7
二祖,慧可姓姬。初宴坐香山八載,有神人曰:「將欲受果,何滯此耶?」翌日,頭痛如刺。其師欲治之,空中曰:「此乃換骨,非常痛也」。師視其骨,如五峰秀出。
8
授袈裟。
9
達磨至少林寺,不立文字,以袈裟授二祖。慧可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展轉至我。我今付汝」。內●心印,以契澄心外●袈裟以定宗㫖:汝受此衣用以表明,其法無碍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聽吾偈曰:吾本來兹土●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10
得骨髓
11
達磨將滅命,門人各言所得,道副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師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一見,更不再見」。師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隂非有,而我所見,無一法可得」。師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師曰:「汝得吾髓」。
12
斷臂
13
二祖、慧可初名神光,既事達磨,即與改名。嘗夜大雪,侍立不動,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如此,我又何人?」遲明積雪過膝,曰:「願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羣品。遂潛取利刀,斷左臂於前師,知是法器,遂以心印袈裟●之。
14
息縁
15
二祖慧可初時將平生所悟,舉似達磨、達磨,皆云是知見不是道,汝但外息諸縁,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注云:八萬法門百千三昧十方世界,萬象森羅,皆是外縁,內心無喘,謂念不起也。二祖從此皆息,諸縁心如枯木,忽然大省。
16
請懴風恚。
17
三祖璨,北齊人,年踰四十,設禮而問二祖,慧可曰:「弟子身纒風恚,請和尚懴罪」。師曰:將罪來與汝懴」。璨曰:不見罪,了不可得。師曰:我與汝懴罪」。竟謂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無二僧寳亦然。璨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二祖即為璨剃頭髮,告曰:達磨以正法,眼藏宻付於吾今付汝」。璨既受度,隠於舒州皖公山,後得道信,乃付衣法,合掌而終。
18
乞求解脫。
19
四祖道信,姓司馬,蘄州廣濟人。年十四,禮三祖,璨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師曰:「誰縳汝?」曰:「無人」。師曰:「何更求解脫乎?」道信於言下,大悟。後於吉州受戒,師乃付衣。法信既嗣祖,風脇不至席者六十年。郤返蘄州,住破頭山。唐太宗詔赴京師,前後三返,以疾辭,第四度命使曰:「如不付,即取首来使至山諭㫖」。師乃引頭就刃,使異之,以狀聞,師已先付法,●衣與●忍。至高宗時,端坐而逝。
20
橫出一枝。
21
初,四祖一日告衆曰:「吾遊廬山,登絶頂,望破頭山,見紫氣如蓋,下有白氣,橫分六道。汝等會否」,五祖●忍曰:「莫是和尚化後橫出一枝●法否?」四祖曰:「善。果得法,嗣化于破頭山。●忍,蘄州黃梅人。
22
本無一物。
23
六祖惠能姓盧唐,廣南人,聞五祖●忍在黃梅,乃入黃梅任役五祖,欲求法嗣,令寺僧各述偈上座,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惠能時為行者,在碓坊、杵臼之間聞之,乃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夜請同侶書一偈于神秀偈傍曰:「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五祖聞之,來觀心契,法嗣遂定。乃夜召盧行者告曰:「佛以無上微妙秘宻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迦葉展,轉至達磨,以至于吾。今以法寳及所●袈裟付于汝」。有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遂與衣鉢法寳時有池州使君問五祖曰:「會中有五百僧不付衣鉢為甚?郤與行者?五祖曰:會中雖有五百人,四百九十九人會佛法,唯有盧行者。一人不會佛法,他則悟道,謂之過量人方●得衣鉢。
24
舉衣不動。
25
六祖既得衣鉢,即夜走南奔嶺外,有明上座,即率十人躡跡追至大庾嶺,能見明上座奔至,乃擲衣鉢於石上,曰:「此衣信可爭耶?任君將去,明舉之不動」。踟蹰悚慄,乃曰:「我乃來求法,非為衣也,願行者開示於我」。六祖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麽?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大悟,遍體流汗,泣禮而去。
26
揮刃無傷。
27
六祖得法住曹溪,神秀亦襲五祖,居荊州,有南宗」、「北宗」之號,徒侶競起,愛憎忌能,師●衣為天下所聞。有張行昌者,受囑,潛懐刃入六祖室,將欲加害,六祖預知其事,置金十兩於方丈,行昌揮刃者三,都無所傷損。六祖曰:「正劒不邪?邪劒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行昌驚仆,久乃蘇。求哀祖,遂與金令去。神秀姓李,號北宗,六祖號南宗。
28
惠能問義。
29
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尼無盡藏,讀《●盤經偈》,即為解脫。尼因問字能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安能會義?」能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30
行思得法。
31
七祖行思禪師姓劉,本安成人,往叅曹溪。六祖六祖欲傳以法,謂曰:「從上衣法䨇,行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難,況乎後代爭趨,必多衣,即留鎮山門。汝當以法分化一方,無令斷絶」。行思既得法,乃住青原山。山在吉安府黃魯直詩至今青原山,名與北斗垂滅魔。
32
十二祖馬鳴,大士,名功勝,忽見女子,《說偈》曰:稽首長老,尊當受如来記,今於此地上宣通第一。義師曰:將有魔来,即一金龍震動山,岳師儼然於坐,魔事隨滅,遂復本形,曰我名迦毗摩羅化巨海,極為小事師。曰汝化性海得否?曰我未嘗知師。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神,通由兹發。現迦毗遂發信心,與徒衆三千俱來剃度,師乃付法。
33
逢蟒。
34
十三,祖迦毗摩羅入山,逢大蟒盤繞師,身師授三歸,依蟒化為素服。老人曰:「我昔為比丘有初學,來請益我煩,於應答起嗔。恨想命終,墮為蟒身,住是石窟千載。適聞戒,法故來謝耳」。
35
夢珠有孕。
36
二十一祖婆脩盤頭,姓毗舍佉。其母初夢吞明暗,二珠而孕。有一羅漢曰:「汝當生二子:一即祖師,二即芻尼」。按芻尼,野鵲子也。昔如來在雪山,脩道芻尼,巢於頂上。佛既成道,芻尼受報為那。提國王佛記云:「汝後與聖同脫,今無爽矣」。
37
還珠為嗣。
38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有長者,引一童子見師,曰:「此子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終未能舒,願聞宿因師即以手接曰:「還我!」珠来,童子遽開手奉珠師曰:「吾前為僧,有童子婆舍吾赴西海齋,受襯珠付之,今見還矣!」遂為法嗣菩薩。
39
菩薩者,本云菩提薩埵,欲簡于稱呼,故省文言「菩薩」,梵語菩提,此云覺。梵語薩埵,此云有情。凡有生皆有情,菩薩,乃有情中之覺者耳。佛有覺性而無情,菩薩亦未免有情,故謂之覺有情。
40
倒植泥。中。
41
精進度,無極經。菩薩為魚王,漁人以網捕羣魚,則首倒植泥中,住尾舉繩,衆魚得活。
42
游戲車。上
43
《六度集》,經菩薩為鸚鵡王,徒衆三千有兩。鸚鵡力勢踰衆,口●竹衡以為車乘,王集其上,飛止游戲。
44
頂上如意珠。
45
虗空藏菩薩身二十,由旬頂上如意,珠作紫金色,無涯際。
46
手中無量花。
47
寳手菩薩手中出無量花鴿王。
48
《六度集經》,菩薩為鴿王。
49
象友
50
大智度經菩薩為迦頻闍。羅鳥與大象獼猴友共在必鉢羅樹下住。自相問言:「我等不知,誰為長象言:「我昔見此樹在我腹下,今大如是,我應為長獼猴,言曾蹲地,手逸樹頭,我應為長鳥,言我於必鉢羅林中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樹得生。以是推之,我應最大」。
51
角如白雪。
52
九色鹿經菩薩為鹿,其毛九種,色角如白,雪骨如金鎻。
53
《韻府續編》:觀音大士昔於陜州化為娼女,以救淫迷,既●埋之骨,如金鎻不斷,此即前佛中鎻骨菩薩是也。雨花。
54
持法門經勝怨菩薩在虛空中立與琉璃雲覆世界雨金色之花。
55
牽枝。
56
普曜經菩薩成道入水洗浴。八方天子各按樹枝菩薩牽枝出。
57
立行。
58
僧迦羅利經菩薩立行,有鳥巢頂,上懼卵墜落,及鳥未能飛,終不捨去。
59
降胎
60
普曜經菩薩降神,母胎天帝,釋梵咸來,聽經夢枕。
61
優樓頻羅經昔有童子脩悟,世間化作女形,生長者家,其母夢琉璃枕有寳,葢菩薩曰:「所懐子,是空明菩薩飛鉢」。
62
普起三昧經,菩薩擲鉢於空中,自然飛來僧。
63
漢、魏時,惟聽西域人立寺都邑,至石虎敬事胡僧佛圖,澄國人化之,始造寺,削髮出家,則是中國人為僧,始于石虎時也。僧曰闡士,曰開士,曰乞士,曰大士,曰上人,曰徳士,曰比丘,曰善覺,曰沙門,曰乗門,曰浮屠,曰苾蒭高年僧,曰耆臘,曰老宿高僧,曰賢懿男僧,曰優婆塞僧,有妻,曰梵,嫂曰房老,又曰火宅僧,僧衣曰袈裟,梵語本作加沙,至梁葛洪撰,字苑方。添衣,一名無垢衣,一名離塵服,一名忍辱鎧,一名消瘦衣,一名田相衣,一名水田衣,一名稻畦帔,遊行僧曰飛錫安住,僧曰掛錫僧,剃髮曰祝髮,又曰剗草。又按《尊勝經》,苾蒭本草,名有五義:一生不背日,二冬夏常青,三性體柔軟,四香氣遠騰,五、引蔓布條。
64
離日
65
增一阿含經》坐禪入。定心不錯,亂即為離,日比丘彌天。
66
高僧傳》:晉習鑿齒,嘗詣釋道安曰:「四海習鑿齒,道安即?」答曰:「彌天釋道安道,安授業于佛圖」。澄以師莫過于佛,遂以釋為姓。中夏沙門稱釋,自道安始」,一云道安本姓衞。
67
洗臟
68
佛圖澄,天竺人。佛圖,虜複姓,澄其名也。本姓帛氏,或曰姓濕氏。晉永嘉中,來洛陽。善誦神咒,役使鬼神。腹旁有一孔,嘗以絮塞之,夜則拔絮,出光照于一室。又嘗至流水側,從孔中引出五臟六腑,洗之訖,還內腹中。石勒聞其名,召試其術。澄取鉢盛水,燒香咒之,須臾鉢中生青蓮花勒愛子。斌暴病,●澄取楊枝沾水灑而咒之,遂甦置心。
69
《太平廣記》:唐則天時,有女人自稱「聖菩薩」,人心所在,女必知之,則天請入宫,所言皆驗。後有大安和尚入宮,太后令女見之,大安曰:「汝善觀心,試觀我心安在?」答曰:「師心在塔頭相輪邊」。復問之,答曰:「在兠率天。彌勒宮中聽法第三,問云:「在非非想天」。皆如其言。大安因置心于四果阿羅地,乃不能知。女辭屈變作,狐下階走,不知所適,直指人心。
70
《朱子語錄》:東漢明帝時佛始入中國,當時楚王英最好之,然都不曉其說,直至晉、宋間,其教漸盛。然其廣大自勝之說,幻妄寂滅之論,自齋戒變為義學,如遠法、師支、道林皆是義學,當時文字,亦只是將莊、老之說来鋪張。至梁會通間,達磨入来,武帝不曉其說,只從事于因果,遂去面壁九年。只說人心至善,即此便是不用辛苦,脩行達磨,一切掃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又翻了許窠臼,說出禪來,又高妙于義學。
71
深明宗㫖:
72
寳安禪師姑蘇,人姓夏,親運土石于精巖寺,立五臺院,壽八百歲,不衣絲縷,寢臥亂草,深明宗㫖。
73
髮白心白。
74
第三祖商那和脩者,化縁既久得優,波麯多為給侍,因問曰:「汝年幾耶?」答曰:「十七」。師曰:「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答曰:「師髮白耶心白耶?」師曰:「我髮白,非心白也」。麯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脩知是法器,遂為落髮。偈曰:「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風動幡動。
75
六祖慧能初寓廣州法性寺,風●幡動,有二僧對論,一云幡動,一云風動。六祖曰:「風幡非動,動自心耳」。寺主聞之悚然,邀入室中,執弟子禮白于衆曰:「此肉身菩薩也」。又古禪師語錄》,有老宿,見日影透牕」,因問百丈。惟政禪師曰:「為牕就日耶?日就牕耶?」師曰:「長老房內有客歸去好」。
76
虎跑泉。
77
性空禪師居大慈山,無水,神人告曰:「明日有水」。是夕,二虎跑地,泉水湧出,因號泉為「虎跑。
78
鴿●水
79
藍田悟真寺有高僧寫《●槃經》,羣鴿自空中●水,添硯宿桑。
80
漢襄楷曰:「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釋氏經沙門受道者,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莫再矣。恐久則愛戀之心生也」。《黃山《開元記》:夫沙門者不住資生,行乞取足。日中受供,林下托宿故趙州以斷薪。續禪牀藥山以三篾繞腹,一日不作不食。
81
摩松。
82
●奘法師,俗姓陳,緱氏人。唐貞觀初,往西域取經手摩靈巖寺。松曰:「吾西去,汝可西長。若歸即東向,使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向,忽一年東向,弟子曰:「吾師歸矣!」果然。因號松曰摩頂松。
83
一行造厯。
84
唐僧一行,張公謹之孫。自幼聦黠,師事普寂,禪師于嵩山,見盧鴻文,一覽成誦。因窮大衍,厯數●宗,召問曰:「卿何能?」對曰:「善記覽」。即以宫人籍示之。覽畢如素所習讀,●宗呼為聖人。漢洛下閎造《大衍厯》云:「厯八百歲,當差一日。有聖人出而定之,一行適當其期」。乃造大衍厯而正其差謬。卒,謚大慧禪師。又《續博志》一行,俗姓張,名璲,後出家,改名敬賢。
85
禪月投詩
86
僧貫休姓姜,蘭谿人。唐天復間入蜀,蜀主賜號「禪月大師」。苦節峻行,善草書,錢鏐稱吳越王,貫休以詩投之云:「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踏山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劔霜寒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雲閣,豈羡當年萬户」。侯王愛其詩,遺客謂曰:「教和尚改十四州,為四十州」。方與相見,休曰:「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閒雲孤鶴,何天不可飛耶?」飄然入蜀。貫休嘗畫羅漢已畢十五身,忽從禪定起,自冩本身以足之,今第十六身是也」。
87
養鷹不放。
88
晉支遁姓關,字道林。常養鷹馬而不乘放。或問之,曰:「愛其神俊」。
89
騎馬何妨?」
90
宋禪惠大師,雅州名山人,屢舉不第。元符間,郡守呂由誠以僧勑戲之,師即削髮為僧。或叩以佛法,不許乘馬。師即曰:「文殊駕獅子,普賢跨象王,新來一個佛騎馬也何妨」。其機敏如此。
91
見月大笑。
92
藥山和尚叅石頭得法住藥山,嘗一夜登山徑行,忽雲開見月,大笑,一聲應澧陽九十里,居民聞之。盡,謂在東家也。石頭姓陳。
93
立雪不動
94
見佛祖。
95
赤髭
96
佛陀耶舍,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時人號曰赤髭毗耶沙。
97
白足
98
釋曇如足白于面,雖跣渉泥水,未嘗汚濁,天下咸稱曰白足和尚拓拔燾克長安,滅佛法,曇如見燾,燾令斬之,不傷燾怒,按劒斫之亦不傷,唯斫處有㾗如線,復令餧虎虎不敢近。燾遂頂禮悔過。
99
晨雞暮鐘
100
有僧問守清: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曰:「一瓶兼一鉢到處是生涯」。又問佛法大意,曰:「擾擾匆匆,晨雞暮鐘、白雲茅屋」。
101
有僧問廣嚴院咸澤禪師如何是?」廣嚴家風曰:「一塢、白雲三間茅屋」。
102
玉帶鎮山門。
103
佛印禪師法,名了元,饒州人。東坡與之遊,時住潤州金山寺東坡赴杭,過潤為留數日。一日,值師掛牌與弟子入室,公便服入方丈見之,師曰:「內翰何來?此間無坐處」。公戲曰:「借和尚」四。大作禪牀師曰:「山僧有一轉語內翰,言下即答,當從所請。不然,願留所繫玉帶,以鎮山門」。公許之,便解帶置几上師云:「山僧四大,本空五藴,非有內翰,欲于何處坐?」公擬議,未即答。師急呼侍者云:「收此玉帶,永鎮山門」。公笑而與之,師遂取衲裙相報。
104
草鞵掛方丈。
105
昔有一住山,僧或謀攘之,僧乃掛草鞵一䨇于方丈,前題詩云:「方丈前頭掛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腳底從來濶,未必枯髏就此埋」。
106
杖策閒遊
107
昶公,河南輝縣人。自幼頴悟,精勸戒律,住持白茅寺。一日,杖策閒遊,謂其徒曰:「寺東山塢間脩篁古柳,異于他境,乃吾棲真之所」。竟如其言。
108
倚欄閒唱。
109
仁王寺有一僧喜唱「望江南後出,山主一刹未幾欲歸」作詩,當初只得轉頭衘,轉得頭銜轉不堪,何似仁王高閣上,倚欄閒唱望江南」。故李元善每倦遊,則曰:「吾欲唱望江南矣」。
110
能外形骸。
111
僧大顛,姓楊氏,初居羅浮山,後歸潮陽靈山。唐韓愈云:潮州有一老僧,號大顛,頗聦明識道理,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日,實能外形骸,以理自勝,不為事物侵亂,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胸中無滯礙。以為難得,因與往來。及愈,祭神海上,遂造其廬。及回,留衣與別。
112
能斷思想。
113
《臥輪禪師有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月長六祖」。慧能曰:「此偈未明心地」。因作偈曰:「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叩杖湧泉」。
114
慧逺法師姓賈,鴈門樓煩人。晉時,隨沙門道安南遊。遠見廬山清浄,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棲,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流涌出,遂建龍泉寺。
115
乘杯渡河
116
高僧●杯渡者,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因名焉。不脩細行,不甚精持,飲酒食肉與俗人不殊。
117
翠竹,黃花。
118
《●燈錄》迷人,不知此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黃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此之言,寧堪齒錄。
119
寒灰●火
120
古禪師曰:「無心即是道,若得無心,輪回永斷,但學休心,如癡如愚,似胞胎中,出來第一,莫記一個字,在心一向,如寒灰●火,枯木石頭,又似一個,無孔鐵椎,始得解虎盛龍」。
121
《太白胡僧歌序》:「太白中峰絶頂有胡僧,不知幾百歳」。睂已長數寸,身不製繒帛,衣以草葉,常持楞嚴。經東峰有鬬虎,弱者將●而僧以杖解之。西湫有毒龍,久而為患,而僧以器貯之。余嘗有獨坐之意,聞而悅之,乃為歌云:「聞有胡僧在太白,蘭若去天三百尺,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難見但聞鐘。牕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盛一龍。草衣不針亦不線,兩耳垂肩睂覆面」。
122
施蚊餧蛭。
123
●燈錄:子薰名文炬,隠囊山高巖下,趺坐,旬浹不食,誦經口吐異光,或臨水餧蛭,或袒露施蚊,行則兩虎隨之。正覺常指之曰:「辟支,佛化身也」。
124
斷去來心!
125
《●燈錄》:惠朗禪,師號大朗振朗禪師,號小朗」。唐嚴維《送普選二上人》詩云:「遥知大小朗,已斷去來心。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
126
通內外典。
127
僧道潛於潛人通內外典,尤喜為詩。蘇軾守杭日,卜智果精舍居之。又為作《叅寥泉銘》,軾稱其詩無一㸃蔬筍氣體製,絶似儲光羲,非近世詩僧比。
128
木蘭擊鐘。
129
見貧人
130
岳山破竈。
131
嵩山有破竈和尚,居岳山,有廟甚靈,惟安一竈,逺近祭祀,烹殺物命,一日,師入廟,以杖敲竈三下,咄云:此竈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来?又打三下竈,乃墮落。須●,有一人青衣,忽然設拜,師曰:是什麽?人曰:我是竈神,久受業報,今●師說無生法,脫此處生天,特來致謝」。因號破竈和尚。
132
善屬詩文。
133
湯惠休,宋孝武時沙門也。善屬詩,文帝命之還俗,官至●州從事。江淹嘗擬湯惠休《雜篇》二十一首。
134
旁通書史。
135
僧惠洪,新昌人,字覺範,姓彭氏。禪學最深,注金剛經、楞嚴經,旁通書史,尤工于詩,與陳了翁、黃山谷各友善。所著有《甘露集、林間集、冷齋夜話》、《天廚禁臠》。
136
罵佛罵祖。
137
徳山宣鑒禪師辭龍潭龍潭,謂衆曰:「有一個漢眼如劒,口似盤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溈山,聞聞之,曰:「是伊將來!」有把茅,葢頭罵佛,罵祖去在!嗜蜜嗜琴。
138
僧仲殊嗜蜜,思聦嗜琴,故蘇東坡詩招得琴,聦與蜜殊,天花雨地。
139
酉陽雜爼。大厯初,大同坊雲華寺僧儼講經天雨花,至地咫尺而滅。夜有光燭室,又僧有戒行嚴潔者,天遣如来獻花。
140
天花着身。
141
維摩經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說法,便見其身,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身上花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着身不墮。天女曰:「是花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爾結習未盡,故花着身結,習盡者花不着身。唐僧皎然有詩,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定不起,還捧舊花歸。
142
送客過溪
143
見溪。
144
侍帝幸寺。
145
宋孝宗幸天竺及靈隠寺,有僧淨輝者,隨侍上見飛来峰,問輝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又見觀音手,持數珠,問曰:「何用?」曰:「念觀音菩薩」。又問自念則甚,曰:「求人不如求己」。帝大喜。
146
社裏宗雷。
147
慧逺法師始住龍泉精舍,後刺史桓伊乃為逺于廬山之東,立房殿,即東林寺也。于是彭城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鴈門周續之、新蔡畢頴之、南陽宗炳等二十三人,竝棄世遺榮,依逺遊止故山谷,詩青箬湖邊尋陸顧白蓮,社裏覔宗雷。
148
法中龍象。
149
逹磨●波羅提,法中之龍象也。智度論龍象,言其力大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負荷大法者,比之龍象。
150
泥中蓮花。
151
姚主以妓女逼令鳩摩羅什受之,羅什乃自講說云:「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取蓮花,勿取臭泥」。
152
庭前栢樹。
153
●燈錄》: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一僧答曰:「庭前栢子樹」。
154
聖賢送食。
155
雲居●覺禪師叅見洞山悟本大師後住山菴,每月十五日,須回問訊洞山,一日洞山,問菴中飯食何如?」曰:「俱無」。洞山曰:「每日喫甚麽?」曰:「每日常有聖賢送食来」。洞山喝云:「將謂汝個人作麽,生郤感聖賢送食●,覺從此歸菴,自僃茶食。于是聖賢又送食來,即不見菴主。
156
士夫饋粟
157
宋時西湖多詩僧,熈寧間有僧清順字,怡然可久,字逸老者,所居皆湖山勝處,而清順尤約介,不妄交人,無大故,不入城市,士夫有以米粟饋者,受不過數斗,盎貯几上,日取二三合啖之,蔬笋之供,恒缺乏也。
158
書招淵明。
159
《廬阜記》:晉慧逺法師居廬山,與劉驎之等結白蓮社,以書招陶淵,明陶曰:「弟子性嗜酒,若許飲,即往矣」。逺許之,陶至,無酒攅睂而去。驎之字遺民,一字子輿,號柴翁,以嘗作柴桑令也,不知者以為陶淵明,又謝靈運求入淨社逺師,以心雜止之。
160
《詩》辭鍾王。
161
僧寂名躭章,年十九,入靈石山。南平鍾王嘗盡禮致之,不赴。但作詩付使者云:「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採,郢人,何事苦搜尋。
162
普願遊莊。
163
南泉普願禪師姓王,擬取明日遊莊。其夜,土地神先報莊主,莊主乃預為僃師到,問莊主争,知老僧來。莊主云:「昨夜土地神報師來」。師曰:「王老脩行無力,郤被鬼神覷見」。
164
淨真投海。
165
浄真,華亭人。宋嘉定間為興聖寺僧,有道行。嘉熈間,浙江錢塘江坍,真作偈呈趙端明,遂以身投海,三日而還,謂衆曰:「我在龍宮說法龍神聽受,此江不復崩矣」。語訖,復入于海。安撫上其事,勑賜䕶國真法師。
166
墮鴈
167
西域有比丘見羣鴈飛,乃曰:「可充我食一鴈即墮地」。佛曰:「此鴈王也,不可食」。因立鴈塔。
168
聞鵶
169
●燈錄》:益州無住禪師,嘗務宴,寂于時庭樹鵶鳴。杜鴻漸問:「師聞否?」曰:「聞鵶去」。又問:「師聞否?」曰:「聞」。鴻漸曰:「鵶去無聲?」何師言聞曰:「聞非有聞,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何曾有滅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之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即免聲塵所縛。
170
弄獅。
171
藥山禪師問:「雲巖「聞汝解弄獅子是否?」曰:「是」。「弄得幾出?」巖曰:「弄得六出」。藥山曰:「我亦弄,得一出」。巖後到溈山、溈山」。問長老:「在藥山弄獅子是否?」雲巖曰:「是」。曰:「長弄麽?」還有置時。雲巖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
172
喚虎。
173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時,觀察使裴休訪之,問「有侍者否?」師曰:「有兩個」。乃喚,大空小空。二虎自庵後出,師曰:「有客且去」。二虎咆哮而去。休問作何行業,感得如斯。師曰:「山僧常念觀音經」。
174
召魚
175
《蜀普錄》:東川解魔寺僧吉祥,魁梧多力,受飯五鉢,日夜誦經五函,池中魚知其數,以名召之,皆出水面,使去,皆沒。
176
巢鵲
177
杭州道林禪師,姓吳,名元卿。初至秦,望山見長松,枝葉蟠屈如葢,遂棲其上,復有鵲巢其側,人目為鳥窠和尚。太守白居易入山曰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曰:「弟子位鎮山河,何險之有?」曰:「心火相交,性識不停,不近人」。
178
正法念經沙門,不得近一切。捕鳥人,戲論人。外道人,不畜兵。
179
長阿含經沙門,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歩兵、牛犯稼。
180
大安和尚曰:「安在溈山三十年,㸔一頭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牽出,若犯人苗稼,即鞭撻。調服。既久,受人言語,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前。
181
鳥銜花
182
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少通經史,嘆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止觀出世舟航」。遂投師落髪入牛頭山,有百鳥銜花之異。
183
騎驢不下
184
廣語叅禪有二病:一是騎驢覔驢,二是騎驢不肯下,識得驢了郤不肯下,此一病更是難醫。若解得方,喚作無事道人」。
185
牧牛無縦。
186
《牧牛序》:「昔吾佛垂滅命,弟子曰:善守汝心,譬若牧牛,無令縱逸,犯人禾稼,予嘗畫為五牛。其一體純白,喻真性無染,其二首漸黑,喻迷真起妄,其三體純黑,喻業垢嬰纒。其四首,漸白喻背,妄歸真其五,又純白喻復還本」,原其理直而簡,異乎舊人。十二年牛之說」。
187
卓錫誌地。
188
舒州潛山最竒絶,而山麓尤勝,寳誌公與白鶴道人欲之,同謀于梁武帝,帝以二人俱具靈通,俾各以物誌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云:某以鶴止處為記誌,公雲某以卓錫處為記。已而鶴先飛去,至麓將止,忽聞空中錫飛聲,誌公之錫,遂卓于山麓,道人不懌,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誌築室焉。按寳誌姓朱,金城人。
189
擲錫飛空。
190
釋氏《要覽》:昔高僧鄧隠峰遊五臺山,至淮西擲錫,飛空而往西天。
191
蜂子投牕。
192
古靈禪師行腳回,叅神鎻禪,師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竝無事業」。又問:「汝行腳遇何人,發言異常靈?曰:「●百丈和,尚指箇歇處,今欲報慈徳耳」。神鎻禪,師一日牕下,㸔經有蜂子投牕求出,古靈曰:「世界如許,廣濶不肯出,鑚他故紙」。
193
獅子出窟。
194
馬祖問一講僧,莫是獅子兒否?僧云不敢。師作●噓聲,僧云:此是佛法師,云是什麽法僧,云獅子出窟。法師乃黙然,僧云:此亦是。法師云:是什麽?法僧,云獅子在窟。法師云:不出不入是什麽?法僧無對師云:遮鈍根,何師聚《石談經》」。
195
異僧生公講經于虎丘寺,人無信者,乃聚石為徒,與談至理石,皆㸃頭,按生公,即竺道生也。鉅鹿人生而頴悟,遂改俗縁依沙門竺法,汰年十三,便登講座。
196
磨磚成鏡。
197
馬祖姓馬名道一,得法于南岳,懐讓禪,師懐讓禪,師得法于六祖,讓一日在馬祖庵前磨磚,祖問:要作甚麽?譲云:欲得成。鏡祖云:磨磚豈得成鏡?讓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耶?如牛駕車不行打車,是打牛即是。若學坐禪禪,非坐,悟若學作佛佛,無定相,馬祖聞之,如飲醍醐,因此大悟。按懐讓姓杜。
198
饑飯困眠。
199
或問大珠、慧海禪師曰:「和尚脩道,如何用功?」師曰:「饑来喫飯,困来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曰:「不同。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200
勞生息●
201
良价禪師,既坐,化其徒號慟,師復開目曰:「勞生息●,於悲何有!」
202
山堂肆考卷一百四十六
URN: ctp:ws5484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