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山川
3
奉天府各屬:
4
興京
5
承德縣。
6
遼陽州
7
海城縣
8
蓋平縣
9
開原縣
10
鐵嶺縣
11
復州
12
寧海縣。
13
岫巖城。
14
鳯凰城。
15
欽定四庫全書
16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山川
17
等謹案:古者帝王建國,必有名山大川以為之望。《淮南記》:六水遼居其一,周官》十有二州,山鎮東北曰醫巫閭,《金史》稱白山黒水,神皋奧壤,實我。
18
國家所以發祥受。
19
命者也等:恭考山川疆域,序列前後,其間如松、杏諸山、太子河、懿路、蒲河皆我。
20
太祖
21
太宗締造經營,爕伐用張之地,謹稽《實録》,詳注事蹟於篇,並附古山川考》於《後志山川第十一、欽定四庫全書》。
22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山川
23
奉天府各屬:
24
興京
25
啟運山城西北十里。
26
永陵在焉,自長白山西麓,一幹綿亙層折至此,重巒環拱, 衆水,朝宗萬世鴻基,實肇于此。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俱 有永御製謁。十九年有 陵詩。又
27
啟御製恭瞻均恭,載 運山作歌
28
天章門
29
薩爾滸山國語薩爾滸木橱也,城西一百二十里。明神宗十一年,我太祖大破明師于此。注乾隆四十八年,敬鎸戰蹟,謹詳薩爾滸城御製薩爾滸書事。 勒石山上
30
東:舍利山國語舍利泉也,城西一百七十里,舎利河發源于此。又四里為西舍利山、煙筒山城西南五里
31
哈爾薩山國語哈爾,薩密鼠也。城西南二十一里,哈爾薩河發源于此,東為哈爾薩臺,接十頂山,又南曰葦子谷村。
32
石煙筒山城西南七十一里。
33
車山城西南八十里札庫穆河、布爾哈圖河,發源于此。髙麗城山城西南一百二十五里。
34
青龍洞山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35
鳩鳴臺山城四南二百里
36
哈穆嘉山國語:哈穆,嘉黄蒿也,又芩也。城西南二百五里。嘉拉庫山國語:嘉拉庫,隔斷板也。城西北三十里,嘉拉庫河發源于此」原作「甲里庫」,今譯改。
37
雅爾哈山國語,雅爾,哈豹也,城西北五十里。代岷山。國語代,岷鵰也。城西北五十三里」原作「逹敏」,今譯改。札喀山國語,扎喀邊也,城西北六十里。
38
烏林山《國語》烏林,財帛」也,城西北七十五里。大黑山城西北八十里。
39
阿爾丹山䝉古語「阿爾丹,有花紋也,城西北九十里幽葫蘆東山城西北九十里
40
尖頂山城西北九十里
41
灘舟山城西北九十五里。
42
八王溝山城西北一百里
43
阿濟格尼雅勒瑪山國語:阿濟格,小也。尼雅勒瑪人也。城西北一百里。安巴尼雅勒瑪山國語,安巴大也。「城西一百里」原作「諳巴」,今譯改。蓮花山城西北一百里相近,一峯名來鹿山。
44
安巴尼雅勒瑪西山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北一百十里。幽葫蘆山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45
鐵背山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西為界藩山,上有界藩二城,迤南為吉林崖。我太祖髙皇帝乙酉年,擊敗哲陳渾河諸部兵于此。又天命 四年,以兵五百人破明四路兵,數十萬衆殱杜戰蹟。謹詳松于鐵背山,即此 于薩爾滸城注下。 山之北即古杬家,路有髙麗營、營盤莊。
46
虎頭山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47
音和羅山國語音獸徑,和羅谷也。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東有音和羅東山舒勒山城西北一百四十里,北有幹穆瑚村,西接蓮花套。
48
哈勒罕嶺國語哈勒罕犁也,城西一百十三里原作「哈爾漢」,今譯改。挫草嶺。城北二十五里。
49
飛牛嶺城北五十里
50
托和倫嶺國語,托和倫鍚也。城西南五十六里托和倫河,索爾和河發源于此。望藍嶺城西南一百十五里,西襄河發源于此。
51
兩嶺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52
八盤嶺城西南一百九十八里。赫圖河發源于此。瑪呼嶺國語瑪呼,鬼臉也。城西南一百八十里,清河瑪哈丹河發源于此。頼花嶺城西北六十里。
53
十八道嶺城西北一百三十里,峰巒起,伏綿亙有十八層,故名。理嘉峯城西北四里亦稱李家哈達,土人訛為里吉雅哈達,今譯改。 哈達國語解見京城卷。
54
費延勒庫峯國語,費延勒庫無保也。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舊稱飛野勒庫哈達,今譯改。
55
櫃子峯城西北五十里,其南曰太爾岡。我太祖髙皇帝乙酉年,擊敗 渾河步兵于此
56
瑪庫峯城西北七十里。
57
希卜、蘇峯,國語》:希卜,蘇峯蜜也,城西北九十里。呼勒峯。國語》,呼勒,斛也,城西北九十里。
58
勒富峯勒富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北一百十里。堂子岡。城西一百十七里,岡之西為覺羅察阿拉呼蘭哈達羅里小羅里都喀岡,固禄山,國語阿拉岡也。羅里,樹枝下垂也。都,喀門也。固禄,樸質也。呼蘭哈達解,見京城卷。
59
望城岡城西南一百七十五里。
60
托克托谷國語托克托定也。城西北八十里」原作「通」同谷」,今譯改。烏勒間谷國語烏勒間豬也。「城西北八十里原作「烏爾吉延」,今譯改。曹子峪城西南一百七十七里。曹子河發源于此。
61
板長峪城西南一百九十五里。
62
松,樹䃳子城西南三十六里。
63
岡臺溝城北一里。
64
小張七溝城西北九十里
65
圖克善坡國語圖克善,牛犢也,城西一百十里亦稱圖克善梅佛赫 ,國語梅佛赫坡也。德勒石城西一百五十里亦稱德勒沃赫 ,䝉古語,沃赫石也。
66
扎庫穆河城西一百十三里,源出車山,入赫圖河布爾噶圖河䝉古語布爾噶圖有叢栁處也,城西一百二十里,源出車山,西北流入渾河
67
赫圖河國語:「赫圖,橫也。城西一百五十里,源出八盤嶺,西北流入渾河,亦作溫都河。薩爾滸河薩爾滸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一百二十餘里,西接舎哩衛。曹子峪河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曹于峪入赫圖河。
68
舍利河舍利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一百七十里,源出舎利山,入赫圖河,流入渾河嘉哈河,嘉哈國語詳見京城卷城南十六里,源出分水嶺入邉門,西流入蘇子河蘇子河,城北半里,源出呼倫嶺,國語名蘇克素䕶河,流經尼瑪蘭及與章京、瑪嘉、哈當、阿拉啟運山、之發等諸河㑹,即為蘇子河逸索勒和等河北,折 ,南西注,受哈爾薩河。理嘉河經黒門、穆竒水手堡,又北經界藩西南入渾河。河之南曰訥圖村、拉門莊,又南曰棟興阿李。
69
家地大屯
70
理嘉河城東南三里,源出邉外分水嶺,入邉,㑹蘇子河。錦密森河國語:錦,靛花也。密森,大甕也。城東十五里,源出分水嶺,西入蘇子河。索勒和河國語:索勒,和朝鮮也。城西南三里,源出托和羅嶺,入蘇子河。哈爾薩河哈爾薩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南十一里,源出哈爾薩山,入索勒和河。托和倫河「托和倫,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南五十八里,源出托和倫嶺,入太子河。西襄河城西南八十六里,源出望藍嶺入托和倫河。
71
費葉稜烏河《國語》,費藥稜,烏樹雞也。城西南一百里,源出邊外三股泉山,入太子河。小峽河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嶺,入太子河。
72
青龍洞河又名水洞,城西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青龍洞山,俗名哈達洞河,西南流入太子河。
73
清河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源出瑪呼嶺,入太子河。我太祖癸巳年,破葉赫哈達等九部兵於此什。按清 河之南支流曰石河,又南曰哈 瑪河鹻厰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分水嶺,入太子河。
74
瑪哈丹河瑪哈丹䝉古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南一百九十里,源出瑪呼嶺,入小峽河。金口峪河城西南一百九十里,源出金口峪入瑪哈丹河,由小峽河流入渾河。哈當阿河,國語哈當阿有山峰也,城東北二十五里,源出吉林納嚕窩集,西入遼河,㑹蘇子河。
75
瑪嘉河城東北三十里,源出納嚕窩集,西入興京邊㑹蘇 子河
76
章京河國語:章京司員也,城東北三十五里,源出納嚕窩集入蘇子河,亦作阿津」。又西為夾河窩集。
77
尼瑪蘭河國語尼瑪蘭桑樹也。城東北三十五里,源出納嚕窩集,西流入蘇子河。納嚕河城東北八十五里,源出納嚕窩集流,入安巴尼雅勒瑪山,即為渾河。嘉拉庫河嘉拉庫國語解見本卷。前城西北五里,源出嘉拉庫山,流入蘇子河。拉發河城西北十里,源出嘉拉庫山、挫草嶺,流入蘇子河。
78
承徳縣。
79
天柱山城東二十裏。
80
福陵在焉,近則渾河環於前輝,山興隆嶺峙於從逺,則發 源長白,俯臨滄海,洵王氣所鍾也。順治十六年,天柱從祀封山曰
81
方澤
82
隆業山城西北十里。
83
昭陵在焉,自城東北疊巘,層巒至此,而寛平宏敞,有包羅 ,萬象統御,八荒之勢,遼水右迴,渾河左遶,輪囷隆業與 蔥鬰永固丕基,順治十六年封山曰
84
啟運山同從祀天柱山
85
方澤
86
銅喇叭臺山城東八十里相近有棋盤山,西為噶布拉村,李雲屯烏勒閣。村村之北有扎穆峪、二泉屯、汪明屯間,國語「噶布拉饞也。扎穆茨,蘼花也。烏勒 ,國語解見前注。
87
鐃鈸山城東八十五里
88
鶯落山城東九十里。
89
嘉班山城東一百十里,東即嘉班城。
90
扎克丹山國語:扎克,丹栢樹也。城東一百十五里。德庫山城東一百二十里。
91
四臺山城東一百二十里。
92
斡爾達山城東一百二十二里。
93
前山城山城東一百二十三里。
94
長山城西一百里。
95
二臺子山城北十里
96
團山城東南十五里。
97
麥子山城東南二十五里。
98
黄山城東南三十里。
99
孤頭山城東南三十五里
100
古塔山城東南四十里,山上有城,週圍二里半,東南一門塔一座。架板山城東南四十六里。
101
小尖山城東南五十里。
102
雙臺子山城東南五十二里。
103
東山口山城東南五十三里。
104
紅寶石山城東南五十五里。
105
岡大山城東南六十里。
106
煙籠山城東南六十里。
107
歪頭山城東南六十里,上有城,週圍一百九十五步。東南一門,上有鬬帝廟、舊址。香爐山。城東南六十五里蒲河發源於此。
108
簸箕山城東南六十五里。
109
馬兒山城東南六十五里。
110
髙素屯山城東南六十五里高素屯河發源於此相近有黑背山、塔兒峪、三塊石山。城東南六十七里。
111
䃳子寺山城東南七十二里。
112
望女兒山城東南七十三里
113
前山臺山城東南七十七里。
114
嚮山城東南八十里。
115
金牛兒山城東南八十一里。
116
老虎臺山城東南八十八里。
117
駱駝山城東南九十四里。
118
大寧臺山城東南一百十里,有泉流出,為大寜臺河。康寧臺山城東南一百十二里。
119
大𤓰寨山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120
閻王山城東南一百三十二里。
121
山城寨山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122
輝山城東北四十里,層巒叠嶂,為諸山之冠山,出白土河以代灰,俗亦名灰山。水田山城東北五十里馬官橋河發源於此。
123
石碑山城東北八十里。
124
塔灣山城西北十五里相近有珠兒山
125
十方寺山城西北九十里。
126
八角嶺城東八十里。
127
寒塔嶺城北六十里
128
盤頭嶺城東南五十五里。
129
龍鬚嶺城東南七十里。
130
小孩兒嶺城東南八十里拉古峪,河發源於此漢兒嶺城東南九十里。
131
王千戶嶺城東南九十二里,沙河發源於此。偏嶺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132
大髙臺嶺城東南一百三十五里。伊爾登河發源於此。小高臺嶺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133
偏古道嶺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134
花嶺城東南一百五十里,林莊河發源於此興隆嶺城東北三十里在。
135
天柱山後
136
蘭家峪城東南六十里。
137
老堂峪城東南六十五里北塔舖河發源於此郝家峪城東南一百四十里小峽河發源於此。、金口峪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138
馬官橋河城東十五里,源出水田山,流入渾河撫順河。城東八十里,南曰撫順河口臺,其西支流曰二道河,北為二道,房身東為徳固村,又東南為阿津屯也。䝉古語,徳固弟。
139
遼河城西一百里,國語曰:老哈,即古句驪河也,一作「枸柳河,謂是枸河、栁河合流之處,今名巨流河。國語曰:珠爾呼珠,源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者逺,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亦出長白山西北諸窩。集中為克爾素等河,合而北流,出邊西,北繞鄧子村,又西南折與自西北來之一河,合而為一。遂西南流,自開原縣明安貝勒屯東十里入邊,流經鐵嶺縣城北,清河自東來,㑹入雙峽口,西南分為二,曰內邊河外遼河,遶縣之西南,合而為一,至開原城為巨流,又分流復南滙,經海城縣之西,與太子河㑹,謂之三㲼河入海。此河左右即遼東、遼西所由分。又遼河橋遇而泥淖難行,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六年疊次興修,遂成坦途,乾隆八年有。
140
御製渡句驪河渡遼水》詩,十九年有年,有御製《過句驪河詩》,四十三年四十八,御製渡句驪詩,俱恭載月奉天章門,又四十三年八。
141
㫖於瀕河高阜處所專建 河神廟,並御製碑文以記落 成年月。
142
事蹟
143
謹稽
144
《實録》崇德三年五月十一日,太宗命修。
145
盛京城至遼河大岸,寛十丈,髙三尺,兩旁掘濠五里河。城南五里,西為永安橋,東曰萬泉河。科,音佛。
146
渾河城南十里,一名小遼水,國語曰瑚努和明」,一統志渾河,源出塞外,西南流,至瀋陽衛合沙河,又西南流,至都司城西北入太子河。今按渾河源出長白長納嚕窩集,名曰納嚕河,西流入興京英莪邊門,㑹噶桑阿河,為渾河。又西南經。又有 界內有碩賓河,自開原縣界西南流注之,興京蘇子河自注之。又南遶 界西北流。
147
盛京城南至遼陽州,西北,王大人屯太子河,自東南 來㑹焉,又西合遼河為三汊河,行六百五十五㫖於 里,乾隆四十三年奉
148
盛京城、東興建河神廟並
149
御製碑文,以記落成年月。四十八年,有御製《渾河詩》,恭載天章門。
150
事蹟
151
謹稽
152
《實録》
153
太祖天命六年三月壬子,征明瀋陽梯盾,營栅之具,悉載以舟,順渾河而下,水陸並進,拔瀋陽城,忽諜知渾。
154
河以南有兵自遼陽來。
155
太祖率兵迎之,時明總兵陳策統四川步兵二萬營黃山,聞我兵進攻瀋陽,遂渡渾河來援,離城七里,分立。
156
二營皆執長鎗大刀、利劍、鎧胄之外,冒以棉帽、棉被。
157
太祖見之,遣右翼四旗兵取棉甲楯車,徐進擊之,其右翼四旗,紅甲䕶軍,不待棉甲楯車,奮勇先登,兩軍鏖?
158
戰久之,不退。
159
太祖見之,令後軍往助,衝突而入,明兵大敗,追至渾河,盡溺水死陣,斬總兵陳策及參將張名世,我兵既殱。
160
二營復見渾河南二里外,有明兵萬餘,布置楯車、鎗砲、浚濠安營,用秫稭為陣,以泥塗之,我兵將往戰,㑹奉集堡,武靖營援兵又至,先擊破之,追奔四十里,收兵回,時日已暮。
161
太祖復擊渾河,以南步兵布楯車衝入,破其營,斬副将童仲貴、參將張大斗等,悉殱其衆,乃收兵。
162
白塔舖河城南二十里,源出老堂峪,至曹莊屯,南入渾河。 河南曰米山,屯于山屯。又南口,張立屯西曰河水橋,臺東北曰王大人屯、水家屯
163
沙河城南四十里,源出王千戶嶺,至楊家灣,合十里河入渾河。 河西曰任家岡子村、小堡屯。高素屯河城東南四十里,源出髙素屯山,北流入渾河。
164
拉古峪河國語拉,古蟪蛄也。城東南四十一里,源出小孩兒嶺,北流入渾河。伊爾登河城東南七十里,源出高臺嶺,流入渾河。
165
大寧臺河城東南八十里,源出大寧臺嶺,流入渾河。小峽河城東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郝家峪,流入渾河。小林莊河城東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花嶺,入小峽河,流入渾河。于家臺河。城西南二十裏,源出大堡南,入渾河。
166
十方河城東北九十餘里,西南為達岱塔、蒲河城西北四十里,源出香爐山,經永安橋入蓮花泊小瀋水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東關觀音閣東,泉眼發源,一曰萬泉河,至騾子圈,南入渾河州。按春秋榖梁傳:水北曰陽,故曰瀋陽。遼、金、瀋 ,元瀋陽路,明瀋陽中衛,並以此水得名。官魚泊城南闗外黑牛圏東
167
八角泊城西南二里
168
菱角泊城西南四里。
169
蓮花泊城西北十五里
170
遼陽州
171
老大臺山城東二十五里。
172
華表山城東六十里以丁令威化鶴得名,俗名一擔山,又名橫山。官馬山城東七十里。
173
本溪湖山城東一百二十里,峰巒回抱,多産煤鐵,本溪湖發源於此,北曰鷂子峪、張海屯,向陽寺山城南二十里
174
響山城南三十五里。
175
石門山城南四十里舊有石門砦,明神宗時,李如栢救朝鮮,道出於此。平安寺山城南四十六里。
176
鳳凰山城南五十里。
177
闗門山城南五十里。
178
千山城南六十里,世傳:「唐征髙麗,駐蹕於此,奇峰疊聳,峭壁嵯峨,上有祖越龍泉沓巖,中㑹大安五寺蓮花、月芽獅子、彌勒凈瓶、缽盂海螺、扵瓊松苔,上夾下夾筆架等峯、臥象、獻寳、鵓鴿、三臺、太極三□、鸚哥、三石石、佛、片石花巖、三巖振衣岡、松石屏羅、漢洞石洞、玉皇閣、萬佛閭、濯纓泉、松門、雙井、西湖井、歇凉臺、仙人臺、仙人奕棋、石枰諸勝,蹟沙可發源於此」。
179
聖祖仁皇帝東巡,有御製入千山詩》,恭載。
180
聖製門,乾隆八年 ,皇上東巡有
181
御製《望千山》詩十九年》有四十三年有御製,《欲遊千山復不果》詩,御製寄題千山詩》,俱恭載《天章門》。
182
通明山城南七十里。上有洞。
183
八谷寨山城南八十五里。
184
晾甲山城東南五十里。相傳唐太宗征高麗時駐師於此。高峰寺山城東南六十里。
185
浪子山城東南六十里。
186
香山城東南六十里。
187
哈崉寺山城東南六十二里。
188
報恩寺山城東南七十里。
189
達喇河山國語達喇腰也,城東南八十里麻●山城東南八十里。
190
首山城西南十五里,連接海城,縣界,一名手山,上有凊風寺,山顛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狀,泉出其中,取之不竭。晉司馬懿征公孫淵于襄平,有星墜首山,即此舊志,又名駐蹕山,唐太宗親征髙麗,常駐蹕焉。今按駐蹕山在安市,不當近傍遼城,方輿紀要謂盖州東分水嶺諸山,乃唐太宗駐蹕處,則此山乃傳聞之誤耳。
191
麥山城西南二十五里。
192
小陵山城西南三十里。
193
㟳山城西南四十里。
194
瞭高山城西南六十里即遼郊山,俗呼了角山圖們山圖們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南六十里巖壚山城東北十里上有墓,俗稱為公主,墓無考。石嘴寺山城東北十里。
195
韓家䃳山城東北五十里。
196
黑鷹臺山城東北五十一里。
197
石城山城東北五十七里,上有古石城,相傳即高麗白崖城,唐置巖州於此。詳見古蹟闗門山城東北六十里
198
石灰窑山城東北六十里。
199
摩旗山城東北七十里。
200
半䃳山城東北七十八里,山出石灰。
201
鷄冠山城東北十五里。
202
寒坡嶺城東六十里
203
火石嶺城南二十五里
204
豆腐漿嶺城南二十七里
205
牛兒嶺城南四十三里。
206
七嶺城南四十五里
207
八盤嶺城南六十里。
208
生鐵嶺。城南一百六十里。
209
歪山嶺城南一百六十五里。
210
巒子山城南一百七十五里。
211
灰嶺城東南三十里。
212
大石門嶺城東南三十五里,下有潄石泉小石門嶺城東南四十里。
213
闗爺嶺城東南四十三里,亦曰闗家峪。
214
琵琶嶺城東南五十里。
215
千户嶺城東南五十五里。
216
摩天嶺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217
廟兒嶺城東北六十里十里河發源於此。曹千戶嶺城東北八十里柳河發源於此。梨花峪城南三十七里。
218
鼓手峪城南五十五里。
219
莫峪城南七十五里。
220
黑峪城南八十里
221
馬蹏峪城東南五十五里。
222
張家岡城東南二十里
223
髙麗衝。城東南二十五里。
224
王油匠溝城東南三十五裏。
225
詹家臺城東南四十三里。
226
沙河城南三十里,源出千山,流至船城南,入太子河,又支流曰溫水河,又東曰拉們河、阿津河。太子河城北十五里國語曰塔思哈,源出吉林薩穆禪山,自葦子峪東入邊,西南流,至州西北合渾河,又西至海城縣西北入遼河,為三汊河。明一統志:太子河源出斡羅山,西流五百里,至都司城東北五里許,西南流,至渾河㑹遼河入海。 按舊一統志,因塔思哈咅與太子相近,御製渾遂傳㑹為燕太子丹匿於此。今謹遵水」之誤。 河詩注意辨正其訛,并刪舊注。「犬梁,國語塔思哈虎也。
227
事蹟
228
謹稽
229
實録:天命六年,取遼陽進師虎皮驛遼陽城守者,放太子河水於濠,閉西閘。壬戌。
230
太祖諭統兵、貝勒諸臣,令左四旗兵掘城西閘口以洩,繞城之水,以右四旗兵塞城東水口。
231
太祖親率右四旗兵,布楯車,堵列城邊,以衛衆軍,俾得囊土運石,壅遏水口,時明兵三萬出營東門外㑹水。
232
口將涸,左四旗前隊綿甲軍遂布列楯車進擊之,明兵連發鎗砲,我兵出楯車外渡濠,大呼而進,又有紅旗紅甲白旗,白甲兵一時夾攻,明騎兵步兵皆敗。初次四旗,諸將以閘口難掘,使人來請奪橋,太祖然之。左四旗兵遂奪武靖門橋,分擊守濠之兵,奮勇沖突,樹梯登城,奪西城一面據其兩隅,城內大擾。
233
日将夕,使人馳告,時右四旗兵方攻城北面,太祖遂撤攻城兵,以益左翼登城之衆。是夜,城內列炬而戰,達旦,破之,遂取遼陽。七年春三月,築城于太子。
234
《河邊名曰:
235
東京》詳見前《京城卷》
236
蛤蜊河城北四十五里
237
十里河城北六十里,源出廟兒嶺,流至楊家灣,合沙河入渾河,舊名稠柳河。明時虎皮驛即在此處
238
湯河城東南五十二里,源出分水嶺,流至髙城子,北入太子河, 湯河舖北曰蛾眉莊,西曰石厰峪屯。
239
達喇河達喇國語解見本卷。前城東南八十里,源出海城黑山,流至馬蹏峪,西入湯河」。柳河城東北六十里,源出曹千戶嶺,經䃳子山、紅寶石山,南入十里河。
240
本溪湖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源出本溪湖山,南入太子河龍潭城外東北隅潭水深不可測,相傳有人曳櫓于此,即龍王也。海城縣。
241
厝石山縣新城內,今學宮即在此山之陽。山西有潭,相傳龍潛,其下雖風雨晦冥,水中常有月形,故龍潭夜月為海城八景之一。
242
南雙山城東四里
243
東水泉山城東十里
244
石羊山城東二十三里。
245
穆察山城東二十五里。穆察河發原於此。鴈窩山城東三十里。
246
馬方屯山城東三十三里。
247
小米塞山城東四十里。
248
南水泉山城南三十五里有水,西流為八里河瓔珞山城南四十里。
249
佛溝山城南五十五里即佛爺溝。
250
鷄冠山城南五十八里。
251
石柱山城南七十里,俗呼石柱溝
252
柳河山城北十五里。
253
麻崖山城北二十里,俗名烟臺山。
254
駱駝山城北三十七里
255
鐵石山城北三十八里
256
鞍山城北六十里,上有西陽寺,一洞深邃莫測。攔河山城東南八里,一名狼虎山,又名爛柯山。繡嶺山城東南十一里,上有三泉,色白味甘。嬴城山城東南十三里。
257
白山城東南二十里,俗呼勒馬峪
258
大歪山城東南二十五里。
259
三角山城東南三十里。
260
金塔山城東南四十里,上有金塔寺
261
盖山城東南五十里。上有小堡。
262
鷹首山城東南五十里,俗呼鷹首溝。
263
聖泉山城東南五十二里。上有聖泉寺。
264
山城山城東南五十五里。
265
斜文寨山城東南五十五里。
266
鵓鴿山城東南六十里,上有城,有井。
267
養豬圏山城東南六十里。
268
蟒溝山城東南六十五里,即高麗館山
269
海留般山城東南七十五里。
270
松●山城東南八十一里。
271
黑山城東南八十三里。東為八溝峪。
272
牛心山城東南九十里。
273
唐帽山城東南一百里相近。有弟兄山。
274
砥柱山城東南一百八里
275
白沙山城東南一百十里。
276
蘑菰山城東南一百二十里。
277
香爐山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278
●峒山城東南一百五十里,俗呼礦洞山闗門山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279
赤崖山城東南一百九十里。
280
一面城東南二百五十五里。
281
魚山城西南五里,一名迎駕山,俗呼為寗家山。平頂山城西南十里,上有積水,不涸,俗名浴盆山,唐太宗駐蹕于此,一名車駕山,又曰唐望山。靈暉山城西南二十里。
282
塔山城西南三十里。
283
降龍山城西南三十五里。
284
妙山城西南三十五里。
285
老虎山城西南五十三里。
286
張家窪山城西南五十三里。
287
雪梨山城西南五十七里
288
珠子山城西南六十里即老山寺山
289
闗山城西南六十五里,俗呼觀馬山,又曰闗門山。聖水山城西南七十里古聖水寺,有水西南流,即為淤泥河。迷真山城西南七十里,俗呼瞭高山,又曰晾甲山,上有娘娘廟。大孤山城西南七十里。
290
蓮華山城西南九十里,上有天門石室,羣峯疊翠,秀若芙蓉,俗呼芙蓉山。荷花山城西南二百餘里。
291
北雙山城東北五里
292
山城山城東北三十五里
293
甕圏山城東北三十五里
294
駙馬營山城東北四十里。
295
大團山城東北四十里。
296
黑山城東北八十里。
297
青山城東北八十五里。
298
天馬峯城南十七里。
299
朝陽嶺城東三十八里。
300
東分水嶺城東八十里,綿亙數百里,山下有泉,東西分流,東南入蓋平境。灰窑嶺城南二十里。
301
南:蟠嶺城南三十五里
302
棗兒嶺城南六十里。
303
石門嶺城東南二十六里
304
滑石嶺城東南三十里。
305
缸窑嶺城東南三十五里
306
缸一嶺城東南三十五里出紅、白土,可燒琉璃瓦東盤嶺城東南三十五里。
307
虹霓嶺城東南七十五里,俗呼紅旗嶺
308
黃土嶺城東南八十里。
309
南分水嶺城東南九十五里有水,西流為楊栁河,五重河發源於此。小片嶺城東南一百五里。
310
大片嶺城東南一百二十里。
311
老觀嶺城東南一百六十四里。
312
頭道湖嶺城東南一百七十八里。
313
二道湖嶺城東南一百九十里
314
三道湖嶺城東南一百九十里
315
大嶺城東南二百里。
316
四道湖嶺城東南二百六里
317
搭連嶺城東南二百二十里。
318
五道湖嶺城東南二百三十里
319
金錢嶺城西南四十五里。
320
寒蒲嶺城西南五十里峽河發源于此。
321
猪窩嶺城東北四十五里有水,西流曰土河,入太子河。髙嶺城東北六十里。
322
雙塔嶺城東北七十里鞍山河,發源於此。康家峪城東三十五里。
323
安家峪城東四十里。
324
訾家峪城南二十里。
325
蔭子峪城南四十里。
326
丁家峪城東南十五里
327
羊角峪城東南四十二里。
328
靈通峪城東南四十六里。
329
大同峪城東南四十八里。
330
怛怛峪城東南五十里。
331
樓房峪城東南六十里。
332
羊喇峪城東南六十五里
333
子峪城東南六十五里。
334
莾噶笪峪城東南七十里
335
八斗峪城東南七七五里。
336
栁子峪城東南七十五里。
337
海留般峪城東南七十五里。
338
黒峪城東南七十五里。
339
花紅峪城東南八十里。
340
石棚峪城西南五十里。
341
氷峪城西南八十里,山隂常有氷,故名。
342
三盤峪城東北一百十里。
343
湯岡城北四十五里,東麓有温泉,水湧如沸。老虎洞城西南三十里。
344
姑、嫂、石城東南五十三里上有城,相傳百二女登石仙去,故名海。城西南七百三十里,東自鳯凰城,南鴨緑江口,遼西繞寜海縣東南、西三面,又迤東北厯復州熊岳,盖平海城之,西接錦州,府界迴曲二千餘里,路通山東登萊二郡,及直𨽻天津府,亦曰渤海。唐書地理志:安東都䕶府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遼史地理志:遼陽府東至北烏魯呼克四百里,南至海邊鐵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海三百六十里,東、西、南三面抱海。舊志海在益州衛西十里,又西十里為歸州。又西南一百十里曰葦子套,波濤險惡,不利行舟。又復州衛西四十五里有白沙洲,最為險要,南為南信口,北為北信口。全遼志:海道考:金州旅順闗口,南達登州新河水闗岸,徑行五百五十里。蓋自旅順口起抵海中洋●、黃城二島,約三百里,自黃城南抵欽島、鼉磯島約三十里,欽鼉二島,抵井島約七十里,井島抵沙門島一百三十里,沙門島抵新河水闗,僅二十里,各島相接如驛遞,而島之住户順屬,納水利銀兩于金州。方輿紀要:舊志:運道由登州新河海口至金州鐵山旅順口,通計五百五十里,海中島口至海州梁房口、三岔河亦五百五十里,海中島嶼相望,皆可灣船避風,運道由此而達,可直抵遼陽、瀋水,以迄開原城西之老米灣,河東十四衛俱可無不給之□。自正徳以後,舊制浸廢,嘉靖中,嘗舉行復罷。本朝康按明時海運皆自登州抵金州旅順口 。 熙三十三年,聖祖仁皇帝親幸天津,訪海道,自大沽口達三汊,較便於 。登州遂用商船三,晝夜即抵三汊。自後御製盛京,海運多由直沽有。
345
聖製盛京海運記恭載 門
346
穆察河城東三十里,源出穆察嶺,南流入楊栁河。三汊河城西六十里係遼河,渾河、太子河合流入海處。楊栁河城南一里,源出南分水嶺,西北流入三汊河,一名沙河。八里河城南八里,源出南水泉山,西流散漫。
347
石嘴河城南一百裏即東沙河,源出髙嶺,南流至五塊石入海。五重河城北十五里,自偏嶺東向南流,行人連過五次,故名。方輿紀要:在蓋州衛東北一百五十里,源出分水嶺,流經城東北,有杓子河流合焉。下流滙清河、泥河之水,為臨江,注於海。臨江在東南三百里,源出縣南分水嶺,東南流,經岫巖城,合鳳凰城之杓子河,俗名五道河。土河城北十五里,源有二,一出分水嶺,一出猪窩嶺,西北流,至土河鋪合流,經牛莊西北入三汊河。
348
鞍山河城北六十里,源出雙塔嶺,入太子河,其下流曰新開河,曰大龍灣。峽河城西南二十里,源出寒蒲嶺,西流至妙山,北散漫入蓮花泊。英納河城西南六十里,源出氷峪,東南流,至黑山島東入海。耀州河城西南六十二里,又支流曰橋頭舖河鋪東南曰鐵嶺屯,又北曰曹官屯山屯。淤泥河城西南六十五里,源出聖水山,西流至迷真山西散漫河之南,相傳唐太宗陷馬處河內,係蓋平界。
349
濟寺溝城西南六十里,源出氷峪,東南入石佛溝,乃通諸海口之總路碑,有「濟寺」二字,故名。蓮花泊。城西南六十里,相傳自生蓮藕,故名。
350
蓋平縣
351
白谷山城東十里
352
張郎寨山城東十五里。
353
王寳山城東三十里。
354
方家山城東三十里
355
大王塞山城東五十里。
356
哈達山國語解已見前注城東一百里,俗呼哈達哩,清河發源於此鵰山城東二百五十五里。
357
白狼山城西十里
358
清風山城西十五里
359
十道口山城南十五里
360
清涼山城南四十里。
361
分山城南四十里。
362
絲拉鋪山城南四十里。
363
饅頭山城南五十里。
364
黄哨山城南七十五里。
365
鐵塲山城南九十里即李官墳山
366
石棚山城南九十里,上有石棚可容數人,故名龍門湯山城南一百里。
367
䃳子山城南一百里
368
上馬石山城南一百二十里。
369
野狐山城北二里,又名銀錠山
370
觀家山城北七里
371
螞蟥嘴山城北二十里
372
博羅山䝉古語博耀,青色也。城北三十里」碭石山城北四十里
373
松●山城東南十五里
374
竈突山城東南二十里,衆山環繞,一峯屹立,若竈突然,故名即娘娘廟山雁窩山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髙麗城
375
斷流山城東南七十里。
376
閻家石山城東南八十里,又北曰夾山河村梨兒山城東南九十里
377
赤山城東南一百里,日入山,有赤光,故名。
378
布霧山城東南一百四十里,峯巒髙峻,常有霧雲在其上,□哩河發源於此,俗呼步步山。鷄冠山。城東南一百五十里少河發源於此。
379
蓮花山城東南一百八十里,詳見海城縣團山城西南十里。
380
伴仙山城西南十五里。明天順中,有道士號黃花,老人居此修煉,數年乘鶴而去,故名套裏山城西南二十里
381
灰山城西南二十里。
382
望海臺山城西南三十里。
383
望海山城西南四十里,《遼史》熊岳山,即此聖井山城西南四十里,上有石穴,濶深尺許,其水常滿,汲之不竭。火石山城西南五十里冷水河發源於此。
384
官帽山城東北三里。
385
石城山城東北十三里,一名髙麗城山,唐太宗征髙麗,土人居此,避兵相傳,內有龍潭朔夜見月。
386
楊鬍子山城東北十八里,俗呼楊鬍子溝花兒山,城東北三十里相傳,上有樹,一枝髙丈餘,逺近望之,大小如一,不知何名,開小白花,其葉凌冬不凋,犯之者輒病,土人神之。
387
㸃頭山城東北三十五里。
388
盤山城東北八十里。
389
平山城西北四十二里。明置二萬衛鹽場百戶所於此。牛心山城西北四十二里。
390
邋遢山城西北四十三里俗呼拉拉山
391
小孤山城西北五十里。
392
鐵塔山城東五里,相傳有鐵塔飛去,今以石為之。七嶺城東七里。
393
八嶺城東八里
394
牽馬嶺城東三十里。
395
李二嶺城東五十里
396
石門嶺城東七十里,明設闗於此,今廢。
397
七盤嶺城東九十里。
398
秀才嶺城東百里
399
蘭姑嶺城東一百五里。
400
狸兒嶺城東一百六十里石佛溝河、畢哩河俱發源於此。鳴珂嶺城南三十里,一名沙根臺。
401
王小兒嶺城南五十二里。
402
舞鸚哥嶺城南一百二十里。
403
萬家嶺城南一百二十里浮渡河發源於此徐家大嶺城南一百三十里,又相近有嶺曰魏家大嶺。琵琶嶺城南一百八十里,俗呼爬爬嶺
404
青石嶺城北七里舊設闗,今廢。
405
長嶺城東南十里。
406
陽闗嶺城東南三十里,上有髙麗城。
407
滚馬嶺城東南五十五里,沙河發源於此。哈什螞嶺城東九十一里。
408
長嶺城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409
搭連嶺城東南一百三十七里。
410
兎兒嶺城西南十五里。
411
招軍嶺城東北三十里。
412
三道嶺城東北七十里
413
白土嶺城東北九十里,西有嶺曰金長嶺。柴家谷城東三十里。
414
胡家谷城東五十五里。
415
片石崖。城東南二十里有石獨立。
416
馬鬛峪城東五十七里。
417
莽家峪城東六十里。
418
葦子峪城東八十里又有峪曰連雲峪。
419
剉草峪城東一百十里。
420
龍爬峪城東一百五十里。
421
閻家峪城南十三里
422
棗兒峪城南五十里。
423
蘇子峪城南九十里熊岳河發源於此。
424
戴家峪城東南三十三里。
425
瓦房峪城東南四十里。
426
趙家峪城東南一百五里
427
虎鬭馬峪城東北十里。
428
獅子峪城東北四十里。
429
塔兒峪城東北五十五里
430
紅花峪城西北八里
431
連雲島城西十五里,明時設闗於此,有戍兵,今廢。西曰紅革島、兎兒島城西南七十五里。
432
三塊石城西北十里
433
仙人嘴城東二百六十里。
434
謊糧堆城西北二十里相傳唐征髙麗家糧,夜築土堆,覆米其上以示敵,石棚窪城西南九十里
435
瓦子堂城東一百十里。
436
清河城南二里內出秋生子魚,甚美。明一統志:清河源出蓋州衛分水嶺,西流入海。今按河源出哈達山,流至連雲島入海。又支流曰蓋州河、謨筧河。
437
南:沙河城南三十五里,即●頭河,源出瀼馬嶺,流至望海山南入海。冷水河城南四十里,源出火石山北荒甸,西流入海。
438
熊岳河城南六十一里,源出蘇子峪,流至兎兒島入海。其南曰李官屯河,亦流至兎兒島入海。
439
浮渡河城南九十里,源出萬家嶺、老虎峪,流至鉛鑛山北入海,即鐵場河。新安河城南九十五里,源出新安舖南,西北流入浮渡河。
440
淤泥河城北五十五里,詳見海城縣。
441
畢哩河城東南九十里,源出布霧山、猫兒嶺兩處,流至歸服堡東入海。又支流曰弔橋河。沙河城東南一百六十里,源出鷄冠山,流至小松島東入海。
442
石佛溝城東二百七十里,源出猫兒嶺,東南㑹祭祀溝,入英納河。開原縣。
443
塔山城東二十五里,亦曰小塔山
444
華家溝山城東四十里。
445
臺子山城南十五里,東起史家堡,西至清水溝南及遼水。光頭山城南四十里。
446
閻王鼻山城東南十五里斷崖陡絶,清流下瀨,中流紆徑,可通車馬磴兒山城東南十五里
447
養馬大屯山城東南二十里。
448
鼻子山城東南三十里。
449
長山城東南三十里。
450
西石䃳子山城東南三十五里。
451
蓮花泊山城東南四十里山下有泊,每夏蓮花盛開。聶家溝山城東南五十里
452
喜鵲溝山城東南五十里。
453
照壁山城東南七十里。
454
范家山城東南七十里
455
黄頂山城東南九十里。
456
東闗門山城東南一百十里。
457
黒背山城東南一百十里。
458
西闗門山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459
大黄山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460
小黄山城東南一百七十里。
461
拐磨子山城東南一百九十五里,碩賔河發源於此。英莪口山英茷,國謁解見。彊域形勝卷城東南二百十里。長龍山城東南二百十五里。
462
歪頭山城西南一百八十里。
463
駱駝山城西南一百九十里。
464
威逺堡山城東北三十里。
465
松山堡峯城南四十五里即松山堡,哈達沙河發源於此。又東有鄂爾多峯,濃堅屯在其南。
466
黄龍岡城北三里,山勢芊綿,委蛇起㐲,東連巨嶺,西抵遼河,儼如臥龍之狀,今岡上挿栁為邊,以限內外,謂之新邊,即古黃龍塞。
467
黃泥岡城東南四十里。
468
大清河城東三十里,源有二,一出吉林城西南香嶺,一出吉林城西南安巴和托峯,俱北流,至興克山,合為一河,名瞻河。又西南㑹葉赫河,入威逺堡邊,至開源縣界為大淸河,亦曰扣河水,南流至縣東南,小清河自東南來㑹,合流入遼河。
469
華家溝河城東四十里,源出吉林外嘉石山,至尚陽堡入清河。馬鬃河城西二十里,源出邊外,自漾舖西入境,至史家堡入遼河。亮子河,城西四十五里,明一統志,源出三萬衛東北槍杆嶺,南流入遼河。今按亮子河源出邊外,由慶雲堡西入境,至史家堡入馬鬃可。
470
小清河城南二里,源出縣東南邊外達揚阿嶺,曰哈達河,西流合覺羅、阿嚕、十八里等河,為小清河,至縣東南,與大清河合流,總名清河,又西入遼河。
471
沙河城南三十里,源出松山堡,峯入遼河,又南曰山頭鋪河十八里河,城東南七十里,源出吉林安巴和托峯,北入境㑹清河阿嚕河,䝉古語「呵嚕山隂也。城東南九十里,源出吉林安巴和托峯入清河覺羅河,城東南一百八十五里,源出吉林穆克哩,音布曕,㑹阿達河入清河。哈達河國語解已見前注城東南一百九十五里,原出吉林達揚阿嶺,與達揚阿嶺河㑹為清河。
472
碩賓河城東南一百九十五里,源出拐磨子山及鐵嶺分水嶺,合流入渾河噶桑阿河。國語噶桑阿哀怨也。城東南二百十里,源出吉林納嚕窩集入邊,㑹納嚕河為渾河。
473
金線河城東北隅,西流出西水闗,南流入清河。夾堤多栁,故名。鐵嶺縣。
474
首龍山城東二里許。舊志稱上有龍王廟,乃三清觀北山也。迤邐而南,俱稱龍首山云。小棗山城東十里。
475
東塔山城東十里
476
白翎山城東二十里。
477
鬏髻山城東三十里。
478
陕西臺山城東三十里。
479
山城山城東二十里。
480
馬兒山城東三十五里。
481
鵞脖山城東三十五里
482
光山城東五十里。
483
仙人洞山城東五十里。
484
雙山城東五十里。
485
照壁山城東六十里。
486
黑山城東八十里。
487
黑背山城東八十八里
488
闗門山城東九十里。
489
雙頂山城東九十七里
490
黒䃳子山城東九十七里。
491
後石䃳子山城東一百里。
492
虎頭山城東一百十里。
493
松頂山城東一百十里。
494
老古洞山城東一百二十里,山石赤黄,巉巖中有洞洞口,有古廟。磣背山城東一百三十里。
495
背陰汀山城東一百四十里。
496
小波羅紅山城東一百五十里。
497
大波羅紅山城東一百五十里。
498
彎嶺背山城東一百六十五里。
499
石猴兒山城東一百七十里。
500
紅崖山城西十五里
501
蛇山城西一百五里。
502
大馬山城南十五里。
503
帽兒山城南十五里。
504
香山城南二十里
505
百落山城南三十里。
506
塔山城南三十里
507
段透山城南三十五里   石炭山城南四十二里。韭菜山城南五十五里。
508
小平山城南五十五里。
509
閻王鼻山城南五十五里。
510
王家林山城南五十六里,懿路河發源於此。趙指揮山城南六十里。
511
烟臺山城南六十里。
512
峯山城北十里
513
駐蹕山城東南二里,康熙十年
514
聖祖仁皇帝駐蹕於此,故名㡌山之東 曰塔兒峪,又東曰 峯山。駱駝山城東南二十五里。
515
大青山城東南四十里。
516
水口山城東南四十里。
517
朝陽洞山城東南四十里。
518
大寳山城東南五十二里,按遼史,大寳山即此。小寳山城東南五十三里。
519
帶鉤子山城東南五十八里。
520
龍潭口山城東南五十八裏
521
氷窪裏山城東南五十九里。
522
老鸛臺山城東南六十里。
523
香爐山城東南六十里。
524
松獻陽山城東南六十三里。
525
龍灣頂山城東南七十里。
526
當舖山城東南七十里。
527
梆子街山城東南七十五里。
528
葉兒星山城東南七十七里。
529
鷄冠山城東南八十里。
530
孫家寨山城東南八十五里。
531
富勒哈山國語:富勒哈,山樹也,城東南一百里,其東北為尚間崖,距西三里外為斐芬山。太祖髙皇我己未破明兵四十萬於此,事蹟謹詳。載薩爾 帝滸城注,北山之西曰霞峯,東 接香圍山。
532
牤牛背山城東南一百五里。
533
嘉穆瑚山城東南一里五十二里。范河發源於此。盤道山城東南二百里。
534
紅石䃳子山城東南二百十里。
535
范河東山城西南三十里,上有古塔,下有仙洞。塔兒山城西南四十里。
536
大豬兒山城西南五十里。
537
小猪兒山城西南五十五里,一名黃山娘娘廟山城西南五十五里。
538
老古臺山城東北十五里
539
團山城東北二十里。
540
象牙山城東北六十里。
541
鷹首山城東北八十里。
542
大石䃳子山城東北一百里。
543
黒鷹䃳子山城東北一百六十里。
544
碩倫山國語碩倫,木偶人也。城西北十里。平頂山城西北二十里。
545
科昂阿山國語》,科隂溝也。昂,阿口也。城西北二十,苫茅山城西北三十里
546
保山城西北三十五里。
547
刀鞸山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統志:在三萬衛西南一百五十里,俗呼貂皮山。察罕齊老山䝉,古語察罕,齊老白石也。城西北一百三十里。鄂爾多峯,國語:鄂爾多亭也,城東一百里。
548
薩哈連峯國語,薩哈連,黒色也。城東南六十里榛子嶺城南二十里。
549
寒坡嶺城南六十里
550
哈什螞嶺城東南一百四十里老古洞河發源於此分水嶺城東南一百八十里,開源碩賓河本境柴河,俱發源於此。氷峪城東九十五里。
551
韭菜峪城東一百十里。
552
槍杆峪城東北七十里。
553
媽媽谷城東一百二十里
554
窩集谷城東南七十里。
555
老古洞河城東一百二十五里,源出哈什螞嶺,至下冷格寨入柴河,而柴河復西入於遼河。
556
外遼河城西十里。遼河自下塔子分出,為外遼河。蛤蜊河城西六十里。
557
范河城南三十里一名汛河,源出嘉穆瑚山,至馬峯溝入遼河。懿路河城南六十里,源出王家林山至大猪兒山西,散漫舊名小清河。事蹟
558
謹稽
559
實録天命五年秋八月。
560
太祖統師征明,由懿路、蒲河二路進収兵駐營,偵卒以明兵越我地馳告。
561
太祖方坐遽起,曰:「此瀋陽兵,宜擊之奔回,俾填擁於城門」。諭畢,遂上馬,引兵迎擊。時明總兵賀世賢、副將鮑承先、總兵李秉誠、副將趙率教各率兵出瀋陽,城駐二十。
562
里外見我兵俱退。
563
太祖命三貝勒莽古爾泰往追莽古爾泰,引䕶軍百人追擊李秉誠,趙率教兵過瀋陽城,東抵渾河始還。又
564
左翼一旗兵追擊賀世賢,鮑承先兵抵瀋陽北門,斬百餘級。
565
太宗欲進擊,大貝勒代善與侍衛扈爾漢勸止之,於是以所俘獲,按功分給軍士,乃還。
566
柴河城北二里。金史地理志:銅山縣南析興縣北有柴河。方輿紀要》:柴河源出鐵嶺衛東松山之西,㑹諸水人遼河。今按源出縣東南分水嶺,西北流,至背陰汀山,北折而西,至席家荘入遼河。
567
月湖城西八里。
568
鴛鴦湖城西三十里。
569
凌湖城北二十里
570
復州
571
東平山城東二十里。
572
尖山城東四十里。
573
太白山城東一百里。
574
鷄冠山城東一百十里。沙河發源於此
575
刺榆山城東一百三十里。
576
伊拉塔山國語伊拉塔各三數也。城東一百六十里,寧海縣歸服堡河發源於此安博羅山城東二百八十里。
577
名揚山城東二百五十里。
578
臺子山城東二百五十里。
579
各拉島山城東二百九十里。
580
将軍石山城東三百里。
581
西屏山城西二十里
582
雙山城西二十里。
583
紅崖子山城西二十五里
584
花山城西三十二里
585
碧山城西三十二里。
586
娘娘宫山城西四十里即天妃宮,又東北為●峒山望海蛇山城西四十里。
587
北汛口山城西四十里。
588
號子蛇山城西五十里
589
長興島山城西八十里。
590
秀龍山城南八里
591
孤山城南十五里。
592
清泉山城南五十里。
593
歪頭山城南六十里。
594
欒古山城南七十里。
595
缸窑山城南八十里。
596
磨盤山城南九十里
597
蓮花山城南九十里
598
五湖嘴山城南九十里。
599
狼虎山城南九十里。
600
石洞兒山城南一百里
601
徳哩山國語,徳哩盤石也。城北二十里上有徳哩城。長嶺子山城北百十五里。
602
五十寨山城北七十里
603
鉛鑛山城北九十里。
604
雙臺子山城東南十五里。
605
夾河山城東南二十里。
606
栗子山城東南四十里。
607
䃳子山城東南九十里。
608
鈀犁山城東南九十里。欒古河發源於此。望海臺山城東南一百五十里。
609
石城島山城東南三百三十里。
610
小王家島山城東南三百三十里
611
大王家島山城東南三百五十里。
612
夀鹿島山城東南三百五十里。
613
龍王廟山城西南七十餘里。
614
漠落歪山城西南七十餘里
615
南汛口山城西南七十餘里。
616
花椒島山城西南七十餘里
617
中島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618
焚木島。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619
大龍口山城東北五十里。
620
小龍口山城東北九十里
621
香爐山城東北一百里。
622
萬家嶺山城東北一百里
623
雪茂山城東北二百七十里。
624
老𤓰島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625
駱駝山城西北五十里窑河發源於此。
626
復嶺城北八里
627
琵琶嶺城東北一百五十里。
628
新開嶺城東北二百四十里。
629
佛爺嶺城東北二百四十里。
630
老虎峪城東北一百里。
631
長山島城南四十里。上有塔。
632
復州河。城東十五里。按明一統志,有沙河,源出復州衛,東得利嬴城山,流經本衛城南,合麻河入海。今按河源出安博羅山,流至北汛口入海,即沙河也。
633
畢哩河城東二百里。詳蓋平縣。
634
沙河城東二百五十里。詳盖平縣。
635
大鹽塲溝河城東二百九十里。
636
黃姑嘴河城東三百里
637
窑河城西一里,源出駱駝山荒甸,東流入沙河。麻河城南七十里,源出鈀犁山,西流入沙河,俗呼欒古河大龍口河城北五十里
638
新安河城北八十五里,源出新安舖,南入浮渡河。小龍口河城北九十里。
639
浮渡河城北一百十里。詳蓋平縣。
640
東沙河城東南一百十里
641
清水河城東南一百二十里,北近察爾圖山。 ,䝉古語「察爾圖,草上有凍雪」之謂。望簪河城東南一百三十里,源出大北山,流至紅嘴堡東入海。
642
岔溝河城東北二百二十里。又北有河曰大荘河。
643
寕海縣舊名金州。
644
蕭家山城東四里泉水河發源於此
645
大黒山城東十里,上有古城,相傳唐太宗駐蹕處小沙河,發源於此。鳳凰山城東十里。又東一山,名大和山。
646
團山城東七十里。
647
豹山城東八十里,今名豹子島。
648
城子山城東九十里。
649
平山城北十里。又北曰臺落山。
650
半邊山城北四十里。
651
龍鳯口山城北四十里
652
小黑山城北六十里駱馬河、澄沙河俱發源於此兩乳山城北七十里。
653
鐵場山城北一百二十里。
654
狼虎山城北一百二十里。
655
五湖觜山城北一百三十里
656
炭窑山城東南四十里。
657
細腰山城東南四十里。
658
駱馬山城東南五十里。
659
葛針舖山城西南四十里。
660
鞍子山城西南四十五里夏家河發源於此。圍屏山。城西南六十里,沙河發源於此。
661
金龍山城西南七十里,泥河發源於此。
662
棒槌島山城西南八十里
663
黃泥川山城西南九十里。
664
架子山城西南九十里。
665
夾河山城西南一百里
666
夾棒嘴山城西南一百五里。
667
龍王廟山城西南一百十里。
668
蔡家山城西南一百十五里。
669
棗羊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670
黃金山城西南一百二十七里。
671
鹽場口山城西南一百二十七里。
672
新旅順山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673
扇子石山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674
八隻船山城西南一百四十里。
675
鐵山城西南一百六十望。
676
蛇山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677
石門口山城東北十里。
678
老鸛嘴山城東北一百十里。
679
雙山城東北一百二十里。龍鳳口河發源於此鸛山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沙河發源於此,俗呼鞍子河。大北山城東北一百三十里,復州望簪河與本境清水、溝河俱發源於此。獨山城東北一百五十里以挺然,獨秀而得名。
680
龍王廟山城東北一百六十里。
681
伊拉塔山《國語》解已見前注城東北一百八十里壁立山城東北二百三十里
682
羣鹿山城東北三百十里。
683
城子山城東北三百三十里。
684
臺暉山城東北三百四十里。
685
官架山城東北三百四十五里
686
對面山城東北三百七十里。
687
萬木山城東北三百八十里。
688
龍王廟山城西北二里。
689
蕎麥山城西北三十里。
690
虎山城西北三十二里。
691
七頂山城西北三十五里
692
龍鳳寺山城西北四十里。
693
二十里鋪嶺城北二十里
694
甲匠舖嶺城北二十里。
695
雙臺嶺城北一百十里相近有欒古嶺。
696
雙嶺城東北三百七十五里。
697
松嶺城東北四百二十里。
698
望城岡城北十里
699
紅土崖城南十二里。
700
唐家峪城西北五十里
701
望海●城東北六十里即明劉江勝倭處。壺瓶●城西南一百里。
702
羊頭●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703
金線島城東七十里又有島曰蓮花島、蕭家島。明一統志,其東一百五十里,名蕭家島,有兵戍守。
704
骷髏島城東一百十里
705
馬鞍島城東一百十里。
706
廣鹿島城東一百二十里。
707
皮島城東一百三十里,西接無明島。
708
事蹟
709
謹稽
710
實録》自遼陽屬我。
711
朝後明總兵毛文龍招集遼人,居此聨絡,朝鮮牽制我師,屢以兵來犯我耀州海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城,天聰二年,文龍欲與我。
712
國通好私,遣使致書。
713
太宗因遣使齎書答之,往來數次,文龍慮事泄,以我使臣科擴送燕京,時袁崇煥為寧逺巡撫,惡文龍專擅。
714
殺之,分其兵為兩協:以副將陳繼盛領東協,參將劉興治領西協。未幾,興治殺繼盛作亂,參將沈世魁襲殺興治,明以黃龍為總兵,登州參將孔有徳、遊擊耿仲明舊為毛文龍部校,至是來降。我朝導我師取旅順口城,黃龍自剄死。沈世魁代鎮皮島,副將尚可喜亦來降,崇徳二年春。
715
太宗征服朝鮮
716
命英親王阿濟格、貝子碩託,同孔有徳、耿仲明、尚可喜各率兵乗朝鮮船攻皮島,明兵約二萬人分路拒戰。
717
傷我兵四十餘人,巴圖魯、鰲拜、凖塔連船渡海,先衆登島,破敵陣,衆軍齊進,盡殪敵兵,斬總兵沈世魁、副將金日觀等,俘獲無算。自是旁近島衆相率來降,明亦不復遣兵駐島。
718
又按皮島即東江,綿亘海面八十里。
719
葛藤島城東一百三十里。
720
海仙島城東一百五十里。
721
舍哩島國語解已見前注城東一百六十里大長山島城東一百六十里。
722
小長山島城東一百六十里。
723
八义島城東一百七十里。
724
獐子島城東一百七十里。
725
搭連島城東一百七十里。
726
大耗子島城東一百八十里。
727
小耗子島城東一百八十里。
728
王家島城東一百九十里,西接石城島。
729
烏滿島城東一百九十里。
730
海洋島城東二百里。
731
杏園島城西四十里。
732
瑪延島瑪延《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四十里」。三山島城南七十里
733
小三山島城南七十里
734
博羅島《國語》解已見前注城北八十里。
735
小海青島城東南二十里
736
大海青島城東南五十里。
737
扇子島城西南五里
738
南闗島城西南二十里即南関嶺。
739
和尚島城西南二十里。
740
羅家島城西南二十三里。
741
燕島城西南三十五里。
742
零水島城西南六十里,今名菱角灣
743
沙河島城西南六十里,今名沙河口
744
棒槌島城西南八十里。
745
小平島城西南八十里,與唊島相接。
746
過島城西南九十里。
747
豬島城西南一百里,其東北有島曰牛坨。
748
雙島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明袁崇煥殺毛文龍於雙島,即此。海猫島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749
青山島城東北一百里即青山臺
750
鹿島城西北三十里。
751
蕎麥島城西北三十五里
752
兎兒島城西北五十里相近,有島曰長興,亦名長生,上有塔。殷家口城西南一百十里。
753
龍王堂城西南一百里。
754
東南西三面皆海,接錦州界。詳見海城縣。
755
泉水河城南一里,源出蕭家山,泉流至城西南入海小沙河城北半里,源出本境大黑山,流至龍王廟南入海。龍鳳口河,城北四十里,源出雙山,流至龍鳯寺南入海,又北一百里曰横頭河。駱馬河城東南四十里,源出本境小黒山,前流至王官寨東入海。
756
泥河城西南四十里,源出金龍山,流至架子山,西南入海。夏家河城西南五十里,源出圍子山,東流至山北入海。沙河口城西南六十里,源出圍屏山,流至沙河島入海。澄沙河城東北七十里,源出本境小黑山,東北流,至團山北入海,西為羅木河,有羅木衛。沙河城東北北十里,源出鸛山,流至紅嘴堡西入海。
757
清水溝河城東北一百五里,源出大北山,流至紅嘴堡西入海。歸服堡河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源出復州伊拉塔山,流至龍王廟東南,入畢哩河。鮎魚灣。城東南六十里。
758
岫巖城。
759
梯子山城東六十里。
760
闗門山城東八十里。
761
送子山城西三十里,一名龍巴峪。
762
駱駝山城西六十里。
763
木魚山城西九十里。
764
墨山城南一百里
765
全龍山城南一百里。
766
靴帽山城南一百三十里。
767
磨盤山城南一百三十五里。
768
木耳山城南一百八十里。
769
一面山城東南七十里。
770
團山城東南一百二十里。
771
小孤山城東南一百三十里。
772
大孤山城東南一百四十里,有水自山西流出,曰赫圖河,赫圖解見本卷前蓉華山。城西南九十里,其北曰雪梅山。
773
雞冠山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774
西一:面山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775
荷花山城西南一百七十里。
776
老黒山城西南一百八十里。
777
闗家山城西南一百九十里。
778
拉子山城西南一百九十里。
779
明陽山城西南二百二十里。
780
尖山城西南二百六十里。
781
窟窿山城東北八十里。
782
弟兄山城西北九十里,南接青山口。
783
牛心山城西北一百五十里。
784
頭道湖嶺城東五里
785
二道湖嶺城東二十五里
786
三道湖嶺城東三十五里
787
四道湖嶺城東四十里
788
蜜蜂嶺城西四十里。
789
藍姑嶺城西九十里。
790
新開嶺城南三十里。
791
高嶺城南七十里
792
黄嶺城南八十里
793
石頭嶺城南八十里。
794
雙塔嶺城南一百二十里。
795
大偏嶺城北六十里。
796
小偏嶺城北七十五里
797
分水嶺城北一百五十里
798
猫兒嶺城西南九十里。
799
佛爺嶺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800
長嶺城西南二百里。
801
搭連嶺城西南二百里。
802
火石嶺城西南二百十里
803
哈什螞嶺城西南二百二十里。
804
紅土嶺東北九十里,西為科博欒屯
805
衛家嶺城西北六十里。又有嶺曰康家嶺。西分水嶺。城西北八十五里。
806
對子峪城北一百四十里。
807
奪獐峪城北一百四十五里。
808
栁子峪城北一百五十里。
809
大黒峪城北一百五十里
810
花紅峪城北一百五十里。
811
城兒峪城西南十五里。
812
氷峪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813
黒峪城西南一百八十里,一名盤谷。
814
槽子峪城東北九十里。
815
小蘑菇峪城東北一百二十五里。
816
南麻峪城東北一百三十五里。
817
巴豆峪城東北一百五十里。
818
大蘑菇峪城東北一百五十里。
819
桑皮峪城西北六十里。
820
羊拉峪城西北一百二十五里。
821
樓房峪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822
達達峪城西北一百三十五里。
823
小峪城西北一百四十里。
824
黒島城南一百八十里。
825
黃古島城南一百八十里。
826
小島子城東南一百六十里。
827
燕兒窩城西南一百七十里。
828
火石窩城西南一百七十里。
829
將軍石城南一百四十里。
830
五塊石城南一百四十里。
831
姑娘石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832
仙人嘴城西十里
833
雷家洞城西南八十里。
834
沙河城東半里。西有沙河屯。
835
哨子河城東六十里。
836
鴉兒河城南四里
837
勾藍河城南六十五里。
838
廣福河城南一百五十里。
839
蛤蜊河城南一百六十里。
840
五道河城北十五里
841
四道河城北十五里
842
三道河城北三十里
843
二道河城北三十五里
844
頭道河城北四十里
845
小洋河城東南一百四十里。
846
大洋河城東南一百五十里,其西北支,流曰沙津河,東南曰圖納河,又東南曰伊蘭博哩庫河,近三堡地。
847
音達琿河國語音達,琿狗也。城西南一百里。旋河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848
大莊河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又支流曰葉和尚河,西近觀冡山。碧流河城西南二百四十里。
849
大庄河城西北三十里
850
轉湘湖城西南九十里。
851
興隆溝城東十五里
852
□子溝城東四十里
853
黃旗溝城西二十五里
854
教塲溝城西六十里
855
龍潭溝城西七十里。
856
白旗溝城南四十里
857
大灣溝城南六十里。
858
圍塲溝城南六十里。
859
三道溝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860
礦洞溝城東北八十五里。
861
磨盤溝城東北八十五里。
862
韭菜溝城東北九十五里
863
香爐溝城東北一百里。
864
湯池溝城西北二十里。
865
寧□□
866
小横山城西八里
867
大横山城西五十里
868
挫草山城西六十里。
869
青良山城西九十里。
870
碭石山城西一百七十里。
871
藥山城西二百四十里。
872
對頭山城南四十里
873
鵰鶚山城南八十里
874
長山城南一百里。
875
妙山城南一百十里。
876
雙山城南一百三十里。
877
額林山國語額林横板也。城南一百三十五里。龍頭河發源於此。塔子山城南一百六十里。
878
樓子山城南一百七十五里。
879
窟窿山城南一百九十里。
880
薩瑪吉山城北三十五里,即三鳴山。
881
賽莽阿山城北四十五里,即賽莽阿哈達孤山城北二百五里。東有孤山屯。
882
狼頭山城東南一里。
883
鳳凰山城東南五里上有壘石古城,可容十萬衆。舊志謂唐太宗征髙麗駐蹕於此, 山之西南曰鄂三山,又西曰舍哩屯、白旗庄、呼濟寨,又西北曰□濟哩、昂阿屯、亨、竒、埓、庫、屯台、鄂佛囉屯昻。國語呼濟趕虎」之謂亨竒,埒庫,鋦子也。舍哩、 、阿語解,俱見本卷,前鄂佛羅語,解見疆域形勝卷。
884
尼瑪善山國語》:尼瑪善芝蔴鳲」也。城西南四里」多和山《國語》多和石灰也,城西南五里
885
帽盔山城西南五十里六道河發源於此。鵏立山城西南一百五里。
886
松子山城西南一百十里。
887
砥塔山城西南一百十里。
888
迷人山城西南一百十里。
889
一面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890
土城山城西南一百四十里。
891
小黑山城西南一百五十里。
892
大黒山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
893
龍抓山城西南二百十里
894
鐵山城西南三百三十五里。
895
管家山城西南三百五里。一名歪頭䃳子。土龍山城西北四里。
896
圖們山圖們國語解見疆域形勝卷城西北七十里。龍鳳臺山城西北八十五里,明一統志作「龍鳯山」。剛家山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897
連山城西北一百四十里。
898
筆架山城西北一百八十里。
899
小黒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細河發源於此、大黒山城西北二百七十里,拉們河發源於此大峪山城西北二百八十里
900
青雲山城西北二百九十里即平頂山,此山之䐆,接連大峪,週圍三十里,其頂平敞可耕稼,有泉湧出,以石八角甃之,中有魚。
901
哈什螞山城西北三百七十里。
902
雙嶺城北七十九里
903
陡嶺城北八十九里。
904
白楊木嶺城北一百六十里
905
奈磨嶺城北一百九十九里三汊子河,發源於此。大王嶺城北一百七十里。
906
雙嶺城西南三十里。
907
喀巴嶺國語喀巴雙生也。城西南三十里。卯孤獨嶺城西北二十五里。
908
長嶺城西北四十五里。
909
陡嶺城西北四十六里。
910
分水嶺城西北一百三十五里,響水河通逺堡河,發源於此,西北併入太子河。又復東南滙鴨緑江入海义。嶺之北有九頂鐵、 山。
911
摩天嶺城西北一百七十里,俗呼髙嶺。
912
青石嶺城西北一百九十五里。
913
虎狼溝嶺城西北二百六十里。
914
三家嶺城西北二百六十里
915
狗兒嶺城西北二百七十里有湯泉,俗呼狗兒湯,云即此能除疾。平嶺城西北三百十八里。
916
分水岡城西北一百七十五里。
917
牛頭崖城西北二百八十里出香煤,産青石可為碑、青苔峪城西一百七十里,西有清涼山耀山,南接闗門山臺,又南為舊莊黃波、羅峪城北一百八十七里,一名分水嶺。
918
金口峪城北二百五十里。
919
桃樹峪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即草河哈達草河,發源於此梨皮峪城西北二百二十里。
920
糾坡國語:糾,麅子也。城北五十里即糾梅佛赫、蘇斡、延坡國語,蘇斡,延黄色也。城北五十七里将軍石。城西南二百十五里。
921
五塊石城西南二百二十五里。
922
尖山窑城西一百四十里。
923
小松島城西南三百里
924
長甸河城東三百七十里。又東曰黄溝河,皆接鴨緑江路。當石河城東二百九十里。自此迤東而北,曰岔溝河、榆樹河、虎溝河,過本頭曰螞蟻河、九郎堡河、白馬郎河、城、破子河,踰小頭道溝、小二道溝、小三道溝、梨河、茘子溝河,南入朝鮮界,北接吉林界。
925
杓子河城西二百七十里,源出海城縣東分水嶺,㑹五重河,流入羊河。龍頭河城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額林山,流至窟窿山西入海。靉河城北二十里,源出邊外分水嶺,西南流,自高麗靉陽城西北五里入邊,至城東南二十里出邊流入鴨紅江。又有支流曰三名河。其西南有納河、湯山河,東踰索科博,有安家灣河鋪。西河、蘇子溝河。
926
薩瑪吉河城北三十里,源出黄波羅峪,流入靉河。草河城北三十里,源出桃樹峪,流入靉河,其遶鳯凰城西北流者曰潮河,又北曰綏滿河,近邊門,南流者曰托托河。
927
三汊子河城北一百十里,源出奈磨嶺,入靉河。阿布河國語阿布適纔之謂也。城東南一百餘里鎮江城之南,又南曰永安河、戴家木厰河六道河城西南四里,源出帽盔山,流入草河。
928
羊河城西南一百六十里,係杓子河、五重河合流處,流至將軍石東入海。英納河城西南二百二十里,源出海城縣水峪山,流至鐵山東入海。通逺堡河。城西南三十里,源出分水嶺,㑹於草河。
929
響水河城西北一百三十里,源出分水嶺,流入納河。細河城西北一百四十二里,源出境內小黒山,入太子河。拉們河國語拉們藍色也。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源出境內大黒山,入太子河。
930
欽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五
URN: ctp:ws44721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