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四十四   明。 彭大翼 撰臣職。
3
叅知政事。
4
厯代沿革,後魏古弼為尚書令、叅知政事、叅知政事之名,此其始也。宋乾徳二年,太祖相趙普,畏其專,將擇官以為副而難其名稱,召陶穀問曰:下丞相一等有何官?對曰:「唐有叅知機務,叅知政事,今可用之」。遂命薛居正等為叅知政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㕔上視事殿庭,別設塼位於宰相後,敕尾書銜降宰相數字,月俸雜給半之。開寳六年,詔薛居正等於都堂與宰相同議公事,又詔中書門下押班知印,宜令與居正同知。雍熙四年,御史言:「文徳殿常朝百官皆有塼位,惟叅知政事未有詔,今依位排砌」。至道元年,詔:「叅知政事與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其塼位先與宰相異,今宜合為一,竝得升都堂」。二年,又詔:「自今叅知政事不知印押班,其塼位列宰相後,不升政事堂,然押勅齊䘖行則竝馬,至今不易。大元尚書省置叅知政事二員,為宰相之貳,盛陳節儉。
5
隋蘇威與髙頴叅掌朝政,見宮中以銀為幔鈎,因盛陳節儉之美,上為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
6
勸行仁義。
7
唐魏徴,字元成,貞觀三年,以秘書監叅預朝政,於是帝即位四年以來,歲斷死罪二十九,㡬致刑措,米斗三錢,夜戸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帝謂羣臣曰:「此徴勸我行仁,義既效矣」。
8
忠直勵行。
9
唐戴胄為吏部尚書,叅與朝政,太宗嘗謂羣臣曰:「戴胄於我無骨肉之親,但其忠直勵行,情深體國,事有機要,無不以聞,所進官爵,以酬厥勞爾」。
10
剛毅守節
11
宋薛簡肅公奎,字宿藝,拜叅知政事。入謝,上曰:「先帝嘗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感激自勵,而素剛毅,守節不茍合,既與政,猶挺立無所牽隨。
12
叅議朝章。
13
魏徴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竝許叅議得失,他日,上宴羣臣曰:「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惟徴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親」解佩刀以賜焉。
14
通知省事。
15
官制舊典,近詔復置叅知政事二員,通知三省事,論議明辨。
16
唐蕭瑀叅預朝政,論議明辨,不能容人之短。上嘗謂曰:「卿守道耿介,古無以過,然善惡太明,或有時而失」。瑀頓首謝曰:「既●教,又許以忠亮,雖死日,猶生年也」。
17
風度端凝。
18
職源宋李沆嘗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風度端凝,真貴人也」。俄除叅知政事。
19
文詞清麗。
20
翰林盛事唐崔湜,初執政,年二十七,容止端雅,文詞清麗。嘗出端門下天津馬,上自吟曰:「春還上林苑,花滿洛陽城」。張燕公時為工部侍郎,望之嘆曰:「此句可效,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
21
學問該洽
22
宋賈昌朝學問該洽,叅預鈞衡,庶績咸秩,不語禁省事。
23
唐楊師道拜侍中,叅預朝政,親遇甚隆渥,然性周慎,未嘗語禁省事。
24
頗攻中書短。
25
《倦游録》:蘇易簡晚年急於進用,因召見,頗攻中書之短,遂叅大政。
26
遇事不依違。
27
《言行録》:周益公必大除叅知政事,上曰:「近見卿遇事殊不依違,執政之於宰相,事任非逺,自當和而不同」。公曰:「韓琦、歐陽修殿上有所争,退則歡然無間,●可為法論,事不阿屈」。
28
《言行録》:宋唐質肅公介拜叅知政事,與同列論事,未嘗阿屈,雖在帝前,必究切辨析,要是非之歸。帝以是益敬之,而天下翕然想望風采。一日,與諸子曰:「吾備位政府,知無不言。桃、李固未嘗與汝裁培,而荊棘則甚多矣,面折利用」。
29
《言行録》:宋魯肅簡公宗道,立朝剛正,嫉惡少容,在政府七年,務裁抑僥倖,不以名器私人。樞宻使曹利用恃權驕橫,公屢於帝前面折之,時貴戚用事者,目為「魚頭叅政」,因其姓,且言骨鯁如魚頭也。
30
面折賈琰。
31
職源宋竇偁與賈琰同事太宗府中,太宗嘗與諸王射,琰稱賛而多矯誕,偁叱之,太宗不樂,因罷。會白太祖出偁涇州,後為叅知政事,太宗謂曰:「卿何以至此?」曰:「陛下以藩邸舊恩」。太宗曰:「非也。卿嘗面折賈琰,賞卿之直耳,輪員押麻」。
32
《淳熙玉堂雜記》:凡鎖院,文臣職事官、承務郎、釐務官、通直郎以上,明日赴文徳殿聽麻,宰相、樞宻皆不往,惟輪叅政一員押麻麻卷自內出,閣門啟御封,兩吏對展,宣贊舎人南面,搢笏义手,摘首尾詞及階官姓名,下數句大聲讀之,不盡宣也。聽訖,閣內官以授叅政,叅政付中書吏,百官不拜而退。若大詔令及册后之類,則宰相文武百僚俱入。
33
輪日知印。
34
㑹要至道元年,詔曰:「自今叅知政事,宜與宰相輪日知印、押正衙,并得升都堂。
35
勞過學士
36
《東齋記事》:宋孫夢得為叅知政事,曰:「俸祿差厚耳,與學士亦不甚相逺,但清優不如學士,而勞責過之」。
37
職均宰相。
38
《丁未録》:張方平除叅知政事,制叅議大政,雖下丞相一等,至於坐斷廟堂之論上,則斡元元以調四時,下則鬯至,仁澤萬類,近則羣臣仰首,以承徳逺,則殊俗交臂以待命,蓋與宰相之職業均矣。
39
不禁朋黨。
40
《涑水記聞》:宋慶厯四年,上與執政論及朋黨事,叅政范仲淹對曰:「自古以來,正邪在朝,未嘗不各自為一黨,不可禁也,在聖鑒辨之耳。誠使君子相朋為善,於國家何害?」
41
上薦人材
42
《言行録》:趙忠簡公鼎,字元鎮,召還,除叅知政事。上令鼎薦人材,公即以朱震、范同、呂祉、陳槖、呂本中、林季仲、董棻上之。
43
天章閣條事。
44
《言行録》:范文正公叅知政事,每進見,必以太平責之,既而再賜手詔,趣使條天下事,又開天章閣,召見賜坐,授以紙筆,使䟽於前,公退而條列所宜先十數事上之,公每取班簿,見不才監司姓名,一筆勾之,以次更易,富鄭公謂公曰:「一筆勾焉,知一家」。哭公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45
天章閣觀書。
46
《言行録》:宋元憲公庠帝召二府、天章閣觀書,因問天下利病事。公時叅知政事,獨進曰:「臣等願至中書條上」。既退,草數千言奏之,後皆施用。
47
同議都堂。
48
宋開寳六年六月,詔叅政薛居正、呂餘慶於都堂與宰相趙普同議公事。
49
權兼宻院。
50
《言行録》:趙鼎上言:「仁宗時,陜西用兵,令宰臣兼樞宻院,今臣既兼叅預政事,亦令權兼樞宻,則事體歸一,無前人,所謂宻院調兵,而三省不知,三省財竭,而宻院用兵不止者矣。
51
賜及其母。
52
事略宋賈黃中兩受詔知貢舉,多簡拔寒俊,號為無私。又掌吏部選事,品藻精當,上益知其才,拜給事中,叅知政事。召見其母王氏,賜坐,與詔曰:「教子如此,真所謂今之孟母也」。因賦詩以美之,賜予甚厚。
53
恩加其父。
54
春明退朝録,叅知政事盧朱崖、吳正肅與尚書張公安道、樞副陳堯叟、張文孝、呉文肅等,朝廷多優厚之,加其父恩命焉。
55
奉事宼凖。
56
宋張洎為給事中、叅知政事,與宼凖同列。先是,凖知吏部選事,洎掌考功,為吏部官屬,凖年少,新進氣鋭,思得老儒,附以自大,洎夙夜坐曹,每冠帶,候凖於省門揖而退,不交一譚,凖益重之,及既同秉大政,凖頗忌之,洎奉事宼,凖愈謹政事,一决於凖,無所叅預。
57
救解多遜。
58
宋李昉素與盧多遜善,待之不疑,多遜知政事,譛昉於上。前人有言於昉,昉曰:「盧與我厚,不當爾」。後盧貶昉知政事,上言及盧事,昉頗捄解之。上因言:「盧多遜尋常毀卿,不值一錢」。昉始信人言不誣,上由此益重,昉常目之為善人。
59
中書令
60
厯代沿革,《周官》內史掌書王命,即其任也。漢有中書謁者令、丞,自武帝遊宴後庭,公卿不得入。始用宦者典尚書,謂之中書謁者,置令、僕射,元帝遂委以政事。成帝罷中書宦者,更以士人為之。魏黃初,改中書令為秘書,改令為監,典尚書奏事。東晉更重其職。宋、齊、後魏亦置監、令。後周依《周禮》春官府置內史中大夫二人,葢比中書監、令之任。後又増為上大夫。隋文帝廢三公府僚,命中書令與侍中知政事,遂為宰相之任。煬帝改為內書令。唐武徳初,又改為內史令,後又改為中書令。龍朔二年,改為西臺右相。光宅二年,改為鳳閣內史。開元初,改為紫薇令。宋中書令正一品,以檢校官兼中書令,謂之使相。太祖、太宗時,加中書令者,惟趙普一人。大元中書省有中書令,乃宰相之職,掌丞天子平章萬幾。
61
鳳閣鸞臺。
62
自隋、唐以來,除改百官必有誥勅,而其制葢須由中書、門下省,故劉禕之云:「不經鳳閣鸞臺,何謂之勅?」
63
銅印墨綬。
64
晉制,中書令,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佩水蒼玉,乗軺車。
65
左右曹。
66
應劭漢官儀》:「中書省分左、右曹,受尚書事。前世文士以中書在右,因謂中書為右曹」。又中書省與尚書省門下省謂之三省,尚書省為南省,門下、中書省為北省。又謂門下尚書省為左省,中書省為右省,又謂之西省西掖、內樞、綸閣、紫薇省。故白居易詩「今年寒食夜,西省,鳳池頭徐公幹詩,誰謂相去逺,隔此西掖垣」。
67
東西臺。
68
唐龍朔中,改左、右曹為東、西臺。又宋治平二年,祖無擇言:「門下、中書與尚書省,其長官皆宰相之任,今乃左省在西,右省在東,不可。乞將中書省與門下省對移雞樹」。
69
魏晉世語》:劉放、孫資共典樞要,夏侯獻、曹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曰:「此亦久矣,其能復幾。蓋」指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也。《文選鳳池清切,雞木深嚴鳳池。
70
《通要》:中書省地在樞近,多承寵任,是以人皆固其位為鳳凰池。晉荀朂自中書監遷尚書,令人賀之,乃發恚曰:「奪我鳳凰池,諸君何賀之有!」
71
一朝大手
72
唐大詔令武徳、開元中有陳叔達、蘇頲等為大手筆,掌書王命,故一朝言語,煥然成文。
73
奕世令聞。
74
晉陽秋,中書令王獻之卒,以王珉為中書令,世稱大王令、小王令珉。父洽,永和中嘗為中書令,至此,珉復繼父為之人,以為奕世令聞。
75
妻子不粒。
76
《北史》:魏高允伯恭,拜中書令。厯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年,司徒陸麗曰:「髙允雖●寵,待而家貧,妻子不粒」。魏主即日幸其第,惟有草屋數間,布被縕袍,㕑中鹽菜而已。魏主嘆息,賜以粟帛,拜其子悅為郡守,允固辭,不許。帝重允,常稱為令公而不名。
77
「父子相失」。
78
唐崔湜拜中書令,時父挹為吏部尚書,性貪,數為人請託以干湜,湜多不從,由是父子相失。●宗在東宮時,數幸湜第,申欵宻。
79
中書五郎
80
晉陳淮為中書令,張華為監,淮與華俱處,機宻而推崇之。每至直詔書,無大小必先示華,華得詔書則不復示淮省,中號淮為「中書五郎」。
81
令公四俊。
82
唐張嘉貞為中書令,引進苗延嗣、呂太一、員嘉靖、崔訓四人皆位清要,四人頗招權,時人語曰:「令公四俊,苗、呂、崔、員」。
83
專車
84
曹嘉之《晉記》:「中書監與中書令舊例,同車入朝,至和嶠為令,而荀朂為監。嶠性強抗,專車而坐。乃使監令異車,自此始也」。
85
隔坐
86
《吳録》紀:隲字子上。景皇時,隲父亮為尚書令,隲為中書令,每朝㑹,詔以屛風隔其坐。
87
文本不受賀。
88
唐太宗以岑文本為中書令,還家有憂色,母問其故,對曰:非勲非舊,濫荷寵榮,位髙責重,所以憂懼」。語賀客曰:「今受弔,不受賀也」。
89
至忠不詭隨。
90
唐蕭至忠為中書令,時宗楚客懷奸植黨,而韋巨源、楊再思、李嶠務自安全,無所弼正。至忠介其間,獨不詭隨,時望翕然歸重。
91
叅掌文翰。
92
職官分紀:唐肅宗時,徐浩拜中書令,屬詞贍給,文工楷●,上悅其能,加兼尚書右丞。●宗傳位誥冊,皆浩為之,對掌文誥。
93
唐張九齡號「一代」,詞宗為中書令,引韋陟為中書舎人,與孫逖、梁涉對掌文誥,時人以為美譚。
94
言語辨捷。
95
呉張尚有俊才,孫皓時為侍郎,以言語辨捷見知,擢為侍中、中書令。
96
風儀秀逸。
97
後魏任城王澄為中書令,蕭順使庾華來見。澄音韻清雅,風儀秀逸,謂主客郎中張尋曰:「往謂任城以武著稱,今乃以文見美也」。
98
無經濟意。
99
唐穆宗時,裴度徙東都留守,加中書令。時閹豎擅威,天子擁虛器,縉紳道喪,無復有經濟意。乃治第東都集賢里,穿山鑿池,竹木叢萃。又於午橋庄創別墅,起凉臺燠館,號緑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為文章友,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
100
有刀筆才。
101
吳薛罃《條列呉事》曰:胡中意性意調美,心識解暢,有刀筆才,閑於時事。為中書令,雖不能有所匡矯,亦不能茍求容媚。
102
特賜錦袍。
103
唐魏元忠兼中書令,請歸鄉拜掃,特賜錦袍一領、銀千兩,并給千騎四人,充其左右。
104
命停嚴鼔
105
唐太宗車駕征遼,中書令岑文本卒,帝親臨視,撫之流涕。其夕,帝聞嚴鼔三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
106
執政事筆
107
唐舊制:宰相議事門下省,號政事堂,至裴炎為中書令,以中書令執政事筆,故徙政事堂於中書省。
108
撰封禪頌。
109
唐●宗東封還,張說為尚書右丞兼中書令,詔說撰《封禪頌》,刻之太山,以誇成功。初,源乹曜不欲封禪,說固請,乃不相平。及升山,執事官當從者,說皆引所私,超階五品,衆怨其專。
110
山堂肆考卷四十四
URN: ctp:ws43669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