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湖廣通志巻二十一
3
水利志
4
長沙府:
5
長沙縣澇河隄在縣北十五里,湘水之東,澇水之北,自蕭王廟起,東距桃花港北障金牛、●田,綿亘三千三百丈,止為長沙市鎮民居千有餘户,歴年居民修築。
6
麻林石壩,在縣東北八十里。明侍郎李棠倡建用牐板,瀦水以時蓄洩,可灌可舟,鄕人便焉。石牯牛壩在縣東北九十里,亦李棠倡建。
7
善化縣。陸公隄,在縣南十里湘水之東,明知縣陸南陽築。
8
瀠灣堤在縣西十里,湘水之西。邑人王重冠築湘陰縣沙田圍隄,在縣南,長三千九百七十一丈。楊柳圍隄在縣南,長一千三百五十丈。
9
軍民圍隄在縣西南,長一千七百四十丈。荊塘圍隄在縣西南,長五千三百四十四丈。東庄圍隄計二十二里。
10
古塘圍隄長三千七百三十七丈,塞梓圍隄,長四千二百五十丈。金盤圍隄長三千三百四十五丈。彎斗圍隄長一千三百九十丈。韓灣圍隄,長五千八百四丈。 自古塘圍以下俱在縣西。
11
余家圍隄在縣北,長二千三百九十六丈。莊家圍隄長一千一百四十丈。
12
黄公圫隄長一千二十丈,魯家圫隄長一千五百丈,買馬圫隄,長一千二百二丈五尺。葡萄圫隄長一千五百四十九丈,自莊家圍以下俱在縣西北。
13
以上湘陰縣境內圍圫諸隄,雍正六年,奉旨發帑修築。
14
附湘陰縣隄防,考畧:湘邑居洞庭之濱,地勢最卑,其東北一帶近水悉巨浸也,而縣治之西曰淮西,其水勢更甚。今其地生聚日繁,土田日廣,防遏不可不豫,而圍因以設焉。分觀其勢,各有塍堤,統計其數則有十六:南則沙田圍逼近江與楊柳相間,中隔樟湖嶺阜,由是而軍民荆塘、金盤灣、斗韓灣等圍垸隄,雖間設各有塍限,而東庄一圍則居軍民之東古塘、塞梓二圍,又居韓灣灣、斗等圍之西北,湘水、烝水滙流自西入長沙,遶東而下,至湘陰,是南水也。南水泛水自外入沙田,一圍之東,實當首險。從此水由支港擁入楊柳軍民等隄之近東南者,皆受頂沖,而東庄向南稍平,餘實三面被激焉。澬水、沅水出而與湘水合,達於洞庭,是西水也。西水泛水自內出兼之,西南夾湧,洪波濁浪,紆洄灌激,在沙田一圍之西,首為出水之頂,冲次及於楊柳圍,更次及於軍民荊塘各圍之近西北等隄,而古塘、塞梓二圍,界連沅邑,為沅水之頂冲焉。至北則有余家垸西北,又有莊家圍,暨黄公魯家、買馬、葡萄等圫,濱臨大湖,地益曠而土益鬆,其水自西而內,出自南而外入者,悉於是乎?會歸而湖浪遂於是迎衝,一經水漲,其勢瀰漫,堤塍衝潰,頃刻灌滿,葢統計各圍之險處,共有一萬九千四百九十八丈。至各圍垸內出水積水之區,或則有港,或則有塘,或則請建有閘,或則疏通有溝,向係民力,歲修港則設之溷口,塘則立有剅溝閘,則因時啓閉,以資蓄洩,以藉灌溉,似可無煩疏濬者也。益陽縣千家洲大垸隄 小垸隄
15
長湖垸隄長二千四百八十九丈,沿河垸隄長二千一百三十二丈,自千家洲起,俱在縣東。
16
合興垸隄長四千五百二十五丈,中洲境隄長九百一丈。 兩垸俱在縣東北長灘垸隄,長一千一百丈。
17
河皮垸隄長二千四百七十六丈,曹埠垸隄長五千五十二丈,宋家垸隄長九百丈。
18
上火田垸隄長二千八百九十丈,中火田垸隄長一千八百四十一丈,下火田垸堤長二千二十八丈。 自長灘以下俱在縣東。
19
以上益陽境內各垸隄,雍正六年,奉㫖發帑修築。
20
附益陽縣隄防。考畧:益陽縣在府治西北二百里。西界安化,南界寧鄕。西北:龍陽。東北沅江,東南界連湘。陰水曰澬江。自寳慶發源桃花江,合流湍行,直下數百餘里,至縣前龜臺山而分𣲖焉。其中為大河。濱河一為千家洲大垸,一為長洲小垸。又北小河,分㲼經石梁橋沿河垸二處,會入大河。石梁橋地稍高,自趙家園起至尹家山,止為沿河垸,皆屬明萬厯時舊址。又北自甘溪河分㲼,入沅江白泥湖。又大河直下,經沙頭塘之西北,為合興垸中洲垸。又東南抵沅江毛角塘,分㲼入麻子河。沅江界一由沅江瓦石磯塘出大麻子河、湘陰界,一入小河、益陽塘,此益陽東北之水也。自龜臺山而東為支河,經長灘垸,至河皮垸,繞千家洲,西南復會沙頭塘而歸大河。一楓林河分㲼,經瀾溪市,直行添新橋河支流旋轉鳳凰湖廻,繞火田三垸旁及宋家垸、曹埠垸,入盧家江,滙於爛泥湖,分㲼上入溪口,下經龍打窖塘,而歸於湘陰焉。蓋益陽分上、中、下三鄕,自縣北而東為下鄕,上承澬、沅之水,下連洞庭西汊,左抵長沙大江,一當湖水泛漲,加以南水之瀰漫上之。來者滯而不去,下之積者壅而上行,近江濱湖之地,常不免於淹浸,有備無患,唯在督理業戸,使之依時培修堤垸而巳。
21
衡州府:
22
衡陽縣馬王塘,近城大可百畝,五代馬殷所鑿。永州府。
23
零陵縣。司馬塘在北門外,以柳宗元名。湮塘在城東百里,其深莫測。
24
祁陽縣。橫塘在縣東三十里。舒塘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梅塘在縣北七十里。
25
寧遠縣。大力塘在馮石村,碧虛塘在碧虛洞前。天聖中,永福寺僧雲亮築魚塘,在縣南三十里,丹桂鄕府志向為民田以土性多石,不能耕,民苦之。邑令蔡光度其地可為塘,乃請于上豁民稅,塘成,得灌漑之利。
26
寳慶府。
27
邵陽縣鐵塘陂在城東安平鄕,漑田五百畝。明洪武二十七年,工部委官修。
28
代陂在中鄕,漑田四千餘畝,洪武間,工部委官修武,岡州朱公隄在城西南半里滇、黔孔道,且障負郭數十頃,田地濱都梁水,明嘉靖間,水漲,壞城垣田舎,士民請廵撫顧磷修築,後屢修屢圯,萬厯間,廵撫趙可懐委知州宋純仁,搜漏稅二千餘兩,請以為費,純仁遷秩去,知州朱諭采,石築之後,知州胡悅重修,「䝉公隄在城東,孔道明嘉靖間,同知䝉大賚,捐俸甃隄計百餘丈,至今利頼。
29
岳州府:
30
按舵桿洲石臺在洞庭湖中。雍正九年,皇上軫念四方行旅及楚省居民,經九江、五瀦之險者,取道東湖,尚有洲岸可泊,西則𣺌瀰無際,風鼓浪作,每至不測。
31
特㫖:頒發帑金二十萬兩,建造石臺,袤九十六丈,高六丈,趾廣三十丈,頂二十丈,北如弓背,式浪至易,分南為偃月隄,灣湥可泊,凡往來舟楫,遇水漲風驟,棲宿臺南,從此有袵席之安,無漂淪之患。兹者度築方新,匠夫雲集,居民商賈,萬口感頌,仰見聖天子至明所燭,無遠不悉,至仁所被,靡隱不周,告成之日,萬世攸頼,畏塗渉若,通津絶島,居然聚落,洪流砥柱,廼自人工,洞府仙家,詎闗地道,雲旗晻靄,風雨不驚,燈火長虹,鯨鯢宵遁,生天生地,而後贊元化之全功,𨗳水𨗳山以來,奠大川之永利,百神環擁,衡山常鎮於湘波,億萬斯年。
32
聖壽綿延於
33
帝澤此事,專荊土。
34
恩普域中矣。
35
巴陵縣偃虹隄在縣西,宋郡守滕宗諒築永濟隄,在府城北十五里。明成化十九年,知府李鏡築,號李公堤,長四千丈,廣二丈,緣地勢為平,高者七八尺。隄成,名曰永濟。旁夾樹柳二萬,以固積壤。又鑿巨石於華容之層山,為橋二,下可容舟。復倣規運河,甃石為閘於二橋之北,廣五尺,高丈有二尺,長加高之三尺。架木梁以通車馬。大學士李東陽為記皇。清順治十年,知縣王篤慶捐修。康熈十年,知縣李炌、十三年,知縣王國英相繼重修。
36
南津隄,在縣南十五里洞庭之側。明𢎞治間,知府張金築。
37
白荆隄在縣東十五里,一名紫,荆築於宋,至明成化八年,知府吳節增之。嘉靖十年,知府蕭晚重修。四十一年,邑人方鈍增築。
38
舊江村隄與監利接壤,前明額隄止二百五十丈,皇清順治十二年,加修七百六十丈,零竹庄河、何家壋、瓦子灣魯家埠四處共一千一十二丈六尺,康熈五十五年奉。
39
㫖發帑銀二千六百兩,知縣王國英督工,五閱月始成,隄工完固。
40
竹庄堤長二百三十丈。
41
何家壋隄,長三百丈。
42
瓦子灣隄長九十八丈。
43
魯家埠隄,長三百八十四丈六尺以上巴陵境內諸隄。雍正六年,奉㫖發帑修築,高厚倍前。
44
附巴陵縣隄防考畧:按巴陵縣正當洞庭湖沿滙之地,有楓橋、白石等湖,又有南津、乾沙等港。湘水一泛,半沒田廬,然東南諸里尚倚山阜,其最要者,江南則有永濟隄,江北則有江村隄,尤宜急圖者也。
45
臨湘縣,趙公隄在縣東南五里,西北倚山,東南臨湖,高下不平,難以瀦水,自南而東皆窪澤。元泰定間,知縣趙憲築隄以防水,至今頼之。
46
華容縣黄封隄,在縣河之濱,宋知縣黃照築楊柳隄在放生池側。
47
官垸隄在城西,長六千一百八十弓。蔡家垸隄在城西四里,長三千三百二十三弓。黄蓬蔣垸隄在城南三里,長五千三百七十三弓。張家垸隄在城南三里,長一千四十三弓。
48
朱家垸隄在城東三里,長一千二百三十八弓兎。湖垸隄在城東十五里,長一千九百二十五弓。蔡田南北垸隄北離城東五里,南十五里,長三千四百六十一弓。
49
濤湖垸隄,在城東北一十五里,長一千六百九十二弓。
50
凌溪垸隄在城東北一十七里,長六百三十四弓。張家垸隄在城東北一十九里,長一千三百五十弓。伍家垸隄在城東北二十五里,長四百二十六弓。安息垸隄在城北二十五里,長三千九弓。
51
束皮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五里,長二千九百一十二弓。
52
余家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二里,長二千八百二十九弓。
53
黄家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三里,長一千八百六十一弓。
54
江黃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三里,長七千七百三十二弓。
55
馬家垸隄,在城東北三十四里,長一千七百九十五弓。
56
線家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五里,長一千二百七十六弓。
57
劉陳垸隄在城北三十五里,長五千六百四十三弓。吳小垸隄在城北三十七里,長一千四百三十弓。湖家小路垸隄在城北三十七裏,長二千一百三十三弓。
58
楊李垸隄,在城西北四十里,長三千一百九十七弓。南北垸隄在城西北四十里,長一千四百三十弓。桃樹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五里,長二千七十弓。黃湖垸隄在城東北四十五里,長一千八百七十二弓。
59
永固垸隄,在城東北三十七里,長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弓。
60
嚴肖垸隄在城東北三十八里,共長一千八百八十四弓。
61
家垸隄在城北三十七里,長三千三百一十五弓。乙酉垸隄在城北六十五里,長七百三十四弓。蔡劉垸隄在城北六十五里,長一千一百四十弓,合工垸隄在城北六十里,長六千六百八弓。周小垸隄在城北六十里,長九百八十二弓。以上華容境內各垸隄,雍正六年奉。
62
㫖發帑修築,高厚倍前。
63
附華容縣隄防考畧:按縣城北臨川江南連洞庭,中有斗子澌瀦等湖,南北水漲,殆無遺土,非環土為垸,則居民不能以旦夕安也。明正統間,知縣楊鐩請於朝,遣工部員外郎王士華、湖廣布政使蹇贒相便宜,築隄四十有八,其最大為要害者,惟官垸濤湖,安津、蔡田四垸各周廻四十餘里,本縣錢糧半出其內,一罅之漏,千家坐斃,隄防之功不可緩也。
64
岳州府隄防總考畧:按郡志,城西岳陽樓一帶正臨洞庭湖,春夏水漲,波濤撼城,勢甚可慮。宋守滕宗諒築偃虹隄障之,其屬邑惟平江居萬山中,水患尚少,臨湘半倚山城,雖可捍御,然西北俱濱江水口,又多勢難,築隄巴陵隄防祗在江北諸里,惟華容四十八垸之隄最為要害。
65
常徳府。
66
武陵縣。柳隄自東門外至北門。南湖隄在縣西二十里。滇、黔孔道。趙家隄在縣西二十里。
67
金雞隄在縣西南二十里。長江隄,在縣東二十里
68
皂角隄,在縣東三十里。
69
東田隄在縣東十五里
70
屠家隄。 伍家隄。 烏雞隄。 龍裏隄。 馬家窖、陽雀隄。 上東隄。 下東隄 接官亭隄。 四老口新陂隄。 觀音樁隄。 自屠家隄以下,俱在縣東槐花隄。 花猫隄。 鐵窑湖隄。 易家隄。 落路口蓮花庵隄。 白頭湖隄 唐家灣隄。 菖蒲隄,明月隄。 罩沙隄。 曲尺灣隄。 南湘鋪隄。 洗手堰隄。 自槐花隄以下俱在縣西。
71
蘆洲障,周圍十五里六分。
72
姚家障,周圍三十七里。
73
王家障,周圍一十一里。
74
文子障周圍一十七里。
75
黃溪南障周圍一十八里,二分黃溪北障,周圍一十五里,五分木瓜、徳遠二障,周圍三十里六分。烏汊障周圍一十八里,四分張家障,接連龍陽大圍,計一十二里,永益障計二十里。
76
保安障計十八里三分。
77
黄花扁草障,計二十里九分,武陵四方之三。 自蘆洲以下俱在縣東
78
南溪障計二十八里。三分官堤障,周圍一十四里一分。 三障在縣東北。 以上諸隄障
79
皇清康熈二十一年增修。雍正六年,奉㫖發帑修築,每隄障加高三尺,加寛五尺。宿郎堰在縣東九十里,周圍四十餘里。雍正四、五兩年,夏秋水發,因近洞庭洪波激盪成壑,萬難修築開墾。雍正七年,奉
80
㫖將額賦永遠豁除,並舊欠及本年錢糧,俱邀蠲免。蓴陂在縣北五十里,唐刺史李璡修。
81
槎陂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唐崔嗣業、韋夏卿修放。鶴陂在縣東北八十里,唐崔嗣業復修,又名崔陂。津石陂在縣北一百九十里,唐崔嗣業修,李翺溫造復修。
82
永泰渠在萬金村唐光宅中,刺史胡處立開。右史渠在萬金村,本名後鄕渠,一名石英渠溫造開。考功堰在縣東北八十九里,一名樊陂。唐李翺開以上諸陂堰俱可漑田千餘頃,惜歲久多淤。附唐書地理志,武陵縣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胡處立開以通漕,且為火備。西北三十七里有北塔堰,開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璡增修,接古蓴陂,由黃土堰注白馬湖,分入城隍及故永泰渠,漑田千餘頃。東北八十九里有考功堰,長慶元年,刺史李翺因故漢樊陂開,溉田千一百頃。又有右史堰,刺史溫造,增修開後鄕渠,總九十七里,漑田二千頃。又北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本聖厯初令崔嗣業開翺造,亦從而增之。漑田九百頃,翺以尚書考功員外造,以起居舎人出為刺史,故以官名。東北八十里有崔陂,東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亦嗣業所修以漑田,後廢。大厯五年,刺史韋夏卿復治槎陂,漑田千餘頃。十三年,堰壞,遂廢。
83
龍陽縣。蕭公大隄在縣東十五里。南城隄在縣東南半里
84
河洪隄,在縣西一里。
85
陡門隄在縣西三里。
86
杉木隄在縣東一里。
87
殷隄在縣東南五里。
88
小汎洲隄,在縣西二十五里,內有塘涽二座。大汎洲隄在縣西四十里,周圍一千八百六十餘丈,內有涽四座。
89
李公隄,在縣北二十五里,周圍二千八百餘丈。新隄在縣南一里,安涽一座。
90
古堤在縣東南十五里。
91
夾隄在縣南十五里。
92
曲隄在縣南十里
93
大圍隄在縣北,周廻三萬五千八百餘丈,計一百二十里。上接沅、辰諸溪洞,水下濱洞庭大湖舊有水涽七座,以洩積聚之流。
94
南趕障在大圍之北,計二十二里,保安障計一十八里。
95
黃花障計一十四里,龍陽縣四分之一,絲茅障計四里。
96
彭家障計一里。
97
廖家障計四里。 以上隄障俱在縣北,係補舊連三障,在縣北計五里,係新增。
98
辰陽障計一十一里。
99
車橫障計一十五里。
100
連五障,計十五里六分,所統諸隄為粟,公為承,春為楓,橋為中隄,為大隄。春夏水溢,一隄不堅,五障皆潰。三汊障計六里五分。
101
灰歩障計一十五里四分七,荊障計二十一里五分,銅盆障計一十三里。
102
雙家障計九里五分。
103
茶塘障計一十五里。
104
南隄障計十里七分。 以上諸障,俱在縣東,係補舊油坡障,長二里二分。
105
青歩障長一十五里。
106
乾坡障長七里。 三障俱在縣東,係新築北,益障在縣南,長一十五里六分,係補舊菖蒲障,長一十五里。
107
橫隄障長五里,二障在縣南,係新築冷水障。在縣西,長一十一里四分大有障,長十里,舊名陡門。
108
白子障,長二十三里。
109
馬家障,長七里二分。
110
張家障長二十二里。
111
莊浦障長三十里。
112
永恒障,長五里。
113
豐收障長七里。 以上俱在縣西,係補舊金石障長四十七里。
114
復興障。 二障在縣西,係新築。 以上龍陽境內諸隄障,明嘉靖十三年修,二十九年潰。四十四年修大圍隄決口三十處,長四千五百餘丈。
115
皇清康熈七八兩年大修,雍正六年,奉㫖發帑修築,每隄障加高三尺,加寛五尺,堅厚倍前。沅江縣西湖隄在縣南半里。
116
沔湖圫隄在縣東二十里長山。圫隄在縣東四十五里。太平圫隄在縣東七十里。永寧圫隄,在縣東九十里。新興圫隄,在縣東十里。 以上沅江境內諸隄,雍正六年奉。
117
㫖發帑修築。
118
附常德府隄防考畧:按郡治與龍陽、沅江二縣地皆濱江,歴來歲遭水害。南齊永明十六年,沅江諸水暴至,常德没城五尺,宋淳熈十六年,没城一丈五尺,漂民廬,舎後唐沈如常,砌二石櫃以殺水,勢得保城垣。元延祐六年,郡監哈尚於府學前又砌石櫃一座,高二丈餘,益加保固。明嘉靖元年,大水決隄,十二年江漲,幾欲衝城,隆慶五年萬厯三十六年,皆大水,頻遭渰沒,頃年修築,民始有寧居辰州府。
119
麻陽縣一,都堰二十有五二,都堰十有五。
120
三都堰十有二。
121
四旗都堰十。
122
石惹都堰二十。
123
石渠都堰二十四。
124
市都堰二十有七。
125
附麻陽縣陂堰,考畧按:邑多瘠田,水源絶少,唯仰望於雨澤,少旱則歲難有秋,水利。自楊家古堰外,皆萬厯間,知縣蔡心一開築心,一多善政水利,乃其最著者。
126
直𨽻澧州。
127
澧州陽由坪隄 孟姜隄。 黄絲隄。 上夕陽隄下夕陽隄 魏家隄。 窖口隄。 李文隄 張毛隄大圍垸隄。 以上澧州境內各隄,雍正六年奉㫖發帑修築,高厚倍前。
128
安鄕縣圍城垸隄 文明垸隄 羅陽垸隄。 中和垸隄。 黃隄垸隄 劉孟垸隄 張壤垸隄俱在縣南。
129
板橋垸隄在縣西。
130
惠明垸隄在縣北,接圍城垸。 以上為上十垸、興家垸隄。 實惠垸隄。 新家垸隄 太和垸堤合家垸隄。 以上為下五垸。 以上安鄕境內各垸隄,雍正六年奉。
131
㫖發帑修築,高厚倍前。
132
附《九江隄防考畧》。按《禹貢》九江,孔殷謂沅漸元辰,敘酉、澧、澬、湘九水,會合滙為洞庭一湖是也。今以《郡縣志》考之,辰常、衡、永枝、河會流於洞庭者,無慮數十水,而其會衆流而注之。湖則有三焉,曰沅、湘、澧而巳。沅發自牂牁經辰溪,合麻陽諸溪洞水過常武出湖之北。湘發自廣西與安海、陽山至分水嶺,分為二𣲖,一為灕水,一為湘水,至永州瀟水會焉,至衡州烝水會焉。過長沙出湖之南。澧發自武陵古克縣東流過武水口,合焦溪如溪諸水,經慈利石門至澧州出湖之西,而漸元辰、敘酉、澬共合流而滙為洞庭以為之壑。故衡寳、永辰、沅得免水患。惟常、武當沅江之下流,岳、澧值江湖之會,合長沙之益陽、湘隂,上接澬、湘,下濱洞庭,故歲遭浸溺,隄防之設,最宜急圖者也。
133
附修築隄,防總考畧:近年深山窮谷,石陵沙阜,莫不芟闢耕耨,然地脈既疏,則沙礫易圮,故每雨則山谷泥沙,盡入江流,而江身之淺澁,諸湖之湮平,職此故也,欲盡心力以捍民患,惟修築隄防一事耳,故備考古今,可經久而通行者,葢有十焉:一曰審水勢。東洗者必西淤,下澁者必上湧築隄者,審其勢而為之址,最難禦者,莫如直衝之勢,議者退為曲防,故荆州虎渡穴口之隄,先年愈退愈決,而後直逼江口以遏水衝,乃得無恙,他如順注之傾涯,則隄勢宜迂急,湍之廻沙,則隄勢宜峻。二曰察土宜。一遇決口,必掘浮泥、見根土,乃築隄基,其所加挽者,必用黄白壤。三曰挽月隄洗在東涯,則沙廻而西淤,在南塍,則波漩而北,故往往古隄反抱江流者為水所齧,即臨傾涯之上,勢甚孤懸,必先勘要害之地,而預築重䕶之隄。四曰塞穴隙。獾屬螻蟻窠穴,秋冬水涸,徧察孔端,極探其原而為之防,五曰堅杵築木杵不如石㮙、石㮙不如牛轢。六曰捲土埽塞決口,為上䕶成隄次之。法埽以雈葦為衣,以楊柳枝為筋,以黄壤為心,以穀草為紼纚,因決口之淺深,水勢之緩急,而為長短大小者也。若隄防初成,土尚未實,必以楊柳枝為埽,横棲於隄外,則可以御波濤而隄無恙。七曰植楊柳,八曰培草鱗,九曰用石甃當衝決之要處,若非石隄,必不能回水怒而障狂瀾。十曰立排樁,將大木長丈餘,密排植於隄之左右,聯以紼纚,結以竹葦,則風浪先及,排樁而隄可恃以不傷也。
134
䕶守隄防總考,畧決隄之故三,有隄甚堅厚,而立勢稍低,漫水一寸,即流開水道而決者,有隄形頗峻而橫勢稍薄,湧水撼激,即衝開水門而決者,有隄雖髙厚而中勢不堅,浸水漸透,即平穿水隙而決者,要皆修築既疏而防守復怠,故坐致此患耳。故防範䕶守之計,條議有四:一曰立隄甲。每千丈,僉一隄老,每五百丈,僉一隄長,每百丈,僉一隄甲,凡隄夫十人,一應隄防事宜官守之而有垸處,所亦設有垸長垸夫,其法與隄甲同,仍不論軍屯官庄,凡受利者,各自分隄若干丈。二曰豁重役。凡隄老隄、長隄甲,及垸長、垸甲、人役,各復其身,每遇編審,即與豁除別差,則彼得一意於隄防。三曰置鋪舍、查照漕河事例,於隄上創置舖舍,三間,令隄長人役守之,則往來棲止,不患無所,而防䕶事務,亦庶幾不致妨悞矣。四曰嚴禁令。凡有奸徒盜決、故決江、漢隄防者,即照依河南、山東事例發遣,揭示通衢,以警偸俗。
135
湖廣通志巻二十一
URN: ctp:ws37584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