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西通志巻七十五
3
經籍第二子類 集類
4
子類。
5
子之類,凡十七,曰《儒家類》,曰《道家類》,曰《法家類》,曰《名家類》,曰《墨家類》,曰《縱横家類》,曰《農家類》,曰《雜家類》,曰《小說家類》,曰《天文類》,曰《五行類》,曰《蓍龜類》,曰《厯筭類》,曰《兵書類》,曰《雜藝術類》,曰《類事類》,曰《醫書類》。
6
按舊志子類有神農黄帝書數種,今考神農二十篇,劉向謂出於李悝及商君所說,黄帝素問,陳氏謂出於後世依託,其他諸書疑皆偽造者居多,兹槩從闕焉。
7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周吕望撰。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隂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齊世家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漢書藝文志:吕望為周師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為太公,術者所増加也。藝文志注。李靖曰:「謀所謂陰謀不可以言窮,言不可以兵窮,兵不可以財窮,此三門也。李衛公問答老子曰:「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陰謀之言也。范蠡用之以取吳,張良本之以滅項而言兵者尚焉,此太史公入道家,然隂謀之術,申、商、韓非之所本也。文王之德之純,太公見而知之,丹書敬義之訓,武王得於師尚父,隂謀傾商之說,陋矣!玉海○按:此二百三十七篇出於班史藝文志,而隋經籍志不載於六韜外,另有太公隂謀及隂符鈐録等九種。考《漢藝文志如劉向所序六十七篇,注云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皆不細標其目,疑此或依其例,而以隂謀及隂符、鈐録等書,括於二百三十七篇之中歟?抑彼或多,後儒依託歟?兹不盡載。
8
六韜》六巻。吕望撰。
9
《周史六弢》六篇《漢書藝文志》。師古曰:即今之《六韜》也。葢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弢字與韜同也《藝文志》注。晁氏曰:周吕望撰。分文、武、龍、虎、豹、犬六目,兵家權謀之書也。元豐中,以《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黄石公三畧》、《尉繚子》、《李衛公問對》頒行武學,令習之,號七書。讀書志○按:康熈中,武學七書祗存孫、吳、司馬法三種,餘俱黜。
10
九章筭術
11
包犧氏始畫八卦,作九九之數,以合六爻之變。黄帝神而明之,引而伸之。建厯紀協律,《吕記》稱𨽻首作數,其詳未之聞也。周公制禮有九數九章》是矣劉徽九章筭經序》
12
《老子道德經》二巻李耳撰
13
晁氏曰:李耳撰。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闗尹,喜凡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德之㫖。予嘗學焉,通其大㫖而悲之,葢不幸居亂世憂懼者所為之書乎?不然,何求全之甚也《讀書志》
14
《闗尹子》九巻尹喜撰
15
陳氏曰:周闗令尹喜,葢與老子同時。啓老子著書言道德者,按《漢志》有《闗尹子》九巻,而《隋》、《唐》及《國史志》皆不著録,意其書亡久矣。徐藏子禮得之於永嘉。孫定,首載劉向校定序,末有葛洪後序,未知孫定從何傳授,殆皆依託也,序亦不類向文。《文獻通考○按:抱朴子老子》西逰,遇闗令尹喜於散闗彊,令之著書耳,不得已為著道德一經散,闗在今鳯翔縣南。皇甫士安髙士傳云:平王東遷闗,以捍移人,以職徙尹喜候氣,非此而往,逕由兹焉。今鳳翔志有授經臺在縣南,尹喜,既見老子,授五千言,退而書道德經後常居此,合之抱朴子似非無據。舊志但列闗尹子,而不及道德經,故今並列焉。神妙行軍法一巻。    《陣圖》一巻。秦將軍郿人白起撰。
16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王,封武安君。《史記本傳》。《商子》五巻。商君公孫鞅撰。
17
晁氏曰:秦公孫鞅撰。鞅,衛之庶孽,好刑名之學。秦孝公委以政,遂致富强,後以反誅,鞅封於商,故以名。其書本二十九篇,今亡者三篇。太史公既論鞅刻薄少恩,又讀開塞書,謂與其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有以也《讀書志》
18
《明世論》十五篇漢車騎從事杜陵杜篤撰《太史公萬嵗厯》一巻  《萬嵗厯祠》二巻俱太史令龍門司馬談撰。太史公《素王妙論》二巻。太史令龍門司馬遷撰。
19
太史公素《王妙論》曰:諸稱富者,非貴其身,得志也,乃貴恩覆子孫,澤及鄉里也。黄帝設五法,布之天下,用之無窮,葢世有能知者,莫不尊親,如范子,可謂曉之矣。管子設輕重,九府行伊尹之術,則桓公以霸,范蠡行十術之計,二十,一年之間,三致千萬,再散與貧,《七畧》云:司馬遷撰《史記正義》云二巻,今僅見此語於《太平御覽》《玉海》
20
《新序》十巻漢宗室光禄大夫劉向撰。
21
漢劉向撰。成帝時典校秘書,因採載戰國、秦、漢間事為三十巻上之,其二十巻今亡。《崇文總目》漢興,六藝皆得於散絶之餘,世無復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諸儒茍見傳記百家之言,皆恱而向之。故先王之道,為衆說之所蔽,闇而不明,欝而不發,而怪竒可喜之論,各師異見,皆自名家。向之序此書於今最為近古,雖不能無失,然逺自舜、禹,而次及周、秦以來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已本書曾鞏序。
22
《說苑》二十篇。劉向撰
23
劉向所序《說苑》二十篇,《崇文總目》云:「今存者五巻,臣從士大夫間得之者十有五篇,與舊為二十篇,正其脫謬,疑者闕之」。本書原序
24
《九章重差》一巻     《說老子》四篇俱劉向撰。《三統厯》一巻。漢宗室侍中劉歆撰。
25
劉氏《三統厯譜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也《漢書列傳賛
26
《女誡》一巻。扶風曹世叔妻班昭撰
27
序曰:「鄙人愚暗,受性不敏,䝉先君之餘寵,頼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箒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増父母之羞,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恒恐子榖負辱清朝,聖恩横加,猥賜金紫,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男能自謀矣,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他門,取耻宗族,閒作女誡七章,願諸女各寫一通,庶有補益裨助,汝身去矣,其朂勉之!本書原序。
28
《元測》一巻。扶風馬融撰。
29
老子》二巻長陵三老母丘望之注  《老子指趣》三巻母丘望之撰《禦寇論》太常長陵趙岐撰
30
延熹九年,匈奴、烏桓、鮮卑反叛,公卿舉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㑹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禦㓂論》。《後漢書本傳。
31
《釋問》七篇三國、蜀、漢中陳述撰
32
《杜氏體論》四巻魏幽州刺史京兆杜恕撰。杜氏曰:以為人倫之大綱,莫重於君臣,立身之基,本莫大於言行。安上理民莫精於理治。勝殘去殺,莫善於用兵。夫禮也者,萬物之體也。萬物皆得其體,無有不善,故謂之體論。杜氏《新書》。恕又著《興性論》一篇,葢興於為已。《魏志》本傳。梁有《篤論》四巻,杜恕撰亡。《隋書經籍志》。
33
《老子訓註》大司農闗中董遇撰
34
遇善治老子》魏畧
35
《善文》五十巻      《甄正論》三巻俱晉征南將軍杜陵杜預撰。
36
典林》二十三巻京兆韋謏著
37
謏善著述,伏林三千餘言,演為《典林》二十三篇,《述作》及《集記》凡數十萬言,皆深博有才義。《晉書本傳》。
38
《傅子》一百二十巻。司𨽻校尉泥陽傅𤣥撰。
39
𤣥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别,名為《傅子》,為內、外、中篇。凡有四部、六録,合百四十首,數十萬言行於世。元初作內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沉。沉與𤣥書曰:「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以塞楊、墨之流遁,齊孫、孟於往代,毎開巻未嘗不嘆息也」。《晉書》本傳。今存二十三篇,餘皆缺。書目《泥洹經》三十巻新豐沙門智猛、天竺沙門曇摩羅䜟等譯
40
晉元熈中,新豐沙門智猛,策杖西行,到華氏城,得《泥洹經》及《僧祗律》,東至髙昌,譯《泥洹》為二十巻。後有天竺沙門曇摩羅䜟,復齎胡本來至西河。沮渠䝉遜遣使至髙昌取猛本,欲相叅騐,未還,而䝉遜破滅。姚萇𢎞始十年,猛本始至長安,譯為三十巻《隋書經籍志》苻子》二十巻員外散騎侍郎長安苻朗撰。
41
苻朗,字元達,堅之從兄子也。耽玩經籍,手不釋巻,每談虚語𤣥,不覺日之將夕,著《苻子》數十篇行於世,亦《老》、《莊》之流也。《晉書苻朗載記》。
42
實相論》二巻姚秦國師沙門鳩摩羅什撰。姚興迎羅什,待以國師之禮。羅什雅好大乘,志在敷演,常歎曰:「吾若著筆作大乘阿毗曇,非迦旃子比也。今深識者既寡,將何所論!」惟為姚興著《實相論》二巻,興奉之若神。晉書》本傳。
43
金剛般若經一巻鳩摩羅什譯晁氏曰:後秦僧鳩摩羅什譯、唐僧宗宻、僧知恩、宋思元仁、賈昌朝、王安石五家注。予弟公愬,日誦三過,予靳之曰:汝亦頗知其義乎?對曰:「知之。其義明,萬物皆空,故古人謂以空為宗也。予曰:金剛者,堅固不壞之義也,萬物之空,何以謂之金剛?復曰:六如偈其言明甚,獨奈何?因語之曰:汝之過,正在以有為法同無為法,以真空同頑空耳。張湛曰:身與萬物同有,其有不有?心與太虚同無其無不無庶幾如此哉讀書志?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鳩摩羅什譯
44
余自少讀普門品,雖未能深解其意,然嘗以意測之曰,此佛氏之寓言也。昔唐李文公問藥山禪師曰:如何是惡風吹船,飄落鬼國?師曰:李翺小子,問此何為?」文公拂然,怒形於色,師笑曰:「發此瞋恚心,便是黒風吹船,飄入鬼國也!」吁,藥山可謂啓發人矣!以是推之,則知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浄,烈熖成池,一念警覺,船到彼岸,災患纒縳,隨處而安,我無畏怖,如械自脫,惡人侵凌,待以横逆,我無忿嫉,如獸自奔。讀是經者,則知補陀大士,真實為人,非浪語者西山真氏䟦
45
《老子》二巻鳩摩羅什注
46
《肇論》四巻姚秦僧洪肇撰
47
晁氏曰:姚秦僧洪肇撰。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著此書。物不遷、不真空,湼槃無知》、《般若無名》四論傳燈云。肇後為姚興所殺《讀書志》
48
《道覺論》二十巻陳扶風馬樞撰
49
樞,字要理。博極經史,尤善佛經及周易、老子》義,撰《道覺論》二十巻,行於世。陳書本傳。
50
《象經》一巻。周武帝撰。
51
佛性論        《七經論》俱尚書武功蘇綽撰。綽字令綽,少好學,博覽羣書,尤善筭術,著《佛性論》、《七經》,論行於世。《周書本傳》。
52
隋髙祖《新譔兵書》三十巻,二儀十簿經》一巻    《四海類聚單方》十六巻。俱煬帝御撰。
53
《相經》三十巻。丞相長安來和撰。  《象經一巻三十六科鬼神感應等大義》九巻俱國子祭酒西城何妥撰《欹器圖》三巻      《地動銅儀經》一巻
54
《九宫五墓》一巻     《遁甲録》十巻,《遁甲立成法》一巻    《陽遁甲用局法》一巻,《元辰經》十巻      《元辰厄》百九巻
55
《百怪書》十八巻     《録命書二十巻,《九宫龜經》一百一十巻  《太一式經》三十巻,孔子馬頭易卜書》一巻  《風角鳥情》二巻俱儀同京兆臨孝恭撰
56
《序志》一巻唐太宗御撰。
57
《唐金鏡書一作「述」一巻太宗御撰貞觀二年正月庚午,著金鏡述以示侍臣實録》爰述金鏡,窮神盡聖,便物以言,應言以行,苞括治體,抑揚辭令張藴古《大寳箴》太宗思隋氏失道,皇運開基,因而序之以明誡,謹神筆書石,命工刻之以賜皇太子,末云:「明鏡不逺於焉,自鑒」《太平御覽》。
58
《帝範》四巻太宗御撰
59
序曰:汝以幼年,偏鍾慈愛,義方多闕,庭訓有乖擢,自維城之居,屬以少年之位,未辨君臣之禮節,不知稼穡之艱難,余毎思此為憂。今自軒昊以降,迄於周隋,經天緯地之君,纘業承基之主,興亡治亂,其道煥然,所以披鏡前蹤,博採史籍,聚其要言,以為近誡云爾。《文苑英華》。晁氏曰:貞觀末,著此書以示髙宗,且曰:「修身治國,備載其中」。其末頗以泰侈自咎,戒髙宗,俾勿效己《讀書志》
60
《二帝三藏聖教序》一巻
61
太宗髙宗《唐書藝文志》
62
唐天訓》四巻髙宗御撰
63
顯慶二年六月,上製《元首前星維城股肱誡》,次著《股肱論》,令許敬宗等注釋,名曰《天訓》㑹要》
64
《麟閣詞英》六十巻髙宗勅撰
65
臣範《唐藝文志》作「軌」二巻則天武皇后撰。《天后臣範序》云:想周朝之十亂,爰著十章,思殷室之兩臣,分為兩巻《文苑英華》。晁氏曰:唐則天皇后武氏撰。「範」或作「軌」。武氏稱制時,嘗詔天下學者習之,尋廢,本十篇,今缺其下五篇《讀書志》
66
《紫樞要録》十巻     《百僚新誡》五巻,《青宫紀要》三十巻    《少陽政範》三十巻《列藩正論》三十巻    《維城典訓》二十巻俱武后撰。《訓紀雜載》十巻。武后撰。
67
采《青宫紀要》、《維城典訓》、《古今內範》、《內範要略》等書為雜載云。《唐書藝文志》
68
《開元訓誡》●宗御撰
69
開元二十五年八月甲子,帝制《訓誡》六篇以示諸王,其㫖葢明君臣父子之義,齋祭稼穡之事。忠、王璵等上表,請宣付史館,及示百僚,許之。宰臣奏:「聖謨垂訓,輝映千古,望宣布中外,手詔諭曰:周公誡伯禽曰:無以魯國驕人。朕方聖雖慙,豈忘誡子!聊示庭訓,何足宣布《玉海》《開元御集》、《誡子書》一巻《唐書藝文志》○。按此訓誡,即御集,誡子書也
70
《明皇老子注》二巻、疏一巻𤣥宗御撰。自製序曰:「朕承寡薄,常感斯文,恐失無為之理,每因清宴,輒扣𤣥闗,隨意所得,遂為箋註,豈成一家之說,但備遺闕之文」。《文苑英華》。晁氏曰:唐𤣥宗撰,天寳中,加號《元通道德經》,世不稱焉,又頗増其辭。如「兒貴食母」作「兒貴,求合於母」之類,貴食母者,嬰兒未孩之義,諸侯之子以大夫妻為食母増之贅矣。讀書志》。
71
《金剛般若經》一巻𤣥宗御注  《開元廣濟方》五巻𤣥宗御撰大易誌圖叅同經》一巻𤣥宗與葉静能一行問答語。
72
《貞元集要廣利方》五巻德宗御撰
73
《前代君臣事跡》十四篇。憲宗御撰。上以天下無事,留意典墳,每覽前代得失興亡之事,皆三復其言。又讀《貞觀開元實録》,見太宗撰金鏡書》及《帝範》上下篇。𤣥宗撰《開元訓誡》,思繼前躅,遂採《尚書》、《春秋後傳》、《史記、班范《書》、《三國志》、《晉書、晏子春秋》、《吳越春秋、新序》、《說苑》等書君臣行事可為龜鑑者,集成十四篇,一曰君臣道,二曰辨邪正,三曰戒權倖,四曰戒微行,五曰任賢臣,六曰納忠諫,七曰謹征伐,八曰謹刑法,九去奢泰,十崇節儉,十一奬忠良,十二修政教,十三戒田獵,十四録勲賢分為上下。巻上自製序曰:「前代君臣事蹟《續會要》。
74
《李衛公問對》三巻衛國公三原李靖撰。晁氏曰:唐李靖對太公問兵事,史臣謂李靖《兵法》世無完書,略見於《通典》,今問對出於阮逸家,或云逸因杜氏附益之。陳氏曰:亦假託也,文辭淺鄙尤甚。今武舉以七書試士,謂之武經,其間孫、吳、司馬法或是古書,《三畧》、《尉繚子》亦有可疑。《六韜、問對》偽妄明白,而立之學宫,置師弟子,伏而讀之,未有言其非者,何也?何薳春渚紀聞》言其父去非為武學博士,受詔校七書,以《六韜問對》為疑,白司業朱服服言此書行之已久,未易遽廢,遂止。後為徐州教授,與陳師道為代,師道言聞之東坡世所傳王通《元經》、闗子明易傳及李靖問對,皆阮逸偽撰,逸常以草示奉常公云。奉常公者,老蘇也。按四朝國史兵志,神宗熈寧間,詔樞宻院曰:唐李靖兵法,世無全書,雜見《通典》,離析譌舛。又官號名物與今稱謂不同,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樞宻院檢詳官與王震、曽旼、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類解釋,令今可行。豈即此問答》三巻耶?或别有其書也。然晁、陳二家以為阮逸取《通典》所載附益之,則似即此書。然神宗詔王震校正之說既明見於《國史》,則非逸之假託也《文獻通考》
75
遁甲萬一訣》一巻李靖纂
76
晁氏曰:題云唐李靖所纂黄帝書。按遁甲之法,見於隋志凡十三家,則其學之來,亦不在近世矣,以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推國家之吉㐫,通其學者以為有騐,未之嘗試也。讀書志。
77
《陰符機》一巻。李靖撰。
78
唐李靖撰。以謂隂符者,應機制變之書,破演其說,為隂符機。又有《勢滋》及《論合》三篇。《崇文總目》
79
六軍鏡》三巻。李靖撰。
80
李靖撰各五章,以天子六軍,故取為名,起政理,終尅敵。書目。
81
《兵鈐新書》一巻。李靖撰。
82
載靖與秦王論兵如問對書書目《韜鈐秘術》一巻     《九天𤣥女孤虛法》一巻,《總要》三巻       《六十甲子厭勝法》一巻《占風雪一作「雲」氣》一巻   《風雲論三巻三軍氷鑑》三巻     《用兵手訣》七巻出軍占風氣候》十巻   《衛國公手記》一巻《覇國箴》一巻      《玉帳經》一巻
83
《六壬透天闗法》一巻   《候氣秘法》三巻六十《甲子占風雨》一巻。  《五音法》一巻陰陽律體一作「髓」》一巻   《靈闗訣益智》二巻《袖中金》五巻      《𤣥女常手經》二巻
84
《神訣》一巻       《逰都璧王經》一巻《兵法》三巻       《弓訣》一巻
85
《法射指訣》一巻     《九天𤣥機八神課》一巻、六十甲子禳敵克應決勝術》一巻俱李靖撰《㝠報記》二巻。吏部尚書京兆唐臨撰。 《天文大象賦》一巻黄冠子岐山李播撰。
86
《周髀筭經》二巻。太史令岐陽李淳風撰。陳氏曰:題李淳風等註《周髀》者,葢天文書也。稱周公受之商髙,而以句股為術,故曰《周髀》。《唐志》有李淳《風釋》二巻《文獻通考》
87
《倚馬立成法》二巻李淳風撰
88
晁氏曰:唐李淳風撰。兵行占候之書也。淳風,太宗時人,而此書起九宫法,至貞元六年庚午,假託以行其書耳,非淳風本真也《讀書志》
89
《玉厯通政經》三巻李淳風撰
90
陳氏曰:李淳風撰。亦天文占也。《唐志》無之《文獻通考》。《乙巳占》十巻李淳風撰
91
陳氏曰:唐太史令岐陽李淳風撰。起算上元乙巳,故以名焉《文獻通考》貞觀中撰。始於天象,終於風氣《書目》。《乾坤秘奥》一巻李淳風撰
92
太史令李淳風撰。自乾災至錯紀》,凡三十五篇。書目《地理少》一巻。李淳風撰
93
陳氏曰:稱李淳風,亦未必然《文獻通考》《質龜論》一巻李淳風撰
94
李淳風得於石室《唐書藝文志》九天觀燈法》一巻    《六壬精髓經》一巻《立觀經》一巻      《乾坤秘奥》七巻
95
《五行元統》一巻     《四民福禄論》四巻,《𤣥悟經》三巻      《太一𤣥鑑》五巻,《占燈經》一巻      《三元經》一巻《太一樞㑹賦》一巻    《占燈法》一巻《觀燈法》一巻      《諸家秘要》三巻《行軍明時秘訣》一巻   《太白華葢法》二巻,《雲氣營寨占》一巻    《行軍厯》一巻
96
《懸鏡經》十巻      《天文占》一巻,《大象元文》一巻     《厯監天元主物簿》三巻,《雜占》一巻       《帝王氣象占》一巻
97
《西天占書》一巻     《白澤圖》一巻,《周遁三元纂例》一巻   《隂陽遁入局立成法》一巻,《隂陽二遁萬一訣》四巻  《遁甲要用歌式》二巻,《陽遁天元局法》一巻   《隂陽遁甲經》三巻,《隂陽遁甲立成》一巻   《天一遁甲兵機要訣》二巻《三元遁甲經》一巻    《遁甲符應經》三巻
98
《太一新鑑》三巻     《九宫口訣》三巻,《玉帳經》一巻      《乾坤秘一作「要」七巻,《蓬瀛經》三巻      《濟家備急廣要録》一巻二宅賦一巻      《行年起造九星圖》一巻,《宅心鑑式》一巻     《相宅經》一巻
99
《宅體一作「髓」經》一巻    《九星修造吉㐫歌》一巻,《隂陽二宅歌》一巻    《二宅相占》一巻
100
《太白運㑹䜟記》一巻   《九天秘記一作「訣」一巻,《詳思記》一巻      《𤣥女金石𤣥悟術三巻西王母玉訣》一巻    《通𤣥玉鑑頌一作「領」一巻《太陽太隂賦》二巻    《日月氣象圖》五巻、上象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巻
101
《太白㑹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巻《日行黄道圖》一巻    《月行九道圖》一巻,《雲氣圖》一巻      《渾天方志圖》一巻,《九州格子圖》一巻    《十二宫入式歌》一巻,《感應經》三巻      《皇極厯》一巻
102
《正一五真圖》一巻    《周易𤣥悟》一巻俱李淳風撰。《九章算經要畧》一巻   《五經算術》二巻張丘建《算經》三巻    《海島算經》一巻《五曹孫子等算經》二十巻 甄鸞《孫子算經》三巻,《大象賦》一巻      祖冲之《綴釋》五巻
103
河西甲寅元厯》一巻   《九章算術》九巻,《乾泰秘要》三巻     鄭𤣥《九旗飛變一巻演齊人要術巻□○李淳風演
104
淳風通羣書,明厯術,於占候吉㐫若符契。然當世術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學習可致,終不能測也。所撰《乙已占》等書,傳於世。《唐書》本傳。
105
《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巻  《玉藻瓊林》一百巻俱學士華隂孟利貞撰
106
隨遺録》秘書監萬年顔師古撰。
107
《千金方》三十巻華原隱士孫思邈撰。晁氏曰:唐孫思邈撰。思邈博通經傳,洞明醫術,著用藥之方,診脈之訣,針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要,無不周悉。後世或能窺其一二,未有不為名醫者。然議者頗恨其獨不知傷寒之數云。《讀書志》。《千金翼方》三十巻。孫思邈撰。
108
晁氏曰:思邈著千金方,復綴集遺軼,以羽翼其書,成一家之言。林億等謂首之以《藥録》,次之以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辟榖》、《退居》、《補益》、《雜病》、《瘡癰、色脈》、《針灸》,而《禁經》終焉者,皆有指意云。《讀書志》陳氏曰:其末兼及禁術,用之多騐。《文獻通考》。
109
《千金食治》孫思邈撰。
110
李時珍曰:「唐孫思邈撰《千金備急方》三十巻,采摭《素問》。扁鵲、華佗、徐之才等所論補養諸說及本草闗於食用者,分米榖、菓菜、鳥獸、蟲魚為食治附之,亦頗明悉。《本草綱目》。
111
《養生要録》一巻     《枕中素書》一巻,《攝生真録》一巻     馬隂《二君內傳》一巻《太清真人煉雲母訣》二巻 《氣訣》一巻《燒煉秘訣》一巻     《龍虎通元訣》一巻,《龍虎亂日篇》一巻    《幽傳福壽論》一巻㑹三教論》一巻     《龍虎篇》一巻
112
《龜經》一巻       《五兆筭經》一巻、《龜上五兆動揺經訣》一巻。 《福禄論三巻千金髓方》二十巻    《神枕方》一巻
113
《醫家要妙》五巻     《退居志一巻真氣銘》一巻      《五藏旁通明鑑圖》一巻《針經》一巻       《玉涵方》三巻
114
《千金月令》一巻     《千金養生論》一巻,《養性延命集》二巻    《養性雜録》一巻養生銘        《禁經》二巻
115
五臟旁通導養圖》一巻  《芝草圖》三十巻,《太常分藥格》一巻    《崔氏産鑑圖》一巻,《攝生月令圖》一巻    《六氣導引圖》一巻,《侍膳圖》一巻      《坐照論並五行法》一巻《金鏁子訣》一巻     《內外神仙中經秘宻圖》一巻
116
《黄帝神竈經》三巻    丹經訣要一巻神仙修養法一巻以上俱孫思邈撰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於隂陽推歩醫藥無不善,孟詵、盧照隣等師事之」。唐書本傳。辨正論八巻闗中僧法琳撰。
117
晁氏曰:唐釋法琳撰。潁川陳良序云:「法琳,姓陳,闗中人,著此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宣和中,以其老子語焚毁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八,凡五巻,序文亦有剪棄者《讀書志》
118
《破邪論》二巻甄正論》三巻俱法琳晁氏曰:唐釋法琳撰。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毁,藏中多闕,故録之晁氏《讀書志》按:《破邪》、《甄正》二論,昭德《讀書記》以為宣和焚毁,藏中多闕。然愚嘗於邨寺經藏中見其全書《破邪論》專詆傅奕,而並非毁孔、孟,所謂詖淫邪遁之詞,無足觀者。《甄正論》譏議道家,如度人經》璇璣停輪處,以為璇璣無停輪之理,使停輪至七日七夜,則宇宙顛錯,而生人之類滅矣。無極曇誓天」及「龍變梵度天處,以為「曇」與「梵」二字出自佛書,佛法未入中國之前,經傳中並無此二字,豈有天帝名號而剽竊佛書字義乎?又如河上公《道德章句序》,言漢文帝駕詣河上公問道,而河上公一躍騰雲,帝知是神人下輦稽首,從受章句二巻,以為《漢史記車駕每出必書,何獨不書駕詣河上公問道之事?且孝文好黄老言,立渭陽五帝廟,則因新垣平平一方士,其說至卑陋,帝尊寵之,而史亦備述之。河上公之事竒偉如此,何獨見遺於班、馬乎?乃羽人道士輩自創此說,此論頗當,意必借筆於文學之士,沙門輩恐不能道也《文獻通考》
119
《大唐京寺録傳》十巻僧彦琮撰 《諌苑》二十巻燕國公髙陵于志寧撰《佛教賞罰三寶法》一巻  《安養《蒼生論》一巻
120
《三徳論》一巻      《入道方便門》二巻
121
《衆經目録》五巻     鏡諭論一巻無礙縁起一巻     《十種讀經儀》一巻無《盡藏儀》一巻     《發戒縁起》二巻,《法界僧圖》一巻     《十不論一巻懴悔罪法》一巻     《禮佛儀式》二巻俱新豐僧元琬撰。○按《唐藝文志》注,元琬,姓楊氏,新豐人。
122
《修身要覽》十巻章懷太子賢撰  《春秋要録》十巻君臣相起發事三巻俱章懷太子賢撰
123
《九鏡射經》一巻,《射訣》一巻。檢校太子詹事京兆韋韞撰。陳氏曰:唐檢校太子詹事韋韞撰。制弓矢法三篇,射法九篇。又叙其學射之初有張宗者,授之訣為《射訣。文獻通考》。
124
《中樞龜鏡》一巻。許國公武功蘇瓌撰。初,瓌謂子頲有公輔之器,因以宰相事業訓之,凡二十七條。宋開府見之,請號曰「龜鏡」。書目。
125
《諌林》二十巻      《續世說新書》十巻,《神仙後傳》十巻     《園庭草木疏》二十一巻《王氏神通記》十巻    《新本草》四十一巻《針灸服藥禁忌》五巻   《袖中備急要方》三巻,《嶺南急要方》二巻    《藥性要訣》五巻俱廣州都督咸陽王方慶撰。
126
《四分律疏》二十巻長安僧惠滿撰 《大乘要句》三巻新豐僧空藏撰。《博聞竒要》二十巻。武功徐闉撰。
127
開元武功縣人徐闉上。詔試文章,留集賢院校理。《唐書藝文志》
128
《外臺秘要方》四十巻給事中郿人王燾撰。珪孫燾,性至孝,為徐州司馬。母有疾,彌年不廢帶,視絮湯劑,數從髙醫㳺,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號《外臺秘要》,討繹精明,世寶焉。《唐書》本傳。晁氏曰:燾在臺閣二十年,久知𢎞文館,得古方書數千巻,因述諸病症候,附以方藥、符禁灼灸之法,凡一千一百四門。天寶中,出守房陵及太寧郡,故以「外臺名其書。孫兆以燾謂「鍼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取灸而不取鍼,譏其為醫之蔽,予獨以其言為然。讀書志陳氏曰:其書博采諸家方類,如肘後、千金,世尚多有之,至小品、深師、崔氏、許仁則、張文仲之類,今無傳者,猶間見於此書云。《文獻通考》。《外臺要畧》十巻。王燾撰。
129
《神仙可學論》一巻道士華陰吳筠撰。晁氏曰:唐吳筠撰。嵇康謂神仙不可以學致,筠意不以為然,故演修習之方,以勉學仙之士云《讀書志》《兩同書》一巻吳筠撰
130
陳氏曰:不著名氏。《中興書目》云唐吳筠撰。《唐藝文志》同,但入小說類。采孔、老為內、外十篇,名《祝融子兩同書》。祝融者,謂《鬻子》為諸子之首也。《文獻通考》○按:《唐》、《宋藝文志》皆稱筠撰。惟《崇文總目》云羅隐撰。
131
《形神可固論》一巻    著生論一巻,明真辨偽論一巻    《心目論》一巻《𤣥門論》一巻      諸家論優劣事一巻辨方正惑論一巻宋藝文志作「辨方士惑」輔正除邪論》一巻    《元綱論》一巻復淳化論一巻     道釋優劣論》一巻俱吳筠撰筠通經誼,美文辭,𨽻道士籍,入嵩山依潘師正,究其術卒。弟子諡宗元先生。文章深詆釋氏。唐書本傳。
132
《天文事序議》一巻。長安韓滉撰。 《老子道徳經》四巻唐宗室協律郎李約注
133
《古今國典》一百巻    《㑹要》四十巻。俱武功蘇冕撰。《南華通微》十巻。鳯翔元載撰。
134
《太白還丹篇》一巻
135
陳氏曰:稱清虛子太白山人,唐貞元時《文獻通考》孫子注》二巻左補闕萬年杜牧撰
136
自序曰:孫武所注十三篇,太約用仁義,使機權魏武帝所為注解,十不釋一。予因取武書,備為其注。曹之所注,亦盡存之,分為上、中、下。巻後之人有讀武書予解者,因而學之,猶盤中走丸丸之走盤,横斜圓直,計於臨時不可盡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於盤也本書原序晁氏曰:牧以武書,大畧用仁義使機權,曹公所注十不釋一,因備注之。世謂牧慨然最喜論兵,欲試而不得者,其學能道春秋、戰國時事,甚博而詳,知兵者有取焉讀書志
137
《理道要訣》十巻宰相萬年杜佑撰。陳氏曰:唐宰相杜佑君卿撰。凡三十三篇,皆設問答之辭。末二巻記古今異制,葢於《通典》中撮要,以便人主觀覽《文獻通考》
138
《管子指畧》二巻杜佑抄
139
《國史志》唐杜佑《抄管氏書為《指畧》序,稱房喬所注,而《舊録》皆作尹知章,文句無復小異。今本房𤣥齡注有經言、外言》、《內言》、《短語》、《區言》、《雜篇》輕重《玉海》
140
《意林》三巻戸部尚書扶風馬總撰。
141
晁氏曰:唐馬總㑹元撰。初,梁庾仲容取諸家書術數雜記凡一百七家,抄其要語為三十巻,總以其繁畧失中,増損成三軸。前有戴叔倫、楊伯存兩序《讀書志》子,抄百十有七家,仲容所取,或數句或一二百言,是有以契其意,入其用,而他人不可共享者也。馬總意林》,一遵庾目,多者十餘句,少者一二言,比《子抄》更為取之嚴,録之精且約也。戴叔倫序其書曰:「上以防守教之失中,以補比事之闕下,以佐屬文之緒,有疏通廣博,潔浄符信之要,無僻放拘刻譤,蔽邪蕩之患」。陸機曰:「傾羣言之瀝液,潄六藝之芳潤,是庶幾焉髙氏子抄《意樞》二十巻馬總撰
142
《六帖》三十巻刑部尚書渭南白居易撰。晁氏曰:唐白居易撰。以天地事物分門類為聲偶,而不載所出書曽祖父秘閣公為之注,行於世。世傳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缾數千,各題名目,置齋中,命諸生采集其事類,投缾內,倒取之,抄録成書,故所記時代多無次序云。《讀書志》白樂天取凡書精語可備詞賦制文采用者,各以門目類粹,而總名其書為六帖。既不自釋所以名,後人亦無辨。偶閱唐制,其時取士凡六科,别其所試條件,毎一事名一帖,其多者,明經試至十帖,而《說文》極於六帖。白之書為應科第設,則以帖為名,其取此矣。程氏《衍繁露》八漸通真議》一巻白居易撰  《栁氏小說舊聞》六巻華原栁公權撰
143
《元聖蘧廬》二巻亳州刺史京兆李繁撰。晁氏曰:唐李繁撰。繁學於江西僧道一,敬宗時嘗與丁公著陸亘入殿中,抗佛、老,講論唐虞。韓愈稱其家多書,一覽終身不忘。太和中,舒元輿誣其濫殺不辜,繫獄。知且死,著書十六篇,以明禪理。自謂臨死生而不懼賢於顔,回在陋巷,不改其樂。嗚呼,可謂賢矣。而史載其生平行事甚醜,獨何歟《讀書志》
144
《樂善録》十巻      司牧安驥方一巻、司牧安驥集三巻俱唐宗室司馬李石撰。西京巢氏水氣論一巻不著名《續曹大家女訓十二篇。薛䝉妻京兆韋氏撰。《廣人物志》十巻鄉貢進士京兆杜周士撰。陳氏曰:唐鄉貢進士京兆杜周士撰。叙武德至貞元選舉薦進人物事實,凡五十五科。《文獻通考》
145
蘇氏演義》十巻武功進士蘇鶚撰
146
陳氏曰:唐光啓進士武功蘇鶚徳祥撰。考究書傳,訂正名物,辨證訛謬,有益見聞。尤梁谿以家藏本,刻之當塗《文獻通考》
147
《杜陽雜編》三巻蘇鶚撰
148
晁氏曰:唐蘇鶚字徳祥撰。家武功,杜陽川雜録廣徳以至咸通時事《讀書志》
149
《獨行方》十二巻     《玉壺備急方》一巻俱嶺南節度京兆韋宙撰
150
《劉公嘉話録》一巻義武軍節度京兆韋絢撰。晁氏曰:唐韋絢撰。劉公謂禹錫。絢字文明,執誼子也。咸通中,節度義武,幼從學於禹錫録其話言《讀書志》《戎幙閒談》一巻韋絢撰
151
晁氏曰:唐韋絢撰。太和中,為李徳裕從事,記徳裕所談《讀書志》
152
《賔客佳話》一巻     《佐談》十巻俱韋絢撰夣雋》一巻       《周公解夣一》巻俱宰相華原栁燦撰。《魏氏要畧》二十巻。澄城魏謩撰
153
《三水小牘》三巻皇甫牧撰
154
陳氏曰:唐皇甫牧遵美撰。天祐中人。三水者,安定屬邑也。《文獻通考》
155
《華嚴經》《百門義海》兩巻長安僧法藏撰晁氏曰:唐僧法藏撰。長安,崇福寺僧也。分十章。《讀書志》《華嚴奥㫖》一巻法藏撰
156
大唐京寺録》巻亡     《法琳别傳》二巻俱僧法藏撰晁氏曰:唐僧法藏撰,又曰《妄盡還源觀》,凡六門《讀書志》《玉泉筆端》三巻又别一巻。
157
陳氏曰:不著名氏。有序,中和三年作。末有䟦云「扶風李昭徳家藏之書也」,即故淮海相公孫。又稱黄巢陷洛之明年,䟦亦不知何人。别一本號玉泉子,比此本少數條,而多五十二條無序,䟦録其所多者為一巻《文獻通考》
158
月波洞中記》一巻
159
晁氏曰:序稱唐任逍遥得之於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篇,相形術也《讀書志》
160
《後畫録》一巻僧彦宗撰
161
晁氏曰:唐僧彦宗撰。品長安名畫,凡二十七人《讀書志》本《草性事類》一巻京兆醫工杜善方撰
162
禹錫曰:京兆醫工杜善方撰。不詳何代人。凡一巻,以本草、藥名隨類解釋,附以諸藥制使畏惡相反,相宜解毒者。《本草綱目》。
163
《黄庭五臟六腑圖》一巻太白山見素女子胡愔撰。《九室指元篇》一巻宋華山隱士陳搏撰。
164
搏好讀《易》,手不釋巻,自號「扶揺子」,著《指元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宋史》本傳。
165
希夷先生《龜鑑》一巻陳搏撰陳氏曰:陳搏圖南撰,劉康國注。《館閣書目》作《人倫風鑑》《文獻通考》
166
清異録》二巻翰林學士新平陶穀撰。晁氏曰:稱翰林學士陶榖撰。凡天文、地理、花木、飲食、器物,毎事皆制為異名新說。其為書始似《雲仙散録》,而語不類國初人,葢假託也《讀書志》
167
《儀天厯》十六巻太子洗馬京兆史序撰史序,字正倫。善推步厯筭,補司天學生,又知監事,修儀天厯,上之。《宋史》本傳
168
《天文厯書》十二巻    《乾坤寳典》四百五十五巻,《乾坤總録》五巻俱史序撰
169
《補政忠言》十篇太常博士華州趙湘上《䝉書》十巻長安、种放撰
170
《兵書》十五巻工部侍郎中部楊偕撰。偕,字次公,性剛而忠樸,尤喜古今兵法,有《兵書》十五巻。宋史本傳。
171
《正䝉書》十巻著作郎長安張載撰。
172
晁氏曰:張載子厚撰。張舜民嘗乞追贈,載於朝,云:「横渠先生張載著書萬餘言,名曰正䝉陰陽變化之端、仁義道徳之理、死生性命之分,治亂國家之經,罔不究通。方之前人,其孟軻、揚雄之流乎!」此書是也。初無篇次,其後門人蘇昞等區别成十七篇,又為《前後序,又有胡安國所傳,篇為一巻。末有行狀一巻。《讀書志》藍田吕氏曰:先生晚自崇文,移疾西歸,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志道精深,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熈寧九年秋,集所立言,謂之正䝉出示門人曰:「此書予厯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與前聖合,大要發端,示人而已,其觸類廣之,則吾將有待於學者」。《文獻通考》。《西銘集解》一巻張載撰,藍田、吕大臨等解
173
陳氏曰:張載作《訂頑》、《砭愚》二銘,後更曰《東、西銘》。其《西銘》即《訂頑》也。大抵發理一分殊之㫖,有趙師俠者,集吕大臨、胡安國、張九成、朱熹四家說為一篇,刻之興化軍。龜山楊氏曰:「《西銘》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為仁。知其分殊,所以為義。所謂分殊,猶孟子言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無差等耳」。或曰:「如是則體用果離而為二矣」。曰:「用未嘗離體也。以人觀之,四支百骸具於一身者體,至其用處則首不可以加屨足,不可以納冠,葢即體而言,分已在其中矣《文獻通考》
174
《信聞紀》一巻張載撰
175
晁氏曰:張載撰。雜記經傳之義,辨釋、老之失《讀書志》尉繚子注》一巻張載撰
176
晁氏曰:張載撰。其辭甚簡。蚤年喜談兵,後謁范文正,文正愛其才,勸其學儒,載感悟,始改業。此殆少作也《讀書志》
177
《語録》三巻       《雜述》一巻俱張載撰。《吕氏老子注》二巻秘書省正字藍田吕大臨撰。晁氏曰:吕大臨撰。其意葢以老氏之學合有無謂之𤣥,以為道之所由出,葢至於命矣。其言道體,非獨智之見,孰能臻此。求之終篇,謬於聖人者葢寡,但不當以聖智仁義為可絶棄耳。《讀書志》。
178
《南還録》二巻吏部侍郎新平張舜民撰。晁氏曰:張舜民芸叟撰。舜民元豐中從軍攻靈州,師還,謫授郴州監酒,即日之官,記途中所厯,並其詩文《文獻通考》
179
《雜記》一巻       《畫墁録》一巻俱張舜民撰。《捜神秘覽》三巻     《壑源茶録》一巻俱京兆章炳文撰。唐語林》八巻長安王讜撰
180
陳氏曰:長安王讜正甫撰。以唐小說五十家倣《世說》,分門三十五,又益十七,為五十二門。《中興書目》十一巻,而闕《記事》以下十五門。又云本亦止八巻,而門目皆不闕《文獻通考》
181
紹聖安邊策衛尉少卿武功游師雄撰。哲宗數訪邊防利病,師雄具慶厯以來邊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謀議之得失,及方今禦敵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紹聖安邊策》,上之《宋史》本傳
182
本草廣一作「衍」義二十巻通直郎華隂冦宗奭撰。晁氏曰:冦宗奭編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執用已私失於商確,併考諸家之說,叅之事實,覈其情理,證其脫誤,以成此書。讀書志陳氏曰:其書援引辯證,頗可觀采。文獻通考。時珍曰:冦宗奭撰。以補註及圖經二書,叅考事實,覈其情理,援引辯證,發明良多。東垣、丹溪諸公亦專信之,但以蘭花為「蘭草,巻丹」為「百合」,是其誤也。書及序例凡三巻,平陽張魏卿以其說分附各藥之下,合為二書。本草綱目。
183
《師友談記》一巻。華州李廌撰。
184
晁氏曰:李廌方叔撰。多記蘇子瞻、范純夫及四學士所談論,故曰師友」《讀書志》
185
《德隅堂畫品》一巻。李廌撰。
186
陳氏曰:李廌方叔撰。趙令畤德麟官襄陽,行槖中諸畫,方叔皆為之品。評,元符元年也。《文獻通考》
187
水心鏡》一百六十七巻光禄大夫延安韓彦直撰。彦直,字子温,嘗摭宋朝事,分為類目,名《水心鏡》,為書百六十七巻。禮部尚書尤袤修國史,白於朝,下取是書以進,光宗覽之稱善。《宋史》本傳。
188
《永嘉橘録》一巻韓彦直撰
189
陳氏曰:知温州韓彦直撰。世忠長子也。《文獻通考》。《天經》十九巻同州進士王及甫撰
190
陳氏曰:同州進士王及甫撰,不知何人。其書定是非,協同異,由博而約,儒者之善言天者也《文獻通考》
191
通幽子《靈台隱秘寳符》一巻
192
扶風隱者《宋史藝文志》
193
《補妬記》一巻京兆王績編
194
晁氏曰:古有《妬記》,久而忘之,不知何人輯傳記中婦人嚴妬事以補亡《讀書志》。陳氏曰:稱京兆王績編,不知何時人。古有宋虞之《妬記》,等久不傳,故補之。自商、周而下,迄五代史傳,所有妬婦皆載之,末及神怪、雜說、文論等。最後有治妬二方,尤可笑也《文獻通考》
195
侯子雅言。華隂侯仲良撰。
196
《韓子》十巻       槩言二十五篇,《硯纂》八巻       《比見記》三巻俱元叅議奉元楊奐撰。辛巳厯。集賢學士奉元楊恭懿撰。
197
恭懿字元甫,奉元人。至元十六年,詔於太史院改厯,十七年三月進奏曰:「臣等徧考自漢以來,厯書四十餘家,精思推算,舊儀難用,而新者未備,故日行盈縮,月行遲疾,五行周天,其詳皆未精察。今權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相較,得今嵗冬至晷影及日躔所在,與列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極之髙下,晝長則夜短,參以古制,創立新法,推算成辛巳厯,雖或未精,然比之前改厯者,附㑹元厯,更日立法,全踵故習,顧亦無媿,然必每嵗測騐積改,至三十年,庶盡其法,可使如三代日官,世專其職,測騐良久,無改嵗之事矣」。《元史本傳。《靖川語録》明三原馬貴撰。
198
薛思菴野録》三巻金華府同知渭南薛敬之撰。序曰:思菴之學,以存心為宗㫖,以求静力行為工夫,所著《野録,皆從身心體,騐中流出,凡天地鬼神之奥,人倫物理之常,靡不研窮究極,而尤歸重此心,切近精實,不詭於洙泗,濓洛之㫖,可謂知所本矣。本書馮從吾序。洙泗言學録。      道學統基俱薛敬之撰
199
先生嗜道若飴,老而彌篤,又好静坐思索,凡有所得,即以劄記所著《道學》、《統基》諸書,其言多有補於名教《闗學編》
200
進修筆録       談録》
201
草堂語録       《三泉堂漫録》
202
《厚鄉録》        動静圖說》
203
漫語俱南京戸部尚書三原王承裕撰。  性理發微,吳江縣丞涇陽馬珵撰。張大器《語録》。保定廵撫咸寧張鼎撰。
204
張鼎,字大器,少受學於河東薛文清,日勤勵於聖賢之學,諸子百家雖靡不研究,而一秉於濓洛闗閩之㫖,文清公深器重之《闗學編》
205
《正䝉㑹稿》戸部尚書咸寜劉璣撰。  《武經類編》淮揚總漕西安衛楊宏撰。《無逸篇》一巻      《宦裔警鑒》一巻俱四川副使西安謝
206
朝宣撰。
207
醫經、小學       壽親養老補遺傷寒治例。俱咸寧劉純撰。
208
《兵法綱目》一巻     《養浩論》一巻俱蘇州同知朝邑王卺撰。宋四子抄釋。南京禮部右侍郎髙陵吕柟撰。
209
涇野先生語録》吕柟撰
210
序曰:涇野先生《語録》,言言皆自躬行心,得中流出,最透悟最精實,可與《西銘》正䝉並傳不朽。余自髫年即嗜好,不離第原録,嵗久板且漫漶,因僣為訂正,而以先生傳附於後,燦然成一完録矣。舊名《內篇》,今更題曰《涇野先生語録》,志實也。按台東郊畢,公鋟梓以廣其傳本書馮從吾序
211
《諭解州畧》一巻。吕柟撰
212
序曰:諭解州畧,乃涇野先生所撰輯,以道乎解梁士民者也。其言信而直,其事簡而畧,猶衣食切於人不可缺,解人親炙之久,宜乎風俗丕變,至於今不能忘也。本書胡大器序。
213
正䝉拾遺       《苑洛語録》俱兵部尚書朝邑韓邦竒撰。邦竒天禀髙明,學問精到,明於數學,大類邵堯夫而論道體,乃獨取張横渠所著有《苑洛語録》、諸書傳世《闗學編》
214
珍珠船》二巻      《墅談》二巻
215
《清涼經》一巻俱鴻臚少卿咸寧胡侍撰。 《友山浪談》一巻山西僉事朝邑王朝雍撰
216
《武經註解》副將長安張我英撰   後垣𤣥機妙方咸寧管澤撰。秦闗全書。藍田舉人王之士撰,長安馮從吾編。
217
序曰:王秦闗先生理學醇儒也,其學以盡性無欲為宗近裡着,已甘貧苦,節世共髙之先生冡,嗣持先生著作數種,乞余訂正,乃命門人輩編次以歸之,而以文簡公粹語》及《飛泉公語録》列於前,見先生學問淵源所自,其曰先師遺訓,先君遺訓者,先生所自命也。其他諸録,皆躬行心得之言,足以羽翼聖賢,扶持名教,非世之騁空譚而尠實用者可比云。本書馮從吾序○按全書內多載之士《語録》,以其為儒家者流,故不歸集部。
218
《越中述傳》四巻兵備道渭南南逄吉撰。序曰:王文成公講學東南,從逰者幾半,天下闗中則有南元善、元貞昆季二先生録公語,幾數萬言,藏之家塾。元貞先生孫子興,太史倣蘇季明校正䝉例,離為四篇,曰立志、格物、從政教人,總題曰《越中述傳》,曰:「是所以致良知也」。本書馮從吾序。
219
《老子斷註》:戸部郎臨潼趙統撰。   《被褐子》五巻按察使朝邑王學謨撰。《宗極論》一巻韓城衛王道撰   《困言》四巻左叅政西安周宇撰。《忍字測》三巻周宇撰
220
序曰:槐村先生闗中,躬行君子也,潜心問學,而於聲律字學尤為士大夫所山斗冢,嗣淑逺出先生忍字測三巻示予,予受而讀之,喟然曰:「道葢在此乎?」遂代為校讐,付剞劂氏觀此,編其於先生生平問,學思過半矣。本書馮從吾序。
221
一中十巻       《見物》四巻
222
《一中大原》二巻     《醫談》一巻俱兩淮運使咸寧李蘇撰。《閒懶子》一巻朝邑監生王朝雍撰。
223
觀宇。         觀宙:
224
天經         《天雅》
225
天典         《天引》
226
天朔         《天極》俱長沙、别駕、三水,文在中撰,各三十六帙《十二友記》一巻驛傳道朝邑王嗣美撰序曰:「余丁亥嵗,承乏河東案牘之暇,自以年暮於世間一切都無所嗜,惟是日用擕帶之物,如影之隨形,頃刻離之不得,然皆雅淡無俗物,其中滋味愈玩,愈長以此為盍簮之助,爰為之記本書自序。
227
《三魔記》一巻王嗣美撰
228
序曰:余素負山林癖,沉酣泉石,浸入膏肓,圖水石而仰宗炳之卧逰,畢婚嫁而追向平之雅志,故著有十二友,以訂寒素。迨案牘之暇,再記三魔,總之忘情塵界,歸於𤣥適,聊以陶寫性靈,卒吾嵗月云爾。本書自序。《崇雅》三約。       《十議書》一巻
229
《申明教化書》一巻    澄道四脈》俱王嗣美撰。日省近言。同州馬樸撰。
230
序曰:「馬敦若日省近言,讀之近,在耳目之前,逺達寰宇之廣顯,寓形色之常淵,入性命之奥,味之而雋,徵之而信,殆追嫓薛敬軒之粹言矣!本書盛以𢎞序。
231
《闗中四先生要語》四巻工部尚書長安馮從吾輯。題曰《涇野先生語録》,故二十七巻苑洛先生語録》,故六巻海內傳誦已久。至谿田先生《語録》止存數,則於嵯《峨書院志》中《斛山先生語録》附刻於遺稿,後人多未幾知。余讀其《語録》,慨焉有《慕因彚,録》其言之尤要者,分為四巻,以便觀省。本書馮從吾題辭。
232
學翼馮從吾撰
233
序曰:講學第一,要令人啓信,必啓信而後可與言也。既信矣,使不防忌,則一傅衆咻不免,方信而忽疑,故又當防忌,既防忌矣,使不正趨,則佛老之說得混其中,故又當正趨趨正矣。使不明源,則源頭未透,不過支離口耳之學,故又當明源源明矣。若不勵功,雖有所窺,總屬虚見,故又當勵功勵功矣,道體無窮,功夫亦無盡,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也,故以詣極終焉。余標此六目,而各採宋、元及明諸儒粹言以實之,凡我同志,尚潜心於斯云。本書自序。
234
澗陸語畧       共學講語。
235
典學堂㑹語      榆介講語俱光禄少卿渭南史記事撰《濟隂綱目》總督三邊臨潼武之望撰
236
序曰:嘗見王宇泰所輯《女科準䋲》,廣搜博採,古今悉備。然一切雜病,亦復槩收,不無駢枝贅疣之弊。因於公事之暇,手為蒐集,汰去諸雜症,而專以婦人所獨者,彚為一書,分門别類於綱之下,各繫以目焉本書自序,醫幟疹科武之望撰。     錢來《山房叢書》百巻華陰張毓
237
翰撰。
238
《九極篇》光禄少卿三水文翔鳳撰
239
《太微經》文翔鳯撰
240
序曰:西極太青文子,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夫既洞性命之奥區,極才思之神臯矣,乃衙官太𤣥,驅役潜虚,其協於卦爻者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名曰太微太微,有四經、十二賛、十六圖、六十四緯、四表,凡一百篇,其道以作聖而恢王,窮神而合天而一切、天綱、地紀、人極、物華之全,無不準其建都、立官、制軍、行師之法,盡本於参兩錯綜之數,不覺矍然於易理之深明也。本書賈鴻洙序。
241
《癡醒子》三十巻太子太保渭南南企仲撰。《致曲言》二巻兵部員外岐山張舜典撰。序曰:心虞以理學鳴闗中,輯其學之所得,題曰《致曲言》,葢自言其聞見知次之意,因以朂人俾從,誠入不至大而無當,若河、漢而無極也。剖六藝之同異,析諸子之乖離,不執於一,不疑於二,其言極醇無疵,獨契正學之微,以視當世得失之林殊矣。本書王嗣虞序。
242
《明德録》張舜典撰      大六、壬兵機百煉金輞川龎居珍撰
243
《臆論》一巻東昌府别駕翟事心撰  《養生日録》四川僉事盩厔王三聘撰。《六緯質難》七巻。左通政蒲城李應策撰。
244
閒中今古》六巻咸寧秦可貞撰
245
《象罔一得》二巻     椎輪始草俱咸寧王紹徽撰老子解。川東道,鳯翔袁楷撰    《草木靈異録》華隂王汝霖撰。《竒器圖說》三巻,《續竒器圖說》一巻按察僉事涇陽王徵撰。序曰:闗西王公《竒器圖說》一書,採輯者為巻三,創置者為巻一。葢公贍智宏材,披天根而潄,地軸所製,自行車自行磨,已足㕍行武侯,而虹吸鶴飲之偹,旱潦輪壺之傳,刻漏水銃之滅,火災連弩之禦,大敵代耕之省,牛馬因風趁水之不煩人力,其有禆於飛輓,轉運軍旅,農商瑣細米鹽小大悉備逸勞相萬矣,則公之書固非常偉業,是胡可以不傳也,因手繪而授之梓本書《武位中序
246
兩理畧。        百字解。
247
心了丹。        厯代發䝉
248
道說俱僉事涇陽王徵撰
249
《念祖録》一巻      尚友録
250
養正録        就正録
251
《書紳篇》俱樂昌知縣咸寧楊復亨撰  《珊瑚林》主事咸寧韓在撰敦倫庸言       訓書規則畧。俱郟縣知縣。三原張善治撰。
252
克己藥言。龍安府同知盩厔楊楠撰。  《臆編》一巻耀州李㑹心撰。《别世言》一巻國朝朝邑雷于霖撰。
253
引曰:「栢林翁行年七十有五,兩足痿痺、一綫、殘喘寸靈之中,絶不作一室之慮,獨此善脉相資,善氣相延者耿耿,然不置諸懷,形器雖枯,靈明猶存,故為别世之言。别世言引。
254
《太極圖說》一巻。雷于霖撰。
255
序曰:「吾之為是說也,析元公之圖,印我心之同總,以一極二五者,貫通於天地人物之間,曰真、曰精,不越此中正仁義,要使覽之者定以妙合,静以凝成,誠以審感動之機,有善而無惡,敬以嚴修悖之,介有吉而無㓙,純仁精義徹始終而無二齊,生死為一致也。本書自序。
256
《西銘續生篇》一巻雷于霖撰
257
序曰:「西銘者,横渠夫子續大生之徳而作也。予自志學之年,一見是篇,若獲固有,今七十二嵗造物者,將息我也。卧床一載,思吾生有盡吾生生之心無盡,遂於伏枕飲藥之中,勉作註釋五千三百餘字,期與天下萬世仁人孝子共續,此大生之徳於永永不窮也」。本書自序。
258
四言烏哺》一巻雷于霖撰   性理三解吳橋知縣王越撰。自新録一巻。富平惠靇嗣撰。
259
引曰:「余念學問之道,不日長進,即日消亡,竊虞其銳始怠終,虚延嵗月,未有真修實證,故凡一切閱厯,偶有所觸發,輒筆之於冊,以自騐功力之淺深云」。本書自序。存言一巻。蒲城楊仕顯撰。
260
引曰:「余於古先聖賢之嘉言,輒樂為之記,案頭積累千條,時或紛錯之後,細讀幾條,不覺耳聰目明己丑春,被兵火盡歸,烏有庚寅南逰,舟中猶識數欵偶筆,記之門弟,唐天則梓以傳本書自序
261
《傷寒辨證》四巻三原陳堯道撰
262
序曰:素中少負異質,勵精學古,出其緒餘,旁通於醫,上遡軒、岐,下迄來兹,無論內難。《金匱》、《甲乙》諸經,以及《華原》、《河間》、《東垣》、《丹溪》諸集,靡不抉微捜奥,即近代如吳郡之醫案、㑹稽之類經,雲間之微論,三山之救正之類,亦莫不洛誦瀾翻,至横口竪筆,畧無留難。雖委巷繩樞必往,或勸其自重曰:「令病病者又病貧,吾不忍也」。手編《傷寒辨證》一書,折𠂻諸家,參伍衆論,彌縫其闕失,而匡救,其不逮析,疑訂訛綱,提臚列覽者,較若列眉,曠然發䝉,所以康世利民,非徒以其文已也。本書石朗序
263
《痘科辨證》二巻陳堯道撰
264
序曰:治痘之家,各有成書,不過解毒補托二端而已。然痘疹應氣運而為虚實,若辨證一或不審,則解毒補托,總無是處。余自丙戌集有痘科辨證,亦覺條分縷析。今取舊書増補之,大約治法,機權不自我操,止以痘瘡為主,必先嵗氣而明辨。夫虛實寒熱解毒之中,寓有升發之義,實為心得之妙也。本書自序。
265
《日省録》四巻刑部侍郎涇陽王承烈撰。
266
序曰:《日省録》者,涇干王遜功先生録》所自得語也。大之隂陽造化,博之人倫物理精之身心性命,以及吾儒異端所以異同離合之故,罔弗究論,而晰其淵源焉。本書康吕賜序。
267
《秋水堂遺論》一巻咸陽貢士張調燮撰序曰:「先生采格言於先正,發奥義於獨識,言近而指逺,詞約而理博,可以持身,亦可以涉世,可以窮理,亦可以盡性。本書張雲翮序。
268
《就正録》二巻鄠縣張正撰。
269
序曰:擇中語録純粹,以精言不過,辭意切實而不詭僻,良由其殫力精究,故能深入理窟,有此實落學問也。本書馮㻺序。
270
《正學書》一巻      《儆覺録》二巻俱樂亭知縣富平來埏撰《南阿語録》五巻武功康吕賜撰  《二程語録寶鑑》淳化貢生宋振麟輯《性理纂要》二巻鳳翔教授咸陽王明弼撰
271
序曰:朱子於《太極通書》、《西銘》諸書,皆精明瑩白,而千載之秘盡洩。但大全》一書,議論繁多,初學未易觀覽,弼誦味之下妄加節畧,間附己見,務取貫《通録》成二巻,題曰《性理纂要》,以便省觀云本書自序
272
江漢書院講義》十巻   《文獻攬要十二巻荒政考》二巻俱鄠縣王心敬撰。
273
集●
274
集之𩔖凡三:曰《楚辭𩔖》,曰《别集𩔖》,曰《總集𩔖》按集𩔖頗繁,其為宋元以前者皆雜採諸書,自明以來,散見《郡縣志》中。作者既多,純雜亦異。其書未徵到者,或散逸無存,或瑕瑜不掩,兹葢不濫入云。
275
《漢髙祖傳》十三篇
276
髙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策也,《漢書藝文志注。髙祖歌詩二篇。
277
《大風歌》,亦名《三侯》之章。文中子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鴻鵠歌》,朱文公以為卒章意象蕭索,非復三侯比矣《玉海》
278
《髙祖手詔》一巻
279
《孝文傳》十一篇。
280
文帝所稱及詔策《漢書藝文志注》《武帝集》二巻
281
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世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漢書武帝本紀》賛。上所自造賦二篇。《漢書藝文志》師古曰:武帝也。《藝文志》注。
282
《司馬遷集》一巻龍門人
283
《司馬遷賦》八篇《漢書藝文志》
284
《蕭望之賦》四巻杜陵人,官太子太傅 《劉辟疆賦》八篇漢宗室官宗正《張敞集》一巻茂陵人,官京兆尹  《劉徳賦》九篇漢宗室
285
《韋𤣥成集》二巻杜陵人,官至丞相。 《谷永集》五巻長安人,官諫議大夫劉向集》五巻漢宗室光禄大夫  《杜鄴集》二巻茂陵人,官凉州刺史《劉歆集》五巻漢宗室    《班婕妤集》一巻成帝宫人
286
《黄門書》者,假史王商賦十三篇杜陵人、博士弟子、杜參賦二篇。
287
師古曰:劉向《别録》云:臣向謹與長杜尉杜參校中秘書。劉歆又云:參,杜陵人,以陽朔元年病死,死時年二十餘。《漢書藝文志》注。
288
待詔馮商賦》九篇陽陵人  左馮翊秦歌詩》三篇,左馮翊史路恭賦八篇。
289
《梁鴻集》二巻平陵逸士
290
鴻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入霸陵山中,詠詩書彈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髙士,而為四晧以來二十四人作頌。過京師,作《五噫》之歌》。適吳潜閉,著書十餘篇。《後漢書》本傳。
291
《馮衍集》五巻京兆杜陵人
292
衍幼有竒才,所著賦、誄、銘、說問》、《交德誥》、《慎情書、記、說、自序、官録》、《說策》五十篇,肅宗甚愛其人。《後漢書》本傳。《王隆集》二巻。馮翊,雲陽人,官新汲令。
293
王隆能文章所著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後漢書》本傳。《杜篤集》一巻杜陵人,官車騎從事
294
篤博學,不修小節,所著賦、誄、吊、書、讃、七言女誡及雜文十八篇。《後漢書本傳。
295
《班彪集》三巻安陵人,拜徐令
296
彪才髙而好述,作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後漢書本傳。
297
《傅毅集》五巻茂陵人,官車騎司馬  《神雀賦》一巻傅毅撰。毅博學,習章句。肅宗召文學之士,以毅為蘭臺令史,文雅顯於朝廷,著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後漢書》本傳。
298
《班固集》十七巻安陵人,官元武司馬 《離騷、叙賛》三篇班固撰。固九嵗能屬文,誦詩賦,長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著典引、賔戲、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後漢書本傳。
299
《曹大家集》二巻扶風曹世叔妻班昭撰
300
班固《幽通賦》一巻班昭注
301
班彪女名昭,博學髙才,有節行法度。和帝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篇。子婦丁氏為撰集之。《後漢書》本傳。《賈逵集》二巻平陵人,官侍中
302
逵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後漢書》本傳。蘇順集》二巻霸陵人,官郎中
303
順和、安間以才學見稱,隱處求道,所著賦、論、誄、哀辭、雜文凡十六篇《後漢書本傳
304
《誄書》、《論》四篇扶風曹衆撰
305
三輔多士,扶風曹衆。伯師有才名,著《誄、書》、《論》四篇。《後漢書蘇順傳》。
306
《竇章集》二巻平陵人,官大鴻臚
307
章好學有文章,與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薦。《後漢書本傳。馬融集》五巻茂陵人,官南郡太守
308
融才髙博洽,不拘儒者之節,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七言、琴歌、對策、遺令,凡二十一篇。《後漢書本傳。
309
《李固集》十巻南鄭人。官太尉
310
固好學,究覽墳籍,結交英賢有志之士,為太尉、叅録、尚書事。所著章表、奏議、教令、對策、記名,凡十一篇。弟子趙承等共論固言迹,以為《德行》一篇《後漢書本傳。《戹屯歌》二十二章太常長陵趙岐傳》
311
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都尉,岐數為貶議,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岐懼禍逃難,四方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餘逰,市見岐察非常人,載以俱歸。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饗之極歡。藏岐腹壁中數年,岐作《戹屯歌》二十二章。後漢書本傳。
312
《擬前代連珠書》四十章趙岐傳《張奐集》二巻酒泉人,徙華隂
313
奐所著銘、頌、書、教、誡、述、志、對、策、章、表二十四篇。《後漢書本傳。
314
《趙壹集》二巻漢陽西縣人
315
趙壹,字元叔。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後漢書本傳。
316
《楊修集》二巻華隂人,官丞相主簿
317
修字德祖,好學有俊才,所著賦、頌、碑讃、詩、哀辭、表、記、書凡十五篇。《後漢書本傳。
318
《韋誕集》三巻三國京兆人,仕魏光禄大夫誕,字仲將,有文才,善屬辭章,善書有名。文章叙録。《傅㢲集》二巻北地泥陽人,仕魏侍中、尚書。
319
《傅嘏集》二巻北地泥陽人,仕魏尚書僕射《傅𤣥集》五十巻晉北地泥陽人,官司𨽻校尉。𤣥博學善屬文,雖顯貴而著述不廢,文集行於世。《晉書》本傳。
320
《杜預集》二十巻杜陵人,官征南將軍預博學多通,明於興廢之道。後為司𨽻校尉,加位特進《晉書本傳》
321
摰虞集十六巻長安人官秘書監、衛尉卿虞少事皇甫謐,才學博通,著述不倦。晉書本傳。流别集三十巻。摰虞撰。
322
虞撰古今文章,𩔖聚區分為三十巻,名曰《流别集》,各為之論,辭理愜當,為世所重。《晉書本傳》。建安之後,辭賦轉繁,衆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摰、虞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貰,合而編之,謂為「流别。《隋書經籍志》。
323
《傅咸集》三十巻北地泥陽人,官司𨽻校尉咸好屬文論,雖綺麗不足,而言成規鑒。潁川庾純常嘆曰:「長虞之文,近乎詩人之作矣」。《晉書本傳》。
324
文章駮論。中書監泥陽傅祗撰。
325
祗早知名,以才識明練稱。著文章駮論十餘萬言。《晉書本傳》。
326
傅暢集》五巻北地泥陽人,官秘書丞《織錦廻文詩》一巻苻秦扶風竇滔妻武功,蘇蕙作記》曰:滔鎮襄陽,斷其音問,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廻文,五采相宣,瑩心耀目,其錦縱横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横反覆,皆成章句,其文㸃畫無缺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名曰《璇璣圖》,蘇氏笑而謂人曰:「徘徊宛轉,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齎致襄陽,滔省覽錦字,感其妙絶,因具車徒盛禮邀迎蘇氏,歸於襄陽,恩好愈篤。天后織錦廻文記》。
327
《廻文詩》八巻蘇蕙撰。    《韋瞻集》十巻雍州秀才《隋煬帝集》五十五巻
328
《文章總集》五千巻煬帝勅選
329
隋煬帝㑹虞世南等四十人,選文章,自楚詞迄大業,共為一部,五千巻,名文章總集,又擇能書二千人為御書生,分畨鈔書珍珠船
330
《楊素集》十巻華隂人,官太尉
331
素好學,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𨽻。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畨州刺史薛道衡,詞氣宏㧞,風韻秀上,為一時盛作。有集十巻《隋書》本傳。
332
《何妥文集》十巻西城人,官國子祭酒 《韋鼎詩》一巻京兆人《太宗集》三巻
333
陳氏曰:唐太宗皇帝本集四十巻,《館閣書目》但有詩一巻、六十九首而已。今此本第一巻賦四篇、詩六十五首,後二巻為碑銘、書詔之屬,而訛謬頗多。世所傳太宗之文見於石刻者,如《帝京篇》、《秋日效庾信體詩》、《三藏聖教序》,皆不在。又《晉書》紀、傳論稱制曰者四,皆太宗御製也。今獨載宣、武二紀論,而陸機、王羲之傳論不預焉。《宣紀》論復重出,其他亦多有,非太宗文雜厠其中者,非善本也《文獻通考》
334
《髙宗集》八十六巻
335
《垂拱集》一百巻     《金輪集》十巻俱則天皇后武氏撰。《中宗集》四十巻     《●宗集》十巻
336
𤣥宗集》巻亡
337
張說曰:「藝總《六經》,漢光之學也,文通三變,魏祖之才也,縁情定制,五禮之本也。洞音度曲,六樂之宗也。聖於翰墨,蒼頡之妙也」。《玉海》
338
《德宗御集》巻亡
339
劉禹錫曰:「貞元中,天子之文章,煥乎垂光,慶霄在上,萬物五色。舊紀天才秀茂,文思雕華,灑翰金鑾,無媿淮南之作。屬辭鈆槧,何慚隴底之書,文雅中興,●髙前代《玉海》
340
《竇威集》十巻岐州人,官內史令
341
威,字文蔚,貫覽羣家,言世胄子弟多喜武力,威獨尚文,諸兄詆為書癡,髙祖入闗,典禮湮缺,威多識朝延故事,乃裁定制度,帝曰:「今之叔孫通也」。唐書本傳。
342
《楊師道集》十巻華隂人,官工部尚書
343
師道清警有才思,善草𨽻,工詩,每與名士燕集,歌詠自適。帝見其詩,為擿諷嗟賞。後賜宴,帝曰:「聞公每酣賞,捉筆賦詩,如宿構者試之,師道再拜,少選輒成,無所竄定」。一坐嗟伏。《唐書本傳》。
344
顔之推《稽聖賦》一巻岐陽李淳風注《袁朗集》十四巻長安人官給事中于《志寧集》四十巻髙陵人封燕國公《續文選》十三巻𢎞文館學士華隂孟利貞撰《顔師古集》六十巻萬年人,官秘書監師古字籕其,少博覽精訓,故學善屬文。《唐書》本傳。令《狐徳棻集》三十巻。華原人 《蕭徳言集》三十巻長安人《盈川集》二十巻盈川令華隂楊烱撰
345
晁氏曰:唐楊烱,華隂人。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終婺州盈川令。烱博學,善屬文,與王勃、盧照隣、駱賔王以文辭齊名,海內稱王、楊、盧、駱四才子,亦曰「四傑」。烱自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張說曰:「盈川文如縣河,酌之不竭,恥王後信愧盧前謙也」。集本三十巻,今多逸亡《讀書志》
346
《李適集》十巻萬年人,官工部侍郎  《蘇瓌集》十巻武功人官左僕射《顔元孫集》三十巻萬年人
347
《姚璹集》七巻萬年人,官尚書
348
璹,字令璋,少力學,才辯掞邁。《唐書》本傳。《蘇許公集》二十巻。名頲,武功人,封許國公。晁氏曰:唐蘇頲,廷石也。武功人。頲幼敏悟,一覽五千言,輒覆景龍。後與張說以文章顯,時號「燕許。李德裕謂:近世詔誥,惟頲序事外為文章。韓休為序,集本四十六巻,今亡其半矣。《讀書志》。
349
《喬知之集》一巻馮翊人官右侍郎陳氏曰:唐右侍郎喬知之,天授中為酷吏所陷死,集中有《緑珠怨,葢其所由以致禍也《文獻通考》
350
《喬備集》六巻馮翊人知之弟
351
《苑咸集》巻亡
352
京兆人,開元末上書,拜司經校書、中書舍人,貶漢東郡司戸參軍,復起為舍人、永陽太守。《唐書藝文志》
353
蘇源明前集》三十巻武功人,官秘書少監
354
源明工文辭,有名,天寳間,雅善杜甫、鄭䖍《唐書本傳《元載集》十巻岐山人    《劍南集》節度華隂嚴武撰
355
《顔真卿文》一巻萬年人
356
晁氏曰:真卿博學工辭章,進士登制科。代宗時,為太子太師,使李希烈,為希烈所害。世謂真卿忤楊國忠、李輔國、元載、楊炎、盧杞、拒安禄山、李希烈廢斥者,以至於死而不自悔,天下一人而已。學問文章,往往雜於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於理,而所為乃爾者,葢天性然也《讀書志》陳氏曰:真卿之推五世孫師古,曽姪孫。按《館閣書目》:嘉祐中,宋敏求惜其文不傳,乃集其刻於金石者為十五巻。今本序文劉敞所作,乃云吳興沈侯編輯,而著沈之名」。劉元剛刻於永嘉,為後序,則云:劉原父所序,即宋次道集,其刻於金石者也,又不知何據。元剛復為之年譜,益以拾遺一巻多世所傳帖語,且以行狀、碑傳為附録。魯公之裔孫裕,自五代時官温州,與其弟綸、祥皆徙居永嘉樂清,本朝世復其家,且時褒録,其子孫有登科者。《文獻通考》
357
《吳興集》十巻      《臨川集》十巻
358
《盧集》十巻俱顔真卿撰。    《于邵集》四十巻萬年人,厯官侍郎《王氏神道銘》二十巻廣州都督咸陽王方慶撰。
359
《竇拾遺集》一巻左拾遺扶風竇叔向撰。陳氏曰:唐左拾遺扶風竇叔向撰。包何為序。羣、庠、牟、鞏,皆其子也。《文獻通考》。
360
李泌集》二十巻京兆人封鄴縣侯序曰:鄴侯李泌,字長源,七嵗見丞相始興張公九齡,張駭其聰異,授以屬辭之要,許以輔相之業。洎始興,殁不六十載,公果至宰相封侯。有《文集》二十巻。其習嘉遯,則有《滄浪紫府》之詩。其在王廷,則有君臣賡載之歌,或依隱以玩世,或主文以譎諌,步驟六義,發揚時風。觀其辭者,有以見上之任人,始興之知人者已。凡詩三百篇、誌、表、記、賛序議述,又百有二十。其五十篇缺,獨著其目云。本書梁肅序
361
《龍池集》百三十篇左拾遺蔡孚獻開元二年六月,左拾遺蔡孚獻《龍池,集王公卿士以上凡百三十篇,請付太常寺,其詞合音律者,為《龍池樂章》,以歌聖德,從之。初,帝在藩,與宋玉等居於興慶里,時人謂為「五王子宅」。及景龍末,宅內神池涌出,汛灔清瑩,流之不竭,中有龜龍逰焉,故羣臣歌之《冊府元龜》《李峴詩》一巻京兆人官戸部侍郎
362
吳筠《宗元先生集》十巻華隂人序曰:先生諱筠,字貞節,華隂人,生年十五,篤志於道,隱於南陽,天寳初𤣥,纁鶴版,徵至京師,請度為道士宅於嵩丘。十三年,詔入大同殿,又詔居翰林,累章乞還以禽魚自況藪澤為樂,得請,未幾,盜泉汙於三川,羽衣虛舟,泛然東下,棲匡廬,登㑹稽,浮□河,息天柱,隱機埋照,順吾靈龜,有時放言,以暢天理,且以園公歌詠於紫芝𢎞,景怡說於白雲,故屬詞之中,尤工比興,觀其自古王化詩,與大雅吟步虚詞逰仙雜感》之作,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萬象,用宜環樞,稽性命之紀,達人事之變,大率以嗇神挫銳為本,至於竒采逸響,琅琅然若駕雲璈而凌倒,影崑閬松,喬森然在目門弟子有邵冀元者,自先生化去二十五年,𩔖其文章,請傳永久,其有遥迋卓詭之論,猶不列於此編。本書權徳輿序。
363
韋《蘇州集》十巻蘇州刺史京兆韋應物撰。陳氏曰:唐韋應物,京兆人。天寳時為三衛,後作洛陽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還。或媢其進,媒蘖之,出為蘇州刺史。詩律自沈、宋以後,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雖音韻諧婉,屬對麗宻,而閒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得其風格云。韓子蒼曰:蘇州少以三衛郎事𤣥宗,豪縱不羈,𤣥宗崩,始折節務讀書,故其《逢楊開府》詩曰:「少事武皇帝,無頼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兒。朝持摴蒱局,暮竊東鄰姬,司𨽻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云云。然余觀其人,為性髙潔,鮮食寡欲,所居掃地焚香而坐與豪縱者不𩔖。其詩清深妙麗,雖唐詩人之盛,亦少其比。又豈似晚節把筆學為者,豈蘇州自序之過歟?徐師川云:韋蘇州詩人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自李、杜以後,古人詩法盡廢。惟蘇州有六朝風致,最為流麗《文獻通考》
364
《李約詩》一巻唐宗室官協律郎
365
《司空文明集》三巻名曙,京兆人,官虞部郎中。陳氏曰: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别本一巻,才數篇。《文獻通考》。
366
《李程表狀》一巻唐宗室宰相  《李程集》一巻李程擢進士宏辭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唐書》本傳
367
《竇常集》十八巻京兆人,官國子祭酒常,字中行。大厯中及進士第,不肯調,客廣陵,多所著論。杜佑鎮淮南,署為參謀,厯朗䕫江撫四州刺史、國子祭酒。《唐書》本傳。
368
《南薫集》三巻竇常撰
369
晁氏曰:唐竇常撰。集韓翃至皎然三十人,約三百六十篇,凡三巻。其序云:欲勒上中下,則近於褒貶,題一二三則有等差,故以西掖、南宫、外臺》為目,人各係名係賛《讀書志》
370
《竇鞏詩》一巻京兆人
371
竇氏《聨珠集》五巻竇常與弟牟羣、庠鞏撰陳氏曰:唐褚臧言所序竇氏兄弟五人詩,各有小序,曰:國子祭酒常中行、國子司業牟貽周、容管經畧羣丹列,婺州刺史庠胄卿、武昌節度使鞏友封,皆拾遺叔向子也。五人惟羣以處士薦,入諌省,庠以辟舉,餘皆進士科。容齋洪氏《隨筆》曰:竇氏聨珠序》云:五竇之父叔向,當代宗朝,善五言詩,名冠流輩,時屬正懿皇后山陵,上注意哀挽,即時進三章,內考首出,傳諸人口,有「命婦羞蘋葉,都人挿柰花」,「禁兵環素帟,宫女哭寒雲」之句,可謂佳唱,而畧無一首,存於《今荆公百家詩選》亦無之,是可惜也。予嘗得故吳良嗣家所抄唐詩,僅有叔向六篇,皆竒作,念其不傳於世,今悉録之。叔向字遺直,仕至左拾遺,出為溧水令,《唐書》亦稱其以詩自名云。《文獻通考》
372
《奏議集》三十巻戸部尚書扶風馬總撰。馬總,字㑹元。篤學,雖吏事倥偬,書不去前,論著頗多。唐書本傳。
373
《韋貫之集》三十巻萬年人,官工部尚書《韋武集》十五巻萬年人,官京兆尹表奏》十巻令狐楚撰
374
晁氏曰:唐令狐楚字慤士撰。楚相憲宗為文,善於牋奏,自為序云:登科後,為桂、并四府從事,掌牋奏者十三年。始遷御史,綴其藁,得一百六十三篇,自號曰白雲孺子《讀書志》
375
《斷金集》一巻令狐楚編次
376
晁氏曰: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貴顯所唱和詩也。後逢吉卒,楚編次之,得六十餘篇。裴夷直為之序《讀書志》
377
《漆匳集》一百三十巻   《梁苑文𩔖》三巻、雜詩一巻俱令狐楚撰    《彭陽唱和》三巻令狐楚與劉禹錫唱和
378
僧廣宣與令狐楚唱和集》一巻,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巻刑部尚書下邽白居易撰。晁氏曰:唐白居易,樂天也。《唐史》云:太原人居易詩中。自序:生於鄭州滎陽,貞元十七年進士,中拔萃科。元和初,制策一等,調盩厔尉,入翰林為學士。太和初,遷刑部侍郎。㑹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詩。初頗以規諷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當時士人争傳鷄林賈國相率篇易一金,與元微之酬唱,故號「元白」,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在杭州自𩔖詩藁,分諷諭、閒適、感傷、雜律四𩔖。《前集》五十巻,有元稹序。《後集》二十巻,自為序紀。又有《續後集》五巻,今亡三巻。予嘗謂樂天進退以義風流髙矣,與劉禹錫逰,人謂之「劉白」,而不陷八司。馬黨中與元稹逰,人謂之「元白」,而不陷北司黨中。又與楊虞卿為姻家,而不陷牛、李黨中。嗚呼,叔世有如斯人之彷彿者乎!獨集後載《聞李崖州貶》二絶句,其言淺俗似幸其禍敗者,余固疑非樂天之語,及以編年書考之,崖州貶時,樂天殁將踰年,或曰浮屠某作也《讀書志》
379
按《唐書》本傳:居易,其先葢太原人,北齊時五兵尚書建有功,賜田韓城,子孫家焉,又徙下邽。據此,則白氏世為陜人。晁氏引《唐史》所云太原人,固自其先世言之,即詩中自序生於鄭州滎陽,特自述其所生之地,非遂家於滎陽也。
380
《金針詩格》三巻白居易撰
381
晁氏曰:唐白居易撰。居易自謂與劉禹錫、元稹皆以詩知名,撮詩之體,要為一格,病得針而愈詩,亦猶是也,故曰《金針集》《讀書志》
382
元白繼和集》一巻元稹、白居易 《三州唱和集》元稹、白居易、崔元亮《劉白唱和集》三巻劉禹錫、白居易 《元和制策》三巻元稹、獨孤郁、白居易《白行簡集》二十巻下邽人,官主客員外郎
383
《韋處厚集》七十巻萬年人,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序曰:按:公未為近臣以前所著詞賦、讃論、記述、銘志,皆文士之詞也,以才麗為主,自入為學士,至宰相以往所執筆,皆經綸制置,財成潤色之詞也,以識度為宗。觀其發徳音,福生人,沛然如時雨,褒元老,論功臣,穆然如景風命相之冊和,而莊命將之誥昭,而毅薦賢能,其氣似孔文舉論經學,其博似劉子駿,發十難以摧言利者,其辨似管夷吾本書劉禹錫序
384
《韋温集》十巻萬年人,官吏部侍郎
385
温字𢎞育,日誦書數千言,十一,舉兩經及第。《唐書》本傳。《李廓集》一巻唐宗室官節度使
386
陳氏曰:唐寧武節度使李廓撰。程之子也。《文獻通考》《沈亞之集》十巻長安人,官殿中丞、御史內供奉
387
晁氏曰:唐沈亞之下賢,長安人。元和十年進士,終郢州掾。亞之以文字得名常逰、韓愈門、李賀、杜牧、李商隱俱有《擬下賢詩》,亦當世名輩所稱許云。此本之後,有景文、宋公題字,稱得之於端明李學士,編次無倫,葢唐本也。予頗愛其能造語,然其本極舛誤,頗正是之,且裒其遺闕者數篇,及賀、牧、商、隱三詩附於後《讀書志》
388
《樊川集》二十巻外集一巻左補闕史館修撰京兆杜牧撰晁氏曰:唐杜牧牧之也。京兆人。太和二年進士。為詩清致豪邁,人號「小杜」,以别甫云。臨終自為墓誌,悉焚所為文。其甥裴廷翰集其藁,編次其文。樊川葢杜氏所居《外集》皆詩也。《讀書志》陳氏曰:牧佑之孫,在《天台録》集外詩一篇,别見詩集𩔖,未知是否。牧才髙,俊邁不羈,其詩豪而艶有氣槩,非晚唐人所及也。《文獻通考》魏謩集》十巻澄城人
389
《韋渠牟詩集》十巻京兆人,官諌議大夫序》曰:京兆韋君年十一,常賦《銅雀臺》絶句,右拾遺李白見而大駭,因授以古樂府之學,且以懷竒軼拔為己任,至弱冠,乃喟然曰:「四始五際,今既逺矣,㑹情靈者因於物象,窮比興者,在於聲律,遂苦心藻慮,儷辭比事,纎宻清巧,度越羣倫,嘗著天竹寺六十韻,魯郡文忠公序,引而和之,使畫工圖於仁祠,摘句配境,偕為勝絶,又於江南著卧疾二十韻,晉國忠肅公手翰以美之,曰:「卓爾獨立,其在韋生乎!」其為名臣宗公所稱賞如此。所著凡三百篇,以𩔖相從,獻酬唱和,因亦編次,且以聖誕日、麟徳殿三教講論詩為首,凡十巻云本書權徳輿序。
390
《栁仲郢集》二十巻華原人,官刑部尚書《渭南集》三巻渭南尉趙嘏撰
391
晁氏曰:唐趙嘏,承祐也。㑹昌四年進士,終渭南尉。杜紫微讀其《早秋》詩云:「殘星幾㸃雁,横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因謂之「趙倚樓」云《讀書志》
392
《行義集》十巻武功蘇鶚撰   《令狐綯疏表》一巻華原人《津陽門詩》一巻鄭嵎撰
393
晁氏曰:唐鄭嵎字賔先,大中五年進士,津陽即華清宫之外闕。嵎開成中過之,聞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實,明日,馬上裁刻成長句一千四百言,自有序云《讀書志》陳氏曰:「或作愚者,非也。愚嘗為嶺南節度,好着錦半臂,非此鄭嵎。《文獻通考》
394
《投知小録》三巻工部侍郎京兆秦韜玉撰。晁氏曰:唐秦韜玉中明,京兆人。有辭藻,工歌吟,險而好進,為田令孜所善。僖宗幸蜀,令孜引為工部侍郎。中和二年,賜進士第,編入春榜《讀書志》
395
《翁承贊集》二巻京兆人,官諌議大夫
396
陳氏曰:諌議大夫京兆翁承贊撰。乾符二年進士。《文獻通考》
397
《李洞詩》一巻唐宗室
398
晁氏曰:唐李洞才江,慕賈島為詩,銅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多誚其僻澁,不貴其竒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逰,蜀卒《讀書志》。陳氏曰:與張喬同時,稱餘杭明經潘熙載編《文獻通考》
399
《句圖》一巻。李洞撰。
400
《韓偓詩》二巻,《香奩集》一巻京兆人官,兵部侍郎晁氏曰:唐韓偓致光,京兆人,龍紀元年進士,累遷諌議大夫、翰林學士。昭宗幸鳳翔,進兵部侍郎、承㫖,朱全忠怒,貶濮州司馬、榮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審知而卒,《香奩集》,沈括《筆談》以為和凝所作,凝既貴,惡其側艶,故詭稱偓著,或謂括之言妄。許彦周《詩話》,髙秀實言:「元微之詩,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云:「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讀書志》石林葉氏曰:偓在閩所為詩,皆手自寫成巻。嘉祐間,裔孫奕出其數巻示人,龎頴公為漕取,奏之,因得官,詩文氣格不甚髙,吾家僅有其詩百餘篇,世傳别本有名《香奩集》者。《唐書藝文志》亦載其辭皆閨房不雅馴,或謂江南韓熈載所為,誤以為偓。《文獻通考》
401
《杜壽域詞》一巻京兆杜安世撰
402
陳氏曰:京兆杜安世壽域撰。未詳其人。《文獻通考》《浣花集》五巻僣蜀吏部侍郎、平章事京兆韋莊撰。
403
晁氏曰:偽蜀韋莊端己,仕王建至吏部侍郎、平章事。集乃其弟藹所編,以所居即杜甫草堂舊址,故名。偽史稱莊有集二十巻,今止存此《讀書志》
404
採𤣥集》一巻韋莊集
405
又《𤣥集》三巻韋莊集
406
序曰: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寶。載雕載琢,方成瑚璉之珍。故頷下採珠,難求十斛。管中窺豹,但取一斑。自國朝大手名人,以至今之作者,或百篇之內,時紀一章。或全集之中,微徵數首,但掇其清詞麗句,總其紀得者才子一百五十人,誦得者名詩三百首。昔姚合所撰《極𤣥集》一巻,傳於當代,已盡精微,今更採其𤣥者勒成。《又𤣥集》三巻本書自序
407
《諌疏牋表》四巻     《諌草》一巻俱韋莊撰《韋藹詩》一巻京兆人莊弟
408
三峰寓言       髙陽集
409
《釣潭集》二巻俱宋華山隱士陳搏撰搏讀經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輒無遺忘。頗以詩名,有《三峰寓言》、《髙陽集》、《釣潭集》,詩六百餘首。《宋史》本傳。丁年集》十巻。京兆李澣撰,兄濤編。
410
澣幼聰敏,慕王、楊、盧、駱為文章。澣卒,濤編之為《丁年集》《宋史》本傳
411
《陶榖集》十巻新平人,官吏部侍郎
412
榖十餘嵗能屬文,强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咸所總覽,多蓄法書名畫,善𨽻書,為人雋辨宏博。《宋史》本傳。《楊礪文集》二十巻鄠縣人,官樞宻副使。
413
礪為文尚繁,無師法,每詩一題或數十篇。在翰林制誥迂怪,見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巻。宋史》本傳。
414
楊希閔集》二十巻馮翊人
415
希閔屬文,善緘尺。趙普守西洛府中牋疏皆希閔所為。有集二十巻。宋史楊克譲傳。
416
《宋湜文集》二十巻長安人,官樞宻副使。湜器識冲逺,好學美文辭,善談論飲謔,曉音律,妙於奕棋,筆法遒媚,書帖之出,人多傳之。有文集二十巻。宋史本傳。
417
《韓丕詩》三巻華州鄭人
418
《种明逸集》六巻工部侍郎長安种放撰。晁氏曰:种放,長安人,隱終南之豹林谷。咸平中,召授左司諌,累遷工部侍郎,放通經史,七嵗能屬文,不喜釋氏,嘗裂佛書以製帷帳,著《嗣禹說》。在朝有所啓奏,時無知者,楊億譏其循黙,真宗乃出其議十三篇,以示輔臣。晚年頗嗜酒,盛輿服,壮不娶無子,集乃族孫說所編,范㢲為之序。首載真宗詔書及御製詩十首,《讀書志》陳氏曰:淳化中,李介序之於九江,名《江南小集》,凡二巻,《館閣書目》别有正集十巻,云大畧與此同。《文獻通考》
419
《冦忠愍詩》三巻萊國公華州㓂準撰。晁氏曰:㓂準字平叔,華州人。篤學,喜屬文,尤長詩什,多得警句在相位。論議忠直不顧身,謀仇邪媒蘖以謫死。集有范雍叙共二百四十首,「野水無人渡」及「江南春二首皆在獨到海只十里」之詩,已亡其全篇矣。《讀書志》
420
巴東集》三巻㓂準撰
421
陳氏曰:《巴東集》三巻,公初以匠作監丞知巴東縣,自擇其詩百餘篇,且為之序。今刻於巴東《文獻通考》
422
《楊偕集》十巻中部人    《師頏集》十巻闗右人官郎中《冠鳳集》十二巻。龍圖閣學士京兆李仲容撰。
423
仲容舉進士甲科。天聖中,以起居郎知制誥。久之,兼龍圖閣學士。自集制草為《冠鳳集》。《宋史》本傳
424
《漆水集》十巻朝散大夫邠州史天常撰。
425
楊樂道集》二十巻龍圖閣學士、知諫院神木楊畋撰序曰:「公所為文,莊厲謹潔,𩔖其為人,而尤好為詩,其詞平易不迫,而能自道其意。讀其書,咏其詩,視其生平之大節如此,所謂善人之好學而能言者也本書王介甫序
426
《趙懿簡集》三十巻同知樞宻院盩厔趙瞻撰晁氏曰:趙瞻大觀,盩厔人。少善為古文,慶厯五年登進士第。治平中為侍御史,論濮邸事及貶。元祐中,終於同知樞宻院,諡懿簡。學《春秋》,著書十巻,其他文不皆竒也《讀書志》
427
《崇文集》十巻郿人張載撰。
428
晁氏曰:張載字厚之,京師人。後居鳳翔之横渠鎮,學者稱曰横渠先生。吕晦叔薦之於朝,命校書崇文。未幾,詔按獄浙東,既歸,卒《讀書志》
429
《輞川集》五巻《奏議十巻寳文閣直學士藍田吕大忠撰晁氏曰:吕大忠字晉伯,藍田人。汲公之兄,皇祐中進士,除檢詳樞宻院吏房文字,累遷寶文閣直學士,三帥秦鳳。晉伯博極羣書,為文尚理致,有益於用,章奏皆親為文《讀書志》
430
《汲公文録》二十巻《文録掇遺》一巻尚書左僕射藍田吕大防撰。晁氏曰:大防既拜相,嘗分其俸之半以録書,故所藏甚富。其在翰林書命典麗,議者謂在元絳之上云。《讀書志》
431
《誠徳集》三十巻宣義郎藍田吕大鈞撰。晁氏曰:吕大鈞和叔,嘉祐進士,大防仲弟也。師張厚之,贍學博文,無所不該,其文非義理不發。《讀書志》《玉溪集》二十五巻,《玉溪别集》十巻秘書省正宇藍田吕大臨撰。晁氏曰:吕大臨字與叔,汲公季弟也。登進士第,厯秘書省正字,從程正叔、張厚之學,通《六經》,尤精於《禮》,解《中庸》、《大學》等篇行於世。嘗賦詩云:「學如元凱方成癖,辭𩔖相如始近俳。獨倚聖門無一事,願同囘也坐心齋」。正叔可之。《讀書志》。朱子曰:吕與叔文集》煞有好處,他文字極是實說得好處,如千兵萬馬,飽滿伉壯」。《朱子語録》《畫墁集》一百巻、《奏議》十巻。吏部侍郎新平張舜民撰。
432
晁氏曰:張舜民芸叟,邠州人。慶厯中,范仲淹帥邠,見其文異之,用温公,薦為諌官,仕至吏部侍郎。後羈置房陵。政和中卒。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於詩。晚年為樂府百餘篇,自序稱「年逾耳順,方敢言詩,百世之後,必有知音者」云《讀書志》
433
《濟南集》二十巻華山李 廌
434
陳氏曰:鄉貢進士華山李廌方叔撰。又號《月巖集》。東坡知貢舉,得試巻,以為方叔也,置之首選。已而不然。賦詩有「生平漫說古戰塲過眼還,迷日五色」之句,後竟不第《文獻通考》
435
《潏水堂集》四十巻集英殿修撰長安李復撰陳氏曰:集英殿修撰長安李復履中撰。元豐二年進士。博學有氣節。其為熈河漕,有㫖造戰艦戰車,復議奏者之謬,以為兒戲,遂罷其議,時論韙之《文獻通考》蘭泉老人集》金華州防禦使蒲城張建撰
436
《澹軒遺稿》戸部郎京兆史肅撰    《錦溪集》武功杜佺撰。《還山集》一百二十巻元叅議乾州楊奐撰楊奐讀書厭科舉之學,以濓洛諸儒自期博覽强記,真積力久,猶恐不及作文,務去陳言,以蹈襲為恥。江漢趙復序稱其志其學粹然一出於正,即其文可以得其為人。《闗學編》。
437
《龍溪詩集》參政郃陽支渭興撰。    《秋谷集》侍講學士漢中李盂撰。補暇集》。蜀道憲副長安宋規撰。   《潜齋遺稿》大學士髙陵、楊恭懿撰。《勤齋文集》右諭德奉元蕭㪺撰。   《榘菴集》二十巻侍讀學士奉元同恕撰
438
《漫泉集》明蒲城趙晉撰
439
今亡其詩文,散見《蒲城文獻録》中馬志《玉山樵隱詩稿》咸陽李叔方撰
440
《月山集》富平張敏撰
441
今有存者,散見元人詩文集中。馬志。鷃菴集》。吏部尚書富平張紞撰。
442
今亡三原王端毅,公恕嘗拾其遺文為《鷃菴拾遺集》。馬志
443
《從亡隨筆》一巻。翰林院編修朝邑程濟撰。《靖川集》三原馬貴撰
444
《王端毅公奏議》十五巻吏部尚書三原王恕撰。序曰:公出入內外五十年,其文章存者甚多,而奏議最盛。自為大理左寺副,至南京兵部尚書者六巻。兵部尚書王公獻為御史時,刻於蘇州,御史程啓。充為知縣時,復刻於三原,其在吏部者九巻藏之。公子太常卿承裕、所知縣王成章從諸生求得之,合前六巻者刻之,播之四方,詔後世焉本書王九思序。
445
《王端毅文集》十六巻   《詩集》十四巻諌議録》一百巻俱王恕撰
446
《助費稿》二十巻     《奏議五巻浮生出處圖》一巻俱太子少保咸寧楊鼎撰。休亭稿》十巻參議渭南南釗撰。  《屈公奏議》一巻都御史華隂屈直撰。《興革條例奏》。同州王鉞撰   《北原集》順天廵撫中部劉聰撰
447
《正誼菴詩集》六巻    《奏議》五巻俱戸部尚書咸寧雍泰撰。《息齋文集》翰林學士咸寧楊時暢撰。  自在稿侍郎咸寧張鼎撰《南山漫興詩集》。     《圭峰集》。俱叅政、盩厔王傅撰
448
闗西奏議十八巻大學士楊一清撰。序曰:奏議少師、大學士䆳庵楊公先後涖闗西經略疏也。𢎞治中,孝皇用廷臣議,勅公以御史中丞督馬政,嗣改撫全陜,未幾授鉞,總制三邊。正德中,以大學士謝事歸,今上以大司馬兼御史大夫起復總制,奏議事𩔖三茶馬廵撫總制巻十八,凡一百九十四章,大抵皆籌邊䇿也。先已板行,然各為一帙,侍御劉公裒而為一,復刋之葢期逖流遐布,風斯世也。本書韓邦奇序。田疇百咏集。      歸來稿》。俱同知渭南薛敬之撰。
449
《無逸賦》一巻      《龍渠文稿》八巻《險賦》一巻       《詩話》一巻俱按察使咸寧謝朝宣撰。奏議》二巻左叅議同州尚衡撰。
450
《石臺集》嘉議大夫清澗劉蘭撰   《東谷詩集》左叅政華州張潜撰《康德瞻集》四巻武功康阜撰
451
序曰:「武功康德,瞻七嵗能詩歌,十五為騷賦,十九嵗死,其詩,歌騷賦,典則不詭,曲盡情理,庶幾乎金石之音而菽粟之味焉,然世無知者,君子悼惜之弟太史德涵,校刻以傳本書王九思序。
452
《東峯咏稿》一巻     《北都集》一巻《南都集》一巻俱太僕寺少卿清澗劉介撰。《西澗詩集》。叅政三原秦偉撰
453
容堂奏疏       《容堂雜稿》
454
《自考録俱淮揚總漕西安楊宏撰
455
《對山集》四十五巻修撰武功康海撰。孝宗臨御求賢策士,得公列置第一,朝野快睹。是時信陽何仲黙闗中李獻吉、王敬夫號為「海內三才」,而公尤推獨步,當時語曰:李倡其詩,康振其文,學士尊為標的。公殁之六年,中丞東厓翁公捜其集,付西安守六泉吳公刻之以傳本書張治道序
456
《沜東樂府》二巻康海撰。
457
星軺集》        《辛巳集
458
《考經堂集》       庚寅集
459
諌垣奏草。       《三泉堂漫録》俱戸部尚書三原王承裕撰
460
《涇野文集》三十八巻南京禮部侍郎髙陵吕柟撰。正、嘉間以理學倡闗中者曰:吕仲木,學者稱涇野先生先生。學有本原,其枝葉流𣲖,發為文章,外足於象,內足於意,文不滅質,聲不浮,律以道,鳴以學鳴,匪直以文已也。本書李楨序。
461
《涇野别集》:吕柟撰。
462
涇野吕公既捐舘,舍其子太學畇以公别集寄余有賦頌諸體,詩則十六七洋洋乎風、雅之遺道,義之英華,其與公說經諸書並傳,於世無疑也。曰别集者,葢標紀簡帙之次爾。本書王九思序。
463
《十四逰記》二巻。吕柟撰。
464
《十四逰記》者,涇野先生,政暇逰山,隨所至而記之者也。前六篇在解州作,而條山、黄河之勝具見之矣。後八篇在南都作,而鍾阜、長江之靈具見之矣。《傳》曰:「仁者樂山,知者樂水」。世有樂得其物,不樂得其道者,將亦有所悟乎?大器遂梓之以傳曰,「將使逰者知所儆也」。其詩亦附刻於後本書胡大器序
465
康子寛集》五巻武功文學康]撰序曰:康子寛集,渼陂王先生,選之以刻者也。凡五巻巻,以𩔖分,詩以體𩔖,激而不迫,燦而不襍,殆闗中之才焉。本書張治道序。
466
《渼陂集》十六巻吏部文選司郎中鄠縣王九思撰。序曰:予觀渼陂先生之集,其叙事似司馬子長,而不屑屑於言語之末,其議論似賈太傅,而能從容於抑揚之際。至其因懷陳放,寄景道情,則出入乎《風》《雅》選《騷》之間,而振迅於開元、天寳之右,可謂當世之大雅,斯文之巨擘矣。本書康海序。
467
《渼陂續集》王九思撰。
468
序曰:「《渼陂續集》者,渼陂先生垂老之作也。先生齒德既髙,踐履純篤,凡所酬應,罔不協道。若集中嘆禹夫之貨殖善鶴,夫之生農惜瀛也」之宦。成戒,渼也,之土木槩可見矣。外則論學、論師諸書,牝晨、孤兒諸吟,隕霜、警火諸賦,葢拳拳於希聖、學古移風易俗之意也本書翁萬達序
469
《碧山樂府》八巻王九思撰。
470
序曰:山人舊不為此體,自罷夀州後始為之,其才情之妙,可以超絶一世矣。余往來鄠、杜間,茍有所得,則命童子彚輯之。其聲雖托之近體,而其意則悠然與上下同流,宕而弗激,迫而弗怒,讀其曲,想其意,比之聲和之譜,可以知其所懷矣本書康海序
471
《輞川文集》       步聲集》
472
病齋詩》        《習堂稿俱左叅政藍田榮察撰天地正氣編      《蟬噪録》
473
《南逰小稿》       《庸玉録》俱給事中盩厔王元凱撰小浄稿        《雲林稿》俱同州舉人尚班爵撰。《西坡詩文集》戸部尚書咸寧劉儲秀撰。 《平田集》山東廵撫咸寧●楫撰《燕石稿》二巻。山西僉事朝邑王朝雍撰。
474
友山少負詩名,篇出輒為人傳誦,今覆而按之,近體𩔖孟襄陽歌行𩔖岑嘉州古詩有晉魏之遺如出塞曲曰:「人生豈不重,君命,良非輕賊巢。偶成曰:十年糜厚禄,一死答君恩。其壯氣直節,有吞氊褁革之風,意者其漸涵於駟鐵無衣之風而興焉者乎!本書劉垓序。《苑洛集》二十二巻南京兵部尚書朝邑韓邦竒撰。
475
叙曰:大司馬韓公苑洛先生文集》二十二巻,廵撫大中丞樵邨賈公取付省中刻之,以表憲一方。本書孔天𦙍序。《五泉集》二巻。山西㕘議朝邑韓邦靖撰。
476
序曰:汝慶韓邦靖,朝邑人也,與其兄汝節同舉進士。後十年,汝慶以山西叅議,卒。汝節彚。其詩文若干巻,藏於家笥。予痛汝!慶光已肆而弗長,用將䆒而忽窒,幸猶有此,可以表見來世。讀其詩,思其人,泝其志汝慶,可謂弗死矣。臨潼趙伯一氏,刻而傳焉。本書康海序。《屈安人集》二巻韓邦靖妻屈氏撰。
477
《胡䝉谿集》四巻     《續集》一巻俱咸寧胡侍撰。大微前後集      《嘉靖集》俱主事長安張治道撰。《谿田文集》十一巻光禄卿三原馬理撰。序曰:副墨不云乎:馬理文章景明。詩當代斯文可,讓之谿田先生。文名赫著,厥惟舊哉!顧草牘散帙,久未鋟梓,景行者多遐思焉。三原令張文熈彚稿成帙,直指安節吳先生命受之梓本書雒遵序
478
郝節婦遺稿》三原馬理女
479
節婦身既㷀,孤又少稔,谿田先生貞懿之教,故於吟花嘲月,流連光景之詩,不忍形之楮墨,而獨存弔亡愴别之音以自見。篇中,非悲夫則憶,子牢騷欝憤,若終身無以解憂,亦可以想見其性情,哀怨之正矣本書來復序
480
《黄花集》七巻右給事中三原張原撰序曰:「予以罪謫新添,厯牂牁夜郎之墟,履羅甸鬼方之域,凡兩閱月而後始達,流離毒苦,殆以萬狀,間有餘閒,率爾成句,觸物感懷,因事暢情,實非作意為之也。兒維德時侍行,見即録之,寖成巨帙,持以請名,予憶居京時,每夢黄菊花,今兹騐於黄花之詩乎?因以黄花名之,用紀一時之異焉。本書自序。
481
《少華山人文集》十五巻  《詩集》十五巻,《陵下集》四巻      别集
482
《前集》十五巻      《後集》九巻
483
《續集》十五巻      《歸田集》二十巻,《再休稿》六巻      《酒狂餘唱》一巻以上俱都御史咸寧許宗魯撰。
484
彭衙集》。按察僉事水王謳撰。
485
謳字舜夫,風神散朗,負氣任俠,有髙才而無貴仕,故多煩促噍殺之音,五言隱秀,時可尋味,七言專力,學杜古體,多率易而乖音節。今體每纒綿而乏神理,然視闗中同時許伯誠、馬仲房之倫,則已超乘而上矣。列朝詩集。
486
《劉豹林詩集》太僕少卿長安劉序撰。 《少洛集》四巻運使王光濟撰。《王三渠集》十四巻。太子太保咸寧王用賓撰。
487
《靈陂詩草》一巻。朝邑進士雷子質撰。西元集》。禮部侍郎綏德馬汝驥撰。
488
黄河水曰:「仲方詩整練似法顔謝,隊仗森然,雖求之聲律,未見其深,亦不失為髙流也。列朝詩集。
489
太華詩集》       督府奏疏。
490
水部填雲。以上俱都御史長安何棟撰。《介一集》二巻知榆次縣事蒲城雷雨撰。 《渭北集》華陰趙儒撰。《潼谷集》八巻知潞安府事朝邑王三省撰。
491
序曰:潼谷先生於世味,泊然無所好,唯喜讀書。其伊欝侘傺之情,激昻怫㥜之感,洸洋幽𣺌之思,嘽緩滯滛之樂,輙於文於詩發之不規,規襲屈、宋、曹、劉、左遷之所己言,而抒所自得,則無所不詣焉本書王道行序《懷南漫稿》四巻     《擬宫詞》一巻
492
《藝贊》三巻俱陜州牧商州任慶雲撰
493
白閣山人遺稿。     奏議:俱兵備道鄠縣王九峯撰。《楊忠介公集》十三巻監察御史富平楊爵撰。序曰:斛山公與椒山先生稱「嘉靖二楊封事數千言,侃侃正論,不為危詞,矯激如後,生狂嘷以峻要聲譽。今讀五事之奏,退謟瑞,罷雷壇,斥方士。如保姆,慎防幼儲,嚴塞欲開之嗜公言,實左劵耳。系孫雲玖距公百二十年,出公遺稿讐梓,而公言益日星河獄矣。本書李光春撰。
494
《石臯集》四巻耀州左思忠撰
495
序曰:石臯子有詩成,輒以寄余。余觀其思深而才俊,興逺而語清,悠然唱嘆之音也,其體裁則始學昭明。選詩盛唐諸公,乃後流覽於古今而定,則於杜甫葢曰:「杜子有風人之遺云,是可以見志傳世矣」。本書喬世寧序《闗洛集藍田舉人王之士撰。    《樂府》一巻蒲城趙孟暘撰
496
《温恭毅公集》三十巻左都御史三原温純撰。有文翔鳳序。
497
《渭上稿》二十五巻    《渭上續稿》十一巻俱叅議渭南南軒撰
498
《太乙山人詩稿》五巻湖南僉憲武功張鍊撰。序曰:古邰張杲者,諌苑太乙公嗣也。出所刻公詩示余,余受而讀之,意趣暢超,風神遒峻。葢公為康太史甥,少而能文,雅志於詩。太史每與渼陂,王公見而擊節,稱為「漢卿樂天之儔云。本書《闗廷防序》。
499
《雙溪樂府》二巻。張鍊撰。
500
《序》曰:家有洲田,在漆、浯二水間,築垣成墅,植栁成林,栁陰構草,亭亭兩液,出雙泉㑹,流亭除觱沸澄瑩,意甚愛之,因開别沼,種蓮分畦種稻,以餘丘植葭菼,魚鳥飛躍,悠然佳境也。時時招客過此,隨波泛羽,拂石圍碁,云:「胡不樂樂而有言言而成聲,教數童子,被之管絃,用暢性情,意之膚舛,詞之蕪諺,非所恤也」。本書自序。《東陵集》兵部主事渭南劉鳳池撰。   《少陵純音》十巻知府渭南南大吉撰。《姜泉集》十四巻     《訂正㑹稽三賦》三巻俱渭南南逢吉撰
501
《驪山集》十二巻戸部郎中臨潼趙統撰。《南崖稿》。代州牧華州楊孟芳撰。
502
石疊集》六巻富平李宗樞撰
503
序曰:石疊家食時,即以文名,至服官而文益著。今讀其集,若四言古詩,則取則乎《風》、《雅》。五言古詩,則憲章乎漢、魏,七言古詩則掇英乎王、楊。五七言律,則集美乎岑、杜,遒然並駕前驅,乃其文則薈叢《左史》,綴《續禮經詞,聿采乎遷,固理不詭於周、孔。斯啜膏腴而得其㫖趣者,與是可以傳矣本書許宗魯序
504
《中南山人集》十巻    《覆瓿集》十巻中南樂府二巻俱員外咸寧李汝蘭撰。《可山集》。徽府左長史華州王堯弼撰。  《南岡漫稿》十二巻叅議渭南薛騰蛟撰。
505
《西溟詩集》四巻知髙邑縣事、朝邑王傅撰序曰:朝邑王雁峯,家世稱詩,習為弓冶,其為詩也,於體無所不偹,而韻致才情,超然塵壒之表,譬如春城楊栁,濯濯風流,秋水芙蓉,亭亭獨照逺之,追開元、大厯之風,近之步,洪正先進之矩矣。本書龍膺序。
506
存笥稿》三十八巻國子祭酒華州王維楨撰。
507
序曰:華州槐野王子為文法司馬,遷詩法漢、魏,其為近體法盛唐,尤宗杜氏。少陵居,常好深沉之思,務引於繩墨,必結搆中度而後修辭。常曰:「文章不朽,盛事無所發明,何以徵」後?世既即世,竊恐其所著書不存。今得其遺書,故為之裒次,得若干巻,曰《存笥稿》,則王子所自名云爾本書孫陞序
508
《司成遺翰》四巻王維楨撰
509
序曰:司成公《存笥稿》凡三刻,生平著作所存足傳者盡出矣。獨書翰則當時酬應諸作,故獨是遺爾。顧存諸巾笥,傳之子孫,恐有流軼滅沒之懼,猶子承祚謀授之梓,顧念手澤依然未忍棄置,亦猶陳衣裳、藏劍履者爾。本書王庭諌序。
510
左華集。        左華文集》
511
辛未集        丙子,集
512
《辛巳集        《癸未集》俱西華知縣華州張光孝撰。槐邨集》二十四巻    《委巷録》十四巻園,與目㳺一巻俱主事咸寧周宇撰
513
馬文《莊公文集》二十巻大學士同州馬自强撰。序曰:先生學問經術,要為根蔕古人,以求身心,實際及行世,傳逺不茍,隨俗骩骳,其為文章杼柚,胸中氣餘,神斂涵涵,然若磅礴萬物而不見一物者,意有所出,即泚筆疾書,盡掃蹊徑而空之,又若一言而足當數千百言者。故奏對之辭莊,碑表之辭,典記序之辭,鬯投贈之辭,真本之志,氣正大積,而山輝澤媚,各闡元倪,非顓顓學問所至也。本書王錫爵序。
514
《假我集》按察副使綏徳郝汝松撰   《丹山集》武鄉知縣膚施趙仕撰《長春圃稿》       《秀巖詩稿》俱布政使華州王廷詩撰
515
《定敏軒集》吏部左侍郎潼闗盛訥撰  《三撫奏議》四巻兵部侍郎渭南孟重撰
516
孫丕揚集富平人,官吏部尚書
517
按程希、洛輯、張綋、李宗樞、楊爵及丕揚稿為《頻陽四先生集》,稱丕揚著作甚富,謙不欲梓,因拾其門人之私録者刻之。但張、李、楊既標専集於前,故頻陽集不復重入。丕揚雖無專集行世亦未可聼其湮沒無傳,因識於此,亦以見有善之必録云爾。
518
《伭育子集》二十巻兩淮運使咸寧李蘇撰。《諌苑奏議》二冊四川廵撫三原雒遵撰《丘隅集》十九巻按察使耀州喬世寧撰。序曰:三石子喬世寧文不作漢以後,語詩不作,唐以後,語洗剽敓,繁陋之習,一裁於造化,性情之真,其傳也。必逺集》曰《丘隅詩》云:「緜蠻黄鳥止於丘隅。小丘,三石子隱居所也」。其命意抑又澹且逺矣。本書孫應鰲序。《硯魚集》二十巻。太僕卿咸寧秦可大撰。
519
《黙齋集》叅政潼闗,葛大紀撰
520
皇華集》        見《徽堂集》俱御史長安王鶴撰。鄒蘭谷疏草。兵部侍郎長安鄒應龍撰。 《吏隱堂集》御史三原昝如思撰《杖履》三篇知横州事宜川劉子諴撰  《雙荆詩集》咸寧管霑撰《邢舜羽詩集》榆次令咸寧邢鳳毛撰 《馬慥集》四巻同州人,官尚寳卿公餘草》一巻兵偹道朝邑王嗣美撰
521
序曰:含翁少善聲律之學,老而彌精,篇出,人輒驚服本書杜齊芳序
522
《予告録》一巻王嗣美撰。    《抱甕丈人稿》左布政華州郭性之撰三廵奏議。       漕運奏疏。俱大理少卿華州劉士忠撰。
523
《雙溪奏議》:陜西廵按頴川張德徵撰
524
序曰:陜西奏議者,雙溪張子所著也。嘉靖已庚間,雙溪廵按陜西,遇大政,事必奏議,聖主俞允,批處而後行。陜西之八郡,三邊以及四鎮之急務,罔不釐舉。其內雖有獄訟錢榖數條,獨於條畫邊防之事為詳,葢以當其地也。又於區處宗室之事為詳,葢以當其遇也本書吕柟序
525
《廣川集》八巻棗强知縣渭南南憲仲撰 《王道純文集》長安人,官按察使。《張惇物集》二巻襄陽教諭耀州張䝉訓撰。
526
序曰:惇物詩、文集各一巻,葢喬三石先生所選,其子太僕君思,緜刻之以傳者也。先生詩,冲逺古雅,大𩔖》陶孟,文亦質而當物,簡而有體。譬諸太羮、𤣥酒、周鼎、商彛,咀之有餘,玩之不厭,謂足繼西京之響,非耶本書何、洛文序
527
《逺志堂集》十四巻南京右通政耀州喬因阜撰。《序》曰:從逰之士,請刻余之集,余竊自料余之集,不可傳示於人,於是序而刻之,藏於逺志堂中,以此覆瓿張帟足矣。本書自序。
528
《醉緑館集》禮部尚書耀州王圖撰。
529
四六雕蟲》同州馬樸撰
530
序曰:敦若自敕表、詞賦、叙記、書疏、狀議、判案之𩔖,莫非四六體裁各稱風範,若一精工而能古雅,髙華而能清虗,平易而能神竒,兼六朝唐、宋之美,非思窮八荒,書窮萬巻者,未易辦也。本書李維楨序。
531
《元麓堂文集》五十巻   《集杜詩》五巻俱禮部尚書渭南南師仲撰。
532
《撫宣疏草》二巻戸部尚書渭南張經世撰。《西臺奏草》二巻順天府丞渭南楊光訓撰。馮恭定公集二十二巻,續集四巻工部尚書長安馮從吾撰。序曰:仲好坐廢二十餘年無幾,微牢騷不平之氣,而益湛思於學脈,寤寐洙泗,折𠂻濓洛,雖一禀承於先覺,而獨證獨創,自為一家之書。今所刻語録、記序、詩歌、尺牘、雜著十餘萬言,是已。本書董其昌序。
533
《孫太保奏草》二十四巻  《部院奏草》一巻俱太保渭南孫瑋撰《蘭露堂稿》二巻     《西臺奏疏》二巻
534
《按鹽摘疏》一巻俱都御史渭南劉芳撰。華山客集》十巻通判渭南賈璵撰。聼溪山房集》。      《大岳行吟集》、《捫蝨散談》俱興安州劉紹基撰
535
按《興安州志》,紹基《十嵗通經》書十二能文章,十九嵗,沒人稱為神童云。《漫公詩集》四巻山西左布政使朝邑王於陛撰。序曰:「漫公以氣節發為文章,皆開元大厯,風味不涉中晚蹊徑,深得詩人風雅之致云。本書孫陞序。
536
《后軒詩草》一巻兵偹道蒲城王元命撰
537
夏垣奏草》二巻給事中咸寧曹代之撰。嶼《浮閣詩文集三原舉人温日知撰 《海印樓詩》文集三原温自知撰:諌垣疏草。僉事潼闗孫振基撰   《松門稿》經筵講官華州王庭譔撰
538
《嚴石齋稿》宻雲教授華州張士鵬撰  《竹韻菴詩集》沁源知縣華州張士鵾撰《敵秋集》        《青箱别業集》俱沔縣廣文涇陽郭鼎藩
539
540
《逆旅集》大同廵撫三原焦源溥撰   《鷄𨁣集》二巻鹽運使朝邑王皥如撰。君子堂集》       幽居草》
541
九騷》諸篇淳化生員葛大受妻文氏撰 《拾翠閣草》三水文毓鳳妻羅氏撰《效顰草》一巻山西道副使張繼孟撰。
542
序曰:公豪邁為詩,磊落倜儻,簡南臺執法,週遭澤國,沿江□海,遵海□淮,東南大滙,入公流覽中。故其詩文益閎肆博洽,録若干篇,付之剞劂,曰效顰草。本書王在晉序》
543
《留臺奏議》三十巻張繼孟撰
544
《青箱集》六巻      《致爽堂詩》二巻,《晉政略》二巻      《撫閩疏》四巻《三晉摘稿》二巻     《軍中小簡》二巻俱尚書渭南南居益撰
545
見《山堂集》二十巻    《續集》二巻兩政拙續。       《澗陸洞文集》
546
《救荒補遺》二巻     按:《楚書、檄聞善録》。        從政尺牘。
547
欵愚甫日程      隨筆小𩔖俱光禄卿渭南史記事撰扣缶集》        鷄肋編
548
《海防要疏》俱總督陜西軍事臨潼武之望撰。《魏恭襄文集》十巻太子太保涇陽魏學曽撰。魏確菴先生,以亮軌峻猷為當代名卿。其所叙述論著,務當實中,窽不為巵言媚致,故投贈之詞,即其人之韋絃,紀列之詞皆為國之衡鏡,言之則有徴而措之可底績。葢根茂而實繁,膏沃而光曜,豈竄竊餖飣,靡㬅虚恢者所能及哉!本書盛以𢎞序。
549
紫氣亭集》十二巻    《鳳毛館帖》四巻俱尚書潼闗盛以𢎞撰
550
《雲起閣詩草》十八巻嘉魚知縣三原來復撰序曰:「宜公屈首窮經,旁涉風雅,其《雲起閣詩》草讀之習習風生,一種清芬澹逺之氣襲人本書陳肇曽序
551
《叢筀齋詩集》十六巻三原來臨撰
552
序曰:《叢筀齋詩集》,葢三原來馭仲之所作也。馭仲神,觀爽邁,弱冠即以大雅自任於古樂府諸體無所不擬擬輒肖而才情致度,復能發舒其所自得。至五七。言近體取材六朝,而定宗於唐慷慨沉欝,居然燕許之遺新都,畢孟侯付梓以傳焉本書原序。
553
《黌宫補漏》二巻     《摹真藻》四巻俱蒲城李應策撰《塞上草》。        鎩翮草
554
《遊薊草》。俱都督僉事富平楊定國撰。  《南逰稿》一巻武功張汲撰《増讀織錦囬文詩》一巻武功康萬民撰
555
何鳴髙曰:自斯圖之出也,閱厯千載,讀者數家,由一二百至起宗之三千餘首,盡乎技矣無沴,又増四千餘首,合之葢幾乎八千,不但起宗諸子於分緡繅繭之不可及,即若蘭氏七襄抛梭時,亦未必其組繹若是也,無沴尚有,自製一詩,字纔滿百,詩能過萬,不知古今文士,孰可相當?生平著述,粗踰牛腰,獨恨淪落不偶,誰之咎也?本書原序。
556
《逸園詠懷詩》一巻吏部郎武功耿志煒撰。序曰:「張子襄《貽我詩一冊,披函讀之,乃和阮步兵咏懷詩也。予懷耿耿,亦若有引而動者。自是犬吠鷄鳴,都成韻譜。山耕水耨,舉是標題,不覺次其韻,亦復如是。語無詮次,聊借以寄吾欣慨云爾本書自序
557
《逸園新詩》一巻。耿志煒撰。
558
序曰:孟諸清骨澹性,得之天,然年來結廬山中,遨盪於雲林,烟壑之間,亦復翩躚,但有㑹心處,輒成吟咏,至於榻邊水月、枕上松風,鳥語花飛,皆為韻譜,視向者簮袚中韻語,更覺瀟灑飛流。余既彚為一帙,復請梓之以廣其傳,題曰《逸園新詩》。《逸園,即孟諸結廬處也本書康萬民序
559
中丞奏疏。       防江疏草俱右副都御史馬鳴世撰。因應掇存一巻耀州李景沆序
560
序曰:飲公屢試弗售,殫精六典,洞窺九流,發為序記,詩歌詞賦,調炳朗而思沉,語葩麗而致逺,雖多應世,絶無因人一語,其存笥浩瀚,充棟僅掇,什一付梓宇宙,當有知音者,曷論遇不遇云本書宋師襄序。
561
謷天齋詩存》一巻耀州文學李㑹心撰
562
序曰:公長甫襁褓,見典冊,輒諾諾若語交,謂有夙慧舞。象補弟子員塵視一切,數戰,棘闈不售,竟死其父。飲公偶檢篋帙,得遺稿若干,泣曰:「是物也,可以存吾兒也。請夀梓少許,了此一段血痕云」。本書闗燫序。
563
衛《紫岫文集》四巻兵部右侍郎韓城衛引文撰
564
序曰:集中奏疏、論議、制誥、序志、碑銘、書啓、賦頌,文不一體,皆清壯可誦。其中奏疏數篇,有陸敬輿《風規》,抑且言言雪涕,恤乎見愛君憂國之忱,良可悲也本書《吳曹直序
565
《逸老草堂》朝邑王鑰撰
566
《衛紫嵐奏疏》一巻廵撫真定韓城衛槙國撰序曰:崇禎十四年,紫嵐以推官考選召對,謂平冦為足國第一,義迨廵視真定諸郡,視國如家,視民如子,每起一草,聲淚俱下,讀至夜有鬼哭書無人行」之語,聶夷中之詩、鄭監門之圖,不足云矣,而其大者,在以無逸是圖,進君徳以用賢養民,規輔臣,若夫糾劾悍帥,控制驕兵,痛陳俵馬津米之害,皆闗彼時政,務之大字字,從忠孝血性中流出不襲,古人帋上陳言,本書魏裔介序。
567
《樵山堂集》國朝中書涇 陽張恂撰
568
有《濤聲存稿》、《種竹編》、《祝鷄稿》、《上下寓草》、《尊聞篇》、《灰餘苦言》,為丹草上下九種。
569
《繡佛齋詩》餘張恂
570
序曰:穉恭張子墨妙,藻翰雅己,樹幟藝壇,或偶製填詞,典麗清綺,啼鶯喃燕,寵栁嬌花,含情正復,不淺國風。仲子喻私離騷,美人自居,葢兼之也。本書馮御輦序》,《憗齋存稿》四巻翰林院檢討清澗白乃貞撰
571
序曰:《清澗白蕋淵》詩,歌古文辭,雲散烟涵,逈出塵,表直追踪崆峒。對山所謂王仲宣,藻勝一時,不能不使鍾繇、王朗閣筆也本書《程邑序》
572
《灞上集》二十巻咸寧孫爾思撰
573
序曰:《灞上集》者,孫北溟先生手自彚編所著述而成集也。先生茹古含,今於載籍無所不窺。暇則步池亭花竹間,吟咏推𩫈,幾於斷髭噦心,乃以孝廉淹滯,青氊益肆。力學問從事,詩文不少輟。積八九年,集成,自騷辭,樂府五七言,古以至近體排絶無所不具。有閎肆瑰竒者,有深微玹逺者,有優柔敦厚者,有典麗精工者,有慷慨悲壯者,有清逸淡婉者,可以●然樹幟於藝林矣。本書張志尹序
574
軺香集》按察司臨潼王孫蔚撰。
575
唐詩固說       昆陽小草:
576
《鳬舟集》        《宜休草》臨髙知縣、華州史流芳撰《篷窻雜詠》十巻三原劉汸撰
577
汸博學多文《西安府志》。
578
《學古堂集》三原韓詩撰
579
《銅壺集》四巻蒲城王凝祚撰
580
序曰:王君岑興㑹所至,偶有所得,輒鐫之簡冊,漸積成帙,持以問世,倘所謂窮愁著書者耶?本書李馥蒸序。栩《栩居詩》一巻提學道富平田本沛撰
581
序曰:田公以文章名世,視學入閩,出所作詩以示蕃,因得字比而句櫛之,其宏聲鉅響,若黄鍾、大吕相應於簨簴髙閒,若碧澗、寒泉相應於幽谷,至其賦事吟物,又若顧長康為人物寫照,毫髪無遺,因序而授梓以傳焉本書林之蕃序
582
《栢林集》朝邑雷于霖撰
583
繼述堂詩文臨汾丞武功張封編輯評曰:闗中稱世閥者,胥推有邰張氏詩文,炳耀先後,重光公慎,伯仲表章前徽,曩者佐尹臨汾,治行詩畫,見重當塗,余為贈一律云:「徳傳氷蘖芳聲逺,政溥金莖惠露多,三晉雲烟隨筆灑,九天珠玉對松哦」,僉以為不虛美,今並識此,亦以公慎繼述之善,顯揚之懿,不第在鐫詩文一事已也。本書牛衍慶評。
584
《覆瓿集》四巻蒲城舉人原永貞撰
585
序曰:余于詩史之妙苦,未有得暇日應酬,間有序文數篇、狂吟數首,豈敢自居作者之列兒文彩,拾掇散簡,偶集為巻。余曰:「是可以覆瓿也」。遂題曰《覆瓿集》本書自序
586
《東園詩選》一巻扶風張培撰
587
序曰:東園負磊落瑰偉之才,其為詩若有所藴蓄於中,往往托之比興諸什,不逞其才,人莫窺其津岸者,其意念深矣本書翁世庸序》
588
雪石堂詩》四巻中部劉爾□撰
589
序曰:雪石堂詩草》,劉敬又之所作也。其為人學博才贍,志趣髙逺於詩,秉翰操牘,成於頃刻,若不經思,而創意造語,●絶不羣,即一題數十篇,卒未嘗抱膝苦吟,為慘淡經營之態也。本書楊素藴序。
590
《紫沙集》四巻陽信知縣朝邑王鏷撰。序曰:王翼治風,雅人也。忘懷憂喜,放情詩酒。其精神意氣,總聚於詩云。本書王鉞序。
591
中嵓集》詩一巻、文一巻淳化貢生宋振麟撰。序曰:子楨素負介,不能驩世俗,又日閉門著書,其牢騷感憤之氣,盡發為詩文。其為詩慷慨悲壯,不屑屑字句間。其文古奥深堅,自成一家,而能不爽古人之步本書李因篤序。
592
受《祺堂詩集》三十五巻翰林院檢討富平李因篤撰。序曰:「富平李天生,闗中豪傑也。為人豁達慷慨,自負其竒,一吐之於詩。其詩原本風騷,出入古歌謡樂府,而以少陵為宗,意象蒼莽,才力雄贍。既與杜㝠合,而章法句法,講之尤精。嘗慨世争新鬭巧,日趨於衰颯,故寧拙毋纎寧,樸毋艶寧,厚毋漓乍讀之,不甚可喜。而沉吟咀味,意思深長,與夫翡翠蘭苕,繁絃促節者,相去霄壤矣。樂昌令田少華梓之以行。本書潘耒序。《受祺堂文集》十五巻。李因篤撰。
593
《漢詩評》十巻李因篤撰
594
䟦曰:「《漢詩索解不易亦從,無有解之者解之。自吾友李太史子德,始發䝉啓昧,如𤣥奘鳩摩之譯,龍藏暗室,一燈千年朗徹,其惠後學勝於匡生多矣!本書康乃心䟦《願學堂集》二十巻。知南康府事臨潼周燦撰。
595
序曰:星公之文,質而髙古,簡而委折,皆斟酌於義理,足以扶正指遏邪說。余謂星公有造乎道而得其至者,以此。本書黄與堅序。
596
《黄湄詩集》十巻給事中郃陽王又旦撰。序曰:幼華才髙而氣雄,心虚而善下,其論獨能破流俗之說,汎濫於唐、宋諸名家,上溯騷選,以成一家之言。故其詩毎變益,上足以行逺,而傳後無疑也。本書王士真序。
597
《黄湄奏議》一巻王又旦撰
598
《溉堂集》三原孫枝蔚撰
599
序曰:孫枝,蔚豹人,秦之焦穫人。甲申,李自成作亂,結同里,惡少年殺賊,後走廣陵。學賈三置千金,一日自悔且恨曰:「丈夫當讀數千萬巻書耳,何至齷齪學富家為!」於是僦居於揚州之董相祠旁,閉戸日讀書間為詩,而自曼聲以歌。既歌詩,而家漸落詩,益工,歌益甚,而家益大落,詩數十巻為《溉堂集》。溉堂」者,孫子僦居處也。本書陳維崧序。
600
《溉堂詞》一巻孫枝蔚撰
601
序曰:孫豹人先生以溉堂詞》一巻示予讀之,有飛揚䟦扈之氣,嶔﨑厯落之思,噌吰鏜鎝之音,渾脫瀏灕之勢,此先生本色也。本書尤侗序。
602
溉堂續集》孫枝蔚撰
603
序曰:豹人以詩文名天下垂三十年,予往見其《溉堂初集》古詩非漢魏律,非盛中唐則不作。其所以似古人者,漸濡陶冶,若丹烏之藏物,初非出於依傍而後有。既出其《溉堂續集》,示余讀之,則自宋以下皆有之矣。衝口而出,揺筆而書,磅礴奥衍,不可窺測。然豹人年五十,浮客揚州,不能力耕田以自養,長年刺促,乞食於江湖,傷逝悲來,較甚往昔,故其詩别有所以為工者,而豹人亦不自知也。本書魏禧序
604
二曲集盩厔李顒撰
605
序曰:「先生㑹粹羣儒之說,而折𠂻之以獨見其大要,以尊徳性為本,體道問學為工夫,兼盡姚江考亭之㫖,可以知其修已立教之大凡矣。本書鄭重序。
606
《應用録》一巻。富平惠靇嗣撰。
607
《谷口山房詩集》朝邑李念慈撰
608
序曰:「屺瞻秦人也,自秦之晉,南逰江淮,所遇,山川景物,寄興屬懷,情隨景移。觀其羈旅無聊,不平之作,葢秦風而兼乎吳、楚者耶本書施閏章序》
609
《艾陵文鈔》十六巻涇陽雷士俊撰。論曰:伯籲一生盡得力於曽子固之文,惟論傳二體獨不學,曽論步《三蘇傳宗史漢,如房兵部傳》,卓然班馬名篇,如梁子武《畫扇記》,却又似韓本書《周斯論》
610
《艾陵詩鈔》二巻雷士俊撰
611
序曰:雷子美才博學,生平文章,與王巖齊名,世稱「雷、王」云。間為詩歌,有「山榛隰苓」之意,㫖深詞婉,本之性情,與世之競浮響,趨纎靡者天壤。雷子殁,員子庸菴出槖金梓之本書李沂序
612
《彌清閣集》郃陽生員史繼魯妻雷氏撰。氏聰頴,博涉書史,工八分,書能詩,著有《彌清閣集》。暮年盡焚棄之,曰:「詩文非婦人事,播之於人,非所宜也」。今存其詩二、古文一。其雁字詩「熏風無奈祝融火寒雁一聲天地清不羡上林𫝊漢信,羡他筆筆寫孤貞」。元宵哭夫詩去年燈火共元宵,為我窻前拂翠翹,佳節依然人不見,一輪明月冷迢迢」,文不及詳載。然筆致甚老,今之作者鮮能及焉《宰莘退食録》
613
《砭身集》五巻蒲城劉鳴珂撰。
614
序曰:伯容有志聖賢之道,隨處體認,心有所得,輒付之楮,積久成書五巻,其意大約以正心誠意為指歸,而其於天人理欲。王霸儒釋朱、陸之分,辨之極精,葢庶幾乎可以登程、朱之堂焉本書王修序
615
新増璿璣詩讀法一巻蒲城劉玉珂撰。序曰:璿璣圖詩,自苻秦迄唐、宋、元、明,率以二百餘首了之。啓宗道人,因五彩分七圖,讀法,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今因其法求之,有退句退字法,錯法綜,法有旋讀、排讀、藏頭連足互排,互旋法信手,拈來頭頭,皆是又得八千有竒,其致可云無窮矣。本書自序
616
鈍翁《率意稿》郃陽生員李穆撰
617
予得鈍翁遺稿殘編,蠧食之餘,繙閱再四,知其抱負宏偉,非特文章之士,惜其以諸生老,故即其文為之傳。又擇其論古之意,髙識快筆,發人所未發,足為千秋龜鑑者,以附於後,庶不負其生平所學云。宰莘退食録》。《鶴雪堂詩文集》:廣東按察司咸陽劉元勲撰。
618
宜夏軒雜著貴州廵撫韓城劉蔭樞撰。序曰:宜夏軒雜著者,黔大中丞劉喬,南自居諌垣,以迄撫黔中間數年,所為隨事即景徵,實寓義之作也。今讀其應制一疏,於戎政利害,瞭若列掌,讀其平北,一頌於神功赫濯,昭如雲漢,宜夏軒之仍其故名,有譽以為憂之戒逰,黄巖之三以自責,有需以賊事之悔美。漢祖之從善如流,傷流俗之守財,如命酒泉,可以奪伯倫之頌堂,聨足以奪戒石之藴。至河渠一記,逺想禹功,繫心民瘼,公之文乎?公之人與道也。本書孫勷序。
619
《梧垣奏議》一巻劉蔭樞撰
620
《清逺堂詩集》提督咸陽殷化行撰
621
序曰:提帥殷熈如平居手不釋巻,喜作詩文,精於翰墨,攄懷紀事,有所撰述,多手書之,久而成編。每一篇中,必有傑思警語,自抒胸臆,不襲陳言,固不屑屑雕章,琢句而佳處,直追古人本書潘耒序
622
《厯任奏疏》四巻殷化行撰
623
序曰:「余自濫膺節鉞,厯臺灣、襄陽、寧夏以迄於兹,所任多邊海形勝之疆,適有運濟出塞、弭盜綏蠻,諸役,其間,隨事因時,有所奏報,鞠躬撡翰之頃,亦必殫此忠誠,加之敬慎,言出芻蕘,辭又鄙拙,徒以嵗月滋久,裒然成帙,爰手次其前後,庶以自考生平抒竭之梗槩云爾!本書自序。
624
思誠録韓城貢生賈締芳撰。
625
序曰:締讀書有所感悟,或與親友往來之楮筆,咸識之於冊,非曰言之,遂當要以備異日之省察云本書自序《梧村詩集》溧水知縣咸陽劉企向撰
626
《艾悔齋遺稿》蒲城雷亨坤撰
627
序曰:伊嵩才大而思敏,卓犖不可一世,與二三知己,分韻唱和,商畧風雅,每一篇出,超超雋上本書李公門序《白石堂詩集》棲霞知縣韓城程必昇撰
628
序曰:程昕之究心詩學,積稿成帙,俊逸之氣,樸人眉宇,字句清新,俱自性情發越,而天趣在筆墨之外。本書王㑹圖序。
629
《白石堂文集》程必昇撰
630
《古愚齋詩稿》五巻蒲城副榜雷䥵撰序曰:劍華貧酷,幾刺骨,慷慨悲歌。其所為詩,率皆以謫仙之才行工部之法,昌黎之竒變,玉川之鬼怪,兼而有之矣。本書張勅典序。
631
《古愚齋文集》雷䥵撰
632
《豐川集》二十五巻鄠縣王心敬撰。序曰:豐川著書,立言悉發宋、明大儒所未發,余為梓其書。工既竣,因志其端云。本書原序。
633
《豐川集續編》二十三巻
634
又《續集》五十巻
635
《仕學編》六巻歸善知縣咸寧孫能寛撰。序曰:孫子為三秦名士,蚤嵗以選㧞貢成,均其仕歸善也。勤撫字慎催科,除陋規,興學校,善政未能縷悉,大抵皆行其所學耳。因出其涖任之所著述,裒輯成帙,名曰《仕學編》。本書葉適序。又《篆豐記》二巻。孫子涖海豐所著本書陳王猷序。
636
崇祀考畧四巻、續考畧一巻能寛著序曰:孔廟位次各郡邑,往往不一孫子,因詳考家語、史記暨先儒列傳,前後東西一準闕,里誌次序,並各綴以封爵事蹟,裒成一集。本書王承烈序。又雍正二年,加封孔子、五代王號,享祀聖宫,復増入從祀先儒一人,兩廡増入,從祀先儒二十六人孫子更考據五王諸賢儒行,實依禮部所頒位次。續成考畧一巻。本書王心敬序。
637
陜西通志巻七十五
URN: ctp:ws37302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