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京師坊巷志稿

《京師坊巷志稿》[View] [Edit] [History]

1 京師坊巷志稿》 清 朱一新 撰
2
京師坊巷志稿
3
周官之制,度地居民,九經九緯,經塗九軌,顜若畫一,所以建皇極而隆上儀也。京師坊巷,大氐襲元明之舊,瑣聞佚事,往往而在。若其規制之沿革,習俗之隆窳,民生之息耗,則又考古鏡今者之淵海矣。顧方志漏略,靡所取材,昔賢纂者,散而無紀,爰鉤考其言之雅馴者,述為斯篇,或里語流傳,著於眾口,而載籍無所徵者,則闕之,避不敏也。牙署寺觀,各有顓門,標其綱要,補其闕遺,抑亦志地者所不廢。若閭巷叢祠,王侯甲第,郡國計車之所萃,寓公篇詠之所傳,閒涉繁蕪,要關掌故,略仿宋氏長安志例,悉加甄錄。惟流連景光之作,概無取焉。大輅椎輪,事資創始,兼乏研精之暇,憖辭弇陋之譏。匡謬拾遺,以俟來哲。光緒乙酉六月,義烏朱一新識。
4
京師坊巷志稿卷上
5
中西坊
6
隸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門以東;內城自東長安街以北,王府街以西,兵馬司胡同地安橋以南;外城自正陽門大街,西至西河沿關帝廟、煤市橋、觀音寺前石頭胡同,南至西珠市口大街,又南至永定門西,皆屬焉。
7
中東坊
8
隸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門以西;內城自西長安街以北,西大市街以東,護國寺街地安橋以南;外城自正陽門大街,東至打磨廠、蕭公堂、草廠二條胡同、蘆草園,南至三里河大街,皆屬焉。
9
朝陽坊
10
隸東城。凡內城自東大市街以東,東直門街以南皆屬焉。外廂則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外,其分地也。
11
崇南坊
12
隸東城。凡內城自崇文門街、王府街以東,交道口、北新橋以南;外城自崇文門外三轉橋以東、左安門以北,皆屬焉。
13
東南坊
14
隸南城。所屬皆外廂,南則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門外,東則廣渠門外,西則廣寧門外,其分地也。
15
正東坊
16
隸南城。凡內城東自崇文門街,西至太平湖城根,北至長安街;外城自崇文門外大街,西至打磨廠、蕭公堂,北至三里河大街西,南至永定門東、左安門西,皆屬焉。
17
關外坊
18
隸西城。凡內城自西大市街以西,阜成門街、護國寺街以北,德勝門街以東,皆屬焉。外廂則阜成門、西直門、西便門外,其分地也。
19
宣南坊
20
隸西城。凡內城自瞻雲坊大街以西,報子街以北,阜成門街以南;外城自宣武門外大街迤南至半截胡同以西,皆屬焉。
21
靈中坊
22
隸北城。凡內城自德勝門街以東,地安橋、兵馬司胡同、交道口、東直門街以北,皆屬焉。外廂則安定門、德勝門外,其分地也。
23
日南坊
24
隸北城。所屬皆外城。自煤市橋觀音寺前石頭胡同、板章胡同以西,宣武門外大街、半截胡同以東,皆屬焉。又靈中坊來屬三鋪詳後。會典事例:參城冊定制:內城轄於步軍統領,外城外廂則設城官以理之,而皆董於巡城御史。初以正指揮司命案、緝盜賊,副指揮掌鬥毆、賭、竊諸細事。吏目駐外廂,職與副指揮同。康熙三十一年,移副指揮駐外廂而令吏目分掌外城之事。惟中城正指揮、吏目皆駐外城。雍正五年,命五城地界,諸犬牙相錯者,勘立界碑。十二年定設木牌之令。乾隆二年,議凡街衢寬者建石碑,其狹巷仍釘木牌。大清詔令:順治元年定鼎建號詔:一京都兵民,分城居住,原取兩便,萬不得已,其中東西三城官民,已經遷徙者,所有田地租賦,準蠲免三年;南北二城雖未遷徙,而房屋被人分居者,田地租賦,準免一年。又順治五年南郊配享詔:一北城及中東西三城,居住官民商賈,遷移南城,雖原房聽其折價,按房給銀,然舍其故居,別尋棲止,情殊可念,有土地者,准免賦稅一半;無土地者,准免丁銀一半。
25
皇城周十八里有奇(一統志)。前明悉為禁地,民間不得出入。我朝建極宅中,四聰悉達,東安、西安、地安三門以內紫禁城以外,牽車列闠,集止齊民,稽之古昔,前朝後市,規制允符。
26
舊聞考:順治十五年四月丙戌,內三院覆宗人府疏言:皇城為皇上宸居,諸王在內居住,所屬人員,往來出入,難以稽察,應遷居於外。從之。明張萱疑耀:京師人呼巷為衚同(簡體字為「胡同),世以為俗字,不知山海經已有之。食囂鳥可以止同。郭璞注:治洞下也,音洞。獨衚字未經見。楊慎丹鉛總錄:今之巷道,名為胡洞,字書不載,或作衙同,又作𢓲㣚,皆無據也。南齊書:蕭鸞弒其昭於西弄。注:弄巷也。南方曰弄,北方曰𢓲㣚,弄之反切為𢓲㣚也。蓋方言耳。案:疑耀所引,見北山及中山經。然此特借字,非其本義。說文行部:同通街也,廣韻、玉篇義同,音徒東、徒弄二切。廣韻引蒼頡篇作𧗴,云巷道,今南方呼巷曰衖(簡體字為「弄」,音為lòng),北方呼巷曰衚同。衚同合音為衖,衖見爾雅,同見說文,皆古訓也。謝肇浙五雜俎引元經世大典,謂之火衖,衚同即火衖之轉。元人有以衚同字入詩者,其來已久。析津志言:京師二十九衖通,衖通字本方言,蓋緣飾以古義,非其實也。盛百二柚堂續筆談:漢魯峻碑,有休神家衖之語。張函齋弨濟南學碑釋文云,衖即巷字。查浦輯聞云:京華巷稱胡同,其義不典,南史東昏侯被弒西弄,即俗所云衖也。元經世大典謂之火弄,恐北音誤仄為平,因呼胡同也。按曹全碑作家巷。爾雅:宮中壺謂之衖,音巷。巷之讀衖,猶虹之有絳音也。又衚同二字,已見玉篇篇海,非後人始有。
27
皇城東 中西坊
28
東華門外南長街
29
俗稱南池子,井二。內務府所屬外養狗處在西。舊有管轄番役署,後移西華門外北長街,俱詳衙署。案:鷹房、狗房,舊俱在東華門內。其在南池子者,外署耳。嘉慶壬戌,復將內署移東華門外長房,見禮親王嘯亭續錄。
30
南河沿
31
井一。明劉若愚蕪史:自皇史宬東南有門通河,上有湧福閣,舊名澄輝閣,俗所謂騎馬河也。舊聞考:今普勝寺東北,有馬鞍橋,當即騎馬河舊址。
32
菖蒲河
33
木橋二。蕪史:皇史宬再東,則追先殿欽天閣,勒世廟欽天頌於碑。再南則御作也。案:今大院子,地臨菖蒲河,即明之御作。
34
冰窖
35
牛郎橋 橋一。
36
東河沿
37
有馬鞍橋、平橋。蕪史:迤東沿河稍北,則呂梁洪、東安橋,再北有亭居橋上,曰涵碧。又北則回龍觀止焉。其殿曰崇德。觀中多海棠。舊聞考:河東今為南箭亭,北有平橋,在東安橋南,當即呂梁洪漾金亭舊址。東安橋北又有橋,橋上遺石礎二,相傳有樓騎河。今橋西街,尚名騎河樓,則蕪史所云有亭居橋上曰涵碧者也。又北,今為北箭亭,崇德殿舊基,當在其地。陳悰天啟宮詞注:回龍觀舊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花發時,上臨幸焉。嘗於亭中自裝宋太祖,同高永壽輩演雪夜訪普之戲。吳長元宸垣識略:明南城宮殿額名,無涵碧亭。崇德殿在河東,即回龍觀,似與南內相接,為今南箭亭地,未聞越東安門北而有別館也。據蕪史,有東安橋再北五字,因以騎河樓北箭亭當之。竊以東安橋,明稱皇恩橋。下云:水從御馬監東,東安門橋下,不直稱東安橋,可知。疑呂梁洪、東安橋,即今馬鞍橋;有涵碧亭覆其上者,即今平橋。又西苑之水,從牛郎橋出湧福閣,所謂騎馬河,以閣跨水上也。
38
南箭亭 有十韃子廟。
39
南灣子
40
井一。迤南為皇史宬,尊藏實錄、聖訓、玉牒,地因以名。詳宮禁衙署。汪啟淑水曹清暇錄:皇史宬有大蜥蜴,長約四五尺,風清月朗之夕,常出游,足跡大如飯碗,故宬中無鼠患,至今尚存。
41
南、北庫司胡同 井一。
42
官豆腐房
43
飛虹
44
虹俗訛龍,井一、橋一。明英宗實錄:初上在南內,悅其幽靜,既複位數幸焉。因增置殿宇,其正殿曰龍德,正殿之後鑿石為橋,橋南北表以牌樓,曰飛虹,曰戴鰲。孫國敉燕都游覽志:自東華門進至麗春門,凡里餘,經宏慶殿,歷皇史宬門,至龍德殿隙地,皆種瓜蔬;注水負甕,宛若村舍。過此則飛虹橋,石刻羆虎禽鳥狀,傳為西洋僧載而來。案:麗春門,明南城中路門也,見春明夢餘錄。蔣一葵長安客話引陶從政詩:中官三寶下西洋,載得仙橋白玉梁。其說與蕪史同。游覽志言西洋僧所獻,傳聞異詞耳,餘詳宮禁。蕪史:橋以白石為之,鑿獅龍魚鰕海獸,水波洶湧,活躍如生,云是三寶太監鄭和自西域得之。橋前右邊缺一塊,中國石工補造,屢易屢勒。橋南北有坊二,曰飛虹、戴鰲。姜立綱筆。東西有天光,雲影二亭。
45
南井兒胡同 井一。
46
冰窖胡同
47
門神庫
48
工部製造庫所屬門神庫在南池子西,因以名。案野獲編:世宗初建獻皇帝廟,既袝廟稱宗,遂閉舊廟不複祀。嘉靖四十四年,舊廟柱產芝,上大悅,改名玉芝宮。 舊聞考:玉芝宮久廢,以大禮集議所記地界考之,當在南池子西北。今之門神庫,或即其地歟?
49
燈籠庫 井一。
50
石頭縫胡同 內務府北鞍庫所屬鞍作在焉。
51
箭廠胡同 內務府氈庫所屬箭在焉。
52
緞匹庫
53
戶部所屬緞匹庫在南池子東,與大庫、顏料庫通謂之三庫,詳衙署。南小胡同曰鴨蛋井,井一。正白旗侍衛教場在小南城,見嘯亭雜錄。嘯亭續錄:睿忠親王舊府在明南宮,今為緞匹庫。謹案:王諱多爾袞,太祖十四子。順治間,稱輔政皇叔父王,進稱皇父攝政王。薨尊為成宗,謚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旋以罪黜。乾隆四十三年,特旨昭雪,複舊封世襲,追謚忠。蕪史:重華宮之東,曰洪慶宮,供番佛之所也。又東則內承運庫,再東則崇質宮,俗云黑瓦殿。景泰間,英廟所居。舊聞考:明英宗北還,居崇質宮,謂之小南城。今緞匹庫庫神廟,有雍正九年重修碑云,緞匹庫為戶部分司,建在東華門外。小南城名裏新庫,則里新庫亦小南城也。東南為普勝寺,寺前沿河,尚有城牆舊址。案:明南城本東苑舊地,英宗復辟後,大加修拓,遺址甚廣,今錄取其涉坊巷者,餘詳宮禁。普勝寺詳寺觀。
54
嗎噶喇廟
55
普度寺舊名嗎噶喇廟,國初為睿親王府,詳寺觀。廟西井一。俞正燮癸巳存稿:墨爾根王為睿親王,為攝政王,當時稱為台星可汗九王,見毛奇齡後鑒錄。其舊府,據恩福堂筆記,在東安門內之南,明時南城,今嗎哈噶喇廟。吳偉業讀史偶述詩:松林路轉御河行,寂寂空垣垣宿鳥驚。七載金縢歸掌握,百僚車馬會南城。與今地址悉合。趙翼甌北詩話:南城本明英宗北狩歸所居。本朝攝政王以為府第。順治七年,王薨,故云七載金縢也。案:元史泰定帝紀:至治三年十二月,塑嗎哈噶拉佛像於延春閣之徽清亭。又釋老傳:元貞間,海都犯西番街,成宗命帝師丹巴禱於嗎哈噶拉神。梵書言嗎哈喇佛有十二,皆文殊觀音化身,及護法神也。明南城有洪慶宮,供番佛之所,見夢餘錄、明宮史諸書。嗎哈噶喇佛,蓋其遺制也。元史本作摩訶葛剌,今譯改。
56
瓷器庫
57
井一。內務府所屬瓷器庫,在南池子東,地因以名。蕪史:內承運庫在東下馬門,職掌庫藏。在宮內者曰東裕庫、寶藏庫,謂之裏庫。其會極門寶善門迤東一帶,及南城瓷器等庫,則謂之外庫。舊聞考:緞匹庫,庫神廟東,地名瓷器庫。巷口石獅二,臨河巷有南北雙汊,內有黑琉璃瓦房,蓋即庫房未毀者。
58
葡萄園御馬圈 井一。
59
東安門大街
60
有東安橋,亦稱皇恩橋。嘯亭續錄:武英親王府在東華門,今為光祿寺署。戴璐藤陰雜記:寺為英親王故邸,規模宏敞,今半空閒。謹案:王諱阿濟格,太祖十二子,初封武英郡王,晉親王,順治八年以罪除。蕪史:過東上北門、東中門,街北曰彈子房、曰學醫讀書處、曰光祿寺街,南曰篦頭房。再東,則東安裏門,俗稱牆門,過橋則東安門也。案:光祿寺在東安里門,今仍明舊,餘無考。查嗣瑮查浦詩鈔:長連牆接短連牆,紫禁滄洲列南廂。催取四時花釀酒,七層吹過竹風香。長連、短連兩街名,在仁智殿西南,御酒房後,見蕪史及西河詩話。此大內之御酒房,非光祿寺御酒房也。查詩似未晰。藤陰雜記引西河詩話,系於光祿寺者誤。紫禁滄洲額在光祿署中,明黎維敬所題。明黃佐翰林記:宣德中賜楊溥第於東安門。明陳僖客窗偶談: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謂從此即受皇恩也;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其所生也。案:東安門俗亦稱外東華門,偶談蓋仍俗稱。
61
光祿寺東、西夾道
62
光祿寺後東華門外北長街
63
俗稱北池子,井二。宣仁廟祀風神,凝和廟祀云神,俱在東,詳祠祀。內務府所屬武備院署、俄羅斯文館,俱在西,詳衙署。東小胡同曰文書館、萬慶館。
64
頭條、二條、三條胡同 二條胡同井一。
65
妞妞房
66
北河沿 橋二。
67
箭桿胡同 井一。
68
騎河樓
69
舊有內務府所屬三旗參領署,後移白米斜街。南鞍庫所屬熟皮作,與樓相望。迤北曰城隍大院,亦作成侯大院。胡書農年譜:甲戌三月,移居東安門內成侯大院宅,宅為英煦齋相國別業,宅止老屋數楹,庭前有丁香二株甚茂。
70
北箭亭 舊聞考:以騎河樓為明涵碧亭遺址,北箭亭為崇德殿遺址,見前。
71
井兒胡同 井一。
72
五所胡同 井一。
73
鬥雞坑
74
廟兒胡同 有關帝廟。
75
煖閣廠胡同
76
蕪史:御馬監之南向西者曰桿子房、北膳房、暖閣廠,廠東門可通河。河之南岸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如田家也,曰南膳房。再南曰明器廠、混堂司、內東廠。案:東廠為明季弊藪,以蕪史、春明夢餘錄敘次考之,當與暖閣廠、騎河樓相近,餘詳宮禁。
77
銀閘
78
神機營幼丁隊左廠在焉。詳兵制。蕪史:御馬監聽事之南曰裏草闌草場。永樂初建,收料豆。宣德間,將中府草場之草分受,始立場,有倉廒也。舊聞考:今御馬圈南,地名銀閘,有真武廟,即明御馬監里草闌舊址。廟內有天啟三年碑記可考。
79
上駟院御馬圈 井一。
80
草垛胡同
81
騾圈
82
春明夢餘錄:內承運庫、外馬房,在御馬監南。明宮史:過外馬房,余宅數區,所謂河邊者也。蕪史:東河邊餘房八區,司禮監秉筆掌印等眾住,謂之河邊直房。案:今騾圈,當即明外馬房遺址。
83
椿樹胡同
84
東沙灘
85
西沙灘 迤西為三座門。又西北為景山東門,詳宮禁。柳樹井,井一。
86
紅門
87
官房 迤西少北,為孟家大院。
88
馬神廟 井一。
89
宸垣識略:一等忠勇公第,在馬神廟。案:乾隆時大學士傅恆,封忠勇公,謚文忠。其子福隆安,尚高宗四女和嘉公主。賜第在舊宅東,今公果齊遜襲封,官散秩大臣,府西即其家廟也;乾隆間敕建,詳祠祀。蕪史:又南曰尚膳堅撥子,斜對御馬監。李日華紫桃軒又綴:御馬監小猴十隻,日食白米一斗,紅棗二斤八兩。舊聞考:馬神廟即明御馬監馬神舊祠也。廟基舊在街之稍北。乾隆二十年移建,迤南為御馬圈,其地蓋仍明舊。野獲編:內市在禁城之左,過光祿寺入內門,自御馬監至西海子一帶皆是。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設場貿易。聞之內使云,此三日例令內中賤役輦糞穢出宮棄之,以故各門俱啟。因之陳列器物,借以博易焉。案:內市之制,亦見明徐克暖姝由筆。舊聞考云無考,以野獲編所言核之,御馬監今為馬神廟,西海子即太液池,其地猶約略可稽。蕪史言天啟元年二月,因遼事急,將元武門外大市,移於東安門外戎政府街。民間謠曰:大市去矣。至七年秋,仍復故處,疑即此市也。
90
下坡
91
嵩祝寺胡同
92
東有法淵寺,西有智珠寺。又東為三廠遺址,明置漢經廠、番經廠、道經廠於此,俱詳宮禁寺觀。乾隆時,章嘉胡圖克圖奉詔來京,更定大藏經經咒,居嵩祝寺。趙翼簷曝雜記云,居栴檀寺。毛奇齡武宗外紀:西宮大答應宮人,有願祝髮為尼者,上作剃度師,親為說法,置番經廠中。案:章嘉胡圖克圖為第六輩達賴喇嘛,羅卜藏札木蘇之支嗣,此其第三次呼必勒罕也。俗姓張,西寧人,後卒於京師。
93
鐘鼓司胡同
94
司亦作寺,有鐘鼓寺,詳寺觀。野獲編:內廷諸戲劇,俱隸鐘鼓司演習,相傳院本沿金元之舊,故其事多與教坊相通。案:明鐘鼓司職掌,見明史職官志,有水嬉、打稻諸戲,詳宮禁。
95
椅子胡同 井一。
96
東高房胡同 井一。
97
蕪史:新房之北則司禮監,南則御馬監也。新房東西一街,南北一連、二連、三連等連,連之十字路口,各有井。案:高房胡同,當即新房遺址。蕪史言十字路口各有井,今東西高房胡同之間有二眼井、三眼井,當即一連、二連、三連之地。
98
二眼井 井一。
99
三眼井 井一。
100
西高房胡同
101
東老胡同
102
中老胡同
103
西老胡同 井一。
104
司禮監
105
蕪史:再南曰新房,曰都知監,曰司禮監。司禮監第一層門向西,門內稍南有松十餘株者,內書堂也。稍北曰崇聖堂。公廳大門外有東西二井。西井之西一小門,東井之東一小門,其內皆提督監官、典簿文書房掌司所居。
106
吉祥所 國朝宮史:凡宮眷薨逝,殯於此。
107
碾兒胡同 井一。
108
東黃瓦門
109
朱彞尊曝書亭集:康熙癸亥,予入直南書房,賜居黃瓦門之東。又有賜居禁垣詩:講直華光殿,居移履道坊;經營倚將作,宛轉繞宮牆。對酒非無月,攤書亦有床,承恩還自哂,報國只文章。案:茶餘客話,謂彝尊賜第在西華門內,誤。蕪史:自北安門裡街,東曰黃瓦東門,門之東街,南曰尚衣監街,北曰司設監。酌中志:尚衣監掌御用冠冕袍服履舄靴襪之事。兵仗局之南,舊監庫之北,即本監匠役造御用袍房也。又名曰西直房。舊聞考:黃瓦門之名,見於大佛堂碑刻,俗呼為東西黃華門,音之訛也。尚衣監、司設監今廢,黃瓦門之東迤南,有玉皇廟,即尚衣監舊廨。迤北曰慈慧殿,稍東南為簾子庫,有真武廟,稍東為織染局。有華嚴寺,其碑文碑額,皆有司設監名。案:尚衣監、司設監職掌,見明史職官志及蕪史,詳寺觀。
110
內府庫 蕪史:火藥局再東稍南,曰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一員,專司內官食米,每員每月四斗。
111
蠟庫胡同 井二。蕪史:內府供用庫,有油蠟等庫,凡御用白蠟、黃蠟沈香等香,皆取辦於此。
112
鐵匠營
113
酒醋局胡同
114
神機營幼丁隊右廠在焉,詳兵制。有興隆寺,詳寺觀。蕪史:酒醋面局,掌宮內食用酒、醋、糖、醬、面豆諸物,與御酒房不相統轄。
115
妞妞房 東小胡同曰悶葫蘆罐。
116
織染局胡同
117
橋一。有華嚴寺,詳寺觀。舊聞考:織染局原建嵩祝寺後。乾隆十六年,移萬壽山之西,與稻田毗近,立石曰耕織圖。原機上織染局三字,今改為耕織圖。蕪史:內織染局,掌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緞匹絹匹之類。有外廠在朝陽門外,又有藍靛廠,在都城西本局之外署。
118
針工局胡同 蕪史:針工局掌內官長隨內使小火者,冬夏衣每年遞散一次,遇辰、戌年,各散鋪蓋銀一次。
119
巾帽局胡同 明職官志:巾帽局掌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之國諸旗尉帽靴。蕪史:署後臨河,有梓潼廟。
120
東板橋 橋一。
121
火藥局胡同
122
井一。河沿龍王廟井一,火神廟井一。迤東臨河有鑲黃旗侍衛教場,見嘯亭雜錄。蕪史:火藥局即兵仗局之軍器庫也。案:火藥局互詳宮禁及寺觀。
123
後局胡同 井一。
124
東、西吉祥胡同
125
闖道胡同
126
南月偃
127
北月偃
128
簾子庫胡同 井二。
129
慈慧殿 慧俗訛菇。井一。慈慧寺,詳寺觀。明司設監舊廨在此。
130
安樂堂胡同
131
井一。春明夢餘錄:安樂堂在地安門街東。蕪史:北安門街曰安樂堂,內官有疾者徙此。山陵及外廠九門官,則不送也。舊聞考:安樂堂在街東,蕪史作街西誤。今堂額雖存,並非內官養病之所。
132
地安門東夾道
133
迤西即地安門,明曰北安門,俗沿元稱曰厚載門,亦曰後門。內務府所屬三旗佐領管領檔冊房,及監造花爆處在街西。董含蓴鄉贅筆: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上以海宇蕩平,宜與臣民共為宴樂,特發帑金一千兩,在後宰門架高台,命梨園演目連傳奇用活虎活象真馬。茶餘客話:勵文恪杜訥以編修賜第厚載門。
134
皇城西 中東坊
135
西華門外南長街
136
俗稱南池子。井三。小胡同井一。內務府所屬管理三旗,納銀莊署在東,掌內管領關防署在南,俱詳衙署。萬壽興隆寺,詳寺觀。王士禎香祖筆記:米紫來漢雯遷侍講,賜第西華門。茶餘客話:張文端英,以諭德賜第西華門後,蔣揚孫、查聲山皆賜第西華門內。蕪史:自西上北門,過西上南門,則御用監也。舊聞考:御用監今為玉缽庵,即明真武廟。西南有關帝廟,為御用監南庫舊址,皆有碑。查慎行人海記:西華門外西南一里許,明御用監在焉。又南數十步,為真武殿,庭前有老檜一株,下有元時玉酒海,承以石床。案:玉缽庵以玉甕得名,乾隆十年移玉甕置承光殿,詳宮禁。蕪史:石作閣又西,曰乾明門,迤南曰兵仗局,掌造兵器,每年七月兼供乞巧針,亦稱小御用監。曰西直房,即尚衣監之袍房也;曰舊監庫,屬內官監,曰尚膳外監,曰甜食房,屬御用監,造虎眼絲窩等糖裁松餅。曰西上北門,東則西下馬門矣。案:今街西興隆寺,即明兵仗局佛堂,其西直房舊監庫、尚膳外監、甜食房,皆當在北長街,遺跡俱無考。吳長元謂:今玉缽庵西,關帝廟為舊監庫餘址。蓋誤以御用監為舊監庫也。關帝廟在西華門外西南,與蕪史所稱西上北門之北者不合。
137
南花園
138
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南花園在西華門迤南東向,明時曰灰池,種植瓜蔬,於炕洞內烘養新菜,以備春盤薦生之用。立春日進生蘿卜,名曰咬春。本朝改為南花園,園雜植花樹,凡江寧、蘇松、杭州織造所進盆景,皆付灌植。秋時收養蟋蟀,至燈夜則置之鰲山燈內,樂罷忽聞蛩聲自鰲山出。其餘雜花奇樹,不可名言,按時舁送各宮殿安放。春明夢餘錄:西苑門迤南向東,曰灰池。蕪史:寶鈔司造草紙,備宮人使用。祖宗時,造鈔印板及紅印,聞在庫中。其署左臨河,後倚河,有泡稻草池,池中石灰濾渣積成臥象形,名象山。作房七十二間,各具一灶突,名曰七十二凶神。舊聞考:織女橋南真武廟,有明萬歷八年重修寶鈔司真武廟碑,則廟即寶鈔司故址也。灰池、象山、作房、灶突久廢,今其地猶有七十二煙洞之名。
139
南府
140
東溝沿
141
北花園
142
大煙洞胡同 洞俗訛筒。
143
九條灣 井二。
144
油漆作
145
明嘉靖祭丑修南庫碑記:御用監初立為行在作房,次改御用司。宣德朝更為監,各庫作,東則外庫大庫,西則花房庫作,南庫冰窨左右四作:曰木漆,曰碾玉,曰燈作,曰佛作。案:油漆作疑即明漆作遺址,餘諸作當亦在御用監左右。舊聞考:以冰窖為御用監之冰窨,恐誤。詳下。
146
羊圈
147
西閘口 井一,橋一。
148
織女橋
149
橋一。內務府所屬掌儀司署在橋南。明史: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作觀天台於禁中。蕪史:御用監又南向西,則銀作局也,再南過橋,曰靈臺,亦有觀象臺。銅鑄渾天儀,以測星度觀雲氣。其占候書曰觀象玩占,流星撮要等,皆鈔錄謄授,不敢傳布於外。教法極嚴,比司禮監書堂較勝。每年歷樣造歷,皆靈台欽天監同管。沈朝陽嘉隆兩朝聞見錄:嘉靖二年五月,雷震觀星臺。案:明靈臺遺址,在織女橋南,今尚存,俗稱觀星臺,互詳衙署。
150
西華門外北長街
151
亦稱北池子。井二。西北有三座門,明之乾明門也。迤西為承光殿,又西為金鰲玉蝀橋,詳苑囿。昭顯廟祀雷神,詳祠祀。又有福佑寺在東,聖祖衝齡時避痘於此,見恩福堂筆記。南有靜默寺,俱詳寺觀。內務府所屬營造司署,管轄番役署在東。會計司署、慶豐司署、慎刑司署在西;奉宸苑署、都虞司署在北;內務府營造司所屬官房租庫在東,俱詳衙署。童槐今白華堂詩鈔:大庾師晉陟端揆招過其寓邸詩自注:公賜第在西華門外北池子。程侍郎遺集:時餘寓西華門外,入直退直,必過金鰲玉蝀。內務府冊:乾隆三十八年,創置活字版,錫名聚珍,置局西華門外北長街之東,排印各書。明朱國楨湧幢小品:余過西華門,馬足恰恰有聲,俯視見石骨黑,南北可數十丈,此真龍過脈處。
152
東、西翰林街
153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胡同 頭條胡同,井一。
154
大溝沿
155
棗林龍王廟
156
三眼井 井一。
157
妞妞房
158
盔頭作
159
漿家房
160
漿俗訛蔣。毛奇齡西河詩話:張南士仿王建宮詞百首有云:牆邊漿婦浣花綺,廊下酒家銜酩紅。注云:漿家房在皇城外,即浣衣局也。案:今漿家房非明浣衣局之地,亦非在皇城外,注有誤。
161
二里溝
162
朝陽河
163
觀音堂
164
井兒胡同 井一。
165
四根旗桿 井一。
166
東、西椅子胡同
167
大石槽 井一。
168
草廠
169
金鰲退食筆記:萬壽宮在西安門內迤南,大光明殿之東,明成祖潛邸也。或曰即舊仁壽宮,明世宗晚年愛靜,常居西內。今朱垣隙地,雜居內府人役,間藝黍稷及堆官柴草。南曰草廠,北曰柴闌。案:明萬壽宮互詳宮禁。
170
琉璃井 井一。舊有內務府造辦處所屬玻璃廠,今移西華門外。舊聞考:蠶池口又西,為琉璃作,地名草廠。
171
蠶池口
172
迤西有法國天主堂,今移西十庫。案:西人祆祠,錄其最初者以志變始,餘不著。蔡升元紀恩集:移居蠶池養疾恭紀詩:豈特終身去宿痾,移家旗子盡歡歌。平分翠色瀛台柳,依舊清光太液波。深院自驅塵翳少,廣庭偏受月明多。那知天上蓬萊島,長作人間安樂窩。茶餘客話:虞山蔣文肅廷錫,以庶吉士直內廷,賜第西華門蠶池西,御題扁曰揖翠堂。金鰲退食筆記:親蠶殿在萬壽宮西南,有齋宮、具服殿、蠶室、繭館,皆如古制。蕪史:欞星門迤西街南,贓罰別庫之門也。門傍東迤南為蠶池。舊聞考:贓罰庫在十庫極北。蕪史作欞星門西街南,誤也。蠶池在三座門西街南。案:三座門即明之欞星門。蕪史言別庫私當與贓罰庫異地,今蠶池口有門,疑即蕪史所稱別庫之門也。明嘉靖九年,議行親蠶禮,初築壇於安定門外,禮部言皇后出郊親蠶不便,世宗召尚書李時與大學士張孚敬,視地仁壽宮側。十年三月乃改築蠶壇於此,事具明史及世宗實錄。
173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胡同
174
新開路
175
毛家灣
176
巧極營 俗訛草雞營。井一。蔣景祁瑤華集箋:蠶池明時宮人織錦之所,今止存雲機廟故基。
177
永佑廟 廟祀城隍神,詳祠祀及寺觀。
178
槐樹胡同
179
拜斗殿
180
春明夢餘錄:壽明殿壽明門。案:殿為前明遺址,乾隆三十九年重修。中奉斗母,地因以名,詳宮禁。嘯亭雜錄:梁文定國治賜第在拜斗殿。水曹清暇錄:拜斗殿在西直門外,憲宗晚年所建,今以松江婁真人主之,頗嚴肅。
181
兔兒山
182
旋磨臺
183
俗訛轉馬台。春明夢餘錄引明宮殿額名,作旋波臺。日下舊聞引作旋坡臺。明嚴嵩鈐山堂集:小山在仁壽宮西。入清虛門,磴道盤屈,甃甓皆肖小龍文,疊石為峰,巉岩森聳,元氏故物也。案:旋磨臺,嘉靖二十八年更名仙台。明英宗實錄:天順四年作西苑亭軒成,苑中蓬萊山頂有廣寒殿,金所築也。西南有小山,亦建殿其上,規制尤巧,元所築也。蓬萊山即萬歲山,西南之小山也,疑即兔兒山。明時為重九登高之地,見蕪史。餘詳宮禁。
184
餑餑房 井一。
185
有內務府營造司所屬餑餑房,故名。
186
紅門火藥局 有火藥庫,詳廠局。
187
韃子營 井一。
188
光明殿胡同 井二。
189
大光明殿,互詳寺觀。明世宗實錄: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大光明殿工成。金鰲退食筆記:大光明殿在西安門內,萬壽宮遺址之西,地極敞豁,中祀上帝。相傳明世宗與陶真人講內丹於此,即大元都也。今仍設內監道士守之。順治十八年正月,世祖章皇帝升遐,顧命大臣索尼、螯拜、遏必隆、蘇克薩哈輔政,共來焚香盟心於此。各衙門亦次第設誓。余賜第在左側。高士奇江村集:賜居西苑自城北移家詩:客中陋巷為家久,忽訝恩輝住苑西。牛背馱書千卷重,擔頭挑樹兩株齊。門前金碧瞻天闋,屋內鸞龍有御題。仲蔚蓬蒿十年事,一枝偏借上林棲。茶餘客話:高江村以侍講賜第西華門,其先以詹事主簿賜第。嘯亭續錄:湯敦甫金釗官詞林時,寓光明殿左廊房,授讀蒙童,無異冬烘。又婁真人近垣,江西人,雍正時召入京師,居光明殿,封妙應真人。
190
前大坑
191
後大坑
192
石板房 井一。
193
菜園 井一。
194
炭廠
195
蕪史:宮中用炭皆易州產,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黃土刷筐盛之,名曰紅籮炭。順天府歲供糯米十五石一斗,永平府歲供紅棗一萬五千五百七十斤,於紅籮廠交納廠中香匠制香餅獸炭,造將軍等像。高三尺許,名曰彩妝。臘月二十四日安宮殿中旁,次年二月仍歸本司。餘金熙朝新語:海寧查嗣韓以五經鄉薦不第,留住西華廠劉廷璣宅之無倦軒。案:廷璣曾著在園雜志,在園亦其宅中園名也。
196
惜薪司胡同
197
井一。土地廟井一。迤南歧路曰西義口,又南曰倒堂。有雙節寺,詳寺觀。蕪史:南曰惜薪司,正西則西安門也。惜薪司管宮中所用柴炭,及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柴炭。金鰲退食筆記:我朝悉除明制,惟內廷柴炭於此關支,荊筐亦不刷紅土。明武宗實錄:正德三年八月,司禮監劉瑾傳旨,改惜薪司外薪廠為辦事廠,營府舊倉地為內辦事廠。京師謂之內行廠,比東西二廠尤酷烈。
198
西安門大街
199
井一。迤東為金鰲玉蝀橋,南為西苑福華門,詳苑囿;北為陽澤門,門內傍北海,地名小馬圈,互詳後。金鰲退食筆記:土穀壇在陽澤門外西南數十步。明嘉靖間,因給事中王璣言,建壇於此,今廢。明史食貨志:宏治十五年,放去乾明門虎、南海子貓、西華門鷹犬、御馬監山猴、西安門大鷂等,減省有差,存者減其食料。周賓所識小編:康熙辛酉,西安門內有內監治宅,掘地誤發古墓,中有瓦壚一、瓦罌一,墓石二方,廣各一尺二寸。一刻卞氏墓誌四字,環列十二辰相,皆獸首人身;一刻志銘,題曰大唐故濮陽卞氏墓志,銘文曰:貞元十五年,歲次己卯,七月癸卯朔,夫人寢疾,卒於幽州薊縣薊北坊,以其年權窆於幽州幽都東北五里,禮賢鄉之平原。
200
鴿子房
201
井一。春明夢餘錄:十庫西曰鴿子房,曰西安門。舊聞考:鴿子房有二聖廟,即內府鴿子房土地祠,西安門內街北之極西地也。光緒丁亥移建法國天主堂於此。
202
西十庫胡同
203
井二。西十庫隸內府,內丁戊三庫兼屬工部,詳衙署;有慈雲寺,詳寺觀。金鰲退食筆記:西十庫在西安門內向南,舊設掌庫太監一員,貼庫數員,僉書數十員。本朝三十餘年,十庫封錮不開,塵土堆積。庫後古木叢茂,居人鮮少,眾鳥翔集作巢,以數萬計。上常遊幸至此,命內務府清察立檔案焉。康熙萬壽盛典:李紱撰萬壽圖記:進西安門路左西十庫口內,有上三旗三十家包衣人,自天王殿舊址建寺,唪經慶祝萬壽,奉敕賜名慈雲。寺前夾道新植松柏百餘株。會典事例:戊丁二庫在西十庫內,收貯弓刀箭弦烏槍等項;丁字庫今貯硝黃。明會典:天財庫,凡正陽等九門,並冬鈔關本折錢,及皇城各門鎖鑰,俱送本庫收。舊聞考:今慈雲寺即明之天王殿,殿有修庫題名碑,所記十庫與蕪史合,而冠以司鑰庫之名。其修廟碑記云,禁城西北隅有司鑰庫,天財庫屬焉。是司鑰庫乃十庫總理,天財庫其附焉者也。錢明陸、錢病逸漫記:磚城北甲乙丙丁戊五庫,與天財、承運等庫,唯天財庫贓罰銀香料等項最富。案:十庫互詳宮禁。明宮史言司鑰庫俗名天財庫,凡寶源等局,鑄出制錢交本庫備御前賞賜。庫中積有歷代古錢,此天財庫之所由名也。又言:乾清、午門、東華等門鑰匙,皆本庫監工於五更三點時自宮中發出,分啟各門後即繳回,其言與明會典合。是天財庫即司鑰庫無疑。舊聞考分為二,似誤。
204
劉鑾塑
205
俗訛琉璃塑。井一。天慶宮舊為元都勝境,詳寺觀。金鰲退食筆記:元都勝境建於元,相傳為劉元塑像。周筼析津日記:京師像設奇古者,曰劉鑾塑。說者疑鑾與元音近而誤。考郝伯常陵川集,燕有四賢祠,其像塑自劉鑾。則鑾別是一人,著名於正奉之先者也。案:劉元事見元史工藝傳及陶宗儀輟耕錄。金鰲退食筆記誤作蘭。
206
真如境
207
井一。蕪史:經廠又西曰洗白廠,曰果園廠,曰西安裏門。絛作即洗白廠,造兜羅絨各色五毒等絛,兜羅絨傳自西域,無敢私造者。甜食房並此廠,皆屬御用監,最寒苦可憫。金鰲退食筆記:果園廠在欞星門之西,明永樂年製漆器,以金銀錫木為胎,有剔紅填漆二種,皆稱廠製:世甚珍重之。其遺址今為內務府人役所居。舊聞考:真如境廟內有隆慶戊辰御用監造廠碑云,本監洗白廠,成造上用兜羅絨袍。公廨又有隆慶辛未修廠碑。稍西地名劉鑾塑。真武廟中有萬歷癸巳修洗白廠絛作碑云:絛作初置公廨於果園廠前,機作等房俱聚於此,後擇果園廠隙地建茲絛作。則洗白廠、果園廠俱在此地。
208
絛作 井一。
209
經板庫
210
井一。蕪史:大藏經廠,司禮監之經廠也。金鰲退食筆記:大藏經廠在玉熙宮遺址之西,貯經書典籍及釋藏諸經,今仍舊制。燕都游覽志:藏經廠碑記言,廠隸司禮監,寫印上用書籍,造制敕龍箋。藏庫則堆貯經史文籍,三教番漢經典,及御制御書詩文印板。建自正統甲子,歷嘉靖戊午,世宗造元都宮殿,將本廠大門拆占。隆慶改元,元都拆毀,其後內監展拓舊基,重加修飭,始萬歷三年二月,落成於五月。案:庫今廢,其地尚存舊名。
211
扁擔胡同 井一。
212
酒醋局
213
井一。蕪史:欞星門迤西,曰西酒房、西花房。金鰲退食筆記:西酒房、西花房、牲口房、舊虎城皆在欞星門西北,今盡廢。舊聞考:酒醋局巷內有真武殿,至今稱為酒房,蓋即西酒房舊址。
214
羊房夾道
215
羊房俗訛養蜂。井一。有延壽庵,詳寺觀。蕪史:由金海橋玉熙宮迤西,曰欞星門,迤北曰羊房夾道,牲口房、虎城在焉,內安樂堂在焉。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此處,待年久再發外之浣衣局。成化間,萬貴妃專寵,孝穆紀皇后託疾居此,誕孝宗。牲口房收育異獸珍禽,有虎城、羊城。春明夢餘錄:羊房夾道舊有貞慶殿,萬歷三十一年八月拆去,為大山子工所用。案:大山子即萬歲山,餘詳宮禁、寺觀。
216
小馬圈
217
井二。蕪史:金海橋之北,河之西岸,向南曰玉熙宮,神廟於此選近侍三百餘員學宮戲。金鰲退食筆記:玉熙宮在西安里門街北,金鰲玉蝀橋之西。康熙三十年五月於此設席殿,停仁孝皇后梓宮,集百官舉哀。今改為內廄,豢養御馬。案:今小馬圈,即明玉熙宮遺址。詳宮禁。
218
剪子胡同
219
八寶坑
220
口袋胡同
221
毛窩胡同
222
興盛街
223
東、西頭條、二條、三條、四條胡同
224
栴檀寺西夾道 井一。栴檀寺明清馥殿舊基也。寺有栴檀佛像,故名。東為仁壽寺,俱詳寺觀。
225
栴檀寺後
226
闡福寺西夾道 闡福寺在西苑,詳寺觀。寺西門外為通衢,南達陽澤門,曰西夾道。
227
琉璃門
228
虎城 井一。
229
燕都游覽志:虎城在太液池西北隅,睥睨其上,而阱其下。阱南為鐵門關而寶竇其南為小阱,小阱內有鐵柵如籠,以檻虎者。虎城西北隅有豹房,百獸房在虎城之後,連楹南向。明武宗實錄:正德二年八月造豹房。七年,添修豹房二百餘間。毛奇齡武宗外紀:乃大起營建,興造太素殿及天鵝房、船塢諸工。又別構院籞,築宮殿數層,而造密室於兩廂,句連櫛列,名曰豹房。初日幸其處,既則歇宿比大內,令內侍環值,名豹房祗候,群小見幸者皆集於此。又稱豹房曰新宅,日召教坊樂工入新宅承應。金鰲退食筆記:騰禧殿在栴檀寺西,明武宗以居晉王樂伎劉良女,俗呼為黑老婆殿。旁有古井,曰王媽媽井。武宗外紀:劉氏寵冠諸女,稱美人,飲食起居必與偕,左右或觸上怒,陰求之,輒一笑而解。江彬諸近侍皆母呼之曰劉娘娘云。舊聞考:騰禧殿久廢,其地當與豹房毗連,稍南有北極廟,相傳亦明代古剎。案:明武宗實錄言,建鎮國寺於豹房,今遺址亦無考。
230
菜園 井二。
231
妞妞房 井一。
232
盒子胡同
233
贓罰庫 井一。舊聞考:贓罰庫乃十庫之一,十庫周牆尚存,今栴檀寺西北胡同,猶有贓罰庫之名。
234
榆樹井 井一。
235
繩子庫
236
教場
237
井二。小龍王廟,井一。教場地極軒敞,迤西為內官監胡同,又西則地安門也。明世宗實錄:嘉靖三十年,上更定營制,命更舊內教場名曰內㦷營,欲以團操內使。次年二月,工部請營建祀所并營舍,中立一台,備御視。舊聞考:內教場今名教軍場,在宏仁寺東北,其地有三聖祠,祀火神、水草神。又云:禁旅之設,遴拔監局數司內員精健者三千人,統以總提,分治以中軍,領以總牌。次設明甲、硬弓、隨伍等官,於大內西北二處,分場訓練,後皆并練於此。野獲編:初穆宗好觀武事,時江陵為末相,遂於條陳疏中特列一款曰實武備,請上每秋大閱,躬詣校肄。上大喜,褒美舉行。自是而內教場習射等事起矣。案:明武宗特設東西兩官廳於禁中,視團營。又立內教場,自領閹人善騎射者一營為中軍,晨夕操練,事見實錄。其教場當亦在此。
238
地安門西夾道 迤西有響閘,在西天梵境後,詳苑囿。其外有西步糧橋,詳內城中城。
239
大小石作
240
井二。迤東為大高元殿,詳壇廟。又東北為景山西門,井一。與景山門相直者為西苑陟山門,詳宮禁。稽察內務府衙門在北,迤北有樂部公署,俱詳衙署。蕪史:大高元殿,習學道經內官之所居。明宮史:大高元殿稍西曰石作,有閣。金鰲退食筆記:大高元殿之東,即北上西門,有橋,甃磚石各半,謂防車輪耳。
241
冰窖
242
蕪史:內官監所管十作,曰木作、石作、瓦作、搭材作、土作、東作、西作、油漆作、婚禮作、火藥作,並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里冰窨、金海等處。舊聞考以冰窖為御用監所屬之冰窨。據蕪史所言,則里冰窨屬內官監,與御用監相去頗遼闊,疑當時本有兩冰窨也。
243
雪池胡同
244
井一。藤陰雜記:西華門內雪池,康熙中賜蔡升元,飭內府司員,冰雪施工,克期告竣,令同直陳元龍送歸新第。見蔡紀恩詩。康熙萬壽盛典:又前過石橋,進雪池紅門夾道,燈廊數百楹,半道左右鼓亭各一。
245
魏家胡同
246
蕪史:過北中門迤西,則白石橋萬法等殿。明世宗實錄: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定新建萬法寶殿名,中曰壽憩,左曰福舍,右曰祿舍。春明夢餘錄:萬法寶殿毀,萬歷二十九年添蓋佛殿連房,三十年,佛殿添額,名祖師殿。舊聞考:今白石橋西魏家胡同,有萬法殿,地基頗狹,似非其舊矣。
247
西板橋 橋一。
248
狗鷹胡同
249
三座廂 井一。
250
內官監胡同
251
四眼井,井一。巷口火神廟前橋二,曰鴛鴦橋。明之白石橋也。詳宮禁。蕪史:北安門內黃瓦西門之里,則內官監也。舊聞考:監今廢,其地猶名內官監胡同。內有大佛堂,其碑記備列黃華門、營造庫、米鹽庫、油漆作、外鐵作、婚禮作、東行、西行、西瓦廠、石廠、黑窯廠、神木廠、鑄鐘廠、供應廠、備用廠、金殿廠、稻田廠、蜂窩廠、東花房、馬鞍房、琉璃局、外冰窨等名目,與水部備考、明史所載多合。明蔣德璟愨書:紫禁城有護城河,河外即御溝也。河自北閘口分流,經內官監,白石橋,大高元殿之東,北上西門之外,至紫禁城下而東、而南,經太廟之東,玉芝宮飛虹橋之西;而其在西一派,則自太社、太稷壇,西至靈臺寶鈔司之東,合流于湧福河以出。
252
太平街 井一。迤西曰獅子衙門。
253
西黃瓦門
254
油漆作 井一。明內官監所屬油漆作當在此,互詳上。
255
米糧庫 疑即明之米鹽庫。又東北則地安門也。
256
內城周四十里,門九(一統志)。定制分五城,而實轄於步軍統領(會典事例)。其街衢之大者,中曰棋盤街。南北曰崇文門街、宣武門街、大市街、王府街、地安門街、安定門街、德勝門街、南小街、北小街、錦什坊街。東西曰江米巷、長安街、丁字街、馬市街、朝陽門街、東直門街、阜成門街、西直門街、鼓樓東大街、鼓樓西斜街。
257
會典參宸垣識略、析津志: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又長街、千步廊、丁字街、十字街、鐘樓街、半邊街、棋盤街、五門街、三叉街。此二街在南城。案:析津志所舉街名,今多仍其舊。惟長街、五門街、三叉街遺址不可考。餘俱見後。
258
內城南城
259
城冊:內城地址隸南城者,東至崇文門街與東城界,南至城根,西逾宣武門街,迤西至城根,北至東西單牌樓。東西長安街與中城界迤西,至舊刑部與西城界。案:明代以前,三門外為南城,故內城祗分中、東、西、北四城。我朝規制,內外城各分五城。其皇城內,前明為禁地者,今則悉隸中城,餘亦各有分並。惟正陽門為嚮明出治之區,棋盤街在門內,地屬南城。今敘次先南城而中城次之。
260
棋盤街
261
東西井各一。舊聞考:大清門外俗稱棋盤街,乾隆四十年修葺周圍石闌,以崇體制。東華錄:順治六年五月癸巳,欽天監奏:宸居重地,負陰抱陽,陰宜斂藏,陽宜開廣。棋盤街房屋蔽塞,宜禁;文德、武功兩坊,左右相配,今文德坊已火,即宜修建。從之。禮部則例:順治八年議,大清門外原立有下馬牌,官民乘車馬者俱下。其在石闌內貿易者,永行禁止。兩旁係故明市肆,許貿易如故。宸垣識略:棋盤街四圍列肆,長廊百貨雲集。又名千步廊。元歐陽原功詩:麗正門當千步街。則千步廊為闤闠之所明矣。今大清門外,居人猶仍此名。舊聞考以門內朝房當之,蓋據金志而言。燕都游覽志:棋盤街直宮禁大明門之前,每朝會諸大典,京營將先期領營軍護衛,駐足其中,樹幟甚盛。若乃天街步月,雖城中多曠,觀乎此屬第一。長安客話:棋盤街府部對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雲集於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此亦見國家豐豫之象。查嗣瑮查浦詩鈔:雜詠詩:棋盤街闊靜無塵,百貨初收百戲陳。向夜月明真似海,參差宮殿湧金銀。析津志:崇文門正南,出周橋靈星三門,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麗正門。又菜市在麗正門三橋;窮漢市一在麗正門西。案今之正陽門,元之麗正門也。明初築京城時,不言有所更改,第證以元一統志、析津志,則麗正門當與今長安街相近,所謂千步廊者,未必即在今棋盤街之地。以他無可麗,姑附此。
262
正陽門內東城根
263
井一。太僕寺署在中心臺,迤西則會同四譯館、教習庶常館在焉。俱詳衙署。怡賢親王祠,詳祠祀。有毗盧庵,松雪庵。元明寺東有武郡會館。禮部冊:明會同館在玉河橋西,國朝改設會同四譯館。燕都游覽志:四夷館在玉河橋西,永樂五年十一月始設。案:明四夷館隸翰林院,故其地與院相連。吳長元謂今庶常館東有高麗人所居館舍,殆即四夷館之別宇,是也。明太僕寺在萬寶坊,乃元兵部舊署,與今地異。張爵五城坊巷胡同集:南薰坊八鋪,有金吾右衛。今無考。湯斌潛庵明史稿:商輅傳:輅遷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賜第南薰里。案:明史略同。歸有光震川集:戴錦衣傳:子寓京師南薰坊。
264
貂皮巷
265
巾帽胡同
266
東江米巷
267
亦稱交民巷。西有坊曰敷文。井二。俄羅斯館,明會同館故址也。今為俄國使館。又有美國、德國、法國、日國、比國、和國諸使館。東有武定會館。嘯亭續錄:貝子博和託宅,在東交民巷。謹案:博和託,太祖孫饒餘郡王阿巴泰次子,謚溫良。明兵例:南會同館,在東交民巷玉河橋西街北,正統六年蓋造,宏治五年改作,共房屋三百八十七間。明一統志:上林苑監在文德坊玉河橋西,典簿廳附焉。外有蕃育、嘉蔬、冰鑒、川衡、林衡、良牧、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後典察十署。春明夢餘錄:上林苑監在東江米巷南向,永樂十四年諭,凡牧養栽種地,東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渾河,禁不許圍獵。案:監久廢。明李詡戒庵漫筆: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夜,京城雨雹交作,次早東江米巷南,李學等家房上有錢八十四文,一一壁立瓦櫳中。御史張璠具奏,錢進入庫。
268
富貴街
269
亦稱戶部街。甘露庵井一。宗人府、吏部、禮部諸署俱在東。詳衙署。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燕中書肆,多在大明門右及禮部門外,拱宸門西。每會試舉子,則書肆列於場前。歲朝後三日,則移於燈市。朔望並下浣五日,則徙於城隍廟中。案:拱宸門即公生門,見菽園雜記。今內城書肆在隆福寺街,外城在琉璃廠,餘惟正陽門外東河沿打磨廠間有之。水曹清暇錄:吏部大堂藤花,相傳嚴世蕃手植;少宰署右藤花,相傳吳文定公寬手植。
270
抬頭庵
271
宗人府後胡同
272
牛圈胡同 井
273
史家胡同
274
戶部北夾道
275
兵部街 井二。兵部、工部、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諸署俱在東,詳衙署。嘉靖間建三皇廟於太醫院北,名景惠殿。
276
韃子館 俄羅斯館也。會同館俗稱靼子館。
277
雞鵝館 井一。
278
藥庫
279
東、西河沿
280
橋三。在城根者曰南玉河橋,江米巷者曰中玉河橋。橋東路北有胡同曰勾張胡同。在長安街者曰北玉河橋。中河沿東西井各一,北河沿井一。詹事府在東,詳衙署。河旁舊有坊二,曰東西坊,久廢。又玉河新柳,昔人題詠甚夥,今兩岸垂楊亦殆盡矣。採訪冊:肅親王府在御河橋東。嘯亭續錄:惇親王府在御河橋西岸。謹案:肅王諱豪格,太宗長子,順治三年授靖遠大將軍,後為攝政睿親王所陷,薨。世祖親政,復封世襲,追謚武。敦王諱允佑,聖祖七子,謚曰度。裔孫奕梁降襲,俗稱梁公府。今廢為英國使館。萬歷沈志:元寧觀在南薰坊。案:觀在今南玉河橋,詳寺觀。明徐克暖姝由筆:京師井水多咸苦,不可飲,惟詹事府井最佳,汲者甚眾。甲申傳信錄:三月十九日城陷,中書舍人滕之所阮文貴投御河死。
281
東長安街
282
中有坊曰長安街,井二。南為堂子,詳壇廟。翰林院、鑾儀衛外駕庫在南,理藩院在北,詳衙署。嘯亭續錄:溫郡王府在理藩院大街。謹案:王諱猛峨,肅武親王支子,以恩推封,謚曰良。子延信襲貝勒。雍正中,以黨附阿其那,黜屬籍。俗謂肅府為前府,溫為後府,今後府盡圮,惟溫良郡王祠僅存。池北偶談:孫可望降後,封義王世襲,賜第東長安門外。可望死,其子征灝襲封。康熙十二年,臺省以為言,下諸王大臣九卿會議,降封義公,改慕義公。案:可望以順治十五年五月戊戌抵京,乙巳賜宴於其邸,戊申復賜宴。可望旋以不見禮於廷臣,疏辭新命。詔勿許。征灝謚法考作征淳,雲征一作澄。東華錄亦作征淳,云可望之孫。朱彞尊瀛洲道古錄:孫承澤謂翰林院本元之鴻臚署。焦氏玉堂叢語載,宣德七年以故鴻臚寺為翰林院。考元史百官志,止有侍儀使無鴻臚寺,當是永樂年間所建。舊聞考:元侍儀司署,在都省之東,水門之西,南倉之前。見析津志。都省即中書省,以尚書省改設,所謂南省也。南倉即太倉,亦見析津志。其跡雖皆不可考,而以金水河水門按之,元時署在西,今則在西北。蓋明時展築南城,水門遂徙而南,而署廨之縈帶玉河,則自元迄今未改也。析津志:省東市在檢校司門前,牆下文籍市,在省前東街,紙札市在省前。案:諸市皆無考。菽園雜記: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刺,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僕應門,則皆卻而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
283
崇文門內西城根 井一。
284
洪廠胡同
285
水獺胡同
286
臺基廠
287
亦稱台吉廠,井一。西有總稅務司署。迤北為王府街,詳中城。嘯亭續錄:裕親王府在台吉廠。采訪冊:安郡王府在台基廠南口。謹案:裕王諱福全,世祖次子,康熙二十九年授撫遠大將軍,謚曰憲,今為榮公府。安郡王諱岳樂,饒餘郡王四子,襲封後改號安,晉親王,謚曰和,後追降郡王。雍正時爵除,乾隆四十三年紹封輔國公,府今廢為法國使館。其地猶存慶公府之名。明高道素明水軒日記:工部設五大廠,其一曰台基廠,堆放柴薪及蘆葦。案:五大廠者,神木廠在崇文門外,大木廠在朝陽門外,琉璃廠、黑窯廠俱在外城,與台基廠而五。萬歷沈志有台基廠草場官一員。明世宗實錄:嘉靖元年,御史鄭本公請賑濟京師窮民,戶部議:朝廷舊設養濟院,窮民各有記籍,無籍者收養蠟燭幡竿二寺,遣光祿寺及大宛二縣官以時更理其事,合用柴斤令於台基廠關支。明景帝實錄:景泰中欽天監奏,觀星臺在東城上,喧擾不便,而屋宇牆壁多壞,乞徙至東長安街臺基廠,則高與西長安街二塔相對,並為青龍白虎之象,於堪輿家所言,形勢相宜。帝允其請。六年三月,造內觀象臺簡儀成,八月,以勞費罷徙。
288
北夾道
289
柴火闌
290
薛家胡同
291
三義庵
292
笤帚胡同
293
白家柵欄
294
天問閣集:崇禎甲申三月十八日暮,愍帝帶親軍四百騎馳正陽門,門者疑內變,反炮將擊之,帝震,返騎不得,上從白家胡同繞出乃得。上見守備單弱,下幸成國公朱純臣第,純臣言燕飲他處,帝竟不得見。
295
小頭條、二條胡同
296
花枝營 井一。
297
經板庫
298
黃土坑 井一。西小胡同曰下坡。
299
舊衙門
300
破府 井一。
301
鐵門
302
牛角灣 井一。
303
賣羊肉胡同 井一。
304
白家大門
305
龍王廟
306
四王柵欄
307
迤西井一。昭忠祠在北,詳祠祀。嘯亭續錄:饒餘親王府、廉親王府,在王府大街,今皆為昭忠祠。謹案:饒餘親王諱阿巴泰,太祖七子,以功封郡王。復以子岳樂晉親王,贈如其爵,追謚敏,三傳無嗣,爵除。廉王諱允祀,聖祖八子,雍正四年黜屬籍。乾隆四十三年詔復之。今昭忠祠在臺基廠東北。臺基廠本王府街,明中葉後置廠於此,故名。續錄所稱,從其朔也。
308
化成寺夾道 井一。化成寺,詳寺觀。今圮。
309
中街
310
右至正陽門東,長安街南,崇文門街西,與中城東城界。
311
正陽門內西城根
312
井一。西有花石橋,東溝水由此入護城河。巡視東城、南城御史署俱在北,有願學堂,有桐城試館。童槐今白華堂詩鈔:移寓正陽門西城根詩,自注:昔為謝金圃少宰邸第,芸臺師嘗居門下。張鑒雷塘盦主弟子記:丙午公至京師,寓前門內西城根。陳用光太乙舟詩集,有和顧晴芬皋移居西城根東偏詩。高層雲改蟲齋雜疏:綠雨樓陸文裕深舊邸也,在正陽、宣武二門之間,東曰素軒,北曰潛室,其中為書窟,文裕記載集中,今已失其處。
313
頭甲巷
314
二甲巷
315
三甲巷
316
剪子巷
317
喜春胡同
318
取燈胡同
319
財神廟
320
高井 井一。
321
捨飯寺
322
碾兒胡同 曾文正年譜:道光二十四年三月,移寓前門內碾兒胡同西。
323
西江米巷 東有坊曰振武,巡視中城御史署在北。
324
西皮市 彭文敬自訂年譜:己卯住西皮市葦間公寓,寓中疊石為山,頗多喬木。韓桂舲尚書顏曰疑野山房。
325
前府胡同
326
左府胡同 井一。
327
大、小中府胡同
328
右府胡同
329
後府胡同
330
坊巷胡同集:大時雍坊十八鋪,有府軍衛、羽林前衛。明英宗實錄:正統七年,建五府於大明門之右,遂營武成王廟於後軍都督府。春明夢餘錄:五軍都督府在闕西,皆東向。五軍營即團營。景泰初年,建立於安定、德勝兩關外之中。嘉靖二十九年罷團營,始更於此。南面建閱武門。閱武門起,至北土城止,長一千七百四十二步,設將臺一座,前設旗臺二座,石榜牌一座,鼓棚二座,石旗架二座,演武廳一座。案:五軍營久廢,其地猶存舊名。明呂本館閣類錄:宣德六年正月朔,以纂修兩朝實錄成,賜監修、總裁、纂修等官,太師英國公張輔等宴於行在中軍都督府。
331
掃帚胡同
332
翠珠胡同
333
四眼井
334
井一。工部所屬製造庫在北,詳衙署。香祖筆記:工部四清吏司外,今增製造庫,滿洲司官外惟設漢郎中一人,即宋之文思院也。
335
京畿道 都察院河南道署在西,舊為京畿道,故俗猶沿舊稱。又有禮部所屬會同館,俱詳衙署。
336
刑部街
337
井一。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太常寺、鑾儀衛俱在西,詳衙署。理藩院舊在刑部北,後移東長安街。水曹清暇錄:刑部大堂階石上,有血影如人形,傳是楊忠愍公被拷處,流血沁入石中所成。舊聞考:今大理寺署,傳為明南鎮撫司故址。明通政司署,國朝改為都察院。又鑾儀衛署,明錦衣衛也,刑部署亦相傳為明錦衣衛故址。殆即其地而分建二署歟。
338
刑部後胡同
339
西長安街
340
中有坊曰長安街。井一。街南曰河漕沿,下有枯渠,曰東溝,徑大川澱受水塘西南入護城河。明時亦稱舊溝,詳水道。通政司署、回人佐領事務處,俱在南,詳衙署。北有雙塔慶壽寺,金遺剎,詳寺觀。井一。南小胡同曰回子營,夾道曰頭牛錄,二牛錄。春明夢餘錄:行人司在西長安街朝房之西。案:明行人司署,順治間改建兵部督捕公署。康熙三十八年裁,併刑部,詳衙署。茶餘客話:登聞鼓院,在西長安門外街東,舊設滿漢科道各一員掌之。雍正二年,統於通政司。嘯亭續錄:儀親王府在長安街,係耿仲明宅。謹案:王諱永璇,高宗八子,謚曰慎。今其孫貝勒奕絪襲封,府在街北,院宇宏邃,林亭尤美。坊巷胡同集:小時雍坊五鋪,有武功左衛中衛。案:二衛今無考。池北偶談:京師雙塔,乃安祿山史思明所造,而劉侗景物略不載,元乃賢易之詩:安史開元日,千金構塔基。案:乃賢詩詳外城西城。其所詠者,憫忠寺之磚塔也。偶談似誤為慶壽寺之雙塔。水曹清暇錄:土醞舊稱薏苡酒,雙塔寺趙家所造最佳。明史奸臣傳:西苑造新閣,不以時告,成帝一日登高,見西長安街有高甍,問誰宅。左右曰:趙尚書新宅也。旁一人曰:工部大木半為文華作宅,何暇營新閣。帝益慍。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崔子鐘好劇飲,嘗五鼓踏月長安街,席地坐,李文正時以元相朝天偶過早,遙望之曰,非子鐘耶?崔便趨至輿旁,拱曰:吾師得少住乎?李曰:佳。便脫衣行觴,火城漸繁始分手別。明石珤熊峰集:翰林編修李宗易建亭於時雍坊居第之後,名曰午風。南城羅侍讀景鳴,隸書其上。案:亭今無考。
341
鑾儀衛夾道
342
律例館 井一。地在太常寺署後,有刑部律例館,改名。
343
旗手衛 手俗訛所。明一統志:旗手衛在通政司後。案:旗手衛屬錦衣衛,今廢,其地猶存舊名。
344
耳朵眼 井一。
345
草帽胡同 井一。
346
麻線胡同 線亦作繩。長安客話:胡忠安濙賜第,在麻繩胡同內。
347
花圈胡同 井一。迤南曰花園頭。
348
五顯廟
349
萬歷沈志:五顯禪林在大時雍坊。人海記:張文忠居正之賜第,在五顯廟前張國老胡同。案:今東城亦有五顯廟,皆無張國老胡同之名,其遺跡不可考矣。
350
小四眼井 井一。
351
紅井胡同 巡視北城御史署在北。
352
後紅井 井一。
353
高碑胡同 井一。巡視西城御史署在北。
354
羊毛胡同 井一。
355
扁擔胡同
356
獅子口
357
兵部窪 火神廟井一。文殊庵前井一。
358
石碑胡同
359
馬神廟 井一。
360
拴馬椿
361
文昌閣
362
大川澱
363
土地廟
364
中受水塘
365
帝京景物略:唐大士像,古銅身三尺,下刻大唐貞觀十四年尉遲敬德監造字。舊供宣武門外晉陽庵,庵廢,內侍朱移像受水塘,創古佛庵供之,庵今又廢,移置稽山會館。案:觀音像互詳外城南城。
366
賢孝牌
367
張相公廟
368
萬歷沈志:張老相公廟在大時雍坊。紀昀濼陽續錄:京師有張相公廟,士人或以為河神,然河神宜在沽水漷縣間,京師非所治也。餘謂唐張守珪、張仲武皆曾鎮平盧,高適燕歌行,實為守珪作。一則曰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再則曰君不見邊庭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於守圭大有微詞。仲武則摧破奚寇,有捍禦保障之功。其露布今尚載文苑英華。以理推之,或士人立廟祀仲武,未可知也。案:廟祀宋人張夏,碑記可徵,紀說傅會,未足據也。毛奇齡九懷詞:張十一郎官者,宋護堤侯張六五老相公也。名夏,邑之塢里人,初以父亮為吳越時刑部尚書,入宋歸命,遂由故任子起家,授工部郎中,既而海溢颶風發,錢塘蕭山堤總壞,相公充護堤使者,統捍江五指揮使,護海隄有功,封護隄侯,乃以護漕,當決河覆舟,旗丁繞河覓相公不得,翼日有大黿負尸浮於沙,巫者狂言相公已為神。又紀氏筆記多寓言,今摭其徵實者,著於篇,餘不取。
369
東溝沿 明之舊溝也。時雨積潦,溝水由花石橋,出水關入護城河。
370
板橋 井一,橋一。
371
舊簾子胡同 簾或作蓮。井一,橋一。
372
新簾子胡同 井一,橋一。
373
前細瓦廠 井一,橋一。宛平王志:北極寺在細瓦廠。
374
後細瓦廠 橋一。
375
半壁街
376
橋一。有呂祖閣。魯一同通甫詩存:呂祖閣道士是仁宗時宮監:皓鶴歸來月已霜,明燈殿角鐵鋃鐺;白頭宮監無言說,暗誦多羅報睿皇。
377
中街 井二,橋一。
378
橫街
379
崇興胡同
380
宣武門內東城根
381
中心臺西,井一。有天主堂,詳寺觀。燕都游覽志:首善書院在宣武門內左方對城。明葉向高蒼霞草:書院在大時雍坊十四鋪,貿自民間,為金一百八十兩,皆五廳十三道所輪。經紀其事者,司務呂克孝,御史周宗建,以天啟二年某月日開講。帝京景物略:鄒元標、馮從吾,以泰昌初征入京,尋總副台憲,公暇輒會講城隍廟百子堂,自紳衿氓隸,聽者數百人。始議建書院宣武門內城下,講堂三楹,後堂三楹,供先聖,陳經史典律。春明夢餘錄:御史臺諸公構書院於宣武門內東牆下,南皋、少虛兩先生朝退公餘,不通賓客,不赴宴會,輒入書院講學,一時士風為之稍變。未幾逆璫用事,郭允厚、朱童蒙輩,相繼論劾,以講學為門戶。及楊忠烈劾魏忠賢疏上,黨禍大作,善類一空,御史倪文煥遂奏請毀書院,棄先師木主於路。左右壁有記,為葉公向高文,董公其昌書,並碎焉。一統志:時憲書局在宣武門內,天主堂西,即明之首善書院。後禮部尚書徐光啟借院修歷,名曰歷局,本朝仍令西洋人居此,治理時憲書。案:其地今以局為名,互詳衙署、寺觀。吳偉業讀史偶述詩:西洋館宇迫城陰,巧歷通元妙匠心;異物每邀天一笑,自鳴鐘應自鳴琴。明一統志:太極書院,元中書行省楊維中建。蘇天爵元名臣事略:中書楊忠肅公惟中,立周子祠,建太極書院,俾師儒趙復等講授。案:元郝經陵川集:有周子祠堂碑、太極書院記,碑稱祠中以二程張楊游朱六子配食,今遺跡無考。夢餘錄敘述於首善書院條下,姑仍之。
382
下窪
383
松樹胡同 井一,橋一。
384
苦水井
385
頭髮胡同 井一。
386
翠花街 土地廟前,井一。
387
石老娘胡同
388
扁擔胡同
389
西拴馬椿 井二。
390
燈籠胡同
391
高低胡同 低或作底。
392
象牙胡同
393
安兒胡同
394
餹坊胡同
395
油坊胡同 井一。
396
背陰胡同
397
口條胡同
398
緯纓胡同
399
俗訛未英。井一。宗稷辰躬恥齋詩鈔:薈英集引新居在薈英巷之南,因顏婿侄讀書之室曰薈英書屋,戲占絕句:北鎮氣來迴地脈,西洋焰息聚人文。從今環堵英才萃,日下他年益緒聞。自注:薈英俗曰緯纓,餘更之。
400
穿堂胡同
401
絨線胡同 井一。右翼宗學在北。嘯亭雜錄謂在簾子胡同,誤也。真武廟,詳寺觀。嘯亭續錄:貝勒杜度宅,在絨線胡同。
402
謹案:杜度太祖孫,廣略貝勒褚英長子,今為光公宅。採訪冊:勛貝子第,在絨線胡同北。謹案:貝子為聖祖二十四子諴恪親王之後。
403
成公府夾道 井一。
404
大、小六部口 井一。案:八旗通志:絨線胡同之南,有抽屜胡同,今無是名。
405
後水泡
406
噶禮兒胡同 相傳:康熙時江督噶禮居此,後以罪誅,地仍其名。
407
牛肉灣
408
新開路
409
安福胡同
410
井一,橋一。安福寺,詳寺觀。關帝廟俗稱倒座廟,有明正德四年鼎,上鐫淨居寺。僧云廟為寺舊址。又有萬歷四十七年鼎一。
411
永順胡同
412
大柵欄
413
右在宣武門街東,長安街南,正陽門西,與中城界。
414
宣武門大街
415
宣武門俗沿元稱,曰順承門,北有坊曰瞻雲。井二。鑲藍旗蒙古都統署在西,詳衙署。右翼宗學,舊在瞻云坊北,今移絨線胡同。嘯亭續錄:貝子穆爾祐宅,在宣武門內。謹案:穆爾佑太祖曾孫,安平貝勒杜度次子。順治間以鎮國將軍累功晉貝子,後以罪除,子降襲。析津志:窮漢市一在順承門裏草塔兒。慶元樓在順承門內街西。麗春樓在順承門內,與慶元樓相對,乃巴延太師之府第也。朝元樓在順承門內,近石橋,慶元樓北。案:今俱無考。元仁宗紀:皇慶五年十月,建帝師帕克斯巴殿於大興教寺。六年三月,賜寺僧齋食鈔二萬錠。英宗紀:至治二年十月,建太祖神御殿於興教寺。成宗紀:大德五年二月,賜興教寺地百頃。舊聞考:元大都圖冊云,寺在順承門內,街西佛會甲於京師。明一統志已無此寺,殆久廢矣。坊巷胡同集:阜財坊四牌二十鋪,過象房橋有王恭廠、燕山左衛、真如寺、承恩寺、圓洪寺、保安寺、望鄉臺。案:望鄉臺今無考,餘俱見後。
416
宣武門內西城根
417
井一。有象房橋,西溝沿水由此出水關入護城河。嘯亭續錄:貝子準達宅在宣武門西城根,貝子蘇努宅在象房。又年大將軍羹堯賜第在宣武門內右隅,額書邦家之光。長安客話:象房在宣武門西城牆北,每歲六月初伏,官校用旗鼓迎象,出宣武門濠內洗濯。野獲編:象初至京,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而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隻,特命錦衣指揮一員提督之。凡大朝會,役象甚多,常朝則止用六隻,所受祿秩,俱視武弁有等差。人有入觀者,能以鼻作觱慄銅鼓聲。觀者持錢畀象奴,如教獻技,又必斜睨象奴受錢滿數,而後昂鼻俯首,嗚嗚出聲。將病,耳中先有油出,名曰山,性發則預以巨綆縻縶之。管象房緹帥申報兵部,上疏得旨,始命再驗,發光祿寺。萬歷沈志:巡鹽察院在順承門西。案:明察院久廢。
418
抄手胡同 井一。
419
西溝沿 西溝水,詳西城。
420
頭髮胡同
421
橋一。鑲紅旗官學在北,有真如寺,詳寺觀。燕都游覽志:真如寺元季為定力院,南向,今之象房是其山門。蓋象房初設於報國古松之畔,以隔城致稽赴闕,乃割定力院為駐象所。
422
小麻線胡同
423
承恩寺街
424
德功橋亦稱承恩橋。鑲紅旗覺羅學在北,詳學校。承恩寺,詳寺觀。萬歷沈志:巡倉察院在承恩寺前。案:今廢。趙吉士寄園寄所寄:王恭廠災時,承恩寺街有女轎八乘經過,女子轎夫都不見。有州吏目弟在街,與相識六人拜揖未完,頭忽飛去,其六人竟無恙。
425
杠房胡同
426
棺材胡同 或作光彩。
427
太平街
428
溫家街
429
前、後王恭廠
430
井一。採訪冊:德公第在後王恭廠北。蕪史:王恭廠掌廠太監一員,管營造錢糧,與盔甲廠同署,在都城西南隅。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時,忽大震,拔大樹二十餘株。自西安門一帶霏落鐵渣如麩如米者,移時方止。近廠房屋傾倒,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數千人。乃改卜於西直門街北建廠,賜名曰安民。其舊址改為戎政署。明史熹宗紀: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死甚多。又五行志火災內所書加詳。明趙維寰雪廬焚餘稿:天啟丙寅五月六日,王恭廠忽震裂,響若轟雷,平地陷二坑,約長三十步,闊三五十步,深二丈許。明沈國元兩朝從信錄:時塌屋一萬九百三十間,壓死男女五百三十七人。吳偉業綏寇紀略:自順承門大街北至刑部街,盡為齏粉。劉侗帝京景物略:北自阜成門東至刑部街,互四里,闊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案:諸書記王恭廠災事甚夥,今取其涉坊巷者,餘詳災祥。明水軒日記:工部又有五小廠,曰營繕所,木工也;曰寶源局,金工也;曰文思院,曰王恭廠,俱絲工也;曰皮作局,革工也。
431
永寧胡同 橋一。
432
圓洪寺街
433
舊有圓洪寺,今廢。寄園寄所寄:王恭廠災,宣府楊總兵行至圓洪寺街,隨從七人連人馬俱陷入地。碧血錄:王恭廠災,元洪寺街有女轎過,一響掀去轎頂,女身衣盡去,而竟無恙。
434
豬尾坑 亦稱豬尾胡同。
435
石鐙庵 地以庵名,舊為吉祥寺,詳寺觀,今圮。
436
象來街
437
箭桿胡同
438
陶家胡同
439
壇子胡同
440
水仙庵
441
草廠
442
茄子胡同 西小胡同曰茄柄胡同。
443
四眼井 井一。
444
太平湖
445
城隅積潦瀦為湖,由角樓北水關入護城河。橋二:一在湖北,一在西南隅。迤北為龍王堂。嘯亭續錄:貝勒喀爾楚渾宅在太平湖,今為榮親王府。謹案:喀爾楚渾,一作哈爾出洪,太祖曾孫克勤郡王岳託三子,以功封,謚顯榮。榮王諱永琪,高宗五子,謚曰純,今為醇親王府。王為宣宗七子,世襲。陳文述頤道堂詩選:孫古雲雲繪園詩,為同查伯揆作,自注:園在宣武門內太平湖之西,時海昌查伯揆、廣陵朱素人、丹徒嚴麗生同在賓館。
446
槐抱椿庵 井一。寺院冊:觀音庵在西南隅,槐抱椿庵系舊剎,無碑碣可考。其南為祇園禪林,前後相屬。
447
小護國寺
448
老萊街 井二。嘯亭續錄:貝子薩弼宅在老萊街。謹案:薩弼太祖曾孫,安平貝勒杜度七子,謚懷愍。
449
中街
450
梅文鼎勿庵歷算書目:己巳入都,獲侍誨於李安溪先生,至辛未夏移榻中街寓邸,先生既門庭若水,絕諸酬應,退朝則亟問今日所成何論,有脫稿者乎?為點定,如是數月,得稿三十餘篇。授徒直沽,又陸續成其半,為歷學疑問三卷。
451
西太平街 東街井一,橋一;西街井一。
452
扁擔胡同
453
鮑家街 井一。采訪冊:榮公第在鮑家街北。謹案:貝勒費揚古,顯祖孫,莊親王八子,以功封,今公其後裔也。
454
前、後百戶廟 永泉寺俗稱百戶廟,複訛白虎。井一。
455
狗尾胡同
456
取燈胡同
457
南鬧市口
URN: ctp:ws36030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