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

《卷一百》[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一百
3
風俗
4
台州府:
5
臨海縣附郭
6
《晉書地理志》:火耕水耨,漁獵山樵,飲食頗給,民無千金之家。
7
陳公輔《台州風俗記》:台介東南之陬,里無貴游,百姓樂業,但食魚稻,習樵獵,而不識官府之嚴。
8
洪适通判㕔,記壤僻民,愿牒訴簡少輸調有常赤城志,台士皆激昻奮厲,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檢名節為貴,民皆質直愿慤,以耕鑿芻蕘為生,以安土重遷為業,非貧困無聊,不肯自墮於商販胥徙之役。
9
《赤城志》:州負山,瀕海沃,土少而瘠,地多,民生其間,轉側以謀衣,食寸壤以上,未有萊而不耕者也。鄉戶不足於財而有餘於行,其真樸敦厚,里黨多化焉。胡榮《文廟記》:地應上台,士秀而文質均」。
10
王士琦《平賦碑》記:「浙以東,瀕海諸郡,利饒魚鹽,商舶輳集,民逐什一而擁厚貲,獨台途錯孔道,無末業而鮮蓋藏。
11
金賁亨台,學源流序,台古荒域。厯漢及吳,二三君子,始以幽操正行,有聞當世。晉、唐之際,節概文章之士,亦班班見典籍。
12
吳時來志學書院記成,𢎞間人才最盛,其樹立皆足,表表於世,其登科者嵗至七八人,與浙以東相雄長。
13
王士昌《平圖記》:土瘠人窳,然其先多賢俗,尚忠孝,喜廉讓,無豪暴欺詐,故浙中稱樂郊。
14
臨海縣志:臨海山川峭厲,人皆秉,性堅貞,百姓務本力農,無興販。境外素封家,惟積粟,萟桕麻以資饒足。仕者。侃侃立朝,以言利為恥。
15
黃巖縣
16
《晉書地理志》:氣躁性輕,好佛信鬼、王士琦《明倫堂記》。扶輿磅礴,氣日益久,士日益奮,家詩書而户絃誦。
17
黃巖縣志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風。
18
天台縣。
19
車若水平價倉記,「天台邑治,去江百里,米舶鮮至,而為閩甌入京孔道往來,屝屨増饕。其間市井貴糴,扇及村落,數日辛勤之傭,不營一飽。
20
孟夢恂縣學記》:天台為邑。山藴水融,民淳物茂。前哲之典型具存,文華之穎發踵進。
21
《赤城新志》:天台以山水擅名域內,隋、梁間多棲仙釋,故有洞天福地」之說。及晉、唐來俗,尚詩書人敦孝弟,而人文漸蒸起矣。
22
天台縣志:土瘠民貧,室廬儉素,人不習工巧。匠作器皿,多取給他處魚鹽。山海之利,皆異郡專之。惟坐肆售貨,覔什一之利。朝貴還城,不乘車馬,深山窮谷,穉子皆知讀書。牧豎樵夫亦識字,守分者多,抗法者少。
23
仙居縣。
24
《赤城新志》:仙居枕山趾海,雖若蠶叢,其風俗與首邑不少異。
25
仙居縣志:山川秀美,土風樸茂,賢士大夫多光明俊偉,能世其業,即編戶之民,𩔖不能具什一,以求尺寸之贏於四方。
26
寧海縣。
27
吳子良《縣學記》:「井聚僻,寂迫山海,民力耕釣。安賦輸,產慳食嗇。
28
陸瑜《縣學記》:名儒輩出甲於他邑。薛三才《林公祠碑》記:寧邑僻居海隅。其民執固勇敢,士多穎質。
29
胡獻來《胡侯德政碑》記:「緱城故忠節禮義之鄉,素稱易治」。
30
金學賢葛氏族譜序》:其大家多優裕。和雅喜學而好文,其小民力業,寡求罕爭而鮮訟其俗最為得文質之中。
31
寧海縣志男耕女,織有勤儉,風力本右,文無浮靡。習故家尚清議。士矜名節,婚嫁擇先門第,慶弔罔敢失禮。營室必作家廟,燕享以時,婦女不出街市。此其俗之美者。
32
太平縣
33
鮑復泰《三台采風詩序》:風俗敦龎,習尚簡質。台州府志連山濱海,舟楫不通,其地止農漁,不習上國之奢華,故其民尤樸茂近古。
34
《太平縣志:明初,地曠人稀,土田不過畝一金。是時法尚嚴密,縉紳士庶,罔敢侈肆,衣不過細布土縑,仕非達官,不得輒用紵絲。女子非受封不得長衫束帶,居室無㕔事,高廣,惟式至宣德、正綂,法網漸疎,奢侈競起。成化、𢎞治間,役輕省費,生理滋殖田,或畝十金屋,有㕔事。正德以來,貧耗而無高貲,鮮所借貸,民由是困。
35
《台州府志》:男子年十六以上始冠,亦有及婚而冠者。此禮惟世族間一行之女臨嫁。前數日行笄,禮受母,訓戒議婚,必憑媒氏納采,請期奠雁。諸禮悉如古制。惟親迎、未行、嫁娶日,各擇其族之賢者,相與迎送,以成婣禮。初喪含殮畢,即成服開喪,姻戚赴弔,貧富稱家,有無不用,鼔樂頗為近禮。葬用石槨,親友執紼,哀送不事,梵音仙響。祭祀,大家各有宗祠,細民從寢室設龕。四時之祭,元旦、清明、端午、中元重九,冬至除夕,各以時物為薦。子姓享餕餘墓,祭或用羊、豕,或用牲醴合,隨其祭田之厚薄而頒胙。亦以是為差。
36
台州府志:元旦長幼夙興拜天地,宗祖因相慶賀,元宵張燈五日,俗以十四日為重室,內皆燃燈,婦女行百步,以去病清明,採菁草,雜米麫為餌,謂之寒食。家無貧富,必擕酒祭墓,且插栁於門,或簪之,謂之驅香。九孃蓋指螫蟲,云四月八日浮屠,於是日浴佛人家,取烏相葉染飯,作青色以相饋,謂之「送烏飯」,立夏拭麫為薄餅,裹肉葅啖之,謂之醉。夏六月六日,各曬衣與書籍,老者食雞粥,謂時極陰以補陽,云中秋玩月酌酒,俗以十六日為重,猶元宵之重十四也。臘月二十四日掃屋塵,謂之除殘。星夜祀竈,謂送神上天。除夕,先期備牲醴,祭賽天地,是夕祭,祖飲餕餘,分嵗或燃燈達旦,又謂守嵗云。
37
金華府。
38
金華縣附郭
39
王栢跋《八行家傳》:習尚忠厚,公論坦明。宋濂《呂東萊祠堂記》:俗勤耕織士,知所學。王一寧送張宗原赴金,華序其民,淳其訟,簡其豐裕,雖不及於浙右,而《易》理過之。
40
章懋縣志序:「男勤生業,女事婦工,不出閨門,鮮鑽穴踰牆之行,務營田宅,無聲色狗馬之好。慶生弔死,禮尚往來。嫁女婚男,擇先門第。
41
金華府志民樸而勤勇,決而尚氣。族居巖谷,不輕去其土,以耕種為生,不習工商。其富人雅好義,喜延儒碩士,愛誦讀。厯產名賢巍科,執政踵相接也。登仕者多尚風節。
42
蘭谿縣
43
陳子巒縣學記,蘭谿、山川,朗爽秀拔,故其人往往有穆叔所謂三不朽者。
44
《蘭谿縣志》:蘭谿風俗,古今凡幾變。宋南遷,中原文物之漸漬,諸賢,禮樂之講明,蔚然為文獻之邦,氣習醇厚,此其俗之可取者也。但居市者多誇詐,處田里者或粗鄙,或輕諾而致訟,或論財而鬻女,此其俗之未盡善者也。
45
東陽縣。
46
成化,東陽縣志士。愛讀書大家,子弟無不從師受學。有志者習舉業,遲鈍者亦求通章句。知禮義之方,農知服業,父子力作,以耕植為事,故衣食恒足。婦人女子,深處閨門,雖親戚鄰里亦不少接,專以紡織為事。日用飲食服飾器具,一以簡素為尚。不事文,飾其聲色。遊燕玩,賞花石之樂。舉不崇尚,有商人尚質之風。
47
隆慶,東陽縣。志俗居巖谷,不輕去其鄉,以耕種為生,不習工商,富人雅好義,舉大姓,重門第,崇祀譜,士人能談性命,登仕者多尚風節。
48
義烏縣。
49
《隋書地理志》:風俗澄清,道教隆洽。黄中輔《忠孝堂記》:人物風流,孝行卓異。劉濬《登科題名記》:俗尚儒雅,甲於他邑。萬厯義烏縣志:男子服耕稼,婦女勤織紡,商賈鬻魚鹽工習器械以利民用,無淫巧奇衺之物。
50
永康縣。
51
洪垣縣治㕔壁記》:永康舊俗,重儉嗇,好強戾,張元楨永康縣譙樓記》俗故謹厚士民樂業。《永康縣志》,宋淳熙間,先儒晦菴朱子,與東萊、龍川二先生設講席於五峰洞天永之人士,其得沾先賢風教者,有由然矣。明初,承舊俗為士者,多樂田野。及成化、𢎞治間,文采蔚然,倍於往昔。正靖、隆、萬之際,不惟掄科擢第,比肩林立,而議論政事,亦往往可觀。
52
永康縣志:永之溪漂悍而衝激,易涸而不沈蓄,其土重實而剛燥,寒淡而磽瘠,民生其間,遂有勇悍夸詐之習。民鮮淫巧,工多粗劣。持斧鑿者不及雕鏤,操機杼者不及錦綺,秉針線者不及組繡,攻澤飾者不及文章,而縣治四境之俗,亦復不同。東邊、東陽、南邊、括蒼、西邊、武義、北邊義烏、東陽之俗,文其弊也,飾括蒼之俗武,其弊也悍,武義之俗,質其弊也。野義烏之俗智,其弊也黠。
53
武義縣。
54
呂祖謙《徐公墓記》:負山之民,氣俗敦慤,樂田畆而畏官府,遨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
55
許謙送逯公平赴武義。教序地狹而土肥,其民富庶,而風俗勁急。舊為東萊講業之地,流風餘韻,猶有存者。士大夫能道《詩》、《書》,通今古。
56
楊本《儒學記》,其民剛悍不相下,故其俗獷猛,號難治。武義縣志男勤生業,女工紡織,家尚儉樸而安質,素無狗馬蹋踘之戲,鮮綺繡戴勝之觀。無論村落僻塢,即城市之民無不笠糾饟黍,稼穡是事。
57
浦江縣
58
陳亮《縣志序》:浦江山邑非賓客商賈之所奔輳,民生其間者,往往樸茂質實,以不欠租賦相尚,以不厯公庭為常長,吏至則相與安樂其俗而已。
59
栁貫《明倫堂記》,介然下邑,無名山大澤,以發舒其奇。無珍寶絶產,以阜通其利。民業稼,外以儉嗇,自全其生。
60
戴良,浦陽人。《物記》後序:人物之生不一而足,以忠孝貞節著者有之,以政事、文學顯者有之。
61
宋濂《深溪王氏義門碑》:浦陽婺山邑,樸美淳質,力農務本,恥於華言偽行,而以士自命。古者禮義之俗,殆不是過。
62
湯溪縣
63
胡森《縣學記》其俗樸而固,其民勞以思襏襫秉耒而無外慕。
64
胡森《陳侯弭盜卻金記》,湯樸俗也,勤而嗇,樹本而滋野,處而不暱,其室家保聚椎結之風蔑如也。
65
洪啓睿《縣志》序:「其土确,其俗龎。
66
湯溪縣志湯溪割四縣邊隅之地為邑,故習俗各隨其方。如遂昌多強悍。蘭溪多澆詐,金華多儉嗇,龍游多鬭訟,湯溪則兼而有之。然士好禮讓,農務力田,不喜牽車服賈,以走四方,且里不朝歌,巷不夜游,依然有古之遺。
67
湯溪縣志:家絃戶誦人知自奮,登賢書者代不乏人金畢府志:冠禮》:民間鮮行,惟士大夫家間行之。昏禮,士大夫家鮮親迎。始至,設香燭,令師巫咒,而撒沙童子羅揖誦詩。及夜,以紅綵繫而牽之,行合巹禮。三日廟見,後盛服,出拜姑嫜,次及家衆喪禮,沐浴含襲及殮,彷彿。《文公家禮》,朝夕哭奠,每以七日一舉祭禮。至日,則宗族親戚相率持香燭哭拜,謂之炷香。又率用僧道作佛事,謂之追薦葬埋。富者多用石槨,其次用灰隔。祭禮,士大夫家用四時民間多用俗節,近又多㑹其族人立大小宗祠,因以嵗首聚拜祠內,謂之合族會
68
《金華府志》:元旦舉家,夙興盛服,焚香拜天,及懸祖先遺像,或祠堂神主率長幼拜之,然後尊長輩以次交拜,詣族黨親友之門,投刺相賀,名曰:「賀嵗立春前一日,官率僚屬迎春於東郊,春日官祀,太嵗行鞭,春禮碎土牛家,設酒餚以祭土神,謂之作春福。正月十五日夜,各家懸燈於門首,街衢接竹為棚,繫燈其上,笙歌鼔樂,喧閙徹旦,社日四鄉各有社祭,以祀土榖之神,清明日,人家門戶插栁枝,少長,行賞郊外,名曰踏青,前後十餘日,祭掃先墳,四月初八,釋迦佛生日為浴佛節,俗染烏飯,競相饋遺,端陽日,龍舟競渡,男女闐視親族相欵,民費不貲,是日取篛葉裹粘米為角黍相餽,置菖蒲雄黃,於酒飲之,婦女佩符艾,或以繭作虎小兒,絲繩繫臂,綴繡符於衣帶,謂可消災採藥合藥者,俱以是日為最効。七夕,女子夜間陳瓜果祭賽乞巧中元素食,祀先僧,含作盂蘭盆㑹,或放水燈爛,若列星。八月十五日,家各置酒燕集,祭祠廟九日,佩萸泛菊蒸米,作五色糕,士人或具酒榼遊山為登高,㑹冬至,各設酒餚以祀其先,十二月二十四日夜,祀竈品用糖糕,人家各拂塵,換桃符門神,年終親戚互為嵗餽,交錯於道,除日灑掃,堂室懸祖,先像燔柴於庭,燃紙炮以代爆竹相應,答響至元宵不絶,終夜圍爐,集少長歡飲羣坐不寢,名曰守嵗。
69
永康縣志:元夕,張燈街市城中各以㑹為大燭,導以鼓樂,舁置神廟,最大者或用蠟四五百觔,此一郡所無也。清明男女上塚祭,掃掛紙錢於上,謂之標靑。十二月二十五日,謂之年頭禁,是日不出財,以赤豆和米煑粥,曰蠶花。粥食之利養蠶也。
70
東陽縣志:社日農家用青麵作果,橘、葉夾之,名曰社果,以獻其先,乃食夏至。凡治田者,不論多少,必具酒肉,祭土榖之神,束草立標,插諸田間,就而祭之,謂祭田婆。六月六日,農家復祀榖神,謂之六六福。重陽提壺、挈搕登高攬勝雨,則以十二補之,謂之賽重陽。
71
義烏縣志:三月上已先十餘日,沿溪民泛龍舟,至是日止,俗呼競渡。蘭谿縣志:七月二十四日,邑有東嶽廟,先期廟祝散㑹,號至期,童男女往廟銷號,謂之孩童㑹」。衢州府。
72
西安縣附郭
73
《漢書地理志地、邊楚,習於戰鬭。李華刺史㕔壁記》,俗尚文學,有古遺風。毛幵超《覽堂記》,其君子多亢言而厲行,易知而難狎。𢎞治衢州府志,風土樸野,民俗醇厚。士力學操觚,安貧砥行,無越禮犯分,告訐狡獪之事尤多。師範經師人師,後先輩出,故後進人品學問,皆有原本。極重試事,以低昻為榮辱,各樹壇坫,爭自濯磨,顧惜朋儔。矜尚意氣,農能茹苦食貧,不輕改業。
74
西安縣志士修禮義,俗尚敦樸,自漢以來,浹洽政化。宋南渡後,士風益競,至今敦行古道,雅尚禮文。君子重廉恥,惜名節,小民畏刑憲,寡詞訟,居市者文而浮,處野者質而鄙。
75
西安縣志:穀賤民貧,恒產所入,不足以供賦稅,而賈人皆重利致富,於是人多馳騖奔走,競習為商,商日益衆,吉㐫婚嫁,一切隨其豐儉,故宕佚簡易,無頭㑹拮据之煩。
76
龍游縣。
77
程俱保安院,記其風悍以果其君子耿耿好氣而敏於事。
78
衢州圖經》,其俗嗇,其民尚氣而誇功。徐伯彪《文廟記》:儒風甲於一郡。商輅、縣學記居室富庶,人物奇偉。余杰《縣城記》:「民庶饒喜商賈,士則緝學綴文,取仕進」。萬廷謙龍,游縣志序,民靜而安,俗樸而儉。閭閈不識胥史,幾於摽枝野鹿之風」。
79
萬厯龍游縣,志苫塊之艱,不御羞饌,數世之忌,弗忍舉葷。宗黨十世,亦周恩意,姻戚百年,尚相贈遺,其叔世之古道哉!
80
龍游縣志農勤於力田,治無隙地。工不務淫巧,皆能自食其力。風俗敦厚,婦人少出戸庭,瀫水以南。務耕北尚行商士力學,操觚發一第,不為炫燿。及謝政還,與往時同舍生及布衣交出游如常。
81
龍游縣志賈挾貲以出,守為恒業,即秦、晉、滇、蜀萬里,視若比舍,故俗有「遍地龍游」之語。
82
常山縣
83
楊韓《科貢題名記》:常山衢之名邑,自昔號為文獻鍾山川清淑之氣,賢才後先相望。
84
常山縣志:地狹民稠。人尚勤儉,事醫賈趨利尚氣信鬼神,好淫祀。宋朱晦菴、呂東萊、張南軒講學於此。故學者知向方民無終訟。婦女不踰閨閫,昏嫁尚簡樸。
85
常山縣。志其產多聰明俊傑,負氣尚志,知廉恥,謹修飾。
86
江山縣
87
張斗縣令,題名記。民樸魯而鯁直。正德江山縣志,山峻水駛,故士多志尚講究理學。地僻土腴,故居民饒裕,俗尚奢靡。
88
徐文溥《縣志》序:士知向方,有古遺風。《江山縣志》:江邑沃壤,民殷富人,肩摩廬舍鱗次,商賈輻輳。
89
江山縣志:士尚氣節,厲德行民,務稼穡而健於訟向時人務本業,野無曠土。邇來清湖為閩越孔道,至有釋耒而逐負擔者。
90
開化縣。
91
程遂縣學記:民生山谷,無繁華盛麗之見,無聲色臭味之娯。男子耕稼,婦人蠶織。早作暮息,勤生安業,故其習多務本。其秀民知讀書,識道理,愛親戚,敬賓客,睦鄉里,非法之事,懼不敢為。
92
胡儼《厯科題名記士。嗜讀書,重名檢。登科厯顯,他邑莫儷。
93
邵驥《三達尊記》:山川環秀,風俗醇雅,人皆樂善。好儒汪慶伯《傅公祠碑》記,土磽瘠,民鮮蓋藏。
94
開化縣志士鍾靈秀工葩藻以凌雲民,鮮出疆甘田舍而肆志。其在土著,鄉民有不識縣,縣民有不識郡者。
95
衢州府志:冠禮,男子年十六以上,始冠,父兄擇日告廟以冠之。婚禮,凡品官婚娶,或為子聘婦,先遣媒氏通書,次遣使及媒行六禮婦至壻家、主人饗燕送者。明日謁見祖禰,次見舅姑行盥饋之禮。舅姑饗婦如家人儀。喪禮:厥明小殮,明日大殮,遂成服。三月而葬,遇柔日再虞、剛日、三虞、三虞,後卒哭,遷主入家廟祭。凡品官立祠堂,奉高曽祖禰,四世之主,以四仲之月祭之。又有臘日忌辰及掃墓之祭,與夫歳時俗節之薦享,庶人得祀其祖父母、父母而時享於寢。其祭與品官畧同。
96
西安縣志:元旦昧爽,具衣冠禮,拜天地神祇及祖先賀尊長,然後謁拜,宗族及過里黨親舊交相謁賀,擇日上墓,具酒果挂楮錢,元宵街市張燈鼔樂,市井家植竹木為棚,懸燈當道,更以紙剪走馬諸燈,及為龍燈,周行巷陌,士民競觀,是月也,農家以秫米搗為糍,釀酒市肉,祭田祖先嗇祝,有秋清,明日往墓培土,具牲醴,挂紙錢,㑹族人飲餕餘,插栁於門,四月八日,家造青精飯相遺,謂之烏飯,端午懸蒲艾於門,泛雄黄菖蒲酒,食餛飩,以角黍相遺,以綵絲為索,繫兒童項臂,曰百嵗索以避邪。延夀七夕,小兒以五日所繫之綵,索剪之,泛以水,送置屋上,以為鵲橋之渡中,元俗稱鬼節,設齋素以祀其先,里民集浮屠為盂蘭盆㑹,亦有夜放河燈者,中秋戸邀賓朋,置酒賞月,秋社報成,與春社同重,陽各置酒登高,以秫米□發之,雜以肉果,蒸為糕,以㑹賓朋習禮之家,前後省墓,祭以時食,冬至祀祖先於宗祠,長幼咸集以次羅拜,拜畢受胙,其外姓不行拜賀之禮,惟官師士紳行之。十二月二十四日夜,祀竈神,謂神以是日上天啟事,具糖米、果茶以祀之,除夕,陳設祖先像易門神,桃符燒火爐,放爆竹骨,月團圞坐飲,謂之守嵗。
97
嚴州府:
98
建德縣附郭
99
方逢辰《新定續志序》:嚴介萬山之窟,土堅而隔,上不受潤,下不斥鹵,雨則潦,霽則槁,土淺而源枯,其民苦而耐,其俗儉而野,其戶富者畝不滿百,民僅以山蠶入帛、官兵月廩,率取米於鄰郡以給,而百姓日糴,則取給於衢、婺、蘇、秀之客舟。
100
余植進士題名記瑰奇特,杰之觀瀟灑清絶之氣,獨萃斯邑。士氣夙醇,文風寖盛,方來者尚源源也。新定《續志》,郡人物表表相望,大抵尚氣節而輕功,名有子陵之風。
101
《太平御覽》睦州取俗阜人和內外,輯睦為義。嚴陵志山高水深,人性貞介,君子好禮小人。勤生男女,有正性而無淫行。
102
明一綂志,民貧而嗇,多文學之士。宋賢條議嚴絹疏,民淳事簡訟,少糧完。文獻則三元及第,風俗則九世同居,從來易治之善地也。
103
《建德縣志》:建邑山多田少,磽确者半,耕讀之外,別無餘蓄,嵗或不登,借糴他邦,食云艱矣。戸習《詩》、《書》,家敦仁讓、嫁娶,槩從其儉。喪葬,稱其有無。
104
淳安縣。
105
范鎔《勤清堂記》:地大而民衆,訟繁而賦廣。嚴陵志邑名淳安,其風非無存者,人物彬彬,代有其人。
106
淳安縣志》:土磽產薄,民貧,俗愿,鎮之以無事,則易治也。
107
桐廬縣
108
方輿勝覽,山嶮土磽,蠶桑是務,蒸茶割漆,以要商賈貿易之利。
109
嚴陵志:多居山谷,地狹且瘠,穀食不足,仰給他縣桐廬。縣志君子多輕世而傲物,小人多勤生,而務本遂安縣。
110
《嚴陵志》:僻居巖谷,附山依水。俗尚勤樸,少奇衺,遂安縣,志嫁尚妝資,高者至破產不計。卑者或勒索聘財,喪遵家禮,服制如儀。而崇尚醮事,張燈設食飯。闍黎羽士,費用不貲,服飾尚儉樸,近亦稍華焉。壽昌縣
111
《嚴陵志》:俗號輯睦,可以無事治,不可以多事理。壽昌縣志:邑介四山之中,地狹而瘠,民嗇而野,舟車不通,商賈不行,俗儉而易足,頗惑於鬼神。富豪多以華麗相尚。
112
分水縣
113
嚴陵志》:「山多田少,水淺、戶磽地狹,民稠木炭紙茶之利,終嵗所入,不足以給饔飱三分之一,大率貿易販糴,仰賴他郡以為生。
114
分水縣志人。士雋良,多好文雅,喜誦讀,重功名,文武登雋,蟬聨不絶。
115
分水縣志崇奉象,教信鬼神。嚴州府志》:男子既長,擇日而冠拜天地,祖宗父母三加請戒之禮,不行久矣,女子于歸,始為加笄,婚必擇門,第相當者以媒通之,女家即以女之年庚書帖付之為允,嗣方納聘於女家,臨娶先數日,仍送羮飯禮,以便女家告祖娶之日,不親迎,盛張鼔樂,雜用傳席交杯。諸儀有即日出拜,公姑亦有三朝拜者,喪大率用文公家禮,惟不行斂,不用布絞,墓多砌磚為槨,不甚用浮屠,皆於旬日之內舉殯。先是,受親友賻弔,葬畢,孝子服麻絰,踵門謝之,祭以忌日,終身不廢,元旦必拜墓,清明日則掃墓中,元則祭於家,多用蔬食。下元亦有墓祭,皆習簡樸,不尚華麗
116
《嚴州府志》:元旦昧爽而興,設香燭,拜天地、祖宗男女成,禮畢,親友互相賀,嵗立春前一日,縣令迎靑帝上牛,於東郊散春花、撒春豆、春米、茹春餅、粧露臺,元宵各張燈,結棚放花爆,和麫圓薦,先更相賀,食新婦之家,設醴祭床,社日,各郷為牲醴、祭社神,以祈報畢,則飲福清明,插栁於門,寢竈陘人簪栁葉,展墓祀祖,立夏日,煑夏粥,亦有饋送者。四月八日,作烏飯端午,包角黍餽節,懸艾虎小兒、佩夀源道符門,貼符篆、飲菖蒲雄黄酒,六月六日,曬衣,曝書,七夕,婦女設祭於庭,穿鍼乞巧。中元祭享祖,先亦有倩僧作燄口法事者,社日各郷設牲醴、迎社神,閱苗中,秋設尊罍,以觀月華,燕飲至夜分乃止,重陽炊糍餅,薦先飲茱萸酒,下元展墓,冬至,祭祖於家廟,相見稱賀如元旦禮。臘月二十四夜設果,送竈,儺戲於街,除夕,懸祖父遺像奉祀饋節,懸桃符祀竈骨,月團圞而飲,坐以守嵗。
117
建德縣志》:立春前一日,田家擊長秧鼓。
118
桐廬縣志:二月十二日,俗傳以此日之晴雨,卜衆卉之艶否,名曰花朝,備牡醴,合祭先祖,謂之春祭。九月九日有作角黍以相遺者,謂之重陽粽。
119
溫州府:
120
永嘉縣附郭
121
《隋書》地理志》少爭訟,尚歌舞,婦人勤於紡織,有夜綄紗而旦成布者,俗謂之鷄鳴布。
122
《元和郡縣志》:永嘉蠶一年,八熟王十朋送葉秀才,序誼理之。學甲於東南筆,橫渠而口伊洛者紛如也。取科第,登仕籍,多自此途出,王褘送顧仲明序。永嘉東南名郡,山川峻清偉,人間出號稱六藝文章之府」。
123
嘉靖,《浙江通志》始,東甌王信鬼,故甌俗多敬鬼。樂祠甌江,《逸志》東甌向稱沃壤,名小杭州。
124
《甌江逸志》:溫州自夏徂秋,常觀雲以候風。一日之間,風稍息則雨大傾,雨稍霽則風復作,謂之「風癡居民。海賈咸以為憂。
125
《萬厯《溫州府志》:永嘉尚禮文,重喪制,婦女無故不出戶庭,恥向官府,不行,鬻於市。
126
林汝詔《遊雁蕩記》:東甌去浙逺,其間地僻民醇,城市清楚,人好修飾。
127
舊《浙江通志》:「君子尚文小人,習於機巧。《溫州府志》:「土薄難藝,民以力勝。故地不宜桑而織絍,工不產漆而器用備」。
128
《永嘉縣志》:晉立郡城,生齒日繁,王右軍導以文教謝康樂繼之,乃知向方自是家務為學。至宋遂稱「小鄒魯」。
129
《永嘉縣志》:其俗剽悍,其貨纎靡,其士風任氣而矜節樂清縣。
130
王十朋待士說樂士,服詩書,勤職業,聖賢之是師,臭味之與游,謹門戶時租税,忍以省訟,愼以免禍。萬厯溫州府志,樂清多剛直,尚節概。
131
樂清,縣志東甌。限山阻海,而樂尤土瘠,竭力稼穡,僅支一嵗。地多桑柘,女勤紡績。瀕海之家,多藉魚鹽。樂清縣志山水奇迥。仕多忠亮剴靖之臣,校多𢎞介孤正之士,民多磊落俊特之耆。
132
平陽縣。
133
萬厯《溫州府志》:平陽尚簡樸,不事爭鬭。平陽縣志:平陽瀕海,禮樂文物,至宋而盛,時陳經正兄弟陳殖、林湜諸君子皆從游程、朱之門家,洙、泗而戶。濂、洛學有淵源,名士相繼而顯。至今敦尚《詩》《書》,勤於教子,義塾之設,殆徧閭里。
134
平陽縣志俗淳厚,尚樸素。男子務耕種,不事商賈女子,不尚刺繡夏績。苧冬紡棉,晝夜無間。雖高門巨室,始齔之女,垂白之嫗皆然。
135
瑞安縣。
136
陳傅良義學序》家務,為學人務省事,其俗甚厚。《萬厯溫州府志》:瑞安俗近永嘉,然尚儉約。瑞安縣志恭叔篤行水心,正學忠定,如陳學士正定如卓侍郎道德文章,代有稱述。
137
泰順縣。
138
萬厯《溫州府志》:泰順俗視平陽,更質泰順縣。志泰居甌極西,山勢高下,大小有序,無刻峭頑怪狀。水清澈可鑒而鮮奔潰,故風土溫和,民質不戾。
139
泰順縣志:土瘠民貧,男耕女織。其俗有唐風、蟋蟀之遺民,而秀者齒讓相先,雖至貴不相假,弦誦之聲居然,小鄒、魯也。
140
溫州府志:民間久不行冠禮,惟士大夫家間一行之。議婚,以男女生辰互易卜算,名曰開合。卜筮既吉,媒妁通好,其納采曰起帖,具禮儀外,多致紅箋茶果,以通知女氏、宗戚納幣曰言定,備釵釧羊酒之屬,以白金代色繒,請期曰:送日納幣,時有未備者,此時補之。昏日,婦至門,未下,車壻揖婦者四婦,乃入門交拜拜。舅姑畢,歸房合巹,三朝廟見,以女。紅獻尊長,以次分送。姻婭有差喪,大殮時,親鄰皆至,名曰送殮。喪家多備筵席,士大夫家多用鼔樂,崇尚浮屠,多作佛事。葬日,親串來視,不其賻,臨衢多設路祭,主人受之,即以餕餘餉客。閲三日,復祭於墓,標插紙毬而歸。祠祭近家禮俗節及祖考、忌辰誕日,獻時食於寢室,或獻於家堂,清明孟冬,則展祭於墓,終身不忍廢也。
141
《溫州府志》:元旦祀先序,拜尊長畢,出謁親族鄰里,或留飲,月朔至五日,謂之節假。立春日,燒樟葉、燃爆、竹啖、欒實,煑茗以宣逹陽氣,名曰煨春端午,各鄉俱操,龍舟競渡,祈年賽願,七夕,以綵縷穿針,陳瓜果以乞巧。臘月二十四日前,掃塵淨宇,迨此夕則祀竈鳴爆竹,謂之交年。
142
陽縣志:上元通衢,上結竹棚掛綵,夜間懸各色花燈,放花砲,裝鰲山,廟宇尤盛,近多滚龍獅子,沿門慶賀,七夕,作巧食以啖,以巧食擲屋脊上,謂雀含此布橋,以使牛女相㑹,是夕,羣兒取瓦片敲擊,以慶其㑹。
143
處州府:
144
麗水縣附郭
145
王褘少微倡和集序,州在浙東最左僻,其土俗簡以質其田,賦薄以寡,自昔易為。
146
陳希㸃《勸儲倉記:括蒼負山為郡,土田瘠薄,泝溪而西幾三百里,為邑曰龍泉,其地與閩接,平時小民重本,力穡僅僅自足,然非舟車走集之便,稍遇旱澇,則移粟告糴於他邦者,倍費事力。
147
崇禎處州府志躬儉嗇,尚樸素。崇禎處州府志,其地多山少田,勤於樹藝,而衣食自足,安土重遷,雖貧不至鬻子女,但信鬼尚巫,雖士大夫之家亦不免。
148
麗水縣。志俗尚儉嗇,人重本業,守禮奉公,頗稱易。治青田縣。
149
劉基《湖山義塾記》士,多俊彥,室常殷阜,宋濂縣學記素稱文華之邦,聲猷相尚。青田縣志俗尚簡樸,衣用大布,飲食不貴異物,貧士帶經而鋤里巷市㕓,所至輒聞讀書聲。
150
縉雲縣
151
崇禎處州府志:自郡守李蕃興學之後,家習儒業。楊億與章廷評書,獄訟甚稀,賦輸素辦。
152
宋濂《樹萱堂記》:躬服儉素,弗憚勤勞,括蒼彚紀道,當甌婺之衝,疲於陸運拮据,樹藝豐年,僅資俯仰。
153
《縉雲縣志:士厲廉隅,俗尚儉節,庶幾太古之遺力。田敦行《敬業樂》,羣士風閨操,為十邑最。
154
松陽縣。
155
程愉松陽縣經界記》,邑號樂土,閭井周聯,風俗淳厚,以賦入後期為恥。
156
松陽縣志人。崇信義家置。祭田地無他業,一意力本磽确之區蓄洩,及時始有秋,男女盡力於耕織。安土重遷儒雅以儉嗇自持。
157
遂昌縣。
158
古括遺芳遂昌,雖山邑,《詩》《書》之族,後先相望。其間或以名節著,或以經學聞。在山澤有韜晦,而閭閻有孝義。
159
遂昌縣志民甘儉約而勤耕,讀士崇禮義而尚儒雅,古稱好訟而喜鬬,今殆庶幾。
160
遂昌縣志崇禮甘儉,不尚浮屠,各建家祠,有古立宗法,崇祭祀之意。人文彬起禮讓成俗而好氣,夙習稍衰。
161
龍泉縣
162
崇禎處州府志民力耕種尚儉嗇,商旅憚於逺出,貿遷不越鄰封,積書教子,宦業相望。
163
龍泉縣。志平居里巷,絃誦相聞,重本力穡,僅僅自足。其士操觚較藝,好學而尚文,其農則火,田粒食力,勤而尚儉。
164
慶元縣。
165
崇禎《處州府志》:地僻民樸,舟楫不通,市無商賈,耕讀之,外無餘事。士守名節,婦不外見。敦詩書,飭廉隅,安土重遷,寧變產輸將,不忍受辱。事非切,已不至公庭。
166
《慶元縣志》:敦讓厚别,號為易治。近矜尚服物,轉薄文藝,無一登鄉薦者。
167
雲和縣。
168
崇禎處州府志:山多田少,土瘠民貧,俗儉嗇,尚樸素。李鄴侯興學以後,儒業文風漸盛。
169
崇禎處州府志,質實浮靡,彼此相半。雲和縣志俗敦廉,恥尚節概,力耕勤織,衣食聊足自給,惟工藝貿易,悉資外販,故流移僑居者十六宣平縣。
170
王深源通遷,渡記宣慈。土壤衍沃,民物富庶,商旅肩踵相摩屬。
171
崇禎處州府志,俗本古樸,始以坑冶致患,民習不淳,繼乃崇儉務本,漸異於舊。
172
宣平縣志民多惑於浮屠,而訟訐求勝,夙習猶有存者。
173
景寧縣。
174
崇禎處州府志山谷遐阻,商賈罕集。人惟力田務穡,爭訟鮮少。士務禮讓,自昔記之。
175
景寧縣志頗習靡麗,禮讓未興,山居樸魯,猶為近古《處州府志:「重親迎禮,姻婭皆肅,衣冠陪壻,至門奠雁,禮甚整。聘遣宴賀,從儉喪禮,不事觀飾,不舉音樂,親朋賻贈,厚意猶存。歲春、秋聚族,合祭其祖於家廟,生辰諱日,各祭於家。新歲寒,食祭於墓,雖極貧不敢弛」
176
《處州府志》:元旦姻里交賀家折柏,枝肖鳳形,繫橘柿於中,俗呼百事吉」,懸中堂上,元節市巷皆懸燈神廟,競列古銅器名畫以比賽於通衢迎。春日,士女皆出觀各坊,以童子妝像,古人故事,皆乘牛以應土牛之令,五日為角黍,懸蒲艾。鄉都各造龍舟,競渡士女,泛舟觀游。八月望日,大潮至清溪門,女子着淡素衣,於門外浣手,徘徊江月,以當祓除之意,至日,家為小米米調,以薑糖祀其先家人共相勸食,為延年之祀,臘盡餽脯,栗相酬酢,除夕,用粉蒸糕,設饌,為分嵗,飲親朋,更相邀致,以敦欵好聖訓。
177
康熙九年十月初九日,欽奉上諭:朕惟至治之世,不專以法令為務,而以教化為先,其時人心醇良,風俗樸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長治久安,茂登上理,葢法令禁於一時,而教化維於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務末也。近見風俗日敝,人心不古,囂凌成習,僭濫多端,狙詐之術日工,獄訟之興靡已,或豪富陵轢孤寒,或劣紳武斷鄉曲,或惡衿出入衙署,或蠧棍詐害善良,萑苻之刦掠,時聞讐忿之殺傷疊見,陷罹法網,刑所必加,誅之則無知可憫,宥之則憲典難寛,念兹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導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聨保甲以弭盜賊、解讐忿以重身命等項,作何訓迪勸導及作何責成內外文武該管各官,督率舉行爾部,詳察典制,定議具奏?特諭。
178
「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欽奉上諭:致治之要,首在風化,移風易俗,莫先於鼓厲良善,使人人知彞倫天則之為重,忠孝節義之宜,敦古帝王,勞來匡直,所以納民於軌物者舎,是無由也,朝廷每遇覃恩詔欵,內必有旌表孝義貞節之條,實係鉅典,邇來直省大吏,往往視為具文,並未廣諮逺訪,祗將有力之家,囑託賂遺者,漫憑郡縣監司之申詳,即為題請建坊,而山村僻壌窮民耕織之人,或菽水養親,大性篤孝,或柏舟矢志之靡他,鄉隣嗟嘆為可欽,而姓氏不傳於域邑,幽光湮鬱,潛徳消沈者,何可勝數?爾部即傳諭督撫學政諸臣,嗣後務期各屬搜羅,虛公核詢,據本人鄉評實蹟,題奏旌奬,勿以匹夫匹婦而輕為阻抑,勿以富家巨族而濫為表揚,以副朕成俗化民,實心彰善,至意特諭」。
179
雍正二年二月初二日
180
御制
181
聖諭廣訓序
182
書》曰:「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記》曰:「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此皆以敦本崇實之道為牖民覺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
183
聖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徳洋恩普,仁育萬物,義正萬民。六六十年來,宵衣旰食,祗期薄海,內外興仁,講譲革薄,從忠共成親遜之風,永享昇平之治故。
184
特頒上諭十六條,曉諭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自綱常名教之際,以至於耕桑作息之間,本末精粗,公私鉅細,凡民情之所習,皆
185
睿慮之所周,視爾編氓,誠如赤子。聖有謨訓,明徴定保萬世,守之莫能易也。朕纘承大統,臨御兆人,以
186
聖祖之心為心以
187
聖祖之政為政,夙夜黽勉,率由舊章。惟恐小民遵信,奉行,久而或怠,用申詔誡,以示提撕謹將」。
188
上諭十六條:「尋繹其義,推衍其文,共得萬言,名曰《聖諭廣訓》,旁徴逺引,往復周詳,意取顯明,語多直樸,無非奉先志以啟後人,使羣黎百姓家喻而户曉也,願爾兵民等仰體」。
189
聖祖正徳厚生之至意,勿視為條教號令之虛文,共勉為謹身節用之庶人,盡除夫浮薄囂凌之陋習,則風俗淳厚,家室和平,在朝廷徳化樂觀其成爾,後嗣子孫並受其福,積家之必有餘慶,其理豈或爽哉!
190
雍正四年十月初六日,欽奉。
191
上諭恭紀首卷以王國棟為浙江觀風整俗使。雍正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欽奉。
192
上諭恭紀首卷停浙江鄉㑹試。
193
雍正五年三月初三日,欽奉上諭:「自古帝王致治諴民,莫不以重農為首務。《書》陳《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詩》載《豳風》,備敘力家之力。作《論語》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孟子云:民事不可緩也。蓋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事者,帝王所以承天養人,久安長治之本也。我國家撫綏寰宇。
194
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餘年,深仁厚澤,休養生息,戶口日增,生齒日繁,而直省之內,地不加廣,近年以來,各處皆有収成,其被水歉収者,不過州縣數處耳,而米價遂覺漸貴,閩廣之間,頗有不敷之慮,望濟於鄰省,良由地土之所產如舊,而民間之食指愈多,所入不足以供所出,是以米少而價昻,此亦理勢之必然者也。夫米榖為養命之寳,既頼之以生,則當加意愛惜,而不可存輕棄之心,且資之者衆,尤當隨時撙節而不可縱口腹之欲,毎人能省一勺,在我不覺其少,而積少成多,便可多養數人,若人人如此,則所積豈不更多所養,豈不更衆乎?飬生家以食少為要訣,固所以頤神養和,亦所以節用惜福也,況脾主於信,習慣便成,自然每見食少之人,其精神氣體,未嘗不壯,此顯而可見者,至於各省地土,其不可以種植五榖之處,則不妨種他物以取利,其可以種植五榖之處,則當視之如寶,勤加墾治,樹藝菽粟,安可舍本而逐末,棄膏腴之沃壤,而變為果木之場,廢饔飱之恒產,以倖圖贏餘之利乎?至於烟葉一種,於生人日用,毫無裨益,而種植必擇肥饒善地,尤為妨農之甚者也,小民較量錙銖,且但顧目前而不為久逺之計,故當圖利之時,若令其舍多取寡,棄重就輕,必非其情之所願,而地方官遽然繩之以法,則勢有所難,行轉滋紛擾,惟在良有司勤勤懇懇,諄切勸諭,俾小民豁然醒悟,知稼穡為身,命之所闗,非此不能生活,而其他皆不足恃,則羣情踴躍,不待督課,而皆盡力於南畆矣。朕聞江南、江西、湖廣、廣東數省,有一嵗再熟之稻,風土如此而仍至於乏食者,是地土之力有餘,而播種之功不足,豈非小民習於怠惰,而有司之化導者有未至耶?或者曰:米穀太多,則價賤而難於糶賣,昔人有穀賤傷農之說,諺語所謂熟荒者,此則不必過慮,假若小民勤於耕作,收穫豐盈價賤而難於出糶,朕必多發官價以糴買之,使重農務本之良民,獲利有餘貲也,朕平生愛惜米榖,每食之時,雖顆粒不肯拋棄,以朕玉食萬方,豈慮天庾之不給而所以如此,撙節愛惜者,實出於天性自然之敬慎,並不由於勉強,且以米榖乃。
195
「上天所以生養萬物者,朕為天下生民主,惟有敬謹,寳重仰冀」。
196
天心黙佑,雨暘時若,歲獲有秋,俾小民家有葢藏人歌樂土,朕既為億萬生民計,不敢輕忽天貺,爾等紳衿百姓,獨不自為一身一家計乎?朝夕生養之需,既受上天之賜,若果加意愛惜,隨時撙節,則天必頻頻賜賚,長享盈寧之福,若恣情縱欲,暴殄天物,則必上干天怒,不䝉賜賚,而水旱災祲之事,皆所不免,其理豈或爽㢤?又聞江西、廣西地方,竟有以米榖飼養豚豕者,試思榖食之與肉食孰重?孰輕?孰緩孰急,而乃以上天之所賜、小民終歲勤苦之所獲者,為豢養物𩔖之用,豈不干天和而輕民命乎?朕所以惓惓訓諭者,惟期天下之人,專務本業,以杜浮靡,愛惜物力,以圖久逺,共體朕敬迓。
197
天庥勤恤民隠之意,則爾等家室必益,至於豐饒,爾等子孫,必永綿其福澤,思之思之,毋忽朕言,將此曉諭內外官民人等,並通行逺鄉僻壌,咸使聞知」。特諭雍正六年三月初三日欽奉」。
198
上諭:「覽福建廵撫常賚奏稱,羅源縣孝子李盛山割肝救其母病,母病愈後,李盛山傷重身,故請加旌表。部議以割肝乃小民輕生愚孝,向無旌表之例,應不准行,朕念割肝療疾,事雖不經,而其廹切救母之心,實難得而可憫,已加恩准其旌表矣。嘗讀韓愈之文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事,未聞毀傷肢體以為養,茍不傷於義,則聖賢當先衆而為之矣。又讀朱子書曰:割股固自不是,若誠心為之,不求人知,亦庶㡬,今乃有以要譽者,是先儒論及此者屢矣。本朝順治年間,定例割股,或致傷生臥冰,或致凍死,恐民倣傚,不准旌表。伏思我。
199
世祖皇帝
200
聖祖皇帝臨御萬方,立教明倫,與人為善,而於此例慎予旌表者,誠乃天地好生之盛心,聖人覺世之要道也。視人命為至重,不可以愚昧而誤戕。念孝道為至𢎞,不可以毀傷為正理。立法垂訓,實有深意存焉。但向來地方有司,未嘗以聖賢經常之道與國家愛養之心,明白曉諭,開導編氓,是以愚夫愚婦救親而捐殉夫而殞命者,往往有之。既有其事,若不予以旌表,恐無以彰其苦志而慰其幽魂。所以數十年來,雖定不予旌表之例,而仍許其奏聞,且有邀恩於常格之外者,仰見。
201
聖祖皇帝哀矜下民之
202
聖心固如是之周詳而委曲也。孝經曰: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此皆言人子一身為父母之遺體,雖一髪一指,不可偶有虧損,以傷父母之所貽也。孔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葢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倘有疾病,尚以為憂,設有不肖忤逆之子,父母且恕而矜之,其純孝之子,而父母之憐愛,又當如何也?豈有以已身患病之故,割其子之肝肉,充飲饌而和湯藥?其父母之心,斷無有不驚憂慘惕不安之理也。若因此而至於傷生,又豈父母所忍聞者乎?夫父母有疾,固人子所當盡心竭力之時,而孝道多端,實不容効命捐軀於一節。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是人生孺慕之誠,原通百年而無間者也。人子一身,承先啟後,負荷甚鉅,若舍生殞命於倉卒之間,而忘宗祀繼續之重,恐非所以為孝也,況人子于親本乎?天性儻能盡至誠純孝之實,則親病雖篤,呼龥請禱,力省一身之過,誓願為一正人如此,必能感天地,動鬼神,何須割肝刲股,以為圖生之良劑乎?家庭之行,惟在至誠至敬,善體親心,不必以驚世駭俗之為著,奇於日用倫常之外也。至若婦人從一之義,醮而不改,乃天下之正道,而其間節婦烈婦亦有不同者,烈婦以死殉夫,慷慨相從於地下,固為人所難能然,烈婦難而節婦尤難,葢從死者取決於一時,而守貞者必歴夫永久,從死者致命而遂已,而守貞者備嘗其艱難。且烈婦之殉節捐軀其間情事亦有不同者,或迫於貧窶而寡自全之計,或出於憤激,而不暇為日後之思,不知夫亡之後,婦職之當盡者更多,上有翁姑,則當奉養以代為子之道,下有後嗣,則當教育以代為父之道。他如修治蘋蘩,經理家業,其事難以悉數,安得以一死畢其責乎?是以節婦之旌表,載在典章,而烈婦不在定例之內者,誠以烈婦捐生與割肝刲股之愚孝,其事相𩔖,假若倣傚者多,則戕生者衆,為上者之所不忍也。向來未曽通行曉諭,朕今特頒諭旨,着地方,有司廣為宣布,務期僻壤荒村家喻户曉,俾愚民咸知孝子節婦之自有常道可行,而保全生命之為正理,則倫常之地,皆合中庸,不負國家教養矜全之德矣!倘訓諭之後,仍有不愛軀命蹈於危亡者,朕亦不概加旌表,以成閭閻激烈之風,長愚民輕生之習,思之思之特諭。
203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欽奉。
204
上諭:恭紀首卷:「浙江士風丕變,著照舊鄉㑹試」。雍正七年三月初四日欽奉。
205
上諭直省各處富戶,其為士民殷實者,或由於祖父之積累,或已身之經營,操持儉約,然後能致此饒裕,此乃國家之良民也,其為鄉紳有餘者,非由於先世之遺留,即已身之俸祿,節制謹度,始能成其家計,此乃國家之良吏也,是以紳衿士庶中之家道殷實者,實居五福之一,而為國家所愛養保䕶之人,則爾等本身安可不思孳孳為善,以永保其身家乎?夫保家之道,若奢侈糜費固非所以善守,而慳吝刻薄亦非所以自全。周禮以鄉三物教萬民,有曰孝友睦婣,任䘏可知公財行惠任䘏之道,與孝友而並重者也。葢凡民之情賤者忌人之貴,貧者忌人之富,彼窮乏之人,既遊閒破耗,自困其生,又皆不知已過轉懷忌於溫飽之家,若富戶復以慳吝刻薄為心,朘削侵牟,與小民爭利,在太平、盛世年穀,順成之時,固可相安,從來遇荒歉之時,貧民肆行搶奪先衆人而受其害者,皆為富不仁之家也。迨富家被害之後,官法究擬,必將搶奪之貧民,置之重典,是富戸以斂財而傾其家,貧民以貪財而喪其命,豈非兩失之道,大可憫惻者乎?朕為此勸導,各富戶等,平時當以體恤貧民為念,凡鄰里佃戶中之窮乏者,或遇年穀歉收,或值青黃不接,皆宜平情通融,切勿坐視其困苦而不為之援手。如此則富戶濟貧民之急,貧民感富戶之情,居常能緩急相周,有事可守,望相助忮求之念,既忘親睦之心必篤,豈非富戶保家之善道乎?從來家國一理,若富戶能自保其身家貧民共知衛夫富戶一鄉如此,則一鄉永靖一邑,如此則一邑長寧,是富戶之自保,其家猶富戶之宣力於國也。朕臨御以來,屢經人條,奏民間貧富不勻,請行限田之法,乃至逆賊曽靜,私著謗書,謂方今輕徭薄賦,惟利於豪強兼并之家,與貧民無涉,非復行井田,不能養贍百姓等語,朕思此等怪謬支離之說,乃理勢所萬不能行者。夫天下富者一而貧者百,以一人之有餘,欲濟衆人之不足,貧者未必便能成立,而富戶無辜,已受摧殘矣,此乃懷欲窮天下之賊論,有此情理乎?朕既知其必不可行,若但令地方出示曉諭,陽奉陰違,朕實恥而不為,若以不能行之事委之,各督撫以示德於貧民,使之感朕恩意,而以奉行不力之故,歸怨於各督撫等,又朕所不忍為者,是以特頒諭㫖,告誡爾等富戶為富戶者,當知已之得於天者甚厚,常存濟人利物之心,行救困扶危之事,敦睦宗族,賙恤鄉鄰,下逮佃戶傭工,皆加惠養,則人人感其德意,即可消患於未萌,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種福果於天地之間,子孫必長享豐厚,豈不美歟?著各省督撫,將朕此㫖通行,該屬之鄉紳士民人等共知之,料朕赤子良民,必不負朕期望之誠意也。特諭。
206
雍正七年六月初六日,欽奉上諭:游惰之民,自昔治天下者之所深惡,若好為賭博之人,又不止於游惰而已,荒棄本業,蕩費家資,品行日即於卑汚,心術日趨於貪詐,父習之則無以訓其子,主習之則無以制其奴,鬭毆由此而生,爭訟由此而起,盜賊由此而多,匪𩔖由此而聚,其為人心風俗之害,誠不可以悉數也。大凡為不善之事者,雖干犯功令猶可得微利於一時,而獨至賭博,則今日之所得,明日未必能保,若合一年數月而計之勝者,與負者同歸於盡,此天下之人所共知者,而無如邪僻之人,一入其中,即迷而不悟,且甘為下賤而不辭,亦大可悲矣!數年以來,屢次降㫖嚴禁,而此風尚未止息者,則以製造賭具之尚有其人,而有司之禁約未曾盡力也,百工技巧之事,可以獲利營生者,何事不可為,而乃違條犯法,製此壊風俗惑人心之具,其罪尚可言乎?嘗思賭博之風,所以盛行,父兄為之子弟在旁見而傚之,家主為之奴僕,在旁見而傚之,甚至婦人女子,亦沈溺其中而不以為怪,總因習此者多,故從風而靡者衆也。假若嚴行禁止,使人不敢再犯,則日積月累後,生子弟無從而見,即無從而學,此風自然止息,無俟條教號令之煩矣!凡地方大吏,有司均有化民成俗之責,而乃悠悠忽忽,視為泛常,安辭溺職之咎,今特定本地方官員勸懲之法,以清其源,嗣後拏獲賭博,必窮究賭具之所由來,其製造賭具之家,果審明確有証據,出於某縣將該縣知縣照溺職例,革職,知府革職留任,督撫司道等官,各降一級留任,如本地有私造賭具之家,而該縣能緝拏懲治者,知縣著加二級,知府著加一級,督撫司道等官,紀録二次,將此勸懲之法,永著為例,於雍正庚戌年為始,着該督撫通行曉諭,咸使聞知特諭。
207
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欽奉上諭:「民間借貸一事,所以通彼此之有無,濟一時之緩急,意本善也。乃有貪利營私之徒,往往乘人匱之,勒索重利,如借貸米穀,則不但加三起息,竟有加五,或多至加倍者。小民偶爾窘迫,止顧目前,及禾稼登場終歲辛苦之所獲,不能復為己有,雖豐稔之嵗,僅足供償債之需,一遇歉收之年,則束手無策,必致息上起息,累年不能楚結,且貽累於子孫,而挾貲射利,乘急多取者,視為固然,全無矜憐憫息之意,貪饕為性,澆薄成風,此亦世道人心之患也。夫緩急亦人所有,《周禮三物、六行、孝友、睦婣,而繼以任䘏,葢儕𩔖里黨,有急則相倚,任有困則相賑䘏,此鄉鄰風俗之美,王化所先,而其人以仁厚居心,亦所以長享福澤於勿替,此即仰邀。
208
天地神明,賜佑休徴之根本也。從來窮通富貴,境遇不常,幸而富貴有餘是。
209
天之待我獨厚,則當思濟人利物,恤灾扶困,以廣行善事。仰荅」。
210
天恩若以天之厚我者,特為剥削貧人之具,不獨上天覽臨,必加譴責,即返之於心,亦忍為之乎?凡屬貪鄙之人,利令智昏,以為如此可以致富,獨不思貧富有一定之數,善惡有不爽之報,假令為富不仁者,皆得擁厚資以長子孫,而樂善好施者,必致匱乏終身矣,自古迄今,有此天理乎?嘗見不義之財得之,若易乃享,受未久㦯,耗於意外之灾患,或敗於不肖之後,人是知刻薄之行,損人適以自損,仁厚之風,利人還以自利也。此種盤算惡薄之俗,若不曉諭化導,遽以官法繩之,恐轉開其借貸之路,非所以為便於窮民,故特將天道好還,循環往復之道,委曲詳明,覺悟貪夫薄夫而啟其良心,杜其敝俗,凡有借貸銀錢米穀者,加一加二,起息尚屬,情理可行,若太多,則誠為富不仁矣,着該地方有司,將天理人心時時訓諭所屬之人,以化其殘忍刻薄之習,倘勸導既久,如下愚頑惡之性不移,尚有為富不仁、重利盤放者,確訪一二人,加以懲治,以儆其餘如此,庶惡習可以轉移,貪風可以止息也。如有無藉棍徒,因朕此勸導之訓諭,或借端圖賴,或生事強,借以擾害良善溫飽人家者,尤當加以重懲,不可寛貸,但全賴地方有司奉行勸導之公,當勤誠也。特諭。
211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欽奉上諭:朕聞外省百姓有生計稍裕之家,每遇喪葬之事,多務虛文,侈靡過費,其甚者,至於招集親朋、鄰族、開筵、劇飲,謂之閙喪,且有於停喪處所連日演戲,而舉殯之時,又復在途扮演、雜劇戲具者,從來事親之道,生事死葬,皆必以禮得為而不為與不得為而為之者,均為非孝,是知各循其分,乃能各盡其孝,而初不在以奢靡相尚也。況當哀痛迫切之時,而顧聚集親朋,飲酒演劇,相習成風,恬不知怪,非惟於理不合,抑亦於情何忍?此甚有闗於風俗人心,不可不嚴行禁止,着各省督撫等通行,明切曉諭嗣後民間遇有喪葬之事,不許仍習陋風,聚飲演戲,以及扮演雜劇等𩔖,違者按律究處,務在實力奉行,毋得姑為寛縱特諭」。
212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欽奉上諭:「朕聞吉㐫異道,不得相干,故娶在三年之外,而聘在三年之內者,春秋猶以為非禮。記稱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娶婦,已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娶妻。三年之喪,創深痛鉅,茍有人心者,必宜於此焉變矣,乃愚民不知禮教,起於皂𨽻編氓之家,有慮服喪之後,不得嫁娶,乘父母疾篤及殯殮,未終而成婚者,其後商賈中家多有之,士大夫亦間為之,而八旗效之,朕實憫焉。自今伊始自齒朝之士,下逮門內,有生監者,三年之䘮未終,䘮不得嫁娶,違者奪爵褫服,其極貧皁𨽻編,氓父母臥疾,呻吟床褥,必頼子婦以供薪水治饔飱者,聽其迎娶盥饋,俟疾愈䘮畢而後成婚。古者禮不下庶人,其斯之𩔖歟?曽子問親迎女在途而壻之,父母死,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䘮,亦此義也。其商賈中家,不必以士大夫禮繩之,然人性皆善,朕知其必有觀感興起而不忍自同於氓隸者矣。特諭。
213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欽奉上諭:「民間惡習,無過於博戲,有或陷溺於其中,則子弟欺其父兄奴僕,背其家主逃亡,盜賊之源,鮮不由此。又有市井奸兇,十五為羣,聚黨鬭狠,為患於鄉閭,或強爭市肆,或凌挾富人,朝罹官法,夕復逞兇。其惡不減於刦盜,至耕牛為農事之本,民賴以生,故惟郊壇。
214
宗廟
215
社稷
216
嶽瀆之重,乃用太牢,而愚民妄肆屠宰,價賤於羊豕,悖莫甚焉。是以
217
皇考涖政之初,即為大禁,嚴飭百吏,訪緝奸兇,造賭具者有刑,屠耕牛者有罰,執法不移,由是鬬狠,𨠯博之莠民屏息而不敢出,內則五城衢巷,市竊之賊日稀,外則商旅恬安,宵行夜宿,少逢刦盜,田疇益治,井里宴眠,摩以歲月,乃克致此,朕承百度肅清之後,故庶政皆從寛大,欲中外吏民蒸然向化,遷善逺罪而不自知,然所宥者災𤯝,所恤者善良,非謂怙終不悛者,舉可縱釋也。近聞奸民倡為流言,以惑衆志,詭云步軍統領,緝獲賭博,已經奏聞,朕置而不問,又屠牛之禁亦開,昔周公立造言之刑,重罷民之罰,謂非此不足以定民志而成化道也。勅下步軍統領暨五城御史,密訪嚴緝,造為此言者,以正典刑,各直省州縣有不能治其境內犯此三禁者,該督撫即時叅究,其或失察,朕亦不能為大吏寛昔。
218
皇考多方鼓舞,故告發賭博,𨽻民加賞,有司議敘而奉行失宜,間或有生事自以為功者。自今以往,其各實心查禁,若不能禁賭及造賭具者,必以不職罪之,打降及屠牛,亦然惡萌,復生將隳。
219
皇考已成之治化,朕滋懼焉,爾諸臣其共凛之。特諭欽此。謹按:浙土風俗,各郡屬邑雖有不同,而觀感興起,喁喁嚮化之心,則無不同也。百年以來,伏荷。
220
聖訓屢頒,諄切教誨,恩威並濟,化導多方,不啻面命而 耳,提家喻而戸曉,由是十一郡之民,莫不感恩戴上諭徳,返樸還淳,以成一道同風之治。雍正五年,欽奉 ,令和碩、怡親王、大學士張廷玉等,傳諭各省大吏,諭㫖,將厯年所奉日用者,即敬謹刋刻通行,頒示所屬, ,凡切於民生聖訓地方,令百姓抄録記載,俾僻邑逺鄉,咸聞 ,各遂其生,各復其性以仰副。
221
聖主教養萬方之至意,隨經欽遵,刋刻頒行,尚恐小民 ,或有未經抄録,或久而記載偶遺者,兹特恭紀於風俗門內,以垂訓萬世云。
222
浙江通志卷一百
URN: ctp:ws28543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