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

《卷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九
3
錢幣考
4
5
附銀
6
等謹按錢幣自當以錢為主,而會引、闗鈔等制附焉,自鈔法盛於金源,至元而錢㡬廢,則錢鈔之先後,不能不客主易位矣!明代鈔不勝錢,而行使自有次第,故亦先鈔於錢云。
7
太宗八年正月,詔印造交鈔行之。
8
有于元者,奏行交鈔,中書令耶律楚材曰:「金章宗時初行交鈔與錢通行,有司以出鈔為利,收鈔為諱,謂之老鈔,至以萬貫唯易一餅,民力困竭,國用匱乏,當為鑒戒。今印造交鈔,宜不過萬錠」。從之。等謹按:先是鈔法未行,亦嘗暫用㑹子。當太祖末年,何實行元帥府事於博州值兵火後物貨不通,實以絲數印置㑹子,權行一方,民獲貿遷之利。憲宗三年夏,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用,時各道以楮幣相貿易,不得出境,二三嵗輒易,鈔本日耗,商旅不通。真定兵馬都總管史楫請立銀鈔相權法,人以為便。
9
等,謹按元史百官志曰:「國初戶部兼領交鈔公事,世祖至元,始設交鈔提舉司,與此互異。世祖中統元年十月,行中統寶鈔。
10
帝擢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委以更張庶務,乃詔行中書省造《中統、元寶交鈔》。是年冬,初行中統交鈔,自十文至二貫文凡十等,不限年月,諸路通行稅賦並聽收受。諸路領鈔,以金銀為本,本至,乃降新鈔。《元史劉肅傳》曰:肅為真定宣撫使時,中統新鈔,行罷銀鈔不用。真定以銀鈔交通於外者,凡八千餘貫,公私囂然,莫知所措。肅建三策:一曰仍用舊鈔,二曰新舊兼用,三曰官以新鈔如數易舊鈔,中書從其第三策,遂降鈔五十萬貫。
11
三年七月,勅私市金銀應支錢物,止以鈔為准。四年三月,諸路包銀以鈔輸納,其絲料入本色,非産絲之地,亦聽以鈔輸入。
12
至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中書省議流通鈔法,凡賞賜宜多給幣帛,課程宜多收鈔。從之。
13
五月,詔立燕京平準庫,均平物價,通利鈔法。尋命各路立平準行用庫,選部民富有力者為副。後有賈胡恃制國用使阿哈瑪,特欲貿交鈔本私平準之利,以増嵗課為辭。帝以問戸部尚書馬亨,對曰:「交鈔可權萬貨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使一賈擅之,何以令天下」。事遂寢。
14
至元三年,始鑄元寶。
15
諸路交鈔都提舉楊湜上鈔法便宜事,謂平準行用庫白金出入,有偷盜之弊,請以五十兩鑄為錠,文以元寶用之便」。從之。
16
陶宗儀輟耕錄》曰:銀錠上字號揚州元寶,乃至元十三年平宋回至揚州,丞相巴延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歸朝,獻納世祖宴㑹,從而頒賜,或用貨買,所以民間有此錠也。後朝廷亦自鑄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兩,十五年者重四十八兩。遼陽元寶乃至元二十三、四年征遼東所得銀子鑄者。
17
十三年正月,雲南行交㑹𧴩子。
18
雲南民以貝代錢,時初行鈔法,民不便之。行省賽音、諤、德齊言:「雲南不諳鈔法,莫若以交㑹𧴩子,公私通行為便」。從之。至十九年九月,定雲南稅賦用金為,則以貝子折納,每金一錢直貝子二十索。成宗大德九年十一月,乃以鈔萬錠給雲南行省,命與貝參用,其貝非出本土者同偽鈔論。
19
王圻曰:「雲南𧴩以一為莊,四莊為手,四手為苗,四苗為槖」。
20
朱國禎湧幢小品》曰:南人用貝一枚曰莊,四莊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貝之為索,猶錢之為緡也等謹按:《元史》曰𧴩子。明史》曰:海與𧴩同,皆貝之俗名,即《爾雅》之蚆也,而字書二字俱不載。又《元史》、《明史》言貝俱以索計王圻作槖,或係誤刻。閏三月置宣慰司於濟寧路,掌印造交鈔,供給江南軍儲。六月,置行戶部於大名府,掌印造交鈔,通江南貿易。明年七月俱罷之,從御史中丞張文謙言也。十四年十一月,詔偽造寶鈔,同情者並處死,分用者減死杖之具為令。
21
中統三年五月,真定路巴雅爾哈雅擅殺,造偽鈔者三人,詔詰其違制之罪。至元三年十二月,勅偽造鈔者送京師審覈,至是乃申明其禁。至十六年十一月,中書平章政事阿哈瑪特言:「有盜以舊鈔易官庫新鈔百四十錠,罪不應死。然盜者之父執役臣家,不論如法,亦當自畏」。詔處死。
22
十七年三月,立輝和爾境內交鈔提舉司。先是,六年八月,以沙、肅州鈔法未行,降詔諭之。九年五月,立和琳轉運司兼提舉交鈔。至是,輝和爾亦置交鈔提舉司。至二十年三月,立輝和爾交鈔庫。十月,立和琳平準庫,葢鈔法通行西北邊矣。六月,江、淮等處頒行鈔法。
23
自十二年巴延伐宋報㨗,帝即命中書平章政事阿哈瑪特等議行鈔法於江南,姚樞謂江南交㑹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圖克坦公,履謂巴延已嘗榜諭,交㑹不換,今亟行之,失信於民,張文謙謂可行與否,當詢巴延、陳漢歸、楊誠,皆言以中統鈔易其交㑹,何難之有?帝謂阿哈瑪特曰:「樞與公履不識事機,宋交㑹速宜更換,可定議行之」。至是,遂頒行鈔法,於江淮等處廢宋銅錢。至二十四年八月,置江南四省交鈔提舉司。成宗元貞元年七月,詔江南地稅輸鈔,二十一年十一月,勅中書省整治鈔法,時總制院使僧格薦盧世榮有才術,謂能救鈔法,増課額,召對稱㫖,遂以為中書右丞,即日奉㫖中書,整治鈔法,徧行中外,官吏奉法不䖍者罪之。明年正月,世榮奏天下嵗課鈔九十三萬二千六百錠之外,臣更經畫,不取於民,裁抑權勢所侵,可増三百萬錠,請依古榷酤法,立四品提舉司,領天下課嵗可得鈔千四百四十錠,且請製綾劵,與鈔參行,因以所織綾劵上之,帝命速行。二月,又請立規措所經營錢榖,所用官吏,以善賈為之,勿限白身人,從之。三月,御史陳天祥劾世榮罪惡,言其苛尅誅求,為國斂怨,始言能令鈔法如舊,弊今愈甚,始言課程増至三百萬錠,不取於民,今迫脅諸路,勒令如數虛認而已。帝悟,遂誅世榮。
24
《元史董文用傳》曰:盧世榮奉詔理鈔法,自謂用其法當財倍増而民不擾,文用謂曰:「此錢取於右丞,則吾不知,若取於民,則有說矣。牧羊者,嵗嘗兩剪其毛,今牧人日剪以獻,主者固悅,其得毛多,然羊無以避寒熱,既死且盡,毛又可得乎?民財有限,右丞將盡取之,得無有日剪其毛之患乎?」世榮不能對。
25
二十二年正月,詔民間買賣金銀,弛其禁。先是,定金銀價禁,私自回易。至是,詔曰:「金銀係民間通行之物,自立平準庫,禁百姓私相買賣,今後聽民間從便交易」。
26
二十三年十一月,以張瑄、朱清並為海道運糧萬戶,賜鈔印。
27
葉子奇草木子》曰:元海運,自朱瑄、張璧始。朝廷以二人之功,立海運萬戶府以官之,賜鈔印,聽其自印鈔色。比官造,加黑印、朱加紅。富既埒國,慮其為變,以法誅之。
28
等,謹按元史皆作張瑄、朱清、葉氏作朱瑄、張璧。查元史羅璧傳,初通海運,立運糧萬戶三,以璧與朱清、張瑄為之。葉氏殆因此誤記。
29
二十四年三月,更行至元寶鈔。
30
以僧格為尚書省平章政事,更定鈔法,頒行至元寶鈔中,統鈔通行如故。以至元寶鈔一貫文當中統交鈔五貫文,子母相權,要在新者無冗,舊者無廢,凡嵗賜周乏餉軍,皆以中統鈔為准。帝謂僧格:「朕以葉李言,更至元鈔,所用者法,所貴者信。汝無以楮視之,其本不可失也」。僧格尋檢出中書省虧欠鈔四千七百七十錠、昏鈔一千三百四十五錠,平章敏珠爾丹等皆獲罪。明年五月,僧格遂言:「中統鈔行垂三十年,省官皆不知其數,今已更用至元鈔,宜差官分道置局鉤考中統鈔本」。從之。
31
《元史許楫傳曰:楫為徽州總管,僧格㑹計天下錢糧,戶部尚書王巨濟倚勢刻剝,遣吏徵徽州民鈔,多輸二千錠,巨濟怒其少欲,更益千錠,楫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雖萬錠可徵也」。巨濟怒,解徽州頼以免。
32
又《趙孟頫傳》曰:時詔集百官於刑部議法,衆欲計至元鈔二百貫,贓滿者死,孟頫曰:「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今二十年間,輕重相去數十倍,故改中統為至元。又二十年後,至元必復如中統,使民計鈔抵法,疑於太重。古者以米絹民生所須,謂之二實銀,錢與二物相權,謂之二虛,四者為直,雖升降有時,終不相逺,以絹計贓,最為適中,今迺欲以鈔斷人死命,似不足深取也。或以孟頫譏國法不便,責之曰:汝欲沮格至元鈔耶?」孟頫曰:「議法有重輕,則人不得其死。奉詔與議,不敢不言。今中統鈔虛,故改至元鈔,謂至元鈔終無虚時,豈有是理?公不揆於理,欲以勢相陵,可乎?」其人有愧色。陶宗儀輟耕錄》曰:葉李歸附後入京,獻《至元鈔樣》。此樣在宋時嘗進呈,請以代闗子,朝廷不能用,今別改年號而復獻之。世祖嘉納使用鑄板,又曰:「至元鈔分一十一料二貫一貫、伍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一十文、五文」。
33
葉子奇草木子》曰「至元鈔,凡十等:一十文為半錢,二十文為一錢,三十文為一錢,半五十文為二錢,半一百文為五錢,二百文為一貫,三百文為一貫五錢,五百文為二貫,五錢一貫為五兩,二貫為十兩,五箇一貫為半錠,五箇二貫為錠。
34
等謹按元史食貨志云:至元鈔十一等,自二貫至五文,陶氏所記與志合。葉氏作十等,則缺五文一等。據志載五文,別係釐鈔,方行中統鈔時添造在,先尋又停罷後改造至元鈔,乃復有之。葉氏將以曾經停罷,故爾失記,抑以釐鈔,又當別論耶。又按續通鑑綱目》云:至元鈔十有一等,自一貫至五十文,與《志》更不合。
35
二十五年正月,毀中統鈔板。
36
二十六年六月,大都増設倒鈔庫三所。十月,令稅賦並輸至元鈔。
37
僧格言:「初改至元鈔,欲盡收中統鈔,故令天下鹽課以中統、至元鈔相半輸官。今中統鈔尚未可急斂,宜令賦税並輸至元鈔,商販有中統鈔料,聽易至元鈔以行,然後中統鈔可盡」。從之。
38
二十八年,罷大都燒鈔庫各路昏鈔,令行省官監燒。自元年始置昏鈔庫,置監燒昏鈔官。二十四年,分立燒鈔東西二庫,各置官屬,至是罷之。
39
二十九年正月,禁商賈私以金銀航海。至成宗元貞二年八月,又禁舶商,毋以金銀過海。武宗至大二年九月,更定鈔法。又詔海舶興販金銀、綿、絲布帛下海者,禁之。
40
三十一年八月時成宗已即位,詔諸路平準交鈔庫所貯銀九十三萬六千九百五十兩,除留十九萬二千四百五十兩為鈔母,餘悉運至京師。
41
等謹按銀悉斂而歸之上,而徒欲藉鈔為流轉之資,此罔利愚民之隱痼。鈔所以日虛日輕,法所以屢變而不勝其弊也。
42
成宗元貞元年五月,増重挑補鈔人罪,告捕者仍優其賞,令犯人給之。
43
至大德七年正月,又定諸改補鈔罪例,為首者杖一百有七,從者減二等,再犯,從者杖,與首同,為首者流。大德二年二月,中書省奏,毎嵗金銀鈔幣出入數,帝問省臣:「每嵗天下金銀鈔幣所入㡬何賜與營建所出㡬何,丞相鄂爾哲言:「嵗入之數,金一萬九千兩,銀十萬兩,鈔三百六十萬錠,然猶不足於用,又於至元鈔本中借二十萬錠,自今敢以節用為請」。帝嘉納焉。
44
等謹按史云:帝因是罷中外土木之役,世稱元之治,以至元大德為首者以此。自後國用寖廣,凡課入日,増月益至,天厯之際,視至元大德増二十倍,而朝廷未嘗有一日之蓄,則以不能量入為出故也。
45
武宗至大元年二月,中書省請權支鈔本七百一十餘萬錠,以周急用。
46
自上年九月帝初即位,省臣言:「常賦嵗鈔四百萬錠,各省備用之外,入京師者二百八十萬錠,常年所支止二百七十餘萬錠。自陛下即位以來,已支四百二十萬錠,又應求而未支者一百萬錠,竊慮財用不給。十二月,又言帑藏已乏,用及鈔母非宜,至是言軍糧營繕及一切供億合用鈔八百二十餘萬錠,乞權支鈔本七百一十餘萬錠,以周急用不急之費,姑後之。帝是其言。
47
等謹按三年十一月,尚書省言:今嵗已印至大鈔本一百萬錠,乞增二十萬錠,及銅錢兼行,以備侍御及鷹坊急有所需。然則不急之費固自若也。二年九月,頒行至大銀鈔。
48
先是,七月約蘇請更鈔法,圖新式以進,又與巴拜請復立尚書省,帝並從之。至是,詔曰:「昔世祖始造中統交鈔,以便民用,後更造至元寶鈔,逮今二十三年,物重鈔輕,不能無弊。迺循舊典,改造至大銀鈔,頒行天下。至大銀鈔一兩,準至元鈔五貫視中統,一當其二十五,白銀一兩,赤金一錢。隨路立平準行用庫買賣金銀,倒換昏鈔,或民間絲綿布帛,赴庫回易,依驗時估給價金銀,私相買賣者,禁之。中統交鈔,詔書到日,限一百日,盡數赴庫。倒換諸色課程,如收至大銀鈔,以一當五,頒行至大銀鈔二兩至一釐,定為一十三等,以便民用。
49
顧炎武日知錄》曰:《元史》至大銀鈔一兩,准至元鈔五貫、白銀一兩、赤金一錢,是金價十倍於銀也。《明㑹典:洪武八年鈔一貫折銀一兩,四貫易赤金一兩,是金一兩當銀四兩也。十八年,令金毎兩准糧米十石,銀每兩准二石,是金一兩當銀五兩也。三十年,令銀毎兩准米四石,而永樂十一年令金毎兩准米三十石,則當銀七兩五錢也,幼時見萬厯中赤金亦止七八換,崇禎中十換,江左至十三換矣。
50
是月,尚書省請罷中統鈔。
51
省臣言:「國用需中統鈔五百萬錠,前嘗借支鈔本千六十萬三千一百餘錠,今乞罷中統鈔,以至大鈔為母,至元鈔為子,仍撥至元鈔本百萬錠,以給國用」。三年二月,毀至元鈔板。
52
尚書省言:「昔至元鈔初行,即以中統鈔本供億,仍銷其板。今既行至大鈔,乞以至元鈔輸萬億庫銷毀其板,止以至大鈔與銅錢相權,通行為便」。從之。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罷至大錢鈔,是年正月罷尚書省,以約蘇等亂政害民誅之,至是遂罷至大錢鈔。詔曰:「世祖立中統至元鈔法,公私䝉利五十年於兹矣,比尚書省不究利病,輒意變更,既創至大銀鈔,又鑄大元至大銅錢鈔,以倍數太多,輕重失宜,錢以鼓鑄弗給,新舊恣用,曽未再期,其弊滋甚。今宜變通,以復舊制,其罷資國院及各處泉貨監、提舉司買賣銅器,聽民自便,應尚書省己發各處至大鈔本及至大銅錢,截日封貯,民間行使者,赴行用庫倒換」。至十月,詔收至大銀鈔,十二月,遣官監視,焚至大鈔。
53
《元史王約傳》曰:約為河南行省右丞,㑹詔更鈔法,令天下稅盡收至大鈔,約度河南,嵗用鈔七萬錠,必至上供不給,乃下諸州收至大至,元鈔相半,衆慮方詔命,約言嵗終,諸事不集,責亦匪輕,遣使白中書,遂許徧行天下。
54
文宗天厯元年九月壬申,即位詔印造偽鈔,不赦寧宗登極,詔同。
55
十一月,毀上都鈔板。
56
時上都既平,御史言鈔法嵗㑹,其數易,故以新不出其數。邇者都爾蘇構亂上都,以經費不足,命有司刻板印鈔,今事既定,宜急收毀,從之。明年二月,更鑄鈔板,仍毀其刓者。
57
至順二年十月,燒在京積年,還倒昏鈔二百七十餘萬錠。
58
等謹按昏鈔,例應焚毀,然亦有未燒而藉以救急者。天厯二年,闗中饑貧,民乏鈔以糴,平章奈曼台取官庫,未燬昏鈔五百萬緡,識以省印,給民行用,俟官給賑饑鈔,如數易之,又民自持鈔出糴,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中丞張養浩檢庫中,未燬昏,鈔文可驗者,得千萬餘緡,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五貫為劵,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糴詣庫,驗數易之,此皆權以濟事化,無用為有用也,至昏鈔存留滋弊,故遣官監視焚燬,乃又有因此害人者。韓若愚為中書左司都事時,監燒昏鈔者,欲取能名,槩以所燒鈔為偽鈔,使管庫者誣服,獄既具,若愚知其寃,覆之,得免死者十餘人。又江南行臺御史許有壬,行部至江西,㑹亷訪使苗好謙,監燒昏鈔,檢視鈔者日百餘人,好謙恐其有弊,痛鞭之人畏罪,率剔真為偽,以迎其意,筦庫吏榜掠無全膚,訖莫能償,有壬覆視率真物也,遂釋之。葢苛刻之吏分外吹求,則以除弊之事,而反致展轉生弊如此。順帝至正元年十二月,以在庫至元中統鈔可支二年,住造明年鈔本。
59
十年十一月,更行至正交鈔。
60
丞相托克托欲更鈔法,㑹省院等官共議。先是,四月,左司都事武祺建言:鈔法自世祖時,除撥支料本倒易昏鈔外,有合支名目,於寶鈔總庫料鈔轉撥,所以鈔法疏通,比年不與轉撥,故民間流轉者少,致偽鈔滋多」。遂准其言,凡合支名目,並於總庫轉支。十月,吏部尚書偰哲篤復請更鈔法。至是,托克托言更鈔法,以楮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鈔為母,而錢為子衆欲迎合托克托意皆唯唯,惟國子祭酒呂思誠曰:「中統、至元自有母子,上料為母,下料為子,豈有以故紙為母而立銅為子者?且錢鈔用法以虛換實,其致一也。今厯代錢及至正錢、中統鈔及至元鈔交鈔,分為五項,恐下民藏其實而棄其虛,非國之利。偰哲篤、武祺曰:至元鈔多偽,故更之」。思誠曰:至元鈔非偽人為偽耳,交鈔若出,亦有偽者矣。且至元鈔人皆識之,交鈔人未識其偽滋多。武祺又欲錢鈔兼行,思誠曰:錢鈔兼行,輕重不倫,何者為母?何者為子?」偰哲篤曰:「然則公有何策?思誠曰:我有三字策曰:行不得,托克托見其言直,猶豫未決。御史大夫額森特穆爾諷御史劾思誠狂妄謫外,遂定更鈔之議。下詔詳見錢考以中統交鈔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准至元寶鈔二貫,至元寶鈔通行如故,印造交鈔,令民間通用。行之未久,物價騰踴,值海內大亂,軍儲賞犒,毎日印造不可數計,交料散滿人間,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國用由是大乏。
61
葉奇子草木子》曰:「元世祖中統至元間立鈔法,以至元寶為母,中統交為子,子母相權而行。中統二貫,準至元二百文,一貫準至元一百文,行之四。五十年中,統以費工本多,尋不印行,獨至元鈔法通行用,以權百貨輕重,民甚便之。至正間,丞相托克托入邪臣嘉魯之說,別立至正交鈔,料至窳惡易敗,難以倒換,遂澀滯不行。及兵亂國用不足,多印鈔以賞兵,鈔賤物貴無所於授,其法遂廢。葢嘗攷之,非法之不善也,由變通不得其術也。元之鈔法,即宋之交㑹,金之交鈔,當其盛時,皆用鈔以權錢。及當衰叔,財貨不足,止廣造楮幣以為費。楮幣不足以權變,百貨遂澀而不行,職此之由也必也。欲立鈔法,須使錢貨為之本,如茶鹽之有引引,至則茶鹽立得,鈔法如此,烏有不行之患哉?當年變法,宜於府縣各立錢庫,貯錢若干,置鈔準錢引之制如張詠四川行交子之比,使富室主之,引至錢出引出錢,入以錢為母,以引為子子母相權以制天下,百貨出之於貨輕之時,收之於貨重之日,權衡輕重,與時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溝,與所出之溝相等,則一池之水動,蕩流通而血脈常活。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通,惟有漲滿浸淫之患矣。當時不知徒加嚴刑,驅窮民以必行,刑愈嚴而鈔愈不行,元所以卒於無術而亡也。
62
陸深《續停驂錄》曰:元至正庚寅十年間,參議,嘉魯以當承平之時,無所垂名,欲立事功於世,首勸托克托開河墾田,所費不貲,又勸造至正交鈔,物貨騰滯。孫承澤春明夢餘録》曰:元世祖造中統交鈔,以銀為率,名曰「銀鈔」,一貫文省,准錢一千文值銀一兩,故五十貫為一錠,葢是銀五十兩也。後造至元鈔大行,以一當五,名曰金鈔子,至順帝至正中,中統以廢,改造至正印造中統交鈔,名曰新鈔二貫,准舊鈔十貫以至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得。等,謹按元史托克托傳云:偰哲篤建言更造至正交鈔,葉氏亦云別立至正交鈔,而志載偰哲篤語無明文,紀於更制時,仍云中統交鈔,殊不了了,孫氏乃云改造至正印造中統交鈔,文雖累而義則詳,葢臣民皆稱至正交鈔,而朝廷仍稱中統、交鈔鈔名之仍中統,猶年號之襲,至元無其實而有其名,其治亂通塞,固自判然矣。
63
十七年四月,京師立便民六庫,倒易昏鈔。至明年,又命諸路撥降鈔本,畀平準行用庫倒易昏幣,布於民間。
64
十八年二月,陜西置局印鈔。
65
中書省奏陜西軍旅事殷,去京道逺,供費艱難,請就本省造鈔為便。遂分戶部、寶鈔庫等官置局印鈔。《元史食貨志》曰:元初有行用鈔,其制無文籍可考。世祖中統元年,始造交鈔,以絲為本,毎銀五十兩,易絲鈔一千兩,諸物之直,並從絲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統元寶鈔,其文以十計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貫計者,二曰一貫文二貫文。按王文統傳云,中統交鈔自十文至二貫文凡十等,此所載止九等,首尾雖合,中間當有脫誤。文統傳及續通鑑綱目俱不詳列,俟別考。毎一貫同交鈔一兩兩貫同白銀一兩,又以文綾織為中統銀貨,其等有五,曰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毎一兩同白銀一兩,而銀貨葢未及行。五年,設各路平準庫,主平物價,使相依準,不至低昂,仍給鈔一萬二千,綻為鈔本。至元十二年,添造釐鈔,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初,鈔印用木為板,十三年鑄銅易之。十五年,以釐鈔不便於民,復命罷印。然元寶交鈔行之既久,物重鈔輕,二十四年,遂改造至元鈔,自二貫至五文,凡十有一等,與中統鈔通行,每一貫文當中統鈔五貫文。依中統之初,隨路設立官庫,貿易金銀,平準鈔法,毎花銀一兩入庫其價,至元鈔二貫出庫二貫五文,赤金一兩,入庫二十貫,出庫二十貫五百文,偽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鈔五錠,仍以犯人家産給之,其法為最善。至大二年,武宗復以物重鈔輕改造至大銀鈔自二兩至二釐,按武宗本紀作一釐,此云二釐,當係誤刻。觀志又云至大通寳錢一文,准至大銀鈔一釐可見定為一十三等,每一兩準至元鈔五貫,白銀一兩,赤金一錢。元之鈔法,至是葢三變矣。大抵至元鈔五倍於中統,至大鈔又五倍於至元。未及期年,仁宗即位,以倍數太多,輕重失宜,遂有罷銀鈔之詔,而中統、至元二鈔終元世常行焉。凡鈔之昏爛者,至元二年,委官就交鈔庫,以新鈔倒換,除工墨三十文,三年,減為二十文。二十二年,復増如故。其貫百分明微有破損者,並令行用,違者罪之。所倒之鈔,每季各路就令納課正官,解赴省部焚燬,隸行省者就焚之。大德二年,戶部定昏鈔為二十五樣。泰定四年又定焚毀之所,皆以亷訪司官監臨。隸行省者,行省官同監,其制之大畧如此。
66
范濟曰:元時造鈔,子母相權,官民通用,務在新者無冗舊者,無廢其法,日造萬錠,計官吏俸給,內府供用,各王嵗賜,出支若干,天下日收税課若干,各銀場窰冶,日該課程若干,計民間所存貯者,萬無百焉,以此愈久新舊,行之無厭,由計慮之得其宜也。洎辛夘兵起,天下𤓰分,而楮幣無所施矣錢。
67
世祖至元十四年四月,禁江南行用銅錢等,謹按是時將行鈔法於江南故也。至十七年,遂命廢宋銅錢。
68
是年,日本遣商人持金來易銅錢,許之。至十九年,又用左丞耿仁言,以鈔易銅錢,令市舶司以錢易海外金珠貨物,仍聽舶戶通販抽分。二十三年,乃禁海外博易者毋用銅錢。武宗至大二年九月,詔海舶興販銅錢下海者,禁之。
69
二十二年正月,中書右丞盧世榮請鑄銅錢。先是,中統元年,監察御史多爾濟巴勒請鑄錢幣。至是,世榮亦言鈔法虛弊,宜括銅鑄至元錢與鈔參行。帝然之,既而不果。
70
二月,拘收天下銅錢。
71
先是,十七年正月,詔括江淮銅及銅錢、銅器。至是,用盧世榮言,詔天下拘收銅錢。至九月,又勅但拘收銅錢、餘銅器,聽民仍用。
72
二十三年十二月,議更鈔用錢。
73
吏部尚書劉宣議曰:「鈔法稍有滯礙,即須用見錢。今必欲創造新鈔,用權舊鈔,只是改換名目,無金銀作本,稱提軍國支用,不復抑損,三數年後亦如元寶謂中統鈔矣。宋、金之弊,足為殷鑒。鑄造銅錢,又當詳究。秦、漢、隋、唐、金、宋利病,國朝廢錢已久,一且行之,恐工費不貲。大抵利民權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欲濟邱壑之用,非惟鑄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屬僧格謀立尚書省,以專國柄錢,議遂罷。
74
武宗至大三年正月初行錢法。
75
先是,成宗大德十一年十一月時武宗已即位,庫爾巴雅爾請更用銀、鈔、銅錢,集議不行,及約蘇等更鈔法,并議鑄錢至大。二年九月,大都立資國院,山東、河東、遼陽、江淮、湖廣、川漢立泉貨監六産銅之地,立提舉司十九十月,以行銅錢法詔天下。御史言:「至大銀鈔始行,品目煩碎,民猶未悟,而又兼行銅錢,慮有相妨,又民間拘銅器,甚急弗便」。有㫖與省臣議之。至是,遂鑄錢二等:曰至大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銀鈔一釐。曰大元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通寶錢一十文。歴代銅錢悉依古例,與至大錢通用。其當五、當三、折二,並以舊數用之。至八月,行用銅錢,詔諭中外。
76
等謹按:武宗錢凡二品以至「大通寶為文者,楷書以大元通寶」為文者,西番篆書。
77
四年四月時仁宗已即位,罷至大錢詳見《鈔考》。時約、蘇既誅,遂罷至大銀鈔并錢罷之。禮部尚書多爾濟曰:「法有便否,不當視立法之人為廢置,銀鈔固當廢,銅錢與楮幣相權而行,古之道也,何可遽廢耶?」言雖不用,時論是之。
78
元史貨食志》曰:元之交鈔、寶鈔雖皆以錢為文,而錢則弗之鑄也。武宗至大三年,初行錢法,立資國院泉貨監以領之。明年,仁宗復下詔以鼓鑄弗給,新舊恣用,其弊滋甚,與銀鈔皆廢不行,所立院監,亦皆罷革,而專用至元中統鈔云。
79
順帝至正十年十月,置諸路寶泉都提舉司於京城。明年十月,又立寶泉提舉司於河南行省,及濟南、冀寧等路,凡九浙江、江西、湖廣行省等處,凡三十一月,鑄「至正通寶錢」。
80
先是三年,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請兼行新舊銅錢,以救鈔法之弊,不行。至是,更定鈔法,並令鑄錢。下詔曰:「我世祖頒行《中統交鈔,以錢為文,雖鼓鑄之規未遑,而錢幣兼行之意已具。後造至元寶鈔,以一當五,名曰子母相權,而錢實未用。今鈔法偏虛,民用匱乏,爰謀拯弊,必合更張。仍鑄至正通寶錢,與厯代銅錢並用,以實鈔法,子母相權,新舊相濟,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81
十四年十二月,罷寶泉司。
82
陶宗儀輟耕錄》曰:「世祖嘗以錢幣問太保劉秉忠,對曰:錢用於陽,楮用於陰華。夏陽,明之,區沙漠、幽陰之域。今陛下龍興沙漠,君臨中夏,宜用楮幣,俾子孫世守之。若用錢四海,且將不靖」。遂絶不用錢。迨武宗頗用之,不久輒罷。
83
葉子奇草木子》曰:元朝止行鈔法而不鑄錢,獨至大官裏行至大二等錢當五,以䝉古字,書小錢以楷書。及至正官裏托克托為相,立寶泉提舉司,鑄至正錢,值世道變,尋亦罷鑄。
84
十六年二月,禁銷毀販賣銅錢。
85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九
URN: ctp:ws22313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