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通志卷二十九
3
學校 書院附
4
嚴州府:
5
嚴州府儒學在府治西南。 《嚴陵志》:蒨在府城東南。宋雍熙二年,知州田錫遷於西北。景祐中,知州范仲淹建堂宇齋廡。嘉祐中,知州趙抃置田養士。大觀中,知州李陞重新廟學。紹興七年,知州胡寅盡撤而新之。嘉靖《浙江通志》:乾道五年,張栻知州事,改學門南向。是時呂祖謙為校官,士得出兩大儒之門,用是多有聞者按《萬歴府志》云:紹定、淳祐中,陸子遹、王佖相繼修葺。元至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知府趙士敏徙今所。永樂十四年,大水廟圮,知府李興重建。萬歴。《嚴州府志》:宣徳六年,知府徐孔竒建賜書樓正綂。三年,萬觀修殿廡堂齋闢射圃。九年,黃澍建觀徳亭。景泰四年,劉綱重修。成化七年,知府朱暟加修。二十一年,同知鄺才建號舎。二十三年,知府江豫建㑹饌堂。𢎞治六年,李徳恢建正殿吳伯通為記。嘉靖三十七年,韓叔陽修。萬歴元年,周鐸重修。四年,知府陳文煥、同知林烋、推官周憲增修。七年,知府楊守仁建聚奎樓仰聖門。
6
國朝康熙八年,知府梁浩然重修。二十一年,洪水衝頽,知府任風厚重修。
7
射圃在文廟西名宦祠祀宋璟以下十二人,鄉賢祠祀嚴光以下一十二人釣臺書院在府城東五十里富春山下。 《嚴陵志》:漢嚴子陵耕釣處,宋景祐中,知州范仲淹始創祠宇,紹定戊子山隂,陸子遹來知州事,闢書院於臺下,處僧廬於東偏,復葺髙風閣,置經史,子集用訓廸、嚴方二家子弟。淳祐辛丑,金華王佖守郡,始闢齋舎延堂,長春秋祭而講習焉。辛亥,知州隆興趙汝歴鑿石,累土以廣其地,益以棟宇,為門三間,榜曰釣臺,書院歴級而升為官㕔,左乃先生祠也,羊裘、軒客、星閣悉仍其舊,又以招隠堂廢址為燕居,殿下為門廡,曰燕居之門,由官㕔而右為講堂,曰清風,堂之北為複屋,曰遂髙堂之南,臨流為閣,曰雲峰、煙水,為四齋,曰明善、希賢、尚志、修已,為罏亭,曰㑹友山長,堂長有位,祭器有庫,儲蓄有倉,庖湢有所,於是延致衿佩,教養其間,改登臺路於書院之右,山腰有亭,以待憩息。東臺舊有亭,更為亭西臺,對立相望,郡捐帑五萬緡,就城為抵質庫,月收其息以助養士。明年,知州季鏞聞於朝,以州學教授兼山長,循故實,以四仲月率職事致祭,守亦時往。景定辛酉,知州錢可則修治之,視舊益勝。客星閣久淪於僧舎,頽圯滋甚,命僧撤其故為法堂,更卜爽塏於佛廬之左建焉。元至正元年,總管羅廷玉、山長沈元鼎恊力興修屋,以間計凡四十有九,完舊者曰燕居殿、曰祠堂、曰清風堂、曰招隠堂、曰客星閣,曰山髙水長閣,曰遂髙樓、曰羊裘,軒新者,曰三公不換,亭曰天下十九泉亭,曰錦峰繡嶺亭,曰東臺、西臺兩亭,甃登臺之路而為門以識之。又作門,其外榜曰釣臺,曰富春山,未幾燬,明正綂元年,知府萬觀始重建,傍闢二軒,東曰清風,西曰髙節,榜其外門曰釣臺山腰,仍建錦峰繡嶺亭,東西兩臺各構亭。𢎞治四年,知府李徳恢撤其舊而易之,樹坊表於祠堂之前,視昔加偉。
8
建徳縣儒學在縣治東 新定續志:縣有聖廟圯於水,宋嘉定間,邑宰陳徳一即縣門內東建廟諸葛安節為記。淳祐庚戌,宰惠徳夫建門廡堂序,王埜重建建徳縣儒學記:嚴陵負山帶江為東南佳郡,在漢則嚴先生居之,在本朝則范文正公,張宣公守之,呂成公教之,聲氣薰陶,士風日盛,建徳附於郡,惟廟祀夫子中更水,毀鞠為邱墟。嘉定癸酉,令陳君徳一新廟於縣門之東偏,然門廡齊宇未具,久為聚訟者偶語地。淳祐庚戌,毗陵惠君徳夫來宰是邑,始作櫺星門以表之,復白郡更卜地於縣治之南,而新之郡侯趙公汝歴捐帑以相其經,始京尹資政趙公與𥲅畿漕,集撰余公天任,皆輸財以助其成,為齋四:曰尊徳,曰明徳,在於左,序曰進徳,曰逹徳,在於右序,獨庖廩未裕,葢將有待也嚴陵志:元大徳十年,尹張紀重修王若水為記明洪武六年,知縣顧執中撤舊屋而新之鄭濤為記。宣徳三年,知縣侯康逺修文廟,改建明倫堂。正綂六年,知縣張鐸創後堂甃二橋,成化八年,知府朱暟易櫺星,門以石柱,䕶以興賢,橋以石欄。十八年,知縣鄒魯建矩矱堂號房。𢎞治六年,知縣農猷構梯雲樓,建徳縣志,隆慶間,知縣周望徙建於城東建安山麓周望新建建徳縣儒學記》:建徳縣學,舊創於秀山之陽,宫殿湫隘,爼豆弗稱,予見而病之,後往來於建安山下,見其蜿蜒磅礴,原隰平衍,四顧回旋,川湖襟帶,得壯麗之觀焉。予曰:此勝地也,清淑之氣於是焉。鍾二三子舎其舊而新是圖,盍卜諸此?諸士韙之,逹於三院監司,咸下其議,尋割榛莾,伐林木,命工庀材筮,日興作經,始於丙寅之冬,踰年季夏廟先告成,其齋廡廊祠以次而舉。萬歴七年,知府楊守仁建聚奎樓。四十年,知縣郝光輔建文昌祠。
9
國朝順治間,知縣鄭應臯、張文韜修。康熙十一年,知縣項一經、署教諭事嵇爾勛創造。十九年,泮水傾瀉知縣夏景松修砌。二十一年,洪水衝頽,知縣戚延裔重修。
10
射圃同府學名宦祠。祀沈瑀以下十人郷賢祠,祀嚴光以下三十八人社學三所:一在府治西,一在城富壽坊,一在興仁門外東闗,惟富夀坊者存。
11
義學在民字坊 建徳縣。志邑侯戚延裔建龍山書院在興仁門外 建徳縣。志舊在拱辰門外燬,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項一經建於興仁門外淳安縣儒學在縣治東南。 嘉靖《浙江通志》:宋至道三年,知縣孫讜建,紹興九年,縣丞汪仔重建方聞為記。嘉定九年,令應與權拓地建櫺星門洪璞為記。《嚴陵志》:淳祐四年,知縣趙崇嶓闢二齋。五年,邑士汪自明建魁星樓,寳祐二年,知縣石孝聞盡撤其舊新之,置東西齋方逢辰為記。元至元元年,知縣杜明顯重建禮殿。至正十一年,逹嚕噶齊額伯爾金建明倫堂兩廡,㦸門櫺,星門増學田。明洪武十一年,知縣韓鈍建堂廡徐尊生重修淳安縣儒學記》:「洪武十年,河南韓侯魯伯來宰淳安,以廟學嵗久不治,謀於丞劉君思、學簿張君士廉首葺正殿而増飾之,列楹外附於堂廡,複簷仰繼於榱題。敞受業之軒,修祐文閣,改櫺星門,増創學舎,十有四間,啟側門以便出入,置别屋以祀中霤,復於縣治西闢射圃工,既訖,徵文以識其成。夫學校,王政之本也,淳安自昔多産秀民,易教易治,以其淳而能安,故昔人以之名縣。邑宰,民之父也。學官,民之師也。誠得愷悌之父賢,明之師子惠,而誘掖之,左右夾持交盡其道,不特諸生業精行成,皆可以任公卿庶民,亦且務本力田,尊君親上,然後興崇養育之實,得以下究而無窮,益信其為淳而能安之,俗不亦善夫宣徳三年,教諭王端重建魁星樓,嘉靖淳安縣志正綂。六年,縣丞王永為射圃知縣,洪淵市地為尊經閣,未就。景泰四年,知縣劉著踵成之。成化元年,知縣鄧廷瓉建觀徳堂。六年,魁星樓燬知縣王衡重建商輅為記。萬歴嚴州府志:「嘉靖三年,姚鳴建名宦鄉賢祠。三十八年,海瑞建櫺,星等門,增號舎。隆慶二年,鄭應齡置學田。淳安縣志,崇禎戊寅,令蕭鳴羙重修大成殿茅坤為記甲申諭曹三仕訓、杜朱佐、湯有望,鼎新堂構。
12
國朝順治間,教諭馮紹元重建明倫堂,康熙間,知縣劉可仕易殿棟、梁干棟,如重建兩廡。
13
射圃在學東名宦祠祀賀齊以下一十六人,鄉賢祠祀方操以下三十九人、社學三所並在市坊
14
石峽書院在縣東北五里 《續文獻通考》:宋方逢辰講道之所度宗手詔賜額名。
15
柘山書院在縣東龍山鄉 《嚴陵志》:宋淳祐間,黃蛻即所居前山,以為授徒講學之所。
16
五峰書院。 《淳安縣志》:宋黃蛻、徐夢髙、徐唐佐、呂人龍讀書於此。敬夫、張栻題額後燬,明金、廷綬重修。
17
蜀阜書院在縣西招賢里 淳安縣志宋儒錢融堂講學之所。
18
雲峰書院在太平郷 淳安縣。志宋進士吳攀龍建,後人吳欽重建。
19
清溪書院在縣東 《嚴陵志》,明成化十一年,通判劉永寛建。𢎞治四年,知縣劉箎重修。舊《浙江通志》,嘉靖間,知縣海瑞改建城隍廟左
20
仙居書院在縣遼源,深洞嶺畔 舊《浙江通志》:明商輅建南山書院在縣南南山下。 嚴陵志明按察副使。邑人應顥建。
21
賔興書院在縣西,印月池北 淳安縣。志明知縣蕭元岡建。舊名鹿鳴書院。
22
吾溪書院在縣西六十里 淳安縣志,明邑人。徐楚致仕,依錢融堂故址東,為子姓肄業所。舊《浙江通志》,嘉靖間,知縣海瑞改建城隍廟左
23
蛟池書院在縣西七十里蛟池 《淳安縣志明邑人。王之言建。
24
雉峰書院在縣西 淳安縣志,明邑人。徐楚建,後改為雉峰社學。
25
髙山書院在城隍廟左 淳安縣志明知縣髙秉衡為邑人吳希哲建。
26
龍山書院在縣東二里 淳安,縣志,明進士方學龍建。瓊林書院在縣東玊帶山左。 淳安縣。志明令李光徳建。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張一魁重修。
27
東山書院在茶坡。 《淳安縣志》:方瑞合讀書講學處。桐廬縣儒學在縣治東北。 嚴陵志,舊在西塢,宋至和中,令侯叔巘徙戴家橋北。嘉祐中,知縣劉公臣徙於東北之小山,即今學基也。宣和間燬。紹興二十四年,知縣趙公侃鼎。新寳慶元年,知縣趙汝憚建櫺星門。紹定六年,知縣趙汝驤創御書閣。景定三年,知縣胡太古構㑹友樓嘉靖浙江通志。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知縣毛道重建桐廬縣志正綂元年,知縣汪榮、教諭劉宇宏建。成化五年,知縣李琛建大成殿。十八年,知縣盧朂構號房。𢎞治四年,參政周季麟新大成殿㦸門教諭林哲甫建明倫堂。正徳六年,大成殿燬,僉事楊惟康、知縣曹珪重建。十三年,知縣楊漢建尊經閣。嘉靖三十一年,侍御汪九齡建㦸門,築泮池,造學路牌坊。萬歴。十二年,知縣楊束鼎新崇禎十五年,教諭馮公翥重建尊經閣。
28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張如璿,康熙二年,知縣楊可楫相繼重修。十九年,教諭汪曾、垣修建詹惟聖為記
29
射圃 名宦祠祀刁衎以下一十二人鄉賢祠祀嚴光以下三十七人,社學即舊稅課司址
30
滄江書院在縣西北十五里 《嚴陵志》:唐比部,方勛之别業,宋名儒,方慤之故居也。明徐舫藏書千卷,隠居其中,自號滄江散人王褘《滄江書舎》記滄江書舎,徐君方舟之所居以讀書者也。桐廬濵江為縣君,居在縣北,距不百武而近,蓋唐比部方公勛之別業,而宋名臣方公慤之,故居君間來屬,余為文,記其舎壁,夫書之在天下,博且廣矣,聖人之經,儒者之傳,諸子百家之著述,歴代太史之紀録,以及天文、地理、隂陽、歴律、兵謀、術數、字學族譜之雜出,敷落旁行,虞初、稗官、燕談脞語之並興,其為說不同,為教亦異,而其為書類,皆學者所當讀而通之者也。雖然學問無窮,嵗月有限,誠有不能徧觀而盡識者,而惟聖人之經,則弗可以莫之究也。是故易以明隂陽之理,書以紀帝王之政,詩以道人之性情,春秋以示世之賞罰,禮以謹上下之節,文樂以通天地之氣運,凡先王之道所以立天下之大本,先王之制所以成天下之大業者,皆於是乎?在然自厄於秦,訓詁於漢聖逺,言湮,愈博而愈失時異,事易愈變而愈非其流弊有不可勝言者矣。千數百年,宋河南程子、關中張子者,出始克實踐精討,而聖賢明徳之要,帝王經世之䂓,所以垂憲後世者,乃大有所發明,其後朱文公、張宣公、呂成公一時並興,而當其時如永嘉薛氏、鄭氏、陳氏、葉氏、閩中林氏、永康陳氏,後先迭出,各以所學自成其家,大抵均以先王之道為己任,以先王之制為必行,而所以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業者,咸粲然方冊間矣。及於今學者,顧因儒先講習既明之餘,因循茍簡,承前襲舊習矣,而不察行矣而不著,甚者,以先王之道為莫之可行,以先王之制為無所於用。夫然,則書自為書,人自為人,而學為空言矣,此其為弊,不有甚乎!是故學者之於經,不可徒誦其文而已也。必將求其道以淑諸身,明其法以用於世,葢惟誠求而實見,篤信而力行,然後知人之貴果可以為聖賢,果可以位天地、育萬物,而所學不徒為空言也。予夙有聞於此,竊嘗有志而願學焉,比與君定交錢塘,辱遣其子膺從予逰,㑹亟東歸,不得與之相講習,故因道予所聞者書以授膺,以復於君,并請揭諸舎壁以為記。
31
藍田精舎在縣西北四十里藍田山上 《嚴陵志》,宋時里人姚世傑讀書之所。
32
崇正書堂在縣治北城隍廟之西。 桐廬縣志舊名鏡塘書院,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吳紳改建。萬歴元年,本府推官周憲重修。
33
鳳鳴髙閣在桐君山 《桐廬縣志:明萬歴五年,知縣李紹賢創諸生㑹課於兹。
34
遂安縣儒學在縣治西 嚴陵志舊在縣南,宋嘉祐中,令李廷芝廢長壽僧院以易之,熙寧中,郡以其室還僧,乃遷先聖像於院之西廡。元豐三年,通判劉士彦即監征廨舎,以建崇寧中,詔州縣建學,即廟為之。紹興八年,邑人詹至率其里人裒金,請於令林待問,新之新定續志:紹熙癸丑,邑民徐嘉師弗戒於火,因獻地鳩工於縣西,改建《嚴陵志》。明洪武三年,知縣張元吉建大成殿。宣徳七年,教諭陳資善重建明倫堂。正綂三年,縣丞胡海建魁星樓。七年,知縣王傑創文昌祠。天順三年,知縣成禮重建大成殿商輅重建遂安縣學大成殿記,遂安為嚴善邑,風清俗醇,夫子之道如布帛菽粟,固已家衣而人食,而廟學之設,所以扶植斯道而化誘人心者也。自宋至今,建置修葺之功屢矣,而嵗月滋久,風雨震凌,河間成侯禮來宰是邑,亟謀所以興造之適,徽歙商人販木過縣,欣然樂助善材百株,於是捐俸鳩工重建大成殿,㦸門頽圮,更而新之,泮池砌以石,橋櫺星門,易以石柱,門外闢地百步為直道祭器樂器之缺者,補之宰牲神㕑之廢壊者,整之師生衙舎之未修者增之,經始於天順己卯之春,不踰年而告成,是役也,任其責者,令也。相之者,縣丞王大本、主簿楊榮、典史施惠賛之者,教諭鄒宗道,訓導李靜、李春,於是廟學一新諸生,絃誦之聲倍於往昔,令可謂知所重矣,萬歴,遂安縣志:成化九年,知縣張巘斥廢寺地益之。十年,知縣朱福重修大成殿。二十年,教諭蕭玉修。二十三年,知縣陳瑞重修章懋為記。嘉靖二十一年,節推陸愚署縣事,重建明倫堂唐龍為記。隆慶四年,知縣周恪拓地鑿池建青雲樓汪尚寧為記。六年,吳撝謙重,建啟聖祠大成坊置宰牲房詹理為記。遂安縣志。萬歴九年,知縣王道年重修廟廡建櫺星門石柱詹理為記。十三年,知縣林大柱、訓導蔣大祿於泮池外鑿文林湖。二十年,知縣林守典重建文廟自為記。三十一年,知縣馬呈鼎重修毛一公為記。三十四年,知縣詹爾逹續修増學田毛一瓉為記。三十九年,知縣韓晟重修毛一公為記。崇禎二年,教授楊時熙改青雲樓為文昌閣。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髙爾修重建㦸門。十五年,知縣錢周鼒重建明倫堂,增置祭器。康熙三年,知縣姚永康重修先師廟及兩廡名宦、鄉賢祠。二十五年,知縣何偉重建先師廟毛際可為記。四十八年,知縣陳學孔重修自為記
35
射圃名宦祠祀路敬潜以下六人、鄉賢祠祀詹至以下七人、社學二所,俱在城
36
獅山書院在縣治東 萬歴遂安縣,志宋狀元詹騤故址。其後有巨石屹蹲,宋時建亭其上,名狀元臺,明即其地為公館。隆慶六年,葺為書院。
37
瀛山書院在縣治北四十里 萬歴,遂安縣志》,宋熙寧間,邑人詹安闢其孫儀之,與朱子論學於此,朱子有「半𤱔方塘一鑑開」之句。明隆慶三年,知縣周恪訪名賢遺蹟重建王畿為記
38
國朝順治間,知縣髙爾修、錢周鼒先後修葺壽昌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宋初在縣南,建炎間,徙今學稍東。《新定續志》:嘉定己巳,知縣鞏嶠置田以贍士徐邦憲為《記》。《嚴陵志》:元至元乙酉,尹李炳重建,明倫堂尉李思誠建兩齋。癸巳,知縣王瑀重修何夢桂《壽昌縣儒學記》:壽昌為嚴中邑邑有庠舊矣。宋建炎二年,規制有加焉。至元丙子,寇燬,民室廬俱燼,惟夫子宮牆巋然為魯靈光天也。甲中,邑令李炳既至之明年,首撤明倫堂,而新之尉李思誠復建兩廡,齋堂㕑湢悉具。又建大成門、翼教堂、髙明亭,左翼茶廬,右翼琴室,登眺者於斯,逰息者於斯,而後章甫縫掖,翕然知所歸矣。惟大成殿費夥,未及議,令王瑀諗於衆共圖之。經始於壬辰之三月,落成於癸巳之七月,視舊制崇五尺,加廣亦如之。令吳恕復新像,十哲繪七十二賢,凡欄楯門牖之未完者,至是悉完邑。長八,札簿元弼、劉守,中尉梁政,典史湯璧,學官邵尚翁、洪克復、徐拭,咸出資相役,以㡳厥成績。明洪武六年,知縣彭子沖撤而新之,建尊經閣,闢射圃方道叡為記。正綂三年,知縣范衷建㑹饌堂,展學前地。十四年,主簿邱城、教諭鄭文義拓之。景泰六年,知縣張瑄移學稍西。天順六年,縣丞譚遊易櫺星門柱以石。成化。十三年,知縣朱琳改建魁星樓。嘉靖《浙江通志》:𢎞治十五年,知縣王紳徙今所按:《壽昌縣志》作正徳,四年督學趙寛徙。《壽昌縣志》:嘉靖元年,知縣江湍為泮池,建名宦、鄉賢二祠。十七年,督學陳儒拓之。三十九年,知縣李思悅大加修造萬歴。《嚴州府志》:萬歴五年,知縣馬洛拓新之。二十六年,知縣黎時中建尊經閣。
39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陳九徳新廟廡。康熙九年,知縣杜桂重建明倫堂啟聖祠。康熙十一年,知縣羅在位重修。
40
射圃在明倫堂西。康熙十年,訓導,張熙新闢、名宦祠祀范衷以下四人,鄉賢祠祀周文育以下一十一人,社學在城隍廟西
41
青山書院在縣西南十里青山 壽昌縣志:唐隠君翁洮建黙山書院在縣西南二里黙山。 《嚴陵志》:宋慶歴間,校書郎胡楚材建
42
岑山書院在縣東二十里岑山 《嚴陵志》:宋國子監丞鄭彦建久圮。
43
蓮谷書院在縣北一里 《壽昌縣志明,國子監助教洪鼐講學處,嘉靖庚申邑侯李思悅扁曰:蓮谷先生書院久圮
44
分水縣儒學在縣治東 《新定續志:「舊在縣治西。宋治平間,令蘇㲄遷縣,治東宣和,兵火廟獨存。紹興間,知縣李端民始置門廡。後知縣章涓創講堂《嚴陵志》。明洪武三年,知縣余得賢重建正。綂五年,知縣陳貞重建明倫堂。十二年,知縣李觀建魁星樓。成化二十年,知縣李楫重建文廟兩廡及號房泮池商輅為記。嘉靖《浙江通志》:正徳十六年,知縣顧瑛徙縣西。嘉靖十五年,知府吳世澤、知縣林繼臯復徙今所。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髙𢎞緒、康熙二十年,知縣李檠、教諭錢世瀧重修。
45
射圃名宦祠祀金師古以下四人鄉賢祠祀王縉以下一十一人在縣坊乆圮
46
興賢書院在城隍廟左 分水縣志。明嘉靖間,令徐鑑建。萬歴三十二年,令盧崇勲重建。
47
志學書院在縣左 舊《浙江通志》明萬歴二年,知縣徐鑒建。
48
溫州府:
49
温州府儒學。在府治東南。 嘉靖《浙江通志》:晉太寧初,立永嘉郡學於華蓋山麓。宋天禧三年,知州葉溫徙故九星宮址,以為今學。治平二年火。熙寧初,知州周延雋徙州治西南。元祐五年,知州范峋復今所。紹興十年又火,知州程邁建,嘉定七年劉茂潛修葉適為記。元延祐間,總管趙鳳儀重建稽古閣,至正末,兵燬。萬歴溫州府志》:明洪武四年,郡守湯遜重建成化。丙午,郡守項澄修文廟,建明倫堂。嘉靖浙江通志》:𢎞治十三年,知府鄧淮増築學舎。嘉靖十三年,知府郁山建明倫堂王激為記萬歴溫州府志:萬歴七年,郡人參政王叔杲重建堂舎李維楨為記溫州府志:「萬歴三十一年,邑人王光美重建尊經閣。國朝康熙十一年,巡道許重華、陳遇主率屬同修教授李璋,率諸生黃芳卿等重修尊經閣。二十三年,巡道楊懋緒諸定逺率屬重建。
50
射圃在舊小教場名宦祠祀王羲之以下三十四人鄉賢祠祀王景山以下七十八人
51
東山書院在城南積穀山下 舊傳謝靈運讀書故址巖石上鐫「白雲春草」四字,前為「謝沼沼」,旁為池上樓竒峰翠削古木森羅,為城南最勝。
52
國朝雍正七年,分巡溫處道王歛福建康樂祠三間。九年,巡道芮復傳捐俸千金購民地,闢為書院,由謝祠入徑顔,曰名教樂,地中為閑,存堂三間,後為靜虛齋,齋西為進修。軒軒前有池,池上結屋三楹,題曰塵襟可滌。入門,峭石壁立,上有天泉,口僅如甕,不竭不溢,味極甘洌,樓榭、廊廡、齋舎、庖湢,罔不具備,次年落成,又於山巔建大觀、留雲二亭,復捐置塗田二頃,供諸生餼膳,以垂永久。
53
永嘉書院在府城西南 《續文獻通考》:宋淳祐中,建中奉宣聖燕居像東室,祀伊、洛諸儒。西室祀鄉先賢。永嘉縣儒學在縣治東。 萬歴、溫州府志,漢、晉、唐時,惟立府學。宋元祐三年,令吳君平始建縣學於今址。紹定間,令洪備於廟後建堂,元縣令蕭玊、宋也先、王安貞相繼改建嘉靖。《浙江通志》:延祐元年,尹何玉、趙搭納重建栁貫為記萬歴。溫州府志》:明洪武元年,郡守湯遜令韓鈞修闢。二十八年,令李廷珪創先賢祠,因闢地通街,宣徳間毀於颶風,邑人戴文堡、林斐、黃福昌同建何文淵為記。正綂二年,令周紀修黃淮永嘉縣學記:「溫郡城內外有九山,晉郭璞以為上應北斗城東,曰華。蓋星之次為文曲縣,學在其麓,人咸宜之,廟學有年,興廢不一。近嵗颶風大作,頽敝滋甚,前守何公、文淵經理修葺,功將就緒,而有陞擢之命,未幾,復為風所撓,門廡加損,禮殿棟梁,亦就欹仄正。綂丁巳春,今太守劉公謙來視學,謀於衆鳩工庀材,擇日興作。知縣周紀承命惟謹,於是新文廟兩廡,改創文昌、先賢二祠於中門之右,興文祠於學門之左,閱三月訖工,舎菜告成,淮亦忝預班列,因屬筆為記。淮聞地因人勝,古有是言,吾郡巨儒,如宋王先生景山於伊洛未作之先,即倡明理學,是後若周恭叔、劉元承元禮,皆承伊洛正傳,吳正仲之論諌,葉正則之宏博,蔡行之之不避權姧,薛士龍之明於料敵,其餘更僕,不能盡述,宜乎學士虞文靖公目為杞梓茂林,鳳麟靈囿,豈非地因人勝之謂乎?諸生仰荷聖朝培養之深,恩承郡邑官僚作興之嘉惠,當思報稱,斯為無忝,必以禮義廉恥為立身之大端,切劘淬厲以就其徳器,朝益暮習以充其才識,奮然以前修自期,杞梓、鳳麟殆將復見於今日,豈特華蓋文曲增輝而已哉?成化十八年,令文林闢地重建明倫堂。𢎞治十年,令林廷瓛購地重建,令汪循成之李東陽永嘉縣學記:縣學自宋元祐間歴至國朝,興替不一,顧其舊址,後偪道院,前迫民居,既隘且敝,不稱為施教地。前知縣林君廷瓛圖為改作,拓其故而新之,首建宣聖廟及左右廡。尋擢貳蘇州,不果畢而去。新安汪君循繼知縣事踵成之,於庭之前為㦸門,旁隙地為庖,為庫而廟成。又為堂及左右,齋旁為號,舎前為泮池而橋其上。又前為儀門而學成,又為名宦、鄉賢二祠於學之兩偏,凡木石瓴甓之材,金碧丹堊,髹繪之飾,繩□剸斲、構結甃築之用,選堅擇良,精極壯麗。數十年之陋,一旦為浙東大觀。嘉靖十五年,令李不顯重修四十年廟門及啟聖祠圯。四十五年,巡按龎尚鵬、郡守李廷觀、令程文著重建。萬歴。六年,邑人王叔果捐貲通修詹萊為記。《溫州府志:萬歴十四年,令蔣行義建文昌祠。萬歴溫州府志:萬歴三十二年,叔果子光藴光薦加修姚永濟為記。國朝康熙八年,颶風作,盡拔明倫堂廊廡,教諭樊遇、諸生黃象鼎等以學租重建。十七年,訓導蔡啟份重建,儀門副使髙培、知縣鄭廷俊造省牲所。二十一年,教諭王維新訓導蔡啟份竪東廊砌甬道射圃。 名宦祠祀蕭景以下二十四人鄉賢祠祀王景山以下七十一人,社學在城十所,在廟四所,在鄉十八所
54
東山書院在華蓋山上 萬歴《溫州府志》、宋王儒志講學所
55
鹿城書院在縣東南 萬歴《溫州府志》,明郡守鄧淮建吳寛為記萬歴十六年,郡守衛承芳重建。二十四年,郡守劉芳譽新之。
56
雞鳴書院在縣學文廟西 萬歴溫州府志邑令,林廷瓛建,萬歴十四年,令蔣行義重建。二十四年,令林應翔重修,改曰文昌㑹館。
57
芙蓉書院在開元寺 萬歴,溫州府志郡人侍郎王瓉讀書,於此有芙蓉,五月先花,遂聮魁及第,故名貞義書院。在五都姚溪。 舊浙江《通志》:明郡人大學士張孚敬奉勅建。
58
松臺書塾在榮恩堂右 《舊浙江通志》明郡人張孚敬建。
59
樂清縣儒學在寶帶橋南 嘉靖《浙江通志》:宋初,在望來橋東南,治平間令焦千之修自為記。崇寧三年,遷望來橋之西。紹興初火。五年,尉吳芾徙臥龍坊。萬歴《溫州府志》:紹興十五年,令趙惇臨拓基址林季仲為記。淳熙中,令袁采重建嘉靖。《浙江通志》:元至元三十一年,尹鄭玉徙今所。至正末,兵燬。明初,知縣張具瞻、鄔珏、王仲璋、胡均謙相繼修復。萬歴。《溫州府志》:永樂十六年,教諭黃黼建文昌祠。𢎞治八年,推官周珙重鼎新焉。嘉靖二十年,令歐陽震建名宦、鄉賢二祠。二十八年,殿毀於颶風令楊鑰,重建令賀賁踵成之。隆慶五年,令胡用賓建啟聖祠。萬歴間,令胡汝寧重修侯一元為記。二十一年,張子珵復新之張清明為記。《樂清縣志》:「天啟間,知縣胡良臣修。崇禎五年,明倫堂火令宋光黼重建」。
60
國朝康熙十二年,令出一駽,訓導姜應珪重建文廟明倫堂啟聖祠,教諭吳讓木建東西廡訓導,王沆重建文昌閣。
61
射圃在縣西隅,名宦祠祀焦千之以下三十人,鄉賢祠祀王十朋以下三十五人,社學在四隅四所,在鄉都三十四所
62
宗晦書院在縣治東 明一綂志宋建。舊名藝堂書院內祠朱文公,咸淳中,改名宗晦。
63
梅溪書院在縣東隅 萬歴,《溫州府志》即王忠文祠。國朝雍正六年,知縣唐傳鉎重修,并置塾田以贍士。鴈山書院在西內谷。 萬歴,溫州府志邑人朱守宣請建。
64
平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南 《明一綂志:宋慶歴中,建萬歴溫州府志》,元祐間遷鳳凰山下。邑人陳彦才之父獻已,業為學基令,沈悚建學,寳祐四年,令陳容修劉居安為記,萬歴,《平陽縣志》,咸淳丙戌,縣丞喬大有建大成殿,元升州學,明復為縣學。宣徳間,颶風壞殿,令章惠重建。天順間,令王淮,成化間令王岳,𢎞治間令王約、楊楷屢増葺之。嘉靖五年,知縣劉錄建講堂。二十四年,知縣彭謹建射圃。嘉靖。《浙江通志》:嘉靖三十一年,知縣張仲孝重修薛應旂為記、《平陽縣志》,萬歴癸夘,知縣汪寛改向轉移。崇禎甲子知縣聶于勤更復舊向。
65
國朝順治庚寅,教諭莊鏻先修祭器。明年與知縣馬騰霄新廟堂。十七年,推官嵇宗孟偕教諭嚴有徳移泮橋於儒學門外,建大魁閣。康熙十二年,知縣石金和重修。二十二年,知縣吳永申、教諭葛殿禎重修。二十八年,教諭沈雍修明倫堂。
66
射圃在儒學東,名宦祠祀汪季良以下四十五人、鄉賢祠祀黃友以下三十人社學在城六所,在鄉五十三所,後増三十二所
67
㑹邱書院在南鴈蕩 舊《浙江通志》、宋陳經正經邦讀書處朱文公題額。
68
正學書院在嶺門 萬歴,《溫州府志》:嘉靖九年,令馮彬建設宋元明先賢十一人像。十六年,署縣事推官李夢祥改名東山書院
69
瑞安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宋初建,崇寧間,徙江濵。政和六年,令蔡景初復徙今所。許景衡《瑞安縣學記》:崇寧元年,有詔郡邑皆立學,置師弟子員,錫以餼廩,校其行藝而升貢之,有司奔走従事。瑞安為溫之支邑,廟孔子於縣治之東,而迫隘不足以容多士,徙於南江之濱,山川風氣散漫不收,潮濤泛温,牆宇圮壊,神人靡寧,邑人願復故址。政和五年春,具以告郡守劉公,從之,邑令蔡景初為之規畫,而丞張宇發實領教事,乃斥舊址廣袤三倍,撤昔構之,卑陋腐敗者,凡為重門兩廡,殿以嚴像,設堂以肄講習,齋以處學者,累屋為閣,以儲經史,落成之日,稚耆和㑹,瞻仰稱嘆,邑之來學者日益衆。丞善教導,士既知勸,乃相與伐石請書其事。紹興十三年,令王誾修。淳熙十三年,令劉龜從修陳傅良為記。嘉定四年,知縣黃葵重修葉適為記。元元貞元年,陞州學知州楊承式三寳柱,屢加修。至正末,兵燬。明洪武二年,復為縣學知縣。王泰、魏本、劉巍相繼修復萬歴。溫州府志:嘉靖丙午,令王士翹遷文廟於明倫堂左。壬子,令劉畿建尊經閣,名宦、鄉賢二祠。萬歴甲申,颶風,毀儀門東廡,令章有成重修。己亥,令傅道唯修復瑞安縣志。崇禎乙亥,文廟火,教諭沈君禎倡士民重建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譚希周、訓導朱綸重修。康熙二十二年,教諭王者香率諸生建明倫堂,知縣周啟元、范永盛先後助之。
70
射圃在東門內名宦祠祀蔡敬則以下一十三人,鄉賢祠祀林石以下三十八人,社學西峴、永豐、南社、嘉社各一
71
心極書院在崇泰鄉仙巖 萬歴《溫州府志》,宋陳止齋讀書所。明嘉靖甲寅,令劉畿重建。
72
仙巖書院在崇㤗鄉 萬歴,温州府志大學士張孚敬建。久圯
73
華陽精舎在仙巖寺左 萬歴溫州府志郡人王叔果。叔杲建
74
羅山書院在仙巖墖前 瑞安縣,志明張孚敬建綠芸書院在城東廣福寺北 瑞安縣志明教諭沈肇基集諸生課藝於此。
75
泰順縣儒學在縣治南 嘉靖、浙江通志》舊在縣西,明景泰三年,建邢寛為記萬,歴溫州府。志𢎞治乙酉,推官周珙令范勉、教諭王鑾,改遷三峰寺右潘琴為記。嘉靖十年,令劉友徳以舊軍營地易太平橋,王賓、王寵住基遷學。三十三年,令蔡芝以學後無主,山又以學地與三峰寺易,因寺為學宫,殿廡齋舎,規制俱完。隆慶三年,令吳敦本建名宦鄉賢祠,又建土地祠、宰牲房,崇報祠,以祠前空地為射圃,泰順縣志,萬歴辛丑,知縣張綂改今所劉光復三遷㤗順縣儒學記㤗邑在景㤗初,為栝寇竄逋盤據之所,維時洪都徳興孫原貞公撫浙,躬率兵而罙入其阻,耀徳、明威奏割瑞平二邑之里,設立㤗順縣,建學𢎞化、頓成樂土,縣在山僻學址二遷,俱未妥嵗庚子,視縣治之南水,遶山迴卜,云其吉前任吳門張公工始興而輙去,今洎宗孫公繼之,即原貞公六世孫也,得是邑而喜曰:泰邑,先公所創立,泰民先靈所培植報國,率祖其在,兹行乎見,黌宮未就,捐貲以佐緩急,士民徳公,無不子來,趨事踰載,而殿廡堂舎暨櫺星坊表,泮沼牆垣,靡不焕然改觀,余惟原貞公之寧亂,龔渤海不能過也。洎宗公之重學,蜀文翁未多讓也,祖孫踵武澤以世長,宜民之不能忘也。
76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林天禎訓導金鉉度重修。四十年,知縣曹紳、訓導吳若庚重修先師廟。
77
射圃在學東,名宦祠祀郭顯宗以下八人、鄉賢祠祀林待聘以下六人,社學一十二,所在一都、二都各一,在三都二,在五都三,在六都七都各二,在八都一
78
中村書院。 《續文獻通考》:宋淳祐中,吳子良建侯林書院。 《續文獻通考》:宋淳祐中,吳子良建羅陽書院在城隍廟南。 《萬歴,《溫州府志》:嘉靖間,推官魏一恭,令劉友徳建。
79
處州府:
80
處州府儒學在府治南 《括蒼彚記》:初學在檡山之巔。唐元和中,李鄴、侯繁來守新孔子廟,設講堂韓愈《處州孔子廟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長通得祀而徧天下者,惟社稷與孔子為然,而社祭、土稷、祭穀、勾龍與棄,乃其佐享非其專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壇,豈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當座,以門人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跪祭,進退誠敬,禮如親弟子者,句龍棄以功,孔子以徳,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徳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龍稷、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謂生民以來,未有如孔子其賢過於堯舜逺者,此其效與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失其所業,獨處州刺史鄴侯李繁,至官能以為先,既新作孔子廟,又令工改為顔子至子夏十人像,其餘六十子及後大儒、公羊髙、左丘明、孟軻、荀况、伏生、毛公、韓生、董生、髙堂生、揚雄、鄭康成等數十人,皆圖之,壁選博士弟子,必皆其人,又為置講堂,教之行禮,肄業其中,置本錢廪米,令可繼處以守,廟成,躬率吏及博士弟子入學,行釋菜禮,耆老嘆嗟,其子弟皆興於學,鄴侯尚文,其於古記,無不貫達,故其為政知所先後可歌也,已乃作詩曰: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無以宇。師生所處,亦窘寒暑,乃新斯宮,神降其獻,講讀有常,不誡用勸,藹藹元哲有師之尊,羣聖嚴嚴,大法以存,像圖,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儀,俾不或忘,後之君子,無廢成美,琢詞碑石,以賛攸始。嘉靖浙江通志:宋景祐間,守孫沔徙今所,按宋陳孔碩文廟記云:威敏之來,實景祐四年,迨寳元二年,席某已至栝。蒼彚紀作「康定,初悞」宣和三年,兵燬五年,守黃葆光重建。紹興十三年,守黃禔闢六齋郡人,尚書梁汝嘉捐地相之。二十五年,守鄒翊作櫺星門。咸淳七年,守李雷奮重建講堂。元至元三年,總管盧景修廟學。崇禎處州府志:至元二十七年,幹勤好古,修明正綂。七年,推官黎諒,鼎新大成殿。景泰四年,知府張佑重建明倫堂。天順五年,知府馬偉重建大成殿。成化元年,知府周祺創退省堂,增築號房。十八年,㕘議張敷華、僉事江孟綸又大新之。二十二年,知府郭忠修建正徳。十三年,知府林富購地増拓之萬歴二十年,同知陳其志修呂鳴珂為記。二十八年,知府李淳重修李誌為記。四十二年,知府鄧士昌重修明倫堂王一中為記。四十七年,知府陳見龍重修文廟王一中為記。天啟五年,同知廖鵬舉相繼重修。崇禎八年大水,牆垣衝塌,巡道諸葛羲修葺。
81
國朝順治七年,署府推官張元樞重修。康熙十六年,知府線一信。十八年,知府李率祖先後重建。康熙四十九年,壞於風。雍正三年,督學彭維新重建。七年,知府姚鈐建崇聖祠。
82
射圃在名宦鄉賢祠後名宦祠祀李邕以下三十九人鄉賢祠祀周明以下六十五人、義塾在郡治南
83
紫陽書院在府治南,舊為城隍廟 括《蒼彚》紀,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府髙超改創。
84
南明書院。 麗水縣志,康熙三十年,知府劉廷璣建。
85
麗水縣儒學在縣治西南,檡山之巔 嘉靖《浙江通志》,唐刺史李繁建以為州學。宋守孫沔別建州學。此為縣學,宣和間燬,紹興十三年,令王筠重建。 《蒼彚》紀:元至元二十九年,尹韓國寳以檡陡絶,而太學吳海捐地築平建明徳堂林千之為記。明成化間,參議張敷華、僉事江孟綸重修。嘉靖間,知縣吳梓闢學前民居,鑿池。崇禎處州府志》。萬歴二十年,知府任可容修自為記。二十八年,知縣鍾武瑞建文昌閣鄭汝璧為記。天啟三年,巡鹽御史傅宗龍修王一中為記
86
國朝康熙十八年,知府李率祖、知縣王秉義重建射圃。 名宦祠祀林棐以下九人鄉賢祠附府學社學七所,一在望京門,一在通惠門,一在栝蒼門,一在南。明門一在行春門,一在巖泉門,一在譙樓傍義塾在圭山
87
青田縣儒學在縣治東 明一綂志:宋崇寧中建嘉靖、浙江通志》:宣和兵燬,紹興九年,令艾若訥重,建元末復燬。明初,知縣耿亮建宋濂《重建《青田縣廟學記》:青田處萬山間,跨山為孔子廟,初建於崇寧中,迄元至正之末,餘二百載而燬於寇,金臺耿君亮來為縣,展謁焉,則斷礎荒榛,交錯於頽牖之間,於是捐俸為倡縣,人士懽然和之,輸粟薦貨,各視其力為差。耿君親自督勸,至廢寢食厥材孔嘉,厥石維堅,廟殿崇雄,講堂清䆳,㦸門有嚴齋,廡翼如𢇮書之樓,貯粟之庾湢房,㸑室以次而就,繚以周垣,甓以修塗,始則舊居迫山,斜迤而傾,恒病狹隘,今則鞏石為級,拓而𢎞之,環學之地,編氓所業,今則悉購入之。西有方塘,嵗久湮塞,今則浚而沼之,經始於庚子之嵗,冬十一月乙亥,訖工於辛丑嵗,正月辛未,復聘名師,廣招弟子員,日申五倫之教,蔣子先聞而樂之,相率割田為養士之助,而學之制大備,因紀事之成,繫之詩曰:維栝建州,萬山鬱環,賦家定縣,割於青田。峩峩學宮,跨山為址。伊誰構孽,一夕而燬。絃歌之區,鞠為草萊,白煙凉颸,淒其四徠,耿君之臨惕焉是懼,曰:此教原,可使淪墜。乃剗其翳,乃拓其基,乃攻乃治。樹功以時,有殿有堂,有齋有序,有庖有庾,其列楚楚士之來逰,既嘆且言:昔也荆榛,今也豆籩,發政之機,實在興學,譬云葭莩,應乎葦籥,風雨瀟瀟,鷄鳴膠膠,不隨世遷,唯道之操泮,宮之修,詩人頌魯,爰勒貞珉,以詔千古。括蒼彚紀,宣徳間御史楊鐸重修潘畿為記。正綂間,教諭張本捐俸建大成門,築露臺,徙學門,闢學前路。成化丙戌,知縣盧傑重修。嘉靖戊午,燬於寇,知縣李楷移福勝寺址,并買民基足之。癸亥,知縣丁一中復建於縣東之舊基,拓東城,抱學於內何鏜為記。崇禎處州府志:萬歴二十四年,知縣林翰英重修。二十七年,洪水衝壞學後城。三十九年,知縣方淡然修城,改築於舊址青田縣志。天啟元年,教諭鄭奎光建文昌閣。國朝順治六年,燬。康熙十一年,邑紳士捐資於故址,重建。十九年火。二十年,知縣張皇輔復行創建鄭載颺記、射圃在學西、名宦祠祀劉芹以下一十一人、鄉賢祠祀陳汝錫以下一十二人,社學在泮池西圯
88
石門書院在縣西七十里石門洞 《續文獻通考》:宋淳熙九年,朱文公提舉常平,至此欲居之。元至正中,㢘訪副使王俁始即謝客堂故址建久圯
89
湖山義塾在十二都 《青田縣志:明季伯益立。劉基《湖山義塾記》:青田之山,其上四十里有泉,滙而為潭,由潭入谷十有五里,是為髙湖之源,其上多竒峰,絶巘大木之所,盤欎獻竒納秀,故士多俊彥,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有名謙,字伯益者,好學尚義,其家日裕,乃謂其人曰:人孰不愛其子孫,而不知所以愛之者?今有良田美宅,綿亙阡陌,堆金聚帛,充斥棟梁,自以為用之不竭,享之無窮也,一旦光銷影鑠,而無纎芥之留者,何耶?驕淫生於富溢,而縱欲敗度之子,常由不悟前人成敗之跡而自視,侈然大也。及其顛連困厄於垂老之際,徬徨無所容其身,雖欲效織蒲補履以食其餘年且不可得,若是者,雖其人之不肖,抑亦其父兄處之不得其道也。今予幸藉先人餘業以自免於凍餒,未嘗不惴惴於吾身,况能保其子孫,故願制産以肇建讀書之所,延名儒為師,以訓子弟,以及姻族之人,咸使知學,大則修身齊家以用於時,小亦不失為鄉里之善士,不亦可乎?乃築於其居之側以為堂,設孔子像,旁列齋舎,翼以廊廡,繚以周垣,買田若干𤱔,給師弟子之食,萃其族之子弟,悉入學焉,於是衿佩衣裳,肅肅有容,弦誦之音,藹藹旁達,入其鄉者,莫不感嘆而悅慕,若季氏者,真知愛其子孫哉?由是達於一郷一邑,以播於天下,使人人聞而效其所為,將見比屋皆為賢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邑人洪應求道其事於予,且請為之記,予既樂鄉里之有善人,而又嘉洪生之樂,道人善也,故喜而書之。
90
混元書院在混元峰之麓 括《蒼彚》《紀》,明嘉靖間,因㸃易亭遺址建書院,祀陽明先生。
91
心極書院在大鶴山。 括《蒼彚紀》,明嘉靖癸丑,提學阮鶚作《心極圖》,繫以《心問》一篇,頒示浙學知縣李楷,即舊府館改建。
92
新建書院舊為府館 括《蒼彚》紀明萬歴丁丑知縣梅時雨改建。
93
瑞龍書院在混元峰下 舊《浙江通志》,明嘉靖間,知縣徐瑛建。
94
縉雲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縣,故有孔子廟,唐上元元年,令李陽冰修。宋慶歴四年,尉毛維瞻重修,治平中令張簡翼建學,宣和三年燬。七年,令吳延年重建,元至元十四年復燬。二十七年簿吳樟,建元末又燬。明初,知縣劉澤民建《括蒼彚,紀宣徳二年,知縣陳京重修。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周世逺復開拓新之田汝成為記。崇禎《處州府志》:萬歴四十二年,知縣曾孔遇、署教諭,繆伯昇重修。四十五年,推官李天培重建李誌為記。崇禎間,火知縣陳世忠重建。
95
國朝順治五年燬。七年,知縣項始震建先師廟。十七年,知縣汪宗魯建明倫堂。康熙十三年,寇燬。二十年,知縣霍維騰、教諭張尚乗、訓導陳獻御重修明倫堂。二十二年,霍維騰重修先師廟,建兩廡啟聖、名宦、鄉賢、土地祠,及泮池櫺星門。
96
射圃在仙巖寺後,名宦祠祀李陽冰以下三十一人、鄉賢祠祀胡份以下三十七人,社學在龍津橋南,久圯
97
獨峰書院在縣東三十里 《續文獻通考》:朱文公至此,愛其山水似武夷。嘉定中,郡人葉嗣昌建。
98
美化書院在縣東六十里 《續文獻通考》:朱文公講道於此,嘉熙中縣尉陳實建。
99
松陽縣儒學在縣治東南 明一綂志,唐武徳中建。栝蒼彚紀,宋宣和三年燬。建炎時,知縣徐彭年重建,唐閱繼葺,紹興間,王淑、毛崈増修吳祗若為記。乾道、紹定、淳祐間,知縣劉唐褒、王圭、髙彭更相修飾。元元貞二年,持嘉、顯忠撤舊更新。至大四年,主簿王友從加修嘉靖。《浙江通志》射圃》侵於民,洪武三年復蘇伯衡《松陽縣學射圃記》:松陽之有學學之有射圃,蓋自宋紹興始元時,凡民不得持弓矢,故射息而圃亦廢,豪族因侵而有之,踰八十年,有司漫不加省。皇帝即位之明年,詔郡縣皆興學,置師弟子員,而講習乎六藝射圃之復,維其時矣,令王君㑹徵赴京師事,格不行,而提刑按察僉事張公行縣適至,乃為按圖籍,凡學地之占於民者悉復之,正其疆界,夷其畛域,樹垣以繚之。王君歸,謂部使者:秪承徳意,返故地於久攘之後,幸惠斯文甚厚,宜有以示後人。夫侯以明之。此舜之學政也,其人之賢不肖,觀其射之中不中見焉,故以射致衆,衆致而後論士,是以三代率由之。昔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觀者如堵,使弟子揚觶而致黜者三,則僅有存者。夫學莫大於射也尚矣,矧國家方修文教而稽古定制焉,則射圃之復,夫豈細故哉?」。崇禎《處州府志:正統三年,教諭錢謐建奎文閣張柷為記。萬歴十年,知縣張賽改建於郊外。三十一年,知縣劉幹正徙復舊址鄭懷魁為記,崇禎二年,署縣事,通判許有寰、重建知縣楊應華成之王一中為記。《松陽縣志:崇禎五年,知縣楊應華建啟聖祠。十七年,知縣張建、髙建尊經閣。
100
國朝康熙十八年,知縣張景留重建射圃在學東、名宦祠祀陳俊卿以下一十六人,鄉賢祠祀沈晦以下一十七人,社學在縣西
101
明善書院在縣西二十里 松陽縣志:宋淳熙九年,朱文公為浙東常平使者,至此講道。咸淳間,邑人葉再遇建以祀公久圯
102
遂昌縣儒學在縣治東南 嘉靖,浙江通志縣,故有孔子廟,在郭西。宋皇祐間,令何辟非建學今所。紹興二年,令鄭必明修括蒼彚,紀明成化七年燬。通判郭鼎建明倫堂。十年,推官趙巡建大成殿。二十年,知縣余黼成之主簿文英建櫺星門。𢎞治八年,知縣黃芳重修《吳志》為記。正徳,丁丑又燬。教諭戴鑾請於知府林富。重建,嘉靖間知縣黃養䝉,拓學前地,鑿泮池,知縣洪先志修。萬歴六年,知縣鍾宇淳一新之。崇禎《處州府志》:萬歴七年,知縣鍾宇淳建土地祠聚奎亭。十二年,知縣王有功建文昌閣。十六年燬。十八年,知縣萬邦獻重建。二十二年,知縣湯顯祖建尊經閣。二十三年重建射圃。
103
國朝順治七年,教諭鍾天錫修,康熙五十年,知縣繆之弼重修。
104
射圃在河東隅名宦祠祀江子一以下一十九人,鄉賢祠祀龔原以下一十二人、社學四所,四隅各一所,東隅社學遷貞烈坊
105
鳳池書院在湖山 括蒼彚,紀明知縣池浴徳建兌谷書院在北隅郊外。 崇禎處州府志邑人包萬有建。
106
盤溪義塾在獨山 處州府志邑人朱子堯建項氏義塾。在縣治北。 處州府志:邑人項應祥建龍泉縣儒學在縣治束金鼇峰左。 嘉靖《浙江通志》宋天禧二年建。紹興三年,令汪汝則修季陵為記。《龍泉縣志》:淳熙丁酉,知縣李嘉言改創夫子廟。元至元戊寅燬,丙戌知縣金之剛重建。明洪武甲寅,知縣屈伸建大成殿,成化戊子,提學副使劉嶼率府判尹儒述,建明倫堂。𢎞治七年,知縣潘組紳售學南地改門創大成殿,闢兩廡,鑿泮池、建櫺星門,㦸門新二齋。正徳八年,知縣夏章易泮池於櫺星門外,括《蒼彚,紀嘉靖己未,知縣瞿繼志重建明倫堂,隆慶二年,知縣李柷重修何鏜為記崇禎《處州府志》:萬歴十一年,知縣陳應芳重修何鏜為《記》。十三年,知縣華詔、二十八年,知縣章文標重修王亮為記
107
射圃名宦祠祀傅楫以下八人、鄉賢祠祀吳戭以下十二人,社學五所,一在縣東隅登仕坊,一在縣西隅顯徳坊,一在縣北隅。燈山東一在縣南隅,一在橋閣之下、桂山書院在縣西五十里嚴垟。 龍泉縣。志宋端平間,里人張奉議建。久圯
108
笏洲書院在縣南三十里瀆田 舊《浙江通志》:「宋端平三年,建於縣郭溪南。元至元後,復徙瀆田久圮
109
仙巖書院在縣西五十里漿安村 龍泉縣志。宋咸淳間,邑人章公權建久圯
110
仁山書院在縣東二十二都 舊《浙江通志》明嘉靖三年,知縣朱世忠建。
111
龍淵義塾在縣西漿安村 《龍泉縣志元季里人章溢建吳氏家塾在縣北。 龍泉縣。志明正徳三年,邑人吳瑞禧建。
112
鄭氏義學在縣西 《龍泉縣志:明隆慶元年,義民鄭佳建,置田以贍士。
113
翁氏義學在縣東 《龍泉縣志。明萬歴元年,邑人翁景瑗置。
114
慶元縣儒學在縣東豐山門外城隍廟左。 括《蒼彚紀》,宋慶元三年,令富嘉謨建學於瀆田上村,元季燬。明洪武間,知縣董大本改建於就日門外。天順二年,知縣張宣復遷瀆田故址。嘉靖中,建城學,在城外《慶元縣志》。成化十年,知縣余康建尊經閣。隆慶二年,知縣彭适、教諭顧翼髙議改圖嗣任知縣朱芾乃遷縣治東。萬歴二十一年,知縣周道長重修。四十二年,知縣郭際美拓明倫堂,豎二坊。舊浙江通志》:崇禎三年,知縣陳國璧、教諭胡若宏、訓導賈應忠,改建今址。
115
國朝順治十二年,教諭駱起明、康熙二年,知縣髙嶙、四年,知縣程維伊先後重修。
116
射圃在演武場東名宦祠祀富嘉謨以下九人、鄉賢祠祀吳兢以下十二人社學四所:一在縣東,一在下,管一在城東,一在九都竹口
117
松源書院在縣西隅興賢坊 慶元縣。志明知縣沈維龍命義民吳治建久圯
118
雲和縣儒學在縣治西 嘉靖《浙江通志》,景泰七年,僉事馮靖建括《蒼彚》,紀𢎞治乙丑知縣劉燦重修廖軫為記。《雲和縣志》,嘉靖己丑,知縣陳思順拓舊址而更新之。崇禎《處州府志》:嘉靖丁酉,知縣鄒伯貞改徙萬壽宮。萬歴二十三年,教諭劉夢齡改復故址,建躍龍橋項應祥為記。天啟六年,知縣葉逢焜重修王一中為記。國朝康熙二十八年,知縣林汪遠重建。
119
射圃在泮池西名宦祠祀顧立以下五人鄉賢祠祀王元以下五人社學四所俱在坊都
120
宣平縣儒學在縣治東 嘉靖《浙江通志》:景泰三年,知縣李葉建《括蒼彚紀,成化十八年,知縣何昌重修馬愈為記。隆慶三年,知縣艾善更新之何鏜為記。萬歴間,知縣劉珍葉遺風相繼,又新之俞介為記
121
射圃在學內名宦祠祀孫原貞以下七人,鄉賢祠祀吳仕偉一人、社學在縣南隅
122
景寧縣儒學在縣治北 嘉靖《浙江通志》:景泰三年,縣令楊殖、宗建潘琴為記。《括蒼彚紀》。成化庚寅,知縣林堉建東齋及泮橋泮池。甲辰,知縣髙政増建西齋正徳。壬申,知縣陳傑闢門路,起東西廊號房。己夘知縣單珏創鄉賢祠。嘉靖庚寅,知縣程達創名宦祠。庚子,知縣王三接重修廬勲為記丙午,知縣趙子楫修易櫺星門,柱以石隆慶。壬申,知縣陳嚴之重建兩廡,㦸門鑿泮,池拓宮牆。萬歴四年,知縣林喬松易民地建門,前拓大道何鏜為記。萬歴景寧縣,志萬歴己夘,知縣蕭汝馨建尊經閣。癸未,知縣姜思閔修殿堂門廡處州府志,萬歴二十三年,知縣雷忭重建項應祥為記。天啟元年,知縣角韶重修李光縉為記。景寧縣志,崇禎十四年,知縣徐日隆於縣北改置新學。國朝順治間,知縣林忠順,教諭聞斯震,康熙間知縣蓋士毅,訓導方游龍,知縣劉宗沛,教諭史鑑,知縣張琢、高棠萼,學諭郁廣,學訓方國光歴有創修射圃名宦祠祀楊殖宗以下五人,鄉賢祠祀潘琴以下四人、社學九所,四在坊隅,五在都
123
崇正書院在縣東 舊浙江通志》:「明萬歴中,建鶴溪書院在按察分司,前久圯
124
豸山書院在縣西里,久圯
125
鴉峰講舎在丈廟。 景寧縣志。雍正七年,署縣事汪士璜建。
126
浙江通志卷二十九
URN: ctp:ws20868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