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廣西通志卷四十二

壇廟》

1
西舊制,簡率其列,祀典者自城隍、厲壇而外闕焉,未備我。
2
朝定制垂憲,酬德報功,禮無不舉,皇上德合天地,至諴感神,秩祀尤為加虔,欽奉聖諭,諄飭壇廟之制,頒自秩宗,凡為民生明禋之報、水旱之祈者,遐州下邑,俾悉經理乆逺,前古未有,宜乎百靈饗之,應貺昭答也。夫治明治幽,禮樂具焉,守官者修其事而深思其義,將誠敬之孚與為對越,其通於治國如斯,夫志壇廟。

壇廟·桂林府》

1
臨桂縣附郭
2
社稷壇在省城東南文昌門外。雍正十年,遵㫖如式修建。
3
先農壇,在象鼻山之南,雍正四年建。壇髙三尺,周圍各二丈,四靣階梯磚砌祠宇三間,左右配房各一間,藉田四畝九分。神倉一間,祭器、耕具俱全。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東南文昌門外。雍正十年,即舊址如式修建。
4
厲壇在城北。
5
關帝廟在府學西康,熈十一年建。雍正三年,奉㫖追封關帝,三代皆為公爵。遵
6
定封號,置主供奉後殿。雍正九年,重修東、西増建㕔舍為整儀所。
7
龍神廟在譙樓北。雍正五年,欽奉上諭迎請龍神大小二像,委桂林府通判張允臨監造。城隍廟在府治東。雍正十一年,桂林府知府錢元昌重修。
8
旗纛,廟舊在城隍廟內,今并建城南大教塲。虞帝廟在虞山下,古建宋經畧使張栻元,廣西行中書省平章額爾吉納,明正統間叅政朱純,皆重修。
9
國朝康熈十六年,奉:
10
㫖:勅建內有:
11
御書清慎勤」三字匾額
12
李衞公廟,在七星山下,宋紹聖二年建。明洪武初修。
13
陳崇儀廟,舊在城西委巷,宋皇祐中,建祀廣西鈐轄陳曙。隆興初,賜額忠愍明●治。己未,鎮守太監張瑄移建城,南邑人包裕有記。
14
黒神廟在城西北,祀元廣西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額爾吉納。
15
火神廟在城北十字街,雍正十一年重修真武廟,在癸水門外。
16
東嶽廟在西門外。
17
馬王廟,在小教塲北。
18
雷廟,在文昌門外。雍正九年,原任南寧府知府慕國琠重修。
19
天后廟在王府坪大街,雍正十一年建,一在水東門外浮橋南。
20
慶祝宫在譙樓西。
21
國朝雍正七年,臨桂縣知縣劉永濬修建伏波祠,祀漢將軍馬援,一在癸水門外伏波山,一在明靖江王府北。
22
諸葛武侯祠,初在寳積山巔,因號卧龍山。明成化間重修。孔鏞有記。萬厯二十三年,副使郭宗磐移構山麓。
23
國朝康熈十一年,按察使楊晙復建於山之巔。雍正十一年,奉:
24
㫖修建。
25
裴中丞祠,在省城東南訾家洲上,祀唐桂州觀察使裴行立。
26
三先生祠在府學,祀宋濓溪周先生於東序。二程先生於西序,經畧使張栻修建有碑記。
27
二賢祠在宣城書院東。明正德間,為提學副使姚鏌建,後圯。
28
俞公祠,在榕樹門。舊總兵府東,祀總兵俞大猷。慶元伯祠在省城西一里,明●治四年建祀。孝穆皇太后父李福斌母唐氏今廢,惟碑碣尚存。雙忠祠在城隍廟西。
29
國朝康熈二十年,建祀巡撫馬雄鎮傅宏烈。二十五年,按察使黃性震捐俸重修,置祭田一百一十餘畝,有記。
30
靈川縣。
31
社稷壇,在縣北門外,雍正十年修。先農壇祠在縣東城外二里,雍正五年,知縣牟泰齡建。
32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北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
33
關帝廟在縣北門內。明洪武三年,建城隍廟,在縣北門內。明洪武間建。尭廟在尭山下。古建宋淳熈二年,經畧使張栻重修,有廟田碑記。元皇慶間,亷訪副使余璉修廟清理田租,後廢。
34
國朝雍正十一年奉。
35
㫖修復,委知縣張鎬領帑,興建威靈。顯震廟在縣西峰山上,祀雷祖、廣福王盤古神。案:宋王沆廟碑,周天建中,神始顯,聞宋熈寧間旱禱而●進封。紹興間,宼嘯聚海上,一夕風雷碎其舟,賜顯震廟額,自嶺而南,胥奉祠祀。
36
天后廟在縣城西南二里大象山上,求嗣極應夫人廟,又名七娘廟,在縣南三十里董家洲南。齊永明四年,始安內史裴昭明夢七神女雲冠玉珮,各執小旂圭印,自言為荆楚南司禍福之神,此方被妖蜃所害,今當禁之」。既覺,詢得其故,乃為建祠秩祀,水險遂平。
37
三賢祠在縣北街,祀明曽挺、張臬,䝉宗逺文昌祠在縣南,宋紹定四年建。
38
國朝康熈五十九年,合邑紳士重修。
39
令公祠在縣城西門內,祀南方火神。諸葛祠在城東二里大象山,唐時建,年乆頹圯。
40
國朝雍正十一年,知縣張鎬請領公帑,建造。

壇廟·桂林府·興安縣》

1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建
2
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
3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建
4
關帝廟,在縣城。
5
城隍廟。在縣城。
6
靈澤廟即海陽廟,在縣東城外三里,祀湘、灕二水水源神。宋乾道間,桂州經畧使范成大請敕封靈川侯,賜廟額,嵗九月九日致祭,後圯。
7
國朝雍正九年,巡撫金鉷奉
8
㫖修築陡河,工竣,並請重建。十年,奉敕封號曰「安流襄績之神」。
9
御書題額曰「陽朔靈源」,巡撫金鉷有碑記,分水龍王廟在城外東。
10
國朝順治十八年,少保伯線國安。建康熈三十七年,太平府通判俞品攝縣事修。雍正七年,巡撫金鉷重修。
11
靈濟祠,一名四賢祠,在縣南五里。元至正十五年,亷訪使額爾吉納建祀秦郡監史祿漢、伏波將軍馬援、唐觀察使李渤、魚孟威,後并祀宋、元來,繼修陡河者,年乆傾圯。
12
國朝康熈五十四年,巡撫陳元龍捐貲重建。雍正十一年,知縣李澂増修。
13
報功祠,在縣治東。祀漢馬伏波將軍康熈五十六年,知縣任天宿建。
14
文昌祠在縣治東,即舊學址,改建陽朔縣。
15
社稷壇,在縣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縣李符恭修建。
16
先農壇,祠在縣西城外。雍正五年,知縣李符恭建造。
17
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縣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18
厲壇,在縣北門外。
19
關帝廟在縣治南,歴乆傾圯。雍正十二年,知縣李符恭移建於學宫西。
20
城隍廟,在縣治北。雍正十年修廣德廟,在縣都利山下。
21
令公廟在縣城南。
22
永寧州
23
社稷壇,在縣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東南。雍正五年,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24
厲壇,在城外東北。
25
關帝廟,在城西安定門內。明萬厯四年,㕘將王瑞建。
26
國朝康熈十一年,知州朱王造同㕘將周世亨重建。城隍廟在城東興門內。明萬厯六年,知州鄭應齡建。
27
靈王廟在州城南。明萬厯五年,知州鄭應齡建于王廟,在州南城外。唐乾符中,建祀團練使于向龍王廟。在城東北對河。
28
俞公祠,在州治西南。明萬厯二十一年,知州龎尚龍建祀前總兵俞大猷,以恢復古田功嵗,春秋致祭,今圯。
29
慶元伯祠,在州城西南,今廢永福縣。
30
社稷壇舊在縣西城外,明洪武二年,縣丞康孝良建。
31
國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於縣城外東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東。雍正五年,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明萬厯中,建於縣東南甘泉亭上。
32
國朝康熈十九年,知縣陳以逺遷縣東。雍正十一年重建。
33
厲壇,在縣西城外。
34
關帝廟,在縣東城外。明萬厯四十八年,建國朝。康熈七年,知縣邢謙重建。
35
城隍廟,在縣西城外。康熈五十五年,署縣任。天宿重建。
36
火神廟,在縣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縣吳王坦重建。
37
䕶國廟在縣東城外縣,士庶祈穀報功之所。國朝康熈九年,邑人張自逺建。
38
賢僚廟在毛峝里,元大德元年建祀,宋贈忠州防禦使李珙。明洪武二年,里人毛宗亨修張沛有記。又相傳李戰死時,所乘馬奔囘,悲鳴不已,投潭中死。里人建廟以祀,號曰馬潭。在羅計村,至今石上,蹄跡猶存。
39
湧洙廟在縣鳯巢山頂,明景泰四年建祀。宋李珙王公祠在縣鳯巢山下,祀宋右正言王世則。明正德庚午,知縣劉敔建,包裕有記。
40
義寧縣。
41
社稷壇,在城東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南城外五通墟。雍正五年,署縣事鄭、登、瀛、鼎建。
42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東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43
厲壇在縣北城外。
44
關帝廟,在縣城東。
45
城隍廟,在縣城南。舊建
46
國朝雍正元年,知縣黒天池重修。東嶽廟在縣東城北三里。
47
惠寧廟,在縣城西北十五里。祀後漢武當按,當從諸葛忠武侯南征牂牁,為蠻追逐,奔踰嶺,乘舟覆溺智慧山下,邑人建廟祀之。宋徽宗崇寧元年,縣令陶逈聞諸朝,賜額惠寧。紹興二十五年,縣令李青臣請上褒封。明年秋,賜爵義寧侯,後加英顯公。尋加英濟廣福王禮部題狀并敕書刻石。明永樂十三年,板田里另建廟,自後所在多建祀焉。盤古廟在城西北十五里。
48
都龍廟,在縣南五里。宋嘉定間,建嵗旱,禱雨即應全州。
49
社稷壇,在州城北二里,雍正十一年,知州王勍修建。
50
先農壇,祠在州城東北三里。雍正五年,知州宋鏻奉文建造。
51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西城外二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52
厲壇在州城北。
53
關帝廟在城北二里,明崇禎三年建。國朝康熈六十一年,州同。方毓秀重修城隍廟,在學宫右,明洪武間建。
54
國朝康熈四十年,州同李廷弼重建。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勍重修。
55
東嶽廟,在州北城外三里。康熈四十四年,重修二妃廟在城南一里,漢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柳宗元有記。
56
亭渡廟在城北,宜湘渡南岸祀漢英布、韓信、彭越三像。
57
李將軍廟,在州城北六十五里唐相公廟,晉天福二年,建傳自梁、唐時有唐相國者,溺舟三日,示夢於鄉人立廟江滸,有禱輒應仰山廟。宋淳熈間,郡守施廣文建州志不載方所。按宋張孝祥碑文畧云:仰山而王,自江而西,飲食必祭。乾道元年,孝祥來守桂林,時李金方寇郴陽,風鶴接警,禱於祠。至九月寇平,因擇地城北為王館御使,桂之民以虔事王,是桂林亦有廟不獨全也。
58
威信侯廟,在城西四十里,祀唐邢州守柴崇𧻶。宋隆興元年,賜「顯佑廟」額。嘉定十年,敕封威信侯。明正德間,尚書蒋昪率鄉人李澄等重修,祝禹圭、顧璘俱有記其行祠在廣安門外。
59
磐石廟在城西磐石山,宋建祀,州守王世行、黃庭堅有記。
60
中殿廟,在城北六十里山口,唐天祐時建於白茅灘。宋天聖間遷建。
61
趙大夫廟在城南三十五里。范《九臯廟記畧》:五代時,河東趙信令湘源因家焉,即所居立廟,祀其先祖鄉人,以感應祀之。
62
文昌祠在城西。康熈五十一年,知州沈元佐建伍子胥祠,在城東昇鄉江頭村。宋紹興間,建鄧侯祠,在昇鄉龍水墟,祀漢髙密侯鄧禹。柳侯祠在柳山,祀宋州守柳開。
63
七先生祠在儒學,東宋嘉定八年,林岊建。有記祀濓溪周氏、明道伊川程氏,横渠南軒張氏、晦庵朱氏,及州刺史柳開。
64
忠孝祠在湘山寺前,為明御史曹學、程庠生、曹正儒父子立。
65
灌陽縣
66
社稷壇,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東一里,雍正四年遵式建造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外西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
67
厲壇,在城東一里。
68
關帝廟在縣西城外。
69
城隍廟,在縣治西。明正德間,知縣王志建舜帝廟,在縣西南七里華山上。
70
禹王廟,在縣西南三里白魚洞。九龍聖水廟在城西十五里。先公廟在城北五十里犂陂洞神,為五代時人。蔣姓名,失傳,官金紫光禄大夫,兼攝兵務,屯聚於此。開渠溉田,成膏壤,計畝三千有奇。民食其德,立廟祀之。凡遇水旱祈求皆應。鄉人春祈秋報外,每月致祭。
71
石城廟在城北五十里文村。康熈六年,知縣單父牧重修,題曰「其應如響」。
72
陳、牛二侯祠,在縣學東。康熈三十一年,士民為知縣。陳登瀛建後,並祀知縣牛兆捷。

壇廟·平樂府:》

1
平樂縣附郭
2
社稷壇,在府城北龍興觀西。國朝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國琠重修建,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3
先農壇祠,在城東大教塲。雍正四年,知府胡醇仁遵式建造,藉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4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南駱家橋後山之麓,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國琠重修,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5
厲壇在府城北,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國琠重修,有碑記立城隍廟內。雍正十年修建。
6
關帝廟在府城北門內。
7
國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府戴錦、通判宋建業等建。雍正三年奉。
8
㫖追封三代置主,供奉後殿,每嵗春秋,有司致祭,一在鳯凰山,一在北門外。
9
城隍廟,在府學西。
10
龍王廟在府城西,舊建天一塔,取天一生水義以鎮前山火星明。萬厯間,知府陳啟孫以塔形類火,乃毁塔建廟。
11
國朝康熈六十年,知府慕國琠重建火神廟,舊在府城西南火燄山,正對南門,多火患。國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慕國琠改建驛前,又塑北帝神像於南門,城樓火患以息。
12
藥王廟,在府城北門外。
13
真武廟在府城東北鳯凰山巔。五顯廟在府城北一里仙宫嶺下。靈濟廟在昭潭江上,即五將廟,五將為金、銀、梅、劉、柴五姓,鬱林人,宋開禧間,禦寇有功,封侯爵。端平間,加仁濟等號。明萬厯戊寅,重修副使陳應春有記。
14
嘉應廟在府城北,祀宋彰信軍節度副使周渭。敕封靈濟忠祐惠烈王。
15
國朝袁景星募修。
16
山神廟在仙宫嶺下,府舊多虎患,每至秋冬時,越城入,居民建祠以祀,患遂息。
17
昭靈廟在下邳村。神姓翟,宋時人。以武功封太尉。廟前樹老檜,大十圍,髙數百尺。袁景星有賦。普安廟在樂山里。神姓莫,名國麟,隋時人。宋咸寧間,封昭慶靈應侯。
18
二仙廟在樂山里誕山下。宋建明洪武中,重修知府張信詩序,二仙譚氏女。五代時,成道里人建廟祀之,禱●輒應。一在府城靈濟廟西,今廢。
19
鄒侍郎祠在府城西北,祀宋鄒忠公浩,後遷府學後。
20
七賢祠在府城北門外,舊為道鄉書院,祀宋鄒浩,後増祀范祖禹、胡銓。明萬厯間,知府周祈,又増祀唐韓思彦、韋陟、宋黄葆光、洪興祖為七賢。
21
國朝康熈二十二年,副總文養謐修。六十一年,知府慕國琠重修。
22
五賢祠在府學,東宋守王光祖建祀梅摰、鄒浩,後増祀孫直庵、徐正、柴肅。按孫直庵名武德,元至元中,知州事徐正、柴肅,於志無考。
23
三公祠在府城南駱家橋,明商人建祀。副使陳應春、天啟間,知縣鄭圭以副使韓紹、中丞蔡應科同祀,縣志陳公通、商韓公開道、蔡公開江,皆有功於明者。
24
三賢祠,在府城東分司街,祀宋龍圖學士鄒浩、寶文學士范祖禹。工部侍郎胡銓。雍正十一年,知府陳希芳重建。
25
恭城縣。
26
社稷壇,在縣城東南半里,明成化十三年建國朝,雍正十一年修建。
27
先農壇,祠在縣東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城外東南,雍正十一年重建。
28
厲壇在北郊。
29
關帝廟在縣西城外,舊名協天祠,明成化十三年建。
30
國朝康熈二十九年,修康熈五十九年,知縣王●重修。
31
城隍廟,在縣治西。明成化十三年建國。朝康熈三十六年,知縣吳紹微重修。周王廟,在縣東城外半里萬壽寺東。明成化十四年建,祀宋周渭。
32
國朝雍正元年,知縣王昌齡重修富川縣。
33
社稷壇,在縣城外南,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南城外。雍正四年,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縣城西南,雍正十一年修建。
34
厲壇在北郊。
35
關帝廟在縣治東北。
36
城隍廟,在縣治東,一在縣東南鐘山鎮。舊城。旗纛廟在縣治東北。
37
土神廟,在縣治南,相傳李藥師之子,常顯靈,土人立廟祀之。有禱輒應。
38
龍母廟在縣柳家源,遇旱,祈●立應。李衛公廟在縣長標嶺,唐李靖安撫嶺南,嘗駐師嶺下,土民即其地立祠以祀。
39
太尉廟在縣北,秀峰祀宋欽州守毛炳賀縣。
40
社稷壇,在縣北城外。雍正十年,遵式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教塲。雍正五年,知縣曹龍文遵建。
41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城外南,明嘉靖三十五年,縣丞石汝礪遷建。
42
國朝雍正十年,知縣史凌重修建厲壇,在城外北。
43
關帝廟,在縣東門城樓,康熈五十七年,知縣韓牧吉改建。
44
城隍廟,在縣治,西乆建。雍正元年,重修旗纛,廟在縣治南。康熈二十五年,守備王智炅建真武廟,在縣城外水東街。康熈十一年,通判白鰲宸重修。
45
忠佑廟在城東南。按廟碑,侯陳,姓賀人。生隋、唐間,殁而靈顯。宋時建廟。屢封顯應、孚佑廣惠侯。明嘉靖三十三年修。
46
國朝雍正七年,重修邑人鍾鐸,世有記香花廟在南城外二十三都,明●治六年羅紀建,國朝康熈四十二年,里民羅守禄修。
47
天后廟在城外上水東,明萬厯十六年,建國朝康熈五年,邑人温獻瑚修。
48
興忠孝祠在城北桂嶺。雍正三年,里民麥錦澤重修。
49
荔浦縣。
50
社稷壇,在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東北。雍正五年,奉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得勝橋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51
厲壇,在北城外。
52
關帝廟在縣城外西南。宋紹興間,建城隍廟,在縣城外東南。明洪武三年建三界廟,在縣城外西南。康熈四十三年,建神事蹟詳梧州。
53
尚書廟在縣城外東北,康熈五十年,建莫王廟,在縣永蘇里府。志神,本姓杜立,山羣峰寨人,生隋開皇中甫一嵗,從母適荔浦莫氏,因姓莫自,幼蔬食,遇異人,受翀舉術。唐貞觀八年,尸解去,靈顯屢著,里人肖像祀焉,嵗以正月十六日致祭雷祠,在縣治西,明宣德四年,知縣伍竒建。
54
七賢祠,在城外東南隅,康熈四十七年,知縣許之豫,即梓潼觀舊基,建左祀文昌,右祀韓昌黎、周濓溪、程明道、伊川張横渠、朱紫陽、張南軒。
55
修仁縣。
56
社稷壇,在城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東北一里。雍正五年奉准創建。
57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北,雍正十年修。建厲壇,在城北五福嶺西。
58
關帝廟在縣西城外。
59
城隍廟,在縣治東。
60
蘇武廟在縣北蘇山之麓。宋皇祐間,知縣狄遵誨討寇,助以奏捷,請建廟祀之,里人禱雨禳災甚。靈應廟旁石壁下,一穴深廣不盈尺,而水流不窮,味甚寒冽,飲數人不見有餘,即數十人取飲,未嘗不足。凡祭祀烹宰,皆取給於此。今廟雖圯,而祈禱者如故。
61
昭平縣。
62
社稷壇,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東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造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北城外,東雍正十一年修建。
63
厲壇,在北城外。
64
關帝廟在城東,雍正三年,知縣錢兆澧重建城隍廟,在縣治西南。
65
伏波廟,在縣南昭平里大巷口村,康熈五十六年,布政使黄國材重建。
66
三界廟,在昭平里五將塘,康熈三十八年,副總文養謐重建。
67
九龍廟在縣東南恩來里,康熈三十一年,土人修建。
68
真武廟在恩來里北陀城,明萬厯間建。天后廟在城外,江滸康熈三十七年,建四公祠,在縣東隅。明建初,祀府江道姜志禮、知府譚煒、知縣王淧天啟二年重修,増祀叅政徐作,今圯。
69
三烈祠在縣城東㟁,祀明梧州府通判劉仁妾、張氏、郭氏女。辰秀遇賊,矢志死。嘉靖十九年,守臣具請建祀,賜額三烈。
70
永安州
71
社稷壇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州城北一里。雍正五年,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厲壇在城東舊縣基後。
72
關帝廟,在州治西。
73
城隍廟在州治東,南乆建,雍正十一年,重修五將廟,在城外西半里。康熈五十九年,重建三霄廟在州署後,神女像為上霄中霄下霄州人祈禳頗靈。
74
石蘭廟,在州城西二十里。明天啟三年,建國朝。康熈二十四年重建。
75
真武廟,在州北城樓上。

壇廟·梧州府》

1
蒼梧縣附郭
2
社稷壇在大雲門外髙阜上,雍正十年,知府吳士鯤、知縣李振宗遵式修建。
3
先農壇,祠在府城西南。雍正四年,知府徐嘉賓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4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正東門外,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5
厲壇在府城北。
6
關帝廟,舊在府北門外。唐建國朝康熈二十五年,改建城西北。雍正三年,奉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一在東江下税厰岸。康熈十五年,知府藺佳䕃重建,雍正七年,知府袁璣重修。
7
城隍廟舊在縣署西,今建察院基東隅。旗纛廟在千戸所。
8
東嶽廟在放生池東,學宫之西。明正德間建。國朝康熈二十六年,知府陳天植建後殿三楹。五十年,坊民重修。
9
真武廟在税課司,前明萬厯六年建,以鎮火山。天啟元年,知府陳鑑改建火山巔。
10
火神廟在大教塲,府城常患火,故建祠祀之。龍母廟在府城西北,桂江之上,宋建明、萬厯間修。國朝康熈十一年,水師守備髙尚禮修建,雍正六年,坊民重修。
11
三界廟在府城外水西坊。神馮姓名克利,貴縣人,嘗入龍山,樵採,遇仙授無縫仙衣,丹藥歸,起疾,拯患即多騐,後化為神,今廟輒有青蛇徵應。
12
赤帝廟在府城中,康熈五十九年,知府范大士、知縣劉國臣率士民捐建。
13
馬王廟,在府城東,康熈二十年重建。五顯廟在府南城外大街,康熈四十五年重建,今設為鄉約所。
14
藥王廟,在府東城外,康熈五十二年,知府李世孝建。雍正二年,知府徐嘉賔修増建華陀祠於內,有碑記。
15
天后廟在府城東,古建。
16
國朝康熈五十七年,士民重修。鄂國公祠,在府東城外。元建祀唐尉遲敬德,國朝順治十四年,修康熈三十年,士民重修殷公祠,在御史行臺,西祀督撫殷正茂。韓公祠在府城東。明●治十七年,御史邱天祐奉敕建祀總督韓襄毅。
17
國朝雍正元年,督學徐樹屏改建於傳經書院內,並祀元次山額曰元、韓二公祠。
18
蔡公祠,在府城東。明嘉靖二十二年建祀,總督蔡經。
19
名卿祠,即三公祠,在府治東。舊為金牙廟。明嘉靖元年,知府周任改建祀漢邳離侯路博德、新息侯馬援、宋武襄公狄青明,總兵山雲。
20
陳公祠在府南門外,明天啟五年建祀,知府陳鑑後為營兵所據,輾轉相售。
21
國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府陳天植捐資買復,改建書院,仍祀陳公五十七年重修。
22
梁公祠,在府城光孝寺東。明崇禎七年,建祀蒼梧知縣梁子璠。
23
藤縣
24
社稷壇,在城外南山前。雍正十年,遵建先農壇,祠在城東浮金渡東。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南山,雍正十年,遵建關帝廟,在城內東北隅。
25
城隍廟,在縣治北。
26
忠烈廟在縣城南山雲橋,祀唐衛國公李靖。靈讚廟,在縣西城外萬壽寺西,祀唐英國公李世勣。
27
伏波祠。在縣通津門外。唐武德間,建祀伏波將軍馬援。
28
八賢祠在仁壽坊,宋淳熈間建祀唐李靖、李白、宋之問、宋蘇軾、轍、秦觀、黃庭堅、李光。
29
東山祠,在城東一里東山上。宋紹聖初,建祀唐衞國公。
30
容縣
31
社稷壇,在縣城外西北,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寧逺門外南。雍正五年,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繡江對岸,雍正十年修建。
32
厲壇在縣北城外。
33
關帝廟,在縣治西。
34
城隍廟在縣治西南。
35
玄武廟在城南,唐大厯間建。
36
天后廟,在鎮逺門外東。
37
思賢祠,在城南。宋淳祐十二年,州守譚惟寅建祀唐元結、王翃、戴叔倫、韋丹、宋王次翁。
38
岑溪縣
39
社稷壇,在城外北,雍正十一年修建。
40
先農壇,祠在城東二里,雍正五年遵建。
41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北城外二里,雍正十二年修建。
42
厲壇在北城。
43
關帝廟,在縣治北。
44
城隍廟,在縣治西。
45
五顯廟,在縣城外東街。
46
忠烈廟祀唐衛國公李靖在城西,明天順間,修建鄧公廟在縣安留堡,善村鄧名清為羽士。明正統間,得道萬厯間知縣曽莘建。
47
雷廟,在縣城東北。明嘉靖四十三年,知縣葉儒建。後圯,鎮守潯、梧,㕘將劉宗漢重修。嵗旱,祈雨於此。火神廟在關帝廟東。
48
孝感祠在縣蝴蝶山前,祀漢孝子丁密元。大歴二年,為賊焚燬。明洪武七年,吏部員外郎金文仲建,萬厯二十五年,知縣曽莘遷城東,有碑記。
49
國朝康熈元年,知府黄龍捐獞目覃興,贖鍰修建,又置守祠田供嵗二祭。
50
韓昌黎祠在縣大峝,福隆圍康熈。六年,邑人黄應宣、建髙熊徵有記。
51
賢宦祠,在縣治西。明崇禎八年建祀知縣周宗道懐集縣。
52
社稷壇,在城西上郭。雍正十一年,修先農壇祠在縣東城外。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南。隔河,雍正十一年修。
53
厲壇在城北。
54
關帝廟在縣西城外。
55
城隍廟,在縣東城內。
56
靈濟廟在永安門外。
57
天后廟在縣南溪之上。
58
孔公祠,在縣治西,祀元南海孔端公。公嘗率鄉兵巡海,遇颶風,吹墮於水而死。土人馬、駱二姓為立祠,祭期與厲壇同。明崇禎十五年,知縣李盤修國朝。康熈四十四年,知縣桂天華重修。
59
陳公祠,在縣西郭。明萬厯間建祀知縣陳煥。崇禎間,知縣李盤重修有記。
60
烈婦祠在縣城北明烈婦傅氏墓旁建祠。廵按李良臣表其墓,兼新祠宇。知縣李盤有碑記。
61
兩解元祠在縣治後,元至正間,建祀髙顯、忠明、宣德間,邑人以蘇忞並祀。崇禎間,知縣李盤重修有記。

壇廟·潯州府》

1
桂平縣附郭
2
社稷壇,在府東北廂。中埠,雍正十年,知府楊正輔、知縣傅煇文如式遵建。
3
先農壇祠在府城東,地名官橋。雍正四年,知府陳堯賢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4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府城小南門外。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修。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5
厲壇,在府東門外。
6
關帝廟在府南城內大街,古建國朝,雍正三年奉。
7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城隍廟,舊在府南城外,後遷城內旗纛廟在府治西北隅。
8
真武廟,在府城內東北隅。火神廟在府城西門外。
9
三界廟,在府城南門外。
10
天后廟在府城南門外。
11
文昌祠在府城東。
12
八賢祠,在府城隍廟西,祀宋周濓溪程明道、伊川三先生、明韓雍、王守仁、蔡經、毛伯温、翁萬達五公舊有三先生祠,五公祠俱傾圯。萬厯間,合祠以祀,額曰「八賢」。
13
國朝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重修,建有記五公祠在府城東門外,祀明梁鶴鳴、陳紹功、張美中、薛夢吉、黄夢紹。
14
李侯祠,在府城西五里西山左侯,字明逺,山東人,唐御史:隠形於兹山,郡人立祠,歴代屢加位號,明正統戊午,安逺侯柳溥、重建陳宣有記。
15
國朝順治十七年,巡按御史李秀重修劉公祠,在府城舊書院,祀明御史劉臺。臺,江西人。萬厯間以建言忤張居正,謫潯州。卒後,贈太常卿,立批鱗坊,表其忠,郡人建祠祀之。蘇濬有記。劉公忠義祠,在府城南門內報國寺東,祀國朝死事知府劉浩暨浩四子:平南縣知縣周岱生,典史武佐鼎。雍正三年,知府陳尭賢捐俸建祠,置祀田三十四坵。
16
講院祠在府南門外。驛前祀國朝知府孫明忠。
17
平南縣
18
社稷壇,在縣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東城外。雍正五年,遵式造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縣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19
厲壇在城北。
20
關帝廟,在城外西街。
21
城隍廟,在城外西街。
22
真武廟,在東廂二里。
23
三界廟,在縣城外右廂烏江口。白馬廟在縣東六十里。南漢梁嵩乘白馬遊東濠墟,過渡,没於水,鄉人立廟祀之。
24
北府廟在城外右廂,祀宋李鈐轄、李有功於民廣右,所在多祀,俗呼為太嵗神。
25
五顯廟,在城外左廂。
26
天后廟在縣東。
27
文昌祠在城西。
28
西山靈祠,在縣烏江口,祀唐御史李侯明逺、陳、周二公祠,在縣儀門左,祀廸功郎。縣丞李從原、指揮周三傑以二公先後禦寇而死,故得並祀。李,字陳善,邑人,以陳周稱之。迪功,忠義專祠在縣東隅。
29
貴縣
30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建關帝廟,在縣治西。康熈九年,知縣鮑濟重修城隍廟,在縣治西。康熈八年,知縣鮑濟重修。真武廟在城北,明叅將沈希儀建。
31
三界廟在縣東門外,流水溝邊,東嶽廟在城東二里大李巷口。石大夫廟在縣北十里,入龍山口處。縣志云:有三石自天而墜,一墜山之陽,一墜山之隂,一墜潭水之中。唐開元中,封清源惠澤侯,宋淳熈間,加封石大夫。靈應侯碑,刻敕文在廟中。
32
天后廟在縣西城外。
33
文昌祠,在縣西一里,舊學址林公祠在縣西街。林,福建泉州人。前明時為五山鎮守禦賊,有功,士民立祠以祀。
34
程公祠,在縣城西南。程,雲南人,名失傳。前明知縣事,以亷潔稱,士民立祠。
35
武宣縣。
36
社稷壇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外東南。雍正五年,奉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縣東城外半里。康熈五十四年重修。城隍廟,在城內西北隅,雍正六年重修。
37
金龍廟在金龍山頂,相傳古雷王,請神廟飛來。天后廟在北城外社稷壇左。
38
山公祠在城東門內,祀明懐逺、伯山,雲以平猺賊遷縣治,有功於民,祀之。

壇廟·南寧府》

1
宣化縣附郭
2
社稷壇,在府城東北二里,雍正十年,知府張漢遵式改建。
3
先農壇,祠在府城東楊梅嶺。雍正四年,署宣化縣。新寧州知州徐德秩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4
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府城東二里,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5
厲壇在府城北門外。
6
關帝廟在府治東。宋建明正德十六年,有司槩以淫祠毁之。嘉靖八年,都御史姚鏌命知府蔣山卿重建。
7
國朝雍正三年奉。
8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城隍廟,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建●治十五年,知府劉芳,嘉靖二十八年,知府王貞吉俱重修。
9
國朝康熈十二年,知府韓章、通判顧鼎植重建有碑記。
10
旗纛廟在府城倉西門外三里,東嶽廟在府北城內,明洪武十八年建。萬厯三十三年,御馬監沈永濟重修,有碑記。
11
南嶽廟在府西城外。
12
烏龍廟在府城西門內。宋皇祐間,知邕州劉初建祀龍神。初築城屢崩,夜感神夢,明晨,見烏蛇如龍狀,盤繞於地,依形築城,遂成。
13
國朝康熈十九年,左江鎮郭義重修,有碑記,懐忠廟在城東北望仙坡,祀宋邕州守蘇緘,緘殁後,交人謀入宼,行數舍衆,見大兵北至,呼曰:「蘇皇城兵來!」懼遂退,州人立廟祀之,元祐間賜額。明萬厯間,知府林夢琦、重修蘇濬有記。
14
孔中、允廟在府治西。宋皇祐間,儂賊陷邕州,司戸孔宗旦死節。事聞,贈太子中允,郡人立廟祀之。淥樓廟在府城西北二十里心墟。宋皇祐中,邕守吳其名莫考遭宼亂,與子二人力戰不克,俱死之,邕人為立廟崇祀。明宣德間,知府李晟重修。
15
伏波廟,在府城西岸一里。唐武德初建,祀漢伏波將軍馬援。
16
六公祠在望仙坡,舊祀宋狄青、余靖、孫沔為三公祠。明●治間重建増祀、蘇緘、譚必為五公祠,周孟中有碑記。
17
國朝康熈十八年,鎮南將軍蟒吉圖恢復南寧郡,人思其德,請入祠奉祀,今為六公祠。
18
陶府君祠在府城內,祀宋陶弼。弼知邕州,多惠政,州人德之,立祠以祀。
19
文成公祠,在府城北敷文書院,祀明姚江王守仁。其手書平田功刻於壁。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方瑜合祀東泉姚鏌,有碑文。
20
胡、林二公祠,在府學左側。明萬厯間建祀左江道胡廷宴、知府林夢琦。
21
報德祠在文成祠右。明萬厯間,左江道楊寅秋綏交有功建祠,於此置祀田,春秋致祭。後圯。
22
國朝康熈十年,左江道宋翔、知府韓章、通判顧鼎植、知縣張瓊捐資修建,兼勒綏交文於石。
23
郭公祠在府城西,明隆慶間建祀,巡撫郭應聘、通判戴士鰲續置祀田,嵗以春秋二仲上,戊日後廢。國朝康熈七年,通判顧鼎植清復。六十一年,同知聞人紳改建文成祠西隅。
24
宗德祠,在府城西門外。康熈四年,左江道張道澄德澤及民郡人立祠以祀。
25
横州
26
社稷壇,在州西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西一里。雍正四年,奉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城外東南,雍正十年修建。
27
厲壇,在州北城外一里。
28
關帝廟,在州城外南隅。
29
城隍廟,在州城外南隅。
30
炎帝廟在城內北隅,雍正三年創建伏波廟,在州東六十里烏蠻灘上,伏波征交阯時,駐兵於此,後人立廟祀之。宋慶、厯間,州守任粹重,修有碑記。明洪武初,翰林編修王亷、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詔以援昔討交阯,立銅柱,功甚大,命亷等就祀之。亷至烏蠻灘,見廟宇頽毁,乃令州民重葺。
31
國朝康熈三十七年、雍正三年,士民俱捐修慈感廟,在古缽山,頂自山麓紆盤而上,數千尺,下瞰州城,僅如一掌。唐貞觀時,有婦居朝京門外,一日買魚歸,遇白衣人,謂曰:「魚不可食,既市,可擲水中,急上山頂避之」。婦如其言,囘望所居皆陷即今龍池。婦没後,屢著靈異鄉人立廟祀之,禱祀輒應。歴朝加封淑惠夫人,賜廟額。
32
國朝春秋致祭,别建龍池,下廟在州城北門外。鰐水廟在州城東綠藍陂口,水漲不浸岸,旁一穴名鰐魚穴,傳有鰐魚潛此」,因以鰐水名廟。
33
雷廟,在州城東。雍正六年,知州何其昱建龍母廟,在州城外南隅。
34
三界廟在州城外下郭。
35
令公廟在城外,江南祀宋李鈐轄。嘉靖間,奉例欲撤祠,有赤蛇羣繞屋間,感其靈顯,遂不毁。
36
天后廟在州城外下郭。
37
海棠祠在州城西一里,祀宋淮海秦觀。明嘉靖間,州守髙士楠修建,吳時來有碑記。
38
丘公祠在州東北迎宣門內,祀明知府丘鏸鏸。居官六載,清亷愛民民,立祠祀之後,并祀知州林守萬。
39
永淳縣。
40
社稷壇,在城外江南,雍正十年増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外江北。雍正五年,奉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江南,雍正十年修建。關帝廟,在縣南城外,雍正八年建。
41
城隍廟,在縣治東南。雍正十年,重修真武廟,在縣城外西南。康熈五十六年,重修雷廟,在縣江北雷峰嶺下。明洪武二十九年,建雷廟、奇峯為八景之一。
42
國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安撫廟,在縣北五十里,祀宋關禄劉大王廟。在縣城南,雷破巖下。劉為漢馬伏波部,將征交阯,還憩巖石中。其石自合鄉人立廟以祀。三界廟在縣南城外,康熈十八年建。
43
天后廟在縣西南城外,康熈二十八年建,四十二年重修。
44
文昌祠在縣東城樓。
45
四賢祠在縣西城內,祀明知縣趙廷栢方鵬、張治具、童時明。
46
報功祠在縣西四賢祠北。明天啓二年,建祀右江道胡廷宴、知府林夢琦、知縣林洪卿。
47
新寧州
48
社稷壇在東門外,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東門外。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南門外,雍正十年,修建厲壇在北城外。
49
關帝廟,在州城內東街。
50
城隍廟,在州城內西街。
51
真武廟,在州北城外。
52
班氏廟,在州西門內,祀漢班夫人霍公祠,在州南門內東塘。
53
上思州
54
社稷壇,在州城東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州城西二里。雍正五年,奉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州城西二里,雍正十年修建。
55
厲壇,在州城外北。
56
關帝廟在州城東學宫後。雍正七年,創建城隍廟,在州東城外一里。
57
真武廟,在州東城外城隍廟西。三界廟在州城東北二里。華光廟,在州北城內。
58
天后廟。在州治前大街。
59
隆安縣。
60
社稷壇,在西城近壕,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東一里,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新街東,雍正十年修。建關帝廟在城西一里,康熈四十七年建。
61
城隍廟,在縣北城內。明嘉靖間,建國朝康熈十年,知縣查繼甲、雍正二年,知縣趙溯岸各重修。
62
三界廟,在縣城東北。
63
王陽明祠在學宫東。
64
忠州土州:
65
關帝廟在東門內。
66
城隍廟在城中。
67
真武廟在城隍廟東。
68
華光廟,在城內東南。
69
歸德土州。
70
城隍廟在州署前。
71
真武廟。在州東南。
72
果化土州。
73
南嶽廟在州東北隅。
74
遷隆土峝。
75
先農壇祠在西門外。
76
城隍廟,在北街。
77
真武廟,在東街。

壇廟·太平府》

1
崇善縣附郭
2
社稷壇,舊在府城西門外。明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南寧同知余光遷於舊壺關之左。萬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3
國朝雍正十年,知府屠嘉正遵式改建先農壇,祠在府城東北。雍正六年,知府王國垣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4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舊在府城東。明正德十六年,知府鄧炳遷於館驛地基。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余光遷於城外舊壺關之右。萬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5
國朝雍正十年,遵式改建厲壇,在府北城外一里。明萬厯間,知府蔡迎恩建關帝廟,在府城東門內。
6
國朝康熈二十五年,叅將吳聨建置祀田。雍正三年,奉:
7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城隍廟,舊在府城外,後遷城東門內。康熈五十八年,叅將武綱重修,又府西北縣舊城城隍廟,嵗遣吏致祭。
8
旗纛,廟在千戸所東。明洪武六年建。伏波廟,在府城東門外。
9
班夫人廟,一在府城上,郭一在小西門下。郭按《一統志》班氏夫人傳:乃谿峝世家女,嘗以兵助馬伏波,平徵側,徵貳,故祀之。郡人祈禱,無不靈應。北府廟一在府城西門外,一在府城東門外,明嘉靖間建」。
10
國朝康熈八年,闔府耆士重建雷壇廟,在府城下郭。
11
真武廟,在府城外麗江北岸,康熈二十七年,叅將吳聨建。
12
李公祠在府城外下郭,元太平路總管李維屏為太平土官之祖,撫循保障,凡害於民者,一切去之。時麗江數經兵燹,民子女多被擄掠,李捐資贖歸者無算。尋陞廣西宣慰司,亦多善政,郡人立祠以祀。
13
三公祠在府城北門內,建祀明左江道兵備副使翁萬達、知府胡世寧、通判郭湍。嘉、靖、萬厯間三公,俱有専祠,後以傾廢,乃並祀今乆圮。
14
國朝雍正十二年,知府屠嘉正詳明重建李公祠在府東城外,祀明知府李友梅。又府學宫前左祀明知府李㮋,亦曰:「李公祠,今圯。
15
髙公祠在府學東祀。
16
國朝知府髙不矜。
17
左州
18
社稷壇,在州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州城西。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州城東。雍正十一年,修厲壇在州城西。
19
關帝廟在州城內。
20
城隍廟,在州城內東北。康熈二年,知州王文昌重建。三十八年,知州劉正國重修。
21
伏波廟,在州城內。康熈九年,知州紀鎮邊建。真武廟舊在北門城樓,今移建金山大士閣前。白龍廟在州城東十五里,相傳始有白蛇旋繞溪側,土人立廟祀之。
22
周公祠在州城北山巖,明嘉靖間,知州鄧體静修建祀前守周、墨、周、太倉,人撫彫敝,多惠政。州有虎患,誓於神,虎自投城下而死。
23
養利州。
24
社稷壇,在城西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
25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26
厲壇,在州城北二里。
27
關帝廟在州城中。
28
城隍廟,在州城內東。明●治間,知州羅爵建。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寵、康熈三十二年,知州汪溶日各重修。
29
●帝廟,在州北城內。明萬厯間,建國朝,知州傅天寵、汪溶日各重修。葉公祠在州東城內,祀明知州葉朝榮,今圯永康州。
30
社稷壇,在州東城外。雍正十一年,重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
31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城外東,雍正十一年重建。
32
厲壇,在州北城外。
33
關帝廟在州城外東。
34
城隍廟在州城內。
35
大王廟在州城內,相傳狄青將藤姓者。明末莫夷率衆寇城,神助守禦七日,有顯應,賊畏而退,官民建廟祀之。
36
寧明州
37
社稷壇,在明江西半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明江城外西太子泉旁,雍正五年遵建。
38
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明江城外北一里,雍正十一年重建。
39
關帝廟在明江學宫之東,康熈二十八年,改建經歴,徐爾進塑像。
40
城隍廟,在明江西。明土知府黃忽都建,隆慶六年重修。
41
文昌祠在明江學宫之西。寧明新設知州,明江即舊思明土府,新改屬寧明,壇廟祠宇俱仍舊建設。
42
太平土州
43
大王廟。在那岜村。
44
萬承土州。
45
城隍廟,在州署左。
46
伏波廟,在州署旁。
47
王公祠祀協鎮王起雲,康熈五十三年,猺兵寇萬承起,雲率兵往,●孤,軍無援,殁於賊,州人立祠以祀,祈禱輒應。
48
龍英土州。
49
城隍廟,在州舊城東。
50
北帝廟在州治北。
51
華光廟,在州治東。
52
三官廟在州治東北。
53
全茗土州。
54
城隍廟。在州治北。
55
玄帝廟,在州治南。
56
佶倫土州。
57
城隍廟。在州治北。
58
北府廟在州治西。
59
南嶽廟,在州治西。
60
髙山廟在州治東。
61
結安土州。
62
城隍廟。在州治南。
63
元壇廟在州治南。
64
五顯廟,在州治東。
65
南嶽廟在州治東北。
66
真武廟,在州治西北。
67
上下凍土州。
68
社稷壇在州治南。
69
厲壇在州治北。
70
城隍廟,在州治東南。
71
都結土州。
72
社稷壇,在州治東一里。
73
先農壇祠,在州治東二里,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州治東南二里關帝廟,在州治東。
74
城隍廟,在州治後東。
75
南嶽廟在州治東南一里北府廟在州治北,隔河。
76
江州土州:
77
伏波廟。在州治北。
78
班氏廟,在州治西。
79
上石西州
80
社稷、山川壇在北城外。
81
風雲雷雨壇在東城外。
82
厲壇,在北城外。
83
城隍廟在南城外,明萬厯乙未年,知州孫繼先建。國朝康熈五十七年,本府通判何灝重修。
84
華光廟在東城內,明萬厯間建。
85
國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趙公祠在江村,去州二里下龍司。
86
關帝廟在治西。
87
城隍廟,在治東街。
88
班氏廟,在治東街。
89
北帝廟在治南街。
90
胡公祠在司治,祀明副使胡智。宣德間,交阯與龍州争地搆兵,智斷以公議,交人不敢争,龍人德之,因建。
91
上龍土司。
92
●帝廟在司治西北。
93
花王廟,在司治西南。
94
成國公廟在司鄧,勒甲祀明將軍朱能。永樂中,能征安南,卒於軍,龍人為建祠。
95
鎮安府:
96
社稷壇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改建先農壇,祠在府城東門外。雍正九年,知府孔傳堂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97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98
厲壇在府城南。
99
關帝廟在府城東門外,古建國,朝康熈三十九年,通判余光焈䕶守,備陳守明修,雍正三年奉。
100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致祭。四年,通判戴中行重修。
101
城隍廟,在府治東。
102
旗纛廟在府南門外。
103
真武廟,在府城東門外,康熈四十年,通判余光焈建。
104
白虎廟,在府城西門外。
105
歸順州。
106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建關帝廟在州城。
107
城隍廟。在州城。
108
真武廟,在州治南。
109
五顯廟,在州東城內。
110
奉議州。
111
社稷壇,在州東北河邊,雍正十一年修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
112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東北。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州城。
113
城隍廟。在州城。
114
石土地祠在州治東北,康熈三十年,州判陳洪因旱䖍禱,七日河畔,忽有神像瑞服,藹容髙不盈尺,州人報州供奉,一雨三日,時謂神靈示異,建祠祀之。
115
向武土州。
116
社稷壇在州治東。
117
厲壇在州治西。
118
南嶽廟在州甲內,距州治四十里。明萬厯末年,建●帝廟在州治前街。
119
都康土州
120
南嶽廟在州北門外。
121
上映土州。
122
關帝廟,在州治前東北。
123
城隍廟,在州治前西北。
124
三界廟,在州東北。
125
小鎮安。
126
先農壇在土治前西。
127
關帝廟在土治東南。
128
城隍廟,在土治前西南。
129
祖師廟在土治東。
130
五顯廟在治東北。
131
下雷土州。
132
先農壇,祠在隔江一里逐賴坡,雍正五年建。關帝廟,在州治西,雍正四年重修。
133
城隍廟在州治西康熈四十九年,重修真武廟,在州治東。康熈二十七年,重修南嶽廟,在州北門外凌𪥉。
134
湖潤寨。
135
關帝廟在寨南隔江。
136
城隍廟在寨前街。
137
真武廟在城隍廟西。
138
南嶽廟在寨西南。

壇廟·柳州府》

1
馬平縣附郭
2
社稷壇,在府西城外。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改建先農壇,祠在府城東南龍潭左。雍正六年,知府錢元昌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府北城外。康熈七年,知府駱士憤建。五十四年,提督張旺修。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遵式修建。
3
厲壇在府城北。
4
關帝廟在府北門外,古建。
5
國。朝康熈四十九年,提督張旺修。雍正三年,奉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
6
城隍廟,在府城內大街。
7
火神廟,在府城內西街。康熈四十年,提督張旺建雷塘廟,在府城南雷山兩崖出泉,曰雷水。唐州守柳宗元嘗於此禱雨。有文邑人依塘立廟,因旱祈禱,雷雨輒應。
8
馬王廟,在府城小南門外。柳侯祠在府城東,舊名羅池,祀唐刺史柳宗元。有《昌黎韓愈碑記》,明永樂間,將軍韓觀修葺。嘉靖間,知府楊垠重修。
9
賢良祠在府城北門外,祀唐柳州司戸劉蕡,宋州守許申奏請建賜,額後廢。明永樂間,僉事劉長吾重建成化間㕘議,黄塤改建提學,周、孟中有碑記。國朝康熈六年,右江道戴璣重修。
10
雒容縣
11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建關帝廟,在縣城。
12
城隍廟。在縣城。
13
甘太公廟,在縣南,運江鎮,南漢時,建祀惠濟感應侯甘佃。
14
羅城縣。
15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
16
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縣南城內。康熈四十年,知縣趙瑞晉重修。
17
城隍廟,在縣西城內,順治十五年,知縣苗爾䕃修建。
18
雷王廟在城外龍潭北,廟乆傾圯,康熈四年,知縣于成龍創建嵗六月六日致祭,為禱雨所。
19
白馬廟在縣東,郊神係女像,戎裝乘白馬,其出處不可考,土人祀之以祈福,禳災頗有靈騐。
20
盤弧廟在縣西,一西九,平西等里。皆猺、獞建,俗傳為盤古。
21
柳城縣
22
社稷壇,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建先農壇,祠在城北鳯凰嶺,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南烏鸞山下,雍正十一年建。
23
關帝廟在明倫堂西。
24
城隍廟,在縣治東。
25
旗纛廟在縣治東北。
26
虞帝祠在東鄉,比和里、陽城、大河邊,古建真武祠,在縣北城樓上。
27
柳侯祠,在縣城西南隅。雍正七年,知縣周之瑚重建。
28
聖母祠在縣外羅城門內懐逺縣。
29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
30
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縣城。
31
城隍廟。在縣治街。
32
香山廟在縣南城外。宋嘉禧間,猺蠻為梗。融縣人梁熹、宜山人呉輔,結義奮起,率衆保禦,鏖戰平復,事乆得聞,封梁為助信靈應忠祐侯,吳為助順靈濟顯祐侯,建廟致祭。
33
小山廟在縣北城內,神係木主,稱唐氏婆婆。舊為丹陽鎮土神,立城後廟祀之。
34
三王廟即夜郎王祠,在縣北城外。明萬厯二十年,知縣蘇朝陽建。按《水經》注,漢武帝時,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至足間,推之不去,聞有嬰兒聲,剖得一男。及長,以竹為姓,自立為夜郎王。後唐䝉開牂牁,斬竹王首,夷獠咸怨,以竹王非血氣所生,求立為祠。帝封其三子為侯。殁,後配食父廟。宋崇寧間,賜靈惠廟額。
35
蘇公祠,在縣城中。明萬厯中,知縣事。蘇朝陽遷縣興治,邑人祠祀之。
36
融縣
37
社稷壇,在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北。雍正六年,署縣潘治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南,雍正十一年修建關帝廟,在水東。
38
城隍廟在上郭。
39
南嶽廟在下郭,去城三里。雷神廟在下郭。
40
五顯廟,在縣二里橋頭廂,嘉慶坊又在水東,又一在南街。
41
北府廟,在縣一里,下街興賢坊安靈廟,距縣西南十里龍潭。宋建,每逢嵗旱,必至祈禱。嘉定間,郡守楊幼輿有記事詩刻石。
42
香山廟在背江冷峝祀梁、吳二侯一,在縣西南旗山之麓。
43
象州
44
社稷壇,在州北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州孫嵩建先農壇,祠在小南門外。雍正五年,知州陸廷光遵建。
45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東城外東井嶺。雍正十一年,知州孫嵩建。
46
關帝廟舊在城南,康熈二十六年,知州李之華建頹廢。雍正九年,知州孫嵩改建大南門內。
47
城隍廟在州城西門內。
48
甘將軍廟在州城中。將軍名陸事。詳《仙釋傳》。惠濟侯祠即甘王廟,在州城西南隅。王名,佃陸之姪也,生有靈異,歴宋元明,屢進封祀,詳見《仙釋傳》。楊先生祠在學宫東,宋嘉定間建祀,提點刑獄楊方明、毛伯温有記。
49
來賓縣。
50
社稷壇,在縣城外北郊。雍正十一年,建先農壇,祠在縣北城外。雍正六年,奉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北郊,雍正十一年建。關帝廟,在縣西城樓上,明永樂間建。
51
城隍廟,在縣治東南,明永樂間,建令公祠在城北隅。康熈二十二年,建慶逺府。
52
宜山縣附郭
53
社稷壇在府城西北,雍正十年署府事。新寧知州王琠、知縣陳謨改建。
54
先農壇祠在府城西。雍正六年,知府徐嘉賔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55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舊城南關外,雍正十年如式建。
56
厲壇,在府城西西竺寺,後關帝廟在府城西門內。
57
國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選、知縣吳錫爵建。雍正三年,奉:
58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城隍廟在府東門內。康熈四十七年,知府李世仁、知縣陳學海修。
59
旗纛,廟在令公廟西。
60
火神廟在府城北門內。明崇禎間,知府曹安建梁侯吳侯廟在府城西門外。康熈四十二年,知府焦映漢、知縣童華祖建。
61
令公廟在衛署左,祀漢李將軍、廣三侯廟,在府城東三里。宋莫庭良兄弟三人有功於民,民為立廟祀之。
62
九龍廟,在府城西南九龍山下。宋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祈雨獲應,上其事,賜額靈潛。
63
三界廟,在府城外西南,康熈六十一年,知府王錫瓛修,雍正七年,知府徐嘉賔重修。
64
馮三元祠在府學東。宋乾道間,知州李守柔建祀文簡。馮京,明正統間,知府楊禧修建。嘉靖間,知府吉裳因藤縣志,謂非慶逺人」,廢其祠,改祀啟聖公。十三年,知府林廷杓復建,提學,潘恩序其事,刻於祠壁。
65
國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選重修遺烈祠在府城西,祀唐刺史蘇仕評及其子日朝。大順三年,文蘭等州叛,仕評率兵自柳來援,尋領州事,盡戮其渠魁,境內寧謐。復徙柳州,卒。子日朝代。光化三年,馬氏叛,攻桂州,日朝率其子入援,軍不利,皆死之。民以仕評多惠愛,日朝父子又死於忠,因立祠。宋紹興十七年,賜額遺烈,加封昭應,又加封威德」。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重建。
66
黄山谷祠在府城西竺寺前,祀宋太史黄庭堅。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建楊萬里,有記明,知府周一清、姜琯俱重修,後圮廢,嘉靖間,知府王顯、髙查,復侵占知府葉藟修葺。
67
忠孝祠在城隍廟西。明天順三年,峝賊圍歸善鄉。同知葉正及子榮領民兵進至人頭山下,與勇士璩禮、周昌二人衝冒矢石,力戰而死。事聞於朝,旌正為廣西右㕘議。旌禮昌為義勇士,子孫襲百戸職,立祠,春秋致祭。
68
嘉惠祠,在府南城內,祀宋吳侯優、天河縣。
69
社稷壇,在縣南城外,髙嶺,雍正十一年,知縣趙苰建。
70
先農壇,祠在縣南門外。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髙嶺,雍正十一年,建關帝廟,在縣南城內,年乆頽壊,知縣吳正一暨知縣趙苰,於雍正八年仝建。
71
城隍廟舊在縣署,東年逺傾圮,雍正十一年,改建城內北隅。
72
龍江廟在縣南,城外祀㑹仙,吳平王春秋致祭。吳、唐時,人隠於縣西之北陵山,遇陸仙翁,以師事之,翁曰:「爾能為神,不能為仙也」。後封於宋。
73
河池州:
74
社稷壇,在州西城外,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州東城外。雍正五年,知州陳舜明建風雲雷●。山川壇在州城外南。雍正十年修建厲壇,在州西門外。
75
關帝廟在州東城外。康熈六年,守備謝文英重建城隍廟,在州學宫東北。康熈五年,知州王玉麐重修,并建鐘、鼔樓二座。
76
真武廟,在州治北山學宫後。康熈五年,重修三侯廟,在城南智州山麓,雍正五年,知州陳舜明重修。
77
思恩縣。
78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
79
先農壇祠在縣東城。雍正五年,知縣林協奉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
80
關帝廟在縣城。
81
城隍廟。在縣城。
82
三界祠在城西南。
83
東蘭州
84
東蘭、新經、改流各祠廟,現在擇建那地土州。
85
關帝廟在排門街東。
86
城隍廟,在排門街西。
87
忻城土縣
88
關帝廟在城外西。
89
城隍廟在城內。
90
東蘭土州
91
城隍廟。在州同治東南。
92
元帝廟,在州同治西二里鳯山之巔思恩府。
93
社稷壇,在府城北,雍正十年,署府事麥嶺同知劉廷錫改建。
94
先農壇祠在府城東。雍正五年,署府事同知耿鱗奇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府城南,雍正十年修。建厲壇在府城西。
95
關帝廟在府城東門內,古建國朝,雍正三年奉。
96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城隍廟,在府治後。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旗纛廟,在府城南西溪上。
97
將軍廟。在府城南關外,祀楊四將軍、李大王。馬王廟在府城東關外,祀馬明王康熈。十一年,思南副將王三華建。
98
真武廟,在府城南郊。明萬厯十八年,知府謝城建。國朝康熈七年,知府吳鼎鉉重修。
99
王公祠在府西城內,祀明新建伯王守仁,有祀田嵗,以春秋二仲上戊日。
100
武緣縣:
101
社稷壇在縣北門外二里。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䝉仕元建。
102
國朝雍正十一年,遵式修建先農壇,祠在城東二里春牛亭。雍正五年,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縣南門外一里,明嘉靖間建。
103
國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厲壇,在縣北門外一里。
104
關帝廟,在城內西街。明萬厯十三年,知縣鄭學醇建。
105
城隍廟,在縣治東北。明萬厯十三年建國。朝康熈四十七年,知縣孟麟祖重修真武廟,在縣南城內。
106
東嶽廟在縣東城內,康熈十一年,士民重修。靈水廟,在縣城南二里,重三重九致祭。大鳴山廟,在縣東八十里,嵗以八月十五日致祭。北府廟在縣南城內。
107
賔州
108
社稷壇,在州西門外。雍正十一年,修先農壇,祠在州東南陸村。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北門外。
109
厲壇,在州西門外。
110
關帝廟在州東門內。古建國朝,雍正三年重修。
111
城隍廟,在南門外南街。
112
旗纛廟在教塲。
113
韋侯廟,在州西門外,祀唐韋厥厥上林人,白雲先生旻之子。誅暴伐蠻,有功民社。宋時勅封為侯,嵗時祀之。
114
梁吳廟,在州城北關外。康熈三十四年,重修大道廟在州城南廂。閩人,吳姓,善醫術,時值疫癘,凡所診視,無不全活,鄉人德之。殁後事聞,封為大道真君,建廟以祀。
115
國朝康熈五十六年,重建梁太尉廟在州南門內,祀宋本州死事團練梁仲保。事詳《忠義傳》。
116
博帶廟在州南二十里,祀漢馬援裨將戴仁仁。征南時卒於此。
117
崔清獻公祠在州學,東祀宋、崔與之,明萬厯間重建。
118
報功祠在州南二里,祀宋狄青、余靖孫沔,遷江縣。
119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建關帝廟,在縣城。
120
城隍廟。在縣城。
121
北府廟在縣北門外。
122
都督廟在縣西門外。
123
上林縣。
124
社稷壇,在縣北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縣城南三里。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縣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125
厲壇在城北。
126
關帝廟在縣城。
127
城隍廟。在縣城。
128
張光廟在縣東門外,祀唐韋厥縣民。水旱疾疫禱之皆應。
129
田州土州:
130
先農壇祠在州治東北七里。雍正五年遵建關帝廟,在州治東南,明洪武間建。
131
國朝康熈十七年重修。
132
北帝廟在州治東南。
133
三界廟,在州治南。康熈四十四年,重建岳王廟,在州治西。
134
五公祠,在州治東。康熈五十一年,遷建祀漢伏波將軍馬援、宋宣徽院使狄青明、新建伯王守仁、總督林富、副總兵張祐。
135
興隆土司:
136
岑瑛廟在舊司東、旗山下。楊四將軍廟在司東。北距治三十五里那馬土司。
137
關帝廟在司治右。
138
旗纛,廟在司治左。
139
黄暘廟,在司西北岜旦山石洞中。明嘉靖中,土官黃暘治有惠澤,立像祀之。
140
定羅土司:
141
先農壇,祠在司治。雍正五年,新建真武廟在司治後。
142
岑瑛廟在岑瑛城內,距司十五里舊城土司。
143
靈德廟,在司治東南,祀靈德大王岑瑛廟,在司署東。
144
下旺土司。
145
大㕔廟,在司治西隅,祀土官岑州亨、岑瑛、岑璲、黃宗顯,皆居官時有功德於民者。
146
安定土司。
147
老虎廟在司治西,地多虎害,每致祭禱,則虎狼逺跡。
148
都陽土司。
149
岑公廟,在司治前,祀明思恩土知府岑瑛。正統中,瑛奉調征大藤賊有功,績還至中途,無病而卒。所殁之地,草木不生,土人以為神。立廟嵗時致祭泗城府。
150
社稷壇在府治南里許。
151
先農壇祠在府治北半里乆那村。雍正六年,知府劉興第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與社稷壇同址。
152
厲壇,在府治三里上關外。
153
關帝廟,在府治二里,隔江西岸。明萬厯間,土知州岑雲漢建。
154
國朝康熈五十九年,土知府岑齊岱重修,雍正三年奉。
155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致祭城隍廟,在府治大街。明崇禎間,土知州岑繼禄,建國朝康熈五十一年重修。
156
真武廟,在府之西。康熈五十六年,建西隆州。
157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
158
先農壇,祠在州北隅。雍正五年,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州署右。
159
城隍廟。在州北。
160
旗纛廟在州北。
161
雷公廟,在州埧樓小峰。
162
北府廟在先農壇東。
163
西林縣
164
社稷壇,在城外城隍廟北。雍正十一年,修先農壇,祠在城外東。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外,北近江關。帝廟在城外南。
165
城隍廟,在城外北。
166
北府廟。在城東南二里。
167
直●鬱,林州
168
社稷壇,在州西南長塘坡。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州東城外鑿石坡。雍正五年,遵式建造,耤田四畝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169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州南江邊坡,雍正十一年修建。
170
厲壇在州城東北東門坡。關帝廟在州北門內。古建國。朝康熈十二年,鬱林營㕘將蕭自禧修,雍正三年奉。
171
㫖追封三代公爵,設位後殿,有司並祀。四年,知州張永熊修:
172
城隍廟在州南門內,古建。國朝康熈二十三年,知州賈有福修。三十二年,州判王佐臣重修。
173
旗纛廟在州東門內。
174
東嶽廟,在州城東半里,康熈三十四年修建寒山廟,在城西三十里寒山。
175
火帝廟,在州治東。
176
真武廟,在城北一里。
177
五顯廟,在城東一里。
178
天后廟在城南一里。
179
忠功祠在州南門外,祀宋忠臣、鄧得遇、陳應明,洪武四年建,知州趙天鑑有記。
180
文丞相祠在州城西,祀宋丞相文天祥。忠烈祠在州學東祀明贈㕘政陶成、右布政胡拱辰有碑記。
181
忠孝祠在州城內,祀明州同知鄭寳子宗珪,附祀瑞泉祠。雍正十一年,瑞泉出於州之富民鄉藤釐坡,沾溉農畝,巡撫金鉷以聞奉。
182
敕即於泉側建祠崇祀。雍正十二年四月八日興工,上梁慶雲見。歴己午二時,五色紛翔,如鸞尾狀。廟成具請。
183
欽定封號曰昭德沛澤泉源之神,御書題額曰「惠潤田功」。
184
博白縣
185
社稷壇,雍正十一年修。
186
先農壇祠雍正五年,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雍正十一年,修關帝廟在縣城。
187
城隍廟。在縣城。
188
龍母廟在城東南,緣秀嶺鄉人祈禱輒應。真武廟在縣東,康熈四十五年,知縣趙世功修建三賢祠,在縣東祀李時亮、秦懐忠、徐噩。
189
四將軍祠在縣東,祀馬援、髙駢、狄青、劉子羽。今圯伏波祠在馬門灘,博白、北流二縣交界。漢馬援南征交阯,旋師過此,見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鑿石導江,後人立祠祀之。
190
北流縣
191
社稷壇,在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東北一里。雍正五年,署知縣謝錫侯遵建。
192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南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193
厲壇,在城西一里。
194
關帝廟在城西半里,康熈四十三年,邑人曹振宸重修。
195
城隍廟,在北城內。
196
東嶽廟,在城內東。
197
伏波廟,在城西一里。
198
北帝廟,在城北一里。
199
龍母廟,在城東一里。
200
天后廟在城東一里,康熈二十五年,邑中商民同建。
201
文昌祠,在城東一里,康熈四十年修建。
202
五穀祠,在城北十里鴨𤨡村。

壇廟·陸川縣》

1
社稷壇,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先農壇,祠在城南一里,雍正四年創建風、雲雷、●山川、城隍壇在城南五里,雍正十年修建。
2
厲壇在城北後陽山東。
3
關帝廟,在城南四里。
4
國朝康熈四年,知縣方鼎,建康熈五十六年,知縣顧鵬重修。
5
城隍廟。明洪武初,縣丞王麟建於南門外。天順間,遷縣北。
6
國朝康熈二十五年,知縣閔植遷建縣西康熈。五十四年,知縣顧鵬重修。
7
伏波廟,在城南六十里,伏波灘祀漢新息侯馬援東嶽廟,在城北一里。
8
東山廟,在城南一里。
9
龍王廟在城南十里龍潭灣,康熈五十六年,知縣顧鵬建。
10
三聖廟,在縣北六十里平樂墟。真武廟在平樂墟。
11
三帝廟在縣南一百里清湖墟,明建,嵗乆頽廢,國朝雍正二年,邑人謝開先捐資重修。
12
天后廟在城北學前街。
13
彭公祠,明●治十年建祀。典史彭金彭,南海人。公亷慈愛,乞休去民肖像於慶壽堂。
14
義勇祠在新村寨,為戰亡狼目。黃曉父子建,今廢六冷祠,在城東六里六冷溪上。祀羅侯羅,名無考,相傳其生時,能以禍福曉人,死後鄉人祀之,禱祀輒應。
15
貞烈祠在學宫,右為明知縣。張子翼妻卜氏建興業縣。
16
社稷壇,在城外西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先農壇祠,在城外西半里。雍正五年建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在城外南一里,雍正十年修。
17
厲壇在城外北一里。
18
關帝廟在城外,東年逺傾圮。雍正八年,署縣事。夏暟修。
19
城隍廟舊在城外西北,康熈五十六年,知縣姚之秀改建東城外。
20
東嶽廟,在城外北。
21
五顯廟,在東城外。
22
天后廟在東城外。
23
國朝康熈十一年建。雍正十一年,修葉公祠,在縣東街,祀明知縣葉日煥。
24
西通志卷四十二
URN: ctp:ws19321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