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四

《卷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興備志》卷十四    明。 董斯張 撰象緯徵第九。
3
晉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西北,時蘓峻之子以萬人入呉興,天下有兵《太平御覽》
4
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寅,流星赤色,衆多西行,徑牽牛,虛危。占曰:「星庶人類,衆多西行,衆將西流之象」。其年五月,孫恩至京口,內外戒嚴,劉裕追破之。元興元年七月,大飢,人相食,呉郡、呉興戸口減半,又流奔而西者萬計《晉書》
5
咸平二年正月己夘月,入南斗、奎。占曰「呉分飢疫」。明年,兩浙大飢,民疫死《宋史》
6
皇祐元年六月己巳,星出匏𤓰,赤黃,有尾跡,向南速行,至建星沒。占曰:「呉分有謀」。
7
紹興十七年五月壬戌,水順行入東井。占:「天下有川凟之事」。於是浙西大水。
8
乾道三年庚辰,月復入南斗奎。是嵗,兩浙水旱。開禧九年正月丙寅,月入東井。兩浙有水災並上建置,徵第十。
9
郡縣沿革     城郭公廨。       學書院。       亭館郵傳。       倉庫營寨。       市橋坊巷祠觀附
10
張按郡縣沿革,其名有相淆者。後魏以襄州有洞庭湖改為湖州。西呉里語混載之如樂遜兾、儁、席固、皇甫道為湖州刺史,李夀湖州戶曹從事,李叔讓湖州長史是也。呉永安二年,分侯官為呉興縣。江淹自序云:呉興地在東南嶠外,閩越之舊境。《圖經》云:晉尚書郎陸邁、宋賀道力、梁尚書郎江淹、王琰皆為呉興令,宋檀道濟封呉興縣侯,沈懷明呉興縣子是也。又長興舊名長城,武康舊名永安,唐武德三年,以武康為安州,四年復改為武州。攷《隋書》及《宋史地里志》:三州縣,舊名長城。百泉縣,後魏置長城郡黃石縣,西魏改曰長城,如北齊信都芳後周令狐整封長城縣子是也。陽安縣,西魏置武康郡,如西魏崔士謙隋令狐熈封武康郡公是也。洋州,趙、宋置武康軍,如福王與苪及韓琦、姚麟俱武康軍節度使,畢再遇武康軍承宣使是也。浠水,舊置永安郡,黃岡亦名永安,普安郡,梁改為安州。武陵郡,梁改為武州。又《宋史》云:開德府有德清軍、保安軍,又有德清砦。盛𢎞之云荊州有烏程鄉,不諳九域之書,幾何不眯目耶?
11
晉分天下為十九郡,𨽻揚州。隋初𨽻揚州行臺,大業末,𨽻徐州總管見《統紀》
12
唐分道置使,屬江南東道。宋領縣六,屬浙西路談志。舊圖,經統記諸書,據《通典》、《元和郡國志》皆曰梁改為震州,陳後為呉興郡。紹興中《續圖經》辨之曰:自秦置郡至陳,未嘗改革。隋氏一統,始改郡為州,太守為刺史。按《梁書杜龕傳》,龕為震州刺史、呉興太守,後遂以郡兵拒陳文帝軍。是梁分浙西數郡為震州,治呉興,非改郡也。其說亦未審自秦置郡。漢元封中已分十三州置刺史。至梁天監十年,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縣千二十二。後又恢拓土宇,以舊州遐濶多所析置,大同中有州一百七,郡縣亦稱此,謂隋始改郡,非也。以《隋志》攷之,自梁以來,徃往以郡為州,以縣為郡,又別置諸縣,紛紛不一,故自天監官多兼領。蓋當時以呉興郡為震州,而烏程為呉興郡,初未嘗廢郡名也。《舊唐志曰:梁置震州,取震澤為名是矣。
13
舊傳:晉郭璞欲移郡於東遷,每立□,輒為飛鳥啣去,其女亦善地理,啟璞無徙,因舊址損益之,可以永無殘破之虞,璞從之,其女今號遷城。小娘子從璞廟食。續圖經云:即置于呉。而璞當晉惠懷之際,避地東南,事不相類,乃于菰城,云秦,改縣為烏程,至晉始移治于苕霅之上,烏程縣治即古郡治,又自相牴牾。竊詳烏程治所當秦、漢間,已徙于今之郡中,故呉寳鼎置郡,詔謂永安、故鄣等水悉注于烏程,若在菰城,豈得云此?故知呉已前已在今處,既以縣為郡,則必即縣治為郡治,而縣治為他徙矣。璞隨元帝渡江,仕為尚書郎,損益古城之制,相隂陽,審向背庸,有是理也。今羅城之內,苕水入西門,餘不溪入南門,至江子滙,合流為霅水以出北門,趨太湖西南諸山,囬環拱揖屏列于前,北有弁峰,以踞于後子城居中,面二水之衝,挹衆山之秀,又四面多大溪廣澤,故立郡以來,無兵革之患,意非璞不能定,不必引飛鳥以神其事也。
14
晉太康三年平呉,以平陽郡有永安縣,改曰永康。惠帝永元九年,改元永康,以年號同,始改曰武康。唐武徳三年,李子通攻䧟郡縣,以武康置安州。四年八月,呉王杜伏威遣其將王雄誕平子通,改安州為武州《舊唐書》叅《餘英志》。湖州、五湖之表,州以為名《郡國志》
15
湖州,上,呉興郡,昭慶軍節度。寳慶初改安吉州。縣六:烏程,歸安,安州。長興德清𦂳武康貢白紵漆器《宋史》故長州在長興縣。隋大業末,沈法興置此州。後廢一統志》。故安州在武康縣。唐志》云李子通立安州,又曰武州。唐初因之,尋廢。
16
呉興在景德初,有管鎭二十四,其八已廢,止有施渚、大錢、東林、烏墩、東遷、市山、巡莫、安吉、長興、德清、武康、新市、四安、梅溪、水口、合溪,共一十六所。至熈豐間,王存脩《九域志》所載止存其六:烏程有烏墩,歸安有施渚,安吉有梅溪,長興有四安水口,德清有新市,至嘉泰中又廢水口置和平國,朝設後潘、大錢、璉市、四安、臯塘、獨松、天目、松坑口、新市下塘巡檢司凡十所。又商賈聚集之處,今皆稱為市鎮,其處一十有七《勞志
17
以下城郭。
18
郡城唐時開九門放生池,側有閶門、定安門,東西各有甕門,並廢宋門六,今因之《談志》
19
古《戶城統記云:「在烏程縣西一十九里,呉孫皓時置文皇帝陵,戶二百家,城于此。
20
古卜城統記云:在烏程縣西南六十里。宋畧》云:龍驤將軍、益州刺史卜天與所築,因名古卜城。
21
後府城在郡西北二十五里。《呉地志》云:呉大帝所築,一云太子和築。
22
南潯城,在縣東七十二里,周三里。元至正十三年,張士誠築。洪武二年十月,拆其石脩築蘓州城勞《志》
23
穆王城在鳳亭鄉,昔岳飛于此壘土結營。後封鄂王,謚武穆,遂以穆王城呼之。其將壇猶在《安吉志》
24
長城縣治內有子。城外七門:東曰朝宗,西曰宜興,南曰長城,北曰吉祥,東南曰迎恩,西南曰廣德,東北曰茹菇勞《志》
25
九里城,在縣西南一百九十里。東林城在縣西南四十九里。西林城在縣西南四十八里已上二城,呉時所築。大騎城、小騎城並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呉王濞所築。朱城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輿地志》云:「嚴白虎壻朱叔亷所築」。
26
四安城,元季武萬戶。重築城有四門:東曰長安,西曰廣安,南曰吉安,北曰宜安,址尚存以上俱長興
27
按談志,安吉舊無城郭,有六門,惟西北二門有名,西曰齊雲門,北曰迎恩門。古桃志又載:東曰迎春,南曰崇陽,東北曰沙井,西南曰教塲。
28
德清縣城,舊在餘英溪北,隋仁夀二年,中使蘓倫徙于溪南並上
29
以下公廨。
30
沙墀在郡㕔事,前墀外皆甃砌,獨此方濶鋪以沙,久莫之改,紹興中,太守王㑹命砌合之,忽夜得夢,翌早亟去新甃,至今如故。談志。
31
舊傳:郡治大廨居其中,譙門翼其前,卞蒼翼其後,清風㑹景銷暑,蜿蜒于左,有青龍象,明月一樓獨峙,西南隅,為虎踞之形,合隂陽家之說。卞,蒼樓名
32
元馬煦牧呉興,重建府治,堂曰帥正,右曰:「公生明,兩推官之所居也」。左曰:「思無邪。衆郡幕之所舎也。湖州重建府治記。浙西道院在郡治㕔西,即舊吏隱堂也。徐仲謀為記,宣和中,葛勝仲易為道院,談志。
33
添差通判㕔事側,舊號山齋,知州事陳之茂改曰「無倦,有記。
34
通判㕔在譙門內西偏舊司法㕔,紹興七年始為添差通判㕔題名,有記刻石。
35
僉判㕔,在衙東門內。天聖中,章侁作《㕔壁記》,治平中狀元許將建亭,城上徐仲謀名曰桂香亭。
36
添差僉判㕔,在子城外,西淳熈中,趙師臯始居于此,趙善臨創㕔事,鄭鎭脩、許開仲啟為記。
37
節度掌書記㕔在僉判㕔。西有集虛堂,元豐三年,陳師錫為記。
38
録事叅軍㕔在子城外之西。司理參軍㕔在子城外之西,司理院在焉司法參軍㕔。寳元初,李惟甫請于郡,建于子城西偏,劉异為記,後為添差通判㕔。
39
司戶參軍㕔,在司理院內兵馬鈐轄㕔。寓𢎞禧寺路分都監㕔,在添差僉判。㕔西,舊兵馬司也。
40
兵馬司。在路分㕔南,兵馬都監寓焉。睦宗院在景德寺西廊。
41
烏程丞㕔,在縣治東。唐時尉曹倉㕔有唐尉陸求修倉㕔碑。咸通以來為主簿㕔,後置丞,始為丞㕔主簿,在縣治南。舊在丞㕔。紹興中,寓普寧寺,後在浮玉亭並上以下學。
42
湖州郡學,舊在城西,丁酉春,燬于兵,海陵潘元明贖城北莘氏地及天寕寺圃,以為廟學之基。甲辰,海陵,《唐志》:大始積財,發廩造大成殿,兩廡㦸門,既而永嘉陳昧,設聖人四配、十哲諸賢之像于廟西,建講堂門廊,其黝堊丹漆之飾,將完而一新矣。前知府張宗敏復立櫺星門,飾聖賢像畢講堂工,今知府頋公惟德,乃大完之明揭雲孔子廟碑》
43
立教堂講堂也。胡安定取三禮圖儀物,黜其于古,無攷而益求其未見者,命工繪於壁,嵗久遂加圬墁。紹興十二年,教授闗注于壁間,彷彿見舊畫,重加繪事,有郡人劉一止記談志
44
經史閣在立教堂後閣枕羅城,氣象顯敞,其下為堂曰「養源」,左序曰直舎右序,為進士題名所。紹興三十二年,知州事鄭作肅修。
45
禮象閣,在齋館池上。紹熙二年,知州事王回建為樓五楹,上繪禮像,下之東西,序為兩縣學。
46
小學舊在齋館後,面大池置生員,破供視太學齋生三之二。有教諭,以司訓導。後廢。紹熙二年,移置池,左運使沈詵撥田二百餘畝,專贍小學生。
47
志復齋在齋館東,以處習武進士也。隆興以來,兼崇武學生徒之肄武業者,教授㕘掌之。季補月書破供,並同諸齋生。紹興四年,始立射圃,在志復齋東。乾道四年,知州事唐瑑建有亭曰觀德,時朝㫖令賜第,進士習射,上親閲于殿廷,賞賜有差。故郡置圃,取孔子矍相之義並上以下書院。
48
東湖書院在長興縣東北二十五里,元時邑人蔣必勝剏。詔賜額名《續文獻通考》
49
淳熈十五年,武康巨室聞人觀國觀時,遵其父武經君頥,命作大成殿,奉先聖及先師十哲像,揭徽宗御書殿額,郡人蕭德藻作記《談志》
50
髙定子,蜀人。作同人書院于夾江,修長興學,創六先生祠,蓋以教化為先務。《宋史》
51
梅溪書堂在梅鎮。宋淳祐十一年,天台郭居和建內設聖像,旁立四齋,集生徒肄業其中,今有遺址《安吉志。東山書堂在州東三里,桂陽范鏜建儲書萬卷,招逺近士子居之
52
以下亭館
53
杜牧之有云:「不是閒人閒不得願為閒客。此閒行呉興」。因建得閒亭留青日札
54
逺光亭,在武康縣後溪之上。宣和三年,朱容建邑人劉士英有記。慶元六年,知縣丁大聲改築。
55
武康有潛玉菴縣令毛滂。建淳熈十二年,縣令程九萬聚石作亭,名松桂林。
56
餘英館在餘英溪上,館南有䨇鴛沼,張子野詞云「䨇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即此也。
57
烏鎭南郊,本蕭梁之南亭,有故營,以衛太子,五代時為鎮官,接中朝詔使之所,宋髙宗自呉江取道,駐蹕於此《烏青志》
58
天隐樓在甘泉巷口,宋之官酒樓也。慶和樓在上智潭北,宋茶坊也,每嵗元宵,則于池內張水燈戱,最為繁盛。第一春亭在官酒務衙內。宋景定元年,迪功郎酒正呉予之建並上
59
德清縣。治有松竹堂,在㕔西,舊名宜堂,後取韓退之出宰山水縣,讀書「松竹林」之句,易名。又有醉花堂、香雪亭。明秀亭在縣圃內亭北甃藥欄種桃花。海棠榜曰「《紅雲島、醉雪亭在明秀亭左,取王荊公𨢕釄詩》「醉紅撩亂雪爭開」之句為名。
60
縱雲臺在縣齋,縣令沈造與沈長卿、陳祖安觴咏于此,取退之。釋嶠、孤、雲縱,遂名縱,雲、劉一止為記。
61
清意亭,在縣治。後宋縣令章鑑得古梅甚,竒結亭于前,扁曰「清意」。
62
貢茶院,在長興縣西北四十五里。貞元十七年,刺史李詞以吉祥寺東廊三十間置,有修貢堂堂上。有唐貢茶,刺史題名並上
63
以下郵傳。
64
謝塘館在謝塘談志
65
餘不館,在州南。
66
景山館,在州東一十八里。唐貞元十年,于頔置東遷館,在州東四十里。本名太湖館。開元中,張景遵置。大厯九年,顔真卿易名東遷,在古東遷縣地故也。震澤館在州東九十里。開元年間,張景遵置並上以上五所,並皆唐時所置,宋時已廢不存。震澤今亦屬呉江。
67
德清縣。餘不館。在縣南二百歩。唐天授二年置談《志》安吉州并慈館在縣南
68
南潯館驛在南。潯鎮洪武二年置。十年革勞志以下倉庫
69
永寕倉,在白蘋洲上,唐李師悅建,名永盈,後曰永寕。嘉祐七年,知州事鮑軻修。淳熈八年,胡南逢重建參議蕭德藻為記,常平倉在永寕倉內西倉,在清源門內,北㟁臨溪,貯義倉米《談志》
70
軍資庫在譙門內,舊架閣樓東。咸通十五年,刺史張摶建。嘉祐中,知州事張田、重修徐仲謀記。
71
烏程預備倉四所,黄墅後村、祐村。後潘洪武二十三年置。義役倉,在縣治東北《勞志》
72
烏鎮都稅務司,在衆安橋南,知酒醋務,兼収兩鎮稅務,設官提領一員。後𨽻兩浙塩運使司。大德間,移于南,潯革罷《烏青志》
73
按談志,宋世潯溪有酒坊、歸安、預備倉四所,花城、東林、千金思溪,洪武二十三年置勞《志》
74
安吉國朝預備倉二所,一在順安鄉,一在梅溪鄉。義役倉在縣北三百歩。正統八年置。
75
長興預備倉四所:白鳥鄉方山鄉,惟新鄉吉祥鄉。洪武二十三年置義役倉,在縣治東南。
76
德清國朝預備倉四所:樂舎後栁神林澉村。義役倉在縣治內儀門西。豐德庫在譙門內。東北儀仗庫在忠愛樓西。
77
武康預。備倉四所,崇仁、泰原、慶安、武都、義役倉在縣治西並上
78
以下營寨。
79
教塲在郡治西北。淳熈八年,知州事胡南逢重修亭宇,榜曰正已勞志
80
長興教塲在尉司西,有序賔亭縣令。林㮣建德清教塲,在尉司後。安吉教塲在尉司後。武康教塲在縣治,東元置鎮守營寨。有萬户府翼。
81
宋大錢廵檢寨,在烏程縣北十八里元大錢湖口,寨治在本處。
82
廵檢司四所:烏鎮、永新、後、潘、常樂、宋湖秀廵檢寨在歸安縣東南。射村元廵檢司四所,湖秀、施溪、千金、璉市、宋長興四安。廵檢寨,在縣西南三十三里。元廵檢司二:所、四安臯塘。
83
牧馬寨在德清縣西九里,宋牧馬于此,淳熈間,移于下菰城。
84
下塘廵檢寨,在德清縣東南十八里。紹興二十七年置。又荷葉浦寨,在縣東南二十七里。嘉定七年,郡守林岳置。
85
宋安吉幽嶺廵檢寨在縣南六十里並上以下市橋。
86
烏程縣之東數十里有泊宅村,時人不曉泊宅之義,予寓居之。明年,買田適在村下,因閱金石遺文:昔顔魯公守湖州,張志和浮家汎宅,往來苕、霅間,此乃志和泊舟之所也。續仙𫝊云:志和,越人,而《唐史》以為婺人,予喜卜築之,初聞同里之髙風,遂得友其人于千載,因作詩識之。《泊宅編》。
87
湖州德清縣南前溪村,則南朝習樂之處。今尚有數百家,習音樂,江南聲伎多自此出,所謂歌舞出前溪也《大唐傳》
88
陸市在德清縣南十五里,舊為市,一夕平沉,居人遂徙而東去,所謂新市也。陸市今為溪港,下有堦基,礎石甚多,水淺天晴,厯厯可見舟過,竹篙着底,磚石相擊,有聲人或得銅鐵陶瓦之器談志
89
栁村在水口,鎮東多植栁,杜牧之詩栁村穿窈窕桃澗度喧豗」,又曰:「春風最窈窕,日暮栁村西,唐時修貢𫇢舟處《長興志》
90
魯般屋在東林山,民戴氏居之,相傳其先世,遇異人欵之甚洽,為建屋數椽而去,今欹甚矣,視椽際多罅,雖暴雨無漏痕,世謂魯般造云《東林山志》
91
駱駝橋在霅溪上,舊傳此橋梁,或摧圯將墜,夜逺處聞橋上若有千餘人,工作呼聲,及旦,橋梁之將墜者煥然一新,皆啇舶上桅檣木也,居處近橋者一無所聞覺,或曰此魯般仙也。天中記。
92
玩花橋在峴山寺門峴山志,通錦橋在東林市北。宋魯國忠、襄公孟珙築別業于寳溪之西,常逰錦峰建此,以便陸行故名《東林山志》
93
前石橋後石橋在府治西北𤣥妙觀。後唐太和六年,郡人徐氏以路多墊溺,遂自前石橋至後石橋以石為路,碑刻在《文宣王廟碑》隂勞《志》
94
倉橋在府治東,舊名採蘋橋,以其在白蘋洲北,後人因橋南有倉,故名倉橋。
95
斜橋在駱駝橋西北,以其水出自子城濠而形斜,故名。崔載華消暑樓》詩云「捲簾對斜橋」,即此也。
96
皇祐橋在慈感渡口。並上
97
朱勝非云:呉人謂虹橋為無星橋,今呉興郡城有無星橋,即虹橋也。西呉里語
98
以下坊巷
99
叢桂坊,舊名仁政坊,在隆興橋,直至郭尚書廟,華表對峙,太師觀文,趙忠惠公府第在焉。忠惠子江隂太守孟奎,擢丙辰第咸淳,乙丑,少監孟圻、運判孟機師孟垕,一榜同登。先是,太師國公希懌、監簿興惁都承與懃忠惠公與𥲅世濟科,美改今名談志
100
苕隂坊在儀鳳橋西,後名狀元坊,以賈安宅故名。聼履坊,在沈約宅前。
101
烏氏坊、程氏坊,俱在烏程縣南。章后坊在天寕寺前。章皇后宅,故名白華坊,以潘綜純孝居此,故名以下祠觀。
102
佑聖宮在弁山陽。宋紹興初,道士沈無礙結菴恍惚見真武像,命工圖寫刻石。既而菴前石澗一龜一蛇,相隨而出,自是建祠《勞志》
103
修真觀在烏鎮。按陳觀碑記,宋咸平元年,嘗有道士張洞明者,修真于此,數有《青鸞集》。其上元末遭兵燹,洪武初,里人稍稍輦菑,披萊而建之。天順間,住持邱玉岩者復繕云浙直分署記事本末》
104
沖真觀,在長興縣東二里,晉咸康元年建。唐髙宗麟德三年正月一日封泰山,日有重輪,勅天下郡邑各置觀一所,以重光為額,遂立為重光宫。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殿側有八角井,世傳葛仙煉丹處。
105
張渤,後漢人,初居郡之白鶴山。唐顔真卿碑載其事,乾寕中,邑人避宣城亂,寓居弁山,立草堂祀神,時李師悅為守,夢神丐授館,乃建祠于弁山之隅」。統記云:「舊傳王之栁趙二姬,實白鶴山之人。建中靖國初,知州事徐鐸始創今廟,談志。
106
祠山張大帝張秉,武陵人,一日行山澤間,遇仙女,謂曰:「帝以君功在呉分,故遣相配長子,以木德王其地」。約踰年再㑹,秉如期徃,果見前女歸之,曰:當世世相承,血食呉楚,後生子渤為祠山神神,始自長興自流,聖澤欲通津、廣德便化為豨役,使隂兵,後為夫人李氏所見,工遂輟,故避食豨《群碎録》
107
湖州人事廣德,張王者不食豬肉,言張王曽現身為豬,故并剛鬛一牲避之,不敢以祭,亦不敢食。陸德明曰:「鯀為黃熊,東海人祭禹廟,不用熊、白及鱉,亦此意也」。
108
廣德州橫山有廟志,云生西漢末,㳺苕、霅之間,夫人李氏亦有昭妃廟,至今香火甚盛,以二月八日生辰,先一日必多風,後一日必多雨,俗人相傳以為神,請其夫人之小姨飲酒,故加以風雨,欲視其足也,可謂凟神矣,然至今此日風雨甚騐,亦異事也,又有埋藏之異,是日,土人殺牛祀之,坎其庭中,以所祭牛牲及噐皿數百,瘞于坎中,明日發視之,空坎一無所有,留青日札。
109
陳武帝永定二年正月甲寅,遣中書舎人韋鼎䇿呉興楚王神為帝《陳書》
110
范丹廟,在歸安縣七里店歸安志諸葛瑾廟在屠村
111
汪藻守湖州,建言:「昔章聖皇帝幸亳,次雎陽,親屈帝尊,臨見䨇廟,旌廵逺異代之忠,以風厲天下,顔真卿叱叛臣李希烈而死,廟食呉興,距行殿不能百里,宜䝉褒典,増忠臣義士之氣」。詔從之,賜號忠烈,詔下公,大治祠屋,書榜揭之。郡有籍録朱勔牕戶數十種丹漆之,光可鑑寮吏請為州治樓觀之飾,公曰:「吾葺魯公祠,可用為輪奐」。州人大悅。孫仲益,汪公墓志。
112
協順廟在石塚,其神陸圭,昭慶軍人,宋熈寕間,以祖澤補右爵,調真州兵馬都監。宣和末,引兵進攻,方臘敗之,死而為神。紹興間,海濤衝激江岸,神檄隂兵卻潮,潮勢遂平。淳祐間,江潮衝激尤甚,隨築隨圯神與三女,揚旗空中浮石江面,以顯其靈㟁,頼以成,浙西帥臣徐栗以其事聞于朝,賜廟額曰「協順,封神為廣陵侯,三女為顯濟通濟永濟夫人,一主䕶㟁,一主起水,一主交澤,傍有小廟,祀十二潮神,各主一時。《西湖㳺覽志》。
113
烏將軍廟在烏鎮,將軍姓烏諱賛,仕于典午之東,總戎討賊,至東溪而沒,禆將呉起就墓于烏鎮後,起集餘兵下城邑,經檇李而還,設豆觴祀于神神,憑卒而言曰:「子有功,皆吾也!吾當復承祐兹土觀」。聼者翕然,遂創廟。宋睦冦將至鎮境,民皆禱于神,已而賊自遁,人有自賊中來,言賊見雲蒸霧塞,旌旗蔽空,疑有官兵,故返云呉越錢鏐遣兵戍烏程東南之九十里,以立一障,謂之烏戍,廟側有上智潭,旱澇水,不増減
114
按典午,司馬也。烏青志復以為烏重𦙍之姪,一賛也,或晉或唐,安憑乎?
115
西呉季子廟,在歸安縣西南前邱村,祀呉季子札浦志。朱明府廟在安吉州西南五里,祀呉揚州別駕,偏將軍朱紀有墓在焉
116
永靈廟在新市鎮神,姓朱,諱泗,晉懐帝時為鎮國大將軍,遭時多難,力戰死國,詔就邉立廟,後族人感夢神建廟於此。呉越錢氏,封保寕將軍。紹興五年,賜廟額《勞志。恵應廟在德清縣東北梅林村,祀漢鉅鹿太守魏覇神,兄弟雍睦,為州里所慕。和帝時,舉孝亷,遷鉅鹿太守,及卒,里人祀之為土神。宋建炎中,金兵入境,著靈異,嘉泰三年,賜廟額惠應
117
德清東岳廟后土夫人像冠作九龍,從後向前,與髙宗瑞應圖太妃冠服不殊,又足躡岐頭履,如米南宮所畫文德皇后遺像,蓋宋人塑手也。貎亦端整,惜乎剝壞耳。見只編。
118
靈應廟,在武康縣南二百歩,神姓徐,諱天祐,宋時縣人也。一日,謂人曰:「吾將往山東為國辦事」。言訖而逝,邑人遂為立祠。淳熈間,縣中火,知縣方導見神,撲滅之勞志天目龍神廟,在孝豐縣金石鄉,廟有龍井,邑人禱雨最騐,每嵗春秋二祀,談志云:「廟有古杉侵雲上,已枯朽,枝葉鬰然,父老相傳僅百嵗,今不存矣!
119
《吳興備志》卷十四
URN: ctp:ws10568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