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萬姓統譜卷七十三   明。 凌迪知。 撰上聲。
3
四紙
4
、李俊民澤州人,得程子傳授之學,承安中,進士第一,為應奉翰林文字,尋棄官不仕,教授鄉里。隠嵩山,自號鶴鳴。嘗遇隠士授,以邵雍皇極數,劉秉忠甚,推許之。元世祖召至訪問,復乞還山,卒。
5
賜諡莊靖
6
李杲鎮州人,世以貲雄鄉里,杲幼,嵗好醫藥,捐千金,從易州張元素學,不數年,盡傳其業。資性髙謇,少所降屈,大夫非危急疾,不敢謁其學,于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療而愈者甚衆,當時皆以神醫目之,所著有《東垣十書》。
7
李慶嗣,洺州人,少舉進士不第,棄而學醫,讀《素問》諸書,洞曉其義,天徳間,嵗大疫,慶嗣攜藥與米,分遺貧民,全活者甚衆,年八十,無疾而終,所著有《傷寒纂要》及《傷寒論》、《針經》等書。
8
李獻甫,河中人,與其從兄獻卿、獻誠、獻能以文章名相繼,擢進士。獻甫博學有幹局,心所到處,人不可及。歴鎮南軍節度副使,死于蔡州之難,所著有《天倪集》。
9
李上達字達道,濟隂人,仕宋為東平府司户參軍。齊國建,為吏部員外郎,攝户部事。劉豫行什一之法,上達論其弊,改為五等之制,累官山東西路轉運使,到官再期,比舊增三十餘萬貫,戶部以其法頒之鄰路。
10
李革,河津人。性穎悟,讀書一再誦,輒記不忘。舉進士,累官戶、吏二部尚書。貞祐中,拜參知政事,後出知平陽府。城被圍,屢出戰,裨將出降,革遂自殺。贈尚書右丞。
11
李愈絳州人,慷慨尚志節。正隆中進士,為監察御史,彈劾無所避。累遷刑部尚書,在朝多所建明。後封隴西郡侯,卒,謚清獻。所著有《狂遇集》。
12
李復亨,榮州人。年十八登進士,調臨晉主簿。貞祐間,遷翰林直學士,行三司事,後拜參知政事,兼修國史,出為安國軍節度使。元光初,城破自殺。
13
李晏髙平人,倜儻尚氣,皇統中經義進士,為中牟令。世宗素識其才,召用之,後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㫖。卒,諡文簡。子仲略,大定中進士,累官吏部侍郎、山東按察使,剛介特立,不阿權勢,卒,諡襄獻。
14
李經錦州人作詩極刻苦,喜出竒語。李純甫見其詩曰:「真今世太白也」。由是名大震。再舉不第,拂衣去。南遷後,其鄉帥有表,至士大夫識為經筆,朝議就命倅是州,後不知所終。
15
、李德輝潞人性極孝友,操履清慎,仕為太原路總管,凡可以阜民者,皆力為之。後為安西行省左丞,招降羅施鬼國。及卒,蠻夷聞訃哀,哭之如私,親至,為位而祭,及立廟祀之。
16
李衎薊丘人,號息齋道人,博學多通,官至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卒諡文簡。衎善竹石窠木,所著《竹譜》,今傳子行官至黃巖,知州竹石,得家學,尤善山水。
17
李士瞻東安人,為翰林學士承㫖,封楚國公,嘗使閩,適海酋據福州城,王師攻之不下,士瞻諭以禍福,酋遂出降,閩人立祠祀之,有經濟集子守成,官至翰林檢討,有徳望河朔學者多師之,有一山文集。
18
李冶,欒城人。金末進士。世祖在潛邸,聞其賢,召問天下當何以治之,對曰:「有法度則治,控名責實則治,進君子退,小人則治」。世祖即位,召為學士,期月,以老病辭。歸去,買田封龍山下,聚徒甚衆。卒,年八十八。所著有《敬齋文集》及他著述,共百餘卷。
19
李●字伯鼎,黎陽人,守延平,擒寧化寨冦,及解福州,克海冦,冦閩,進擊福安寨,冦戰於政和泗州橋,弗賦詩曰:「戰敗誠宜死,沈思恨復牽,君親恩未報,忠孝事難全,埋骨應無地,知心祗有天,孤魂托」。
20
明月,夜夜白雲,邊遂戰死,事聞,贈鎮國上將軍、隴西郡公。兄鈞,字伯衡,累以戰功至懐逺大將軍,亦討砦冦於清流,戰殁,閩人號曰「雙忠。
21
李元禮真定人。性莊重,累官太常博士,一時禮文多其所詳定。元貞初,拜監察御史,彈劾無所囘撓,後改國子司業,卒,追封隴西郡侯。子端,仕至禮部尚書。
22
李茂大名人,徙家揚州。父興,臨卒,語曰:「吾死,爾善事母」。茂泣受命,奉母孟益謹。母病,目失明,茂禱于泰安山,三年,復明。母歿,居喪哀慟,聞者傷之。揚州再火,延燒千餘家,及茂廬皆返風而滅。事聞,旌之。
23
李彦忠永平人,性至孝,父喪,廬墓八年不至家,至治中旌之李黼字子彧,潁川人。父守中,為工部尚書。黼,泰定中以明經魁多士,累官宣文閣監書博士兼經筵官,數與勸講,毎以聖賢心法為言,至正中,江南冦起,出守江州路總管,捍賊有功,詔為行省參政,賊大至,城陷,巷戰,叱曰:「殺我,無殺百姓!」與從子秉昭皆罵賊而死,諡忠文。兄冕居潁,亦死于賊。
24
李齊,字公平,廣平人,元統初進士第一,知髙郵府,有政聲。時張士誠據泰州,河南行省遣齊往招降,被拘久之縱歸,已而有詔赦叛逆者,士誠陷髙郵,不受命,紿曰:「請李知府來」,乃受命」。齊往,則囚之。官軍進攻城,士誠呼齊使跪,齊叱曰:「吾膝如鐵,豈為賊屈!」遂遇害,時人悲之。
25
李孟上黨人,曾祖執金,進士。孟通貫經史,善論古今治亂,從仁宗居懐州,屢陳君臣父子之義,後累官中書平章政事,加翰林學士承㫖,卒,謚文忠。孟宇量閎廓,材略過人,三入中書,知無不言。子獻,御史中丞。
26
李之紹平隂人,家貧教授,學者咸集,至元末,以薦授國史編修姚燧欲試其才,凡應酬之文積十餘事,并以付之,之紹援筆立成,燧驚服焉。延祐中,遷國子祭酒,後遷翰林侍講學士,自號果齋,有文集,藏于家。
27
李泂,滕州人。有文名,以姚燧薦,授國史院編修官,遷待制,以養親辭歸。文宗召至,著書《輔治篇》以進,又預修《經世大典》,累官翰林學士,晚年僑居濟南。泂骨格清峻,如神仙中人,為文揮筆思態,疉出,有集四十巻。
28
李孝光季和,樂清人。少博學,篤志好古,隠居鴈蕩山五峯下,四方從學者衆,聲譽日聞。秦不花以師事之,南行臺監察御史闔辭,屢薦居館閣。至正七年,詔徵隠士,以秘書監著作郎召,見順帝于宣文閣,進《孝經圖說》,順帝大恱,賜上尊。明年春,陞文林郎、秘書丞,卒于官。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其文一取法于古人,而不趨世尚,非先秦、兩漢語弗道。有《文集二十卷,并《鴈山十記》行于世。
29
李庭夀光人,以材武選,至元中,從大將攻宋襄,樊取臨安,毎陷陣先登,以功累遷中書左丞。後東征日,本遇風壊船庭,抱船板漂流,抵髙麗,得還,再遷平章政事,卒,追封益國公,諡武毅。子大用,歸德府同知,以哀毀卒,大椿襲益都萬戶。
30
李學遜綱九世孫,博學洽聞,善天文,尤邃于《易》,為文典雅人有得其片,言隻字者,寶而藏之。所著有《易精解》、《中星儀象》等圖。
31
李奉先葉縣人。天性至孝,父卒,既葬,竊自嘆曰:「奉先兒時,父嘗戒家人曰:兒幼弗令獨入林野,慮其驚恐,今親沒一旦棄于林野,吾心惻然,安所忍乎!」乃結菴於墓側,晝夜臨哭,其中植樹數百株,時呼為孝子林」。
32
李廉安福人,元末以鄉舉魁登進士,尹信豐擁鄉兵守城,父子俱戕于難,邑人立雙節祠以祀之,所著有《春秋㑹》,通行于世。
33
李貞臨淮人。為人孝友謙約。幼避兵淮東,後居守倉卒,遇變有戡定功。洪武初,以姻聯戚里,拜駙馬都尉,封曹國公。薨,追封隴西王,謚恭獻。
34
李善長定逺人,國初迎附,仕至太師、左丞相,進封韓國公,坐胡黨暴卒,虞部郎中王國用上書訟公寃,不報,子祺尚皇長女臨安公主,為駙馬都尉韓國首附,義旗與謀軍,㡬畫饋餉,甚見親信,大封功臣,太祖諭諸將曰:「善長雖無汗馬之勞,事朕久給足軍食,功甚大,劵文比之,蕭何不幸死于胡黨,舉朝無一人救者,惜哉!」
35
李文忠思本,直隸人,開國累功仕至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國公,卒,追封歧陽王,諡武靖,配享廟廷。子景隆,靖難國除,嘉靖中裔孫嗣臨淮侯。文忠,髙帝姊子也,器量沈閎,莫窺其際,臨敵蹈厲奮發,遇大敵,膽氣益壯。夫以肺腑之親,攀風雲之㑹,東征西討,所向輒克,五出漢北,深入不毛,殘胡竄匿,獸駭鳥散,雖李靖之擒突厥,介子之斬樓蘭,蔑以過矣。家居恂恂若儒,生賦詩雅歌有祭征虜之風,詩曰:「文武吉甫,萬邦為憲,歧陽有焉」。
36
李琦元氏人。洪武初,以經明行修,授監察御史,遷大理寺副。永樂初,安南侵廣西地,命琦往。琦以書喻順逆禍福,安南感悟,遂歸侵地。還陞禮部侍郎。後占城與安南交惡,復命往喻,兩國遂和好。後陞湖廣布政使,甚得民心。
37
李得成淶水人,母張氏,避兵度不能脫,自投于河,後得成夢。母在河冰下,臥冰七日,致河冰俱釋。洪武中,以孝廉舉,授光祿寺署丞,遷尚寶司丞。永樂間,歴陞陜西右布政使。
38
李敏穎州人。洪武初,為工部尚書,尋陞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復轉工部尚書,賜以浙江田土卒,遣官祭葬
39
李希顏郟縣人,博通經史,窮極根柢。洪武初,為左春坊贊善大夫,進講經筵,多所裨益。嘗註《大學》、《中庸》心法,又同邑張叔廉亦以儒行卓異,徵為國子學正。
40
李昶,涇陽人。洪武中擢左府都事,陞戶部郎中。永樂初,陞北京刑部左侍郎,轉戶部。嘗扈從北征,轉運不絶。宣徳中,陞戶部尚書。昶和平謹恪勤,職事不解,而廉介之節始終不渝。
41
李質,字文彬,徳慶人,通詩經,有大志,以儒發身,為東廣樞密院同僉。值元末亂,守有徳慶、封州二郡地,洪武初,款附,授中書斷事,遷刑部侍郎,尋陞尚書,繼授浙江行省㕘知政事,致仕還。次子伯震,任光祿寺丞。
42
李文郁襄陽人,洪武中,任教官,尋陞通政司㕘議。永樂初,陞户部侍郎,未㡬坐事謫戍遼東。洪熙初,召復叅議,為人性介直,持守堅正,久處患難,不移其志。宣徳中,引年致仕,卒。
43
李祥,咸寧人。洪武初,督府斷事,歴僉尚寶司卿、浙江按察使。為人識度明雅,威儀莊肅,上素重之,親為誥詞,極其褒美云。
44
李象賢台州人,徙籍華亭。明《春秋》贍文詞。洪武初,舉本府儒學訓導。子至剛,博學能文,與舉明經,累官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預修《永樂大典》。出知興化府,卒于官。
45
李民瞻泰興人,由前元舉人選充通贊官。洪武三年授都督府都事,陞刑部侍郎,再遷尚書。後改戶部,卒于官
46
李徵山陽人,由國子生任考功監令,有幹濟才。洪武中,陞兵部尚書。李濬和州人。父旺,洪武初以從征有功,授副千户。濬襲職,勇敢自奮,累功陞北平都指揮同知。永樂初,以靖難功,進封襄城伯。及卒,子隆襲爵為將。重儒下士,御衆有方,守備南京,聲譽赫然。
47
李仕魯宗孔,濮州人,太祖龍潛時嘗識之。洪武初,詔求傳朱學者,郡吏以仕魯應上迎,謂之曰:「吾求子久矣,何至之晚也?」仕魯對曰:「臣聞君求臣,未聞臣求君。陛下方以武定天下,而臣欲以文進,故臣有待耳。除黃州同知,仕魯初,願備顧問」。上曰:「朕姑以民事試子耳」。未朞,果以治聞,召為大理寺卿。時有僧金碧峯者,應對稱㫖,求為増建職司,仕魯三上章,謂:「今天下學校尚未建儒,風尚未振而先為異端,立赤幟,非所以垂遠也」。上怒,仕魯乞歸,遂得罪以死。
48
李德仲修,號易菴,南海人。洪武初,以明經薦,授洛陽長史,後得請教諭漢陽,遂歸,卒于家。李仲德上,髙人,洪武丁卯,以賢才應辟任,龍江提舉,上言民情,未㡬攝河南道事,清儉執法,時以鐵面目之,陞大理評事,改刑部、四川等司主事,捐俸餘以濟公用,同寮髙志明等忌之,以事誣仲德,廷爭不屈,觸上怒,被誅,既而察其誣,特㫖賜祀,戮誣者以殉。
49
李新,字克明,通之子。天性剛直。洪武末,由太學生任兵馬指揮,歴監察御史。振舉憲度,轉工部郎中,能聲益著。官至戶部右侍郎,多所建白,宣廟常呼李戅而不名,其見重如此。
50
李遜,景州人,登洪武甲子鄉試,學行卓然,官至翰林院學士。李玉,交河人。永樂初,由戍卒守邊,克效勞勩,屢立戰功,累陞真定指揮使。宣德初,陞中軍都督僉事,封新建伯。
51
李祥河間人,由太學生歴官有能聲,仕至陜西布政使,名重一時。李堅武涉人。父英,開國有功,為驍騎右衞指揮僉事,力戰死。烏撒,贈指揮使。堅尚太祖第七女大名公主,為駙馬都尉,嘗與駙馬歐陽倫、梅殷、陸賢賑濟北平。建文君即位,進公主、大長公主。堅素負才勇,充左副將軍,從長興侯北進,遇靖難兵,諸將謹備西北,靖難兵突擊,出不意,破西南長興侯,大破靖難將丘福,又攻子城,堅出接戰,互有勝負,封堅灤城侯,食祿千五百石,與世劵。已而兵敗滹沱河,薛祿引槊中堅墜馬,祿揮刀直取堅堅,大呼:「我李駙馬,勿殺祿擒!堅見成祖、成祖謂爾至親,今至此,奈何?」械送北平。道卒,子莊以公主故,特宥當嗣。公主懼禍,繳誥劵,莊流寓南京詩酒,終其身。公主至宣徳初,卒。或曰堅子莊嗣侯,謚威壯。弟成為中都留守,改山東都指揮,成子陞世南京衞指揮使,祿後封陽武侯。
52
李任,永康人,洪武中,襲父爵,為燕山右衞指揮。永樂初,陞遼東都司,鎮守彰徳。宣徳。元年,従征交阯叛賊黎利守昌江城,獲都督蔡福,逼令福至昌江城下,呼任等速降,任於城上唾罵福曰:「汝為大臣,不能殺賊,反為賊用狗彘,不若用銃擊之!」賊懼,擁福去。賊以昌江為官軍,出入咽喉之地,大集兵衆,用鳥銃呂公車雲梯來攻。任與顧福等留老幼婦女守城,率精鋭出擊賊,燒其攻具,賊又築壘射城中,任福夜出襲破賊營,賊掘地洞,欲潛入城,任開横溝,用將軍石擊之,入者輒死。城中士卒初有二千餘人,前後三十餘戰,至是死亡過半。賊益兵衆,攻圍日急,相拒凡九閱月,人力疲困,芻糧匱乏,而賊益衆,以雲梯登城,奪其門。任復率死士三戰三敗之,賊擁衆益兵而入。任與福不能支,乃自刎死。
53
李遠懐逺人,沈毅有膽力,善騎射,從軍靖難,累功封安平侯,從征時,突陣力戰,馬蹶被執,罵不絶口而死,追封莒國公,謚忠莊。
54
李嘉宛,平縣人。幼立志,事父母盡孝,始為奉祠所禮生。永樂初,以守城功授鴻臚序班,陞通政司㕘議官,至禮部侍郎。嘉持身端謹,剛方嚴毅,人不敢干以私
55
李孟璿海鹽人。祖元白,以賢良起家嘉興副總管,清白著吏績。孟璿,永樂中以經明行修被薦,歴嘉興、汝寧訓導。所著有《南庄集》。弟仲璣、季衡,皆有文行。季衡有《西溪集》,子景、孟景、孟子滂,俱知縣。
56
李隆,字彥平,和州人,永樂中,襲父爵,總兵鎮山海三關。宣徳元年,留守南京,十八年召還。隆丰姿凝重,器宇宏遠,最識大體,接儒者之禮尤恭,上下,靡不敬畏。正統中,以得人心見疑,召囘京師,始近聲妓,為自安計,自後代者,終莫能及。
57
李季鼎大興縣人,永樂初,以國子生拜為左春坊贊善,講經書,深見禮待,為人博學强記,當時號為「書庫。及致仕,猶訪以時政。宣德初,以輔導功錄其子
58
李時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永樂甲申進士,選為庶吉士,除刑部主事,預修《實錄》,改翰林侍讀。嘗陳時政十五事。洪熙初,改監察御史。宣德初,復舊官,尋陞學士。正統中,選國子祭酒。教規嚴整,士類多所造就,存心不愧古人,所著書甚多,學者稱為古廉先生。卒謚文毅,鄉學祠之李友直清苑人,為北平布政司叅議,陞刑部侍郎。洪熙初,陞刑部尚書。宣徳初,改工部。為人坦夷明敏,不與物競,與人言,必歸于忠厚,人有急必赴之,有犯者不校,人皆稱其寬厚長者。
59
李素,順天,平谷縣人。永樂中,浙江按察司副使在任●奸擿伏,深知民隠聽訟折獄,下無遁情,執法平而吏民服。
60
李厚,字執中,祁門人。自幼性孝,美姿容,頎然孤特。洪武中,選補弟子員。永樂初,由太學生授刑部主事。存心忠恕,臨事決斷,籍籍有聲。時京師密察民俗甚嚴,有坐童孫毆祖母獄者,厚以童稚無知,非真有所毆也。上疏請,悉不聽。
61
李彬,字文質,懷遠人,嗣父指揮僉事。靖難,累功封豐城侯,總兵鎮交阯,卒,追封茂國公,謚剛毅。李驥字尚徳,郯城人,洪武丙子舉人,授給事中,仕至河南知府。
62
李慶順,義縣人,由國子生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累官兵部尚書兼太子少保。安逺侯栁升征交阯,慶參督軍事,至交阯,卒。慶剛直敢為,不畏強禦,遇事有未便,侃侃爭論,當時嚴憚之。
63
李公諒濰縣人。性沈重寡言,以賢良舉擢翼城知縣。時兵燹之餘,民不聊生,公諒教民拾野菜槐荳五易水,煑之以濟,饑民免,流離驛中,夜常有怪,使客靡寧,公諒移牒城隍,神其怪,遂滅。終廣州知府
64
李茂●黃巖人。永樂中進士,擢刑部主事,尋陞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在任廉慎,安詳僚友,咸推重之。善吟詩,志尚淡薄,不慕容進。方六十餘,即乞致仕,優游十載而卒。
65
李昌祺,廬陵人。博學强記,永樂甲申進士,選為庶吉士,歴官禮部郎中,舉陞河南左布政使,蒞政精敏,庭無留事,時以廉能稱,致仕,卒。所著有詩文集藏于家。
66
李騏長樂人,永樂戊戌舉進士第一。初名馬文廟,親改今名。為人耿介有氣節,不肯媕婀,依隨仕終翰林修撰
67
李芳,直隷人,永樂十三年進士。宣徳中,為刑科給事上,毎朝退,御便殿與大臣議事,百官●左順門,芳直前言:「洪武中,百官朝退,凡大臣奏事,必給事中,二人與之俱,所以防弊」。上顧謂侍臣曰:「芳言是芳,退輒自矜,每見百司所為,事少不如其意,即詣上前言之,衆皆側目。上亦惡其訐,降為嘉興海鹽縣丞。
68
李衍文盛,鄞人,貢入太學,中順天乙卯鄉試,㑹王振承張太后㫖,選衍寫經,托疾弗往,因久次不銓,遇恩例授廣州府推官,屢辨寃獄,以撫剿反寇有功,陞刑部員外郎。時曹、石用事,亨家人奪民,產訴於朝,衍承命往勘,歸田於民,大忤亨意,諷錦衣門達構衍重罪,謫戍宣府,亨敗,得復官,還田里,以孝友稱。
69
李立,南豐人,永樂乙未進士,為監察御史。廉重剛正,不輕許予,●姦擿伏,風紀肅然,貪墨者望風避去。金壇縣民被誣為叛五里餘,廉得其情,為平反之上,目為「小李」而不名。嘗告歸省,賜鈔二百錠,道經巡鹽官舍,見雞毛委積如山,即命館人以一雞令試拔之,得毛㡬何,計贓,奏黜其官,時人謂之「李雞毛」。仕終按察司副使。
70
李蕡,字茂實,長洲人。永樂進士,除兵部主事。在武選二十年,受知於尚書方賓,陞太僕少卿,闕遣領。王驥征麓川,奏蕡為佐,還陞兵部侍郎。蕡勤敏有吏材,習知兵事,性沈厚,不茍居鄉,未嘗以貴加人,以厚徳稱。
71
李賢字原徳,鄧州人,宣徳壬子鄉試第一,癸丑進士,授吏部主事,仕至少保、吏部尚書、華葢殿大學士,卒,贈太師,謚文達。賢為人恭嚴莊重,得時行,志不為小廉曲,謹平居無疾言,據色其容,粹然見者如在春風中,浮躁者為之自失,隂狡者為之中阻,葢其所養者深,故其所得有大過人者。論者謂天順以來,所以正君徳、恤民生,進賢才,廣言路,抑僥倖,卻夷狄,皆賢之力,云三楊之後,文達一人而已。
72
李棠,字宗楷,縉雲人,宣徳丁未進士,歴官侍郎。李紹克述,江縣人,宣徳癸丑進士,改吉士,授檢討,仕至禮部左侍郎。李田,字舜耕,嘉魚人,景泰甲戌進士,歴戶部郎中。成化初,督餉征蜀有功,擢廣東左㕘議。海南夷叛,躬抵巢穴,懇切開諭,夷皆效順,進左叅政,閱嵗辦綵幣,除墨印之弊,累遷副都御史,巡撫京畿,嵗饑,發廩賑之,嘗建議增漕以足邊餉,嚴令以警邊,烽給財以市戰馬,設法以完隊伍,專任以責成功,立禁以息嚚訟,皆允行之。中官汪直用事,怒田不私謁,遂歸,或怵以禍無懼色。李濬武,定州人,由太學生擢監察御史,性資篤實,宣徳中,歴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素安邑人,宣徳,庚戌進士,授戶科給事中,累官通政司右通政,剛直有為,敷奏詳雅,時論稱之。李輅安邑人,正統中,由御史出知大名府,久之,增秩至陜西參政,掌府事學士。曾鶴齡嘗稱其為政清而溫,惠而直,廉而不激,寬而不縱,時人以為實錄云。
73
李遜,字時敏,南豐人。進士。正統初,知嘉善。機警有吏才,下不能欺。秩滿,民乞留,陞俸復任。三載,陞知廉州府。
74
李堅唐縣人。正統末,舉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拜監察御史。時上求翠羽於諸省,堅上章止之。坐是外補桐廬知縣。興學勸農,抑強弭盜,建立義倉,積穀數萬石,徧設鄉社,以教童蒙之士。堅嘗蓄馬於任産駒一,及歸留之,至今,民稱其清介。
75
李泰文通,香河人,正統戊辰進士,歴翰林院學士。李本立之,富順人,正統戊辰進士,歴官尚書。李敏字士勉,襄城人,景泰甲進士,歴官尚書,謚恭靖。李衍文盛,隆慶州人,景泰辛未進士,歴刑部尚書。李綱廷張,長清人。天順丁丑進士。初授御史,出按南,直隷浙江,風裁甚著。憲廟即位,首請斥胡僧伎士。累陞左僉都御史,出督漕運。二年卒。綱性峭直清介,與物寡合。平江侯陳豫素與有隙,聞其沒,即館笥篋,惟衣書而已。上知清忠,賜祭葬。
76
李承芳茂卿,嘉魚人。幼穎敏,生七月,以筯畫灰作「土地」二字,年十四,伯父中丞田指鄉富貴者示之曰:「兒志及此乎?」對曰:「富貴不淫貧賤,樂兒志也」。成化庚戌,舉進士,授大理寺評事。無鮮裘良馬,嘗謂主事楊循吉曰:「予得俸三十緍,可津而南矣」。及陞寺副,遂謝病歸,與其弟承箕隠黃公山,講學賦詩,論治以教化為本,雖蔬食屢空不悔。
77
李瓚臨汾人。成化間,履任屬,嵗大饑,檄屬縣儲蓄備賑,每嵗春散而冬斂之,以故民無轉徙者,又漳、衞二水,瀠紆郡邑,公力建浮艘,四民乃不病,涉當●治,丙辰,河決長垣,東明間公築長堤,延袤二百餘里,旁植榆栁數萬株,沿堤置舖,遇大浸,輒補葺,而元城亦築衞河堤,工費相等,世享其利,百姓有不事生業犯法者,督令紡織,逺近革化,父老言李公在任十有二年,百姓忘分,若家人父子云。
78
李東陽賓之,茶陵人,四嵗舉神童肄業京庠,天順甲申年舉進士,改吉士,授編修,仕至少師、吏部尚書、華葢殿大學士,致仕。卒,贈太師,謚文正。東陽慧悟夙成,文章瀟灑,代言敷奏,明暢爾雅,又能奬進才雋,推挽聲譽,風韻所漸,人皆嚮附。事太陵,稱忠勤。康陵時,周旋曲濟,保護善類,清謹弗渝,休休不專,政歸卿寺,人顧思之。
79
李秉,字執中,山東曹州人,正統丙辰進士,授御史,仕至吏部尚書致仕。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敏。秉才識宏博,議論持正剛直不阿人意,宣遼一鎮,功業徳惠,在人耳目。秉銓方鯁,為人所忌,竟不復起。
80
李充嗣士修,四川內江人。成化丁未進士,改吉士,授戶部主事。忤權貴,謫岳州府通判。陞隨州知州,薦陞按察僉事,仕至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充嗣忠亮典則,執法不撓。巡撫東南,治水白泖,勿規小利,遂獲大功。坐奠留都,不動聲色,尤其偉然者也。
81
李旻,字子陽,錢塘人。成化進士及第第一,授翰林修撰。歴兩京國子祭酒,明習典禮,振舉師模,葢亦不負科名云。仕至南京吏部侍郎。
82
李遜學希賢,上蔡人,成化進士,歴浙江提學僉事。器字端雅,寬而有制,教人以敦行尚實為本,人才髙下,甄別不爽,而奔競躁進者,常在所抑,一時士習亦為少變。官至禮部尚書。
83
李應禎名甡,以字行,更字禎伯,長洲人。景泰癸酉領鄉薦,入太學。時有中貴欲致為塾師,禎固拒之,授中書舍人,直文華殿,例寫佛經。應禎上言:「臣聞為天下有《九經》,不聞所謂佛經也。臣實不能寫」。上不之罪。歴南京太僕寺。少卿好古博學,篆楷俱入品格,文詞簡健,喜面折人過,人多憚之,卒之日無以為斂。
84
李承箕世卿,嘉魚人。幼有大志,不喜為舉子業。好為古詩文。入大崖山,讀書非禮不動。赴成化庚子鄉試考官桑恱首選其卷,監臨者不從。悅上書政府論薦。丙午,領鄉舉。丁未,一試禮闈而歸。聞嶺南陳獻章講學徒步,往師之,不復仕進。乃築釣臺黃公山,與兄承芳日夕奉母怡愉一堂,雖貧,約不計。及母喪,寢苫枕塊,不離喪次。為人寡言笑,終日端坐,人莫窺其所存。為詩文,下筆立就,若不經意。工草書,人爭傳之。所著有《大崖集》。
85
李進時勉,山西曲沃縣人。由進士成化二十年任廣平太守,平易近民,作興士類,遇嵗旱,為民焦思,修利民閘,灌田千餘頃,以通水利。渠道疏分,澆灌有序,巡理增治,俱定有成規,至今民受其賜。代之者稷山王衡,稱其誠心愛民,不干虛譽,不事虛文,葢紀實云。
86
李芳,字德馨,利津人。成化進士,授監察御史。劾尚書薛遠、滕昭出按山西,值嵗荒,奏●內帑賑之。時汪直恃寵,嘗令人誣告兵部尚書項忠不軌事,命都御史王越往按其事。越薦芳同往,因語同事者曰:「吾寧得罪于權倖,豈可得罪于天」。累陞江西按察使,發奸擿伏,吏畏如神。時李孜省、鄧常恩輩居要路,族人恃勢凌人,皆置之法。年五十三,引年歸。
87
李貢,字惟正,蕪湖人。與兄贊、成化同舉庚子鄉試,而甲辰進士,復同登焉,授戶部主事,陞員外郎。丁巳陞刑部正郎,決岐府久滯之獄,清山東,久隠之田。陞福建憲使,陞陜西右轄,轉山西左轄。時各省賂中官瑾者如市,公曰:「割民膏以媚權倖,可乎?」陞都憲,巡撫遼東。初,公分巡時,恩敷於遼,遼人悅之。時總兵都督毛倫挾瑾氣勢,轄貢貢,弗為意。故事,都御史當坐其左,竟坐之。倫多不法事,為裁抑,深銜之,密嗾瑾害公。瑾以他事罰貢米五百石,迫致仕貢,喜曰:「今日皇甫規得與黨人同列矣,丈夫不當如是邪?」即日歸,瑾伏誅。詔起貢巡撫順天,整飭兵備。是時,軍民虐于瑾者,率起為盜,殺官刼庫,其勢孔猖,貢獲渠魁,斬之,賊遂南奔。陞兵部右侍郎。卒,贈資善大夫、南京工部尚書。
88
李堂,字時升,鄞人,成化丁未進士,授工部主事,監税蕪湖,中官宋昻,怙巨璫李廣,勢張甚,沮遏商人,堂力尼之,減商稅,嚴計簿不貸,絲髪昻蟊獵,無地銜之。歴應天府丞,㑹嵗饑,盜●訛言沸騰,堂單騎諭衆,咸感泣歸命,乃執其渠魁以徇,協從者慰遣歸農,四境帖然。陞南京光祿寺卿,改僉都御史、提督操江,陞工部右侍郎,督修京倉,事竣,汴徐河患吿,急勅兼左僉都御史,總督修濬,而鎮守河南太監廖紀,即廖堂弟也,以堂提遏嚴忮,恚媒孽堂,遂謝病以歸,家居十餘年,閉門纂述,有《正學類編》、《四明文獻志、堇山遺稿若干卷梓行時。
89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成化丁未進士。孝宗即位,上永保天命,疏觸忌諱,謫陜西咸寧丞。數月即召還,擢職方司主事。居十八日,中書舍人吉人言事下獄,復被媒孽成狀,下司寇議罪。文祥毅然誣狀不辭,復竄滇南衞。經歴文祥至,立均差法,招寨長,申斷場禁,久而安之。提察副使吳公檄兼學事,都御史鄧廷瓚奉命征南苗,咨兵略,大奇其才,以憲職薦。尋以齎表入覲京師,疏兩上告歸,不許。即南還省母,大雪中行數百里,至商城曲渡,水隕陷焉,士論惜之。
90
李浩字師道,曲沃人,成化甲辰進士,歴尚書,謚莊簡。
91
李介守貞,髙密人,成化己丑進士,歴侍郎。李孟暘時雍,睢州人,成化壬辰進士,歴尚書。李鐩時器,陽隂人,成化壬辰進士,歴尚書,謚恭敏。李熙師文,上元人,●治丙辰進士,任將樂知縣,拜南京監察御史,事多執法。鄉里有不悅者,熙曰:「朝廷與鄉里孰重邪?」逆瑾擅政,以言事械繫于京,被重刑,落職歸。又以劾二府貪吏,瑾復行南京,廷杖三十,㡬死。南京禁衞久不刑,為熙選卒,習杖數日,熙在府獄,人為之憂恐。熙作外舅夀,頌數百言,人見之,歎服不已。嘉靖初,詔起為饒州知府,轉浙江按察副使,卒于官。李瓚宗器,濮州人,●治間登進士,授刑部主事,陞通政司叅議。以不屈劉瑾,降饒州通判,陞江西僉事,累官都御史,整飭薊州等處邊備兼巡撫順天、保定等府地方,提督紫荊等關,經略東西二路。築長蛻堡城,募兵設隘,勞績著聞,賜白金文綺,進尚書,請歸老卒,諭祭營葬,贈太子太保。李嘉祥貴池人,丙辰進士,●治十年任,後擢南京户部員外郎,卒。舊志稱其公勤明敏,民吏畏服,嚴於勸課,士習丕變,毀淫祠佛寺,慶嘗及見之,祥形不踰中人,天才振●,見事風生,慨然有淩駕三代之志,屏奸剪弊,動中機㑹,莫可測,度人視之,如雷電鬼神云。至於感時事而陳利害,辭情慷慨,聽者改容,嘗具疏語侵權,宦人皆危之,而公自若也。使士風日趨,雅道民俗,日有生氣,自國初以還,一人而已。嗚呼!可謂雄刺史哉?正徳丁丑,同知潘塤入嘉祥於名宦祠。李伸道甫,三原人,進士,為監察御史。按江西,能預防宸濠奸,擢守嘉興,以道自重,言笑不茍對,吏民不怒而威有大豪侵官錢,事覺,在繫,奸利益甚。伸廉得之,令并收其子子,聞膽破嘔綠汁死。有殺兄謀奪其官者,不具輸狀,伸一訊遂服。於是奸惡束手,貴勢無敢以私撓之。每從學士弟子講學相詰難,至忘等威。及遇事,無假毛髮舉措,因民不干聲譽,中和之政,獨推伸焉。伸去郡餘三十年,士民頌思如一日。
92
李時宗易,任丘人,●治壬戌進士,歴少師、太子太師。華葢,殿大學士。李鉞虔甫,祥符人。●治丙辰進士,歴尚書,謚康簡。
93
李香汝蘭,分宜人,正徳辛巳進士,歴官都御史。李濂川父,祥符人,人稱大梁才子。正徳癸酉省試第一,甲戌舉進士,歴官按察司僉事,嘉靖丙戌免歸,年纔三十有八。歸後二十年有《春遊槀》一冊,傳于士林。詩文俱率意走筆,不事煅煉,有古朴風。
94
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從父寓大梁,年十八,舉鄉試第一,●治癸丑進士,授户部主事,歴郎中,代草劾瑾,逮下詔獄,罷歸,復起為江西提學副使致仕,卒。子枝,善文賦,有父風,舉進士,夢陽為人,氣髙節挺,孤立峻視,不能少縮,下時依貴人,又如鳯矯龍變,人㒺不知其為祥,亦㒺不駭其異,故再罹竒禍,坎●終其身,世咸疾之如讐。袁公獻實曰:「余嘗使大梁,見李公雙,瞳炯炯如電,論古今終夜不少休」,噫!斯人也,豈世俗所能容哉!」
95
李承勛立卿,嘉魚人。●治癸丑進士,授太湖縣知縣,仕至兵部尚書,卒贈少保,謚康惠。承勛學有源委,才無枝柱。提兵南征,曉暢軍務,通達國體,議論英●,潔廉自守,家無餘貲。
96
李廷相、字夢弼,瓚子,●治壬戌進士第三,歴禮部尚書,謚文敏。李黙字時言,建寧人,正徳辛巳進士,歴官吏部尚書,為趙文華構陷,斃于獄。李紹賢字崇徳,江西人,進士,授行人。諫武宗南巡,友人勸之,李曰:「匹夫之志,不可奪也」。時與舒芬等同疏入廷,杖死。紹賢不移家,惟僕二人。舒芬裹瘡往歛,為作紹賢志。
97
李憲卿,字廉甫,崑山人。嘉靖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歴都御史。開府江陵,採辦大木。屢疏興工,罷採以蘇荊、蜀故地窮邊裔而民不告勞,人以為難。
98
李一瀚源甫,僊居人。嘉靖戊戌進士,歴都御史,歴官以清謹稱李攀龍于鱗,歴城人。嘉靖甲辰進士,性侃直,不屑撫依。阿為刑部郎,守順徳,有政績。提學陜西,督中丞,以檄致于鱗,使屬文于鱗不懌,曰:「副使而屬提學,非而屬也,且文可檄致邪?」遂告病歸隆
99
慶初起浙江副使,歴參政,河南按察使,以母喪哀毀病困卒。為郎時,與一時名流,王元美宗子相、吳明卿、徐子與梁公實輩日相與,上下其議論,博綜羣籍,摭華掇英詩,逼盛唐文,追西漢識者,評曰:律至仲黙而暢,獻吉而大,于鱗而髙,其信哉!」
100
李文麟字楨叔,無錫人。嘉靖甲辰進士,令諸暨,擢南京兵部主事,以郎中書考卒于家。平生詩酒自娛,其大較也。官政家事,皆非所急。
101
李時行少偕,號青霞,番禺人。嘉靖辛丑進士,出宰嘉興晉南京兵部主事,以事已官,遂不復有歸志徧逰,吳、越、齊、魯諸名山,所至寄情詩酒,葢落落世,故若無所嬰於中者。
102
李士翺,字如翰,長山人,由進士嘉靖中知荊州府。性清介,政多平恕,斷獄明允,不詭隨希寵。調知承天,時慈宮南祔,供應浩繁,翺區畫有方,民不為擾。嵗饑,多方賑賉民,駢死疫癘,捐俸營地葬之。比遷秩,行李蕭然,士民感仰。歴官至戶部尚書。
103
李舜臣懋欽,一字夢虞,樂安人,癸未㑹試第一,年方弱●,長身玉立,文雅器度甚偉,白巖、喬公為吏部,方以耆宿奬勵後進,一見嗟異,以台輔期之,調吏部文選司主事,轉員外郎,出為江西提學僉事,陞南京國子司業,進太僕寺卿。性簡重慎詳,居家儉素,不樂紛華,讀經,謂漢儒註疏,去古未逺,其言足據,復用六書,正其舛訛。為文力浣脂澤,專崇風味,盡刊枝葉,獨臻妙約。章丘李伯華以書遺之曰:「公文盡去皮肉畢,竟如伏羲六畫已乎?然文人獨詣反約為難,我朝文章家自一名品也,有《戶部符臺集》。
104
李瀚叔淵,沁水人,成化辛丑進士,歴官尚書。李一元調卿,建徳人,嘉靖丁未進士,歴官南京刑部侍郎。李遂邦良,豐城人,嘉靖丙戌進士,歴南京兵部尚書,謚襄敏。李璣邦在,豐城人,嘉靖乙未進士,歴官尚書。
105
李丕顯憲文,長樂人。嘉靖乙未進士,歴官都御史
106
萬姓統譜卷七十三
URN: ctp:ws959657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