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二百三十三 明。 彭大翼 撰補遺。
3
文史。
4
振綺
5
唐詩揮筆如振綺。
6
含瓊
7
稱人抱賢,才曰含瓊,含珉銀蝌。
8
唐詩「清晨聴銀蝌薄,暮辭金馬銀蝌」,疑是詔書字也。金䇿
9
朝廷錫祚所用也。
10
義根
11
《晉書》:劉敏元,字道光,北海人。潛心●易,不好讀史。嘗言讀書當味義根,何為費功於浮辭之文?
12
理窟
13
世說、張慿舉孝㢘劉真長,惔即與同載詣撫,軍至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曰:「張慿勃窣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14
寄玉緘珠。
15
《白傅藏書》於東都聖善寺號《白氏集。李丞相公垂有詩曰:「寄玉蓮花藏緘珠,貝葉扄院閒容客,讀講倦,許僧聽。部列雕金榜,題存刻石名。《永添鴻寳集》,莫雜小乗經」。其為當時推重如此。白樂天,太和中為太子賔客,故云白傅」。
16
視月窺日
17
世說、禇季野語孫安國曰:「北人學問淵源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固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注云:「學廣則難周難,周則識闇,故如顯處。視月學寡則易覈,易覈則智明,故如牖中窺日也。
18
絶藝
19
玉海稽合衆美,裁成絶藝,書國之逸,品也縟文。
20
繁,文也。
21
帖括。
22
其明經則誦帖括謂之機,括而誦之以求僥倖也。《幽經
23
《文選》散《幽經》以驗物,幽經,仙書也。《勦說》。
24
《禮曲》禮母,勦說勦說」者,取他人之說以為己說也。《秘思》:
25
梁王逰兔園雪下,授簡於相如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為寡人賦之」。
26
玉牒金册
27
竝國史也。《文選》:生必耀華名於玉牒,沒則勒洪伐於金册。
28
綵●香緘。
29
綵●魚頭,香緘燕尾,皆束書之具也。唐詩綵●,魚頭比目縱,香緘燕,尾同心轉。
30
舍采。
31
古者士見於師,以菜為䞇」。又云:「卿大夫之子弟,衣服采飾,皆減損之,以下其師」。
32
獵精
33
謂獵取其精華也。唐詩《獵精草,太●黄馬劇談。
34
惠施有黃馬、驪牛之說,《文選》騁黃馬之劇談。又公孫龍持白馬之論以度關。
35
碧雞雄辯。
36
漢王褒作《碧雞頌》,文選縱碧雞之雄辯叩缶。
37
陸士衡文賦:懼䝉塵於叩缶,顧取笑於鳴玉,言缶瓦器而不鳴,更䝉之以塵,故取笑乎玉之鳴聲也!
38
挈瓶
39
陸賦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挈瓶,小器也。此喻作文才智之小易空竭也。
40
辯囿
41
言辯者多詞,如苑囿中草,木之繁蕪也。詞門。
42
言文詞之門閫也,《唐詩豈能逹詞門翰藪。
43
文選縱詞源於月徑,披翰藪於雲扄言泉。
44
《初學記重席吐言,「泉」言,詞如泉之涌也,吐蘅吐蕙。
45
稱人善屬文也。
46
含珉含瓊。
47
稱人,抱文才也。
48
鳳尾諾。
49
諸侯箋奏,皆批曰「諾」。其草書則若鳳尾形,故曰「鳳尾諾鶴頂書」。
50
凡人君有所徴辟,用鶴頂書,又唐未人萇風嘗贈羅隠雁頭箋百幅。
51
呻佔畢
52
學記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注云:「今之教人者,但吟諷其所視之簡牘,不能通其藴奥,乃多發問,辭以訊問學者,而所言又不止一端,故曰言及於數也。
53
出巵言:
54
荘子曰:「巵言日出巵,酒器也,人皆可飲之而有味,故後人以有味之言為巵言」。
55
操觚
56
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書,猶今之簡也。又史㳺《急就章》,急就竒觚與众異。注云:觚者,學書之牘。或以記事削木為之,或六面,或八面,面皆可書。觚者,稜也,有稜角也,染翰。
57
翰,筆也,謂染墨於筆,而制為文字也。竿牘
58
竿牘,竹簡也。東漢吳祐父恢欲殺青竹,簡寫經書,祐諌止之。注云:「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出,去其青易,書復不蠧,故謂之「殺青」,亦謂汗簡。又木簡以書詞賦,其長一尺,謂之尺牘,用帛以書,謂之尺素牘,書版也。
59
簡書
60
詩「小雅畏此簡書」。注云:「簡書䇿,命臨遣之詞也」。竹帛。
61
古未有紙書,或用竹簡,或用帛,故曰竹帛鉛槧」。
62
《西京雜記》:揚雄好事,常懐鉛提槧,從計吏訪四方異語,即以鉛摘刻之於槧作《方言》。按鉛青金錫類,槧削版牘也,斷木為之。
63
鼎書。
64
唐詩漢武清齋讀鼎書
65
館劵
66
五代唐舊制,館劵出於戶部,安重誨請從內出,與任圜争於上前,卒從重誨議。按劵,契劵也,館榖所用飲食文書。
67
黃卷
68
古人寫書用黃卷,以蘗染之,所以辟蠧一說,以雄黃塗之,故曰黃卷」。
69
紫書
70
天帝詔書也,用之以招仙六緯。
71
《五經》之緯及《樂緯》也。
72
四科
73
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宜實,詩賦宜麗,是謂四科,鸞驚鷹峙。
74
梁元帝古跡啓鸞,驚之。竒既聞之於索靖鷹峙之巧,又顯之於蔡邕。
75
鴻起鱗騰
76
《抱朴子》曰:吴之善書者,則有皇象、劉纂、岑伯然、朱季平,中州則有鍾元常、胡孔明、索靖、張芝,竝用古體,飄乎若起,鴻之乗勁風,騰鱗之躡驚雲。
77
金石調
78
初,學記調與金石諧。
79
珊瑚鈎。
80
唐詩文采珊瑚,鈎喻人,文采如珊瑚,鈎之明潤也散帙。
81
《唐詩「今晨散帙眼忽開散帙」,謂展書卷也刋章
82
東漢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為刋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刋削也,謂削去吿人姓名。
83
竒紀
84
《文選》名標於竒紀,謂竒書所載也。飛書。
85
東漢廣陵王荊,性刻急,隠害,光武崩,荊王哭不哀,而作飛書,封以方底,嚢令蒼頭詐稱東海王彊舅郭况,書與彊彊,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又梁松怨望,乃懸飛書誹謗,下獄死。注云:「飛書者,無根而至,若飛來也,即今匿名書。
86
判花詩草。
87
劉克荘贈洪使君,判花,人競誦詩草,士深藏藻笈琅圅。
88
瓊文藻笈,琳篆琅圅,皆指道書也。度曲。
89
謂歌終更授其次也。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倚歌。
90
「漢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按倚瑟者,聲氣依瑟也。即今以歌合曲也。又《綱目》:元嘉二十二年,始設登歌工歌堂上,貴人聲也,故曰登歌。或曰五帝三王之聲,故曰登歌。
91
折簡。
92
猶言半簡也。梁王詧將尹徳毅說詧曰:「王僧辯之徒,折簡可致,言其致之易也」。
93
條刺
94
條謂分條之也。刺,謂書之於刺版也,破的。
95
言詩句中理,如射之破的也。《唐詩》「破的由來事潄芳」。
96
《文選》潄六藝之芳潤。言作文章者,乃潄蕩六藝之芳香潤澤以成之也。
97
咫聞》
98
《國語》:晉文公讀書三日,曰:「吾不能行咫聞則多矣。咫聞近聞也」。
99
關覽
100
漢張升好學多關覽,而任情不羈,關涉也。慶削。
101
稱人書簡曰「慶削」。
102
良書
103
墨子獻書於●王,王受而讀之,曰「良書也」。世俗稱「人」書簡曰良書本」,此又曰「芳訊」,曰「寳札」、曰「瓊音」、曰「瑤緘」、曰「蘭訊」。
104
秘文、怪牒。
105
藝文玉板秘文瑤氊怪牒墨,妙筆精。
106
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瓊枝旃檀。
107
佛經瓊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聖賢,無徳不備,喻之詩文,無字不工也。
108
鷺濤鳳彩。
109
《唐詩「鷺濤開碧海,鳳彩綴詞林」。喻人文章有「波瀾光彩」也。
110
連珠
111
傅●曰:連珠興於漢章帝,班固、賈逵、傅毅,皆受詔作之體,欲使歴厯如貫珠易覩而可恱,故曰「連珠。然沈約云:「連珠之作,始自揚子雲」。至歐陽詢作《藝文類聚》中,亦有揚雄《連珠》,則知斯文之興,不自漢章明矣。
112
哀玉
113
唐詩「清文動哀,玉言佳士,文清如玉,聲之哀也。九齡升座。
114
明皇於勤政殿設七寳,装成一座,髙七尺,召諸學士講論古今,勝者乃得升。張九齡論辯風生,首登此座,子野揚鑣。
115
裴子野撰。《宋略》二十卷,蘭陵蕭琛謂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論》,分路揚鑣。
116
五經鼓吹
117
晉孫綽重張衡《左思賦》,每云:「《三都》、《二京》,五經之鼓吹也」。又唐薛放對上曰:「《論語》,《六經》之菁華也」。
118
六籍奴婢。
119
南部新書劉蕡精於儒術,嘗看文中子,忿然而言曰:「才非上聖,擬上聖述作,不亦過乎!」客曰:「文中子於六籍何如?」蕡曰:「若以人望人,文中子於六籍,猶奴婢之於郎主耳」。後人遂以文中子為六籍奴婢。
120
學盤盂書。
121
漢田蚡《封武安侯學盤盂》諸書,王太后賢之。注云:《盤孟,書黃帝史孔甲所作也。凡二十六篇。書盤盂中所為法戒諸書,諸子文書也。
122
注竒難字。
123
隋曺憲譔《桂苑珠叢》,後歸唐。太宗嘗讀書有竒難字,輙遣使問憲,憲具為音注,援驗詳複,帝咨尚之。
124
被服儒術
125
白帖河間王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被服,言常居處其中也。
126
觝排異端。
127
韓退之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黏黐鳥。
128
韓文孜孜凭書案譬,彼鳥,黏黐,蠧書蟲。
129
韓愈雜詩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後前,豈殊蠧書蟲生死文字間。
130
八行書。
131
《唐詩却喜家書,寄八行。
132
五色詔
133
唐詩朝罷,須裁五色詔。
134
讀小品
135
釋氏辯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世說殷中軍,浩讀小品下二百籖,皆是精微世之幽滯。嘗欲與支道林辯之,竟不得。
136
送《短書。
137
唐詩念此送短書,願因雙飛鴻墨兵」。
138
《羣玉集》,孫樵謂史書》曰:「墨兵,史匠。
139
王充論衡》,能雕琢文,謂之史匠。瑤華音。
140
稱人所寄書也。《唐詩:「天涯有度鳥莫惜,瑤華音寳珠恵」。
141
言墳墓之路,幽昏而得名賢之文為碑銘誌,即如寳珠之洞徹以照之也,故云寳珠恵」。
142
扶質垂條。
143
陸士衡《文賦》: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以結繁。言作文之體,必須以理為本。垂條,蓋以樹喻也繁,盛也。
144
程材司契
145
文選辭程材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盖。衆辭俱湊,若程材效伎,取捨由意,類司契為匠。
146
軍旅
147
敵愾》
148
見制諡寗武子。
149
折衝
150
折衝,謂折其兵衝也,戰國䇿蘓,秦曰:「百尺之衝,折之衽,席之上。文中子曰:「折衝樽爼可矣,何必臨邉也!」
151
彍弩
152
彍,謂引滿也。
153
控●。
154
南史:王●謨●,控●百萬。控,引也肉薄。
155
言兵士衆多,皮肉相迫,近也。蹶張。
156
史記材官蹶張,言有材多力之士,能腳踏強弩而張之杖劍。
157
史記》韓信杖劍歸楚,言直帶一劍,更無餘貲也。掲竿。
158
謂以竿樹之地,非負掲也,負重。
159
負重即負米,唐郭子儀中負米科。蓋翹關負米,乃唐武舉,取士科名。
160
引彊
161
彊,弩也。
162
坐劍枕㦸。
163
刮垢子,亂世擾擾,坐劍枕㦸,又《左傳》:裹糧,坐甲、裹糧包,裹餱糧也。坐甲戰則被甲於身,未戰則坐之於地,稱戈比干。
164
《周書》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稱舉也。戈,㦸也。干,楯也,矛亦㦸,属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楯,則竝以扞敵,故言比矛長,立之於地,故言立。
165
漂鹵
166
「漂,浮也。鹵,盾也。其血可以浮盾,言殺人多也。《登鋒
167
袁紹傳》:登鋒履刄,死者過半闕剪。
168
左成十三年,晉厲公使吕相絶秦曰: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我社稷,蕩搖我邉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闕,與掘同剪截斷也」。
169
䖍劉
170
同上及桓公之嗣位,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乃利吾有狄難芟夷,我農功䖍,劉我邉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
171
祓社
172
左定四年,君以軍行祓社釁鼓,謂師出先有事祓禱於社,又殺牲,以血塗鼓鼙為釁鼓。
173
嬰城
174
嬰,猶縈也,謂環兵以固守也。《史》云:「嬰城不下被練」。
175
左襄三年,楚子重伐吴,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組甲漆甲,成組文。被練。謂被練袍者,練袍者有三千之多也。
176
執羈
177
謂執羈,勒以從軍也。文選執羈,輕去鄉棊跱。
178
言兵宜如棊之布立。
179
櫛比
180
《文選》屯《營》、《櫛》」比言軍衛相次如梳齒相比連也,受脤。
181
出師則祭於社,為将者受胙肉焉。祭祀之肉,盛以蜃器,故謂之脤。
182
案屯。
183
「謂勒兵而守也。
184
牙帳。
185
將軍之旗曰牙,取其為國爪牙也。旗立於將軍帳前,故曰牙帳。
186
轅門
187
軍行,以車為陣轅,相向如門,故曰轅門。又軍門曰星門」。《唐詩「星門列五戎」。
188
京觀。
189
積戰死之尸,封土其上,以彰克敵之功。曰京觀。京觀,言大觀視也。
190
嚴鐎。
191
鐎,軍中刁斗也。古詩嚴鐎息夜斗,又銅鐎夜不鳴偵諜。
192
夷狄反間之言也,文選偵諜,不敢東窺儲胥。
193
揚雄《長楊,賦木擁搶,纍以為儲。胥,胥須也。言有儲畜以待所須也。李商隠籌筆驛詩「風雲長為䕶儲胥」。韋昭注曰:「儲胥,藩落之類。
194
七萃》
195
《穆天子傳》:「天子賜七萃之士萃聚也,以智力之士七等聚為爪牙」。
196
九章
197
管子》曰:「舉日章則晝行,舉月章則夜行,舉龍章則水行,舉虎章則林行,舉鳥章則行阪,舉蛇章則行澤,舉鵲章則行船,舉狼章則行山舉,韟章則載食而駕」。
198
卧鼓。
199
邉境安。故臥鼓。
200
鬯弓。
201
鬯,與韔同,弓嚢也,謂弢弓而納諸鬯,中中堅。
202
凡軍事中,軍將最尊居中,以堅自輔,故曰「中堅」。光武紀》,衡其中堅。
203
內訌。
204
《詩》《大雅》,「天降罪罟,蟊賊內訌」。訌,潰也,亂也。六郡:
205
漢制,六郡材力之士,善騎射,皆良家子也。趙充國始為騎士,亦以六郡良家子起。
206
五營。
207
五營,五校也,謂長水、步兵、射聲、胡騎、車騎等五校尉前茅。
208
左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謂軍行前有斥●蹋伏,皆持以絳及白為幡,見騎賊,舉絳幡,見步賊,舉白幡,備慮有無也。茅,明也。或曰,時楚以茅為旌幟。
209
210
對擊鼓也。
211
飲至
212
古者治兵振旅而歸,則吿於宗廟,因飲酒以數車徒器械及所獲也,故曰飲至」。
213
射生。
214
唐至徳中,擇善騎射者千人為射生手,號英武軍。平安火。
215
報捷之烽火曰平安火。
216
鈐決符。
217
《漢方術傳序,鈐決之符,盖兵法有《王鈐篇》及《●女六韜》要決。太公對武王曰:「主將有隂符」。謂若大勝得敵之符,長一尺,破軍擒敵之符,長九寸之類。
218
毒逐:
219
《國語》:「挺鈹搢鐸,以與楚王毒逐於中原」。挺,㧞也。搢,振也。言鳴金鼓而與楚王暴戰也。
220
晏開
221
耿國傳使塞下無晏開之警,言有警急則開門晚也。連弩。
222
李陵連弩射單于《注》云:三十絭共一臂也。靈旗。
223
揚雄《甘泉賦》:樹靈旗,李竒注,欲伐南越吿祈太乙,畫旗樹太乙壇上,名靈旗,以指所伐之國也。
224
橫草功。
225
漢終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言行草中,使草偃臥也。
226
穿楊技
227
楚養由基也」。
228
麻,起
229
《漢書》「三輔盜賊麻起」。又曰:「江湖海澤麻沸,盜賊,未盡,破殄麻起」,言盜起如亂麻也。麻沸,言如亂麻而沸涌也,幅裂。
230
《南匈奴傳》:方夏幅裂,言諸夏如布帛之裂也浪駭。
231
《史》云:「羣盜浪駭,言如波浪之駭散也水飛」。
232
文選海水羣飛」,喻天下之亂也。安制綦節。
233
《荀子》論兵法,皆干賞蹈利之兵,未有安制綦節之理。安制謂安於制度,自不踰越。綦節謂極於中義,自不為非綦極也。
234
批亢●虛。
235
謂敵人亢拒,必批排之。彼兵若空虛,則衝●之中率。
236
《漢書》「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伯者,注云:「中,充也」。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237
交綏
238
古名退軍為綏秦,晉志未能堅戰,短兵未致,争而兩退,故曰交綏。又《司馬法》曰:「將軍死綏綏者,所執轡之總處也」。
239
伍符
240
漢馮唐言:家人子起田中為軍,安知尺籍伍符尺籍者,書斬捕之功於尺一之版伍符者,命軍伍伍相保,以為符信,不容奸詐也」。
241
什器
242
古者師行,五人為伍,二伍為什,則食器之類必共之,故曰什器。
243
草薙禽獮
244
薙,芟去草也。獮,殺也。秋,田名草。薙、禽、獮,欲剪除其根之義。
245
箕、張、翼、舒
246
戰陣之形勢也。
247
獻俘授馘。
248
俘軍所獲,囚也。馘軍戰,所截左耳也。《虎旅》:
249
虎旅,虎賁之旅也。
250
鵶軍
251
李克用軍皆黒衣,人咸憚之曰:「鵶軍至矣,是類是禡」。
252
《詩大雅》是類是禡類,將出師而祭上帝也。禡至所征之地而祭,始造軍法者,謂黃帝及蚩尤也。
253
用隂用陽。
254
越語范蠡曰: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後則用隂,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逺則用剛。注云:後後動,先先動也。用隂,謂沉重固密,用陽,謂輕疾猛厲,敵近則用柔順示之以弱,敵逺則抗威厲辭以禦之。
255
老弱詣軍
256
見戸口。
257
膏沐犒師。
258
《魯語》:「齊孝公來伐,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以膏沐為禮。欲以義服齊,明不以賂免也。膏所以澤髪者,沐,滌首去垢也。
259
耆定。
260
《周頌》:「勝殷「遏劉耆,定爾功」。注云:「遏,止劉,殺。耆,致也。言武王無競之功,實文王開之而武王嗣而受之,勝殷止殺,以致定其功也。
261
敉寧
262
《周書》:「今蠢今翼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寧」。武圖功注云:「于往敉撫,武繼也」。謂今武庚蠢動,今之明日,民之賢者十夫,輔我以往,撫定商邦,而繼嗣武王所圖之功也。
263
節下
264
大將持節以専殺,故稱節下,猶言麾下也。又曰:「戲下行間」。
265
謂行伍之間也。
266
廟算
267
出征者,必祭廟算吉凶而後行,故曰廟算、邉聲。
268
文選日暮風悲兮,邉聲四起邉聲,謂笳笛鼓吹、馬鳴之類。
269
負羽
270
文選負羽從軍,盖箭有羽從軍者,負之於背而行,故曰「負羽」。又賈復●被羽先登,被猶負也。
271
懸車
272
齊桓公西伐大夏,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舉柴。
273
《小雅》:「射夫既同助,我舉柴柴」,《說文》作「㧘」,謂積,禽也。一云:「薪禽之積皆曰柴」。
274
束苣。
275
皇甫嵩傳:「軍士皆束苣乗城,謂束葦上城,以燒敵人之攻城者。
276
講銳。
277
《蔡邕傳》:「武夫奮略戰士,講銳陷堅。
278
言士卒勇壮,雖遇堅敵必破陷之荒閱。
279
荒,大閱蒐也。見《左昭七年濯征》。
280
詩「大雅》不測,不克濯征」。徐國濯,大也。奸旗鼓。
281
軍士犯將令者,謂之奸。旗鼓左傳,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前行,不敢逃刑。
282
敹甲胄
283
《周書》善敹乃甲胄,敿乃干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刅敹縫,完甲胄也。敿,猶繫也。鍛,淬也。礪,磨也。
284
致師
285
《五帝紀》:「武王使尚父與百夫致師」。按《周禮》環人掌致師注雲,致師者,致其必戰之志也。
286
料兵
287
料㸃閱,見數也。
288
為勇爵。
289
左襄二十一年,齊荘公為勇,爵殖綽郭,最欲與焉。注云:荘公設爵位以命勇士殖、綽、郭最自以為勇,故欲與勇爵。
290
賜優給。
291
五代唐明宗討夏州無功,軍士頗有流言,於是賜在京諸軍優給有差,賞賚無名,士卒益驕。
292
呼庚癸。
293
左哀十三年,吴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無所繫之㫖。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對曰:粱則無矣,麤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注云:佩玉橤兮,言上之人服飾備也。㫖酒一盛兮,言上人有旨酒也,褐寒賤之人,言我但與寒賤之人視而不得飲也。粱米之精者,庚西方主榖癸,北方主水。蓋有山氏,素有糧食,登山待其呼,則諾而與之也。此言吳王不與衆同,饑渇所以亡。
294
爭皁棧。
295
五代時,楚許徳勲餞苗璘、王彥章歸吳,曰:「願吳朝弗以措懐,必俟衆駒争皁棧,然後可圖喻,須俟馬,殷諸子,自相争也」。馬殷,楚王殷也,「姓馬,皁棧」二字,出《荘子馬蹄篇》:「皁槽櫪也」。棧編木為定,安馬足下謂之「馬牀」。
296
梟俊
297
斬其首而懸之,曰梟。俊,敵之魁率也。漢陳湯●梟俊,擒敵之臣。
298
將牢。
299
東漢袁紹攻許,沮授不可。郭圖曰:「監軍之計,在於將牢」。将牢一作持牢,謂持守牢固,猶言持重也。又秦主登與後秦主萇兩兵相持七年,萇不欲輕戰,每欲以計取之。故諸將曰:「若值魏武王,不令此賊至今,陛下將牢大過耳」。
300
敦琢
301
選,擇也。《毛詩》「敦琢其旅。
302
行成
303
使人求和也。
304
壅楚
305
左昭十一年,諸侯㑹厥憗,謀救蔡也,子産曰: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徳,天将棄蔡以壅楚,盈而罰之。
306
豢吳
307
左哀十一年,吴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子胥懼曰:「是豢吴也。夫豢,養也。
308
秉羽之績
309
《文選》「雖無受脤出車之庸,亦有甘寢秉羽之績」。《注》云:「祀有執膰,戎有受脤。荘子、仲尼謂楚王曰:「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
310
劈面之哀
311
沈約作齊故安陸王緬,碑文夷羣,戎落幽逺,必至望城拊膺,震動俘邑,雖鄧訓劈面之哀,羊公罷市之慕,對而為言,逺有慙徳。按漢鄧訓平叔,遷䕶烏桓校尉,病卒,吏民羌胡愛惜,旦夕臨哭者數千人,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號跳,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牛羊犬馬,曰:鄧使君死,我曺亦俱死耳!晉羊祜薨,南州以市日聞䘮,即號泣罷市。
312
山堂肆考卷二百三十三
URN: ctp:ws749496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