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八十八

《卷八十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大淸會典則例卷八十八禮部
3
祠祭淸吏司
4
喪禮
5
孝誠仁皇后喪儀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仁孝皇后崩奉安
6
梓宮於
7
乾淸宮設
8
几筵建丹旐於
9
乾淸門外之右
10
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
11
12
嬪宮人咸成服咸縞素陳儀駕於乾淸門至隆宗門王以下文武各官皆齊集左翼官於
13
景運門外右翼官於
14
隆宗門外依次齊集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進內於丹陛上內大臣侍衞於丹墀不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滿漢文武官員輪班於乾淸門外兩旁序立舉哀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子男等官夫人以上各依班次於
15
景運門外齊集公主親王福晉及縣君進內郡王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子男夫人皆於齊集處舉哀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等咸成服凡守
16
堂子官吏祭
17
神殿執事官員男婦內監壇
18
19
奉先殿官員內監
20
陵寢官員內監出征將軍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漢官命婦皆停給孝服本家見有出痘及父母新喪人
21
等暫停給孝服
22
几筵前朝晡日中三設奠王以下各官毎日早晩齊集舉哀二次凡三日止旗下散秩官仍毎日二次
23
齊集
24
簡命大臣辦理喪儀王以下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樂凡二十七日民間凡七日止初五日奉移
25
梓宮至西華門外
26
殯宮儀駕全設舁轝校尉民夫首班末班用校尉餘用民夫八十人豫備八人鑾儀衞官四人節示進退文官三品
27
京堂以下給事中御史郎中以上武官公侯伯一等侍衞以下叅領輕車都尉王府長史以上毎班各四人管束夫役工部夫頭四人司擊響尺後仿此於奉移時禮部尚書祭轝祭酒三爵過門橋遣大臣祭酒
28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晉以下內府官命婦以上皆豫赴奉安
29
殯宮公主福晉以下在圍牆外序立內府官命婦等在圍牆內序立候
30
靈駕至跪舉哀候過王以下內大臣都統大學士尚書子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隨進按
31
翼序立舉哀副都統侍郎以下在圍牆外序立舉哀奉安
32
梓宮於殯殿祭酒三爵舉哀各退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內大臣侍衞毎日淸晨在
33
殯宮大門內齊集不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及閒散覺羅官旗下官員仍毎日兩次在
34
殯宮外齊集舉哀○凡祭日及奉移日几筵前仍設午奠晡奠如常遣婣戚大臣夫人祭酒妃
35
嬪公主福晉
36
皇子王公皆不齊集如繹祭儀後仿此在京朝鮮國使臣亦給白布服免其齊集頒
37
勅諭訃聞該國遣官到日照例成服○禮部題準見今三藩叛逆大兵致討恐在外各官舉哀制服有
38
惑觀聽移文直省免其齊集舉哀制服及遣官進香○初八日奉
39
㫖擬上
40
大行皇后諡號遵
41
㫖議準
42
册諡典禮請恭擬
43
諡號後由部交欽天監敬擇日期其香絹冊寶寶盝册箱等項交工部敬謹製造祗告太廟遣官由該衙門奏遣祗告祭文曁册文
44
寶文
45
册諡祭文由翰林院撰擬正副使由宗人府開列親王郡王等名咨部奏遣其讀祝官宣
46
册寶贊引典儀奠獻各執事官由太常寺選用恭上尊諡儀注屇期具奏一切需用器物照例行文各該衙門辦理○十三日行殷奠禮儀駕全設於圍牆
47
內陳金銀定三萬楮錢楮帛各三萬饌筵二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一尊
48
聖祖仁皇帝親臨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副
49
都統侍衞命婦以上齊集讀祝文時衆皆跪讀畢祭酒三爵衆皆三叩興舉哀畢讀祝官奉送燎所
50
聖祖仁皇帝還宮衆皆退○是日大祭北郊遣官恭代行禮豫期視牲看牲咸素服照常齋戒祭日咸朝服○二十一日行初祭禮儀駕全設
51
於圍牆內陳金銀定二十萬五千楮錢十四萬五千畫段萬端楮帛五萬端饌筵八十一席羊二十七酒四十一尊
52
聖祖仁皇帝親臨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
53
下男夫人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舉哀等儀與殷奠同是日
54
聖祖仁皇帝除服
55
56
嬪以下宮人咸隨除服
57
聖駕囘宮衆皆退○次日行繹祭禮陳金銀定二萬楮錢萬饌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內務府官員
58
命婦齊集致祭○二十五日行奉移致祭禮儀駕全設於圍牆內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殷奠之數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舉哀如前儀○二十七日奉移
59
梓宮暫安於都城北沙河鞏華城殯宮是日儀駕全設奉移時禮部堂官祭轝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
60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內大臣侍衞於西安門內齊集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於西安門外民公侯伯以
61
下文武各官於大街兩旁漢官於八旗之下各按翼序立
62
靈駕至跪舉哀候過興不往送各官皆退往送各官出城外按旗乘馬隨行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
63
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於德勝門外關廂內齊集
64
靈駕至跪舉哀候過各退至沙河奉安殯宮設
65
几筵祭酒三爵王等各官咸隨行禮舉哀各退○二十九日
66
聖祖仁皇帝親至鞏華城行大祭禮儀駕全設陳羊酒饌筵楮帛如初祭之數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
67
民公侯伯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舉哀均如前儀是日滿二十七日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等皆至焚燎處兩旁序立婣戚大臣夫人祭酒三爵衆皆跪毎祭隨叩祭畢除服各退○次日繹祭陳設禮儀與前初祭次日繹祭同○六月初三日行滿月致祭禮儀駕全設陳金銀定五萬楮錢五萬饌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齊集祭酒行禮如儀百日內毎周月齊集祭酒行禮咸與初周月同百日外惟內府官員男婦齊集致祭○初七日行
68
册諡禮
69
70
大行皇后曰
71
仁孝皇后謹按雍正元年恭加改孝誠廟號以仁字重複謹是日內務府官於沙河鞏華城
72
殯宮前陳設儀駕設
73
册寶案各一香案一於
74
几筵前內府官設祭品㸃香燭鴻臚寺官設册寶案於
75
太和門階上
76
册案左寶案右鑾儀衞官設册寶亭各一於階下正中正副使及執事官皆素服序立於階下之左內閣大臣奉香
77
册寶匣列各案上行一跪三叩禮退立階下之左禮部官奉絹
78
册寶匣豫設采亭內陳設畢禮部堂官奏請聖祖仁皇帝素服
79
御太和門座禮部堂官引正副使由東階升詣册寶案前各行一跪三叩禮興正使奉
80
册副使奉
81
寶由中階降設采亭內行一跪三叩禮禮部堂官奏禮成
82
聖駕還宮校尉舁亭
83
册前
84
寶後黃蓋一柄御仗二對前導由中路出正副使隨後行內大臣侍衞於
85
午門內金水橋兩旁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於西華門內滿漢四品以上官於
86
西華門外按翼序立
87
冊寶亭至皆跪候過隨行册寶亭出德勝門至鞏華城進南門正副使執事官咸於門外下馬隨祭內大臣侍衞滿漢四品以上
88
官於鞏華城皇城外排跪奉迎采亭由中門入至二門止禮部官豫奉絹
89
冊寶設於各案正副使詣亭前行一跪三叩禮奉香册香
90
寶由中路至
91
几筵殿內設於各案
92
册左
93
寶右行一跪三叩禮正副使詣香案前贊引官贊上香正使上香贊宣
94
冊宣册官奉
95
册立宣訖贊宣
96
寶宣寶官奉
97
寶立宣訖仍陳於各案上正使奉香冊副使奉香
98
寶陳設於
99
几筵前
100
册左
101
寶右行一跪三叩禮由左門退出鴻臚寺官引內大臣侍衞滿漢四品以上官至階下兩翼序立隨承
102
祭官致祭上香奠帛讀祝三獻爵行禮如儀恭奉祝文絹
103
册寶送燎所禮成正副使復命翼日
104
頒詔天下○七月初一日孟秋時饗太廟遣官行禮分獻執事各官咸朝服○初三日聖祖仁皇帝親至鞏華城行月祭禮祭酒舉哀以後月祭皆親臨○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儀駕全設陳金
105
銀定十萬楮錢七萬畫叚萬端楮帛二萬端饌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公主福晉以下鎭國將軍夫人以上民公侯伯大臣命婦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如儀○八月十二日
106
聖祖仁皇帝至鞏華城駐蹕翼日行百日致祭禮儀駕全設陳金銀定五萬楮錢四萬五千楮帛二萬
107
饌筵二十五席羊九酒十有三尊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齊集致祭自百日後至期年毎日仍三次奠獻期年外日一次奠獻三年後朔望獻酒果○十三日朝鮮國王遣官進香致祭儀駕全設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滿漢四品官以上齊集朝鮮使臣於右翼末立陳設祭品上香鳴贊官贊使臣於仗南行三跪九叩禮畢退立原班讀文遣官一人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皆跪引朝鮮使臣至拜位跪隨行三叩禮舉哀興復贊行二跪六叩禮畢徹饌焚祭文各退○歲暮致祭儀駕全設陳金銀定五萬楮錢楮帛各五萬饌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十四年正月行題
108
主禮大學士一人詣沙河於奉安升祔奉先殿神主前㸃香燭一跪三叩恭奉神主禮部官前導至黃案前奉安案上㸃香燭一跪三叩滿漢大學士各一人朝服盥手詣香案前行
109
一跪三叩禮畢敬㸃
110
神主復行三叩禮大學士一人詣黃案前一跪三叩恭奉
111
神主奉安鳳輿內一跪三叩興校尉舁輿儀駕全設出鞏華城南門至
112
東華門儀駕止御仗黃蓋前導至奉先殿誠肅門外止王以下文武各官咸於東華門外齊集跪候過各退禮部太常官十人導引內閣大臣隨輿至
113
城肅門是日升祔
114
奉先殿奉安行禮致祭詳見掌儀司○淸明日不焚楮帛進挂楮錢寶花一座卽佛朶
115
几筵殿內左旁是日因
116
皇太子出痘照
117
陵寢四時大祭例遣官讀祝奠帛三獻行禮儀駕全設覺羅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素服陪
118
祭停止舉哀○期年致祭儀駕全設陳金銀定五萬楮錢楮帛各五萬饌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滿漢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期年後毎日奠獻如常儀毎滿月致祭陳金銀定五千楮錢五千饌筵五席羊三酒三尊○再期致祭陳金銀定三萬楮帛楮錢各萬饌筵十有一席羊三酒一尊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三品官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如期年儀○淸明日齊集致祭如再周儀不讀文○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王以下輔國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男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子一品夫人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歲暮日直饗
119
太廟王以下公以上皆免齊集鎭國將軍以下四品官以上一半齊集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夫人以上
120
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三周年後毎月朔望聖節忌辰十月朔並淸明中元冬至歲暮四大祭及遇慶典照常致祭均照
121
陵寢致祭例遣官朝服行禮○二十年三月奉移梓宮與
122
孝昭仁皇后同日安葬一應禮儀詳見於後孝昭仁皇后喪儀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昭皇后崩奉安
123
梓宮於
124
宮中正殿設
125
几筵建丹旐於
126
宮門外之右
127
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
128
129
嬪以下宮人
130
皇太子諸皇子皆成服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公主福晉以下八旗二品夫人以上咸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凡守
131
堂子官吏祭
132
神殿執事官員內監
133
134
135
奉先殿官員內監
136
陵寢官員內監出征將軍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漢官命婦皆停給孝服本家見有出痘及父母新喪人
137
等暫停給孝服以軍興免直隸各省文武官齊集舉哀制服及遣官進香
138
梓宮前一應陳設行禮致祭皆與仁孝皇后同惟衍聖公五經博士在京亦給孝服一例齊集○二十八日奉移
139
梓宮於
140
武英殿是日儀駕全設奉移時內大臣侍衞於景運門內西嚮序立王以下各官於
141
西華門內東嚮序立候
142
梓宮至皆跪舉哀候過興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先至
143
武英殿門內兩廡階下按翼序立候梓宮至跪舉哀候過興奉安畢祭酒三爵各退是日聖祖仁皇帝親臨二十九日三十日皆 親臨諸王以下文武各官毎日早晚兩次集
144
武英殿門外隨行禮舉哀○是日題準春分日原定
145
親詣
146
日壇行禮今請停進齋戒牌銅入改遣官行禮祀日用樂承祭執事各官咸朝服百官免陪祀○三月初二日奉
147
㫖擬上
148
大行皇后諡號遵
149
㫖議準
150
册諡典禮應照康熙十三年遣使册諡禮交各該衙門照例辦理敬謹舉行○初六日祭帝王廟承祭分獻執事各官咸朝服用樂漢官陪祀滿官不陪祀○初七日行殷奠禮
151
聖祖仁皇帝親臨陳設禮儀與仁孝皇后殷奠禮同○十三日淸明遣官致祭不焚楮帛豫日進挂楮錢寶花一座至日儀駕全設陳
152
羊酒祭筵如數王以下文武各官公主福晉以下男夫人以上咸齊集祭酒三爵毎祭一叩舉哀畢各退○十五日行初祭禮與
153
仁孝皇后初祭禮同是日
154
聖祖仁皇帝妃嬪除服○次日繹祭陳設禮儀與祭仁孝皇后禮同○二十五日奉移
155
梓宮於沙河鞏華城前期行啟奠禮並遣大臣於仁孝皇后几筵前祭告至日奉移齊集行禮靈駕啟行往鞏華城皆與
156
仁孝皇后同安於
157
殯殿左間
158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王公滿漢文武大小官員咸齊集西安門外舉哀跪送其往送王公大臣官員等
159
至鞏華城奉安畢舉哀行禮是日
160
聖祖仁皇帝駐蹕鞏華城○二十六日行大祭禮聖祖仁皇帝親臨陳設禮儀與
161
仁孝皇后大祭禮同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咸齊集舉哀祭畢
162
皇太子諸皇子除服衆皆除服○次日繹祭齊集行禮○二十八日行滿月致祭禮齊集舉哀如儀以後月祭同○閏三月初九日行
163
册諡禮
164
聖祖仁皇帝素服御太和門閱册寶遣官詣鞏華城
165
冊諡
166
大行皇后曰
167
孝昭皇后儀與册諡
168
仁孝皇后禮同○四月初一日孟夏時饗太廟遣官行禮朝服作樂○五月初三日大祭方澤遣官行禮朝服作樂○初七日行百日致祭禮聖祖仁皇帝親臨陳設禮儀與十三年
169
仁孝皇后百日致祭禮同百日後期年內仍毎日奠獻三次期年外日奠獻一次三年後朔望獻酒果
170
○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如儀○歲暮因皇太子出痘照
171
陵寢例遣官素服行禮讀祝奠獻行禮仍陳設儀駕不焚楮帛停舉哀○十八年正月因歲暮未行大
172
祭特舉大祭如儀○期年致祭及期年以後月祭淸明中元歲暮再期之祭將葬先期行題主禮均如
173
仁孝皇后儀○二十年二月陵寢地宮成於十七日以奉移仁孝皇后
174
孝昭皇后梓宮行啟奠禮儀駕各全設陳金銀定各五萬楮錢各五萬楮帛各五萬饌筵各三十一席
175
羊各九酒各十有五尊祭文各一道遣
176
皇子致祭讀文祭酒行禮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齊集皆隨行禮祭畢讀祝官奉祭文送燎所各退○十九日奉移仁孝皇后
177
孝昭皇后梓宮於
178
陵寢設
179
仁孝皇后儀駕於左
180
孝昭皇后儀駕於右
181
册寶各陳鳯輿內前行舁大昇轝校尉民夫各一百二十八人首班末班用校尉餘用近畿民夫毎日分六十班毎班
182
備四人計夫役七千九百二十人直隸巡撫今改總督率司道府州縣各官會同在京三品堂官以下科道主事以上八旗遴選公侯伯以下雲騎尉以上及前鋒叅領䕶軍叅領上三旗一等侍衞下五旗王府長史散騎郎一等䕶衞等官毎班各四人更番管束工部夫頭四人豫備四人分為兩班輪司響尺鑾儀衞官節示進退後仿此屆時祭酒三爵
183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內大臣侍衞於沙河鞏華城外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於西竇家莊西覺羅民公
184
侯伯以下滿漢各官於西竇家莊東齊集公主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於東竇家莊東齊集候靈駕至王以下各官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等按翼序跪舉哀候過各退往送之王以下各官及內
185
大臣侍衞按旗乘馬隨行過門橋祭酒至宿次奉安
186
靈駕於
187
蘆殿內奠獻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排班行禮舉哀各退毎早起行時祭酒三爵所過地方五十里內文武官員於道右百歩外跪迎至宿次於網城外行三跪九叩禮奠獻時在旗末隨舉哀行禮次早於道右排跪舉哀候過二十六日至陵時暫奉安
188
蘆殿內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隨行禮舉哀各退毎日照常奠獻祭酒○大葬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189
190
191
太廟
192
社稷是日遣官祗告
193
孝陵后土
194
昌瑞山之神○三月初八日奉移梓宮安葬地宮前期一日行遷奠禮讀文祭酒致祭是日儀駕全設陳金銀定各三萬楮錢楮帛各三
195
萬饌筵各二十五席羊各七酒各十有五尊王以下各官咸齊集祭酒行禮舉哀奉移
196
梓宮王以下各官在圍棚外按翼排跪舉哀候過隨後歩行奉安
197
梓宮於方城前蘆殿內升龍輴奠饌筵祭酒三爵王以下各官隨行禮舉哀畢各退是日儀駕焚訖至
198
199
聖祖仁皇帝親臨王以下滿漢大臣齊集屇吉時祭酒三爵奉移龍輴由隧道入地宮奉安寶牀
200
仁孝皇后梓宮在左
201
孝昭皇后梓宮在右香
202
冊寶均照左右奉安奉安時皇后婣戚大臣及內務府禮部工部堂官欽命者得入奉安畢掩閉
203
元宮於方城前祭酒三爵齊集王公百官皆舉哀隨行禮畢卒哭各退○是日遣官詣
204
孝陵致祭並祭
205
后土
206
昌瑞山之神彼時饗殿尚未告成於寶頂方城前平臺上蓋造
207
蘆殿自四月朔日起四時各大祭毎月朔望十月朔忌辰皆照沙河例致祭
208
孝懿仁皇后喪儀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孝懿皇后崩○前初八日
209
諭朕欽奉
210
皇太后諭㫖皇貴妃佟佳氏孝敬性成淑儀素著鞠育皇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予心深為軫惜應卽立為皇后以示崇褒欽此前者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上請朕遷延未許今祗遵
211
慈諭立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應行典禮該部卽議以聞初九日行
212
冊立禮布告中外至初十日皇后崩奉安
213
梓宮於
214
承乾宮正殿設
215
几筵建丹旐於
216
宮門外之右
217
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
218
219
嬪宮人
220
皇太子皇子皆成服○是日為始陳設儀駕王公內大臣侍衞大學士上三旗都統副都統等一日三次齊集舉哀滿漢文武官員一日二次齊集舉哀公主福晉以下八旗大臣命婦官員等之妻以上一日一次齊集舉哀咸服白布服於朝夕奠時隨行禮官員等持服二十七日凡守堂子官吏祭
221
神殿執事官員男婦內監壇
222
223
奉先殿官員內監
224
陵寢官員內監出征將軍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漢官命婦皆停給孝服本家見有出痘及父母新喪人
225
等暫停給孝服移文直省督撫提鎭及文武官免其制服舉哀遣官進香○十三日行奉移禮儀駕全設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於
226
東華門內內大臣侍衞大學士學士等於東華門外左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於紅廟大路口右翼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於鐙市口各齊集候
227
靈駕至舉哀跪迎
228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至
229
朝陽門外奉安於
230
殯宮隨送
231
靈駕之王以下官員於
232
殯宮牆外公主福晉以下豫至二門外舉哀跪迎奉安於
233
殯宮畢奠獻行禮衆隨行禮舉哀○十五日行殷奠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
234
聖祖仁皇帝親臨祭酒讀文行禮諸王以下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命婦以上齊集舉哀是日
235
236
㫖擬上
237
大行皇后諡號遵
238
㫖議準
239
册諡典禮應照康熙十七年遣使冊諡禮交各該衙門照例辦理敬謹舉行 十八日聖祖仁皇帝詣
240
殯宮祭酒舉哀畢卽
241
駐蹕朝陽門外○二十一日行初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官員福晉以下命婦照常齊集
242
親祭酒讀文致祭衆隨行禮舉哀是日
243
聖祖仁皇帝妃嬪除服○二十二日繹祭陳設齊集如儀○八月初七日
244
聖祖仁皇帝親臨行大祭禮讀文致祭王以下官員福晉以下命婦咸齊集陳設禮儀與初祭同祭畢
245
皇太子諸皇子除服衆皆除服○初八日繹祭聖祖仁皇帝親臨祭酒禮儀與初祭次日繹祭同○初九日行月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齊集行
246
禮如常儀○是月初四日祭
247
文廟初五日祭
248
社稷壇改期於十四日十五日致祭初十日夕月二十八日饗
249
帝王廟咸朝服行禮○九月十三日行月祭禮儀與前月祭同○二十二日
250
命親王恭齎
251
册寶詣
252
殯宮行禮
253
254
大行皇后曰
255
孝懿皇后儀與十七年册諡禮同○十月初一日孟冬朔時饗
256
太廟遣官朝服行禮○初五日行月祭禮儀與前月祭同○初七日行百日致祭禮
257
聖祖仁皇帝親臨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讀文致祭如儀自百日後至期年仍每日三次奠獻期年外
258
日一次奠獻三年後朔望獻酒果○初九日以奉移
259
梓宮往山陵行啓奠禮
260
聖祖仁皇帝親臨舉哀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讀文致祭儀與殷奠同○是月以大葬屇期行題主禮
261
升祔
262
奉先殿儀與
263
孝昭皇后題主禮同○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宮於
264
陵寢儀駕全設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滿漢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
265
以上民公侯伯夫人以下男夫人以上咸按翼齊集舉哀
266
聖祖仁皇帝親臨送祭酒行禮舉哀畢靈駕發不隨送王以下各官於跪送後各退隨送王以下各官按旗乘馬隨行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
267
酒至宿次奉安
268
梓宮於蘆殿陳設
269
册寶於左右行夕奠禮祭酒王以下各官排班行禮舉哀次早奠獻畢啟行沿塗五十里內文武官員
270
照例跪迎於旗末排班行禮○十七日
271
聖祖仁皇帝先詣
272
暫安奉殿
273
孝陵行禮祭酒舉哀次至皇后陵寢祭酒舉哀是日聖駕駐蹕陵左○十九日行奉移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遣
274
皇子讀文致祭是日
275
聖駕駐蹕行宮○二十日行大葬禮聖祖仁皇帝親奠獻視安葬畢聖駕駐蹕溫泉○三十日聖祖仁皇帝至
276
暫安奉殿
277
孝陵祭酒舉哀仍至
278
皇后陵寢祭酒舉哀畢
279
聖駕還京○嗣後淸明中元冬至歲暮四大祭及朔望聖節忌辰致祭行禮與
280
仁孝皇后
281
孝昭皇后同
282
孝敬憲皇后大喪儀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孝敬皇后崩奉
283
梓宮於
284
暢春園正殿設
285
几筵建丹旐於
286
內門外之右
287
世宗憲皇帝成服縞素十三日妃嬪
288
皇子福晉咸成服
289
簡命王公大臣辦理喪儀是日和碩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
290
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
291
孝敬皇后婣戚男女皆成服內府三旗佐領䕶軍領催等妻及內管領下執事男婦咸成服革職宗室
292
覺羅官亦令成服
293
孝敬皇后之宮女內監等均令截髪辮剪髮成服凡二十七日而除王以下各官不嫁娶不作樂凡二
294
十七日民間七日凡守
295
堂子官吏祭
296
神殿執事官員內監
297
298
299
奉先殿官員內監
300
陵寢官員內監出征將軍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漢官命婦皆停給孝服本家見有出痘及父母新喪人
301
等暫停給孝服移文直省督撫提鎭免其制服舉哀遣官進香○外藩額駙王公台吉等公主福晉郡主等有在服內來京者亦準其成服朝鮮國使臣於服內來京者照例給孝服不必齊集○每日三次奠獻皆
302
皇子祭酒行禮朝奠夕奠設儀駕於暢春園大門外公主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於
303
暢春園大門內兩旁分班齊集內府官員䕶軍領催等妻於
304
几筵殿階下兩旁齊集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及內府官員䕶軍
305
領催等皆於
306
暢春園大門外兩旁齊集各於齊集處舉哀祭酒時隨行禮每日二次齊集凡三日止至第四日王以下各官每日早齊集一次○十月初一日孟冬時饗
307
太廟遣官素服行禮樂設而不作○初六日以奉移梓宮行啟奠禮是日儀駕全設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大臣官員命婦以上咸齊集
308
讀文致祭承祭官祭酒三爵行禮舉哀衆隨行禮舉哀如儀○初七日奉移
309
梓宮於田村是日儀駕全設陳册寶於采亭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內大臣侍衞等曁皇后婣戚內府官員咸於
310
暢春園大門外按翼齊集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於萬泉莊寛濶處齊集漢大臣官員等均豫往田村
311
殯宮大門外齊集公主近支福晉等豫於殯殿後福晉以下及成服命婦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官員䕶軍領催等妻於二門外分翼齊集奉移時
312
皇子祭酒三爵行禮舉哀衆隨行禮舉哀靈駕發
313
皇子於左側徒行奏派近靈駕行走之王公及婣戚等皆於兩旁隨行內府婦女一百二十人乘馬以次隨行凡
314
靈駕所經之處齊集官咸跪舉哀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
315
靈駕至田村奉安
316
梓宮於殯殿設
317
几筵
318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畢各退○十一日行初祭禮儀駕全設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侍郎男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副都統侍郎男夫人以上咸齊集讀文祭酒行禮舉哀等儀與前奉移祗告禮同是日
319
世宗憲皇帝除服
320
妃嬪等咸除服○次日繹祭禮部工部內務府堂官及內府男婦齊集奠獻內務府總管夫人祭酒衆隨行禮如儀○是日奉
321
㫖公主福晉郡主及大臣命婦釋服以後天氣寒冷凡於祭日不必齊集○自是日始
322
梓宮照例漆飾四十九次○二十三日行大祭禮陳設禮儀與初祭同祭畢
323
皇子皇子福晉除服衆皆除服○次日繹祭陳設禮儀與初祭次日繹祭同○二十七日行周月致祭禮陳設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親王以下侍郎男以上咸齊集祭酒行禮如儀百日內凡月祭儀同百日外月祭止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官員男婦齊集○十一月初五日行冬至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咸齊集祭酒行禮○十二月初十日諡
324
大行皇后曰
325
孝敬皇后前期遣官祗告天
326
327
太廟後殿
328
奉先殿
329
社稷屆期遣正副使齎
330
册寶詣田村行册諡禮儀與康熙十三年同次日頒詔天下○二十五日行百日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親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咸齊集讀文致
331
332
皇子祭酒行禮如儀自百日後至期年日仍三次奠獻期年外日一次奠獻三年後惟朔望獻酒果○二十八日行歲暮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因直齋戒照例一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如儀○十年三月初十日行淸明致祭禮不焚楮帛進掛楮錢寶花一座陳羊酒饌筵如數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儀與冬至同○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儀與歲暮同○九月二十九日適直孟冬時饗齋戒之期於前二十五日行期年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十一年九月行再期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讀文祭酒行禮儀與期年同三年致祭儀同三年內淸明中元冬至歲暮各祭儀均與期年內禮同三年後四時大祭朔望上香行禮皆與
333
孝誠仁皇后沙河殯宮禮同惟承祭執事官改用補服○十三年十一月恭上
334
孝敬憲皇后尊諡○乾隆元年二月奉移孝敬憲皇后梓宮合葬
335
泰陵一應禮儀詳載
336
世宗憲皇帝大喪儀
337
孝賢皇后喪儀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孝賢皇后崩十二日
338
諭皇后同朕奉
339
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衆重廑
340
聖母之念勸朕囘鑾朕以膚疴已痊塗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小程忽遭變故言念大行皇后乃
341
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來誠敬皇考孝奉
342
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亦宮中府中所盡知者今在舟行値此事故永失內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況皇后隨朕事聖母膝下仙逝於此亦所愉快一應典禮至京舉行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欽此○十六日㳟奉
343
孝賢皇后靈駕由
344
蘆殿入京是日儀駕全設王以下三品官以上於蘆殿門外齊集
345
皇子詣前祭酒三爵衆皆隨行禮靈駕發
346
皇子於左旁隨行
347
皇后婣戚近轝隨行次稍間妃嬪宮人車隨行又次稍間豹尾班隨行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
348
靈駕至京四品以下官豫於朝陽門外齊集公主近支王福晉等於儲秀宮兩旁齊集諸王福晉夫人縣君鄉君婣戚命婦婦女咸於
349
東華門內橋西齊集大臣官員命婦及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婦女於
350
東華門內齊集咸喪服跪迎靈駕由
351
東華門入自
352
寧壽宮西行入
353
蒼震門至
354
長春宮奉安於正殿設
355
几筵建丹旐於宮門外之右王以下二品官以上於內左門
356
內右門外按翼齊集三品官以下於景運門外齊集
357
皇帝親臨視安奉
358
梓宮畢
359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畢各退是日簡命王公大臣㳟理喪儀○又奏準皇帝成服應用素紬孝服
360
妃嬪以下
361
皇子皇子福晉咸用白布孝服皇子截髪辮
362
皇子福晉剪髪○又奏準皇帝九日不辦事王以下宗室以上滿漢文武有頂帶官員停止嫁娶作樂二十七日軍民七日男摘冠纓女去耳飾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百日致祭後剃頭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鄕君奉恩將軍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
363
皇后婣戚男婦內府三旗佐領內管領下官員䕶軍領催等之妻內管領下
364
几筵前執事男婦咸令成服革職宗室覺羅等亦令成服外藩額駙王公台吉公主福晉郡主等於服內來京者亦令其成服
365
皇后宮中侍女內監等令其剪髪截髪辮凡守堂子官吏祭
366
神殿執事官員男婦內監
367
368
奉先殿官員內監
369
陵寢官員內監出征將軍以下兵丁以上妻子漢官命婦皆停給孝服行文軍前不摘冠纓本家見有
370
出痘及父母新喪人等暫停給孝服朝鮮國人員於服內來京者亦令成服不必齊集每日三次奠獻
371
皇子祭酒朝夕奠陳儀駕於景運門外近支福晉公主郡主婣戚內之近支婦女於
372
長春宮內齊集諸王公福晉以下鄕君奉恩將軍㳟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於
373
長春宮西門外按次齊集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官員䕶軍領催等妻在福晉等後齊集親王以下二品大臣以上於
374
長春宮外角門外
375
中正殿二門外齊集舉哀齊集之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早晩二次進前舉哀王公大臣等十三日內朝晡二次奠獻齊集舉哀十三日後每朝奠齊集一次二十七日後停止遇祭仍齊集公主福晉以下男夫人以上三日每日二次齊集第四日朝奠時齊集初祭後停止遇祭仍齊集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官員䕶軍領催等之妻三日內每日朝夕奠二次齊集舉哀三日後日以一旗輪流齊集○又奏準
376
几筵前每日晨朝奠晡時夕奠日中午奠○自齊集日為始王公各於該府第齋宿部院堂司官於各該部院旗下都統叅佐領及散秩官於本旗衙門齋宿凡二十七日○十九日奏準按會典內載
377
孝誠仁皇后喪儀經禮部題準移文直省免其齊集舉哀制服遣官進香蓋緣康熙十三年時値三藩
378
叛逆大兵致討恐在外各衙門舉哀制服有惑觀聽是以禮部題明免直省官民治喪原屬一時權宜嗣後相沿遂未更正考之周禮為王后服齊衰注言諸侯諸臣皆齊衰是內外臣無異也明會典載皇后喪儀十三布政使司及直隸禮部請勅差官訃告在外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制服與京師同今
379
大行皇后正位中宮母儀天下忽値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見已欽奉
380
諭㫖布告中外應竢在京王公百官成服之日將欽奉
381
諭旨謄黃遣官頒下直省令在外文武各官於奉到諭旨為始摘冠纓齊集公所哭臨三日持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三日後照常辦事二十七日內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樂軍民人等摘冠纓七日七日內不嫁娶不作樂其見在出征官軍悉免舉哀制服督撫以下仍照舊例免其遣官進香○又奏準禮稱父在杖不上於堂
382
母后至貴不得不屈於所尊謹擬在京王公百官咸縞素二十七日百日剃頭百日內有應行典禮及朝會坐班咸用禮服吉服入朝奏事皆素服冠綴纓緯百日外入朝奏事用常服二十七月以內遇
383
几筵致祭齊集仍素服去冠纓緯皇子等制服遵
384
旨照百日喪服二十七月內素服詣几筵前喪服行禮○二十二日諭禮部
385
大行皇后諡為
386
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照例奏聞欽此遵旨議準
387
冊諡典禮悉遵康熙十三年遣使上孝誠皇后尊諡禮舉行○二十三日以奉移梓宮行啟奠禮是日儀駕全設陳冠服設祭品於几筵前列饌筵於
388
長春宮露臺兩旁陳楮帛於景運門外箭亭之南所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官命婦以上咸齊集行禮舉哀皆如儀禮部堂官一人奉祭文二人前引由
389
乾淸門西門入至
390
長春宮陳祭文於左檐下黃案是日皇帝親臨上食畢讀祭文時
391
皇子衆皆跪哀暫止讀祭文畢皇帝旁坐祭酒三爵每祭皇子衆行一叩禮舉哀徹祭案畢王以下各退禮部堂官引讀祝官㳟奉祭文由
392
乾淸門西門出至燎所付內監退內務府總管夫人內管領妻等㳟奉冠服送燎所
393
欽命之王福晉祭酒三爵衆隨行禮舉哀各退○是日奏準㳟奉
394
孝賢皇后冠服送燎時齊集婦女若皆隨往自長春宮至
395
乾淸門
396
宮內路徑人多難行應令奏遣之福晉及內府婦女百人隨冠服後行其餘福晉以下咸令於乾淸門外西旁齊集冠服至跪候過隨行○二十五日奉移
397
梓宮於景山觀德殿是日儀駕全設陳丹旐於景運門外設
398
册寶於采亭至時
399
皇帝親臨祭酒三爵奉移梓宮由
400
乾淸門西門出王公及直班內大臣侍衞於乾淸門前按翼列跪舉哀
401
梓宮至
402
景運門外登大昇轝
403
皇子於左旁隨行奏遣近靈駕行之王公及婣戚等各按翼行內府婦女一百八十人於
404
東華門外乘馬隨行次稍間豹尾班隨行次稍間王公內大臣侍衞隨行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左翼大小官員於
405
東華門外右旁齊集漢官在滿官之次齊集右翼大小官員於沙灘齊集均竢
406
靈駕至跪迎舉哀候過隨行靈駕將至親王以下三品官以上於觀德殿大門外齊集四品以下官及內府官員䕶軍領催等於景山東門外齊集公主近支福晉等及婣戚近支婦女豫由景山後牆門入於殿後兩旁齊集諸王福晉以下一品夫人以上豫於
407
觀德殿二門內齊集二品夫人以下及內府佐領官員䕶軍領催等之妻於二門外齊集均竢梓宮至跪迎舉哀奉安
408
梓宮於
409
觀德殿設
410
几筵陳儀駕於大門外設册寶於
411
几筵左右
412
皇子祭酒三爵齊集王以下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官員妻以上皆隨行禮舉哀畢各退○是日以
413
大行皇后崩逝照例將
414
勅諭由禮部謄黃頒發直省遣官齎勅諭訃聞於朝鮮國其內扎薩克衆喀爾喀作六路遣官送往哈宻靑海等處作二路遣官送往○二十九日
415
皇帝親臨行初祭禮儀駕全設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親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夫人以上齊集行禮舉哀如儀是日祭畢皇帝除服
416
命妃嬪宮人於二十七日除服○次日繹祭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內務府禮工二部堂官辦理喪儀大臣婣戚內府佐領內管領下男婦咸齊集致祭行禮如儀○四月初一日孟夏時饗太廟照雍正九年之例承祭分獻執事各官均照常齋戒素服致祭齊戒日不至齊集處舉哀○是日
417
奏準
418
梓宮照例於本月初七日起漆飾四十九次○初九日行大祭禮
419
皇帝親臨祭酒陳設禮儀與初祭同是日妃嬪宮人皆除服衆皆除服○次日繹祭陳設禮儀與初祭次日繹祭同○十一日行周月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齊集祭酒行禮舉哀如前儀凡月祭儀同○二十七日常雩遣官行禮分獻執事各官咸朝服○五月二十一
420
册諡
421
大行皇后曰
422
孝賢皇后前期遣官一人祗告太廟後殿
423
奉先殿至日
424
皇帝素服御太和門遣親王郡王為正副使齎冊寶詣
425
觀德殿行
426
冊諡禮儀與康熙十三年同禮成正副使復命次日
427
頒詔天下○又奏準是日皇子喪服隨班行禮○二十三日奏準帝后雖云儷體而地道臣道天澤昭然升殿視朝事關典制非燕樂可比
428
孝賢皇后喪制應遵用
429
國朝
430
祖制百日後
431
皇帝陞殿文武各官及外藩使臣行禮羣臣朝服均如常儀其作樂之處並照常舉行
432
皇帝兩月除沐後卽應
433
御門聽政羣臣常服不挂數珠禮畢仍素服百日後如値
434
御門之期羣臣常服挂數珠庶於禮制分義皆為允協再㳟檢
435
孝誠仁皇后喪儀案卷內載百日以後期年以內王公以下各官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等日咸朝服月
436
朔初十二十等日補服皆挂數珠馬懸繁纓尋常入內奏事常服不挂數珠馬不懸繁纓等語今
437
孝賢皇后百日以後期年以前上朝坐班及入內奏事應悉遵此制至一切典禮應朝服采服之日仍如常儀所有原議入朝奏事用常服之處應通行改正本日奉
438
諭孝賢皇后大事一切典禮朕皆斟酌古今務協其宜蓋皇后坤寧正位體制原尊然以天子之禮視之則節文亦自有別縱令伉儷恩篤亦不可事事從而加厚以致失之太過卽或情誼稍有未洽亦不宜事事從而貶抑以致失之不及蓋皇后自有皇后之體制不可以夫妻之私情為之增損於其間也朕於孝賢皇后情誼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經紀喪儀從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考明代嘉靖七年孝潔陳皇后之喪閣臣張璁援據古禮以為喪服自期以下諸侯絶特為旁期言若妻喪本自三年報殺為期年固未嘗絶上宜為后服期等語其折衷頗為允當今據大學士等議奏禮儀內如陞殿作樂一節凡屬大朝祀典自當照例朕意今年內尋常陞殿但鳴鐘鼓樂懸而不作庶為合宜至來年正月將屆期年一切典禮著照康熙十四年之例如常儀餘依議欽此○六月十三日
439
諭山東沂州營都司姜興漢奉天錦州府知府金文淳皆於孝賢皇后百日內剃頭經巡撫及副都統叅奏已降旨交刑部問罪本朝定制遇有國恤百日以內皆不剃頭倘違例私犯
440
祖制立卽處斬亦如進關時令漢人薙髪彼不薙髪者無不處斬之理此百餘年人所共遵不待傳諭而後曉是以會典律例皆無明文蓋以修會典時不過增損明季之舊章明朝原無此制也又以其事本理法所必當然不必載之簡册卽如子孫孝養父母當食進食當衣加衣豈待專立科條然後盡其子職亦豈得以律令不載遂為不孝者解免至謂漢人遂可不遵百日之制茍有此心卽與不肯薙髪者同尤不容誅也伊等身為臣子豈有不遵國朝定制之理若謂出於不知豈不見他人尚未剃頭何以不推求其故安心違犯此卽立行正法以彰憲典亦無可恕然自朕思之律例會典實無明文而部文䆒未傳諭其所以未經聲明者亦因其為衆所共知今既顯明正其違犯之罪又當曲體其愚昧犯法之情且或遠方僻陋拘於二十七日除服之文遂有陷於不知或見他人有剃頭者卽謂事屬可行冐昧觸網此等情節又不得不格外矜原更恐外省見有此兩案諭旨慮蹈徇隱之愆紛紛叅奏國家亦無此體制可傳諭各督撫提鎭學政欽差各官等此㫖未到之前或見在已經察出之案自當叅處不容廢法姑縱其餘未發覺者槩不必再行飭叅旗人本屬當知若有喪心之徒不在此寛免之例嗣後將國恤百日內不得剃頭違者立卽處斬之處載入會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朕惟率由
441
祖制欲使法在必行並無從寛從嚴之見存乎其間欽此○二十一日行百日致祭禮陳冠服設儀駕
442
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齊集皇帝親臨祭酒儀與初祭同是月十二日小暑適值禁火照常陳冠服祭酒畢仍徹囘留至中元焚化○七月初十日
443
諭今日見江寧協領員闕保送之佐領尚未剃頭蓋伊等以㫖到計日矣皇后大事滿百日剃頭皆當以事出之日為始若以旨到日計之則極遠省分益致遲久不齊從前會典未載入此條而禮部行文時並未明白指示以致外省人員非失之不及則轉至矜持至於太過將此通行曉諭各省駐防處如有似此觀望未剃頭者皆令剃頭纂修會典時詳悉載入欽此○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設儀駕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齊集讀文行禮與初祭同○二十九日奏準八月十三日此一日觀德殿三次奠獻如常內外照例停止舉哀○八月初七日朝鮮國遣使進香
444
几筵前遣王一人主祭行禮如儀○十月初五日以奉移
445
梓宮行啟奠禮陳設禮儀與前奉移觀德殿啟奠禮同○初七日奉移梓宮於
446
靜安莊是日儀駕全設陳册寶於采亭王公百官及公主福晉命婦咸分班於觀德殿
447
靜安莊兩處齊集至時奉移梓宮
448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舉哀畢梓宮登大昇轝
449
皇子詣前祭酒三爵校尉舁行鑾儀衞官更畨翼衞隨行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近
450
靈駕隨行王公婣戚等在
451
觀德殿大門內跪舉哀候梓宮過
452
皇子於左旁隨行次奏遣之王公隨行次內務府婦女一百八十人乘馬隨行次稍間豹尾班侍衞隨行次王公百官隨行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內大臣侍衞內府官員於景山東門外按翼排跪舉哀民公侯伯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及閑散宗室覺羅等於景山後西旁東嚮跪舉哀候
453
梓宮過隨行
454
貴妃
455
456
嬪及宮人豫赴
457
靜安莊殯宮後左旁祗候公主近支王福晉等於殿內齊集諸王福晉以下二品夫人以上咸於二門內兩旁序立內府官員䕶軍領催等之妻於大臣命婦後序立均候
458
靈駕至跪迎舉哀王公百官等於大門外排跪舉哀奉安
459
梓宮於殯殿
460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畢各退○初九日行暫安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公官員公主福晉命婦等咸齊集讀文祭酒舉哀行禮儀均與月祭同○初十日
461
諭旗人因孝賢皇后梓宮暫安觀德殿不敢舉行嫁娶亦未可定今皇后梓宮旣經安奉靜安莊其有未經嫁娶者著照常舉行欽此○二十五日行冬至致祭禮十一月初二日冬至因直齋戒之朝豫於是日致祭陳金銀定五萬楮錢楮帛各五萬饌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五尊王公官員及公主福晉命婦皆齊集讀文致祭行禮舉哀儀與中元致祭禮同○十一月二十五日
462
几筵前三次奠獻如常內外停止舉哀婣戚婦女祭酒○又奏準王公大小官員兵丁人等仍照例於十二月二十日後張挂門神對聯○十二月二十一日行歲暮致祭禮因齋戒改期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齊集讀文致祭儀與冬至同○又奏準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
463
几筵前照常三次奠獻停止舉哀○十四年正月十一日月祭因逢齋戒移於十三日致祭行禮○二月十七日行淸明致祭禮不焚楮帛進挂楮錢寶花一座陳饌筵二十五席羊九酒十有三尊齊集行禮儀與歲暮同○二十六日奏準金川告㨗擇吉於三月初九日祭告
464
几筵遣官及執事人員冠綴纓緯素服行禮○三月十一日行期年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三品官命婦以上內府官員男婦咸齊集讀文致祭皇帝親詣祭酒衆隨行禮如儀○是日奉旨孝賢皇后喪紀已周於明日起諸皇子前往靜安莊著冠綴纓緯前往齊集人員並彼處執事人員亦著冠綴纓緯○七月十五日行中元致祭禮陳金銀定五萬楮錢五萬楮帛一萬饌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儀與十三年致祭禮同○十一月初三日行冬至致祭禮陳金銀定三萬楮錢楮帛各萬饌筵十有一席羊三酒五尊儀與十三年冬至致祭禮同○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歲暮致祭禮陳設禮儀與冬至致祭禮同○十五年三月十一日行再期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讀文致祭
465
皇帝親詣祭酒儀與期年同○六月十一日行服闋致祭禮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官命婦以上及婣戚內府官員男婦咸齊集讀文致祭
466
皇帝親詣祭酒衆隨行禮儀與百日致祭禮同是日諸
467
皇子皆除服○是年中元冬至歲暮致祭咸與十四年致祭禮同○十二月初二日奏準先經奏定
468
孝賢皇后三周年後遵照孝誠仁皇后在沙河致祭之禮停止毎日奠獻及滿月致祭照
469
陵寢致祭例毎月朔望獻羊酒果品㸃香燭四時大祭陳俎豆牲帛醴齊㸃香燭讀祝文致祭凡遇
470
慶典致祭獻酒桌㸃香燭讀祝文致祭忌辰照周年禮奠羹飯肴膳饌筵焚楮定讀文致祭雍正十一年奏準改用補服伏思
471
陵寢致祭是於神牌前與几筵前致祭究屬有別三年後若仍照常奠獻又與喪儀無殊謹擬
472
孝賢皇后三周年後應將滿月致祭及毎日奠獻皆停四時祭祀忌日致祭不陳冠服不設楮錢惟獻肴膳饌筵讀文行禮舉哀寒食進挂楮錢寶花一座除夕陳楮錢二萬金銀楮定二萬同寶花送燎祭酒於正中咸停齊集仍設儀駕恭遇慶賀祭告仍照見今
473
靜安莊祭告禮行毎月朔望獻羊一饌筵一祭酒致祭停止舉哀庶三年後之禮儀與神牌前祭奠皆有分別○又奏準
474
靜安莊致祭遣諸
475
皇子輪流祭酒○十二日諭次年正月十一日孝賢皇后滿月禮致祭著於初七日次年三週年亦并於初七日讀文致祭至三週年仍照常致祭欽此○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奏準
476
地宮工程於九月內告竣謹擇吉期於十月十三日奉移
477
孝賢皇后梓宮於二十七日安葬地宮○九月二十日
478
諭本年十月二十七日行孝賢皇后安奉地宮禮稽之國家舊典
479
皇祖聖祖仁皇帝於
480
孝誠仁皇后
481
孝昭仁皇后
482
孝懿仁皇后皆曾親送自應謹遵祖制但奉移梓宮距安葬地宮之期計逾旬日朕於十月十三日至靜安莊臨送後擬於二十二日自京起鑾恭謁
483
祖陵禮畢屆期詣孝賢皇后陵寢親行視奠欽此○又奏準
484
皇后恭送
485
孝賢皇后梓宮應於至
486
陵日先謁
487
四陵畢乃謁
488
孝賢皇后陵寢行禮○十月初八日行恭題神主禮前期工部敬製
489
神主於靜安莊
490
几筵殿之東廡繕字掃靑如儀至日陳儀駕於殯宮大門外設黃案於
491
几筵殿內正中設鳳輿於階上屆期欽命大臣一人詣東廡
492
神主前跪上香行三叩禮興恭奉神主禮部堂官導至
493
几筵殿奉安黃案上滿漢大學士二人朝服盥手詣主案前行一跪三叩禮興恭題
494
神主畢復行一跪三叩禮退欽命大臣詣
495
主案前一跪三叩恭奉
496
神主安奉鳳輿於輿前行一跪三叩禮校尉舁輿前列儀駕如儀是日升祔
497
奉先殿詳升祔儀○十一日行祖奠禮陳設禮儀與啟奠同○十三日奉移
498
梓宮儀駕全設陳
499
冊寶於鳳輿近
500
靈駕隨行之王公等婣戚人員於二門外齊集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及送往之大學士內大臣侍衞於大門外兩旁齊集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及閒散宗室無執事之內府官員於大門外兩廂前排班齊集近支福晉公主郡主等於殿內齊集在外福晉以下二品大臣夫人以上並婣戚夫人婦女咸於大門內右旁齊集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官員䕶軍領催等妻於大臣官員命婦後齊集各於齊集處舉
501
皇帝親詣祭酒時
502
皇子行禮衆隨行禮進小轝奉梓宮出大門外登大昇轝禮部堂官祭轝三祭酒三叩校尉舁轝
503
靈駕發
504
册寶輿前行校尉執儀駕乘馬按次前導諸皇子曁
505
簡命近行王公婣戚及各執事官皆徒歩舉哀隨行次內務府婦女六十人乘馬隨後行次女侍車行恭理喪儀王公大臣內務府禮工二部鑾儀衞堂官於左右巡視翼衞所過門橋遣內大臣祭酒至不送往王公跪送後
506
皇子衆等乃止哀乘騎隨行毎舁校更班時皆下馬跪
507
靈駕發仍乘馬舁夫日分三十班以內監十人輪流
508
靈駕前左右歩行諸王各官皆於豹尾班後以次乘馬隨行沿塗分站豫設
509
蘆殿繞以黃幔城網城百歩外𥪡下馬柱左右各一漢官及年老王公百官先往
510
蘆殿恭候隨行之王公百官將至宿次相近處豫由別路先至
511
蘆殿後網城門外排班舉哀跪迎靈駕至末班
512
皇子衆皆下馬舉哀隨行儀駕由黃幔城外兩旁行至幔城南門前陳列王公百官候
513
靈駕入幔城後門乃由黃幔城繞至前門外按翼序立舉哀奉安
514
靈駕於蘆殿校尉舁夫皆出乃行夕奠禮祭酒舉哀畢執事官奉
515
册寶交內監設於兩旁闔門皆退恭理喪儀王公大臣戒所在官軍祗嚴宿衞翼日昧爽陳儀駕出册寶啟正門各執事皆辦
516
皇子行朝奠禮詣
517
靈駕前舉哀祭酒三爵衆隨行禮舉哀執事各官率校尉舁夫進恭舁
518
靈駕發
519
皇子跪候過隨行衆舉哀隨行至首班衆止哀乘馬隨行在塗朝夕奠舉哀一如初日送往
520
山陵之王公百官日於殿外黃幔城網城外按翼序立所過五十里內守土官咸素服於道右序立候
521
靈駕至舉哀跪迎至宿次詣網城門外行朝謁三跪九叩禮奠獻時各於右翼班末隨行禮舉哀
522
523
嬪等於早晨朝奠隨行禮舉哀瞻望靈駕發由別路行不與晡奠毎程儀同 是日奉移慧賢皇貴妃
524
哲憫皇貴妃金棺一同送往○十七日梓宮至
525
陵守
526
陵寢貝勒公大小官員皆於興龍口之外跪迎舉哀靈駕由紅門西柵闌入由神路行至
527
陵寢大門外降大昇轝升小轝由中門入奉安饗殿設
528
几筵陳
529
册寶於左右
530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畢各退○是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531
后土
532
昌瑞山之神○十九日行暫安致祭禮儀駕全設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送往之王以下大臣官員以上及
533
陵寢貝勒公大小官員執事人等咸於大門外齊集陵寢居住之貝勒公夫人官員命婦執事人等之妻咸齊集讀文致祭行禮如儀○大葬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534
535
536
太廟
537
社稷○二十五日行遷奠禮設儀駕陳羊酒饌筵楮帛如數王以下大小官員
538
陵寢貝勒公大小官員執事人等陵寢居住之貝勒公夫人官員命婦執事人等之妻咸齊集讀文致祭
539
皇帝親臨祭酒
540
皇子毎祭行一叩禮衆隨行禮舉哀至時奉移梓宮
541
皇子祭酒衆皆隨行禮舉哀婦女等豫詣方城西旁候
542
梓宮過舉哀跪迎
543
梓宮由方城入暫安
544
梓宮於蘆殿正中登龍輴北嚮陳册寶於前進饌筵
545
皇子祭酒三爵衆隨行禮舉哀畢各退○是日儀駕皆焚訖○二十七日
546
皇帝親臨祭酒三爵
547
皇子行禮衆隨行禮舉哀至時欽命諸臣恭率校尉奉移龍輴由隧道入地宮奉安於寶牀設
548
册寶於兩旁石几
549
皇帝親視奉安畢出乃掩閉元宮
550
皇子於祭臺前祭酒三爵三叩衆皆舉哀隨行禮畢卒哭各退○是日恭移
551
慧賢皇貴妃
552
哲憫皇貴妃金棺同葬○是日以奉安地宮禮成遣官各一人祗告
553
后土
554
昌瑞山之神
555
欽定大淸會典則例卷八十八
URN: ctp:ws58764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