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六山川
3
锦州府:
4
锦县
5
寜逺州
6
广寜县。
7
义州
8
钦定四库全书
9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六山川
10
锦州府:
11
锦县
12
紫荆山城东二十里,髙三里许,周围四十里,尊严高大,为郡之主,山以厓紫荆故名。东南有双杨店村。
13
馒头山城东二十五里。
14
马鞍山城东二十五里。
15
白云山城东二十五里,山上有聚仙寺,左井右泉,土人以云气候阴晴,颇騐相近一山曰朖马山
16
磨盘山城东三十里。
17
蔡家山城东三十五里。
18
游家山城东三十五里
19
九华山城东四十里。东二里一小山,亦名九华。珠子山城东四十里。
20
龙湾山城东四十五里。
21
团山城东六十八里。
22
十三山城东七十五里,高一里馀,周围二十馀里,峯有十三,故名《辽史》,燕王淳讨武朝彦至乾州十三山,金蔡圭诗闗山尽处十三山,即此山也。山上有潭,其下有金牛洞,峯峦罗列,大小相错,出山海闗,即望见之疑,岚积翠于大荒中,若远若近宛,若图画海山,一竒观也。圣祖仁皇帝东巡,过此有《十三山》诗,恭载圣制门,乾隆八年,皇上东巡,过此有三山诗,恭载御制阁阳驿,望十
23
天章门
24
洪寺山城东八十里。
25
红草山城西二十里
26
磨盘山城西二十里,一名圆斗山。
27
黄花山城西三十里
28
鹰窝山城西三十五里。汤河发源于此。
29
假山城西四十里。
30
长岭沟山城西四十里。
31
卧佛山城西四十里山有卧佛寺,有石卧佛像,长一丈四尺,故名女儿。河水北流,辽之俗又呼龟山。
32
霍家台山城西五十五里。
33
氊帽山城西五十五里,峯鋭而有檐,故名。纱帽山城西六十里。
34
铛子山城西六十里俗呼支锅子,山形如支锅,小虹螺山城西六十里,周围三十里许,上有如来殿、观音寺。高桥河、七里河发源于此,东有小山相接
35
大虹,螺山城西六十五里,周围五十馀里,高五里许,与小虹、螺山对峙。东西绵旦百馀里,连山河发,源于此女儿河还辽。其中金时置虹螺寨,废城旧址犹存。明时因山筑城已废, 山之西为刚家屯摩旗屯
36
小檐帽山城西六十五里。
37
大檐帽山城西六十五里。
38
喂牛厰山城西六十五里。
39
椵木排山城西六十五里。
40
笔架山城西六十五里
41
天桥山城西六十五里。
42
金沙锅山城西七十里。
43
乳头山城西七十里,与西北两小山对峙,俗呼你头山是也。尖山城西七十里。
44
团山城西九十五里。
45
古塔山城西九十五里,古安昌县水和村,其上有塔,故名凉水、䃳子山城西九十五里,下有池。
46
架山城西九十五里
47
偏道山城西九十五里。
48
蓝家沟山城西九十五里。
49
偏洞山城西九十五里。上有洞。
50
凉水泉山城西九十七里,傍有泉。
51
窟窿山城西一百里,其地有屯,东为梁家屯。南王宝山城南九里。
52
寨儿山城南九里。
53
吕翁山城南十里周围四十七里,高二里许,山上有洞战迹。本朝崇徳七年,大破明兵十三万于此山之下, 恭详松山塔山注下,圣祖东巡,过此有其事。恭载御制吕翁山诗纪。
54
圣制门,乾隆八年 ,皇上东巡有
55
御制吕翁山诗四十三年有年,有御制经,吕翁山作诗四十八,御制经,吕翁山叠戊戌,旧作韵诗,俱恭载天章门」。松山城南十八里,旧松山所城在其西,圣祖东巡过此,有御制松山诗恭载。
56
圣制门,乾隆八年 皇上东廵有
57
御制松山诗》,恭载《天章门》。
58
事迹
59
谨稽
60
《实録》:崇徳四年春。
61
太宗统师征明松山,以礟攻城,尽毁其堞,明副将金国鳯乘夜以䋲系木填之以土,比明,已筑固,我兵乃分。
62
三路穴地攻之,城中复有备,不能克,遂班师。五年春。
63
命王贝勒等更畨率兵围绵州。六年秋八月,睿亲王多尔衮等奏言:「明国合各省兵来拒,我师实为衆多。
64
太宗谕曰:「敌人若来侵犯,王等可相机击之不来,切勿轻动,各当固守汛地时」。
65
太宗即欲亲征,因患鼻衂,缓三日起行,戊午,渡辽河,太宗鼻衂不止,承以碗,行三日方止,豫亲王多铎等请驾徐行。
66
太宗曰:「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朕如有翼可飞,即当飞去,何可徐行也?」诸王、贝勒、大臣共议攻围策。
67
太宗曰:「朕但恐敌人闻朕亲至,将潜遁耳。倘䝉天眷佑,敌兵不逃,朕必令尔等破此敌,如纵犬逐兽,易于拾取,不致劳苦也。朕所定攻战机宜,尔等慎勿违误,勉力为之壬戍。
68
驻跸戚家堡,遣大学士刚林往睿亲王营传谕曰:「朕当即至矣,可移兵先在高桥立营,俟朕至,合围松山、杏山」。睿亲王即令刚林回奏。
69
圣驾亲征,臣等勇气増倍,惟务进攻,但明兵甚衆,臣等围锦州,屡经攻战,微有损伤,如冄速战,恐力不及顷」。
70
奉。
71
命驻营髙桥,倘敌约锦州、松山兵来攻,万一有失,奈何即欲至髙桥,当俟胜负少分之后于是
72
驾先至松山,令诸军横截乌馨河南山至海濵大路,太宗亲驻营杏山之间。
73
谕衆曰:「如敌来犯近,乃击之,若未近而先往迎战,致贻累于衆,罪与败走同」。是时,敌人于松山城北乳峯山冈结寨,其步兵于乳峯山、松山城之间,掘壕立七营,其骑兵列于松山东西北,三面合歩骑兵,号十三万,其领兵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兵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兵部郎中张若麒、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李辅明、宻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寜逺总兵呉三桂,及副叅游守以下二百馀员。癸亥,明总兵八貟率兵犯我前锋汛地,我前锋军击败之,又合镶蓝旗䕶军追击至塔山,获笔架山,积粟十二堆。甲子,敌犯我镶红旗汛地,为我军击却,旋复来战。
74
太宗张黄盖指挥将士布阵,敌望见悉退,太宗谕诸将曰:「今夜敌必遁,我左翼四旗䕶军,可至右翼汛地,排列右翼四旗䕶军及骑兵䝉古兵前锋兵,俱比翼排列,真抵海边各固守汛地,敌兵之遁者,有百人,则以百人追之,有千人则以千人追之,如敌兵衆多,则蹑后追击,直抵塔山,是夜初更明兵,沿海潜遁,我诸将各遵。
75
上命由沿地邀截奋击,穷追杀死及赴海死者不可胜计。乙丑,命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率兵围塔。
76
山以红衣礟攻克四台,斩守备二员、都司一员,生擒台内头将王希贤、叅将崔定国、都司杨重镇。太宗移营松山,令环城掘濠困之。又令诸将分驻要路,堵截来往敌人。是夜,明总兵曹变蛟率乳峯山马步。
77
犯我镶黄旗汛地者一,正黄旗汛地者四,且突冲。
78
御营并为我军击却」,曹变蛟中创,奔还松山。明总兵呉三桂、王朴乘间奔入杏山。己巳,呉三桂、王朴等复自
79
杏山将奔寜逺,我前锋兵见之,由杏山西追击至高桥,豫亲王等发伏掩杀敌,各路溃窜,自海边至桑阿尔斋堡,并为我分驻兵殱殪,惟呉三桂王朴得脱走寜逺。壬申。
80
命大臣率兵设伏高桥,甫出营,见我前锋兵追逐杏山遁,出步兵千人,遂协同击斩。既至高桥,复遇杏山遁。
81
出之骑兵八十、步兵六百悉殱之。是时松山城中被我军围困不得出者,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及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等及士卒万馀,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絶,欲遁,又未敢成队而出,其乘间先遁,为我军斩杀者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获马驼七千五百馀,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自杏山迤南至塔山一路,死者相枕藉,海中浮尸飘荡,多如雁骛。九月辛巳。
82
太宗自松山城西南移营城西北,越五日,驾还,留豫亲王等围松山,英亲王等围高桥。冬十月,命镇国将军阿拜率兵驻乳峯山。十一月,
83
命肃亲王豪格、辅国公满达海率兵往同、豫亲王等围松山。十二月壬寅朔,明兵六千出松山城,夜犯正红。
84
旗、䕶军营、骁骑营及正黄旗、䝉古营,我军各守汛地沿壕,射败敌兵,殱四百二十四人,馀衆遁,退入城门,闭不得入,来降者二千馀人,从杏山宵遁,为我伏兵袭杀者五百七十四人。七年春二月丁巳,松山城中明副将夏成徳遣人赴肃亲王军通欵,约为内应,以其子夏舒为质。是夜,王令左右翼前锋携云梯二、八旗兵,携云梯八至城南,靣即于夏成徳守御处,树梯登城,我军毕登,敌始觉,我军巡逻搜剿,令随夏成徳降者,别聚一处,生擒总督洪承畴等,斩兵道一、副将十、游击以下官百馀员、兵三千有竒。
85
太宗命诸王斩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而以洪承畴、祖大乐诸人归盛京,赡养之,留兵毁松山城而还。
86
牛心山城南二十里。
87
石灰窑山城南三十五里。
88
马鞍山城南三十里。
89
望海台山城南三十五里。
90
空心台北山城南三十五里。
91
空心台南山城南三十七里。
92
三角山城南三十七里。
93
翠幕山城北十里,俗呼眼马山
94
二:郎洞山城北十五里,上有五洞洞,东北一潭,深丈许。其东一泉。上有玉皇阁、弥陀阁、望海观音阁。惟观音阁最高,东见十三山,西见壶右芦岛,南见大小笔架山,下则锦水、凌川旋其左。牛山城北十五里有金牛洞。
95
左蟠龙山城北十五里,在观音洞东
96
右蟠龙山城北十五里,在观音洞西。
97
鷄冠山城北十五里,在观音洞前
98
小洞山城北五十里
99
馒头山城北二十里,俗呼大㡌山
100
小洞寺山城北二十里洞内有石佛。
101
蔡家敌楼山城北二十里
102
温家敌楼山城北二十里
103
青石台山城北二十六里。
104
岩静寺山城北二十六里,山上有洞,中有石佛。牛心山城北二十六里西有岩静寺,寺前后有桃杏花,时烂漫游者甚衆。裂缝山。城北三十里。
105
乱石山城北三十里,二道河发源于此。
106
了八石山。城北三十里,高三十馀丈,周二里馀,数峯揷。云峯后有涧,深不可测,山东面有石佛二尊,山上有石柱九,相传辽萧太后梳妆楼故址。
107
梯子山城北三十里。
108
大茂山城北三十里,山北有大茂堡。
109
龙嘴山城北三十里头道河发源于此。
110
驴耳山城北三十五里,上有驴耳寺。
111
龙头山城北三十五里有二洞若眼,下有龙湫刀尖山城北三十五里。
112
杏花寺山城北三十五里。
113
翠岩山城北三十六里。
114
双井寺山城北四十五里,上有洞为大士龛,东西二井,故名。石门山城东南十五里。
115
乳峯山城东南十五里,中峯如,葢东西十二麓,拱城饮北向悬崖,有窦,源可丈许,泉溜如乳,甘冽可。望海山城东南十五里山十有朝阳寺,今只存一碑。小凌河绕山下。
116
高山城东南二十五里。
117
东王寳山城东南二十五里。
118
卧龙山城东南二十七里坡陀盘屈状类牛眠,俗又呼卧龙山。长山城东南三十里,自此绵亘而南四五里,峯峦断续四山,错列皆为长山,上。有长山寺。鹰㡌山城东南三十五里。
119
牤牛山城东南三十五里山麓,揷海小凌河经其阴毛山城东南三十五里。
120
朝阳山城东南三十五里,下有朝阳寺,俗呼王麻子沟。平山城东南五十里一名团山,上有土城,城南有望海朝云寺。明一统志以此为木叶山,误。西王寳山。城西南二十里。
121
观马山城西南三十里旧杏山城在其西,一名闗门山杏山,城西南四十里旧有杏山驿,本朝崇徳七年,取明杏山城毁平之,详见松山塔山 ,注圣祖仁皇帝东巡,有御制杏山诗恭载。
122
圣制门,乾隆八年有诗「四十三年有「 御制雪后过杏山,皇御制杏山晚眺,恭依 租」。原韵诗俱恭载。
123
天章门
124
磨盘山城西四十里
125
白马沟山城西南四十七里。
126
烟台山城西南五十五里。
127
海云山城西南五十五里。上有海云寺。
128
红土山城西南五十七里,又名平土山。
129
打鱼山城西南五十七里。
130
尖台山城西南五十七里。
131
白台山城西南五十七里。
132
三顶山城西南五十八里。
133
小笔架山,城西南六十里峙海中,状如笔架,潮至时四面皆水,潮退,有石如桥,濶三丈,长三里许,可通车马大笔架山,城西南六十里,与小笔架山俱峙,海中状如笔架,潮退,见天桥濶八丈,长四里许为
134
昔人避兵处,上有朝阳寺,多飓风,屋瓦輙飘去,今存空堵。
135
塔山城西南六十里,明置塔山千户所于此。事迹
136
谨稽
137
《实録》:崇徳七年春三月,明总兵祖大夀以锦州降,太宗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等移师围塔山杏山。夏四月戊申,列红衣礟于塔山。
138
城西攻毁城垣二十馀丈,我兵悉登城,尽殱,城内官属及官兵七千,收军驻高桥大路,赍
139
敕招杏山城中,将士降,不从,庚甲移礟于杏山城北面,先攻取其近城之台,明日,以礟攻毁城垣二十五丈。
140
我兵将欲登城,城中衆官开门出降。
141
太宗命以降顺官属兵丁携归,赡养编戸,士民安揷、盖州俘获人口财物,赏给攻城及阵亡被伤将士兵器。
142
及米粮牲畜运贮锦州,其塔山、杏山城垣悉毁平之笟篱山城西南七十里
143
龙𤓰山城西南七十里,山上有瓦窑寺,又名瓦窑子山,相近一峯,亦名马鞍山,北接十王庄、沙锅屯、龟头山。城西南七十五里峙海中。
144
三城山城西南九十里
145
刺儿山城西南九十里。
146
南台山城西南九十里
147
骆驼山城西南九十里。
148
北台山城西南九十里
149
尖山城西南九十里。
150
团山城西南九十里,上有石城。
151
乌云山城西南九十五里。
152
蜂蜜沟山城西南九十五里。
153
唐帽山城东北三十里。
154
台子山城东北三十里。
155
营城山城东北三十里。
156
小鹰山城东北二十里鹰,每将雏巢其顶䃳子山城东北三十一里。
157
窟窿山城东北三十一里。
158
鷄冠山城东北三十五里
159
半壁山城东北四十里,又呼两角山
160
嵯岈山城东北四十五里,前有佛殿三楹,上有阁。千家寨山城东北五十里山出白石,可作碑。望髙山城东北五十里山前有老虎洞。
161
黄山城东北五十五里。
162
冯家山城东北六十里。
163
髙黄山城东北六十里。义州破台河发源于此。鹦哥山城东北六十里。
164
懒汉山城西北十八里。
165
孤山城西北二十里。
166
花楼山城西北二十里。
167
团山城西北二十里。
168
马家山城西北二十里
169
石峆䃳山城西北三十里。又北有雅巴石山。了角山,城西北四十五里,其南一山,西北五里又一山,错列相峙,故呼曰了角山。寛方寺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170
三:郎寨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171
东三郎寨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172
尖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173
库当山城西北四十五里。
174
唐王寨山城西北五十里。
175
青龙山城西北五十里,俗呼梁家寨
176
朝阳寺山城西北五十里,上有朝阳寺。朝阳寺北山城西北五十里。
177
松树沟山城西北五十里。
178
三:块石山城西北五十里
179
馒头山城西北五十里。
180
帽儿山城西北五十里。
181
黄土坎山城西北五十一里。
182
管家沟山城西北五十一里。
183
银匠沟山城西北五十五里。
184
锡匠沟山城西北五十五里。
185
温家沟山城四,北五十五里
186
木匠沟山城西北五十五里,西南一峯,山峦相接。半截塔山城西南五十五里。
187
钢窑山城西北七十里。
188
乳头山城西北八十里,俗呼你头山
189
老虎闗山城西北八十五里。
190
东老虎闗山城西北八十五里
191
松岭门山城西北九十里
192
石家岭城东二十里。
193
十三:站岭城东六十九里。
194
骆驼岭城西四十里
195
长岭城西六十五里稠栁河,发源于此。西南有小山相接,俗呼长岭山。岭有二,一在城西南九十里。黄土岭城西九十五里。
196
石头岭城西九十五里。
197
五道岭城西南二十里
198
莽牛岭城西北三十里。
199
狮子岭城西北四十五里。
200
金宝岭城西北四十五里。
201
松岭城西北九十里,在松岭门东。东南又一山,俗呼松岭山。黄石崖城西北六十里。
202
毛家峪城东三十里。
203
老虎峪城西六十五里。
204
千家峪城西九十五里五里河发源于此。观音洞,城北十五里在普陀寺后,雄秀、奥折东西二洞,西洞甚髙广。有大士阁。东北岩下有龙湫,四时不涸。鸽子洞城东北五十里洞有二,一在城西北七十里。
205
小壶芦岛城西南五十五里。
206
壶芦岛城西南九十里。
207
黄山嘴城东北五十里
208
小凌河城东十五里,源出边外土黙特明安喀喇山,名水叠河,东南流,由松岭门西五里入边,为小凌河,绕府城西,又名锦川,南流五十馀里,至唐家台西入海。
209
圣祖本朝康熈初,分兵驻防河,诗恭载 仁皇帝东巡,有憇小凌圣制门,乾隆八年,凌河诗恭载 ,皇上东巡有小。
210
天章门也。国语:明安千数 喀喇黑色也。大凌河城东四十里,源出边外喀喇沁威苏图山,名郸穆楞河,东流,自义州西九官台门东入边,为大凌河边义州城北,东南流,经杵头山入锦县界,流九十三里至□山东又六十五里,本朝至鮎鱼塘入海。 天聪五年。
211
太宗文皇帝取大凌河城克捷于此战迹恭详大凌河城注,下圣祖仁皇帝东巡,有驻跸大凌河诗,恭载圣制门,乾隆八年,皇上东巡,有大凌河诗。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有河恭依御制观大凌河养息牧及大凌河咏事过大凌皇祖原韵诗,俱「恭」载。「威」苏,桦皮也,图有也。 天章门 ,䝉古语。
212
女儿河城西十八里,源出边外上黙特界,名乌馨河,东流,由新台门北六十里入县界,东流,达吕翁山,与小凌河合流入海。
213
汤河城西三十里,源出境内鹰窝山南泉,南流㑹女儿河入海。枯凌河城东南四十里即大凌河,故道分流,至柴火沟东入海。旱则水乾,故名。七里河城西南四十里,自小虹、螺山发源,东南流,至四方台东,折西南入于海。高桥河城西南四十七里,源出虹螺山,东南流辽高桥城南㑹七里河入海。饮马河城西南六十里,源出老鹳堡南泉东南辽塔山城西,又东南流入海。稠栁河城西南七十里,源出境内长岭,东南流入笟篱山,东入海。连山河城西南八十里,源出境内大虹螺山,东南流,绕连山城东至壶芦岛入海。五里河城西南八十里,在连山西,源出千家峪泉,东南流,绕团山东,又东南至剌儿山东入海。
214
长岭河城东南九十五里,源出寜远州界䃳子山,东南流至长岭台入锦县界,又东南达连山,城西㑹五里河入海。
215
二道河城东北十二里,源出境内乱石山,经紫荆山,西入小凌河。小蛤蜊河城东北十二里,源出境内郭家台泉,东南流,与二道头道河合,流入小凌河。头道河城东北十五里,源出境内龙嘴山,经紫荆山西,与二道河合流入小凌河。大蛤蜊河城东北四十里,源出境内樱桃园,东南流,达游家山,北入大凌河。冷泉河城东北四十五里,源出义州斑石山,东南流,经鱼子嶂入大蛤蜊河。大定河城东北五十五里,源出义州石厰山,由古开州南入县界,东南流,经鱼子嶂入大蛤蜊河。
216
凉水泉城西九十里。
217
千家峪泉城西九十五里五里河发源于此。二郎洞泉城北十五里,在洞之东。
218
老鹳泉城西南六十里饮马河,发源于此。笔架山泉城西南六十里,在海中长元寺西。水泉子城东北二十里。
219
樱桃园泉城东北三十里大蛤,蜊河发源于此。郭家泉城东北三十九里小蛤,蜊河发源于此。宁逺州。
220
三首山城东五里,三峯相峙,状若人首。其上有泉,下注东南流八里入海。嘉山城东十五里
221
望海山城东十八里。
222
郭家山城西八里
223
狼洞山城西二十里。
224
龙湾嘴山城西十五里曹庄河发源于此。铁帽山城西十八里。
225
尖顶山城西二十里
226
悬夆山城西二十五里。
227
大团山城西三十里,中高四下,可备守御。芥花台山城西三十三里。
228
大头山城西三十五里,中右所东。沙河发源于此。小夹山城西五十里。
229
鹰窝山城西六十里曲尺河自山东发源东闗驿河,自山西发源牛心山城西七十五里
230
茨儿山城西八十里前有朝阳寺
231
偏山城西八十里古城寨,后上有卧龙潭,偏山河发源于此。刺榆陀山。城西八十三里。
232
转湾台山城西八十三里。
233
石梯山城西八十五里,昔人凿石为梯,以便登步。犀牛、望月山城西八十五里。
234
安家山城西八十五里。
235
郭家山城西八十六里
236
狮子口山城西八十六里。
237
塔子山城西九十里。
238
东:大石䑓山城西九十二里马家河,发源于此矾石山城西九十五里石,似白矾。
239
西:大石台山城西九十七里。
240
歪头山城西一百里。
241
尖山城西一百里。
242
马鞍山城西一百里。
243
小䃳子山城西一百十里沙河站,河发源于此黑山城西一百十里
244
叶家山城西一百十里
245
官帽山城西一百十八里。凉水河发源于此。糜子沟山城西一百二十五里。
246
靳家台山城西一百三十里。
247
马蹏沟山城西一百三十五里。
248
九连山城西一百三十五里
249
万松山城西一百三十六里。东西绵,亘四百馀里,连山海,永平界。山多松,故名,俗呼松岭。山北有松岭,西有松岭、台山,断续绵亘,皆昔之万松山也。土人因地立名,所呼不一。
250
五指山城西一百三十六里万松山北五峯秀㧞若手指然急水河发源于此。杨家山城西一百三十七里叶家坟河发源于此。
251
山城山城西一百三十七里。
252
小鹰窝山城西一百四十里。
253
双山城西一百四十里。
254
湾头墙山城西一百四十一里
255
四方台山城西一百四十二里。
256
半壁山城西一百四十二里。
257
大鹰窝山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258
傍山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259
羊家山城西一百四十五里。
260
石门山城西一百四十七里。
261
九门台山城西一百四十七里。
262
小三山城西一百五十里。
263
九门山城西一百五十里。
264
三山城西一百五十五里,高五里,周围三十馀里,三峰并秀。四方台山城西一百五十五里。
265
长岭山城西一百五十六里。
266
钢义山城西一百五十九里。
267
西背阴山城西一百六十里。
268
锥子山城西一百六十里。
269
大孤山城西一百六十里
270
南背阴山城西一百六十三里。
271
鹊窝山城西一百六十三里。
272
钉子山城西一百六十五里。
273
瓮圏山城西一百七十里
274
牛羊沟山城西一百七十里。
275
蛇山城西一百七十里。
276
将军石山城西一百七十五里,高数百丈,一石如柱,亭亭孤立,高五十丈,前有碑,镌镇辽将军字,一名天柱
277
沙沟山城西一百七十五里,西为破山。洞山中前所东沙河发源于此。偏坡台山城西一百八十里。
278
土衚同山城西一百九十里
279
雁过山城西一百九十里。
280
三道闗山城西一百九十九里,荆条河发源于此、角山城西二百里山脉,自居庸,古北喜峯东来,蜿蜒绵亘千馀里,至是双峯耸峙,宛如角立,故名。
281
半壁山城北十五里
282
鹰窝口山城北二十里
283
寨儿山城北二十里。
284
火烧门山城北二十二里汤沙河发源于此。旧设边门,名火烧门两山东西对峙。双山城北四十五里。
285
尖山城北四十五里
286
钓台山城东南十五里。钓鱼台在山之东,又东曰夹山。大磨盘山城东南三十里。
287
小磨盘山城东南三十里。
288
卧牛山城西南十五里。
289
石塔山城西南十八里在海中,或呼小塔山乱石山城西南二十五里。
290
清凉山城西南二十八里在海濵,下有清凉寺阎家山城西南二十八里。
291
张家山城西南四十里在海中。
292
小海山城西南四十五里,在海中
293
长山城西南六十里,上有海云寺,中出苹果沙果、㯽子等物。碧霞山城西南七十七里,上有元君宫、海云寺、六角井,俗呼庙儿山。羊乳山。城西南七十九里,俗呼羊奶山是也。
294
烟台山城西南八十里。
295
羊毛山城西南八十里。
296
骆驼山城西南八十二里。
297
团山城西南八十三里。
298
李家山城西南八十三里。
299
孙家山城西南八十五里
300
庙儿山城西南一百十里。
301
孤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俗名朱家嘴。
302
馒头山城西南一百三十里。
303
黄罗山城西南一百三十三里。
304
赵家山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305
蛎黄沟山城西南一百六十三里
306
芝蔴湾山城西南一百七十里。
307
望夫山城西南一百八十八里,相传为秦时孟姜女望夫处。小黑山城西南一百九十三里,或呼黑三山。
308
螺峰山城东北五里,俗呼窟窿山
309
䃳子山城东北十五里。首山河自山南发源乾柴岭河自山东南发源双树铺河自山东发源。
310
灰山城东北二十里。
311
鞍山城东北二十三里。
312
枣儿山城西北八里
313
王宝山城西北十里。
314
黄土坎山城西北十三里。
315
鹞鹰山城西北二十里。
316
摩克托山国语摩克托形,秃之谓也。城西北二十里,一名光顶山孤山台山城西北二十里
317
鹞子山城西北二十里相近,有镇山。
318
九□山城西北二十五里。一名高黄山。
319
磨盘山城西北三十里长帽河,发源于此荆条山城西北三十里
320
新台门山城西北三十里。
321
歪头䃳子山城西北三十五里。
322
雁崖山城西北三十五里
323
虎头山城西北三十七里。
324
梆子山城西北四十里。
325
石塔沟山城西北四十三里。
326
笔架山城西北五十里
327
荣家山城西北五十二里女儿河发源于此。毛家山城北九十里烟台河发源于此。
328
鸡冠山城西北一百里。
329
糜子山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330
松岭台山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331
小孤山城西北一百六十里。
332
烟笼山城西北一百六十八里噶拉河发源于此南长岭城西三十五里。
333
黄土岭城西一百十里。
334
欢喜岭城西一百九十六里。
335
北长岭城西三十里
336
陡岭城北四十五里。
337
鲍官岭城西南七十七里。
338
乾柴岭城东北十五里
339
长岭城西北三十三里。
340
松岭城西北三十五里。
341
栅子岭城西北五十里。
342
马路岭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343
红崖城西四十里又西有黑峪沟、福儿沟。
344
恨虎崖城西一百五十里
345
觉华岛城南十二里在海中,上有海云、龙宫二寺。事迹。
346
谨稽
347
实录:天命十一年春正月戊午,太祖率诸贝勒统兵征明。庚申,次东昌堡。辛酉,渡辽河军,分左右翼,排列旷野,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
348
锋至西平堡,获明谍者,讯之,知明右屯衞兵千人,大凌河兵五百、锦州城兵三千,此外人民随地散处,大军兼程而进,将至右屯卫,其城守叅将周守㢘已率军民遁,明舟运之粮,积贮海岸。
349
太祖留将八人,率步卒四万,移其粮于右屯卫大军前,进明锦州城守游击萧升、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
350
叅将左辅中军毛鳯翼及大凌河、小凌河、杏山、塔山、连山七城守将,闻我军至,皆焚其庐舍粮储而遁。丁夘,大军至寜逺越城五里,横截山海闗大路驻营。戊辰,军士薄城奋击,袁崇焕与总兵满桂、叅将祖大夀,婴城固守。是时寜逺城南十六里外海中觉华岛,为山海闗外明兵粮运所贮。
351
太祖命武讷格率八旗䝉古,更益满州兵八百,往征觉华岛,见明防守粮储叅将姚抚民、胡一寜金观游击。
352
李善、呉玉、张国青统兵四万,营于氷上,凿氷十五里为濠,卫以车楯,我兵从未凿处进击,败其兵,尽殱之,又二营列于岛上,遂冲入,亦尽殱之,焚其船二千馀,及粮草千馀堆,乃还。
353
桃花岛城南十五里在海中,明时登菜海运船于此汤沙河城东一里馀,一名姜女河,自火烧门山发源,南流,绕城东合女儿河乾柴岭河城东五里,自句家屯发源南流入海。
354
首山河城东五里,自䃳子山发源,南流辽城,东入汤沙河寨儿山河,城东十八里,源出寨儿山,东南流入汤沙河。双树铺河,城东十八里,自䃳子山发源,东南流,达茂儿山入海。女儿河,城西一里,或呼三女河,源出荣家山,南流辽城西,又南会沙河入于海。寜逺河城西一里,源出新台门,分而为二,东为汤沙河,西为女儿河,环城复合为一入海。又噶拉河在城西八十里。黒水河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源出边外喀喇沁左翼界。
355
长帽河城西十八里,源出磨盘山,东南流入女儿河。
356
曹庄河城西南十二里,自龙湾嘴东发源,东南流,绕曹庄西,遂南入海。东:沙河城西南三十里,自大头山发源,绕中右所城,东南流入海。烟台河城西南四十里,源出毛家山,东南流入海。
357
曲尺河城西南四十八里,自鹰窝山发源,南流入海。东闗驿河,城西南六十里,自鹰窝山发源东南流,分而为二,一辽东门驿城。东一辽东闗驿城西,又折而东合为一,东南流至新庄屯,散漫荒甸。
358
偏山河城西南七十五里,源出偏山,西南南流入六州河,又西南曰六后所,河源出边外。六州河城西南七十九里,源出边外,自高台堡东十里南流入州境,绕中后所城,东南流入海,一名六股河。明一统志自大寜等六州之水合流而南,故名。
359
马家河城西南八十七里,自东大石台山发源,南流入海。沙河站河城西南一百十里,自杨家山发源,绕叶家坟屯东,又东南流入海。叶家坟河城西南一百十里,自杨家山发源,绕叶家坟屯东,又东南流入海。高儿河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边外,自高台堡门西四十里南流入州境,达高儿河堡西,又东南流入海。
360
凉水河城西南一百二十里,自官帽山发源,绕凉水河站,东南流入海。河之西南即三山峪,其故站处有沙河旧城。
361
石子河城西南一百三十三里,源出边外,自高台堡门西八十里南流入州境,达前屯卫城西,遂西南流入海。
362
王宝河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源出桃源屯泉,东南流入石子河,俗呼陡坡台河中前所、东沙河城西南一百六十五里,自山海卫破山洞山,发源边中前所城东,又东南流入海。
363
急水河城西南一百八十里,俗呼老军屯河,源出五指山,东南流入海。荆条河城西南一百八十五里,自山海卫三道闗山发源南流入门,亦名姜女河。漫水河。城西南西百九十七里,俗名窑河,源出呉家山,又 南三里有䕶城河,源出馒头山,俱西南流,至山海闗南水门,㑹石子河入海。 谨按乾隆八年
364
皇上东廵道中诗注内有急水河发源五,指山南与漫御制锦州谕,今伏水河通建州诸水合流为一,之我 考五指山即在万松山北仰见。
365
皇上考证精详于地志、水经,了如指掌,实 ,足补舆图之缺,而正旧注之讹。首山泉。城东五里
366
香水泉城西一百十里清冽甘耆
367
温泉城东西四里,其泉如沸。明都指挥韩斌构亭其上,旁为堂,引水于中,以为澡雪之所。垣外有陨星石,其泉有四,一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一在城西一百里,一在城西一百六十里。今惟存东南一泉馀俱湮。
368
桃园泉城西南一百四十五里。王宝河发源于此。卧龙泉城西八十里。
369
龙潭城南八里有二,一在前屯卫东南四十里,昔为祷雨处、玉皇潭城西南一百里。又有瑞潭,在旧前屯城北五十里三泉,送出色白且香。八角井城西南八十里。
370
圣井城西南旧前屯城北一百里鹤山下,其井涸,每遇嵗旱,乡人祷雨纳瓶取水倾之,视瓶水多寡而两疏之,其应如响。
371
水口城西九十里。
372
西湖城西十五里。今泾
373
莲花池城西八十里,今湮。
374
广宁县。
375
蛇山城东三十里,层峦叠嶂。
376
小黑山城东六十里,明时于此筑边,东至今老边驿。其中东西二百馀里,为三卫驻牧之地,今边墙遗址犹存
377
大黑山城东七十里。
378
胡家窝山城东八十里。
379
北镇医巫闾山城西十里,髙十馀里,周围二百四十里,虞舜封十二山,以此山为幽州之镇。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隋开皇十四年,诏以医巫闾为北镇,自后因之。其山掩抱六重,亦名六山。辽人皇王托云爱其竒秀,购书数万卷,置山之絶顶,筑堂曰望海,及卒,遂葬于此山下为北镇庙,庙东有仙人岩,孤石峭,㧞上镌吕仙像,又名吕公岩庙,西有翠云屏,一石,方广丈馀,下有窦,南北相通,明巡抚张学顔刻补「天石」三字于上,又有桃花洞飞瀑岩,悬泉下泻,虽冬不氷,其麓屹立,两石如门,烟雾出壑,萦绕重峦,名胜莫可殚述,其形势恢特,□奥雄峙辽河之右,与长白山夹辅,䕶王气以壮鸿图者也。圣祖朝廷,凡遇大典,遗官祭告如仪, 仁皇帝东巡,过此有
380
御制望医巫闾山诗》,恭载圣制门,乾隆八年。
381
皇皇上东巡,有过广寜,望医巫闾山,恭依 祖原韵诗。十九年,有御制杪秋游,医巫闾山,得五言三十韵诗及游医巫闾 杂咏祭医巫闾山诗。四十三年,有皇御制望医巫闾山再依四景诗、祭医巫闾山诗四十八 祖元韵,诗咏医巫闾山御制,望年有闾山二依 医巫
382
皇祖元韵诗观音阁即景诗、题医巫閲四景诗:「祭北镇庙 ,礼成述事,诗均恭载天章门图「托」云原作「 欲」,今译改。
383
乳峯山城西十里,与拍木山相接
384
千家寨山城西三十五里。
385
古城山城北十里。
386
分中山城北十里
387
分水北山城北十五里。
388
北团山城北十五里
389
北台子团山城北十五里
390
马市堡山城北十七里。
391
●山城北二十里
392
镇北山城北二十五里。
393
王尖山城北三十五里
394
荞麦山城北三十六里
395
镇边堡山城北四十里。
396
白土山城北四十里。
397
鹰窝山城北四十里。
398
驼房山城东南六里,俗呼放驼山。
399
宝珠山城东南十里。
400
盘山城东南十一里
401
㫰马山城东南十五里。
402
狼虎山城东北二十里。辽时辽州治平军。有狼山即此。羊肠河山城东北四十五里。
403
双台山城东北七十里。
404
西黑山城东北七十五里。
405
黑山城东北八十里。上有洞。
406
衮诺尔山䝉古语「衮」,诺尔水泡也。城东北九十里,山下一泉,南北长三十步,濶十八步。贵子山城东北九十里。
407
蛇山城东北九十五里。
408
双山城东北一百十里。
409
高台山城东北二百十里。
410
万紫山城内西北隅,明时辽王府基,或云万翠山,或云万字山。虎头山城西北五里。
411
鸡冠山城西北五十里。
412
韩口山城西北五十里。
413
鳯头山城西北六十里。
414
鞍山城西北六十里。
415
沙岭城东南一百五十里。
416
深沟南岭城东十五里。
417
深沟北岭城东十五里。
418
土堡南岭城东二十五里。
419
二道:井岭城东一百十五里
420
东:沙河城东门外,源出医巫闻山、三道沟,东南流,辽城北而南至板桥河,西北名沙河,东南沙河,俱南流入海。
421
羊肠河城东四十五里,源出边外,由白土厰边门东流入境,至蛇山下,平野散漫。蛤蜊河城东八十里,即辽河分流,曲折三百里,入三又河。
422
杨郎河城西门外,源出城西北,泉南流入南闗,入东沙河。南门乾河城南闗外,源出医巫、□山二道沟,东南流入东沙河。大石桥河城南一里,源出医巫闾山、玉泉寺,东南流,达大石桥,又东南入东沙河。南沙河城南十二里,源出医巫闾山,由牵马岭东南流,合东沙河入海,即闾阳驿河。西沙河。城南三十一里,源出医巫闾山青阳寺,其在北者名泥河,在东南者名西沙河,南流散漫。
423
板桥河城南七十里,源出医巫闾山,其一流经广寜城北,其一流经城南,俱至城东南,合双峰河入海。今土人分为大板桥河、小板桥河。
424
石佛寺河城北十三里,源出医巫闾山,东南流入马市河。马市河城北二十五里,源出义州魏家岭,东南流,达中安堡城东南散漫。三汊河。城东南一百六十里入海城县界,详见海城县。
425
双峯河城西南二十里,在二十里铺之南,源出医巫闾山、背阴寺,东南流入泥河。铺前河城西南二十里,源出二十里铺泉,东南流至二十里铺南,又东南流,至祖家屯,南散漫。
426
泥河城西南三十四里,源出医巫闾巫山、青岩山涧,东南流达北镇堡,又东南流入西沙河。分水闗河。城东北九里,源出分水闗,南流入东沙河。
427
珠子河城东北四十里,或呼为锥子河。
428
五道河城东北二百十里,即养息牧河,分流,流三十里,五道仍合为一,入辽河。养息牧河城东北二百二十里,源出边外,由彰武台边门入境,流二百七十里入辽河。辽河城东北二百三十里即巨流河。详见奉天府承徳县山川注。
429
莽獐湖城东九十里。
430
陡坎湖城东九十五里。
431
高桥湖城东南四十里。
432
莲子湖城东北九十里。
433
乂刺沟城西五十五里。
434
苏家沟城西南四十里。
435
松川沟城西南五十里。
436
灌肠沟城西南九十里。
437
龙潭城西三十五里,医巫闾山之麓,周围三丈许,上有石如蓬,覆之清泉城内
438
亷泉城内
439
崇泉城内西北隅万紫山上。
440
玉泉城西。医巫闾山中。
441
二十里铺泉城西南二十里铺,前河发源于此、八角、寺泉城西南三十里,寺南一泉,东南流十里馀入泥河汤泉城西南三十里,汤泉河发源于此
442
古老无名泉城东北隅泉水四时不竭,南流百步入东沙河杨郎泉城西北一泉出为杨,即河。
443
洪井城西四里。
444
八角井城北隅
445
满井城西北三里,水味甘美,虽旱不竭。
446
锦县、寜远、广寜南境俱临海,而锦寜去海尤近,东连寜海,西扺山海闗,南通天津、登、莱,明时海运商船于此登岸,寜逺海防,五城即贮粮之所也,详见奉天府承徳县山川注。
447
义州
448
小籽粒山城东四十里相近。有杵头山、青山贺家尖山城东四十里。
449
新站山城东四十五里。
450
云雾山城东五十五里。
451
鹰窝山城西二十五里。
452
笔架山城西三十五里
453
南:笔架山西三十五里
454
西边门山城西三十六里
455
棋盘山城西四十里。
456
团山城南三十里。
457
双山城南三十五里。
458
斑石山城南三十八里七里河,发源于此宝严洞山城南四十里。
459
骆驼山城南四十三里。
460
长山城南四十五里。
461
望高山城北十七里
462
石门山城北二十里
463
黑山城北二十五里
464
莲花山城北三十里即长山
465
骆驼山城北四十五里
466
龙鳯山城东南四十五里。
467
塔子山城东南五十里。
468
三:角城山城东南五十五里。
469
项家台山城东南五十五里。
470
三城山城东南五十五里。
471
碌碡山城东南五十五里。
472
圣水山城东南五十七里山半有圣水寺,寺傍有水滴岩下石坎中,不乾不溢,故名。虾蟆山城东南五十七里。
473
驼崖山城东南五十七里。
474
围屏山城东南六十里。
475
香炉山城东南六十二里,状似香炉。
476
灰山城东南六十二里王巨河发源于此。
477
杵头山城东南六十二里。
478
鹰窝山城东南六十四里。
479
松川沟山城东南六十四里。
480
金刚山城东南六十五里陡絶不可,上下有黄安洞、黄安寺。迤东曰驼安山,上有驼鞍寺,殿前古松二株,大数抱。
481
寨子山城东南六十五里,险甚下。有寨子寺。骆驼山城东南六十五里。
482
铁回子山城东六十七里。
483
宝林山城东南六十八里,上有宝林寺,寺前㧞倒井,相传为唐太宗,征辽遗迹,山前为宝林寺,村山之北,相近有苏家地、墙子岭。
484
双台山城东南六十八里。
485
乳头山城东南六十八里。
486
白土山城东南六十八里。
487
一堵墙山。城东南六十九里。
488
古孤山城东南七十里。
489
窟窿山城东南七十三里。
490
梁家塔山城东南七十三里。
491
大籽粒山城东南七十五里。
492
小峪山城东南七十五里。
493
大峪山城东南七十五里。
494
旧站山城东南七十九里。
495
黑背山城东南七十九里
496
凿通玉山城东南七十九里。
497
青山城东南七十九里。
498
出山城西南十五里
499
八塔山城西南二十二里。上有八塔,今倾圮不全。平顶山城西南二十五里。
500
牛心山城西南二十五里。
501
西:牛心山城西南三十里。
502
金刚山城西南三十五里。
503
石厰山城西南三十五里。
504
大安堡山城西南四十里即红石䃳子山,大安堡河发源于此。帽儿山城西南六十里杨树沟河发源于此。
505
银泉山城西南八十里。
506
莲花山城西南九十里。
507
背阴洞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508
摩克托山国语解已见前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红石䃳子山城西南一百二十三里。骆驼山城西南一百四十里。
509
芝蔴山城东北三十五里。
510
鸡冠山城东北四十里。
511
龙湾山城东北四十二里。
512
白台山城东北四十二里。
513
中路山城东北五十里。
514
隘口山城东北五十五里。
515
鹰窝山城东北六十里。
516
鹰路山城东北六十里。
517
花楼山城东北八十里。
518
万佛山城西北十三里即福山。
519
枯凌山城西北二十里。
520
三山城西北三十里。
521
嘉福山城西北三十里山上旧有龙潭,祷雨辄应。九官台山城西北三十六里九官台。边门在山北。邹家屯山城西北四十里。
522
刘隆台山城西北五十二里。
523
蟠桃岭城东五十三里。
524
闗王岭城东六十里。
525
大岭城南二十里。
526
牵马岭城东南五十五里山脉与医巫闾山相接,势极险峻,中通驿路,过者必下马攀援乃可上,故名。今土人分为二,曰:大牵马岭、小牵马岭。我太祖高皇帝壬戌年征明 收,降牵马岭
527
青石岭城东南十七里。
528
乾柴岭城东南七十里。
529
小牵马岭城东南七十九里。
530
东长岭城东北十六里
531
石门岭城东北八十里。
532
魏家岭城东北九十二里广寜马市河发源于此金牛洞。城东南五十五里或作全女洞,上有三洞,洞前有泉,挹以小瓢则不竭,以大器取之则立竭矣。
533
桃君洞城东南六十三里。
534
小沙河城西二里,源出魏家屯,南达城西北入大凌河王巨河城南十五里,俗呼乾河沟,源出灰山,东北流,入七里河,滙入大凌河。石河城南三十里,源出石厰山,由城东至锦县界入大凌河,即孙凌堡河齐家堡、七里河城南四十五里,源出斑石山,东南流,达望高山,入锦县界。冷泉河发源
535
破台河城东南五十二里,源出锦县高黄山,东北流,至破台西,又东南至仰沟西入海。五台河城东南五十二里,源出圣水山,东南流,经五台北,又东南流,至金刚屯东,散漫荒甸。三台。西河城东南五十五里,源出香炉山,东流至上五旗,南入三台东河。
536
三台:东河城东南五十五里,源出乾柴岭,南流,经三台东,又东南流,至栁沟南入海。头台河城东南五十六里,源出柴市岭,东流经土城南,又南流十五里,散漫荒甸。大安堡河城西南三十里,源出红石䃳子山北汛,绕大康堡西入大凌河。杨树沟河城西南六十里,源出㡌儿山西泉水,南流至半载塔东,入小城河。汤泉河城西南七十里流入杨树沟河。
537
西沙河城东北十五里,源出营城东,泉水东南流入东沙河。东沙河城东北十六里,源出太寕堡城,西南流,绕杵头山入大凌河。青河城东北五十里,源出邉外,由清河邉门西入境,经大清堡入细河。细河城东北六十里,源出邉外,由清河邉门东入境,合清河,至锦县界入大凌河大凌河源出邉外西南䝉古四凌河,地方流八百二十里,入九官䑓,至锦县蚂,蚁屯入海。详见锦县山川注。
538
小凌河自西南土黙特梯子岭发,源流二百三十里,入松岭门,至锦县蚂,蚁屯入海。详见锦县山川注。河之北有摩和托河。
539
栁河川城西三十里,源出邉外,由九官台邉门西一里入境,东流入大凌河老公沟城西二十五里,源出老公沟泉,北流入栁河川。
540
老公沟泉城西三十五里老公沟发源于此。魏家屯泉,城西南二十里小沙河发源于此。宋八屯泉城西南二十馀里泥河发源于此。营城东泉,城东北十五里西沙河发源于此。大寜堡泉城东北三十里东沙河发源于此。
541
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六
URN: ctp:ws53922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