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二v下

《二v下》[View] [Edit] [History]

Transcribed automatically with OCR. Please help correct any errors.

晚書訂疑卷下》

1
         新安程廷祚緜莊𢰅

雜論晚書二十五篇》

1
㫺漢武之世,民間於伏生二十八篇之外,復得〈泰誓〉,獻之博士,傳以教人,孫守真按:教,原作●缺字:⿰𡥉攴,餘同不贅。其辭淺鄙,非古書也。東漢馬融起而疑之曰:吾見書傳多矣,凡諸所引今之〈太誓〉皆無此言。趙岐注《孟子》亦云:今之〈太誓篇〉後得以充學故不與古〈太誓〉同。諸傳記引〈太誓〉皆古〈太誓〉也。觀於一子之論,則《書》之見疑於世者,豈無故乎?𰕃晚出之《書》自《左傳》《國語》以及先秦諸子所引注家指為逸書者悉皆攟摭囊括罔有或遺此蓋懲馬氏之譏〈太誓〉而欲以此必天下之信從也然吾於此獨有疑焉夫書有百篇除伏孔所得其逸者尚四十二篇今書傳所引皆𡉈二十五篇而無𡉈四十二篇者何也且先秦以歬書傳不存者多矣何以引二十五篇者則皆存而不引者則皆亡也虞夏商之書書傳所引者多猶能宏深《周書》自〈旅獒〉以後書傳所引者少卽不能宏深書篇之短長係乎引用之多寡又何也然則晚書以采集補綴為功而投人以瑕卽𡉈于是將謂季長復生能俯首而無疑乎夫以千古之遺文墜語而能組織為篇各成體製此非殫見洽聞豐文贍辭之士固有所不逮也是以出最晚而行最橫觀其一篇之中嘉言讜論層見疊出令讀者歡欣鼓舞而忘倦視伏書反若過之然筋弛脈緩外有餘而內不足無上古渾噩淳樸之風質之不可為眞有灼然者至創造之時代與其人茫無可𰕃竊嘗思之蓋筲之儒者閔《尚書》之殘缺而補亡擬作未嘗自以為古文之晚出也何則彼誠欲僞安國之書豈不知十六篇之說昭昭載於史漢而為此二十五篇哉數之不符正以明其非僞乃無識者妄以編入《尚書》作序作傳託之安國至于情見勢詘而緣飾彌縫無所不用其極此皆非曩之補擬者所能逆覩也嗚呼!陋儒之害可勝道哉運囘數極宐有變更今於擔擴書傳諸語畧加指明如左云。

大禹謨》

1
萬國咸𡨴《周易》
2
 晚書采《集傳》記引書之外亦多用古籍成語以屬文此類是也。
3
舍已從人《孟子》
4
堯曰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莊子·天道篇》
5
《夏書》曰:天子之德廣運乃神乃武乃文《吕氏春秋·諭大{篇
6
《書》曰:去邪勿疑任賢勿貳《戰國·趙策》。
7
《夏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勿使壞《左傳》文公七年 下同。
8
 案古《夏書》止此四句郤缺引之恐趙宣子不知九歌之義故解之云: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九功之說又不可不明故云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若今禹謨卽古《夏書》則郤缺何不直引其文而費辭如此也《楚詞》云:啓九辨與九歌王逸《注》九辨九歌禹樂也禹平水土以有天下啓承先志纘敘其業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數九功之德皆可次序而可歌也觀此則九歌作於夏有天下以後非禹所當告舜者矣。
9
《夏書》曰:地平天成僖公二十四年 《家語》五帝德作天平地成
10
帝舜三十二年命夏后總師《竹書紀年》
11
 《孟子》曰:堯老而舜攝《史記》謂堯得舜二十年而老時堯年已百齡以外下距殂落八載。後儒以為徵庸之後卽命攝政非也唐虞皆嘗薦人于天而事有緩急堯戒洪水之災先欲避位自責故得舜而卽薦之舜値水土旣平之後天下無事故三十三載而後薦禹《孟子》曰:舜薦禹于天十有七年是也且堯之薦舜卽欲授以天位舜之薦禹則欲以待異日《史記》云:舜薦禹于天為嗣是也故二帝皆不得以求攝為言而經傳更不云舜命禹攝惟《竹書紀年》有命夏后總師之文而僞傳始指為攝案《紀年》出晚書歬二百餘年《晉書》稱所載自夏以來則以幾皆其本書所無而為造晚書者之所所竄以自為地可無疑也至耄期等字旣出後世而倦勤尤非聖人之語。
12
《夏書》曰:皋陶遺種德《左傳》莊公八年 下同
13
 下文德乃降乃《左傳》之語晚書誤以為《夏書》曰:疏證辨之。
14
《夏書》曰:𫝹茲𡉈茲釋茲𡉈茲名言茲𡉈茲允出茲𡉈茲惟帝念功襄公二十一年
15
 此虞夏大臣納誨於天子之辭故其言丁寧諄復而不厭也念者存心之謂上茲以時言下茲以地言𫝹茲之時固𡉈於茲釋茲之時亦𡉈於茲名言允出出身加民皆𡉈於茲如此則心無徃而不存矣惟帝念功言心存而天下之理得可久可大之德業成矣帝舜之歌所謂敕天之命惟時惟幾蓋卽此意誠千聖百王相傳之要典也古書散亡猶幸存於傳記乃晚書不知其解而以為贊美皋陶之語遂使日月之光淪入漆城千載不可復覩豈非聖道之厄會哉可為嘆息痛恨者矣。
16
 晚書舍此而取《荀子》精一之說以為道要夫精一非不美也然老莊之流亦皆用之求內外動靜無時無地而不為道之所存學之所𡉈未有如古《夏書》之數言者也後之學者其審諸。
17
《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襄公二十六年
18
舜曰維予從欲而治《荀子》大畧篇
19
《書》曰:洚水警余《孟子》
20
《夏書》曰:成允成功《左傳》襄公五年
21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草能與之爭《老子》
22
謂之聖不矜矣夫故天下不與爭能《荀子·君子篇》
23
天之厯𢿘𡉈爾躬《論語》
24
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荀子·解蔽篇》
25
 案精一二字亦見《荀子》是篇曰知者擇一而壹焉又曰:精于道者也又曰:自古及今未嘗有兩而能精者也合而觀之則晚書所取不出於此可知矣使當日有禹謨之十六字豈不便於徵引《荀子》何獨舍之而有取於道經邪。
26
允執其中《論語》
27
無稽之言不見之行不聞之謀君子愼之《荀子·正名篇》
28
《夏書》曰:衆非元后何戴后非衆無與守邪〈周語〉內史過引
29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論語》
30
先王之書術合之道曰惟口出好興戎《墨子·尚同篇》
31
王與葉公枝卜子良以為令尹《左傳》哀公十七年 下同
32
 杜氏解云不斥言所卜以令龜與昭公十二年枝筮解同。晚書正襲左氏此語孔傳訓為厯卜則必以枝作个个字經傳所有而以枝作个恐上世未必卽有此解也。
33
《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哀公十八年
34
卜不襲吉哀公十年
35
帝舜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竹書紀年》 下同
36
 舜薦禹而不命攝愚之說如斯矣使禹不攝而無告廟受命之事則巳若其有之亦當不異於舜何則舜之繼堯禹之繼舜其義與世及同舜嗣位卽别立其親廟而無毀堯祖廟之理則禹之受命仍當於文祖之廟無疑也今曰神宗其卽文祖乎抑舜別立之廟乎以別立之廟命禹則舜無以對堯若卽文祖則廟之更名復何義也為此以增竄《紀年》而不顧其有所不受何邪。
37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苖。
38
禹誓曰濟濟有衆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苖用天之罰若予旣率爾羣對諸羣以征有苖《墨子》兼愛篇
39
舜徃于田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孟子》 下同
40
《書》曰:祗載見瞽瞍蔓斐齊栗瞽瞍亦允若。
41
當舜之時有苖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政三年執干戚舞有苖乃服《韓非子》〈五蠹篇〉
42
禹執干戚舞於兩階之閒而三苗服《淮南子·繆稱篇》
43
舜之時有苗氏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敎猶未竭也究諭敎焉而有苗氏請服《說苑·君道篇》 與《韓非子》略同
44
 案三苗無道唐虞經理之者不一而足𰕃之伏書其本末可得而言也〈堯典〉竄三苗于三危蓋𡉈洪水未發之時〈禹貢〉曰:三危旣宅三苗丕敘此指巳竄之苗君也苗君旣盡族以遷而本國則必使知其習俗者治之其後怙惡不已故至舜之末年復為分別善惡而去留之〈皋陶謨〉之苖頑弗卽工〈堯典〉末之分北三苖此指三苖之𡉈其本國者也《周書·呂㓝》首言苖民淫刑以取誅絶蓋兼遷鬣居北之苖而言合觀諸篇未見舜禹之征苖晚書直據《墨子》而為書然《墨子》所引謂之禹誓或禹受禪後有苖復作亂而往征之則未可知要不得以為舜世之事也夫王者之師未有不料敵慮勝而可輕用民命者也今不能預知苖民之逆命而挫天威於絶逺不惟無以號令天下又何以謝吾民乎至於引過以退而乃講求文德抑何見之晚也且苗民誠使干羽可格則亦不能逆命而歬此可無三危之竄矣孰意典讃之間而突有此迂誕之書邪。
45
 又案:《史記》舜禹本紀並不言征苗《漢書·刑法志》上自黃帝涿鹿下至后啟甘扈厯述五代之用兵亦不及之《尚書》之外此皆確證也《韓非子》《說苑》所言猶與伏書舜禹相答之意不逺益覺晚書幾誣《紀年》之非。
46
 典以記事謀以記言此《虞書》之體也斯篇以謨名乃載及受禪征苗諸大事與〈皋陶謨〉之體殊不類況其中復多可疑者而何以為古文。
47
 道德二字德字最古唐虞而歬卽有之道字後起且𡉈《春秋》以上亦無道理道法之解觀三百篇但作道說道路之道可見其𡉈伏生之書惟〈洪範篇〉中有云遵王之道亦道路之道也卽書傳所引諸逸篇亦莫不皆然孔子而歬如《周易》爻詞中復自道反復其道諸道字乃指其人所出而言亦非道理道法之道也惟《周禮》中有以道得民以為道本語《周禮》多可疑斯亦𡉈內要之道指理言𣃔自《春秋》之後至於道德並稱尤屬後起而天道二字更不常見詩書言天命𡉈𡉈皆是未有言天道者晚書極多道字俱作道理道法解而〈大禹謨〉且道德竝稱又有天道之說他篇亦多有之愚向鼓道德二字之先後而有見於此因附識之。

五子之歌》

1
帝太康元年畋于洛表《竹書紀年》
2
夏訓有之曰有窮后羿《左傳》襄公四年
3
《書》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周語〉單襄公引。
4
《夏書》曰:怨豈𡉈明不見是圖《左傳》成公十六年
5
《夏書》曰:一人三失怨豈𡉈明不見是圖〈晉語〉知伯國引。
6
懔懔焉若持腐索之扞馬《家語·致思篇》 《說苑》作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馬
7
《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網乃滅而亡《左傳》哀公六年
8
關石龢均王府則有〈周語〉單穆公引
9
禹之總德有之曰不愼厥德天命焉葆《墨子·非命篇》
10
五章之歌䥘雜不倫無以見其必為太康而作如一章之怨豈𡉈明不見是圖與四章之關石龢均王府則有《國語》韋昭《注》關石龢均所以一天下之輕難而立民信者此歌用之於義何取諸語謂之直切時事可乎於時后羿有窺竊神器之心太康之敗𡉈不能修君道以自振而反授之以隙作歌者但言馭民而不言馭臣若為奸賊諱者豈得事情者哉追而擬之固宐有未當矣。
11
 惟彼陶唐一章杜預注《左傳》以為作於夏桀時今直錄之而刪帥彼天常一語亦於太康之事不合。
12
 案總德疑亦古書篇名序闕

允征》

1
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允侯帥師征羲和《竹書紀年》
2
《書》曰:里有譽勲明徵定𠈃《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下同
3
《夏書》曰:行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襄公十四年
4
《夏書》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庹人走昭公十七年
5
 案伐鼓用幣以救日食魯太史告季平子者乃謂正陽之月夏之四月今孟夏也此與《紀年》所記不同。
6
《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逮時者殺無赦《荀子·君道篇》
7
吾聞之曰作事威克其愛雖小必濟《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吳公子光語
8
 此篇之作以古序《紀年》為根據而不得當時用師之由故卽所集古書數語已不可謂之切當而火炎崑岡以下藻采繽紛直與魏晉閒檄文無異上視〈甘誓〉𥳑嚴厚重大有霄壤之別且渠魁脅從何所指下舊染污俗全無實證於古序立言之處亦有未合。

仲虺之誥》

1
聖人之宏也而猶有慙德《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2
以寡君為口實〈楚語〉王孫圉之言
3
民生而有欲汲冢《周書·文酌解》
4
仲虺之告曰我闥於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伐之惡襲喪厥師《墨子》非命辯 一引作帝式是憎用爽厥師
5
實蕃有徒汲冢《周書》芮良夫解 又《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引鄭書
6
《書》曰:葛伯仇餉《孟子》 下同
7
《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又作湯始征自葛載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
8
《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9
仰虺有言曰取亂侮亡《左傳》宣公十二年
10
 案《左傳》凡三引此書襄公十四年晉中行獻子引之則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𡥅國之道也三十年鄭子皮引之則曰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𡥅國之利也合之是年隴武子之引則曰取亂侮亡兼弱也而兼弱攻昧又為武子之所自言似本篇當曰止此四字而推亡固存皆引書者之申說仲虺之意重取與侮而獻子子皮其意又各有𡉈故也晚書誤連左氏上下文猶大禹講誤以郤缺之言為《夏書》爾學者詳之。
11
其𡉈中論注與仲虺同之言曰諸侯自為得師者王自為謨孫守真按:謨,原作●缺字:⿰訁𦱤;即从「𦱤」不从「莫」而𦱤已若者亡《荀子》堯問傳屬 又見《呂氏春秋·驕恣篇》。
12
親有禮因重固閒攜貳覆昏亂《左傳》閔公元年

湯誥》

1
今天降衷於吳〈吳語〉夫差之言 注衷善也
2
天有常性《汲冢周書·常訓解》
3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論語》
4
〈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勸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賢篇》
5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譯無從匪彛無卽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周語〉單襄公引
6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𡉈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𡉈朕躬《論語》 〈周語〉內史過引〈湯誓〉作●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𡉈一人
7
 案《論語》自予小子履至此與《墨子·兼愛篇》所引微異卽孔安國注所謂《墨子》引作〈湯誓〉者也然《墨子》以為大旱祈禱之辭必有所受而今不可𰕃矣。
8
 案此篇所采《國語》《墨子》本書俱作〈湯誓〉後人見𡉈今之〈湯誥〉反謂古人誤引夫以臣伐君聖人之所難湯承舜禹之後而創為之能不煩于文告乎觀武王之興旣有〈太誓〉又作〈𤘴誓〉其難可知竊謂〈湯誓〉𡉈當時必不止於一篇不可以信今而疑古也此亦序之疏也。

伊訓》

1
伊訓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𤘴方明《漢書·律厯志》
2
 案《漢·志》所引此篇不知出何書或卽𡉈安國得多十餘篇數內然實晚書之所據也可疑者十二月不知為夏正為商正若夏正則不宐書于商之歲首若商正則宐書正月如《春秋》之例孔傳謂十一月湯崩踰月而太甲卽位此大謬也夫堯見災吳位受終文祖必以正月上日至堯所聽必俟三年犍善而後踐天子之位夏制當亦相近何至於甫而遂有踰月卽位奠檳而告之事速死其親之忍一至於此而謂伊尹為之乎後漢昭烈崩未踰年而後主改元人以為孔明之病不知乃古文書法之舛有以啓之也然則何義曰商人以丑為正旣書元祀則必書其歲首之月而丑月亦必以正月書之理之當然也且越紼而祀先王于方明於禮當用正月而今書十二月者葢古文伊訓出於漢之中葉校書者見當日史官有以冬十月書於歲首者而倣其例以點竄古文不經之甚明乎此則知太甲必非踰月卽位者矣。
3
 又案:三年喪畢而後卽位《孟子》可𰕃者上自舜禹故《論語》云:古之人皆然也至若諒陰三年此正殷制太甲始雖不賢豈能遽棄此禮而顚覆湯之典刑以干豫逸之政乎卽使居喪不克盡禮亦當令其居於倚廬朝夕糟論以觀其動靜由此思之則放桐之舉必𡉈仲壬三年喪畢伊尹歸政之後可知也案:太甲居喪三年放桐三年凡六年或疑之曰《紀年》有太甲𡉈桐七年之語雖未為確然亦𣃔簡之可證者至古書所謂祀先王咨有𤘴乃冢宰攝政之事與居憂之嗣君無涉若依晚書則成湯之崩太甲之主其喪久矣何以奠殯卽位而始為祗見厥祖乎且於元年卽遷諸桐不令居倚廬以終喪自壞諒陰之制又何以敎太甲也此皆晚書之可疑者若其沿書序之誤而不知太甲為嗣仲壬又無論也。
4
百官總已以聽於冢宰《論語》
5
衎我烈祖《詩·商頌》
6
《商書》曰: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不比方矧𡉈人面胡敢異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寧《墨子·明鬼篇》
7
 云方未有禍之時不過桀稍辯耳非便謂禹啓也然則有夏四百年之內賢聖之君葢亦不下於殷商矣豈懲太康之亂而纘禹舊服者乎古籍湮滅難稽而殘編𣃔簡之存於《墨子》者豈不誠可寶哉。
8
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于魚鼈咸若攸樂賈𧧼《新書》
9
上天降災《左傳》僖公十五年 下同
10
假手于我寡人隱公十一年
11
伊訓曰天誅造攻自𤘴官腴哉自亳《孟子》孫守真按:攻,原作●缺字:⿰工攴;即从「攴」不从「攵」,餘同不贅。
12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禮記·祭法篇》 下同
13
子曰:立愛自親始敎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敎民順也祭義篇
14
《書》曰: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荀子·臣道篇》 《說苑·說叢篇》亦云:為人上者患𡉈不明為人下者患𡉈不忠
15
無求備于一人《論語》
16
湯之官㓝有之曰其恆舞于宮是謂巫風其荊君子出絲二衛小人否似二伯黄徑乃言曰嗚呼!舞佯佯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降之百祥其家必壞喪《墨子·非樂篇》
17
 案晚書伊訓自制官刑至降之百祥五采相宣聲出金石視此之𣃔續晦澀大有間矣使晚書𡉈《墨子》毒《墨子》豈肯舍其易讀而取其難通者哉以此知古書自古書而後人之修飾潤色不可掩也心。
18
侮聖人之言《論語》
19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

太甲上》

1
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禮記·大學篇》 下同
2
尹吉注吉當為告曰惟尹躬天注天當為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緇衣篇〉
3
《書》曰:厥辟不辟忝厥祖〈坊記篇〉
4
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左傳》昭公三年
5
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抵于厥度則釋《禮記·緇衣篇》
6
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孟子》
7
子順對趙孝成王曰:其𡉈商王太甲嗣立而于冢宰之政伊尹曰惟王舊行不義習與性成予不狎于不順王始卽桐邇于先王其訓罔以後人迷王往居憂允思厥祖之明德《孔叢子》
8
 《家語》《孔叢子》其出與晚書同時而稍歬目晚書竄其譯于中門相標榜以為晩書所據則非也。

太甲中》

1
太甲曰民非后無能胥以寧后非民無以辟四方《禮記·表記篇》
2
《書》曰:欲敗魔藏敗禮《左傳》昭公十年
3
太甲曰天作體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禮記·緇衣篇》孟子作天作孼猶可違,自作孼不可𣴠
4
《書》曰:徯我后旨紫卿《孟子》

太甲下》

1
克配上帝《詩·大雅》
2
辟如行逺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𤰞《禮記·中庸篇》 下同
3
古之人有言曰善終者如始祭統篇
4
《商書》曰:五世之廟可以觀怪萬夫之長可以生謀《呂氏春秋·諭大篇》

說命上》

1
其𡉈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曁小人作其卽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無逸
2
《書》曰:高宗諒隂三年不言《論語》
3
《書》曰:高宗諒闇三年不言《禮記·喪服四制》
4
 今本《尚書大傳》以此文入其說命案《禮記注疏》皆不言書為何篇邢昺《論語疏》以為〈無逸篇〉文則《大傳》與皆稱尹躬似非訓太甲之語蓋卽《孟子》所謂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者抑或汝鳩汝方之遺文邪太甲上篇所朵乃陳夏之必亡此篇所錄乃言商之必克𢡽其全不可得而見矣。
5
 篇名尹告何為又以〈咸有一德〉名篇北亦序之誤也然則鋪張一德乃依序而為書實不知古書之為何如也。
6
終始如一《荀子·議兵篇》
7
夫善眾之主也《左傳》成公六年
8
愼終如始《荀子·議兵篇》。
9
一有元良,萬國以貞《禮制·文王世子篇》
10
 案:《●記》謂曰樂正司葬父留開成一有元良䑕國以貞世子之謂也此語藍出古教世子篇非《尚書》之文

咸有一德》

1
天難諶斯 天命靡常《詩·大雅》
2
九有以亡《墨子》 巳見歬
3
尹告曰惟尹躬及湯咸有壹德《禮記·緇衣篇》
4
 案〈緇衣〉兩引尹告此必古有其書而序闕焉又書中鄭《注》為宋元以後作僞之書可知故今不據。
5
《書》曰:聖作則《左傳》昭公六年
6
㫺殷武丁能簪其德至於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毫於是乎三年黙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武丁於是作《書》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求四方之賢聖得傅說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諫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語白公子張引其下仍有申論不錄
7
 通於神明韋昭《注》謂夢見傳說。
8
 案三年不承亮陰此子張一時之疏若《論語》《禮記》所引乃今〈無逸篇〉文而無逸又有所本也。
9
 又案:亮陰三年周公所據商之何書與《論語》曁羣書所引為卽〈無逸篇〉文今皆不可𰕃而亮陰為王者之居喪則至《論語》而後見諒闇之為凶廬則惟見於康成之註〈喪服四制〉鄭云:諒古作梁楣謂之梁闇讀如鶉鴿之鴿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旣虞翦屛柱楣也其注《儀禮·喪服》亦云:柱楣所謂梁闇此懸諸日月不刊之解也乃後儒注無逸《論語》者皆屏而不用而別以信黙為訓旣曰黙又曰:不言其語病于複而義不可通猶為害之小者而自杜預出而據之遂使古天子喪親之重禮一朝灰滅釋褒麻而為心喪古今之禍未有觀于此者僞傳於無逸旣以信黙訓亮陰而說命則曰王宅憂亮隂三祀是為此書者不知亮陰之卽居喪也尚謂不足以盡信獸之義故又曰:旣免喪其惟不言以為高宗不惟信獸于三年之中而猶信黙於三年之外其竊取《國語》附會異說無足多辨惟是舍梁關之正解遵心喜之邪論以溷聖典而斁彝倫嘻亦甚矣且譏杜氏之失者有人而知晚書之非者無有豈非杜氏短長而喪存後入攝經而喪亡邪不有康成之注禮何以救旃。
10
高宗卽位諒闇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懼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類也茲故不言《呂{{氏春秋·重言篇》
11
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家語·子路初見篇》 木受縄
12
則直。又見《荀子·勸學篇》

說命中》

1
先王之書相年之道曰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此字誤,宐作「立」字。大夫師長否用佚也維辯使治天均《墨子·尚同篇》
2
 辯與編通均平也天均上天均平天下之道也《墨子》旣引古書之言其下卽解之云:此語古者建設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而錯之也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也此雖不知於古為何書然高古渾雅非商周以歬不能作入後人手改竄凡近不足觀矣。
3
注兌當為說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𡉈笥惟干戈省厥躬《禮記·緇衣篇》 下同
4
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
5
《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下同。}
6
啓寵納侮定公元年
7
非知之實難將𡉈行之昭公十年
8
非知之難行之難《司馬法》

說命下》

1
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學于甘盤《竹書紀年》
2
 案晚書據《紀年》者數事或於古籍絕無徵驗《國語》云:武丁入河蓋卽無逸所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者也若學於甘盤他書所無且小乙必以甘盤為賢而後命世子從之學又何以不舉而用之而使隱處於河千乎無逸又云:𡉈武丁時則有若甘盤是甘盤者小乙之所不知武丁之時方見用耳而謂《紀年》可信乎觀禹講說命數事晚書殆因《紀年》出而後作使汲冢不發則作者之志怠矣。
3
必交修余無余棄也〈楚語〉 餘見上篇
4
 案此白公印論武丁命說之辭交修卽指若金若津水以下二語非書所固有也。
5
古人求多聞以監戒《汲𠣥周書·芮良夫解》。
6
〈兌命〉曰:敬遜務時敏厥修乃來《禮記·學記篇》 下同
7
〈兌命〉曰:學學半。
8
〈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 又見〈文王世子篇〉
9
對揚王休《詩·大雅》
10
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泰誓上》

1
天子惟民父母《汲𠣥周書·芮良夫解》
2
刳剔孕婦《墨子·明鬼篇》
3
惟武王勝殷撫國綏民乃觀於殷政《汲𠣥周書·大聚解》
4
大明之道之曰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祇不祀乃曰吾有民無廖傍務天下《墨子·天志篇》 又見〈非命篇〉
5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𡉈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孟子》
6
同德度義《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7
〈泰誓〉曰:紂有臣億山人亦有億萬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管子·法禁篇》
8
〈泰誓〉之言然曰: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墨子·尚同篇》
9
〈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又見〈周語〉單囊公引

泰誓中》

1
我卜河朔黎水〈洛誥〉
2
播棄黎老《墨子·明鬼篇》 下同
3
普之言於去發曰為鑑不遠𡉈彼殷王謂人有命謂。
4
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非命篇〉
5
〈泰誓〉曰:朕夢協腴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周語〉單襄公引
6
〈泰誓〉曰: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余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又見成公二年 予有亂臣十人又見《論語》
7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𡉈予一人《論語》 又見《墨子》
8
〈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 下同
9
〈泰誓〉曰: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則取于殘殺伐周張于湯有光。
10
若崩厥𧢲稽首。

泰誓下》

1
〈泰誓〉之言于去發曰惡乎君子天有顯道其行甚章《墨子·非命篇》
2
自絶于天《史記·周本紀》〈泰誓〉
3
𣃔朝涉之脛《淮南·主術訓》 下同
4
剖賢人之心〈俶眞訓〉
5
乃𣃔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悅婦人《史記·周本紀》〈泰誓〉
6
上帝不順祝降其喪《墨子·非命篇》
7
德則民戴杳則民讎《汲𠣥周書·芮良夫解》 下同。
8
害民乃非后惟其讎。
9
《周書》曰: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讎也《呂氏春秋·適威篇》
10
〈泰誓〉曰:獨夫紂《荀子·議兵篇
11
《書》曰: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戰國秦策客卿勸穰矦 上句又見《左傳》哀公元年
12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墨子·兼愛篇》
13
〈泰誓〉曰:予克叔非予武惟腴文考無罪叔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禮記·坊記篇》
14
 以《墨子》𰕃之古〈泰誓〉三篇分之而別有大明去發之名上篇所采見〈天志篇〉又見〈非命篇〉者大明之文也中下二篇所采見〈非命篇〉者去發之文也晚書未詳其義遂以去發一篇之辭分鬣兩篇之內不知《墨子》所述秦火以歬之《書·泰誓》大明去發初不相紊也案竹垞朱氏之論如此。

武成》

1
惟一月壬辰氛死霸若國曰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紂《漢書·律厯志》引〈武成〉 下同
2
惟四月旣㫄生霸粵六曰庚戌武王燎于周廟翌曰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曰乙戼乃以度國祀馘于周廟。
3
 古〈武成〉逸篇所記月日以《漢·志》及《國語注》𰕃之周師初發以殷十一月二十八曰戊子於夏為十月戊子後三曰得周正月辛戼朔於殷為十二月夏為十一月二曰壬辰三曰癸巳武王始自鎬京東行二十八曰戊午度孟津二十九曰已未晦二月庚申朔徐廣注〈周本紀〉曰:二一作正此建丑之月殷之正月周之二月也四曰癸亥至𤘴野夜陳甲子昧爽而合是歲閏二月庚寅朔三月已未朔《漢·志》二曰庚申孔穎達誤以為朔四月已丑朔二十二曰庚戌二十七曰乙卯死魄朔也生魄望也。
4
 書傳引〈泰誓〉最多而絕無引〈武成〉者蓋其書主於侈陳俘馘不足為訓故也後之補造〈武成〉者不達此指而采他逸書正大典則之語為之失之逺矣月日則直據《漢·志》所引加以改竄故有異同逸篇云:四月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廟是武王於四月二十二曰始歸周京晚書謂朔後三曰卽至于豐丁未祀廟庚戌柴望此有意改竄以示不僞而不知〈武成〉逸篇之尚存也。
5
《㕜記·周本紀》。
6
縱馬於䔢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虗孫守真按:原作●缺字:⿸虍𠀌;即「虗」从「𠀌」不从「丘」,餘同不贅。《㕜記·周本紀》
7
執豆籩逡奔走《禮記·大傳篇》 又《詩·周頌》駿奔走𡉈廟。
8
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9
文王受命之九年《汲𠣥周書·文傳解》
10
 孔穎達曰:𭄘歆《三統厯》謂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漢書》〈律厯志〉載其說於是賈逵馬融王肅韋昭皇甫謐皆悉同之故《帝王世紀》云:文王卽位四十二年歲𡉈鶉火㪅為受命之元年始稱王矣乃引《周書》云:云至伏生司馬遷以為文王受命七年《㕜記》今本誤作十年而崩鄭康成不見《古文尚書》故依書傳《㕜記》為說案孔氏謂世紀所引《周書》卽《汲𠣥周書》也司馬遷嘗見此書周紀載有汲𠣥語而不用其文未詳何故然七年九年二說雖殊而以為受命改元則同以為稱王尤謬𰕃〈大雅·文王〉之序云:文王受命作周也此但言文王之興周道本之受命於天百凡帝王之興此語皆可通用而獨文王乎人君之事莫大于卽位故武王雖克殷而不改元伏《書·無逸篇》云: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吾聞文王卽位而巳受命矣未聞四十二年而再受命也《㕜記·周本紀》云: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𣃔虞芮之訟斯言也蓋漢初之說詩者因文王之序而附會於縣之卒章以為如是而始謂之受命則不可以不稱王而攺元矣夫中年改元末季之陋制也而謂文王有之且殷命未改而以莽操所不為者加之文王其誣聖之罪尚可言乎司馬遷不知說詩之誤而筆之於書𭄘歆見《周書》而據以為三統。
11
 謂文王之再改元遂謂武王卽位而不改元要皆荒誕之甚者晚書喜用異說大有病於義理不可以不辨且隋唐閒人謂皇甫謐得古文作《帝王世紀》往往載二十五篇之書而此處反引汲冢則所謂古文者源流之不可信此又非其一證與。
12
㫺者武王將事泰山隱《傳》曰:泰山有道曾孫周王有事大事旣獲仁人尚作以祗商夏蠻夷醜貉《墨子·兼愛篇》 下有雖有周親四句
13
 隧傳未詳其義蓋祀山之祝文也有道指泰山之神而言晚書以武王自稱有道曽孫恐無此理。
14
㫺武王數紂之罪以告諸矦曰紂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左傳》昭公七年
15
 案〈武成〉非誥誓之體乃遵周之後記政尊而作也況左氏明言數紂罪以告諸矦其應𡉈古〈泰誓〉中無疑
16
有攸不為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黄紹我周王見休惟臣附於大邑周《孟子》
17
 觀此書首尾似宐作於成王伐淮夷踐奄之時以序𰕃之《孟子》所引蓋成王政篇中之語也豈〈武成〉所宐有哉。
18
無作神羞 唯爾有神裁之《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中行偃禱河之詞
19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詩·大雅》
20
以圣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
21
 晚書用《孟子》此語其謬有四案血流杵乃《孟子》形容多殺之辭非書中所固有一謬也《史記》云:紂師雖衆皆無戰之心又云: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是周之克殷雖曰兵不血刃者矣今曰血流漂杵不合干事實二謬也凡死戰以禦敵則或致多所殺傷今曰舟徒倒戈而多殺後卒豈紂師開武王者專𡉈肯而殊死戰者專𡉈後乎三謬也又古〈武成〉乃言武王討紂餘黨如伐奄滅國五十兵威所至之盛非謂與殷人戰也四謬也。
22
壹戎衣注衣讀如殷聲之誤也而有天下《禮記·中庸篇》
23
釋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閭封比于之墓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史記·周本紀》
24
 案:此幷歬縱馬放牛數事雜見書傳不一今以周本紀為正。
25
周有大賚《論語》 下同
26
所重民食喪祭。
27
 案《論語》此句𡉈謹權量以下安國注以為總言二帝三王之治道今之〈武成〉目為周政孔氏自岐其說何邪。
28
 此篇先後失倫晚書所無穎達謂安國取錯亂磨滅之書而訓解之恥而不言不知此乃造書者有意顚倒其章次而欲人信為古書耳。

旅獒》

1
徑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魯語〉仲尼辨肅愼氏之矢 又見《家語》 下同
2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逺也以示後人復永監焉。
3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親也分異姓以逺方之職貢復無忘服也。
4
 案一則太𠈃之戒貢獒一則孔子之辨楛矢時與事皆異而何其文之同也此篇所本其較然著明矣乎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傳》僖公五年引《周書》
5
逺格而邇安《汲𠣥周書·程典解》
6
辟如為山未成一簣《論語》

微子之命》

1
繼世以立諸矦象賢也《儀禮》冠義
2
齊聖廣淵《左傳》文公十八年
3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禮記·祭法篇》 巳見歬
4
余嘉乃勲應乃懿德謂督不忘《左傳》僖公十二年

蔡仲之命》

1
降陀三叔 囚蔡叔于郭凌《汲𠣥周書·作雒解》
2
以車七椉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已卿士《左傳》定公四年 下同
3
王曰:胡無若爾𰕃之違王命。
4
《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僖公五年 又見賈𧧼《新書》
5
《書》曰:愼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襄公二十五年

周官》

1
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苦召康公從歸千宗周遂正百官《竹書紀年》
2
幹不庭方《詩·大雅》
3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禮記·明堂位篇》
4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周禮·𰕃工篇》
5
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漢書》陳平語
6
萬國咸寧《周易》 巳見歬
7
不必僃惟其人《禮記·文王世子篇》
8
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論語》

君陳》

1
成王十一年命周平公治東都《竹書紀年》
2
沈約注周平公卽君陳周公之子。
3
分德孝恭〈周語〉單襄公之言
4
於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論語》
5
 案古書本以孝乎惟孝為句漢後屬文者亦多承用包咸注此美大孝之辭而造脫書者不知蓋其時始失《論語》之句讀也。
6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傳》僖公五年引《周書》
7
〈君陳〉曰:未見聖若已弗克見旣見聖亦不克由聖《禮記·緇衣篇》
8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也《論語》
9
〈君陳〉曰:出入自爾師麽庻言同《禮記·緇衣篇》 下同
10
〈君陳〉曰:爾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君于內女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后之德於乎是惟良顯哉〈坊記篇〉
11
公曰:宥之有司曰𡉈辟〈文王世子篇〉
12
無求備于一人《論語》 巳見歬
13
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周語〉富辰引書

畢命》

1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㓝《漢書·律厯志》
2
康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豐錫畢公命《竹書紀年》
3
 案:《周書》《紀年》月者七篇〈洪範〉〈金縢〉〈召誥〉〈洛誥〉多士多方顧命也〈洪範〉紀十有三祀重武王之訪道言克殷不足喜而得箕子為可喜也稱祀而不稱年若殷尚存明武王不敢臣箕子也〈金縢〉紀旣克商二年言天下未定不可以無武王此周公之所為願以身代也惟此二篇《紀年》餘五篇篇首惟紀月營洛之事大矣成之終康之始尤大而皆不紀年蓋古人之書不乃屑於《紀年》如此也畢命之作不得大於營洛今書但襲《漢·志》所引之文而不𰕃《周書》常例惑矣。
4
君子能勤小物〈晉語〉知伯自言
5
章義癉惡《禮記·緇衣篇》
6
樹之風聲《左傳》文公六年
7
求其放心而巳矣《孟子》
8
不剛不柔《詩·商頌》
9
 案同一畢命也書序以為康王册命畢公分居里成周六《㕜記》同《漢·志》以為王命作策豐荆《竹書紀年》以為錫畢公命鄭康成又以為有册命霍侯之事是兩漢之世畢命巳有四矣草由辨其是非而識者之所追咎則獨𡉈晚書襲書序之誤以增後世之惑也夫洛邑為周之東都成王周公之時謂之新邑謂之東土謂之東國洛不聞成周之名其稱成周蓋極平王東遷而後何則成周宗周皆指周天子之居而言鎬京亦曰:成周〈衛世家〉管叔從攺成周是也洛邑亦曰:宗周孔悝鼎銘卽宮于小周是也。洛邑雖曰東都而其時周王未嘗居之則不得曰成周也觀書序●●洛邑為成周則知其出於秦漢之間明矣便畢命逸篇尚存其眞僞亦當以是辨之而不王其他序仍有可疑者習陳序曰分正東郊成周此篇又云:成周郊夫東都不可以為東郊也尚郊又何不成而宐成反復求之其義皆不可通晚書不能闕如乃以東梵成周分而為二以成周之衆𠈃釐東郊成周何地東郊又何地邪孔傳一則曰成定東周郊境一則曰安理治正成周東郊詞意愈以齟齬康成以命霍侯與序不相應為非而豈知後世之書殆有甚於此者至《漢·志》之畢命豐刑本非序所云分居里成周郊者何以言之𰕃諸顧命成王末年畢公巳領東方之諸侯於時東都甚重治此者君陳之後非畢公而誰何至康王之十二年而始有是命乎古書蓋以他事命畢公而非為成周也晚書出而乃以其年月合之書序便書序旣失其書中之意而《漢·志》復喪其豐刑之說有害於序與志猶可言也其剌謬於顧命不可言也而謂可與伏書並行哉。

君牙》

1
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注資當為至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禮記·緇衣篇》
2
圖難于其易《老子》
3
《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咸以正無缺《孟子》

冏命》

1
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
2
國則罔有立政用險人立政

附今古文尚書授受源流》

1
   愚箸訂疑旣畢見新鐫秀水朱氏經義𰕃載此源流喜其詳明辨論復多與愚書相發因附錄焉
2
伏勝今文
3
 伏氏弟子
4
  太子家令潁川鼂䥘 博士濟南張生 千椉歐陽生和伯 臨淮太守魯孔安國子國《家語》後序云安國受《尚書》于伏生。 鼂䥘弟子
5
  丹陽都尉汝陰何比于少卿何法盛中興書少作長
6
 張生弟子。
7
  都尉魯夏矦氏 郡守洛陽賈嘉 魯周霸
8
 夏矦都尉弟子。
9
  昌邑王太傅魯夏矦始昌。
10
 夏矦始昌弟子。
11
  太子太傅東平夏矦勝長公。
12
 夏矦勝弟子。
13
  太子少傳東平夏矦建長卿又事歐陽高 光祿勲齊周堪少卿 褒成君魯孔霸次孺 丞相建武矦陽夏黄霸次公。
14
 周堪弟子。
15
  博士魯國牟卿 𠛱卿長安許商長伯。
16
 孔霸弟子。
17
  霸授漢元帝及子光。
18
 牟卿弟子。
19
  丞相博山矦魯孔光子夏。
20
 許商弟子。
21
𠛱卿沛唐林子高 博士平陵吳章偉君 𠛱卿重泉王吉少音 博士齊炔欽幼卿。
22
 吳章弟子。
23
  御㕜大夫平陵云敞幼孺《西京雜記》云作曹
24
 治大夏矦氏書。
25
  太尉參錄尚書事北海牟融子優 觟陽鴻愚案觟陽鴻字孟孫中山人官至少府後《漢書·儒林傳》云:治孟氏《易》不言治書未詳何以載之 侍中領騎都尉平陵賈逵景伯 司隸校尉南陽宋意伯志 大司農定陶張馴子儁以上范氏《後漢書》。 議郎臨淄吳良大儀𭄘氏《東觀漢記》 晉江陽太守蜀郡何隨季業常氏《䔢陽國志》。
26
 夏矦建弟子。
27
  少府平陵張山拊長賓。
28
 張山拊弟子。
29
  黃門侍郎平陵李尋子長 關內矦光祿大夫領尚書事乎陵鄭寬中少君 廣陵太傅山陽張無故子孺 城陽內㕜信都秦恭延君 膠東相陳畱假倉子驕。
30
 鄠寬中弟子。
31
  御㕜大夫東郡趙元 水衡都尉扶風班伯。
32
 張無故弟子。
33
  新太傅沛唐尊伯高。
34
 秦𢚈弟子。
35
  博士魯馮賓。
36
 治小夏侯氏書。
37
  大司徒司直蘭陵王良仲子《後漢書》 戊陽閭葵廉仲潔洪氏《隸釋》
38
 歐陽生弟子。
39
  御㕜大夫千椉兒寬。
40
   愚案《漢書》稱歐陽大小夏侯氏學皆出于寬其門徒星羅雲布于二漢之世可謂此矣又受業于孔安國與聞乎古文之傳寬一身出入孔伏之門然二十八篇之外又有所謂《尚書》與孔傳者終不聞出一言以詔後世何永嘉以後之紛紛也《隋·志》謂安國私傳其業於都尉朝何朝之幸而寬與司馬遜之不罐邪當沙其源流而思之。
41
 兒寬弟子。
42
  千椉歐陽生之子傳曾孫高子陽髙孫少府地餘地餘子新室講學大夫政自歐陽生八世至大司徒夜矦歙正  魯蕑卿愚案〈儒林傳〉大夏矦勝又事n蕑卿
43
 歐陽高弟子。
44
  太子太傅濟南林尊長賓。
45
 林尊弟子。
46
  丞相關內矦平陵平當子思 信都太傅梁陳翁生。
47
 平當弟子。
48
  博士九江朱暜公文 司隸渤海鮑宣平都。
49
 陳翁生弟子。
50
  博士瑯邪殷崇 右扶風楚龔勝君賓。
51
 朱暜弟子。
52
  太常關內侯沛桓榮春卿 議郎彭閎作明 議郞吳郡皋宏奉卿。
53
 桓榮弟子。
54
  虎賁中郞將南昌何湯仲弓 侍講九江胡憲 少府潁川丁鴻孝公 九江鮑駿 汝南張黼舌矦 太常桓都仲恩子大鴻臚陽平矦焉叔元焉孫御史中丞關內矦典公雅
55
 丁鴻弟子。
56
  蘄長陳留陳弇叔明 太尉彭城𭄘愷 北海巴茂 太常九江朱倀
57
 桓郁弟子。
58
  太尉宏農楊震伯起子太尉秉叔節
59
 桓焉弟子。
60
  司空邟鄉矦江夏黃瓊世英 司空臨晉矦宏農楊賜伯獻。
61
 楊震門生。
62
  虞𰕆 陳翼。
63
 歐陽歙弟子。
64
  郞中平原禮震仲威 新息高獲敬公 諫議大夫濟陰曹曾伯山子河南尹祉
65
 治歐陽氏書。
66
  宏農楊寶 兖州𤘴屯畱鮑永君永 諫議大夫堵陽尹敏幼季 中𢿨大夫臨濟牟長君高子博士紆 穎川太守長安宋登叔陽 太尉朱寵 大司農酒泉張奐然明以上范氏《後漢書》 太尉河內杜喬叔榮 議郞南陽宗資叔都謝氏《後漢書》 郞中鄭固伯堅 綏民校尉領出紅長熊喬漢舉 成陽閭葵龔叔謙 河南尹任城景君步兵校尉景君郯令景君三世傳業洪氏《隸釋》 郞中王政季輔洪氏《隸續》 丹水丞汝南陳宣彥成漢建平四年碑明成化中出載于李氏丹浦窽
67
孔安國古文。
68
 孔安國弟子。
69
  都尉朝 兒寬 中書令河內司馬遷子長。
70
 都尉朝弟子。
71
  膠東庸生名譚
72
 庸生弟子。
73
  博士部刺史清河胡常少子。
74
 胡常弟子。
75
  右扶風橡虢徐敖。
76
 徐敖弟子。
77
  王璜愚案璜字平仲 平陵塗惲子眞
78
 塗惲弟子。
79
  河南桑欽君長桑或作椉
80
   案魯壁古文安國雖以授都尉朝兒寬司馬遷當時頒行學官者伏生二十八篇疑安國所授亦止於此遷史本紀世家所載諸篇是巳若增多之書未奉詔旨立博士設弟子安國不敢私授故自膠東庸生以下至於桑欽其師傳厯厯可數中如胡常塗惲東漢之初頗有習其業者然所授虎亦止二十八篇而巳此終漢之世不見增多之書也。
81
   愚案增多十六篇孝平新莽之世曾立學官其時儒林道喪又以其事出于莽歆恥復道之故見猶不見矣亡千建武者疑不獨〈武成〉也。
82
 蓋豫古文。
83
  徐州剩史蓋豫以授陳留太守汝陽周防偉公。
84
   愚案東漢古文頗有不知所由來者如丁鴻傳但言習歐陽《尚書》而楊倫師其古文敎授門徒甚盛鴻之所出未可𰕃也此舉蓋豫以例其餘耳。
85
 杜林漆書古文。
86
  大司空扶風杜林伯山以授濟南徐巡東海衛宏林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元注解。
87
   案:北海鄭氏注解古文本扶風杜氏漆書愚案此語雖本後書然未確初非安國壁中書也唐孔氏《正義》引康成書贊云:我先師棘下生安國亦好此學衛門馬二三君子之業則雅才好博旣宣之矣𰕃衛賈馬三君皆治漆書非膠東庸生所傳本愚案此語未盡確乃謂鄭意師祖孔學而賤夏侯歐陽等何其謬論與愚案此駁甚是《鄭志》張逸問云先師棘下生何時人鄭答云齊田氏時善學者所會處也齊人號之棘下生無常人也然則特汎言之目人無常人安得有其書乎况安國古文衛賈馬鄭諸儒實均未之見也愚案此語未確豈許愼作《說文》亦何云未見邪但所見惟二十八篇斯為至當之論
88
   愚案後書賈逵父徽受《古文尚書》於塗惲是惲之弟子不獨桑欽也二漢言《古文尚書》必推本於安國東京之初杜林雖以漆書倡導古學其本不應與安國有異至林所授者乃衛宏徐廵等而賈逵則自傳其父業或更以林本參較値肅宗特好《古文尚書》逵又數為帝言遂撰諸家同異𨕖生徒受業而古文遂行於世其後逵自作訓馬鄭相繼為之傳注是逵父子由塗惲以上接安國之傳而馬鄭諸儒之古學不可謂其盡出於杜林明矣朱氏削除賈徽以致先後承接失傳蓋疾孔穎達之虚誕欲以此辭而闢之也愚謂東京古文之學賈逵以其世業上合主好下為儒宗馬鄭繼之所注皆𡉈伏生篇數之內不聞有所謂十六篇與二十四篇者以此證晚書之僞乃為拔本塞源而賈氏之出于塗憚所關甚鉅於是乎𡉈矣朱氏起而輕為削除且疑杜林為別傳自壞其牆壁而開他人之門戸豈不異哉。
89
 孔僖古文。
90
  《後漢書》孔僖字仲和魯人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書》元和二年春帝東巡狩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講論遂拜僖郞中召僖從還京師使校書東觀。
91
   案韋昭杜預以歬諸儒箋釋遇伏氏所無之文輒曰逸書其為《古文尚書》者或出于蓋豫或本入晚書訂疑卷下。
92
於杜林要非安國之書也惟范氏孔僖傳謂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書》連叢子亦載孔大夫與僖子季彥問答大夫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之內皆為章句丙學而君獨治古義盍固巳乎季彥答曰:先聖遺訓壁出古文臨淮傳義可謂妙矣而不𡉈科第之例世人固草識其奇矣頼吾家世世獨修之愚案此皆晉宋以後假託附會之語似不足辨若是則壁中之書僖家具𡥅矣獨怪肅宗幸魯遇孔氏子孫備具恩禮僖家旣有臨淮傳義其時上無挾書之律下無偶語之禁何不於講論之頃一進之至尊或上之東觀乃祕不以示人乎竊意僖家古義亦止伏生所埵柏篇而二十五篇之增多則皆出於其後也。
93
 東漢治古文書。
94
  尹敏 孫期 丁鴻 河南尹中山𭄘祐伯祖 長陵令張楷公超 徵士宛孔喬子松 安成周磐堅伯 愚末仍有東郡張恭祖鄭康成所從受《古文尚書》者。
95
   以上皆非孔氏書愚案此語亦未確
96
 晉孔氏古文。
97
  高士朝那皇甫謐士安 太𠈃鄭沖 扶風蘇愉休預 城陽太守天水梁桺洪季 城陽臧曹彦。
98
  始 豫章內史汝南梅賾仲眞。
99
   案:孔氏書傳授受《正義》本之《晉書》今本《晉書》無之。
100
   愚案《新唐書》及會要《隋書》修於貞觀二年至十年時與梁陳齊周五代同修論撰有孔穎達此晚書之始末所由得載也《正義》修定與之同時故其言與隋志同而加詳焉《晉書》之修𡉈二十年其時無穎達蓋巳没遂於梅賾獻《尚書傳》與二十五篇之出於何時皆從刊落豈令狐德棻李延壽等雖並與二㕜之事未幾而聞有言其渺茫者故不得巳而闕疑於此與抑《晉書》成於御𢰅而出于文皇之獨𣃔非㕜臣所得豫與若穎達所謂《晉書》則今不可得而見矣。
101








《晚書訂疑》卷下終
URN: ctp:ws5271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