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九

《卷一百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萬姓綂譜卷一百九   明。 凌廸知 撰去聲。
3
二十五徑
4
南陽徴,音殷。時鄧侯吾離曼之國,以國為氏。又望出長沙周鄧相鄭大夫
5
、鄧彭祖沛人,字子夏,嘗從梁丘賀子臨受《易》,仕至真定太守。鄧宓番禺人,有謀畧、權勇。武帝元狩末,羅●舉宓為屬國都尉,尋為南海郡丞。後至日南太守,善於柔遠,民夷懷之。
6
鄧平仕為太史丞,造大初厯
7
鄧先城固人,景帝時為校尉,擊呉楚,及還,帝問七國聞「誅晁錯兵罷否?」曰:「七國反謀已乆,發怒削地,非為錯也」。帝曰:「公言善」。
8
鄧隲析人,更始元年,遣大將軍申屠建等討莽,至武闗,隲與里人于匡等起兵應之西抜,潮敗莽虎士於回谿,遂開武闗,迎漢兵,引軍至長安,共誅莽,拜前將軍。
9
鄧禹,字仲華,新野人,㓜游學,與光武相親,光武収河北,杖䇿徃見,說曰:「明公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光武大悅,與定計議任使,諸將多訪於禹以前將軍持節入闗,名震闗西,拜大司徒,封高宻侯,叅議大事,卒,諡元侯。禹內文明篤行淳僃,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長子震,次襲次珍,俱封侯,自後累世貴寵為侯為公者三十一人,大將軍以下及州牧、郡守九十八人,其餘侍中等官,不可勝數。
10
鄧訓平叔,禹第六子,少有大志。顯宗初,為為防謙,恕下士,士多歸之,會上谷變,詔訓屯兵 ,鮮卑不敢近塞。元和初,拜張掖太守,凡有來者,待以恩信,小大感悅,皆欵塞納,質遂興屯兵,乆之,卒於官,羌胡旦夕臨哭者數千人,家為立祠。元興初,諡敬侯。
11
鄧鴻禹少子好籌䇿,永平中以為小侯,引入與議邊事,帝以為能,拜將兵長史。高宗時,為度遼將軍。永元中,與大將軍竇憲俱出擊匈奴有功,徴行車騎將軍。
12
鄧晨偉卿,新野人,世吏二千石,娶光武姊,更始立,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請從擊賊,光武曰:「以一身從我,不若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歸郡。光武追羣賊,晨助射士,輸餉不絶。封房子侯,晨樂郡職,復厯中山、汝南太守,定封西華侯,諡惠。
13
鄧彪智伯,新野人。禹之宗。父邯,以功封鄳侯。彪少勵志修孝行,父卒,讓國異母弟荊鳯,明帝髙其節,許之,後仕州郡,辟公府,累官太傅録、尚書事,賜爵闗內侯,在位清白,為百僚式。
14
鄧隲訓子。以后兄累遷車騎將軍,定䇿立安帝,封上蔡侯,不受。時西羌叛,詔隲將兵討平之,拜大將軍。於是推進賢士楊震等列於朝廷。上書還第,有大議與公卿叅謀。建元初,復封上蔡侯。尋被誣,徙羅侯卒。朱寵訟其冤,復錄其子孫。
15
鄧康禹之孫,夷安侯珍之子,少有操行,兄良襲封無後,以康紹封為越騎校尉。康以太后乆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諫爭,宜崇公室,自損私權,言甚切至。太后不從,因謝病不朝。太后怒,遂免康官,遣歸國,絶屬籍。安帝即位,復徴為侍中,進太僕,有方正稱,名重朝廷,位加特進。卒,諡義侯。鄧盛字伯直,蒼梧人,不知其所以,進仕為秭歸令,聞母病,觧印綬決去。及歸,母果亡,居喪盡孝。太尉馬日殫嘉其所履服,竟即辟之。初入府為主簿,尋為太尉、諸曹掾。時彭城相左尚以贓獲罪,三府掾屬拷驗,踰年不竟,更選盛覆,拷盛至獄洗沐,尚觧械賜席,乃謂尚曰:「君受國重恩,而所坐事理如此。今遇君子,不可以小人道相待」。尚感盛至意,對曰:「今使君相待如此,尚獨何心,不以死相歸乎?」即引筆具對,時人語曰:「淑問得竟,臯陶鄧盛」。公卿而下,皆禮重之」。
16
三國鄧芝字伯苖,新野人,禹之後,仕蜀,漢為廣漢太守,清嚴有治績,入為尚書。呉嘗請和,及昭烈崩,諸葛亮遣芝報呉芝見孫權,說以呉、蜀二國宜為唇齒,呉遂絶魏,與蜀連和,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
17
卒之日,家無餘財。
18
鄧艾士載,棘陽人。少有大志,每見高山大澤,輙規度軍營處所。仕魏為尚書,累遷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鄧侯。後以平蜀功,拜太尉孫朗為郎中。
19
鄧方孔山,南郡人。以荊州從事從先主入蜀,朱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任遠安將軍,來降都督,屬吏稱其文、武
20
、鄧殷、汝隂太守,先是夢行水邊,見一女子,猛獸隨其後,占曰:「水邊女,汝字,獸守也」。當作「汝」。隂守,果然。鄧騫字長真,長沙人。少有志氣,常推誠行。已,刺史譙王承命為主簿,承為魏乂所敗,乂求騫甚急,鄉人皆懼,騫●曰:「彼新得州,欲求賢耳!」乃徃詣乂,又喜,以為別駕。厯武陵,始興太守,遷大司農。子璨。
21
鄧攸伯道,襄陵人。永嘉末,石勒兵起,攸挈家而逃,以其弟早亡,特全其姪,繫其子於樹而去,遂得流俗名。至江東,元帝以為中庶子,遷呉郡太守。載米之郡,俸祿無所受,唯飲呉水而已。後稱疾去郡,例有送迎錢數百萬,攸去郡不受一錢,百姓牽攸船不得去。少停夜發,呉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官至吏部尚書。及死無嗣,時人慕其名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22
鄧魯字約子,桂陽人。㓜爽闓有至性,父當戍邊,呼魯曰:「阿魯吾今登途矣,歸期未可知也」。魯應聲而泣,拜伏訣,別如成人,時甫四嵗,世以孝童稱之。後厯司徒。
23
鄧璨,泉陵人,少高㓗,與劉璘之、劉尚公友善,不應州郡辟,會荆州刺史桓冲辟為别駕,璨乃應召,璘之謂璨曰:「卿忽改節,吾失所望矣!」璨笑曰:「足下可謂有志於隠而未知隠之道。夫隠在我而不在物,是以朝市亦可隠」,璘之無以難之」。
24
鄧遐應遠,勇力絶人氣,蓋當世厯數郡太守,號為名將。襄陽沔水有蛟害人,遐入水揮劒,截蛟數叚而患息。
25
鄧嶽字伯山,陳郡人。始為西陽太守,及蘇峻叛,溫嶠遣嶽與督獲王愆期、太守紀睦率兵赴難。及討郭黙有功,封宜城伯
26
南北鄧元起仲居,當陽人。少有膽幹,仕南齊為武寧太守。梁武起兵,元起與武帝會。中興初,為益州刺史。天監初,封當陽縣侯,後為右衛將軍。卒,諡忠侯。
27
鄧琬字元琰,南昌人。初為南海太守,厯丹陽郡丞。大明七年,思藩寮舊臣,擢為給事黃門侍郎。鄧翼安定人、河間相慕容垂之圍鄴,以為冀州刺史,爵真定侯。翼拒對曰:「先君忠於秦室,翼豈可先叛乎!忠臣不事二主,未敢聞命」。竟不就。
28
鄧淵字彦,海翼子,性貞素,言行可復,博覽經書,長於《易》筮。魏道武定中原,擢為著作郎,再遷吏部尚書郎,明制度,多識故事,與尚書崔宏叅定朝儀、律令、音樂及軍國文記,詔䇿多淵所為。從征平陽,以功賜爵下博子。
29
鄧郁荆州建平人也,少而不仕,隠居衡山,極峻之嶺,立小版屋兩間,足不下山,斷榖三十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武帝敬信殊篤,為帝合丹,帝不敢服,起五嶽摟貯之供養,道家吉日,躬徃禮拜,白日,神仙魏夫人忽來臨降,乗雲而至,從少媪三十,並著絳紫羅繡袿䙱年,皆可十七八許,色●桃李質勝瓊,瑤言語,良乆,謂郁曰:「君有仙方,所以故來,尋當相侯」。至天監十四年,忽見二青鳥悉如白鶴大,鼔翼鳴舞,移晷方去,謂弟子等曰:「求之甚勞,得之甚逸,近青鳥既來,會期至矣」。少日,無病而終。山內唯聞香氣,世未嘗有,武帝後令周捨《鄧●傳》具序其事。鄧正直衡陽人,以行義聞。陳永定初,歐陽頠刺衡州,禮為上客,辟知盧陽縣,罷征弭盜,修城濬河,興學崇教,人多稱之,後因家焉。
30
、鄧世隆相州人,隋末為王世充兄子書,報秦王夸慢,棲白鹿山,號隠●先生。貞觀初,召授國子主簿,修史學士。帝遣房●齡諭曰:「爾作書,各忠其主耳。母有後疑,官至衞尉丞」。
31
鄧璠高安人。元和中,權知袁州。興崇學校,有古循吏風,詔令再任。僖宗時,所在兵起,吏無能名,獨璠有政聲焉。
32
鄧處訥,龍潭人,從江西閔頊防秋安南。中和中還,道經潭州。黄巢之亂,盜殺潭州觀察使李●,城中無主,衆推頊留後,請諸朝,僖宗加頊節度使處訥為邵州刺史。會頊為周岳所殺,處訥率諸將哭之,興兵問罪,積八年,攻岳,斬之。累遷武安軍節度使,後為劉建鋒所害。
33
鄧光布字明遠,固始人,乾符初,為崇安鎮將,智畧絶人,與攝沙縣令曹朋協謀,徙縣治後。黄巢破閩,光布率衆禦之,悞中流矢而死,沙民立祠祀焉。
34
鄧景山曹州人,本以吏進,累至監察御史。至徳初,擢拜青齊節度使,為政簡肅,後以討劉展功,拜尚書左丞。
35
鄧文進始興人,唐初為本州刺史,移治水西。蕭銑發兵攻樂昌,文進堅守,累立戰功,沒贈鷹揚上衞將軍,廟食樂昌。
36
鄧承勲南海人,積學應薦上京師,登乾符進士,仕為䖍州司馬、節度副使柳陞,録其家範,以教子孫,累官江州刺史。
37
鄧義祁縣令,有異政,邑人刻石紀德
38
鄧文瑞,瑞陽人。《華林實録》云:四世同居五百餘口,衣無常主,開元中,詔旌表門閭五代。鄧佑五代末,擢童科,弟吉擢三禮科,改所居為揚名鄉兩秀里。
39
、鄧希顔南豐人,咸平間舉進士,累官大理司直、兼侍御史,以危言讜論為真宗所崇信。鄧潤甫,字溫伯,新城人,舉進士。真宗時,知諫院,嘗極諫中人將兵及禁民耕墾。前代陵寢,累官端明殿學士。盛有文名,哲宗初,進尚書左丞,卒,諡安惠。
40
鄧戡乳源人,博通經學,天聖五年進士,官至殿中丞。子堂登,皇祐初進士。孫弼、亮,登元祐初進士,三世登科,有聲南土
41
鄧咸湘隂人,天禧間縣未有學,咸創義學於縣南,置書招師訓族子弟及游學之士。馮京、鄭獬嘗肄業焉,姪珙為豐城主簿,夜聞庫丁聚,哭詰之曰:「失官錢三百貫,恐獲罪」。珙盡以錢代之,還官。其人感惠,以二女獻之,不納,時論嘉之。
42
鄧仲和,字祖徳,長垣人,舉三禮,景祐、慶厯間喪,親廬墓,終其喪,省徃來如事生者二十年,負土累墳,髙三丈
43
鄧忠臣湘隂人,登熈寧三年第,為大理丞,以獻詩賦擢正字,遷考功郎中。覆范宣公《諡議》,會讜論起,以罪入元祐黨籍,後贈直秘閣,別號玉池先生。
44
鄧詧字晦之,連城人。有材武,好讀兵書,以功擢皇城使。性剛嚴,遇下有禮,與士卒同甘苦,故皆樂為之用。後收復熈河,遷都。綂終武功大夫。
45
鄧聖求元祐中入翰林。東坡云:聖求為武昌令時,余居黃,與武昌相望,常徃來溪山間,後與會宿玉堂話舊作詩云:「憶從樊口載春酒,歩上西山尋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豈知白首同夜直,臥㸔緑燭高花摧,江邊曉夢忽驚斷,銅鐶玉鎻鳴春雷」。
46
鄧寗,字仲吉,沙縣人。熈寧六年登第,調威武軍僉判,高麗貢舟,遇風次州境,為治舟修具,使復尋海道以進,移漳州。福州浮屠侵民腴田,判歸於民,遷提轄江淮、荊浙、福建茶鹽,東南鹽貨,嵗額寖隳,寗為之條畫輸運,由是嵗増數十萬。召對,擢河東提舉,以㣲累坐謫,起知黃州,尋與祠寗博學,工詩文,有《七●集》十卷。弟密,舉八行子文饒,廣東提舉、知福州。
47
鄧熹遂昌人,有勇畧,善文章。宣和中,睦賊犯松陽、遂昌間,熹捐家資,集鄉民入邑禦侮,與賊戰勝,遂全兩縣郡守黃葆光聞於朝,増秩,賜金,以榮其歸,官其一子。
48
鄧淵湘隂人。登,崇寧三年,第為鄜延經畧司機宜,入奏邊機,徽宗嘉其敏㨗,除國子丞,遷虞部員外郎。大觀初,星變求直言,淵上封事剴切,蔡京惡之,左遷監酒,終知懷州。
49
鄧肅,字志宏,南平人。徽宗時在太學,作詩言守令,捜求擾民,被斥。欽宗時,授鴻臚寺簿,詣金營五十日而還。尋擢右正言,遇事感激,凡抗二十疏,言皆切當,多見采納。
50
鄧輈,字國驂,崇仁人。博學,為文簡嚴。靖康間,以布衣言事不合歸隠,自號陋室門人,私諡曰文定平生。所著文集凡二十卷。子虎,字文虎,為文辨,博以氣勝,嘗曰:「吾文祖左氏宗遷史,出入百家,馳騁韓、柳,以餘勇賈之,何有乎?」舉進士後有名貂如犀如者,亦以文稱。
51
鄧春卿榮伯,長汀人,甘貧樂道。崇寧間,詔舉隠逸,郡守陳粹以春卿應詔,後舉八行郡守,章清,又以名聞,俱辭不就,卜築南山之阿而老焉,二公累造其室,一日,章訪之,春卿謝不能,肅詩云:「在陋愧無顔子志,過廬難稱魏公心,望塵不敢希潘岳,雲滿山頭雪滿簮章」。次韻屬和者數十章,自是高臥,年九十六卒,有詩文三卷。
52
鄧孝亷字清臣,曲江人。讀書自得,尤深於《春秋》。建炎中進士,為韶州教授、通判邕州,攝州事。適嵗饑,發廩賑之,不足,繼以俸金,全活甚衆。遷知徳慶府。
53
鄧富字彥積,大庾人,有智勇,能除寇賊。紹興間,為諸塞長,賊畏之,呼曰「鄧江南」。以功累遷八州廵檢、知昌化軍。其族邦直,官至武翼大夫。
54
鄧深湘隂人,紹興中,進士,為太府丞,出提舉廣東市舶,江澈薦其才,擢潼川路轉運使,鹽酒虚額,乆為民害,深請蠲除之,守令貪汚,即劾奏,虞允文貽書云:「不畏強禦,思濟斯民,挺然之操,未見近比」。後以朝散大夫終於家。
55
鄧至,䨇流人通《六經》,學者從之甚衆,每出入市,邑人皆拱立著《徃事。《●鑑》五十卷,《通書》十卷、《二江集》三卷。子綰,官至翰林學士,孫洵仁,官至尚書左丞,洵武知樞宻院事。
56
鄧伯元呉郡人,與王●甫同學,道於福州鶴林山,授餐,專精飯白霞丹景之法。鄧旦日升,連城人,詧之後也。少頴悟,博極羣書,為文典雅,四舉於禮部,年甫強,即無復仕進意,日以詩酒自娯,士夫競館致之,尋亦棄去。作《歸田記》。●築縣東十里石巖門之側,榜小齋,曰尚友」,自為記客,至則髙談痛飲,概免俗刺。同儕移書趣行,答曰:「勿復敗,吾佳思!」隠居凡四十三年以夀終。
57
鄧祚成材,沙縣人。建炎二年第進士,授建昌軍僉判。金人南侵,破洪州,傳檄至建昌,守率屬納帛,擬以城降,祚毅然斥之曰:「敵使至,當殺之而焚其書,寧死不降」。守欲執以畀敵,祚不為屈,遂棄官歸。以陳康伯薦,召對,擢廣西轉運判官,遷知泉州,除直祕閣、廣東經畧。復起知隆興府,江西安撫,盜賊盈區,祚隨宜●蕩,一道以寧。尋以疾請祠。所著有《焦桐集》。
58
鄧根,字深伯,昭武人,登進士第。建炎初,令崇徳治劇,有風力,倜儻饒氣,槩日與豪右保䕶鄉井,團丁壯,習武藝。是秋,陳通叛於杭根部鎗仗手佐鮑貽遜逼城與戰,辛道宗軍潰,賊勢益張,畧地獨不入境,潰卒帖首,經由不擾。秀卒,徐明叛,囚守趙叔近,根領兵至城下,明擁妓飲西樓,根募射生,手以弩射,矢著明牀,與妓俱仆,守城者散去,遂誅明,以功改秩二郡。四年,代程俱為守兵,燼後經理有方,秀民頼之
59
鄧三鳯字鳴陽,東安人。博學,以詞賦名,舉賢良方正。紹興壬戌進士,判福州,以薦躬閲御書,叅訂儀禮,復上書追論王安石父子,進禮部尚書,與梁克家不合,乞歸,道卒。所修《宋儀禮制》,論議方正,有古史風。
60
鄧考甫字成之,臨川人。第進士,至奉議郎、提㸃開封府界河渠,坐事去官,遂閈戶著書,不復言仕。元符求直言,孝甫年八十一,上書論熙寧而下,權臣迭起,敗世誤人。蔡京嫉之,削籍羈筠州。崇寧去,黨碑釋遂臣同類者五十三人,惟考甫與范柔中、封覺民獨居,遂卒於筠。且死,命㓜孫名世執筆,口占百餘言,其略曰:「予自謂山中宰相,虛有其才也,自謂文昌先生,虛有其詞也,不得大用於盛世,亦無憾焉,蓋有天命耳」。所論述有卜世、大寳●、伊周素藴、義命雜著、太平策要》等,凡二百五十餘篇。
61
鄧名世元亞,臨川人。天資篤厚,為文長於叙事。先是,議臣禁學《春秋》及諸史者名世,獨酷嗜之試,有司屢以援《春秋》見黜,同舍又告其藏元祐黨人文集,笑曰:「是足以廢吾身乎?」乃杜門却掃益研,究經史考《三傳》同異,徃徃發諸儒所未到。御史劉大中宣諭江南,得所著《春秋四譜》等書薦之,命録其書以進,遂以布衣上殿,進治人務實等說,上嘉納。尋賜出身,除敕令所删修官兼史館校勘,時紹興四年也。所著書又有《春秋論說》、《春秋類史》、《春秋公子譜》、《列國諸臣圖》、《左氏韻語》、《國朝宰相年表》、《古今姓氏辨證》、《皇極大衍數》、《大樂書文集》等,合三百餘卷。
62
鄧驛千里,沙縣人。淳熈二年登第,厯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充嘉王直講,遂為左司諫。亮直敢言,不避權倖。慶元初,召為起居舍人,拜中書舍人。朱熹以忤韓侂胄罷講筵驛,面奏乞留,不許。呂祖儉上疏留趙汝愚,并論朱熹等不當,遂語侵侂胄,安置韶州。太學生楊宏中等以救汝愚,坐編管,皆封録還黃,不草制。未幾,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進文華閣待制,奉祠。
63
鄧約禮文範,家臨川,從象山學,登淳熈五年,第嘗為江州徳化丞,兩攝邑,葺理凋●,得民心,為溫州教授,與葉水心定交,平生學問根本於家庭,孝弟慈愛之,風逹於鄉黨,嘗語人曰:「某得一官,但能少濟諸貧,困兄弟耳」。
64
鄧啓字元廸,崇仁人。為人有氣節,早名能詩。凃守約序其集曰:「人知先生之詩,工力絶倫,而不知先生之道之死不屈」。先生以是為詩,故不追少陵不止。
65
鄧林,字楚材,福清人。年十五,以詩義魁鄉校,十六遊江湖,與辛棄疾善,又為周必大之客。淳熈中登第,調㤗和簿。一時名公如陳傅良、戴溪、朱熹、呂祖謙皆嘗與之交遊,几三上書於朝,大意皆譏切朝政。時朝議欲授以中都幹官,或曰:「鄧林若在中都,此謗議之府也」。遂授石城縣丞。有《虛齋文集》行於世。
66
鄧泳字徳載,約禮子,嘉定十三年進士,授分寧簿,居荊湖制司幕下,再調江陵,錄參有禦寇功,累官至右文殿修撰,遷刑部侍郎。會天變求言,泳奏「愛惜根本,愛惜人才,愛惜日力。泳居官所,至以亷見稱,晩嵗坐累遷謫,卒。
67
鄧均一名垌,建昌人,嘉定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踐履純粹,政事寛平,所至以鄧佛稱之,卒諡清惠鄧若水平仲,井研人。博通經史。嘉定中進士時,史彌遠柄國,若水對䇿,極論其奸。嘉禧間,為太學博士,當對,草奏數千言。丞相喬行簡聞之,即奏若水通判寧國府,到官數月,以言罷,遂不仕。若水學務躬行,嘗削木為主,大書曰:「自古以來,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之位,嵗時祀之」。鄧宗古簡州人,父死,自培土為墳,廬其側,晨夕號慟,甘露降墓木,里中號為「鄧孝子」鄧得遇卭州人,淳祐進士,累官知昭州,遷廣西提㸃刑獄兼知靜江府。時兵起長沙,破靜江,得遇幅紙書云:「宋室忠臣,鄧氏孝子,不忍偷生,寧甘溺死!彭咸故居,乃吾潭府!屈公子平,乃吾伴侶。優哉游哉!吾得其所!」遂投南流江而死。
68
鄧戒始興人,與弟闢以家學相勗,嘉定中聨名登第,故當時作詩者,有「尤喜聨名喚兄弟」之句。鄧洵美,遼州人,乾祐中與李昉同年,及第,後相遇,贈詩憶昔詞塲,共著鞭,當年鶯谷,喜同遷闗河,契闊三千里,音信稀疎,二十年。
69
鄧光薦,字中甫,廬陵人,舉進士。少負竒氣,與文天祥同勤王,贊畫居多,挈家入廣東,遇土賊妻子皆焚死。累官禮部侍郎、權直學士。國亡投海者,故再不得死。元將張●、範禮致舟中至建康,得歸山以沒。
70
鄧文原綿州人。博學善書。初為杭州學正,累官翰林待制,出僉事西亷訪司事。時呉興民有愬弟夜為長身者,刺其右脅而死。有司執直初更者,使服文原鞫之,得真殺人者,人以為神後遷集
71
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卒,諡文肅,有文集行世。
72
鄧牧錢塘人,能通莊,列諸書,下筆追古作者,嘗居餘杭洞霄宮之超然館,經月不出四方名勝,以文字請者交,至非其人,雖請之弗與,大徳中,無疾而逝,所著有《洞霄志文稿》
73
、鄧愈虹縣人,器量宏偉,沉毅簡重,元季兵起來歸,從定金陵有功,累官至御史大夫,封衞國公,愈臨大敵而不懼,有大功而不矜,好賢下士,寛惠愛人,嘗厯鎮廣徳、宣徽、嚴饒,撫南昌、襄陽,所至明
74
立賞罰,撫以恩信,八州之人,至今徳之。追封寧河王,諡武順。
75
鄧剛,國初,以戰功授揚州衞鎮撫。沈鷙善謀書,有膽氣,遇事風生,革除年文廟。大兵至揚州,廵按御史王彬駐城內,鋭意禦守,乃命剛贊畫戎務。剛因勸彬必先躬艱危,示忠憤以激人心,由是薦某可將正卒僃城守,某可率竒兵,伺隙出戰,某處村料可具器械義民,某某可辦餉,饋井井如也」。彬用其籌策,日夜躬廵城督衆。剛亦時衞左右,匡襄益力。已而召剛縋城下,議息戰,剛至,不屈而死。
76
鄧文鏗,字德聲,永安人。洪武十八年進士。任高州府茂名縣知縣。以治最召入為刑部主事,累陞至僉都御史。不畏強禦,風裁有聲。時貴戚有冐禁鬻私茶者,蓋闗邊計也,衆莫敢言,文鏗獨劾之,其人卒寘於法,文鏗亦坐是出知武昌府。
77
鄧謙資縣人。洪武末鄉試舉人,才識過人,厯任勤能,累官浙江左布政使鄧林字士齊,新會人,名觀善。洪武丙子領鄉薦,為廣西貴縣教諭。林素嗜學,能為古文章,復長於詩歌,自謂學詩於陶、韋、李、杜、學文於《史》、《漢》、韓、柳學,書於晉、唐諸名家。考滿京師時,大學士楊士竒、祭酒李時勉閲其詩文,相謂曰:「嶺南一代文人也」。暫留史館修書。尋出教南昌,多有薦其學行者,乃遷吏部騐封稽勲二司主事。宣徳四年三月,以事忤㫖,謫居杭州。林博記多才,器識洪邁,會論侃侃,杭士夫多從之。為湖山遊,與布政使姚肇、隠士、夏誠諸人讌遊倡和。仁和士人張震編集刋行,曰《湖山遊詠録》,其為人所重如此。
78
鄧偉竒,字子才,安仁人。登洪武乙丑會試第一,高祖皇帝親製䇿試時預試者四百七十二人,擢丁顯為第一,偉竒次之,俱授翰林修撰。先是辛亥開科,以呉伯宗為首,至是始復臨軒之制。偉竒天資秀異博洽,頴敏善屬文,尤長於詩,是科最為得人。
79
鄧瑜洪武間,為濟南衞指揮同知,將從征,囑其妻胡氏曰:「我為人臣,當盡死節。汝為人妻,能盡貞節乎?」胡氏許諾。瑜果歿於陣,胡氏守節不渝,詔旌其門。
80
鄧崙,字惟玉,武陵人。永樂甲辰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數上章疏,遇事風生。嘗條軍務,曰選將領、練兵卒、汰冗官、犒邊軍、禁邊●、止侵漁、謹失機、嚴紀律、貸貧匠、徙達官」,凡十事,士論韙之。陞河間、長蘆鹽運使,建議鹽課利害,切時病者十餘事,民商便之。陟兵部侍郎,尋卒。
81
鄧真,江夏人。㓜頴異好學。永樂九年進士。擢監察御史,政事通敏,讞獄詳明。尋陞山東按察使,轉布政使,處事公平,愛民如子。後卒於官。吏民或見其行止如生,咸以為神,繪像祀之。
82
鄧棨,南城人。永樂間進士,擢監察御史。舉清軍伍有能聲,特遷陜西按察使,清譽益彰,進陞右副都御史。扈從北征,卒於師。詔贈右都御史,官其一子。
83
鄧珍吉水人。永樂進士第三
84
鄧恂字性善,宿松人。宣徳初,由舉人知內鄉,敦本抑末,前政積●,逋負殊甚,恂為設策償結,民不擾而事集。時尚書許廓廵撫河南,表其政績,未及擢用而卒。
85
鄧安定遠人,福建都指揮僉事,多智計,有威望,正綂己巳,沙尤寇鄧茂七攻劫城邑,諸邑,民多避地入城,城中羣不逞,將乗機為奸利,安捕殺其首數人,而復精選士將,勤訓練,嚴譏察以警僃之,一城生聚,咸倚頼焉。
86
鄧顒,字伯昻,樂昌人,正綂壬戌進士,知永豐縣。鄧茂七反,顒率十人與戰,生擒賊將二人,遇伏為其所執,罵賊而死。事聞,贈光祿少卿,諡忠毅。子瑗、球,俱進士。
87
鄧廷瓚宗器,巴陵人。景㤗進士,授淳安知縣。九載,陞梧州知府,復補 府。厯官總制兩廣右副都御史,掌院事,復出鎮梧州,卒。贈太子少保,諡襄毅。瓚處事求濟,待人不疑,度量廓如,莫窺其際。至所設施,動中機宜,其中明炳,人亦莫能及也。
88
鄧珤夢溪人,為縣刑曹錄:景㤗元年,草寇復發,攻掠鄉村,民駭竄至楊梅,逕路狹,人莫能進,賊數百廹,及珤揮戈挺身與之戰,自午至申,賊亂,鎗傷其胷,珤悍然不顧,賊畏其勇而退,珤亦力疲,倚巖石,僵立而死,境中之民,悉頼保全。
89
鄧貴,字安遠,吉水人,正綂壬戌進士,厯叅政。鄧庠宜章人,成化進士、南京戶部尚書。
90
鄧璋禮方,涿州人,成化丁未進士。正徳初,以都御史廵撫河南,莅政嚴明,豪滑屏跡。厯南京戶部尚書。
91
鄧存德新鄭人,成化進士,任刑部主事,有右善。世道堅盜賣度牒,存徳鞫實治罪,尚書董方芘之欲緩其事,存德奏聞,方上言存德率意妄為,詔存德、道堅俱下獄,存德降調,道堅釋放。給事中雷澤等上言,當宥存德而罪道堅,不報。
92
鄧鎮永州人。通六籍諸史。善屬文。性剛鯁,議論持正。成化中,走京師,言大計,忤權貴,下錦衣獄,拷掠折去一足。經赦回,教授終其身
93
鄧璩宣化人。●治間知雷州,亷介剛方,不避權貴,接珠池。內侍持正不屈,興學崇教,有循良稱。鄧萬斛富順人,由進士●治十一年任諸城知縣,性明敏,發奸摘伏如神。然心存愛物,凡所推行,悉求裕民之道。是邑田地圮於河,塌於沙多不可耕,民苦於賠糧萬斛,即條疏奏乞免租百姓,至今思之。
94
鄧應仁子榮,南海人,由進士●治末,自户部郎中來守太平,亷靜寡慾,政尚平恕,在任數年,惟携一家僮自隨,燕處陶然,門無私謁,惟務徳化,不事鞭扑,既去,民思慕之,有繪像祀於家者鄧顯芳辰州人,補邑庠弟子,員正徳,七年,鎮筸苖叛,侵掠村寨,人皆逃避,芳以母柩在堂,固守弗去,人怵以賊患,芳曰:「棄母而逃,心實不忍,況平生讀書所學何事!苖至使芳為鄉導!」芳不從,遂遇害,支觧於母柩之前,聞者憐之。
95
鄧尚義以正,永興人,正徳甲戌進士,歴太僕寺少卿。齊郡徴音衞康叔之後,至成公生季亹,食采於寗,以邑為氏。周寗越中牟人苦耕之勞,問其友曰:「如何可以免此苦也?」友曰:「其學乎?勤三十年可免」。越曰:「然。人將休,吾不敢休。人將臥,吾不敢臥,如是十五年,亦足矣」。乃發憤學十三年而齊威公師之。
96
寗戚衞人,家貧無資,為人挽車,至齊國,於車下飯牛扣牛角而歌曰:「南山矸,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逄堯與舜禪,短布单衣纔至骭,從昬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聞而異之,命管仲迎之,拜為上卿,後遷國相。
97
寗俞衞人即武子,仕衞武子文公有道之時,無事可見,成公無道,至於失國,乃能周旋其間,不避艱險,卒保其身以濟其君。孔子稱之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寗喜殤公使寗喜攻孫林父,林父奔晉。
98
寗速莊子衞大夫
99
寗殖惠子,武子之子
100
、寗成酷吏也,武帝拜為都尉人,曰:「寧見乳虎,勿見●成怒」。寗乗。東海都尉
101
寗賡鄱陽人,廣明中,黃巢為亂,賡與弟兖綂義兵以拒之,保饒、歙二州,積戰功官至御史大夫,與金日安至,今皆廟食。
102
寗原悌,,欽江人。少好學,永昌中進士,累官至諫議大夫,兼修國史。一日,●宗取所修史閲之,見直書隠巢事,諭曰:「白馬求卿,黃金贖罪,卿以為如何?」原悌叩首曰:「周公誅管、蔡,季友鴆叔牙,雖太宗不得已之誅,亦隠巢有以自取爾」。由是忤㫖,去官而卒,葬於大墓山,詔●嶺南五府兵以給葬事,立祠於土●村。
103
寗嘉勗,太子重俊起兵誅武三思,兵潰被殺,嘉勗號哭觧衣裹之,坐貶宋寗秀、其先河間人,授昭列大夫、同知般陽路總管府事致仕,因居焉。寗宗春,歙州人。紹興,進士叅軍。
104
寗從龍㓜有至性事親,以色養疾,嘗刲股,事聞,授徴仕郎、寗智先,舉元祐中,上問王巖叟從誰學,對曰:從河東寗智先」。寗時鳯字祥夫,浮梁人,登第,官蘄水,辛巳,金兵圍蘄州,守曰:「誰能共守?」諸寮佐不應,獨時鳳曰:「見危授命,臣子大節臨難茍免,吾不忍為!」卒死之。
105
寗麟慶厯間,知新昌愛民禮士,首建學宮,既歿,民立祠祀之,今附像文昌祠寗玉。至元中,以萬户鎮慶元,智勇沉雄,紀律嚴明,以戡定綏静為務,民皆安堵,海內晏然。寗從周字子文,階州人,厯仕翰林國史院。至順元年,任監寧晉縣,兼本縣諸軍勸農事,有恵政見《德政碑》。
106
,寗正夀春人,國初積功至右軍左都督、平冦將軍、寗安慶初,仕元為樞宻僉使,守婺州。我太祖親征婺,攻城未克,安慶與守將 ,且知天命有在,夜,開門納兵,遂取婺州,人民大悅。
107
寗仲英合肥人,累以軍功陞前軍都督僉事,卒,子福嗣,以功封建平侯寗瑛字廷玉,稷山人,正綂壬辰進士,厯叅政
108
寗堅字永真,邵武人,弱冠遊呉康齋之門,領鄉薦,授鳯陽府同知,未及期卒,事母至孝,家居教授,善開發人志意所得修脯之資,與弟共之,一毫不以自私,尤致意於冠婚喪祭諸禮,一時風俗丕變,其莅官寛而不縱正而不激,典修河,區書有方,功成而民不擾,至今民思之
109
寗祥章丘人,景㤗中同知府事,清謹愛民,嘗董竣蒲匯塘、建盤、龍塘諸橋,嵗旱,奏免兩邑,税糧十九萬,民深德之。
110
寗欽宗堯,中鄉舉,初任諸暨教諭,陞御史,廵廬鳯一道,所至務欲除革,奸●相知規之,食減事煩,寧自愛,不聽,竟卒於廵所。
111
寗良祁陽人,正綂乙丑進士,天順間任行人,上平蠻䇿,擢刑部員外郎,轉浙江叅政處州,賊平,奏免運舟價數萬緡,進浙江左布政使
112
寗夢龍,字兆祥,邵陽人,以嵗薦任饒州府推官,致政家居,值妖賊李承賢之變,豫發其奸,賊乃謀阻,尋就誅戮。事聞,朝廷優詔褒●。
113
寗賢淮安人,成化進士
114
寗珍伯珍,丹徒人,成化甲戌進士,厯叅政寗源山陽人●,治進士
115
寗舉字惟臣,新城人,●治庚戌進士,厯都御史。寗閲正德間,知德安府亷慎,剛果,文武兼資,時蜀賊方四大聚入宼,民皆携負逃避,公廉知之,慨然以死守自任,且率民兵親御弓馬,深溝髙壘,盡力防禦,賊竟不得入,後因鎮筸苖夷,經過劫掠,閲主議●樸之地,方頼以保全,陞任之日,士民攀留涕泣,不忍舍去。
116
嘉靖乙丑進士寗珂,字大受,廣德人,厯戶部郎中。
117
見《姓苑》
118
勝勲武安人
119
勝珂咸淳中,任華亭縣尹
120
勝通洪武中興化衞指揮
121
勝成興業人,永樂舉人
122
見《姓苑》
123
定武
124
定廣
125
定林見《印藪》
126
、定定字伯安,髙昌人,洪武間,知㤗寧縣,尚行實敦風化,作士氣,凡公署學舍,多所修建,陞廣德州同知致仕。
127
128
孕澍。瑞州路推官。
129
萬姓綂譜卷一百九
URN: ctp:ws51170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