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下

《卷下》[View] [Edit] [History]

1
袁伯長學士,聞洽識,江左絕倫。嘗謂張伯雨曰:宋東都典故,能以歲記之。渡江後事,能月記之。」
2
張伯雨,少學琴,蓄一琴,名「風林」。嘗從趙公子昂論琴,以為琴之五音,各有改弦法,其法不傳,世之所謂琴者,皆不審五音之主,徒呶呶耳,殆不若秦箏之按宮徵也。趙有琴曰「松雪」,但時出橫床,未嘗撫弄,故伯雨亦終身不復鼓琴。
3
伯雨嘗移雷文魚磬,擊之,其音與律合。
4
又云:「米南宮學王書而變,薛河東學王書而不變。」
5
元章稱法書曰「墨衛」,可謂極稱,非鐘王不足當也。
6
黃魯直云:「李侯畫隱百寮底,畫隱字,未經人用。」
7
譚景昇書,世未嘗見,他書言其論書,道鐘王而下,一人而已。
8
晉陵富人承氏子,家有奇石,舊刻米老書六字云:「第一山,米芾識。」承氏子謂,芾與費同音,為不祥語,因擊碎之,止存其半。
9
劉孝標遊東陽山,作《山栖志》,其文富有妙語。
10
虞世南行秘書,楊虞卿行中書。
11
吾子行有玉簫,又有宣和陳八所製簫。
12
薛道祖與米元章為書畫友,其筆硯間物云:「研滴須流離,鎮紙須金虎。格筆須白玉,研磨須墨古。越竹滑如苔,更加一萬杵。自封翰墨卿,一書當千戶。」後見宋翰林學士王寓謝《賜筆札記》云:「宣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一夕凡草四制。一日,遣中使至玉堂,賜以上所常御筆研等十三事,紫青石方硯,琴光螺甸匣一,宣和殿墨二,班竹筆一,金筆格一,塗金鎮紙天祿二,塗金研水蝦蟆一,貯粘曲塗金方奩一,鎮紙象尺二。薦硯以紫栢,匣以黃方,啟封時,研漬墨未幹,奩中餘曲猶存,承平文物之盛,可想見也。
13
長安人言漢阿房建章遺址,猶有存者,其前殿可容數千人。杜樊川之賦,非夸詞也。
14
史忠武王之甥,張夢卿總管,家有太康墓中所得紫金鈿銅天祿,高僅寸餘,長可一尺許,文縷細如絲髮,所嵌珠琲瑟瑟等,多脫落,其存者皆如敗醬赤土,不別為何物也。」
15
李伯時《古器圖》有「雕玉蟠螭」之名。今世所見者,皆出太康古壙中。姚端夫學士,得其三,獨李廣叔所藏差小而特妙。後見龍川李氏購得齊叔剛者,玉質蝕盡,而瑑飾奇古。一螭角上有小鼠,或名「太虛負鼠」,又名「虛木相符」,皆不可曉。環竅僅若當五錢,鉤之首正方,徑圍二寸強,以銅尾并帶,貫環竅中,乃可系。梁江總詩云:「綠桷朱簾金刻鳳,雕梁繡柱玉盤螭。」豈伯時取其語以名之乎?(鮮于伯機家,一玉鉤制作精古,蓋亦具中物。)
16
鮑明遠墓,在蘄州黃梅縣南里許。
17
何得之與李道復汶、黃約彥博、吳珪君璋諸公為布衣交,得之名隸尺籍。有女始三歲,歲募一人代其役。既老,人頗憐之。一日,以詩投君璋云:「白頭猶當戍寒雲,無兒誰替未亡身。木蘭三歲方學語,須得腰弓知幾春。」君璋時為樞副,翼日,持此詩與同院觀之,遂除其籍。
18
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几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見九華,始悔前言之容易也。
19
張伯雨記其先人似之所藏書畫云:「湯普澈絹本摹《蘭亭》、唐臨王右軍三帖、張長史《春草帖》、王齊翰《仙山圖》、徽宗畫《上清楊真人像》、常粲《佛因地圖》(此卷今在倪元鎮處)、范寬三幅、雪山二幀、僧巨然《夏山雨過》、許道寧《溪山待渡》等圖,李漸《三馬圖》、李伯時于闐師子《三馬圖》、黃荃梔子《孔雀芙蓉》、《鷺鷥》二圖、趙昌寫生《月季》、黃居採《竹雀》、唐希雅《棘雀》趙大年《聚沙宿雁圖》,其他妙品尚多也。」
20
伯雨又嘗購得孟子舟御史所藏僧智永《月儀獻歲帖》(神品上上)。其詞云:「獻歲將終,青陽應節。和風動物,麗景光輝。翠柳舒鱗,紅桃結綬。想弟優游勝地,縱賞嘉賓。酌桂醑以申心,玩琴書而寫志。無令披聚,敘會何期。謹遣一介,希還數字。」行間細書釋文特妙。前後有「明昌」七印,泥金題簽。今在梁溪倪元鎮家,黃長睿以為何璧所書者,即此帖也。
21
長蘆之下,御河西岸,地名黃丘,有大墓。正光中,魏故前州刺史莊公高君之碑,會通未鑿之前,海道未通。諺云:「水打黃丘墓,運糧到大都。」後果然以為識。
22
天歷初,雲南大擾,武昌運米至八番,一石用楮幣一千五百貫。
23
葉林去文,錢唐人,與鄧牧牧心俱隱大滌山,或數日不食,或一食兼人。清夜放遊,則不避豺虎;白晝危坐,則客至不起。其為人高潔如此。所為文章,多世外語,鄧則全效柳子厚。大德某年冬,忽馳書別親友云:「將他往。」且詣鄧言別。至明年,年五十九,正月八日,端坐而逝。後十餘日,鄧知葉已仙去,歎曰:「葉君出處與我同,奈何紿我言別,吾亦當長往耳。」乃述葉墓志,又於燈下取其文集,讀畢而終。吾子行有《懷鄧、葉二道人詩》云。
24
季煒,字公照,自號和光子。周益公家,有其「講道齋」所用玉石硯,背刻篆字曰「公照」。
25
李玄元暉蓄米元章端硯,其背,刻元暉題字云:「此硯色青紫而潤,下巖石也。先公得於山谷文室中,磨李廷珪墨,試諸葛氏筆,世間真有揚州鶴也。
26
范蜀公墓,在汝州襄城縣之汝南鄉,其子孫往時猶有在墓左者,今不知所在,故魯子翬有《哀范墳詩》。
27
大名之東明處士張子素,好立奇行,自表樹「匏冠布衣」。(缺)口言天下事,常傲視一座人。雅好岩壑,而所居遠於山,得奇石,積諸齋前以為山,日對之吟諷。
28
張子有家,收一「鳧尊」,乃鳧形而背負尊,極精古,善鑒者以為周器無疑。
29
王伯益名執謙,以字行,大名人,少穎異,及長游京師,因薦者得官,伯益漠如也。日與彰德田衍師孟,河間李京景山、濟南張養浩希孟,飲酒賦詩,為神交,時人皆以為古仙異人。閻承旨復時在翰林,謂人曰「吾聞伯益宜供奉翰林,苟有意,幸得見之,伯益不屑也。」後十餘年,始為翰林,應奉文字。然伯益竟止是官,年才四十八。伯益身長不過數尺,不喜騎馬,遇好友即提杖出門,竟日去不返,不語妻子,以為常。始來京師,用橐中金,不識記數,及貲盡益困,至於終身,亦不以介意。遇人無賢不肖,皆歡然無間,而胸中了不可混。長年京師居,而為詩簡淡蕭遠,如在山林,不與人接者。常謂人曰:「吾知吳楚多瑰瑋奇絕者,當委身往遊,乃稱吾意耳。」同時有辛丈房良史,西域人;楊載仲宏,浦城人;盧亙彥威,大梁人,並稱能詩。仲宏聞其言曰:「然。誠使伯益,廣之以山水之勝,視陳子昂、李太白未知何如?」識者以為知言(虞伯生作《墓表中語》。)
30
李伯時嘗讀書龍眠山,因以自號,故有「龍眠書院」,在舒城縣治東,飛霞嶺之北。國初,為東禪寺併之,而書院廢。近有監縣者,得隙地於清心池之上,蓋伯時與蘇子瞻、黃魯直諸賢之所共游者,乃闢地為屋,一復書院之舊。
31
昔我文宗皇帝,天下太平,文物大備,自其在東宮時,賢能才藝之士,固已盡在其左右。文章則有故翰林學士元公復初,發揚蹈厲,藐視秦漢;書翰則有故翰林承旨吳興趙公子昂,精審流麗,度越魏晉。前集賢侍詩學士,左山商公德符,以世家高材,游藝筆墨,偏妙山水,尤被眷遇。蓋上於繪事,天縱神識,是以一時名藝,莫不見知也。而永嘉王振鵬,妙在界畫,運筆和墨,毫分縷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圓平直,曲盡其體,而神氣飛動,不為法拘。嘗為《大明宮圖》以獻,世稱妙絕。延佑中得官,稍遷秘書監典簿,得一遍觀古圖書,其識更進,蓋仁宗意也。(虞伯生志振鴨父墓文)
32
先秦貨布,篆文奇古,多鑄地名。餘在京師,得數十品,曰屯(音純)留、曰安邑全貨、曰平陽、曰高陽、曰安陽者甚多。其文有不可盡識者。以《漢書·地理志》考之,屯留在上黨,高陽在涿郡,安陽在汝南,安邑、平陽並在河東。
33
鮮于樞,字伯機,漁陽人也。少為郡吏,後以材選為行御史大夫掾。意氣鮮豪,每晨出,則載筆櫝。與其長廷爭是非,一語不合,輒欲棄去。及日晏歸,焚香弄翰,取鼎彝陳諸幾席,搜抉斷文廢款,若明日急有所須而為之者。客至,則相對指說吟諷,或命觴徑醉,醉極作放歌顛草,人爭持去,以為榮。於廢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支離叟」。中歲益自刻苦讀書,故自號「困學」。伯機美須髯,望之甚偉,卒年五十七。終征仕郎。太常典簿趙子昂為詩哭之。觀其詩,可以見伯機之為人矣。
34
晉謝奕,號「方外司馬」。王晞為常山王司馬,亦號「方外司馬」。唐秘書監賀知章,乞身歸越,自號「祕書外監」。米南宮號「中嶽外史」,故張伯雨亦自謂「句曲外史」。白樂天詩「堯被巢由作外臣」,張俞欲作外臣,以白雲孤鶴為友。李白受寶訣,為三十六帝之外臣。王介父亦云。只合箕山作外臣。皆謂方外之臣也,非左氏所謂鄰國之臣為外臣也。
35
方萬里《挽委順子、王防禦詩》云:「溫飽消搖八十餘,稗官元自漢虞初。世間怪事皆能說,天下鴻儒有弗如。聳動九重三寸舌,貫穿千古五車書。哀江南賦箋成傳,從此韋編鎖蠹魚。」
36
宋會子五十貫,准中統鈔一貫。
37
天下鹽課,歲以引計者,二百五十六萬四千有奇;以鈔計者,歲入之數,七百六十六萬一千餘定。
38
在京飼馬之芻,名曰「鹽折草」,用河間鹽。今有司以五月預給京畿郡縣之民,至秋成各驗鹽數,以輸納之。每鹽二斤,折草一束,束重二斤。歲用草八百萬束,折鹽四萬引。天下戶口之數,太宗即位之八年夏,括戶得一百十一萬。至世祖至元七年,複增三十餘萬戶。十一年取宋,得戶一千一百八十四萬八百餘戶。二十六年,合南北之戶,總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
39
辛幼安墓,在鉛山州南十五里,陽原山中。
40
趙子昂學士,在京師得古玉辟邪二,制作精妙,世罕其比。一牡者為李叔固藏去,遂失其偶,趙夫婦不懌者累日。一尚在其子雍處,餘並得見之。
41
南安總管趙伯昂仁舉,有一玉馬,云是太康古壙中,用以駕車者,其車亦玉所造,奇物不可名狀。
42
漢銅馬式,藏周公謹家,其初破為數段,鑄工以藥焊柵之,復完如新。
43
趙子固清放不羈,好飲酒。醉則以酒濡髮,歌古樂府,自執紅牙以節曲,其風流如此。
44
于闐玉河,其源出昆崙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牛頭山,乃疏三河。一曰黃玉河,在城東三十里;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十里。其源雖一,玉則隨地而變,故其色不同。每歲五六月,大水暴漲,則玉隨流而出。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謂之撈玉。其國之法,官未採玉,禁人輒至河濱。故其國中,器用服飾,往往用玉,見晉平居誨《使于闐行程記》。
45
杜綰,字季揚,嘗知英州,祁公其伯祖也。博識多聞作《雲林石譜》三篇,流品皆牛奇章以來,論石者所未及,其手書本,今在吾家。
46
季宗元,蓄唐模王右軍周大嫂帖,乃開元五年十一月陪戎副尉張善慶裝。
47
京師人家,有紹興《稽古錄》二十冊,蓋當時所藏三代古器各圖,其物以五采飾之,又模其款識而考訂之,如《宣和博古圖》而加詳,近世諸家所收者咸在焉。
48
隋僧智永,名法極,王右軍七世孫。唐詩僧清晝,字皎然,謝康樂十世孫也。
49
李亶據山東,有精卒十人,皆能全裝衣甲,負十日糧,日行三百里。
50
鮮于伯機,目趙子昂神情閒遠,為神仙中人。
51
古陶器,或言舜時物。按三代銅器,至今存者多不完,舜時更遠,陶蓋艱完,吾子行謂當是秦鑄金人之後,合土為器耳。
52
田承君云:「頃為金陵酒官,有王荊公處老兵,時來沽酒,必問公之動止。兵云:『相公每日只在書院讀書,時時以手撫床而歎。』人莫測其意。」
53
趙子昂云:「唐人之畫,實描雲水,蓋刻畫中有飛動之意,後人所難能也。」
54
顏魯子侍郎之孫、家有鐘紿京書《黃庭經》,紙尾題「特健藥」三字。按:武平一《徐氏法書苑》云:「中宗駙馬武延秀家《法書》,漆軸黃麻紙,標題云:『特健藥』。云是虜語,其書合作者。」一云:「宋以之標法書上品。」洪景盧詩云:「會有高明標健藥。」蓋用此語。
55
張澹岩好蓄奇石,其論世之品云:「靈璧出於泗濱,本藥石所用。《書》云『泗濱浮磬』是也。碩厚清越,如被塗澤,而乏煙雨蔥茜之姿。思溪近出於太末,深在土中,堅貞潤溫,文質俱勝,扣之如鐘,四面皆可觀,其姿裁明秀,體氣高妙,夐出諸石之上,視靈壁猶傖父也。林慮遠出河朔,土厚水深,體極枯燥,然玲瓏嵌空,宛如鏡刻,其實皆出自然。洞庭在太湖之中,咸池一氣,下注膏液,石生於水裔,宛轉奇巧,翠潤而文。吳人以植立園館,亭然秀聳,高或數丈,低猶數尺,然不及思溪之精絕也。」
56
田思孟家,有歐陽率更書《漢史節》。
57
餘家,有唐人寫《論書法》一卷。皆率保大中潤州延陵牒。延陵宋熙寧五年,省入丹陽,姜堯章從奉常議樂,以彈瑟之語不合,歸番陽,過吳,見陸務觀談其事。務觀曰:「何不憶《二十五絃彈夜月之詩》乎?」堯章聞之,不覺自失。
58
喬仲山有唐羅昭諫與陳正字帖云:「二月中,陳州一正字訪及,具審博士攝理和適?近日賢主司空,政事才用,洋溢譚口,斷割明快,與奪有分,守道者自然安矣,況博士乎?先太傅所作所立,果有餘慶,殊不知天道去人,如此相近。忭賀者老叟,十年來欲棹一船子,從雲溪館前往東市,竟無因緣,此又何如哉?近見陳正字否,葉大德、丁三傅知聞否?老叟腰腳不支,坐想勝遊,目極千里,朱十五、李三史作何面孔?高積薪復如何?因相見,皆與話瞻泳也,謹狀。」羅隱狀,後有跋云:「法帖率不過數行,而言簡意盡,猶足見晉宋間人物風度。今羅長江書,纔爾片紙,乃知風流逮唐末猶在也。近世往來尺牘,疊疊多幅,苟為不然,則曰簡慢,我於是務作不情之語以為敬。至權貴記室之間,聞一函有累十紙,風俗頹壞至此,可太息也。」
59
趙子昂嘗謂人曰:「姚子敬天資高爽,相見令人怒,不見令人思。」又嘗贈詩云:「吾愛子姚子,風流如晉人。白眼視四海,清談無一塵。」其為子昂敬畏如此。
60
唐開元錢,燒之有水銀出,可治小兒急驚。
61
郭右之家,陶隱居《畫版帖》,卷首有李伯時寫隱居真,今在梁溪倪元鎮所。
62
朱希真自謂:「加數年,吾書如鬼矣。」趙子固云:「書成鬼,當是楊風子鬼耳!」
63
黃魯直作葉縣尉,讀元次山漫郎文,因作《漫尉詩》。
64
蘇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公深以為疑,使子弟密覘之,聞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掌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引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為多也。」
65
故宋宮中用魚鑰,降魚取匙,降匙取魚,古制也。
66
陳聖觀聞長老言:漢如夏,唐如殷,宋如周。
67
歐陽公見大名人家,有五代時帝王將相等《署字》一卷。黃長睿亦云:「有朝士施結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遠千里求之,所藏甚多,類而成書,予嘗見之須城劉氏,惜當時不曾傳錄也。」
68
白樂天《移山櫻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斸山櫻滿院栽。上佐近年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乃知唐之小官,五考為任。
69
趙千里畫錦園,與郡學相鄰,水木清華,極有幽趣。山石上有千里題字尚在,今束氏園,是其地也。
70
宋鞏洛陵寢,歲以四月科柏,前期遣官奏告。
71
政和中,丹陽縣北,地名石羊子,有盜發古塚者,云是梁宏偃將軍墓。縣聞追取銅器數種,制度不甚古,墓有四室在旁,中一室,四廈開。
72
張定夫嘗遊唐華清宮故址,見杜牧《之溫飛卿》二詩,俱刻石於浴殿之側,今不知存否。
73
毫州太清官老子殿,繞壇古檜,凡數十株,相傳為老子手植。其遺物有石青羊一,古質瑰異,人不知重。唐太和七年,命登仕郎、行內侍省掖庭宮教博士、上柱國景宏皋,詣宮圖貌靈蹤,搜而得之,遷於再生檜之下,鄉貢進士盧璩記。
74
東坡云:「梅二丈聖俞,長身秀眉,大耳紅額,飲酒過百𧣴,輒正坐高拱,此其醉也。」
75
今人彈琵琶,乃不用撥,或者哂之。按:唐《國史纂異》:「貞觀中彈琵琶,裴洛兒始廢撥,用手。」今俗所謂搊琵琶是也,然其來久矣。
76
姜堯章云:「無錫之有青山,張循王俊所葬,下為石屋九。」
77
吳興人說,久雨遇雷,地脈必開,山為之發洪,一山至有數十處,水迸而出,或深至五六尺者。
78
國子博士王師魯,為餘言:「昔游秦隴間,得盡觀郭忠恕所書碑,始悟筆意,在隸前作篆,乃可傳。」(東坡《文勛傳贊》,所謂安國用筆,意在隸前者也。)
79
至元二十七年八月癸已,地大震,武平尤甚,壓民死者七千二百二十人,壞民屋不可勝計。
80
張可興家,有周昉《五星真形圖》。昉為宣州長史日所畫,其星法亦昉手自書。
81
竹簡之法,絕而不傳,米元章得古簡,始更制法。
82
季宗元就賈團練家,得顏魯公自書「告身」。
83
皇象「天發神讖碑」,在南臺廄支槽,洛人楊益為御史大夫掾史,移置學中。
84
趙魏公云:「律詩不可多用虛字,兩聯填實方好,用唐以下事便不古。」又云:「歌曲八字一拍,當云樂節。大樂不用拍,以鼓為節。當節,云與鼓同。」
85
「虞候」字,本出《左傳》,該郡太守也,見《急就篇》。
86
吾家太史云,冬至後,九日遇壬,法當有年。
87
陳無巳《古墨行》,有「脫帽」字。師顯行云:「去其管韜也。」管韜二字甚雅馴。
88
曹公作欹案視書,周美成又謂之「倚書床」。
89
畢少董命所居之室曰「死軒」。凡所服用皆上古壙中之物,玉如彼含蟬是也。
90
樓大防嘗問敷原王季中云:「古人篆字何以無燥筆?」季中曰:「古人力在牽,不盡用筆力;今以筆為力,或燒筆使禿而用之,移筆則墨已燥矣。」
91
唐制:兩省官對立,謂之「蛾眉班」。
92
徐季海題經,有云:「上第幾隔某人書次。」所謂隔者,豈即庋經之所,如唐書言梵夾者耶?
93
唐碑制度極多,有一人製序,一人制銘者。故尹師魯志張堯夫墓,而歐陽永叔為之銘。
94
《北夢瑣言》載:「蘧曾至嶺外,見陽朔荔浦山水愛之,談不容口。嘗謂王贊曰:『侍郎曾見陽朔山水乎?』王笑曰:『贊未嘗打人唇綻齒折,那得見之?』蓋非貶不去也。」《倦游錄》亦云:「桂州左右,山皆平地拔起,竹木茂鬱,石如黛染。陽朔縣尤奇,四面峰巒駢立。近見錢唐人家,有米元章畫《陽朔山圖》,米題云:『餘少收畫圖,見奇巧皆不錄,以為不應如是。及長,官於桂,見陽朔山,始知有筆力不能到者。向所不錄,反憾不巧矣。夜坐懷所歷,因作於陽朔萬雲亭。』觀之殆如是。因知范至能謂『平地蒼玉崛起,為天下偉觀第一者。』真非虛語也。」
95
喻子才云:「吳興張謙仲善篆,因篆而深於字學,未嘗妄下一筆也。」王介父聞而致之,「所論不契」。《說文》云:「人心土藏於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介父以心從倒勹,言無不勹,而實無所勹,所勹以匕,其匕無常。謙仲謂凡火皆從炎上,而心火欲下,故形似倒火,非從勹也。由其說,而《說文》與博士說益明。
96
宋太祖以柏為界尺,謂之「隔筆簡」。
97
范增墓,在徐州城南臺頭寺。天歷初,有盜識寶氣於塚中,發得古銅劍。虞伯生學士賦云:「盜發亞夫冢,寶氣實累之。冢開寶盡出,獄吏書盜詞。盜言惟見寶,寧知亞夫誰?項王不相信,弟子遂與尸。黃腸下深錮,千歲復何為?大河繞城東,落日在城西。遇客立城下,踟躕望安期。」按呂元直《燕魏錄》云:「陳彥升資政,編什尤高,為彭門八詠,士大夫傳誦。」彭門,今徐州也。南通垓下,北連豐沛,有范增墓。彥升詩曰:「藏名羞立虎狼朝,乘變東依項籍豪。憤失壯圖撞玉斗,不知天命與金刀。還家落日埋英氣,回首浮雲委舊勞。百步西連陵母塚,峨峨先識泰山高。」二詩殆未易甲乙也。
98
張安國詩云:「右文儲硯一百九,鈿匣珠囊漢瓊玖。」《館閣錄》止云:「秘閣硯七十五耳。」
99
茅山元符宮,有蘇養真像。自贊其上曰:「松風颼颼,瘦藤在手。惟此白叟,猶全於酒。」馬伯庸中丞《縣尹行》有「借問縣尹何出身,手把熊皮隨大人」之語。
100
西域人以十二月成歲,不知有閏。
101
紹興進茶,自宋降將范文虎始。
102
許及之題臨平明因寺榜,隸法秀整,如《受禪表》。
103
翰林國史院,有世祖時所賜賈似道沒官書數千卷。金石刻多宋渡江以前拓本。
104
南唐李氏,于歙州置硯務官,歲為官造硯有數。其硯四方而平淺者,南唐官硯也。往往鏤邊極工巧。
105
吳人謂甓曰「㼾磚」,出《爾雅注》。
106
虞伯生學士評詩,謂楊仲宏如百戰健兒,範德機似唐臨晉帖,揭曼碩似三日新婦,而自謂漢法吏師。
107
項平父詩云:「日日長沙岸,看雲只念家。如何永州夢,偏愛在長沙。」與賈島《卻望并州》之句全類。
108
張長史書《尚書省郎官石柱記》,舊刻在京兆府治,或云今淪瘞聽事堪下。
109
至元十一年春正月,平宋。冬十二月,圖書禮器並送京師,敕平章政事太原張易兼領秘書監事,尋詔許京朝官假觀。
110
俗傳種山藥時,以足按之,即如人足。
111
完州城北,有木蘭廟,榜曰「孝烈將軍」。土人云是木蘭戰處。廟有宋熙寧間知軍事錢景初題記,并所刻古樂府詞。
112
陳思王讀書堂,在今冀州。有人於其側,得小玉印,文曰「曹植私印」。
113
趙和仲云:「知古者莫如洪景盧,知今者莫如陳君舉。」
114
延祐中,館閣諸公,同賦《秋日梨花詩》,唯元復初「朝食葉底梨,暮看枝上花」之句,為警策。
115
徐明叔家,書樓榜曰「五經藏」。
116
杭州故內觀堂前,有太湖石,臥峰陂陀甚大,其中鑿為泓沱。相傳云:思陵滌研具也。李長吉《宮娃歌》云:「屈膝金鋪鎖阿甄。」金鋪,為門飾。屈膝,蓋鉸煉。上二乘者為𨧱,下三衡為鉞云。
117
南陽宗資墓旁,石獸膊上有刻字曰「天祿辟邪」。鮮于伯機,少時曾游其地,親見西門、北門各有二獸,但北門外者,去資墓不遠,故附會之。大軍圍襄陽時,士卒多病虐,模「天祿」二字,焚而吞之,即愈。人以為異,然「辟邪」已壞矣。
118
燕人王鐸,字振之。嗜石成癖,慕元章為人,以賂求為襄陽令。後果得之,號「王襄陽」。
119
揚子江中沙田,田戶每歲旦,取一瓿以稱水,水重則是年江水大,水輕則水小,歲歲不差。
120
金壇縣治東北二里,有岱岳廟,宋元符三年建。偶象衣冠甚古,其婦人皆如世所藏周昉畫人物,壁畫亦大觀三年作。
121
鮮于伯機論石,以太湖為第一,山石次之。
122
嘉興天聖寺,有唐宣宗真蹟、羅漢、佛牙。郡學有「父己鬲」。
123
穆文靖云:「咸平錢十文重一兩。」(穆一作魏。)
124
汲仲胡先生言:「終今之世,無善治之日。」
125
湖州貢院有孔子廟,在院門內。王虎臣為守,毀貢院為軍砦,至舁先聖像棄水中,無人不唾罵。
126
吾家太史云:「漢中之民,當春月,男女行哭,首戴白楮幣,上諸葛公墓,其哭甚哀。」
127
今人呼墓地為「明堂」,唐世嘗詔改為「券臺」。
128
余觀中秘所藏前代書畫,宋高宗為上,徽宗次之,金章宗最下。
129
嵩戒壇,有吳生六善神刻石,在壇四周,石形如凸甕,大難摹勒。
130
吳郡城西二十里,有大冢巋然,土人號「歸王墓」。宋嘉佑中,墓旁民墾土得石,如柱礎。方一尺五寸,厚二寸許,中隆起二寸,有八分書三行,「唐故陳留言夫人墓志」,凡九字。四維下殺,皆刻瑞芝。土人鐘氏,得而藏之。按:《圖經》云:「唐山南西道節度使歸融,終於少傅。初無王封。」為可疑爾。
131
孔融《遺張紘書》曰:「前勞手筆,多篆書,每舉篇見字,欣然獨笑,如復睹其人。」乃知古人作書,亦有用篆者。
132
北碑刻深,謂之「溝道」。
133
杜子美舊居,在秦州東柯谷。今為寺,山下有大木,至今呼為「子美樹」。
134
王子復,嘗得故宋宮人所藏「得壽」、「供奉」筆兩枝。上刻云「臣周文舉進」。子復,名知本,海陵人。
135
趙子固目姜堯章為「書家申、韓」。
136
范文穆云:「漢人作隸,雖不為工拙,然皆有筆勢腕力,其法嚴於後世。真行之書,精采意度,粲然可以想見筆墨畦徑也。」
137
李仲芳家,有南唐金銅蟾蜍硯滴,重厚奇古,磨滅處金色愈明,非近世塗金比也。腹下有篆銘云:「舍月窟(左足心),伏棐几(右足心),為我用(左後足),貯清訛(右後足),端溪石,澄心紙(頷下左右各三字),陳元氏,毛錐子(腹之兩旁各三字),同列無嘩聽驅使,微吾潤澤烏用爾(腹下兩旁各七字)。」又嘗見一塗金小方鼎,底銘「■■」(二字)。
138
《廣雅》云:「兄況於父。」今俗語謂兄為況,蓋有所本。
139
姜堯章自題畫像云:「鶴氅如煙羽扇風,賦情芳草綠陰中。黑頭辦了人間事,來看凌霜數點紅。」其風致如此。
140
呂成公云:「京師賢者多市隱,唯鄭冊定武子遍識之。所從受《太玄經》,乃得之於日者。」近時,有何失得之,隱居京師,織絹紗為業,售者不二價。喜賦詩,思致頗不凡。
141
以、准、皆、各、其、及、印、若,王元澤以此八字,該括法律。
142
《定武禊帖》,虞書孔子廟堂碑,淡墨本者佳。
143
《諸公調》,乃澤州孔三傳所撰。
144
舊說閏年少蟬,試之信然。
145
史游《急就篇》云:「疻瘠,保辜二字本此。」
146
唐詩人方乾故宅,在嚴州釣臺南二里白雲村。
147
謝皋父嘗至新城,聞故老言「羅隱給事塚,在縣界徐村之水隖,塚碣猶存」。梁開平四年沈嵩志。
148
《晉·苻堅傳》云:「建元十七年,長安有水影,遠觀若水,視地則見。人至則止,堅惡之。」宋寶祐六年四月,常州晉陵縣之黃泥岸,亦有此異,相傳呼為「旱浪」。
149
吾家太史,在征西幕府,嘗得小校,言火山軍地枯燥,不可耕鋤,犁入地不及尺,烈火隨出矣。
150
李商隱《纂雜》一卷,蓋唐人酒令所用。其書有數十條,各數事。其「殺風景」一條,有十三事,如「背山起樓」、「焚琴煮鶴」皆在焉。陳聖觀云:「殺,所界反,或作入聲,非。」
151
蔡天啟詩云:「收得三茆風雨樣,高堂六月是水壺。」蓋其書畫自稱道如此。
152
平陽,舊鏤書版,多經毛麾牧達手校。
153
李仲賓學士,言交趾茶,如綠苔,味辛烈,名之曰「登」。
154
翟公巽知越州日,製漏、鼎、壺、槃、權、鉦,各有銘。命其子耆年作篆,甚奇古。鼎之銘曰:「公巽父作牧,命工浩範金作鼎于觀肆。命壺氏司漏,時若昏明,惟茲祁水,用保其無斁。」壺之銘曰:「惟建炎戊申三月癸丑,公巽父作壺,審漏節其永保。」盤之銘曰:「公巽父作坫司漏,節其永保。」權之銘曰:「公巽父作金漏,用衡石,其永保。」鉦之銘曰:「建炎戊申六月癸丑,作鉦永寶。」
155
宇文廷臣之孫家,有吳彩鸞《玉篇鈔》,今世所見者唐韻耳。其書一先為二十三先,為二十四仙,不可曉。又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特唐經生書也。
156
汴梁熙春閣,舊名壺春堂。宋徽宗稱道君時,居擷芳園中,俗呼為「八滴水閣」。汲郡王暉仲謀有《熙春閣遺制記》云云。
157
歐陽公號醉翁,林中子稱醒老,兩公不同如此。
158
至順四年秋,不雨,吳江陳思村耕夫,墾土得隱起磚於古壙中。村民王氏買得之,余讀其文,蓋赤烏五年七月造。又一方甓,上刻曰:「吳郡餘杭邵氏夫人之墓。」一小銅帶鉤,背有「大吉」二字。
159
王正之云:「轉關六麼護索、梁州歷統薄媚、醉吟商、胡渭州四曲。承平時,專入琵琶,今不復有能傳者。」按:《北夢瑣言》載:「黔南節度使王保義女,善彈琵琶,夢美人授曲,內有《醉吟商》一調。」則其來遠矣。
160
都下有姓仉者,杜伯原以為仉乃爪氏之訛耳。餘謂伯原曰:「此梁四公子仉䏿之後也。」仉,音掌。腓,音睹。五阮人,伯原號稱博學,而不知出此。
161
今人呼筍曰「竹萌」,出《周禮注》。《說文》云:「筍,竹胎也。」
162
吳越錢氏諱佐,故以左為上,凡官名左者,悉改為上。《吳越備史》所謂上右者,乃左右也。
163
洪州娉婷市,五代鐘傳侍兒所居,後以名市,畢少董謂可對溫柔鄉。
164
洪覺範云:「司馬溫公無所嗜好,獨蓄墨數百斤,或以為言。」公曰:「吾欲子孫,知吾所用此物何為也。」
165
鐘王筆法,隋人所得,與唐人不同。大抵隋多鐘,唐多王爾。
166
朱澤民祖應,得卜地陽抱山以為藏。祖母施曰:「異哉!吾夢衣冠偉丈夫告云,勿奪吾宅,吾且為夫人後。」既而,役者深五尺許得石焉。刻曰:「鬱林太守陸績之墓。」別有刻石在旁曰:「此石爛,人來換。」石果斷矣。命亟掩之,而更卜兆焉。按:《吳地記》云:績墓在閶門外,而不言葬陽抱山。
167
陳同父序《中興遺傳》,所載龍伯康、趙次張事甚偉,今備錄之,以廣異聞。初龍可伯康遊京師,輩飲市肆,方叫呼大噱,趙九齡次張,旁行過之,雅與伯康不相識。俄追止次張,牽其臂,迫與共飲(云云)。按:《夷堅丙志》云:「可字仲堪,東平人,邃於《易》學,逆知末來事,其說汴都不守之兆,與此頗合。但其字不同耳。次張靖康初,以太學生,李丞相綱薦為張所參謀,官白衣,在諸屬官之右。時所辟皆卿監,次張後得一承直郎,喜談兵論事,所著兵書甚多,自云有授而作也。」
168
今人不善乘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苦音庫。
169
陳聖觀,聞宋照說韓詩所謂蟾蜍者,云此物三足,與蛙不同。照既去,乃得枯者於貨藥擔上,以示聖觀。乃一軀殼,實之以木屑,視三足特長,如尾而有距。世所範為研滴者,或不盡似也。
170
天寶四載,詔太清官用事停祝版,用青詞。
171
宋制:凡兼官皆無告,說書亦只敕黃,惟侍讀、侍講有之。
172
光武分尚書為六曹,并一令一僕,為八座。
173
大行不反之詞,見《漢書·昌邑王傳》韋昭注,或者依《文選注》,音去聲。所謂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此自是謚法。若大行皇帝者,乃新崩未有謚之稱,當依韋注作平聲。韓文有大行皇帝挽詞,注家正引韋注是也。
174
宋理宗發引,有疑人主不至陵者。陳聖觀按:魏明帝欲送幼女之葬,少府楊阜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宗社備不虞也,何至赤子而送之哉?」
175
唐舊制:公主下嫁者,舅姑拜之,不答。至德宗始命禮官定其儀,公主拜見舅姑,坐受於中堂,諸父兄立受於東序,如家人禮。事有舛錯若此,而行之既久,人不以為非者,德宗乃能革之。宋理宗女下嫁楊鎮,未幾而薨,鎮至行三年喪,自稱草土,不知其制為何如也?
176
世謂正月三日為田本命,浙西人謂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稱水,以重為上有年,則極驗。
177
《周益公日記》云:「湖北溪峒,地連巴蜀,皆夜郎也。如澧州,乃堯時崇山。」
178
巢湖之巢,祖了切,見《孫亮傳注》。
179
峽州黃牛廟後,鬱木似冬青,落葉黑文類符篆不同。
180
劉斯立所作《田明之行狀》,邵程司馬公皆重望,來者率巨公,門無雜賓,而明之以白士羈旅預其間。又作《玉友傳》曰:「野人白士,與之忘年。」
181
寶慶中,莆田郡民張至孝,食貧養母,嘗有所適,久乃還家,則母已亡,張追慕不已,既祥而不除,欲服終身喪。太守樓昉暘叔聞而哀之,賜之錢酒,且書其門曰:「何必讀書,只此便是讀書;何必為學,只此便是為學。」
182
黃希聲言:「今之懷利以事上者,往往皆盜賊之用心也。」
183
丹陽葛魯鄉論書云:晉、宋人書法妙絕,未必盡曉字學。韓退之素無書跡,而極意字義。嘗云世為文詞,宜略識字,又韓擇木八分以擅名,謂之不識字,是也。
184
都下寒食,遊人於水邊,以柳圈祓禊。張叔夏《賦慶春宮詞》,以道其事,甚佳。
185
湯伯紀以陶淵明《述酒篇》,為《零陵哀詩》。
186
維揚人說,李庭芝被刑無血。
187
陳瑩中題元祐黨籍碑云:「嗚呼!漢世得人,於斯為盛。」
188
虞伯生題受禪碑云:「右華歆等《勸曹丕稱帝表》。」
189
耶律楚材善博物,嘗扈從西征,其記西域事甚多。如云八普城西瓜,大者重五十斤,可以容狐。北印度土人不識雪,歲二月麥,盛夏置錫器於沙中,尋即熔鑠。馬糞墮地,為之沸溢,及角端等事。皆古今傳記所不載也。
190
趙魏公云:「小篆自秦李斯,至宋吳興張有而止。」
191
牟伯成父曰:「今之文,非古之文,故六籍多傳溈;今之音,非古之音,故《易》、《詩》韻有未(協者)。」
192
胡汲仲謂,趙子昂書,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
193
《春秋》桓十八年「濼水」杜氏注:「在歷城西北入濟水。」然濟自王莽時,不能河西,而濼水之所入者,清河也。杜蓋失之。
194
李伯微云:「近世諸儒,於經文可疑者,類以錯簡言之。然文字章句,多寬不高,恐非錯簡,但傳寫偶失其次耳。鄭康成言《易》、《詩》、《書》、《春秋》簡長尺二寸,每簡三十字。《孝經》半之,《論語》簡八寸。蓋古今簡冊,字有定數,每一簡三十字,則錯一。徐楚金《說文繫傳》號為精博,亦有先後殛跽摺H紓紅潁親廟也,從示爾聲,一本云古文𤣗也,泥米切。越本:禰,秋畋也。鍇曰:獵者所以為宗廟之事也,故從示。又祖禰也,息淺反。又按:𤣗,秋畋也,從犬璽聲,或以豕,宗廟之田也,故從豕示。按:此二文,禰為親,息淺切。鍇曰:經義,𤣗少也,取餘獸少也,息衍反。𤣗或以豕宗廟之田也,故從豕示。按:此二文,禰為親廟,以示爾為諧聲。𤣗為秋田,以犬璽為諧聲。初不相亂,𤣗或從豕示,以田為宗廟。傳所謂一曰籩豆是也。禰本說雖有一本古文𤣗之說,而𤣗字本說無所見。若謂𤣗,或曰宗廟之田,又以禰如𤣗字之義,猶可。然𤣗已作璽聲,其與禰音殊遠。今徑以禰為畋,而別義為祖禰,則於轉注之義亦倒矣。
195
罍洗當音蘚,姑洗同,蘇典切。《易》「洗心」亦有此音,洗足同。其在十二薺者,滌也。《國語》勾踐事,洗馬,先見切。
196
世但知有雞鷓,而不知有所謂鳧鷓者,雞鷓嘴長,鳧鷓嘴短,皆絕相似,而實不同。蓋其色則俱為鷓,而喙有雞鳧之異,此前所未聞也。
197
天下有才者,不可失職,要在上者有以處之。蘇子瞻智勇辯力之論,正如此。胡明仲論高歡輩云:「魏之中葉,以門第取士。及其衰也,以停年用人,於是英雄散逸,才智不用,思有以振而發之,而天下始多故矣。向使收而用之,二百年之基業,豈易傾乎?」
198
餘平生見黃荃《畫雪兔》,凡三四本,蓋偽蜀孟昶卯生,每誕辰,荃即畫獻也。
199
吾家太史謂,李端燕《郭曖駙馬宅詩》,眾稱絕妙,而其詩不傳。頃在秘間鈔書,得端集三卷,中有《贈郭駙馬》三首,特太史偶未見本耳。
200
近世以筆墨為事者,無如姜堯章、趙子固二公人品高,故所錄皆絕俗。往餘見姜貫道畫圖,後有子固端平三年,《監新城商稅日敘姜堯章慶春宮詞》。愛其詞翰豐茸,故備載之。「雙槳蓴波,一蓑松雨。莫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
201
廬山道士黃可立之言曰:「寇謙之、杜光庭之科範,不如吳筠之詩。吳筠之詩,不如車子廉、楊世昌之酒。何則?漸自然。」
202
宋宣獻公綬,楊徽之外孫。徽之無子,盡付以家所藏書。後與父皋,同在館閣。每賜書必得二本,子敏求、敏修,並以文學見稱于世,其藏書之盛有以也。
203
王魯翁壽卿,洛陽人。祖擇之之外孫,善篆隸。嘗召至京師,使篆字說辭,以與王氏之學異,後以命李孝拘,而魯翁終身布衣,黃魯直亟稱其書法。餘家有魯翁篆《閒居賦》,筆力遒勁,如紐金屈鐵。
204
小紅,順陽公青衣也,有色藝。順陽公之請老,姜堯章詣之。一日受簡徵新聲,堯章制暗香疏影兩曲,公使二妓肄習之,音節清婉。堯章歸吳興,公尋以小紅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賦詩曰:「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里橋。」堯章每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紅輒歌而和之。堯章後以末疾故,蘇石挽之曰:「所幸小紅方嫁了,不然啼損馬塍花。」宋時,花藥皆出東西馬塍。西馬塍,皆名人葬處。白石沒後葬此。蘇石謂:「小紅若不嫁,則哭損馬塍花矣。」
205
徽宗御題畫圖,圖字內從口。章宗書圖字,內從厶,可以驗知其書也。
206
韓風子,錢唐人,或云名文善,善補硯,雖百碎者,但不失原屑,補之若無損者,亦能修古銅器,惟硯為絕精。居蒲橋,四面土墻,門若狗竇,夜宿一石櫃中,與人言無尊卑,皆爾、汝,得錢即付酒家,一舉而盡,是亦異人耳。(吾子行云)
207
周恭謹云:姜堯章鐃歌鼓吹曲,乃步驟尹師魯皇雅;越九歌,乃規模鮮于子駿九誦。然言詞峻潔,意度高遠,頗有超越驊騮之意。
208
唐上黨郡司馬田畸《聲律要訣序》云:「樂器依律呂之聲,皆須本自真響,若但執絫黍之文,則律呂、陰陽不復諧。」趙松雪亦云:「樂本乎律,律始於數,數正於度,度以候氣,氣應則律正矣,律正則度正矣。然律之長短,則鄯氏之法,不可易也。」
209
程義父云:「三老五更,更字當作叟。今嫂字,或作㛐,可以驗知其誤。」
210
席琰,吳興人,宋參知政事益之後。幅巾野服,隱居南山下,性恬憺,學道家有數息法。終日危坐,寡言笑,喜飲酒。復善鼓琴,嘗留詩酒家壁間云:「山雲出山無一錢,日日醉倒春風邊。采蘋橋南徐孺子,白酒初熟留神仙。」山雲,其自號也。晚歲益縱酒,或行歌道塗。嘗謂人曰:「貧者以酒為衣,吾非苦嗜酒,特托此以寓其遠,俗人所不能知也。」其後無疾而逝,人以為仙雲。
211
王元之有童,名青猿。梅聖俞有馬,名鐵獺。
212
海昌人家,有古琴一張,音韻清越,相傳是單丙文遺姜堯章者,背有銘曰:「深山長谷,雲入我屋。單伯解衣,作葛天氏之曲。懷我白石,東望黃鵠。」
213
秦羽陽宮,在鳳翔寶雞縣界,歲久不知其處。宋元祐六年正月,直縣門之東百步,居民權氏浚池,得古簡瓦五,獨一尚載,面徑四寸四分,瓦面隱起四字,曰「羽陽千載,篆字隨勢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陽舊址也。其地北負高原,南臨渭水,前對郡峰,形勢雄壯,真勝地也。按:《西漢·地理志》陳倉下注云:有羽陽宮,秦武王起也。自黃長睿指為武公瓦,胡丞公資《古紹志錄》又承其誤,且謂先孔子生百數十年。不知乃後武公已數百年矣。長睿考古,最號精博,猶舛戾若此,信考訂之難也。餘家所藏瓦文,乃得之雒陽朱希真家。(秦武王所居,乃平陽封宮。此瓦號為羽陽千載,則知非秦武公明矣。《三秦記》曰:秦武公都雍陳倉地是也。)
214
王晉卿一帖云,瀑釀四器納上,以瀑釀酒可謂好奇。
215
御府寶硯曰「蒼龍橫沼」,內有龍形橫研池中,世所謂岩花是也。
216
朱希真善談名理,嘗謂魯季欽訔,論《易》至《艮卦》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方其當止,必內遺其身,外空其人,方能免咎。一有物我之累,則不能止矣。」
217
蜀妓薛濤,字度宏。
218
唐王奐之,號「雲陽野夫」,京口有其集,王書尊勝經幢。
219
唐右補闕陸洿,篆書題名,在茅山。自稱「麋鹿臣」,嵩山有刻石幽林思韓覃撰,自稱「廬山林藪人」。
220
廬山道士黃石翁,伯玉父,好學多聞,性狷介,士大夫多與之游。嘗有詩云:「歷落求奇蹟,丁寧問異書。」又曰:「石刻披秦篆,銅章驗漢宮。」蓋其好古之篤如此。
221
余嘗以紗帽送陳伯敷,伯敷謝以詩,有云:「五湖浮小舸,六月訪奇書。到即借人馬,來尋負郭廬」之句。
222
唐陳尚庭縣尉告,天寶三載,丞相李林甫、韋陟、景融三人名後,有稱陳尚庭四十三載。按:天寶以載代年,而人之年齒,亦以載代,未通也。
223
漢人喜獵,《兩都》、《二京》、《三都》、《子虛賦》、《七發》,皆說一段獵事。
224
張說西嶽碑云:「西嶽太華山者,當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然則不當為去聲也。
225
韓退之《送窮文》,「使奴星結榔作車」,一本作「星星」。雁塔題名,薛茂宏、陸璠、陳宣、魯同登,執硯者奴星星。蓋唐人多以名奴,亦猶今人以『倩、盼』名婢。
226
諺云:「木生架,達官怕。」木架,本云木介,介,甲兵象。《前漢·五行志》云。
227
唐玄宗得楊貴妃時,年五十七矣。《唐紀》可考。
228
莊周曰:「六經,先王之陳跡也。」予亦曰:「周之所以痛詆而務去者,去六經之陳迹也。」
229
莊周,道家之儀秦;王通,孔門之王莽。
230
客有問皇甫湜,「何以字持正?」餘曰:「見《詩·谷風》章『湜湜其沚』。鄭箋云:『湜湜,持正貌。』蓋取此義。」
231
故宋官人出入,其前兵士呵唱車馬者,蓋在京時乘坐車故也。渡江後,用肩輿,此聲尚存,何耶?
232
世傳陶學士《風光好詞》,是奉使江南日所作。近見《沈睿達集》,有《任杜娘傳》,書其事甚詳。始知陶使吳越,非江南也。
233
王明清,字仲言,取《張華答何劭詩》,「周任有遺規,其言明且清」之義。
234
常熟梅里之南長箔村,有陳氏子,於田中得墓磚,稱:唐貞元十四年,葬季象先。姚氏名麗華,字碧玉,而志字從金從志。
235
周美成有「曲裏長眉翠淺」之句,近讀李長吉《許公子鄭姬歌》,中有云:「自從小靨來中道,曲裏長眉少見人。」乃知古人不容易下字也。
236
「昔余學太上皇帝字,悠忽數歲,瞻望鑾輿,尚留沙漠,泫然久之,賜宋唐卿。」(此高宗語。)
237
劉時中言,李處巽元讓,乃高舜舉之甥。舜舉得篆法於黨世傑,以授楊武子,武予以授元讓,其來蓋有自也。
238
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洪邁《唐太宗贊》)
239
歐陽率更書《稽古》在李叔家,末云「卷絕」。
240
《集古款識》四卷,得於太常典簿鮮於伯機家其文章字畫,奧雅難讀,而後人不知,因為之釋。故人張仲德善篆,得鐘鼎遺意,嘗按文讀之,無有疑滯。今亡矣,仲德文藝,不複見之。
241
「書貴得紙筆調和,若紙筆不佳,雖能書,亦不能善也。譬之快馬行泥淖中,其能善乎?」(右趙子昂學士語)
URN: ctp:ws12742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