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渭水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小赤水即山海經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逕蕭加谷于孤柏原西東北流與禺水合"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渭水

電子圖書館
44 渭水:
《世本》曰:契居蕃。闞駰曰:蕃在鄭西。然則今巒城是矣,俗名之赤城,水曰赤水,非也。苻健入秦,據此城以抗杜洪。小赤水即《山海經》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逕蕭加谷于孤柏原西,東北流與禺水合。水出英山,北流與招水相得,亂流西北注于灌,灌水又北注于渭。渭水又東,西石橋水南出馬嶺山,積石據其東,麗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懸流數十丈,與華岳同體。其水北逕鄭城西,水上有橋,橋雖崩褫,舊跡猶存,東去鄭城十里,故世以橋名水也。而北流注于渭,闞駰謂之新鄭水。渭水又東逕鄭縣故城北,《史記》:秦武公十年縣之,鄭桓公友之故邑也。《漢書》薛瓚《注》言:周自穆王已下,都于西鄭,不得以封桓公也。幽王既敗,虢、儈又滅,遷居其地,國于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無封京兆之文。余按遷《史記》,考《春秋》、《國語》、《世本》言,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鄭。又《春秋》、《國語》竝言桓公為周司徒,又王室將亂,謀于史伯,而寄帑與賄于虢、儈之間。幽王霣于戲,鄭桓公死之。平王東遷,鄭武公輔王室,滅虢、儈而兼其土。故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乃遷封于彼。《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謂公孫獲曰:吾先君新邑于此,其能與許爭乎?是指新鄭為言矣。然班固、應劭、鄭玄、皇甫謐、裴頠、王隱、闞駰之諸述作者,咸以西鄭為友之始封,賢于薛瓚之單說也。無宜違正經而從逸録矣。赤眉樊崇于郭北設壇,祀城陽景王,而尊右校卒史劉俠卿牧牛兒盆子為帝,年十五,被髮徒跣,為具絳單衣,半頭赤幘,直綦履。顧見衆人拜,恐畏欲啼。號年建世,後月餘,乘白蓋小車,與崇及尚書一人,相隨向鄭北,渡渭水,即此處也。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廟,東南向華岳,廟前有碑,後漢光和四年,鄭縣令河東裴畢字君先立。渭水又東與東石橋水會,故沈水也,水南出馬嶺山,北流逕武平城東。按《地理志》:左馮翊有武城縣,王莽之桓城也。石橋水又逕鄭城東,水有故石梁,《述征記》曰:鄭城東、西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又北逕沈陽城北,注于渭。《漢書·地理志》:左馮翊有沈陽縣,王莽更之曰制昌也。蓋藉水以取稱矣。渭水又東,敷水注之,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逕告平城東,耆舊所傳,言武王伐紂,告太平于此,故城得厥名,非所詳也。敷水又北逕集靈宮西,《地理志》曰:華陰縣有集靈宮,武帝起,故張昶《華嶽碑》稱,漢武慕其靈,築宮在其後。而北流注于渭。渭水又東,糧餘水注之,水南出糧餘山之陰,北流入于渭,俗謂之宣水也。渭水又東合黃酸之水,世名之為千渠水,水南出升山,北流注于渭。渭水又東逕平舒城北,城側枕渭濱,半破淪水,南面通衢。昔秦始皇之將亡也,江神素車白馬,道華山下,返璧于華陰平舒道,曰:為遺鎬池君。使者致之,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沈璧也。即江神返璧處也。渭水之陽即懷德縣界也。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即懷德縣故城也。世謂之高陽城,非也。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