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亭》

電子圖書館
1 亭:
《釋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2 亭:
《風俗通》曰:謹案《春秋國語》有寓望,謂金亭也,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也。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語有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所館也。亭亦平也,民有訟諍,吏留辦處,勿失其正也。

3 亭:
《漢書·項羽傳》曰:烏江亭長艤舡待羽。
又曰:武帝元封元年,幸緱氏,登太室,上聞萬歲聲者三,故立萬歲亭。

4 亭:
又《韓信傳》曰:信從下鄉南昌亭長食,張晏曰:下鄉屬淮陰。亭長妻苦之,乃晨炊蓐食。
又曰:李廣嘗夜從一騎至霸陵,亭,霸陵尉酢呵止廣宿亭下。

5 亭:
高允《塞上公亭詩序》曰:延和三年,余赴京師,發石門北行,失道,夜寓宿代之快馬亭,其俗云古塞上公所貴之邑也。曰公有良馬,因以命之,此其所貴也。負長城而面南山,皋澤帶其側,涌波灌其前;停騑策以流目,抱遺風以依然,仰德音於在昔,遂揮毫以寄言。代人云:塞上公姓李,代之李氏并其後也。此段及后段根據《四庫全書》所收抄本,當系倒錯,故從本卷前部「館驛」移入。

6 亭:
潘岳《傷弱子》曰:惟元康二年三月壬寅,弱子生。夏五月,余之長安,壬寅于新安之千秋亭,甲辰而弱子失。越翌旦乙巳,瘞于亭。《續漢書》曰:靈帝到夏門亭,使竇武持節以玉青蓋迎入殿中。
又曰:蔡邕避難在吳,告人曰:「吾昔至會稽高遷亭,見竹椽從東間數,第十六可以為籥。」取用,果有異聲。

7 亭:
《東觀漢記》曰: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夜至饒陽蕪蔞亭,時天寒,眾皆饑,馮異上豆粥。
又曰:趙孝父為田禾將軍。孝嘗從長安來,欲止亭。亭長難之,言有貴客過,掃灑,不欲穢汙地。良久,乃聽止,吏因問曰:「田將軍子從長安來,何時發?幾日至?」孝曰:「尋到矣。」

8 亭:
張璠《漢記》曰:楚曄為天水太守,之官,與故太守喪會于隴亭堂。吏移喪避曄,曄讓喪于正堂,關西稱之。

9 亭:
謝承《後漢書》曰:蒼梧廣信女子蘇娥,行宿鵲巢亭,為亭長龔壽所殺,及婢致富,取財物埋置樓下。交阯刺史周敞行部宿亭,覺壽奸罪,奏之,殺壽。《列異傳》曰:鵠奔亭。

10 亭:
《漢書典職》曰:洛陽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門,門一亭。

11 亭:
《魏略》曰:從長安至大秦,人民連屬,十里一亭。

12 亭:
《魏書》曰:元皇后以漢延嘉三年二月生齊郡白亭,有黃氣滿室,移日不散。

13 亭:
《吳志》曰:孫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即斃。
又曰:大史慈與劉繇住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孫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策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亭戰時耶?若卿爾時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

14 亭:
王隱《晉書》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曾祖華至行感靈,夜有神人告亭欲崩,苗出,亭崩,得免。
又曰:王羲之初度江,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與孫綽、謝詢、謝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陰之蘭亭。

15 亭: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慕容垂請入鄴城拜廟,苻不許。乃潛服而入亭,吏禁之,垂怒斬吏,燒亭而去。

16 亭:
沈約《宋書》曰:孔寧子與王華并有富貴之愿,自徐羨之等秉權,日夜構之於太祖。寧子嘗東歸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寧子命去之,曰:「此弒君亭,不可泊也。」
又曰:徐湛之為廣陵郡守,善為政,威惠并行。廣陵城舊有高樓,湛之更加修整;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琴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

17 亭:
《帝王世紀》曰:桀敗於鳴條之野,案《孟子》舜卒鳴條,乃在東夷之地。或言:陳留平丘今有鳴條亭,在安邑之西。

18 亭:
《世說》曰:過江諸人每至暇日,輒相要出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在坐,而嘆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相視流淚。惟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耶!」

19 亭:
《夢書》曰:亭為積功,民所成也。夢筑亭者,功積成也。夢亭壞敗,恩澤傷也。

20 亭:
韋耀《云陽賦》曰:八鄉九市,亭侯三六,列樹表涂,路有廬宿。

21 亭:
《丹陽記》曰:京師三亭。新亭,吳舊亭也,故基淪毀,隆安中,有丹陽尹司馬恢移創今地。謝石創征虜亭,三吳縉紳創治亭,并太元中。

22 亭:
《尋陽記》曰:稽亭北瞰大江,南望高岳;淹留遠客,因以為名焉。

23 亭:
劉楨《京口記》曰:劫亭臨湖,亭通阿湖陵郡治丹徒縣,八縣,八縣來往經過此,湖中多劫,於邊立亭,因以為名。

24 亭:
裴淵明《廣州記》曰:尉佗筑臺,以朔望升拜,號為朝拜臺。傍江構起華館,以送陸賈,因稱朝亭。

25 亭:
《永嘉記》曰:樂城縣三京亭,此亭是祖送行人之所。

26 亭:
王韶之《始興記》曰:淘水源有堯山,長嶺衡亙,遠望如陣。云山下有平陵,陵上有古大堂基十餘處,雖已夷漫而猶可識,謂曰堯故亭。父老相傳:堯南巡登此山,故亭即其行宮。

27 亭:
《三齊略記》曰:曲城齊城東有萬歲水,水北有萬歲亭,漢武帝所造。

28 亭:
伏琛《齊地記》曰:平壽城西北有平望亭,亦古縣也。或云秦始皇因為望海臺。

29 亭:
《莊子》曰:仁義者,先生之蘧廬也。注:傳舍也。

30 亭:
華延雋《洛陽記》曰:城內都亭、華林、奉常、廣世、昌益、廣莫、定陽、遮要、暴室、廣陽、西明、萬歲、文陽、東明、視中、東因、建奉、止奸、得宮、東陽、千秋、安眾、孝敬、清明二十四亭。河陰界東出,戶鄉亭、南泉亭、街郵亭。

31 亭:
孔蹕《會稽記》云:江夏太守宋輔於重山南白樓亭立學教授。

32 亭:
又《郡國志》云:沛國桓儼避地至會稽,聞陳業賢而往候之,不見。臨去入交州,留書系白樓亭柱而別。

33 亭:
《鄱陽記》曰:白雲亭,在縣西南,旁對干越亭而峙焉,跨石城之危,瞰長江之深。隨州刺史劉長卿題詩曰:「孤城上與白雲齊」,因以白雲為名。

34 亭:
《豫章記》曰:徐孺子墓在郡南十四里,曰白社亭。吳嘉禾中,太守長沙徐熙於墓𡑞種松,太守南陽謝景於墓側立碑。永安中,太守梁郡夏侯嵩於碑邊立思賢亭。松、碑、亭今并在,松大合抱,亭世世修治至今,謂之謝君亭。

35 亭:
《越絕書》曰:女陽亭者,勾踐入宦於吳,夫人從,道產女於亭,養於槜李,謂之語兒鄉。

36 亭:
《郡國志》皇甫謐云:鳴條之野,立鳴條亭。
又曰:涼州候馬亭,貳師伐大宛,得天馬,感西風,頓羈而逸,至敦煌北塞下,鳴而去。貳師候於此,遂名之。
又曰:韶州潼溪里有三楓亭。
又曰:濟州周首亭,即埋長狄喬如首於山西是也。
又曰:冀州華陽亭,即嵇叔夜學琴於此。
又曰:幽州督亢亭,即荊軻以地圖獻秦處。
又曰:柳州武丁岡有欒亭,即太守欒巴所建也。
又曰: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遷亭。《會稽記》云:漢議郎蔡邕避難宿於此亭,仰觀椽竹,知有奇響,因取為笛,果有異聲。
又曰:潤州覆舟山有閬風亭。

37 亭:
《襄江記》:峴山亭在襄陽縣東一十里,今基跡尚存。

38 亭:
《兩京新記》曰:西京苑內有望云亭、鞠場亭、柳園亭、真興亭、神皋亭、園桃亭、臨渭亭、永泰亭。南昌園園北,昌國亭、流杯亭、青門亭,邵平種瓜之所也。
又曰:東京上陽宮有曜掌亭、九州亭。
又曰:東都苑內有金谷亭、凝碧池。

39 亭:
《建安記》曰:止馬亭在飛蝯嶺口,馬之登降於此止息,故名之。

URN: ctp:n37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