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如王允之於董卓溫嶠之於王敦是也"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電子圖書館
6 夬:
問九三「壯于頄」。曰:「君子之去小人,不必悻悻然見於面目,至於遇雨而為所濡濕,雖為眾陽所慍,然志在決陰,必能終去小人,故亦可得無咎也。蓋九三雖與上六為應,而實以剛居剛,有能決之象;故『壯于頄』則有凶,而和柔以去之,乃無咎。。」又曰:「彖云『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今人以為陽不能無陰,中國不能無夷狄,君子不能無小人,故小人不可盡去。今觀『剛長乃終』之言,則聖人豈不欲小人之盡去耶?但所以決之者自有道耳。」又問:「夬卦辭言『孚號』,九二言『惕號』,上九言『無號』,取象之義如何?」曰:「卦有兌體,『兌為口』,故多言『號』也。」又問:「以五陽決一陰,君子盛而小人衰之勢,而卦辭則曰『告自邑,不利即戎』;初九『壯于前趾』,則『往不勝』;九二『惕號』,則『有戎勿恤』;『壯于頄』則凶,『牽羊』則『悔亡』,『中行無咎』。豈去小人之道,須先自治而嚴厲戒懼,不可安肆耶?」曰:「觀上六一爻,則小人勢窮,無號有凶之時,而君子去之之道,猶當如此嚴謹,自做手腳,蓋不可以其勢衰而安意自肆也,其為戒深矣!」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