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袴》

電子圖書館
1 袴:
《說文》曰:袴,脛衣也。

2 袴:
《釋名》曰: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留,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在衣表。

3 袴:
《方言》曰:齊魯之間袴謂之褰,或謂之襱,音龍。關西謂之袴,大袴謂之弟髻,小袴謂之芙蓉衫,楚通語也。

4 袴:
《史記》曰:屠岸賈攻趙,煞朔等,趙朔妻晉成公娣,有遺腹,公宮匿之,生男。屠岸賈索於宮中,夫人置兒袴中,祝曰:「趙宗若滅即號,若不滅即無聲。」及索,兒竟無聲。

5 袴:
又《後魏書》云,平文皇后王氏,年十三,因事入宮,得幸於平文,生昭成。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時國有內難,將害帝子。后匿帝於袴中,咒曰:「若天祚未終者,汝無聲。」遂良久不啼,得免於難。
又曰:淮陰屠中少年有侮韓信者,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出我袴。」徐廣曰:袴服也。袴亦作跨。於是視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為怯。
又曰:周仁為人陰重不泄,嘗衣弊補溺袴,張晏曰:陰重不泄,下不潔,故溺袴。甚為不潔清,以是得幸莖。

6 袴:
《漢書》曰:昌邑王賀衣短衣大袴。
又曰:朱博,瑯琊郡功曹,官屬多褒衣大袑。孟康曰:袑音紹,謂大袴也。
又曰:昭帝上官后,霍光外孫。光欲后擅寵有子。帝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內。」宮人使令皆為窮袴,多其帶,後宮無進者。張晏曰:窮袴前后有襠,使不得交通。

7 袴:
《東觀漢記》曰:更始所爵多群小,被服威儀不以衣冠,或繡面衣錦袴。

8 袴:
《後漢書》曰:馬援田牧,至有牛馬羊數千頭,盡散昆弟故舊,身衣羊裘皮袴。
又曰:祭遵,賞賜與士共之,家無私財,身衣韋袴。
又曰:吳良字大儀,齊國臨淄人,以清白守正稱,為郡議曹掾。正旦,掾吏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觴上壽曰:「齊郡遭離盜賊,今明府視事五年,家給人足。」良跪曰:「門下掾佞諂,明府勿授其觴。盜賊未盡,人庶困乏,今良曹掾尚無袴。」望曰:議「曹惰窳自無袴,寧足為不家給人足耶?」太守曰:「此生言是。」賜良魚復魚百枚。

9 袴:
謝承《後漢書》曰:秦護清廉,不授禮賂,家貧,衣服單露。鄉人歌之曰:「冬無袴,有秦護。」

10 袴:
《魏略》曰:賈逵居貧無袴,過其妻兄柳孚家宿,其明無何,著孚袴去,時人謂為通達。
又曰:許允聞李豐等被收,欲往見大將軍,己出門,回遑不定,中道還取袴。豐等己收訖,大將軍聞允前,遽怪之曰:「我自收豐等,不知士大夫何為忽忽乎?」
又曰:趙跋避難至北海,著布袴絮巾,在市中賣餅。

11 袴:
《宋書》曰:劉穆之壞布裳為袴,往見武帝。帝謂曰:「我始舉大義,須一軍中甚急,誰堪其選?」穆之曰:「無見逾者。」帝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濟矣。」

12 袴:
《梁書》曰:周劉顯將之尋陽,朝賢畢祖道。顯懸帛十匹,約曰:「儉衣來者以賞之。」眾人競改常服,不過短長之間。顯曰:「將有甚於此矣。」既而周弘正綠絲布袴,軒昂而至,折標取帛。
又曰:元帝愍懷太子昵狎群小,好著微服,常入朝,公服中著碧絲布袴摳衣。帝見之,大怪,遣市書周弘正責之。
又曰:安成王秀為郢州,冬月常作袴以賜凍者。
又曰:王裕之常授齄老婦女戴五條辮,著青絞羅袴,飾以朱彩。
又曰:何點。永元中,崔景景圍城,人間無薪,點悉伐園樹以贍親黨。惠景性好俠義,慕交點,點不顧之,至是乃逼召占。點裂裙衣為袴,往赴其軍,終日談說,不及軍事,其語默之跡如此。

13 袴:
《北齊書》曰:丞相司馬任胄,主簿李世林,都督鄭仲禮、房子遠等潛謀害神武。自魏氏舊俗以正月十五日夜為打簇戲,能中者即時賞帛,胄令仲禮藏刀於袴中,因神武臨觀,謀竊發,后敗。

14 袴:
《韓子》曰:鄭人卜子,使妻為袴,曰寫吾故袴。撇裻鑿新袴為孔效之。
又曰:韓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上不以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有為顰而顰,有為笑而笑,今袴豈特顰笑哉?顰笑不妄為袴,豈可待幼而與之。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事具《賞賜門》。

15 袴:
《鹽鐵論》曰:古者鹿裘皮帽,及其後,大夫、士狐貉,庶人則毛袴。

16 袴:
《高士論》曰:孫略冬日見貧士,脫袴遺之。

17 袴:
《列士傳》曰:孟嘗君食客三千人,上客食肉,中客食魚,下客食菜,馮援經冬無袴,面有饑色。

18 袴:
《郭子》曰:孫興公道曹輔佐才,云白地明光錦,裁為負板袴,非無文彩,然酷無財制。

19 袴:
《俗說》曰:謝仁祖年少時喜著刺文袴,出郊郭外。其叔父誚責之,仁祖於是自改,遂為名流。

20 袴:
董巴《輿服志》曰:祀宗廟絳袴,示赤心奉神也。

21 袴:
《搜神記》曰:晉中興,作袴者直幅為口,無煞,不大夫裁也。王敦之征。

22 袴:
《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有絳直文羅袴、七彩杯文綺袴。

23 袴:
《鄴中記》曰:石虎獵,著金縷合歡袴。

24 袴:
《廣州先賢傳》曰:申朔字元游,苞梧人,為九貞都尉,布襦布袴,鄉邑嘆慕之。

25 袴:
《蔡廊彈事》曰:兼司徒員外散騎常侍謝祭應著絳袴,而祭披袴不以貫足,有虧常體。

26 袴:
應劭《漢官儀》曰:司空騎吏以下皂袴,因秦水行。今漢家火行。宜絳袴。
又曰:虎賁中郎將衣紗縠單衣,虎紋錦袴。

27 袴:
《魏舊事》曰:楊平善裁袴,以官絹百匹,作小袴百枚。

28 袴:
《世說》曰:武帝嘗降王武子,婢子百餘人,皆綾袴裙,手擎飲食。

URN: ctp:n39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