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手》

電子圖書館
1 手:
《釋名》曰:手,須也,事業之所須也。

2 手:
《毛詩·碩人》曰:手如柔荑。如荑之新生也。

3 手:
又《魏風·葛屨》曰: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4 手:
又《衛風》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5 手:
又《邶·柏舟·北風》曰: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普康切。惠而好我,攜手同行。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

6 手:
又《緇衣·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

7 手:
《禮·曲禮》曰: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捧長者之手。

8 手:
又《檀弓上》曰: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

9 手:
又《檀弓下》曰:原壤之母死,夫子助之沐槨。原壤登木歌曰:「貍首之班然,執女手之卷然。」

10 手:
又《玉藻》曰:手容恭。高且正也。

11 手:
又《表記》曰: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烈,業也,言后稷造稼穡,天下世以為業,豈一手一足,喻用之者多無數也。

12 手:
《左傳》曰: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人夫人」,故仲子歸於我。

13 手:
又《閔公》曰:成季之生也。有文在其手曰「友」。

14 手:
又《宣上》曰:晉靈公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音本。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又曰:楚侵鄭,穿封戍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上下手以遵囚意。
又曰:邑姜方娠太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
又曰:齊魯戰于炊鼻。冉豎,季氏臣也。射陳武子,中手,失弓而脈攏武子罵也。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晳,黰須眉,甚口。甚口,多口。」平子曰:「必子強也。」子強,武子。
又曰:昔叔向適鄭,鬷蔑惡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將飲酒而聞之,曰:「必鬷明也。」下,執其手以上。
又曰:衛侯為靈臺於籍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師聲子襪而登席。右者見君解襪。公怒。辭曰:「臣有病,異於人。足存創疾。若見之,君將歐。歐,嘔吐也,許角切。」公愈怒。褚師出,公戟其手,曰:「必斷其足。」

15 手:
《論語摘輔象》曰:仲弓鉤文在手,是謂知始。宰我手握戶,是謂守道。子游手握文雅,是謂敏士。公冶長手握輔,是謂習道。子貢手握五,是謂受相公。伯周手握直期,是謂疾惡。

16 手:
《孝經援神契》曰:舜手握褒。宋均注曰:「手中有褒字也。喻從勞苦起,受褒飭致天祚。」

17 手:
《漢書》曰:蕭何聞韓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怒,如失左右手。
又曰:孝武帝鉤弋趙婕妤,家在河間。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為拳夫人,生昭帝。
又曰:鮑永辟鮑恢為從事,京師語曰:「貴戚斂手避二鮑。」

18 手:
《後漢書》曰:劉寬欲朝,婢翻羹污朝衣,手收之。寬曰:「徐徐,羹爛汝手?」
又曰:郭玉者,廣漢人也。學方診之伎,和帝奇異之,乃試令嬖人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其中,使玉各診一手。玉言:「左陽右陰,脈有男女,狀若異人。臣疑其故。」帝嘆稱善。

19 手:
《東觀漢記》曰:公孫述自言手文有奇瑞,數移書中國。上賜述書曰:「瑞應手掌成文,亦非吾所知。」

20 手:
張璠《漢記》曰:董卓於眾座中生斬人手足,百姓嗷嗷。

21 手:
《魏略》曰:鄧雄鳴詣太祖,太祖執其手曰:「孤方入關,夢得神人,即汝耶!」乃厚賜之。

22 手:
王隱《晉書》曰:初,武帝未為太子,文帝問裴秀曰:「人有相不?」秀曰:「中撫軍伸手過膝,非人臣之相也。」
又曰:愍懷太子名遹,字熙祖。惠帝晚成,世祖遣才人謝玖給惠帝,生愍懷,與諸王子共戲。惠帝來朝,謂:「諸王子也。」執其手,世祖曰:「是汝兒也。」乃縮手。
又曰:高平劉柔臥,鼠嚙其左手中指,意甚惡之,以問淳于知,筮之曰:「鼠本欲殺君,而不能,當為使之反死。」乃以朱書其手,腕橫文後三寸為「田」字,辟方一寸二分,使夜露手以臥。其明,有一大鼠伏死手前。
又曰:郭文,字文舉,入餘杭山。蘇峻未亂之前,詣臨安山中。臨安令萬寵迎著縣中養病,及峻黨破餘杭山,臨安如故,人始異之。自后不復語,但舉手指麾,以宣其意。病甚,寵問:「先生可復得幾日?」文三舉其手,果以十五日終。

23 手:
《晉中興書》曰:范宣,陳留人也。年十歲能誦詩書。嘗以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耶?」答曰:「不足為痛,但受全之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家人以其年幼而異焉。

24 手:
崔鴻《前趙錄》曰:劉翌驍幹過人,能一手舉殿柱跳過平陽門。

25 手:
《三十六國春秋》曰:劉淵父豹,母呼延氏。淵生而左手有文曰「淵」,遂以命之。
又曰:彭神苻,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神苻」。

26 手:
《梁書》曰:武帝手文曰「武」。

27 手:
《三國典略》曰:梁劉之遴,字思貞,文范先生虬之子也。博綜文史,尚書令沈休之深敬器之。右手偏直不得屈伸,每晝則以紙就筆。

28 手:
《唐書》曰:承乾數引侯君集入內,問以自安之術。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釁以圖之,遂贊成不軌,常舉手謂承乾曰:「此好手,當為殿下用之。」

29 手:
《老子》曰: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

30 手:
《莊子》曰:曾子居衛,缊袍無表,手足胼胝。

31 手:
《墨子》曰:今謂人曰:「與子冠履而斷子手足,必不為,何則?」冠履不若手足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義貴於身。

32 手:
《孟子》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嫂溺則援之以手,權也。」反于經而善者曰權。

33 手:
《韓子》曰:名實相須而成,形體相應而生,故一手獨抃,雖疾無聲。故曰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則不兩成。

34 手:
《呂氏春秋》曰:客有言伍員于王子光,惡其容貌,以告。伍員曰:「愿王子居重惟,見衣若手,請因說之。」王子光許之。子胥說之半,舉惟,搏其手而與之坐。

35 手:
《燕丹子》曰:太子與荊軻置酒,美人鼓琴。軻曰:「好手。」太子即斷其手,以玉盤奉之。

36 手:
又王曰:秦王斷荊軻兩手,軻踞而罵曰:「吾坐輕易,為豎子所欺。」

37 手:
《太玄經》曰:九體一,為手足。

38 手:
《山海經》曰:柔利國,為人一手。野人國,面目手足盡異。一臂國,為人一手。

39 手:
《神仙傳》曰:《金筒》、《玉札》、《內經》皆云:「太上老子足踏二五,手把十文。」

40 手:
《鄭玄別傳》曰:玄惟有一子益恩。有遺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曰「小同」。

41 手:
《李郃別傳》曰:公長七尺八寸,多須髯,手握三公之字。

42 手:
《幽明錄》曰:石勒問佛圖澄:「劉曜可擒,兆可見不?」澄令童子齊七日,取麻油掌中研之,燎旃檀而咒。有頃,舉手向童子,掌內粲然有異。澄問:「有所見不?」曰:「惟見一軍人,長大白晳,以朱絲縛其肘。」澄曰:「此即曜也。」其年果生擒曜。

43 手:
《異苑》曰:陶侃左手有文,直達中指,至上橫節便絕。占者以為:「此文若過,位在無極。侃針挑令徹,血流彈壁,乃作」公「字;又取紙裹,」公「跡愈明。

44 手:
《搜神記》曰:周暢少孝,獨與母居,每出入,母欲呼之,常自嚙其手,暢即應手痛而至。治中從事未之信,候暢時在田,母嚙手,而暢即歸。

45 手:
班固《幽通賦》注曰:齊桓公倚柱嘆曰:「天下奇珍易得,但未得食人肉耳。」易牙歸,斷其兒手以啖於君也。

URN: ctp:n38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