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縣尉》

電子圖書館
1 縣尉:
《春秋元命苞》曰:天尉主甲卒,設武備。今時尉官亦準此義也。

2 縣尉:
《史記》曰:張湯給事內史,為寧成掾,以湯為無害,言大府,調為茂陵尉,治方中。《漢書音義》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湯主治之也。蘇林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諱之,故言方中。如淳曰:大府,幕府也。茂陵尉主作陵之尉也。韋昭曰:大府,公府也。

3 縣尉:
《漢書》曰:李廣出雁門,匈奴兵多,破廣。廣亡失多,當斬,贖為庶人。屏居藍田南山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隴西,殺太守。於是上乃召廣拜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因斬之。
又曰: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明《尚書》、《穀梁春秋》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去官。

4 縣尉:
《東觀漢記》曰:光武起兵入冠,絳衣,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
又曰:逢萌,字子康,北海人。少有大節,志意抗厲。家貧,給事為縣亭長。尉過,迎拜問事。微久,尉去,舉拳撾地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耶!」遂去,學問。

5 縣尉:
《後漢書》曰:橋玄案梁冀客陳助、羊昌罪,由是著名,舉孝廉,補洛陽左部尉。時梁不疑為河南尹,以公事當詣府受對,玄恥為所辱,乃棄官還鄉里。
又曰:令長、國相亦皆有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主盜賊,案察奸軌。

6 縣尉:
應劭《漢官儀》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人一尉,命二人。

7 縣尉:
《續漢書·百官志》曰:邊縣有障塞尉,掌禁備羌夷犯塞,秩比二百石。

8 縣尉:
《魏志》曰:太祖除洛陽北部尉。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數月,愛幸小黃門蹇右叔父夜行,則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咸共疾之,而不能傷。

9 縣尉:
《蜀志》曰:劉備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棄官亡命。

10 縣尉:
《唐書》曰:顏師古,隋仁壽中授養安尉。尚書左仆射楊素見師古年弱貌羸,因謂曰:「安養劇縣,何以克當?」師古曰:「割雞焉用牛刀。」素奇其對。到官,果以幹理聞。
又曰:員半千,晉州臨汾人。上元初,應八科舉,授武陟尉。屬頻歲旱饑,勸縣令殷子良開倉以賑貧餒,子良不從。會子良赴州,半千便發倉粟,以給饑人。懷州刺史郭齊宗大驚,因而按之。時黃門侍郎薛元超為河北道存撫使,謂齊宗曰:「公之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歸一尉,豈不愧也!」遽令釋之。
又曰:王無競,字仲烈,其先瑯琊人,因官徙居東萊,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孫。無競有文學,初應舉,下筆成章,舉及第,解褐授趙州欒城縣尉。
又曰:李勉為開封尉。升平日久,且汴水陸所湊,邑居龐雜,號難治。勉與聯尉盧城軌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又曰:柳公綽為渭南尉。公綽性謹重,動循禮法。屬歲饑,其家雖給,而每飯不過一器,歲稔復初。
又曰:包佶授藍田尉。時有詔命畿內諸縣城奉天,時嚴郢為京兆,政尚峻暴,加以朝旨甚迫,尹正之命急如風霆,本曹尉韋重規,其室方娠而疾,畏郢之暴,不敢以事故免。佶因請代,役無愆素,當時義之。
又曰:竇參強直果斷。少以門蔭,積官至萬年尉。時同僚有直官曹者,將夕,聞親疾,參請代之。會獄囚亡走,京兆尹按直部,將奏,參遽請曰:「彼以不及狀謁,參實代之,宜當罪。」坐貶江夏尉,人多義之。

11 縣尉:
《唐新語》曰:盧莊道,年十六,授長安尉。太宗將錄囚徒,京宰以莊道幼年,懼不舉,欲以他尉代之。莊道不從,但閑暇不之省也。時系囚四百餘人,令、丞深以為懼。翌日,太宗召囚,莊道乃徐書狀以進,引諸囚人,莊道評其輕重,留系日月,應對如神,太宗驚嘆。
又曰:魏奉古為雍丘尉。時姚珽蒞汴州,郡僚畢謁。珽覽刺,召奉古前,持《廄牧令》示奉古,奉古一覽便諷千餘言,珽驚起曰:「仕宦且四十年,未嘗見此。」
又曰:朱履霜,好學,明法理,補山陰尉。巡察使委以推按,故人或遺以數兩黃連,固辭不受,曰:「不辭,受此歸,恐母妻詰問從何而得,不知所以對也。」
又曰:楊再思為玄武尉。使于京,舍止於客院。盜者竊其裝囊,邂逅遇之,盜者謝罪,再思曰:「足下有遺行,勿復聲惡,恐傍人害足下,可留公文,餘并仰遺。」不形容色,時人莫測其量。
又曰:玄宗聽政之暇,從禽自娛,又於蓬萊宮側立教坊,以習倡優曼衍之戲。酸棗尉袁楚客以為天子春秋方壯,宜節之以雅,恐從禽好鄭將蕩上心,乃引由余太康義上疏以諷,玄宗納之。
又曰:鄭蜀賓頗善五言,竟不聞達,年老方授江左一尉。親朋餞別於上門,蜀賓賦詩留別曰:「畏途方萬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將白首,何處入黃泉。」酒酣詠之,聲調哀感,滿座為之流涕。竟卒于官。

12 縣尉:
《魯國先賢傳》曰:二世時,山東盜賊起,二世問諸臣曰:「于公何如?」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則反,罪至死無赦,愿陛下急發兵擊之。」二世怒。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明主在上,四方輻湊,安有反者?此乃鼠竊狗盜,守尉今捕誅之,何足可憂!」二世喜,乃賜通衣帛,拜為博士。諸生或譏通之諛,通曰:「我幾不免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遂從項梁,梁死從項羽。

13 縣尉:
《先賢行狀》曰:程堅,字諶甫,為北陽尉。貧無車馬,每出追游,常步行。郡間給事焉。

14 縣尉:
《搜神記》曰:蔣子文者,廣陵人。嗜酒好色,挑撻無度。常自言已青骨,死當為神。當漢末為秣陵尉,遂死。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子文于道,乘白馬,執白扇,侍從如平生。吏見驚走。子文進馬追之,謂曰:「我當為此土地之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

15 縣尉:
《荊州圖記》曰:澧陽縣西百三十里,澧水之南岸,有白石雙立,狀類人形,高各三十丈,周回等四十丈。古之相傳,昔有充縣左尉與零陵尉共論疆,因相傷害,化為此石,即以為二縣界首。東標零陵,西碣棄縣。充縣廢省,今臨澧縣則其地也。

16 縣尉:
《墨子》曰:備城法:百步一亭,亭一尉焉。

17 縣尉:
宋武帝詔曰:百里之任,總歸官長。縣尉實效甚微,其費不少。二品縣可置一尉而已,餘悉停省。

URN: ctp:n37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