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狐》

Library Resources
1 狐:
《說文》曰:狐,妖什蘙,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閣後,死則首丘。

2 狐:
《禮·檀弓》曰: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蒲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3 狐:
《易·解卦》曰: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又曰: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

4 狐:
《詩·國風》曰: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又曰:有狐綏綏,在彼淇梁。
又曰: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5 狐:
《漢書》曰:陳勝、吳廣于所次旁叢祠張晏曰:次,人所止處。叢祠,鬼所憑。夜篝音構。火,狐鳴呼曰:「閣楚興,陳勝王。」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指目勝、廣。

6 狐:
《晉書》曰:王浚據幽州,有衡燋府門躍入廳事。后浚果敗。
又曰:涼武昭王皓子歆,為涼州牧。時有狐上南門,主簿汜稱曰:「諺曰:野獸入家,主人將去。狐上南門,又狐者胡也,天意若曰:有胡人居於此城,南面而君也。」后竟為沮渠蒙遜所滅。

7 狐:
王隱《晉書》曰:劉世則女病媚積年,韓友令作布囊,張著窗間,乃閉戶驅逐。須臾,囊大脹,急縛口,懸樹間視之,惟有二三斤狐毛。遂差。
又曰:淳于智,濟北人。夏侯藻母礎,因五鼓中出詣智卜,有一狐當門向之嗥唳。藻愁愕,遂馳詣智。智曰:「禍甚急,君速歸,在狐嗥喚處撫心啼坐勿休,然後其禍僅可免也。」藻如之,母亦扶病而出。家人既集,堂屋五間拉然暴崩。

8 狐:
《唐書》曰:歌舒翰,素與祿山、思明不協,上每和解。祿山謂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母是突厥,父是胡。與公族類頗同,何得不相親乎?」翰應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盡心焉?」祿山甚怒,以為譏其胡也。

9 狐:
《莊子》曰:夫豐狐文豹,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

10 狐:
《管子》曰:代出狐白之皮。狐應陰陽之變,六月而一見。公貴買之,代人忘其難得,喜其貴價,必相率而求之取此物者。因令齊載金錢,之代谷,求狐白皮。代王聞之,果去其農,處山林求狐,二十四月不得一狐。離支聞而伐之,王即將其士卒服於齊。

11 狐:
《慎子》曰:廊廟之材,非一木擲軎;狐白之裘,非一狐之皮。

12 狐:
《范子》曰:狐皮出天外。

13 狐:
《穆天子傳》曰:天子獵於滲澤,得白狐玄貉,祭於河宗。

14 狐:
《山海經》曰:青丘之國,有狐而九尾。郭璞癥曰:世平則出,為瑞也。
又曰:武都之山,有黑水焉,其上有玄狐蓬尾。蓬蓬其尾也。《說苑》曰:蓬狐文豹。

15 狐:
《竹書紀年》曰:宣王時,鳥化為狐。夏伯杼子東征,獲衡橦尾。

16 狐:
《玄中記》曰:五十歲之狐為淫婦,百歲狐為美女。又為巫神。

17 狐:
《禮斗威儀》曰:君乘火王,政平,南海輸以文狐。

18 狐:
《春秋潛潭巴》曰:白狐至國,民利。不至,下驕恣。

19 狐:
《韓詩外傳》曰:狐,水神也。

20 狐:
《春秋后語》曰:楚宣王以昭奚恤為相,諸侯畏之。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亦誠何如?」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啖我,天帝令我長百獸,子若食我,是逆天帝之命。子以我為不信,我為子先行,隨我後,觀百獸見我能無走乎?』虎以為然,隨狐而行,百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反以為畏狐也。今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任之於昭奚恤。然北方非畏奚恤,其實畏王之甲兵。」故人臣見畏者,君威也,君不用,則威亡矣。

21 狐:
趙曄《吳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途山,恐時暮失嗣,曰:「吾之娶也,必有應矣。」已,乃有白衡橦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王證也。」於是途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于家室,我都彼昌。」禹乃娶途山女。

22 狐:
《淮南子》曰:夫狐之搏雉也,必卑體弭毛以待其來也,雉見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

23 狐:
《淮南萬畢術》曰:犀角置狐穴中,狐不歸。

24 狐:
《抱樸子》曰:《玉策記》曰:「狐及貍、狼皆壽八百歲,滿三百歲暫變為人形。」

25 狐:
《西京雜記》曰:廣川王去疾聚其無賴少年,游獵無度,國內冢墓盡發之。常發欒書冢,無餘物,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戟之不得,傷左足。於是王夢一丈夫,發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我左足?」以杖叩王左腳。王乃患腳,至死不差。

26 狐:
《白虎通》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九者,子孫繁息也;於尾者,后當盛也。

27 狐:
崔豹《古今注》曰:章帝玄和二年,白衡橦尾,見信都。

28 狐:
《魏略》曰:文帝受禪,九尾狐見於譙都。

29 狐:
《名山記》曰: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紫,紫化而為婦,故其名自稱阿紫。

30 狐:
伏滔《北征記》曰:皇天塢北古特陶穴,晉時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餘里,得書二千卷。
又曰:河冰厚數尺,冰始合,車馬未過,須狐先行。此物善聽聽水,無聲乃過。

31 狐:
酈善長《水經注》曰: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說。

32 狐:
《管輅傳》曰:夜有一小物如獸,手持火,以口吹之。書生舉刀斫斷腰,視之,狐也。

33 狐:
郭璞《九尾狐贊》曰: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祥見,出則銜書。作瑞於周,以標靈符。

34 狐:
劉敬叔《異苑》曰:有胡道洽者,自云廣陵人,好音樂醫術之事。體有臊氣,恒以名香自防,惟忌猛犬。自審死日,誡弟子曰:「氣絕使殯,勿令狗見我尸也。」死於山陽,斂畢,覺棺空,即開看,不見尸體。時人咸謂狐也。

35 狐:
《搜神記》曰:酒泉郡,每太守到官,無幾輒卒死。後渤海陳斐使此郡。斐行卜,卜者曰:「遠諸侯,放伯永。能解此,則無憂。」斐既到官,侍有張醫、有王侯,卒有史侯,斐恒遠之。夜半,有上斐被者,斐便以被冒取之。物跳踉訇訇作聲,乃言曰:「我無惡意,當深報府君。」府君曰:「汝為何魅?曰:」我本百年狐,今為魅,垂當神。聽一放我,我字伯永,府君有急難呼我。「斐乃喜,便放之。忽然有赤光如電。后每事先以語。斐於酒泉境界,無毫發之奸,咸曰:」聖君「。月餘,主簿李音私通斐侍婢。既而驚懼,遽為伯永所白,遂與諸仆謀殺斐。伺旁無人,便伏入欲格殺之。斐即呼伯永,有如曳匹絳,諸仆伏地失魂。乃以次縛取,皆伏,即殺音等。伯永乃辭謝斐曰:」未及白奸,乃為府君所召,猶用慚。「
又曰:燕昭王墓有老狐化男子,詣張華講說。華怪之,謂雷孔章曰:「今有男子,少美高論。」孔章曰:「當是老精。聞燕昭王墓有華表柱,向千年,可取照之,當見。」如言,化為狐。
又曰:吳中有一書生,皓首,稱胡博士,教授諸生,忽復不見。九月初九日,士人相與登山游觀,聞講書聲,命仆尋之。見空冢群狐羅列,見人即走。老狐獨不去,是皓首書生。

36 狐:
《續搜神記》曰:襄陽習鑿齒為荊州主簿,從桓武帝出獵。時大雪,於江陵城西見草上雪氣出,伺觀,見一黃物,射之,應箭死。往取,乃一老雄狐,腳上帶絳綾香囊。
又曰:吳郡顧旃,獵至一崗,忽聞人語聲云:「嗤咄!今年衰。」乃與眾尋覓。崗頂有一阱,是古時冢。見一老狐蹲冢中,前有一卷簿書,老狐對書屈指,有所計校。放犬咋殺之,取視,口中無復齒,頭毛皆白。簿書悉是奸愛人女名,已經奸者,朱鉤頭。所疏名有百數,旃女正在簿次。

37 狐:
《金樓子》曰: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在廟堂。為狐計者,不若走於平澤。

URN: ctp:n40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