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尚同上

《尚同上》

提到《尚同上》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尚同上:
「尚」亦與「上」通,《漢書·藝文志》作「上同」,注「如淳云:言皆同可以治也。」趙岐孟子章指云:「墨子元同質而違中」,亦指此。畢云:「楊倞注荀子,『尚』作『上』。」

1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道藏本「刑」作為「形」,字通。蓋其語『人異義』。俞云:「此本作『古者民始生,未有政長之時,蓋其語曰,天下之人異義』。中篇文同,可據訂。」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蘇云:「『茲』『滋』古通用,是書皆作『茲』。」詒讓案:《說文·艸部》云:「茲,艸木多益」,《水部》云:「滋,益也。」古正作「茲」,今相承作「滋」。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文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怨惡,畢云:『非也是』,舊作『非是也』字倒,今以意改。」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小爾雅·廣言》云:「虧,損也。至有餘力不能以相勞,爾雅·釋詁》云「勞,勤也。」孟子滕文公篇,趙注云:「共井之家,各相營勞也」,即此相勞之義。腐㱙餘財不以相分,尚賢下》作「腐臭餘財」,「臭」「㱙」亦聲近。畢云:「舊本『㱙』俱作『列』,非。《說文》云:『㱙,腐也』。」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2 尚同上: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亂者,說文·虍部》云:「虖,哮虖也。」此借為「乎」字。生於無政長。畢云:「『政』當為『正』。」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王云:「『選』下有『擇』字,而今本脫之,下文及中下二篇皆作『選擇』。太平御覽皇王部二,引此同。」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已通。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畢云:「《說文》云:『畫,界也。』」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爾雅·釋詁》云:「正,長也」。書立政云:「立民長伯立政。」「政」與「正」同。此正長,即中篇所云左右將軍、大夫及鄉里之長,與上文正長通天子諸侯言者異。《淮南子·脩務訓》云:「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強掩弱、眾暴寡、詐欺愚、勇侵怯、懷知而不以相教、積財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為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燭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蓋本此書。

3 尚同上:
正長既已具,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畢云:「而與如同。」王引之云:「而,猶與也。言善與不善也。而、與聲之轉。故《莊子·外物》篇『與其譽堯而非桀』,大宗師篇『與』作『而』。」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畢云:「則」,「一本作為『必』。」案:傍與訪通,王訓為遍,非也。義詳中篇。上同而不下比者,樂記,鄭注云:「比,猶同也。」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韓非子·難三》篇云「明君求善而賞之,求姦而誅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聞之者,以說善同於上者也;以姦聞之者,以惡姦同於上者也。此宜賞譽之所及也。不以姦聞,是異於上,而下比周於姦者也,此宜毀罰之所及也」,與此說略同。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甚」,舊本訛「其」,王云:「『其』當為『甚』,『甚明察以審信』,見中篇。」案:王校是也,今據正。

4 尚同上:
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此里為鄉之屬別,與周禮地官六遂所屬里異。里長發政里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長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鄉長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鄉長之善行,則鄉何說以亂哉?』察鄉之所治何也?「所」下,據下文當有「以」字。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壹」,中下篇並作「一」,字通。是以鄉治也。

5 尚同上:
鄉長者,鄉之仁人也。鄉長發政鄉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國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國君之善行,則國何說以亂哉。』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

6 尚同上:
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7 尚同上: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子」,舊本作「一」。蘇云:「『一』當作『子』。」俞云:「『而』字乃『夫』字之誤,『夫』字篆書作『●』,與『而』相似,故誤。『一夫不上同於天』,謂有一夫不與天同也。《尚同下》篇『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以一夫對天下之民言,與此一律,可證。」戴云:「依中篇『夫既上同乎天子』云云,當如蘇說。」案:蘇、戴校是也,今據正。則菑猶未去也。「菑」上,依中篇當有「天」字。畢云:「『菑』,『●』字之假音。菑,不耕田也,見《說文》。」今若天飄風苦雨,王云「『今若天』,『天』當為『夫』。『夫』與『天』字相似,篇內又多『天』字,故『夫』誤為『天』。今若夫,猶言今夫。《兼愛》篇曰:『今若夫攻城野戰,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又曰:『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自先聖六王者親行之』,又曰:『今若夫兼相愛、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為也,不可勝計也』,《鴻烈·覽冥》篇曰『今若夫申、韓、商鞅之為治也』,皆其證矣。」案:王說亦通。但中篇云:「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飄風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則此「天」字似非訛文。《爾雅·釋言》云:「迥風為飄。」《詩大雅何人斯》,《毛傳》云「飄風,暴起之風」,釋文云:「疾風也。」《·莊四年傳》云:「春無凄風,秋無苦雨」,杜注云:「霖雨為人所患苦。」《禮記·月令》云:「苦雨數至,五穀不滋。」溱溱而至者,畢云:「『溱』同『臻』。太平御覽作『臻』。《史記·三王世家》云:『西溱月氏』,正義云:『溱音臻』。」詒讓案:溱溱,言風雨之盛也。《·小雅·無羊》云:「室家溱溱」,毛傳云:「溱溱,眾也。」《廣雅釋言》云「蓁蓁,盛也。」「溱」「蓁」聲同字通,中篇作「薦臻」。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於天者也。」

8 尚同上: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聖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俞云「『請』字衍文。『古者聖王為五刑以治其民』,十一字為一句。中篇曰:『昔者聖王制為五刑以治天下』,是其證也。」案:「請」與「誠」通,此書「誠」多作「請」,詳下篇,俞以為衍文,非。譬若絲縷之有紀,畢云:「《說文》云:『紀,絲別也。』」詒讓案:紀,本義為絲別,引申之,絲之統總亦為紀。《說文·糸部》云:「統,紀也。」禮記樂記,鄭注云:「紀,總要之名也。」《禮器》云:「紀散而眾亂」,注云:「絲縷之數有紀。」罔罟之有綱,畢云:「《說文》云『綱,維紘繩也』。」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俞云「『所』下奪『以』字,『所以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若無『以』字,則不成義,中篇曰『將以運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彼云將以,此云所以,文法雖異而實同。」

URN: ctp:mozi-jiangu/shang-tong-shang